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合集下载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及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及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及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每年冬季和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流感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本文将介绍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种疾病。

一、症状流感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至4天内出现,而症状的严重程度会因病毒类型和个人免疫系统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症状包括:1.发热:温度通常在38℃以上,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2.干咳:咳嗽通常是轻微且干燥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伴随有痰。

3.鼻塞:流感可引起鼻塞,使呼吸困难。

4.喉咙痛:喉咙会感到痛,尤其是在咳嗽或吞咽时。

5.乏力:流感会使人感到疲乏无力,缺乏体力。

6.头痛:头痛也是流感常见的症状之一。

7.肌肉痛:流感引起的肌肉痛通常是全身性疼痛。

8.食欲不振:食欲通常会下降,而且会导致消化不良。

以上症状可能会持续一到两周。

如果您有以上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二、治疗方法在治疗流感时,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1.休息:流感的患者需要足够的休息。

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尽量减少体力活动。

2.饮食:患者应该保证多喝水,同时吃些有营养的食品,有益于恢复身体健康。

3.药物:目前市场上有一些用于治疗流感的药物,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但这些药物必须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抗生素不适用于治疗流感,因为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4.预防:最好的方法是预防流感。

可以通过定期洗手、频繁通风、避免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停留、戴口罩等方法来预防流感。

在治疗流感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避免传染:患者应该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时遮住嘴巴等。

2.避免并发症:流感可以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胸膜炎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及时就医。

3.注意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较差,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应该特别注意流感的预防和治疗。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流行性感冒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 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发病 率高、传播很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 起病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疲乏等 全身中毒症状显著,咳嗽、流鼻涕及咽痛 等呼吸道症状轻微为特征。四季均可发病, 以冬春季为多,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 可经接触传播。流感病死率高达8%至 10%。
季节性流感
•一个可传新染型宿流主在感一个 完
由以往已存在的流感全病易感染的 族由群流中感可病产毒生变异毒株
毒引起
的新感染宿主引个起数。
流季人行多群具发存有在季一节定性免,疫冬力••RR春00≥<11::流将行发出人普将生群现遍不流时易缺会行间 感乏发无特生规异律免疫力,
流行常局限于一定范围
可造成多地区甚至全 球大流行
对重症和死亡病例分析表明,慢性基础疾病占重症和死亡 病例的构成比分别约为35.1%和49.0%、妊娠分别占 11.1%和20.4%和肥胖分别占18.3%和17.2%,因此患有 慢性基础性疾病、处于妊娠状态的妇女及肥胖者感染甲型 H1N1流感后发展成重症和发生死亡的危险性要高得多。
可防,可控,可治
3.长期变异 流感的长期变异主要表现在抗原的转变, 其结果往往导致世界性大流行。
4.暴发 由于流感的传播途径容易实现,因此极易发生 暴发。
(二)人群分布
性别:没有差异 年龄:以6~15岁为最高,一般流行时,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 职业:服务行业、学生和工人的发病率
较高,一般居民及农民的发病率较低。 一些抵抗力低的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往往
甲型流感疫情分析
截至2010年3月7日,我国内地31个省份共报告确诊病例 127427例。其中,累计报告重症及危重病例8320例,死亡 病例796例。2009年12月中上旬达到重症发病和死亡的高 峰,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重症病例中,0-9岁组所占比例 最高(27.2%),0-9岁组发病率(1.29/105)高于其他年 龄组;死亡病例中20-29岁组所占比例最高(25.4%), 20-29岁组死亡率(0.10/105)高于其他年龄组。

流行性感冒鉴别诊断与预防

流行性感冒鉴别诊断与预防

流行性感冒鉴别诊断与预防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流行性感冒概述•流行性感冒的诊断•流行性感冒的治疗与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病例分析•总结与展望目录01流行性感冒概述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称为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定义流行性感冒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范围广、变异性强等特点,常常引起季节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特点定义与特点飞沫传播患者在打喷嚏、咳嗽或说话时,会将病毒携带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他人吸入后易感染。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污染的物体表面、日常用品等接触传播,如患者触摸鼻子、嘴巴等部位后再接触物体表面,他人再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时易感染。

空气传播病毒可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易感者在空气流通不畅、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逗留时,容易感染。

流行性感冒的爆发和流行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头痛、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危害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变异和传播不受国界限制,具有全球性。

大规模的流行性感冒爆发可能导致大量人群感染,造成医疗资源紧张和社会秩序混乱。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等高危人群,流行性感冒的危害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影响流行性感冒的影响与危害VS02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临床表现发热流感患者通常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

突然发病流感通常起病急,患者在发病前可无前驱症状。

咳嗽流感患者通常出现咳嗽,多为干咳。

乏力流感患者常感到乏力,精神不振。

肌肉疼痛流感患者可出现全身肌肉疼痛。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

临床检查流感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病毒分离培养和抗原检测等。

实验室检查对于部分流感患者,医生可能会进行X光检查以排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X光检查检查项目鉴别诊断流感与普通感冒在症状上很相似,但流感通常更严重,病程更长。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国家级流感监测
流感的预防基于流感的监测,通过监测: ✓ 掌握流感流行动态 ✓ 发现流感病毒变异并做出预警 ✓ 提出流感流行代表株,推荐国内流感疫苗株
全国流感监测411家网络实验室
北京市流感监测网络构成
国家级 市级
7家国家级流感网络实验室
11家国家级哨点医院
市疾控中心 18个区县疾控中心+燕山 421家市级哨点医院
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毒
种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风疹病毒 鼻病毒 冠状病毒 腺病毒
引起的主要疾病 流感
普通感冒 支气管炎 婴儿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麻疹 SSPE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胎儿畸形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 小儿肺炎
流行性感冒
应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 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 4周的恢复期血清。
病例的排查
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 医院订正传染病卡(明确诊断的疾病、其他不
明原因疾病) 不能明确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
市卫生局组织专家组会诊
病例的排查
明确诊断为SARS和人禽流感 卫生部诊断 各省首例、散发、感染来源不明SARS病例 各省年度首例人禽流感病例 市卫生局诊断 SARS或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病例
学校同一班级、集体单位同 一部门2天30例发热病例
报告地段保健科。保健科接 报后到现场进行处理,书写 指导记录和流调报告
报告地段保健科。保健科、 区CDC及保健所共同到达现 场进行处理
报告地段保健科。保健科、 市、区CDC及保健所共同到 达现场进行处理
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流行性感冒健康教育讲座

流行性感冒健康教育讲座

流行性感冒健康教育讲座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为了提高公众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们组织了一场流行性感冒健康教育讲座。

本文将详细介绍流行性感冒的定义、病因、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等相关内容。

一、流行性感冒的定义和病因流行性感冒,又称为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感染最为常见。

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带有病毒的物体传播。

二、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乏力等。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症状更加剧烈,并且往往伴有高热和全身不适感。

三、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飞沫进入空气中,其他人通过吸入这些含有病毒的飞沫而感染。

此外,流感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带有病毒的物体,如被感染者使用过的纸巾或者手帕,而传播给其他人。

四、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等。

2.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时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3.避免人群拥挤: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特殊是在流感高发季节。

4.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建议每年秋季接种疫苗。

5.佩戴口罩:在流感高发季节或者有流感症状的人群中,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

五、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方法对于流行性感冒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歇息:流感患者应该多歇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2.饮食调理:饮食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喝水,补充体液。

3.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避免并发症:流感患者应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等。

2024流行性感冒ppt医学课件

2024流行性感冒ppt医学课件

流行性感冒ppt医学课件•流行性感冒概述•流行性感冒病毒学•流行性感冒预防与控制策略•流行性感冒临床治疗与护理目录•流行性感冒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流行性感冒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01流行性感冒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速度。

特点流感病毒的遗传特点决定了其易发生变异,人群普遍易感,且病后免疫力不持久,使得流感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周围人群。

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但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感染。

易感人群流感具有季节性,北半球通常在冬季流行,而南半球则在夏季。

此外,流感的流行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流行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临床分型根据临床表现,流感可分为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和中毒型。

其中,单纯型最为常见,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头痛、乏力等;胃肠型以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为主;肺炎型多见于老年人、儿童或原有心肺疾病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咳嗽、气促等症状;中毒型则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具体标准包括:近期内有流感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出现流感样症状;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结果阳性。

鉴别诊断流感需要与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其中,普通感冒症状较轻,无明显的季节性;上呼吸道感染则以局部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等;肺炎则可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及肺部实变体征。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有效的鉴别。

02流行性感冒病毒学呈球形或丝状,直径约80-120nm ,有包膜。

流行性感冒健康教育(2024)

流行性感冒健康教育(2024)

引言概述:流行性感冒,也称为普通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它由流感病毒引起,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流行性感冒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并且每年都会引起大规模的感染。

为了减少流行性感冒的传播和提高公众意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详细阐述五个主要方面的知识,为读者提供有关流行性感冒的全面健康教育。

正文内容:1.流行性感冒的定义和症状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喉咙痒、乏力等,症状通常持续7至10天。

2.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感冒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释放到空气中。

人们可以通过呼吸空气中的流感病毒感染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表面感染。

3.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措施注重个人卫生,如勤洗手、避免触碰眼、鼻和口等,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易感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避免接触感染者,尤其是在感染症状明显的病例附近保持安全距离。

4.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方法休息和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这有助于缓解症状和加快康复。

服用非处方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可以缓解发热和不适等症状。

对于复杂或严重的病例,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以帮助减轻症状并缩短病程。

5.与流行性感冒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教育公众如何正确咳嗽和打喷嚏,如用纸巾或手肘等遮掩口鼻,以减少病毒传播。

解释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和接种时间,以增加公众对流感疫苗的认识和接种率。

宣传流感病毒的相关知识,包括病毒的传播途径、高风险人群和感染后的处理方法等。

总结: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于减少病毒传播和提高公众意识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详细阐述流行性感冒的定义和症状、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措施、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方法以及与流行性感冒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流行性感冒健康教育。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4完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4完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4完整版)一、背景及概述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季节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速度较快,易造成大规模流行。

本方案旨在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流感诊疗方案。

二、诊断1.症状:流感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喉咙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体征:发热、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

3.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4.鉴别诊断:需与普通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相鉴别。

三、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注意保暖。

2.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成人每次75mg,每日两次,连用5天。

扎那米韦:成人每次10mg,每日两次,连用5天。

帕拉米韦:成人每次20mg,每日一次,连用5天。

3.对症治疗:发热: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

咳嗽:止咳药(如氨溴特罗、枇杷膏等)。

喉咙痛:含漱剂(如利咽痛含片、链球菌素含片等)。

4.并发症治疗:如出现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治疗。

四、预防1.接种流感疫苗:每年秋季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可降低流感发病率。

3.增强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

五、预后1.持续高热:体温持续超过39℃,超过3天。

2.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气促、发绀等。

3.精神状态改变:嗜睡、昏迷、抽搐等。

4.心脏损害:心悸、胸痛、血压下降等。

5.消化系统症状:频繁呕吐、腹泻等。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本方案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了流感诊疗的全面指导。

在流感高发季节,要提高警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加强预防措施,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流感的传播。

注意事项:1.药物过敏处理:有的患者可能对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过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

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一、病因
流感病毒所致,该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二、预防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

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8.机构内暴发流行的防控:当流感已在社区流行时,同一机构内如在72小时内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出现流感样症状就应警惕,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

一旦确诊应要求患者入院治疗或居家休养,搞好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减少与他人接触。

当确认为机构内暴发后,应按《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来执行。

医院内感染暴发时,有关隔离防护等措施应参照相关技术指南的规定来执行。

9.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

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

优先接种人群:
(1)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①6~59月龄婴幼儿。

②≥60岁老人。

③患慢性呼吸道病、心血管病、肾病、肝病、血液病、代谢性等疾病的成人和儿童。

④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和儿童。

⑤生活不能自理者和因神经系统疾患等自主排痰困难有上呼吸道分泌物等误吸风险者。

⑥长期居住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者。

⑦妊娠期妇女及计划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

⑧18岁以下青少年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

(2)有较大机会将流感病毒传播给高危人群的人员①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人员。

②敬老院、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工作人员。

③患流感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人群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3)禁忌者①对卵蛋白或任何疫苗过敏者。

②中、重度急性发热者。

③曾患格林巴利综合征者。

④医师认为其他不能接种流感疫苗者。

(4)接种方法和时机①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或前一年仅接种1剂的6月龄~9岁儿童应接种2剂,间隔4周;以后每年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1剂。

其他人群每年1剂。

②接种途径为肌肉或深度皮下注射,建议婴幼儿选择大腿外侧肌肉注射。

③我国大多数地区应在每年10月前开始接种。

10.抗病毒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高合并症风险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

应选择对流行毒株敏感的抗病毒药物作为预防药物,疗程应由医师决定,一般1~2周。

对于那些虽已接种疫苗但因各种原因导致免疫抑制,预计难于获得有效免疫效果者,是否要追加抗病毒药物预防及投药时机、疗程、剂量等也应由医师来做出判断。

(1)中医预防:与流感患者有明确接触者:①儿童、青壮年,身体强壮者可用下方:金银花、大青叶、薄荷、生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副,连服5天。

②老年体弱者可用下方:党参、苏叶、荆芥,水煎服,每日一副,连服5天。

(2)饮食注意:患流感后,宜清淡饮食,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应注意多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禁吃咸食:食用咸食后易使致病部位黏膜收缩,加重鼻塞。

咽喉不适等症状。

而且过咸的食物容易生痰,刺激局部引起咳嗽加剧。

禁食甜、腻食物:甜味能助湿,而油腻食物不易消化,故感冒患者应忌食各类糖果、饮料、肥肉等。

禁食辛热食物:辛热食物易伤气灼津,助火生痰,使痰不易咳出,故感冒患者不宜食用,尤其葱一定要少吃。

不宜吃烧烤煎炸的食物:此类食物气味刺激呼吸道及消化道,易导致黏膜收缩,使病情加重,而且也不易消化。

同时还应忌烟酒。

三、护理
对于住院的流感患者,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发热期应嘱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定期监测体温,给予服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中成药类或抗病毒药类;
2.对全身酸痛或头痛明显者,可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必要时给予服用解热镇痛剂类药物;
3.伴有肺部炎症或心肺功能不全者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困难或发绀者应取半卧位,给予吸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支持治疗,注意维护心血管功能,中毒症状明显可采用有效的抗生素药物或激素治疗;
4对病人可按呼吸道隔离至热退后48小时,室内要加强通风,对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对食具、用具及衣服可采用煮沸或日光暴晒等方法消毒。

一般单纯性流感可不住院,可按照以下几方面进行家庭护理:①将病人安置在单人房间,以防止飞沫传播;②要求房间通风良好,并定时用食醋熏蒸消毒空气,照料病人时应戴口罩,对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物(如咳出的痰等)应进行消毒;③对有高热者应指导家属运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和正确使用退热药物;④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减轻中毒症状和缩短病程;⑤如有高热不退、咳嗽、脓痰、呼吸困难等应及时送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