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分析及其提高措施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分析及其提高措施侯新杰 赵红枝一、什么是科学素养什么是科学素养?实际上,科学素养体现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在过去一年中,您是否参观过科技馆或历史博物馆,是否去过公共图书馆,是否有E2mail地址……”这些点点滴滴之中。
公众科学素养是公众靠非教育系统逐渐积累起来的科学素质修养,是公众应具备的对科学技术最基本的理解。
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关系密切。
因为科学素养的提高不仅会给个人带来发展,还会促进整个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进步。
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提出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科学知识(术语和概念)的基本理解,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理解,对科学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的基本理解;米勒的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可。
根据测试指标和评估体系,达到这三个基本标准就被认为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水平。
二、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所谓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通俗地讲,就是给公众科学的认知程度打分摸底,从而使下一步的科普工作有的放矢。
尽管我国已经进行了5次大型调查,但是对如何判断自己科学素养的高低、测试题的科学程度、一个国家公民素养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广大公民的认识还不充分,我们在这里做一详细的介绍。
国外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在一个国家进行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难度极大,目前一些国家都基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1957年,美国首次在全国进行公众对科学技术态度的抽样调查,以了解公众的科学素养及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态度,争取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支持。
70年代以后,美国基本上维持两年一次抽样调查,采用问卷形式;90年代以后采用电话访谈的形式。
欧共体已有14个国家进行过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了国与国之间的比较。
瑞典去年也用电话访谈形式进行了公众科学素养的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美国进行了比较。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中国科协在20世纪90年代初借鉴国际通用公众科学素养测试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于1992年、1994年、1996年和2001年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一、简介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于2024年开展
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为科学
教育提供实证依据。
调查研究对象为中国18岁以上的公民,调查对象共2912人,调查地点为23个省市。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6个方面的
内容:公民基本信息、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和行为、科学素养重要性、影
响科学素养的因素、科学技术服务水平。
二、调查结果
1.基本信息统计
在调查的2912位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7%,女性占43%;从年龄分布
来看,18岁以下人群占有13.4%,19-29岁占29.2%,30-39岁占27%,
40-49岁占19.2%,50-59岁占10.9%,60岁以上人群占9.3%。
2.科学素养水平
调查结果发现,抽样的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整体较低:科学认知得
分为68.3分,居中等水平;科学思维得分为62.9分,处于低等水平;科
学文化成熟度得分为60.8分,处于较低水平。
3.科学态度和行为
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公民科学态度整体较为友好,其中科学家和科学
技术创新支持度最高,为83.3分。
科学实践积极性则较低,仅为39.6分。
4.影响科学素养的因素
结果显示。
科普调研报告

科普调研报告科普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普(科学普及)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科普旨在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使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公众对科普的认知情况、关注程度以及对科普活动的期望和需求。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问卷共设计了10个问题,包括关于科普的了解程度、对科普活动的参与情况、最主要获取科普信息的途径等内容。
调研对象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教育背景的公众群体。
问卷调查结果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
三、调研结果1. 对科普的认知程度问卷结果显示,约55%的调查对象对科普有一定的了解,了解科普的内容和目的。
仅有15%的调查对象对科普不太了解,其余30%对科普的了解程度较为模糊。
2. 对科普活动的参与情况结果显示,只有约25%的调查对象经常参与科普活动,包括参观科技馆、参加讲座等。
约40%的调查对象偶尔参与科普活动,而35%的调查对象很少或几乎不参与科普活动。
3. 最主要获取科普信息的途径调查结果表明,大约70%的调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获取科普信息,例如科普网站、微信公众号等。
约20%的调查对象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科普信息。
另外,仅有约10%的调查对象通过参加科普活动获取科普信息。
四、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一定比例的公众对科普的认知程度较低。
科普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2. 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意愿不高。
对科普活动的宣传和吸引力有待加强,以提高公众对科普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3. 互联网成为公众获取科普信息的主要途径。
科普信息的传播应更多关注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内容更新,以便将科普信息传达给更广泛的公众。
五、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对科普的认知程度和参与度还有待提高,同时,传播渠道也需要进一步拓宽。
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公众对科普的认知程度,可以通过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如科技展览、科普讲座等。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由于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为使我国的调查结果具有国际可比性,我国也一直沿用这个标准对我国成年公众(18—69岁)进行科学素养调查。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作为一个公众调查项目,它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重要,要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仅要发展各种尖端科技,也必须重视科学普及,提高普通公众的科学素养。
因此,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了解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不断监测公众科学素养的发展趋势,为学术界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数据和量化依据,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从公众的角度看,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一个人可以不从事具体的科学技术研究,但是却不能不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因为这关系到你的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人要适应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就不能不具备科学素养。
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应能读懂大众媒体上传播的科技信息,并能准确地判断科学技术发展将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因此说大力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可以促进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
当前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十分迅速,定期进行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调查,对促进公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这些意义都说明了了解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调查它们自己国家的公众的科学素养。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民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公众科学技术的素养方面。
公众科学技术的素养不仅影响了国家的竞争力,而且影响了国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支持程度、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年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三年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以下是三年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了解我校三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为教育教学提供有益参考,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我校三年级全体学生。
2. 调查时间:2021年10月3.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80份。
4. 调查内容:学生的科学素养基本状况、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态度和兴趣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科学素养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整体较为薄弱。
在100分的总分中,平均分为65分。
其中,男生平均分为67分,女生平均分为63分。
2. 科学知识了解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常识有一定了解,但深入一点的科学技术和原理掌握不足。
例如,在问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时,多数学生能给出正确答案,但对具体原理和技术的了解较少。
3. 科学方法掌握调查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在科学方法方面较为欠缺。
部分学生能了解到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总结等,但实际操作中运用不够熟练。
4. 科学态度和兴趣大部分学生在科学态度上表现出积极、好奇、勇于探索的特点。
但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稳定性有待提高。
四、建议与措施1. 加强科学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和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
2.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实验操作、科普讲座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3. 家庭和社会配合: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
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科学素养调查报告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也包括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科学素养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知和实践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对象:我们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学历群体中进行了调查,共有200名受访者。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和在线两种方式进行了调查。
问卷中包括了关于科学知识的基础问题、科学实践的经验和兴趣、科学方法的理解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1. 科学知识的了解:大部分受访者对于基础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了解程度较低。
其中,高学历群体的科学知识了解程度更高,但年龄较小的群体对于前沿科学知识的了解更多。
2. 科学实践的经验和兴趣:大部分受访者对于科学实践有一定的经验和兴趣,其中年轻人和科技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更加关注科学实践。
但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科学实践缺乏兴趣,认为科学实践与自己的生活无关。
3. 科学方法的理解:大部分受访者对于科学方法有一定的理解,能够正确区分科学和非科学观点。
但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科学方法理解不深,容易受到伪科学的影响。
4. 科学素养的培养: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科学素养的培养应该从教育的早期开始,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
同时,科学素养的培养也需要大众媒体的宣传和科普活动的开展。
5. 科学素养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科学素养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非常重要。
科学素养能够使个人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推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受访者对科学素养有一定的认知和实践,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从教育的早期开始,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伪科学的警惕,提高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只有不断提升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1. 陈飞. 科学素养调查与素质教育[J]. 科学教育学刊, 2019, 35(04): 25-27.2. 张明. 科学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培养[J]. 科技资讯, 2020,23(02): 105-106.3. 王娜, 张伟. 科学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科学教育学刊, 2018, 34(05): 33-36.。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科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希望可以借此为提高科学普及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在线调查平台向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和职业等方面的人群发放问卷,收集其科学素养水平的相关信息。
共发放了2000份问卷,有效回收1200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1.科学知识掌握程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的受访者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能够正确回答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科学问题。
但仍有40%的受访者对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理解不深,特别是涉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新闻和研究成果方面。
这表明科学知识普及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于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
2.科学研究态度在调查中,我们通过一些问题来了解受访者对于科学研究的态度。
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科学研究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认为科学研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也有少数受访者对科学研究持怀疑和消极的态度,认为科学研究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
这说明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力需要加强,必须向公众传递更多的科学进展利好信息,并消除对科学研究的不信任。
3.科学常识运用能力调查中,我们特别关注了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对科学常识的运用能力。
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能够在面临科学问题时通过科学常识进行判断和解决。
但仍有一部分受访者在面对一些科学问题时表现出迷茫和不确定,说明他们对科学常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我们建议可以通过增加科学常识教育的方式,提高公众的科学常识运用能力。
4.科学传播渠道选择在调查中,我们还关注了受访者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
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通过互联网和电视获取科学信息,这符合现代社会信息获取的趋势。
但还有一部分受访者通过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等)获取科学信息,说明传统媒体在科学知识传播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科普调查报告

科普调查报告科普调查报告科学普及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它旨在向公众传递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为了解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和态度,我们进行了一项科普调查。
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科学的了解程度、科学知识来源以及对科学的态度。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了来自不同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的受访者的意见和观点。
共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了本次调查。
二、科学认知水平在调查中,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与科学相关的问题,以评估受访者的科学认知水平。
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基础科学知识掌握较为薄弱。
例如,在有关生物学的问题中,只有30%的受访者正确回答了“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这一问题。
在物理学方面,只有20%的受访者知道“万有引力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原因”。
这些结果表明,我们仍然需要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三、科学知识来源我们还调查了受访者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结果显示,互联网是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首选途径,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通过搜索引擎、科普网站和社交媒体了解科学知识。
此外,电视节目和科普书籍也是受访者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来源。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近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科学知识。
这提示我们,科学知识的传播渠道仍然不够广泛,需要进一步拓展。
四、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公众对科学的看法和态度。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科学持积极态度,认为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科学研究应该得到支持,并认为科学家是值得尊敬的职业。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科学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科学研究可能存在偏见和错误。
这说明我们需要加强科学传播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以增强公众对科学的信任。
五、科学普及的挑战与机遇科学普及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信息过载、科学知识的复杂性以及公众对科学的误解。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公众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27021002班制作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目录一、小组人员组成................................................................................................................ - 3 -二、调查内容及目的............................................................................................................ - 3 -三、调查数据分析................................................................................................................ - 4 -1、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时事新闻。
...................................................................... - 4 -2、每天有几天通过下列大众传媒获得各种信息。
.................................................. - 4 -3、在过去的一年中,您参加过一下科普活动吗? .................................................. - 5 -4、在过去一年,去过下列公共场所?去过几次?未去的原因? .......................... - 6 -5、对下列各种信息感兴趣吗? .................................................................................. - 7 -6、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现象,下面这些说法您认为对吗? .............................. - 8 -7、您认为下面各种观您认为下面各种观点对吗? .................................................. - 9 -8、您赞成下面各种对科学技术的看法? ................................................................ - 10 -9、您怎样理解“科学研究”这个词? ........................................................................... - 11 -10、你认为下面哪几种职业的声望最好?.............................................................. - 12 -11、您希望您的后代从事哪几种职业?.................................................................. - 13 -12、有人向您推荐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品种,您在哪种情况下会接受?.......... - 15 -13、有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您同意以下哪种观点?.............................................. - 16 -14、您认为要想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 17 -15、过去一年,您的家庭人均收入在您所在的地区处于什么水平?.................. - 17 -四、总结.............................................................................................................................. - 18 -一、小组人员组成组长:徐扬小组成员:张剑、哈广浩、胡忻凯、姚法涛、杨胜杰、邹一凡、刘军军、赵海建、李声印、孔祥瑞、王国彬二、调查内容及目的本次调查主要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调查的内容主要是一些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主要涉及内容有科学研究、科学技术、人们的科学生活、以及一些简单的科技知识。
该调查活动旨在了解西安地区公民的科学素养,从而分析该地区的科技普及水平。
辅助一些单位对该地区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该地区民众的科学素养。
三、调查数据分析1、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时事新闻。
1、报纸杂志172、图书113、广播114、电视205、科学期刊 56、互联网277、与人交谈168、其他10从上述数据可知公众获取科技信息渠道主要是媒体,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侧重于电视(17.1%)、网络(23.1%)、报纸(14.5%)、与他人交谈(13.7%),还有少部分人是通过广播(9.4%)获取信息。
这些渠道的使用表明该地区公民具有较强的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
2、每天有几天通过下列大众传媒获得各种信息。
每天1-2天3-5天不接触报纸杂志 2 13 8 10图书 4 7 9 13广播8 3 5 12电视 6 7 11 6科学期刊 1 3 5 17互联网9 10 6 6从上述数据分析可知,该地区的民众很少接触科学期刊,大都喜欢报纸杂志。
科学期刊是学习科技知识的最好途径,所以要提高该地区民众的科学素养,首先就是要让当地民众多接触科学期刊,从而从更好的方面去获得科学知识。
3、在过去的一年中,您参加过一下科普活动吗?参加过没参加过但听说过没听说过不知道科技周 2 25 2 5科普宣传车 1 18 6 4科技咨询 3 21 7 2科技培训 3 18 4 1科普讲座16 12 5 1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调查地区的人大多对科普宣传活动没有兴趣,调查中仅有18%的人参加过一些科普活动,而参加的科普活动主要是科普讲座。
所以针对这一情况,西安地区的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使人民群众能对科普活动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积极参加科普活动。
4、在过去一年中,去过下列公共场所吗?若去过,去过几次?未去的原因?去过的次数没去的原因A、1-2次B、3次及以上A、本地没有B、交通不便C 、门票太贵D、缺乏展品E、不感兴趣F、不知道在哪里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14 1 2 5 3 0 3 1科技馆等科技类场所9 0 1 1 3 0 6 4自然博物馆9 3 2 3 0 0 3 7 公共图书馆10 14 1 1 0 0 2 3 美术馆或展览馆6 0 1 2 0 0 10 4科普画廊或10 2 1 1 0 1 6 8宣传栏图书阅览室12 19 0 0 0 1 0 19 1 3 1 0 1 3 8科技示范点或活动站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有70%的民众去过一些带有科技含义的公共场所,公共图书馆与图书阅览室是人们的主要去处,像动物园一类的娱乐场所也是人们的乐意选择的去处,通过这一结果可以显示,该地区的人们普遍喜爱学习新的知识,喜欢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反应出人们的科学素养普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5、对下列各种信息感兴趣吗?很感兴趣一般不感兴趣不知道科技新发现12 19 1 0新技术的应用11 18 2 1医学新进展8 17 3 3国际与外交政策19 12 5 1军事与国防26 9 3 0文化与科技交流 6 23 4 0国家经济发展10 16 5 0农业发展7 19 6 2空间探索12 16 5 2环境污染与治理8 15 6 2健康与卫生保健8 20 2 0体育和娱乐17 14 3 0防灾与减灾9 20 4 0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人们对各类信息感兴趣程度不是很高,大都在一般左右,只有国防、外交、体育娱乐信息感兴趣程度较高,说明人们国家安全意识较高,国家大事比较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同时体育娱乐等休闲也能收到比较大的欢迎。
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安居乐业,而且人们的法制意识和当家做主的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6、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现象,下面这些说法您认为对吗?对错不知道月光是月亮本身发的光 2 28 0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热涨冷缩18 1 0艾滋病能通过空气传播0 28 1植物开什么颜色的花是由基因决定的22 13 0所有细菌对人都是有害的0 27 2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二进制23 2 4磷肥能促使作物籽粒饱满、提早成熟9 6 1051015202530月光是月亮本身发的光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热涨冷缩艾滋病能通过空气传播植物开什么颜色的花是由基因决定的所有细菌对人都是有害的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二进制磷肥能促使作物籽粒饱满、提早成熟对错不知道从上述柱状图可以了解到对于日常生活中得的一些普遍现象缺少比较正确的认识,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一些很简单普遍的现象缺乏基本的认识。
这反映了人们受教育水平不高,知识面不够宽广,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但是通过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该地区的人们接受知识的欲望很强,所以只要有足够的知识推广,该地区的人们能很快认识这些简单的现象。
7、您认为下面各种观您认为下面各种观点对吗?编号 内容对错不知道 1 地心的温度非常高23 8 4 2 我们呼吸的氧气来源于植物 17 12 4 3 父亲的基因决定孩子的性别 18 10 2 4 激光因汇聚声波而产生 11 9 13 5 电子比原子小23 4 6 6 抗生素既能杀死细菌也能杀死病毒 11 14 8 7 宇宙产生于大爆炸22 2 10 8数百万年来,我们生活的大陆一直在缓慢的漂移,并将继续漂移 28429 就我们目前所知,人类是从早期动物进化而来的 27 1 5 10 吸烟会导致肺癌25 4 4 11 最早期的人类与恐龙生活同一个年代14 15 4 12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牛奶经过煮熟后对人体无害 12 18 7 13光速比声速快186614 所有的放射性现象都是认为造成的21 13 315 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时间为一天9 20 48、您赞成下面各种对科学技术的看法?编号内容赞成反对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不知道1 科学技术给人类后代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27 4 1 02 仅仅依靠科学技术,就能是我国在近几年内迅速强大起来 4 25 7 03 科学技术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任何问题9 21 3 04 即使没有科学技术,人们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2 19 10 25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7 8 18 16 科学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 1 30 1 07 科学家因为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变得很可怕 3 13 14 28 科学技术给我们既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坏处,但好处对于坏处27 0 5 19 持续不断的技术应用,最终会毁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4 18 9 210 我们过于依靠科学,而忽视信仰 6 11 13 211 科学技术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愉快了20 6 6 112 科学家的工作使我们的生活更简单舒适22 4 5 113 尽管有些科学研究不能立即给人类带来利益,但科学研究是必要的,政府因该支持28 0 5 0从上面两个统计表及柱状图中可以看出,在对公众基本科学知识及对科学技术的看法的问答中,有83%的人都能准确的回答基本的科学知识,这种情况显示出基础科学知识在这一地区较为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