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第九章_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合集下载

电化学第九章 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2012

电化学第九章  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2012

表面扩散与并入晶格
两种方式:放电粒子直接在生长点放电而就地并入晶 格;放电粒子在电极表面任一位置放电,形成吸附原 子,然后扩散到生长点并入晶格。

晶体的螺旋位错生长
晶面上的吸附原子扩散到位错的台阶边缘时,可沿位 错线生长。
直接在生长 点放电
通过扩散进入 生长点
ZnOH 2 2e ZnOH (吸附)
ZnOH (吸附)=Zn(晶格中) 2OH
2 2
电子转移
进入晶格
第三节
金属电结晶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金属电结晶的形式 阴极还原的新生态吸附原子聚集形成晶 核,晶核长大成晶体;
新生态吸附原子在电极表面扩散,达到 某一位置并进入晶核,在原有金属的晶 格上延续生长。
简单金属离子的阴极还原
M

n
mH 2 0 ne M mH 2 O
步骤: 水分子的重排和水化程度的降低 水化离子转变为吸附原子(离子) 吸附原子(离子)转变为金属原子
金属络离子的阴极还原
络合剂加入后,与金属络合会使其在溶液中存 在形式和电极上放电的粒子发生改变。 1.使金属电极的平衡电位向负移动。 如 Ag在1mol/L的AgNO3中:
x 6.4 1023 mol/ L
e 0

0.0591 lg x 0.533V n
∴ 移动了-1.289V! K 不稳越小, 平 负移越多。 平 越负,金属阴极还 原的初始析出电位也越负,即从热力学角度还 原反应越难进行。
金属络离子的阴极还原机理

溶液中存在不同配位数的络离子和金属离子, 它们的浓度各不相同,当络合剂浓度较高时, 具有特征配位数的络离子是金属在溶液中的主 要存在形式。 例如:锌酸盐镀锌:络合剂NaOH过量,主 要存在 ZnOH 4 2 ,还存在低浓度的 ZnOH 3 , ZnOH 2 , ZnOH 和少量锌离子等。

第九章_金属的电沉积过程要点

第九章_金属的电沉积过程要点
在络盐溶液中,金属以简单金属离子到具
有不同配位数的各种络离子都有,其浓度
也不相同。
2、金属络离子阴极还原机理
(2)配位数较低、浓度适中的络离子在电极 上得到电子而还原。 原因:配位数低,还原所需的能量小; 浓度适中,才能有一定的量。
2、金属络离子阴极还原机理
(3)当有两种络合剂存在,而一种络离子 又比另一种络离子容易放电,则在表面转 化步骤之前,还要经过不同类型配位体的 交换过程。
衡电位,并获得一定过电位。
一、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阴极还原的 可能性
2、某金属在阴极析出的充分条件: 溶液中其他粒子不会优于该金属在阴极上 首先析出。 例如:金属离子还原电位比氢离子还原电 位更负,则氢在电极 上优先大量析出,金 属就很难沉积出来。
一、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阴极还原的 可能性
3、从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金属离子从水 溶液中还原的可能性:
(从难放电的络离子形式转变为易放电的络 离子形式。)
2、金属络离子阴极还原机理
• 例如:氰化镀锌溶液中存在两种络合剂, NaCN 、NaOH 其阴极还原过程如下:
2 Zn(CN ) 2 4 OH Zn ( OH ) 4 CN 配位体交换 4 4 Zn(OH ) 2 Zn ( OH ) 2 OH 4 2 Zn(OH ) 2 2e Zn(OH ) 2 2吸附 Zn(OH ) 2 Zn 2 OH 2吸附 晶格中
第九章 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定义:通过电解的方法,在电解池阴极
上,金属离子通过还原反应和电结晶过
程在固体表面生成金属层。
目的:改变固体材料的表面性能或制取 特定成分和性能的金属材料。
第九章 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9.1 金属电沉积的基本历程和特点 §9.2 金属的阴极还原过程 §9.3 金属的电结晶过程

电化学第九章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电化学第九章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添加剂的影响
添加剂可以改变溶液的电导率、界面张力和金属离子的还原过程,从而影响电沉 积过程。
常用的添加剂包括络合剂、缓冲剂、表面活性剂等。
温度的影响
温度可以影响电沉积过程的反应速率和产物形貌,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沉积速率加快。
但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析出金属结构松散和溶液中气体的大量析出。
04
CATALOGUE
总结词
镀镍是一种具有优良防腐蚀性能的金属 电沉积技术,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和较高 的硬度和耐磨性。
VS
详细描述
镀镍层呈银白色,具有良好的抗腐蚀和抗 磨损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石油 化工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在镀镍过程中, 应控制电流密度、电镀液成分和温度等参 数,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镀层。
镀金
总结词
镀金是一种具有优良导电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的金属电沉积技术,具有美观的外观和良好 的延展性。
电化学第九章金属 的电沉积过程
目录
• 电沉积过程的基本原理 • 金属电沉积的种类与特性 • 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因素 • 电沉积的应用领域 • 电沉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ATALOGUE
电沉积过程的基本原理
电沉积的定义
总结词
电沉积是指通过在电解液中施加电流,使金属离子还原并沉积在阴极表面上的过程。
03
CATALOGUE
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因素
金属离子的影响
金属离子浓度
金属离子浓度越高,电沉积速率越快,但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析 出金属颗粒粗大。
络合剂
络合剂可以控制金属离子的水解和聚合,从而影响电沉积过程。
金属离子的电荷和半径
金属离电沉积过程。
流电沉积和脉冲电沉积。
电沉积的物理化学基础

第9章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第9章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⑵阴极还原产物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有利于还原 反应的实现。
⑶在非水溶液中,由于各种溶剂性质不同于水, 往往在水溶液中不能阴极还原的某些金属元素, 可以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电沉积出来。
⑷电沉积层的质量





3、溶剂对金属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表9-2金属在水和某些有机溶液中25℃时的标准电极电位(V) 电极 Li|Li+ K|K+ Na|Na+ Ca|Ca2+ Zn|Zn2+ Cd|Cd2+ Pb|Pb2+ H|H+ Ag|AgCl,ClCu|Cu2+ Hg|Hg2+ Ag|Ag+ H2O -3.045 -2.925 -2.714 -2.870 -0.763 -0.402 -0.129 0 0.222 0.337 0.789 0.799 CH3OH -3.095 -2.925 -2.728 --0.74 -0.43 -0 -0.010 --0.764 C2H5OH -3.042 --2.657 ----0 -0.088 ---N2H4 -2.20 -2.02 -1.83 -1.91 -0.41 -0.10 0.35 0 --0.77 -CH3CN -3.23 -3.16 -2.87 -2.75 -0.74 -0.47 -0.12 0 --0.28 -0.23 HCOOH -3.48 -3.36 -3.42 -3.20 -1.05 -0.75 -0.72 0 --0.14 0.18 0.17
目前认为 电结晶过 程有两种 形式
一是阴极还原的新生态吸附原子聚集形成晶核,晶 核逐渐长大形成晶体;
一是新生态吸附原子在电极表面扩散,达到某一位 置并进入晶格,在原有金属的晶格上延

电 沉 积 原理

电 沉 积 原理


测量方法 1. 直角阴极法 适用于镀铬液 2. 内孔法 适用于覆盖能力好的镀液 3. 凹穴法
第五节 梯形槽的应用 一、梯形槽阴极上的电流分布
1000mL Dk = I (3.2557-3.0451 lgL) 267mL Dk = I (5.1019-5.2401 lgL) 250mL Dk = 1.0680 I (5.1019-5.2401 lgL)

3、整平能力实验 搅拌相当于峰;不搅拌相当于谷。 (1)无整平剂 小电流:D峰 ≈ D谷 ,几何整平 大电流:D峰 > D谷 ,负整平 (2)有整平剂 极化增大,峰上更大 D峰 < D谷 ,正整平

4、有整平能力的镀液的特点 整平剂受扩散步骤控制 电沉积受电子转移步骤控制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第一节 电镀溶液 一、组成
1. 2. 3. 4. 5. 6.
主盐 络合物 导电盐 缓冲剂 阳极活化剂 添加剂(细化晶粒、整平、润湿等)
第一节 电镀溶液 二、类型
1、单盐镀液(水合离子) io 小,结晶细致,添加剂可起到整平和 光亮作用 io 大,结晶粗糙疏松,必须加入添加剂 才可获得结晶细致的镀层 2、铬酸镀液(Cr2O72- 和CrO42- 离子)

第二节 金属沉积的电极过程 一、基本历程
液相传质 (电迁移,扩散,对流) 前置转换 (配位体转换,配位数、水化数降低) 电子转移 (形成吸附原子) 形成晶体 (表面扩散到生长点或形成晶核)

第二节 金属沉积的电极过程 二、金属离子放电的位置
晶面 棱边 扭结点 缺口 孔穴

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金属的电沉积过程电镀过程是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经电极反应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在阴极上进行金属沉积的过程。

图4.4是电沉积过程示意图,完成电沉积过程必须经过液相传质、电化学反应和电结晶三个步骤。

电镀时以上三个步骤是同时进行的,但进行的速度不同,速度最慢的一个被称为整个沉积过程的控制性环节。

不同步骤作为控制性环节,最后的电沉积结果是不一样的。

(1)液相传质步骤液相传质使镀液中的水化金属离子或络离子从溶液内部向阴极界面迁移,到达阴极的双电层溶液一侧。

液相传质有三种方式:电迁移、对流和扩散。

在通常的镀液中,除放电金属离子外,还有大量由附加盐电离出的其他离子,使得向阴极迁移的离子中放电金属离子占的比例很小,甚至趋近于零。

因此,电迁移作用可略去不计。

如果镀液中没有搅拌作用,则镀液流速很小,近似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对流的影响也可以不予考虑。

扩散传质是溶液里存在浓度差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是物质由浓度高区域向浓度低区域的迁移过程。

电镀时,靠近阴极表面的放电金属离子不断地进行电化学反应得电子析出,从而使金属离子不断地被消耗,于是阴极表面附近放电金属离子的浓度越来越低。

这样,在阴极表面附近出现了放电金属离子浓度高低逐渐变化的溶液层,称为扩散层。

扩散层两端存在的放电离子的浓度差推动金属离子不断地通过扩散层扩散到阴极表面。

因此,扩散总是存在的,它是液相传质的主要方式。

假如传质作为电沉积过程的控制环节,则电极以浓差极化为主。

由于在发生浓差极化时,阴极电流密度要较大,并且达到极限电流密度i d时,阴极电位才急剧地向负偏移,这时很容易产生镀层缺陷。

因此,电镀生产不希望传质步骤作为电沉积过程的控制环节。

图4.4电沉积过程(2)电化学反应步骤电化学反应水化金属离子或络离子通过双电层,并去掉它周围的水化分子或配位体层,从阴极上得到电子生成金属原子(吸附原子)的过程。

水化金属离子或络离子通过双电层到达阴极表而后,不能直接放电生成金属原子,而必须经过在电极表面上的转化过程。

电位活化现象与金属电沉积初始过程的研究

电位活化现象与金属电沉积初始过程的研究

电位活化现象与金属电沉积初始过程的研究《电位活化现象与金属电沉积初始过程的研究》一、电位活化现象是啥?电位活化现象啊,就像是金属在电的世界里玩的一场神秘游戏。

咱先简单说下,这电位活化现象呢,就是在金属电沉积过程里,电极表面的电位会发生一些很特别的变化。

打个比方,就好像一个人站在舞台上,灯光突然变了颜色一样。

那这个现象到底咋发生的呢?这得从金属的结构说起。

金属原子排列得很有规律,当把它放在电解液里,还通上电的时候,它表面的电子就开始活跃起来了。

这些电子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金属原子周围跳来跳去。

这个时候呢,电极表面的电位就开始有变化了,这种变化就是电位活化现象。

这可不是瞎猜的,是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精确的测量才发现的呢。

二、金属电沉积初始过程探秘金属电沉积初始过程啊,那也是相当有趣。

想象一下,金属离子在电解液里游来游去,就像一群小鱼在大海里寻找栖息地。

当给这个系统通上电以后,这些金属离子就开始往电极表面跑。

为啥往那儿跑呢?因为电极表面有吸引力啊,就像磁石吸引铁屑一样。

在这个初始过程里,金属离子首先得克服一些障碍。

比如说,电解液里有各种各样的离子,它们之间会相互干扰。

这就好比一群人都在往一个门口挤,肯定会互相碰撞、阻挡。

金属离子要在这些干扰中,准确地找到通往电极表面的路。

而且,电极表面的状态也很重要。

如果表面不平整或者有杂质,金属离子的沉积就不会那么顺利。

这就像在一块坑坑洼洼、还有垃圾的地上盖房子,肯定盖不太平整。

三、电位活化现象和金属电沉积初始过程的联系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可紧密了。

电位活化现象就像是给金属电沉积初始过程打了一针兴奋剂。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电位活化现象发生的时候,电极表面的电位变化会影响金属离子的沉积速度和沉积方式。

比如说,当电位发生活化的时候,电极表面可能会变得更加“活跃”,就像一个热情的主人在欢迎客人。

这样一来,金属离子就更容易被吸引到电极表面,沉积速度就会加快。

再比如说,电位活化可能会改变电极表面的一些微观结构,就像把原本崎岖的路变得平坦了一些,那金属离子在沉积的时候就能够排列得更加整齐有序。

电沉积和电泳

电沉积和电泳

电沉积和电泳
电沉积(Electroplating)和电泳(Electrophoresis)是两种与电化学过程相关的技术,它们用于在材料表面或液体中分离、涂覆或分析物质。

以下是它们的简要介绍:
1. 电沉积(Electroplating):
-电沉积是一种将金属沉积到另一金属表面的电化学过程,以改善外观、耐腐蚀性、导电性和其他性能。

-这个过程涉及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它们分别连接到电源,然后浸入电解液中。

-金属离子从阳极释放,然后在阴极上还原并沉积在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金属涂层。

-电沉积常用于制造金属物品,如镀金、镀银、镀镍、镀铬、镀锌等,以改善它们的外观和性能。

2. 电泳(Electrophoresis):
-电泳是一种在电场中移动带电粒子(如蛋白质、DNA片段、RNA等)的技术,通常用于分离、分析和检测生物分子。

-过程涉及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放置在凝胶或液体介质中,然后应用电压,使粒子根据其电荷和大小在电场中移动。

-在凝胶电泳中,质子或蛋白质根据其大小和电荷在凝胶中分离开来,从而实现分析和定量。

-电泳还有各种变体,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DNA电泳等,用于不同类型的生物分子分离和分析。

总之,电沉积和电泳是两种不同的电化学过程,分别用于在材料表面涂覆金属或在生物分析中分离带电粒子。

它们在不同应用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络合物不稳定常数越小, 平衡电位下降越多;而平衡电位越负, 还原反应越难进行。
2、金属络离子阴极还原机理
(1)金属络离子的存在形式: 在络盐溶液中,金属以简单金属离子到具 有不同配位数的各种络离子都有,其浓度 也不相同。
2、金属络离子阴极还原机理
(2)配位数较低、浓度适中的络离子在电极 上得到电子而还原。 原因:配位数低,还原所需的能量小; 浓度适中,才能有一定的量。
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愈靠右边,化学 活泼性越弱,还原的可能性越大。
一、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阴极还原的 可能性
0 1.5V 铬分族
一、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阴极还原的 可能性
4、分析金属离子能否沉积时,还应考虑以下 因素:
①金属以络离子存在时,其平衡电位会明显 负移,还原更加困难。
例如:铁、钴、镍以水溶液形式存在时,可 在阴极还原;而以络盐形式存在时,不能 在阴极还原。
2、金属络离子阴极还原机理
(3)当有两种络合剂存在,而一种络离子 又比另一种络离子容易放电,则在表面转 化步骤之前,还要经过不同类型配位体的 交换过程。
(从难放电的络离子形式转变为易放电的络 离子形式。)
2、金属络离子阴极还原机理
• 例如:氰化镀锌溶液中存在两种络合剂, NaCN、NaOH 其阴极还原过程如下:
化学动力学参数可能不同。
§9.2 金属阴极还原过程
一、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阴极还原的可能性 二、简单金属离子的阴极还原 三、金属络离子的阴极还原
一、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阴极还原的 可能性
1、某金属在阴极析出的必要条件: 阴极的电位负于该金属在该溶液中的平
衡电位,并获得一定过电位。
一、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阴极还原的 可能性
一、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阴极还原的 可能性
②由于合金的活度比单金属小,所以金属以合金的形 式比以单金属的形式容易在阴极还原。
③不能在水溶液中还原的某些金属,可以在适当的有 机溶剂中沉积出来。例:铝、铍、镁可从醚中沉积 出来。
二、简单金属离子的阴极还原
• 简单金属离子在阴极上的还原历程遵循 第一节所述的金属电沉积基本历程。 总反应式:
M n mH 2O ne M mH 2O
• 需要指出:
二、简单金属离子的阴极还原
1、简单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以水化离子形式存在。 它们在还原时经过以下过程: 水化离子周围水分子的重排和水化程度降低 ; 在电极表面 吸附(成为吸附原子或吸附离子); 吸附原子脱去剩余的水化膜成为金属原子。
三、金属络离子的阴极还原
加入络合剂后,金属离子由水化金属离子转 变成不同配位数的络合离子,因而引起电 极体系的电化学性质的变化。
1、使金属电极的平衡电位向负移动 原因:由于络合剂与金属离子络合,使游 离的金属离子活度降低,所以电极电位负 移。
例如:
银在1mol
/
LAgNO3溶液中的 e
0
RT F
ln
a
Ag
0.756V
加入1mol / LKCN后,e 0.533
一、金属电沉积的基本历程
3、电荷传递:反应离子得电子,还原为吸附态 金属原子。
4、电结晶:吸附态金属原子沿电极表面扩散到 适当位置(生长点),进入金属晶格生长或 与其他新生原子集聚而形成晶核并长大。
上述各步骤中,速度最慢的步骤为电沉积过程 的速度控制步骤。
二、电沉积过程遵循的一般规律
(1)金属离子阴极还原析出金属原子 既符合一般水溶液中阴极还原过程的基本 规律,又受不断变化着的电极表面状态的 影响。
Zn(CN
)
2 4
4OH
Zn(OH )24
4CN
配位体交换
Zn(OH
)
2 4
Zn(OH )2
2OH
配位数降低
Zn(OH
)2
2e
Zn(OH
)2 2吸附
电子转移
Zn(OH
)
2 2吸附
Zn晶格中
2OH
进入晶格
2、金属络离子阴极还原机理
(4)特别指出: • 络合剂使金属电极的平衡电位负移,改变了
电极的热力学性质;但对电极体系动力学性 质的影响不完全 一样。 • 例如:络离子不稳定常数越小,电极平衡电 位越负;但金属络离子在阴极还原时的过电 位不一定越大。
2、金属络离子阴极还原机理
原因:电极平衡电位取决于络离子在溶液中的
存在形式和性质。
放电粒子在电极上的吸附热
过电位 配位体重排 取决于 脱去部分配位体形成活化络
成核率
结晶层细致
三、金属电沉积过程的特点
(2)双电层结构,特别是离子在紧密层中 的吸附对电沉积过程有明显影响。 金属的析出速度和位置 吸附影响 金属的结晶方式和致密性 镀层结构和性能
三、金属电沉积过程的特点
(3)沉积层的结构、性能的影响因素有: • 电结晶过程中新晶粒的生长方式、过程。 • 基体金属的表面状态。 • 例如:不同的金属晶面上,电沉积的电
第九章 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定义:通过电解的方法,在电解池阴极 上,金属离子通过还原反应和电结晶过 程在固体表面生成金属层。
目的:改变固体材料的表面性能或制取 特定成分和性能的金属材料。
第九章 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9.1 金属电沉积的基本历程和特点 §9.2 金属的阴极还原过程 §9.3 金属的电结晶过程
2、某金属在阴极析出的充分条件: 溶液中其他粒子不会优于该金属在阴极上
首先析出。 例如:金属离子还原电位比氢离子还原电
位更负,则氢在电极 上优先大量析出,金 属就很难沉积出来。
一、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阴极还原的 可能性
3、从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金属离子从水 溶液中还原的可能性:
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愈靠左边,化学 活泼性越强,还原的可能性越小。
§9.1 金属电沉积的基本历程和特点
一、金属电沉积的基本历程 二、电沉积过程遵循的一般规律 三、金属电沉积过程的特点
一、金属电沉积的基本历程
金属电沉积的阴极过程,一般由以下单元步骤串 迁移。
2、前置转化:金属水化离子水化程度降低或 重排,金属络离子配 位数降低。
(2)新生态金属原子在电极表面的结晶 既遵循结晶过程动力学基本规律, 又受金属原子的析出及界面电场的影响。
三、金属电沉积过程的特点
(1)阴极过电位对金属析出和电结晶有重要影 响
阴极过电位 c 是电沉积过程的动力,只有阴极 极化达到金属析出电位时,才能发生金属离子 的还原反应。
c
晶核生成功
临界晶核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