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合集下载

病理学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n 3 粘集反应 (aggregation) 血栓素A2促使 更多血小板粘即成团;纤维蛋白原成为纤 维蛋白网。
〈 二 〉 血 流 状 态 的 改 变 (Alteration of normal blood flow)(主要是指血流缓
慢及涡流形成)
1.血流缓慢及涡流时,血小板可从轴流进入 边流,增加了与内膜接触机会和粘附内膜 的可能性。
(embolus)。栓子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
血栓栓子。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基本与血流方向一致。
但有例外。
1.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肺动脉大小不等分支 的栓塞。
2.主动脉系统及左心的栓子→栓塞各器官的小 动脉内,如脑、脾、肾、四肢等
3.门静脉系统的栓子→肝内门静脉的分支的栓 塞。
4.交叉性栓塞:右心和腔静脉栓子,右心压力 升高,通过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到左心,进 体循环
镜下: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
常见部位:心瓣膜和动脉的血栓、延续性血栓的 头部。
n 2. 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 n 大体:呈红白相间的花纹状。
n 镜下: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纤维蛋白 组成。常成为静脉延续血栓的体部和附壁血栓。
n 3. 红色血栓:(red thrombus) n 大体: 呈暗红色。
〈三〉气体栓塞(gas embolism):
指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原溶解于 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 管,称为气体栓塞。
1. 空气栓塞:静脉损伤破裂,100ml迅速 进入静脉,引起猝死
2. 氮气栓塞(减压病)
〈四〉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
镜下:观察到母体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 内羊水成分,包括:角化上皮、胎毛、胎 脂、胎粪小体和粘液。

成人自考《病理学》题库及答案(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成人自考《病理学》题库及答案(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自考《病理学》题库及答案(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试题[名词解释]1.充血(hyperemia)2.动脉性充血 (arterial hyperemia)3.静脉性充血 (venous hyperemia)4.破裂性出血(rupture hemorrhage)5.漏出性出血(leakage hemorrhage)6.血栓形成(thrombosis)7.血栓(thrombus)8.栓子(embolus)9.血栓栓塞(emnolism)10.梗死(infarction)11.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12.槟榔肝(nutmeg liver)13.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14.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15.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16.血栓再通(recanalization)[选择题]2㈠A型题1.局部器官或组织内动脉血输入量异常增多的现象称为A.生理性充血B.炎性充血C.淤血D.被动性充血E.主动性充血2.淤血器官主要病变是:A.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增强,温度降低B.色苍白,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减退,温度降低C.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降低D.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减退,温度降低E.色苍白,体积缩小,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升高3.关于肺淤血的记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B.肺泡腔内有嗜中性白细胞渗出C.肺泡腔内有水肿液D.可发生漏出性出血E.可见心力衰竭细胞4.微循环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出血是A.破裂性出血B.漏出性出血C.体腔积血D.外出血E.渗出性出血5.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出血属于漏出性出血?A.子宫颈癌B.主动脉瘤C.肺结核D.胃溃疡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静脉性淤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A.增多B.减少C.不变D.增多和减少交替进行E.减少,同时伴有左心衰竭7.右心衰竭可导致A.肝细胞透明变性B.槟榔肝C.肝出血性梗死D.肝贫血性梗死E.坏死后性肝硬化8.槟榔肝的形成是由于A.肝小叶间静脉淤血和结缔组织增生B.肝脏出血和肝细胞坏死C.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D.中央静脉及肝窦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E.小胆管和结缔组织增生9.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A.肺、肝及胃肠道B.肺、脑及胃肠道C.肝、脾及胃肠道D.肾、肺及胃肠道E.脾、肺及胃肠道10.肺淤血时痰液中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A.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B.肺泡上皮细胞C.异物巨细胞D.单核细胞E.心衰细胞11.血栓形成是指A.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B.在活体组织内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C.心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D.在活体的心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相互粘连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E.活体组织内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12.混合血栓见于A.毛细血管内B.静脉血栓的尾部C.动脉血栓的起始部D.静脉血栓的体部E.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上13.术后早下床活动的目的是:A.促进创口的血液循环的愈合B.防止粘连C.预防静脉血栓形成D.预防DICE.预防废用性萎缩1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A.全身小动脉内有广泛的血栓形成B.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内形成了许多血栓C.微循环血管内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D.全身小静脉内有广泛的血栓形成E.全身小动脉、小静脉内有广泛的小血栓形成15.血栓被肉芽组织所取代,这种现象称为A.肉芽组织形成B.机化C.肉芽肿形成D.结缔组织透明变性E.纤维化16.静脉内较大的血栓完全机化需要A.2天B.1周C.2周D.l个月E.2个月17.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A.肺动脉栓塞B.肠壁动脉栓塞C.肺静脉栓塞D.肾动脉栓塞E.冠状动脉栓塞18.层状血栓是A.红色血栓B.白色血栓C.透明血栓D.混合血栓E.延续性血栓19.梗死的形状取决于A.脏器的外形B.动脉阻塞的部位C.动脉阻塞的程度D.有无淤血的基础E.血管的分布20.促进血小板粘集反应的因子主要是A.ADP、前列腺环素和凝血酶B.胶原、ADP和凝血酶C.ADP、血栓素A2和凝血酶D.血栓素A2、胶原和ADPE.前列腺环素、血栓素A2和ADP 21.血液凝固性增加见于A.动脉中膜钙化B.原发性高血压C.梅毒性主动脉炎D.抗磷脂抗体综合征E.二尖瓣狭窄22.白色血栓发生于A.血流不变时B.血流较快时C.血流减慢时D.血流停滞时E.组织出血时23.静脉石是指A.静脉血栓B.静脉血栓机化C.静脉血栓钙盐沉积D.静脉内钙盐沉积E.静脉内胆盐沉积24.大脑中动脉分支血栓形成可导致脑组织发生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坏死D.脂肪坏死E.湿性坏疽25.中毒性休克发生DIC死亡的病人,尸体解剖后在肺、肾、脑等组织切片中可见A.白色血栓B.红色血栓C.混合血栓D.透明血栓E.附壁血栓26.DIC引起广泛出血的原因是A.血管壁广泛损伤B.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降低C.肝脏凝血酶原合成减少D.血浆缓激肽浓度增高E.大量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消耗27.血栓的结局下列哪项是错误:A.溶解吸收B.机化C.钙化D.再通E.分离排出28.等渗糖盐水快速大量地从静脉输入体内,可引起的严重后果是A.肺水肿B.心包积液C.脑水肿D.胸腔积液E.腹腔积液29.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并随着血液流动,继而阻塞血管腔,这种现象称为A.栓塞B.血栓形成C.梗死D.血管阻塞E.血栓栓塞30.最常见的栓子是A.血栓B.脂肪C.空气D.羊水E.寄生虫31.肺动脉栓塞的栓子一般来自A.左心房附壁血栓B.二尖瓣疣状血栓的脱落C.门静脉的血栓脱落D.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E.动脉及左心房的血栓脱落32.栓子运行一般A.顺压力运行B.逆压力运行C.交叉运行D.逆血流运行E.顺血流运行33.脂肪栓塞患者的一般死亡原因A.动脉系统栓塞B.分解产物引起中毒C.肺水肿和心功能不全D.肾小动脉栓塞E.脑小动脉栓塞34.创伤性脂肪栓塞时栓塞部位通常是A.肺动脉B.脑动脉C.冠状动脉D.门动脉E.肾动脉35.下列栓塞哪项能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脂肪栓塞B.羊水栓塞C.空气栓塞D.减压病E.血栓栓塞36.潜水员过快地从海底升到水面容易发生A.肺不张B.肺气肿C.血栓栓塞D.CO2栓塞E.氮气气体栓塞37.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死亡的原因是A.脑栓塞B.心肌梗死C.心脏破裂D.肺梗死E.急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38.诊断羊水栓塞的证据是在下列何处发现羊水成分?A.肺小静脉和毛细血管B.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C.肺泡腔内D.细支气管腔内E.支气管动脉内39.脾、肾梗死灶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为A.多呈地图状、灰白色,界限清楚B.多呈不规则形、暗红色,界限不清C.多呈楔形、暗红色,界限不清D.多呈地图形、暗红色,界限不清E.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40.引起肺出血性梗死的主要原因是A.肺静脉阻塞,肺动脉淤血,侧支循环不能建立B.左心衰竭,肺静脉回流受阻C.肺动脉阻塞,肺静脉压增高,支气管动脉供血不足,侧支循环不能建立D.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同时阻塞E.肺静脉及支气管动脉同时阻塞41.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A.心B.肾C.脑D.肠E.脾42.下列哪种器官梗死后如不经治疗最可能导致死亡?A.小肠B.脾脏C.左肺尖D.右肾上极E.左肾下极43.肺梗死患者胸痛的主要原因是A.肺通气障碍B.梗死区胸膜炎C.坏死组织刺激支气管D.出血灶刺激支气管E.以上都不是44.动脉血液供应中断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坏死称为:A.栓塞B.坏死C.梗化D.软化E.坏疽45.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A.该器官的血管分布B.坏死灶的大小C.梗死灶内的含血量D.坏死的类型E.侧支循环的建立46.贫血性便死发生于A.组织疏松的器官B.有双重血液供给的器官C.组织结构致密的器官D.严重淤血的器官E.以上都不是47.槟榔肝可发展为A.坏死后性肝硬化B.门脉性肝硬化C.色素性肝硬化D.胆汁性肝硬化E.淤血性肝硬化48.根据定义,组织间隙体液过多称为A.渗出B.漏出C.水肿D.胸腔积液E.腹腔积液49.严重肝实质疾病引起出血的原因是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凝血因子消耗过多C.红细胞破坏D.血小板生成减少E.凝血因子无功能50.水肿组织的肉眼病变特点是A.体积增大,色暗红,重量增加B.体积增大,色苍白,重量增加C.体积缩小,色苍白,重量增加D.体积缩小,色暗红,重量减轻E.体积不变,色苍白,重量减轻[问答题]1.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四.出血结局及后果
1.少量出血—可自行止血 2.局部出血—可吸收、机化、纤维化 3.重要器官引起严重后果
1) 脑出血 —内囊出血、脑疝 2) 眼底出血 — 失明 3) 心包填塞 — 急性心功能不全 4. 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甚死亡。
第三节 血栓形成 ( Thrombosis)
概念: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 某些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 过程称血栓形成。形成的固体质块叫 血栓(thrombus)。
一、概念:
血液从血管或心腔内逸出
二、出血的类型
生理性出血 是否有疾病 病理性出血
类 型
破裂性出血 血液逸出机制
漏出性出血
内出血 出血部位 外出血
(一)破裂性出血
概念: 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 原因: 1. 血管机械性损伤
2. 心血管病变 3. 血管壁受周围病变侵蚀 4. 静脉破裂 5. 毛细血管破裂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一) 梗死的病变(形态特征) 肉眼: 不同组织或器官而有差异。 锥体形—脾、肾、肺等
1.形状 地图形 —心肌 节段形 —肠
稍硬—心、脾、肾 2.质地 软—脑
红色 — 出血性梗死 3.颜色 灰白 — 贫血性梗死 镜下: 组织、细胞坏死, 早期保留组织
细胞轮廓, 晚期肉芽组织代替。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概 述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 循环血量的异常 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 血管内成分溢出到血管外
第一节 充血 (Hyperemia)
概念: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的血液 含量增多称充血。
类型: 1.动脉性充血 2.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
一、动脉性充血 ( Arterial hyperemia)
(5) 结局 长期慢性肺淤血→肺组织缺血乏 氧→组织纤维增生→肺褐色硬化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病变和后果
1)基本病变
肉眼: 淤血的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质地变 实,暗紫红色。 光镜: 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满血液。
2)后果
(1)淤血性水肿和淤血性出血 (2)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 (3)淤血性硬化 (4)侧支循环开放。
3.重要器官的淤血
1)肺淤血
原因:左心衰多见
肉眼观:体积大,重量增加,暗紫红色。 切开器官时,可流出较多的淡红色泡沫状 液体。
2.病理变化 肉眼:体积大,颜色红,温度高局
暂时性 少数患者,在原有血管病变的基础上 发生血管破裂,出血而致死。
(二)淤血 congestion
概念 器官和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
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导致血量增加, 称淤血(静脉性充血)。
1.原因 (1)静脉受压 (2)静脉腔阻塞 (3)心力衰竭
概 念: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 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与条件
1.梗死形成的原因
1)血栓形成 2)动脉栓塞 3)动脉痉挛 4)血管壁受压
2.影响梗死形成的因素
1)器官血供特性 2)局部组织对缺血的敏感程度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1、梗死的形态特征 形状(锥形、地图状、节段形) 质地(干燥,硬;疏松,液化) 颜色(灰白;暗红)
2、梗死类型
(1)贫血性梗死 发生部位:侧支循环不丰富,组织结构较 致密的实质性器官(心、肾、脾)。 组织凝固,灰白或灰黄色,贫血状态。 梗死早期可见充血出血带 1) 肾梗死 2) 脾梗死 3) 心肌梗死 4) 脑梗死
(2)出血性梗死
发生条件:严重淤血 组织结构疏松
1)肺梗死 部位:肺下叶外周部,肋膈角处多见。 病变:梗死部隆起,暗紫红色,质较实,

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二、静脉性充血
(三)后果
淤血的后果主要取决于淤血发生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如果淤血持续 存在,则可引发下列变化:
1.淤血性水肿Βιβλιοθήκη 淤血时局部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液中 水、盐和少量蛋白质漏出。漏出液可积聚于组织或体腔内,形成淤血性水肿。
2.淤血性出血 3.淤血性硬化
图3-3 槟榔肝
二、静脉性充血
(四)重要器官的淤血 2.肝淤血 肝淤血主要由右心功能衰竭,肝静脉回流受阻引起。
(2)镜下观 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高度扩张
淤血,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发生萎缩、 变性、坏死,甚至消失。小叶周边区的肝细胞 因缺血缺氧可发生脂肪变性。长期慢性肝淤血 时,导致网状纤维网架塌陷而胶原化,同时纤 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肝脏质地变硬,形成“淤 血性肝硬化”。
图3-1 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局部器官或组织的动脉输入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一)原因与分类 1.生理性充血
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生理需要和代谢 增强而发生的充血,称为生理性充血。如 妊娠时的子宫充血、进食后的胃肠道充血、 运动后的骨骼肌充血等。
一、动脉性充血
(一)原因与分类 2.病理性充血
2.静脉腔阻塞 如静脉内血栓形成、栓塞或静脉炎等引起的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在机体未能建立有效的侧支
循环时可发生局部组织或器官淤血。
3.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时,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发生肺淤血;右心衰竭时,体循环血液回流受阻发生体循
环淤血;全心衰竭时,可发生全身性淤血。
二、静脉性充血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淤血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包膜紧张,质地变实,局部温度降低,颜色 紫红或暗红色,在皮肤黏膜处则呈青紫色, 称为“发绀”。 镜下观,组织内细小静脉及毛细血 管扩张,充满血液,周围组织可伴有水肿。

动物病理学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1.1)--充血、淤血

动物病理学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1.1)--充血、淤血

2. 后果
静脉血回流受阻 , 血流减慢 / 停滞 , 血氧下降, 还
原性血红蛋白增多 5% 以上 , 故淤血部位呈暗红色
或紫红色 , 在可视粘膜或皮肤则呈紫蓝色此症状称
为紫绀 / 发绀( cyanosis )。
血流
血中热量大量释放 , 氧

↓ 局部温度↓
代谢 ↓
产热↓
V. 血量↑
血管内液体外 渗
淤血性水肿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充血 一、 概念 二、 发病原因 三、 病理变化 四、 结局 第二节 淤血 一、概念 二、病理变化及后果 三、重要器官淤血
第一节 充血
一、概念
机体局部组织 / 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多于正 常 , 称为局部充血 (local hyperemia) 。
据发生机理不同,局部充血分为:

典型病例
猪圆环病毒病:有圆环病毒引起( PCV )现已知
PCV 有两个血清型,即 PCV1 和 PCV2 。 PCV1 为 非
致病性的病毒, PCV2 为致病性的病毒。 PCV2 是 断
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 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PNDS)
的主要病原,肺充血。
典型病例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 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 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有气管环状充 血、出血病变。
当器官或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如大量腹水压 迫腹腔器官,致使器官内血管张力降低,若一次 大量抽放腹水,压力突然解除,细动脉可能发生 反射性扩张,引起充血,此时称减压性充血。
三、病理变化
眼观:局部组织鲜红 , 温度上升 , 体积增大 ( 肿大 ), 新陈代谢旺盛腺体 /来自粘膜的分泌增多。 ( 红、肿、

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课件

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课件

后果
淤血性水肿 淤血性出血—含铁血黄素细胞
(hemosiderin)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或坏死 淤血性硬化,间质细胞增生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机械
屏 屏障 障 功 能 电荷
屏障
胶原纤 维暴露
激活 因子 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内皮组织因 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子释放
静脉性充血
定义: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静脉回流受 阻使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 发生的充血。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静脉性充血
原因:局部性——静脉受压 静脉腔阻塞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充血
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 被动性充血 淤血(congestion)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第九版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考点剖析

第九版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考点剖析

一、名词解释(17)
5、出血(hemorrhage): 是指血液从血管或心腔溢出,称为出血。 6、血栓形成(thrombosis): 是指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 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一、名词解释(17)
7、血栓机化: 是指血栓形成后,如果纤维蛋白溶酶系统的活力不足,血 栓长时间存在则由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肉芽组织,逐渐取 代血栓,这一过程称为血栓机化。
二、简述题(34)
4、简述淤血的病理变化。 答:⑴肉眼观:①急性淤血(局部):血液内还原血红蛋白含 量增加,皮肤呈紫蓝色(发绀 cyanosis),组织、器官因 血液淤积而体积增大,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停滞致散热 增加,体表温度下降 。
二、简述题(34)
②慢性淤血(局部或全身):侧支循环开放,如肝硬化出现 “海蛇头征”。全身病变:如右心衰,出现浆膜腔积液,多 脏器淤血肿大。(2)镜下观:组织内细静脉及毛细血管扩 张,腔内充满红细胞。
一、名词解释(17)
11、脂肪栓塞(fat embolism): 是指循环血流中出现脂肪滴阻塞小血管,称为脂肪栓塞。 12、气体栓塞: 是指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或原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 速游离,形成气泡而阻塞心血管。
一、名词解释(17)
13、减压病: 常见于体外大气压力骤然降低的情况,由血液本身释出的 气体所引起栓塞。是气体栓塞的一种特殊形式,称为氮气 栓塞,又称减压病、沉箱病或潜水员病。
二、简述题(34)
17、透明血栓有哪些特点? 答:又称为微血栓(microthrombus),纤维素性血栓( fibrinous thrombus)(1)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以 毛细血管为主(2)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 3)最常见于DI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三) 病变:
1.肉眼: 大—淤血的组织或器官体积 肿大。
紫—淤血的组织或器官颜色 暗红, 还原Hb增多。
凉—局部血停滞,毛细血管 扩张,散热增加。
2. 镜下: 细V.和毛细血管扩张,红细 胞增多,毛细血管腔大。
整理ppt
(四) 结局及后果 1. 解除病因 —— 可以恢复
组织器官缺氧 → 实质细胞萎缩
漏出性出血
2. 血管壁破整裂理ppt→破裂性al Hyperemia) 2. 静脉性充血
(Venous hyperemia)又称淤血 (Congestion)
整理ppt
一、充血 (Arterial hyperemia)
(一) 概念: 局部组织或器官因 动脉输入血量增多而发生 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
慢性肺淤血
4. 临床表现: 1) 气促、缺氧、呼吸困难 2) 2) 端坐呼吸: 端坐的体位、减轻淤血 3) 3) 粉红色泡沫痰 5. 结局: 长期慢性肺淤血→肺组织缺血乏氧 →肺组织纤维增生→肺褐色硬化
整理ppt
(二) 慢性肝淤血 (Chronic Congestion of Liver)
1. 原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 如 肺心病等
整理ppt
二、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 (Congestion)
(一) 概念: 器官或组织V回流受阻、血 液淤积在小V和毛细血管内 称淤血。
整理ppt
(二)原因
1. 内塞—— V内血栓形成、栓子 栓塞。(不能代偿的情况下)。
2. 外压—— V受肿瘤压迫、肝硬化导致的 胃肠道淤血(不能代偿的情况下)。
3. 心衰—— 左心衰-肺淤血; 右心衰-肝淤血。 严重时全身淤血。
整理ppt
3. 病变: 肉眼: 大——组织器官体积轻度增大 红——颜色鲜红(RBC增多, 氧 合血红蛋白增多) 热——代谢增强
镜下: 局部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 张充血。
整理ppt
4. 后果: 1) 解除病因→可完全恢复 2) 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破裂 性出血(如脑出血) 3) 减压后充血→脑相对缺血→ 虚脱、晕厥

2) 病理性出血
型 2. 按血液逸出机制 1) 破裂性出血
2) 漏出性出血
3. 按出血部位 1) 内出血
2) 外出血
整理ppt
(一)破裂性出血
概念: 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 原因: 1. 血管机械性损伤:割、弹、
刺伤 2. 血管壁或心脏病变:
心梗室壁瘤破裂
动脉粥样硬化破裂
整理ppt
3. 血管壁受周围病变侵蚀: 如结核、恶性肿瘤、溃疡等。
能下降
5. 结局:长期慢性肝淤血:
肝硬化
塌陷的网状纤维胶原化 肝窦储脂细胞增生合成胶原
汇管区纤维增生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慢性肝淤血
慢性肝淤血
淤血性肝硬化(早期)
第二节 出血 (Hemorrhage)
一、概 念
血液从血管或心腔内逸出称出血。
整理ppt
二、出血的类型
1. 按有否疾病 1) 生理性出血
4. 静脉破裂: 如肝硬化时曲张食管静脉。
5. 毛细血管破裂: 如软组织损伤。
整理ppt
(二) 漏出性出血
概念: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 出血。
原因: 1. 血管壁的损害 (缺氧,感染,中毒) 2.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5×109/L) 3. 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肝疾病,DIC)
整理ppt
整理ppt
了解: 肺淤血和肝淤血的病变与后果; 漏出性出血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内出血和外出血的病理变化; 血栓形成的过程
整理ppt
一、概述
心脏
A
V
N-体液调节
整理ppt
整理ppt
二、血液循环障碍分类
血液循环障碍类型: 局部: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 → 影响全身 全身:心衰,可在身体局部表现出来
二者关系:互相联系, 互相影响
整理ppt
碍局 部 血 液 循 环 障
三、本章学习纲目
(一) 血液改变: 1. 血液量改变:
A.性充血
2.
①增多→充血
3.
②减少→缺血
V.性充血 (淤血)
2. 血液质改变:
①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栓形成
②血液内出现异物→栓子→
(二) 血管壁改变: 1.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栓塞→梗死 水肿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Disturbance of local blood circulation)
整理ppt
大纲要求内容
掌握: 充血、淤血的概念和类型; 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 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 血栓的类型和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栓塞与栓子的概念; 栓子运行的途径;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梗死的概念;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整理ppt
(二)常见的充血原因及类型:
1. 原因: 各种原因→神经-体液 调节→血管舒张神经兴奋 性升高或血管收缩神经兴 奋性降低→血管内的血流 加快,使微循环脉血灌注量 增多,如炎症早期。
整理ppt
2. 常见的类型: 1)生理性充血:情绪激动、运动、饮 食后的胃肠道。 2)病理性充血:常见于炎症反应的早 期。 减压后充血:受压的组织或器官 →突然解除压力→细动脉反射性 扩张充血,如一次性大量抽取胸 水或腹水。
2. 机制: 右心衰→上下腔V回流受阻→ 肝淤血
3. 病变: 肉眼: 体积增大, 重量增加, 被膜紧张, 切面红、黄相间, 状似槟榔, 故 称槟榔肝(nutmeg liver)
整理ppt
镜下:小叶中央V,肝窦淤血。
肝C受压萎缩甚至坏死消失。
小叶周边带肝C脂肪变性。
4. 临床表现: 肝大、肝区压疼、肝功
整理ppt
肉眼: 肺体积增大, 暗红色, 切开,有 粉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
镜下: 1) 肺泡壁变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2) 肺泡腔内有多量蛋白水肿液、 RBC 3) 心衰C: 左心衰时,慢性肺淤血, 肺泡腔
内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C 4)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游离含铁血黄素等
整理ppt
慢性肺淤血
2.
变性

甚至坏死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淤血性硬化
血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水肿
漏出性出血
整理ppt
重要器官的淤血举例
(一) 慢性肺淤血 ( Chronic Congestion of Lung )
1. 原因: 左心衰竭 2. 机制: 左心腔内压力升高→肺V.
回流受阻→肺淤血。 3. 病变:
整理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