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细菌与病毒讲解学习
六年级科学上册 细菌和病毒 1教案 冀教版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5.细菌和病毒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5.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平时我们人类感冒及患病的原因2.学习新课:A.寻找细菌的特点活动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多种方式记录细菌的特点。
活动过程:1.细菌虽然无处不在,但因其过于微小,只有借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让学生借助仪器直接观察——菌的放大图片或课件。
2.活动开始,首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然后,通过图片观察、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进一步增强对细菌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从身体大小、生活环境、繁殖特点等方面将观察到的细菌与常见的动植物进行比较,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记录细菌的特点;最后,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对细菌特点较一致的认识。
3.设计图表,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将认识动物、植物的特征时学到的方法进行有效迁移,用来自主认识细菌的特点。
填写记录表。
4.本活动的交流阶段,为了进一步体现认识方法的迁移,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是怎样知道细菌的特点的。
小结: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小、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许多细菌可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多数细菌繁殖迅速,细胞表面具有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壁,此外,有的细菌还具有荚膜、鞭毛和芽孢等结构。
B. 细菌、病毒的害与利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2.能分别举例说明细菌和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和益处。
3.能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活动过程1.本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调查自己曾患过的疾病和主要原因。
【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细菌和病毒》【创新课件】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 到的各种花草、树木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 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例如,细菌和病毒。它们飘浮在空 气中,潜藏在食物、土壤、水中,甚至寄生在人和其他动植 物的体内。
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让我们更健康
4个小时共 4×60=240 分钟 可以分裂 240÷20=12 次 细菌数量 2×2×2×……×2=4096 个
12个2
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病毒有哪些特点呢?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结构的 特殊生物。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 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 开细胞,就不表现出任何生命活 动的迹象。
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搜集资料,找出细菌或病毒对人 类有益的例子。
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 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 自动免疫制剂。当动物接种后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 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绝大多数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 看到。
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按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三类。
动物病毒
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内
植物病毒
寄生在植物细胞内
细菌病毒
寄生在细菌细胞内
乙肝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说一说自己曾患过的疾病,并记录在下表中。判断自己 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在适宜条件下,有的细菌大概每20分 钟就能分裂一次。
小学科学第4课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4课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细菌和病毒:小学科学第4课教学设计引言: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第4课,介绍了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
本篇教学设计将基于这个主题,设计一个可参考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作用,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菌和病毒是微生物的两个主要类别。
2. 辨别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3.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包括有益和有害的方面。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白板。
2. 细菌和病毒的图片、图表或示意图。
3. 小组活动所需的素材。
三、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触发学生思考的引言,如“当你生病的时候,医生经常会告诉你需要休息和吃药。
但你知道为什么会生病吗?导致疾病的原因是什么?”2.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思考,并请他们与周围的同学分享观点。
探索:1. 通过展示图片或图表,介绍细菌和病毒的外观特征,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深入探究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和功能。
3.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开放性问题,如“细菌和病毒都是微生物,但它们的结构有何不同?”,“细菌和病毒哪一个更小?”等等。
解释:1.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并展示相应的示意图或动画。
2. 强调细菌和病毒的生长方式、传播途径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影响。
3. 通过示例,解释一些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感冒、流感、肺炎等,并讨论防范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
拓展与巩固:1. 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他们设计一份海报,展示细菌和病毒的特点、作用和防范方法。
鼓励学生创意发挥,可以使用图片、文字、漫画等形式。
2.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并互相评价、提出问题或给予建议。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的重要性。
四、课堂活动建议1. 观察与比较:提供不同的细菌和病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和病毒》

细菌对人类的影响
有益影响
一些细菌对人体有益,如乳酸菌 能帮助消化、增强免疫力,益生
菌能维护肠道菌群平衡等。
有害影响
一些细菌对人体有害,如引起食 物中毒、感染疾病等。其中,一 些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霍乱弧菌 等能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双重作用
还有一些细菌在特定条件下对人 体既有益又有害,如大肠杆菌在 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一旦 进入肠道以外的部位就可能引起
感染。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物质循环
细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解者的 角色,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 排泄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促
进物质循环。
土壤改良
一些细菌能将空气中的氮固定到土 壤中,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它们 的代谢产物也能改善土壤结构。
生物防治
一些细菌能分泌抗生素等物质,抑 制或杀死有害微生物,对生物防治 具有重要意义。
04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避 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饮食卫生
不吃不洁食品,不喝生水,生 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室内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 间关闭门窗。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与患病者接触,不要 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
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观察和实验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 征和繁殖方式。
XX
PART 03
病毒的生活习性及影响
REPORTING
病毒的生活习性
寄生生活
病毒是一种寄生物,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 存和繁殖。
专一性
病毒通常只能感染特定种类的细胞或生物体,具 有高度的专一性。
变异能力强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简单,容易发生变异,产生新 的病毒株。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细菌与病毒》教案2(2022秋)

4.细菌与病毒【内容分析】本节课由两部分组成1.认识细菌和病毒。
教科书呈现了显微镜看到的细菌图片和病毒模型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不同形态。
资料卡呈现了细菌和病毒的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生存特点及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加深认识。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利用杯子和大米模拟细菌繁殖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
2.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教科书呈现了细菌和病毒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细菌和病毒使人生病的图片。
目的是使学生知道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资料卡呈现了腐生细菌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腐生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转化作用。
【教学目标】1.知道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式获取细菌和病毒的信息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微生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4.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能做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疾病预防中。
【教学重难点】1.知道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式获取细菌和病毒的信息【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文字:有些生物个体十分微小,肉眼看不见,在土壤、空气、自然水域及生物的身体内外都存在着,与人类的健康关系密切。
这是一类什么生物呢?师生共同揭示答案﹣一细菌和病毒。
教师提出问题: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教师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细菌和病毒,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板书课题:细菌和病毒。
二、探究活动(一)认识细菌病毒。
1.资料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细菌和病毒的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搜集的资料: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的资料?如何证实搜集的资料可信?2.认识细菌和病毒。
教师出示球菌、杆菌、螺旋菌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细菌的形状、颜色、分布等,并通过阅读文字材料了解它们的大小和形态。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细菌与病毒》教学课件(共14张PPT)

活动过程
认识病毒
交流搜集的资料
病毒个体非常微小, 绝大多数要在高倍的电子 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大约3 万个病毒才相当于一个细 菌那么大。
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
活动过程
认识病毒
乙肝病毒模型
番茄花叶病毒模型
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
冠状病毒模型
活动过程
资料卡: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 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专 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 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 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活动过程
细菌的繁殖
小游戏: 在1号杯中放1粒大米, 在2号杯中放2粒大米, 在3号杯中放4粒大米, 依次倍增....
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微生物》- 细菌与病毒
青岛版《科学》
材料准备
显微镜
思考:细菌和病毒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导入新课
细菌与病毒广泛存在
空气中
水中
手上
头发上
思考:细菌和病毒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活动过程
交流搜集的资料
认识细菌
细菌个体十分微小, 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大约10亿个细菌才相当 于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算一算:假设一个细菌每隔20分钟分裂 一次,1个小时后会有多少细菌?
活动过程
讨论交流: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食品发酵 生产沼气
增加土壤肥力
细菌
使人生病
你
还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4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4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和病毒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细菌和病毒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资料分析,探究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传播途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中的第四课。
在前两课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探究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特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知识,探究它们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从而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细菌和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形态、结构和特点的认识尚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资料分析,自主探究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特点,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重难点重点: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分类;细菌和病毒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
难点:理解细菌和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探究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途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4细菌和病毒》。
在我们的生活中,细菌和病毒是无处不在的。
它们对人类和动物都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细菌和病毒究竟是怎样的生物呢?它们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
生:老师,细菌和病毒是不是都是微生物?师:是的,细菌和病毒都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生物界中非常微小的一类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二)新课1. 探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师:首先,我们来探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请同学们拿出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样本。
在观察过程中,请注意记录下你们看到的内容。
生:老师,我们看到了很多小的圆形细胞,它们看起来像小球。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这些小圆形细胞就是细菌。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组成。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细菌和病毒》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细菌和病毒》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课程介绍•细菌和病毒的概述•细菌的种类和特征•病毒的种类和特征•细菌和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防控细菌和病毒•总结与展望目录01课程介绍细菌和病毒是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分类、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目的课程背景与目的通过学习细菌和病毒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和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的重要性基础知识了解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健康意识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素养初始阶段20世纪初,细菌学和病毒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发展壮大。
发展历程自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菌和病毒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未来展望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细菌和病毒的认识和治疗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究,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历史与发展02细菌和病毒的概述细菌定义细菌是一类形状细小、单细胞的微生物。
根据形状,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基本类型。
病毒定义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
细菌和病毒的定义与分类细菌特点细菌具有细胞结构,能进行分裂生殖,可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有些细菌还能形成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一旦环境适宜便又可恢复细胞结构。
病毒特点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感染细胞的能力,并能引起不同的病症。
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发现要归功于德国生物学家马丁·海因里希·鲁特。
他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了烟草花叶病病毒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引起的疾:
麻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性感冒 是由于感染了流行性感冒病毒;百日咳 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儿童呼吸道传染 病;肝炎病毒会使人患肝炎;口蹄疫病 毒会侵害动物,人使用后会中毒发病; 非典病毒等。
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1、利用细菌或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2、通过垃圾腐烂的现象,发现细菌可以分解动 植物的尸体。 3、大肠杆菌可以治疗白血病。 4、乳酸菌对人类健康的功效有:增强免疫能力、 抗癌与减少病原细菌生长。 5、制醋要用醋酸杆菌,蒸馒头需要的酵母菌 等。
活动3:让我们更健康
判断这些图中的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自己 的理由?
小结: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1)经常洗澡,勤换衣服。 (2)睡前不吃糖果,按时刷牙。 (3)不吃不洁净、腐败变质的食 物。 (4)不喝生水,生吃蔬菜瓜果要 洗净。 (5)定期注射疫苗。 (6)勤锻炼,保持健康心态。
拓展1:做酸奶
(1)按照书上P24的步骤制作酸奶。 (2)讨论。 ①鲜牛奶是怎样变成味道甜美的酸奶的? ②制作酸牛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③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更适于酸奶的生成?
怎样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拓展2:细菌的繁殖
模拟实验:细菌繁殖的演示实验 (1)用豆子代表细菌,计算细菌繁殖的
活动二 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1)调查自己患过的疾病和主要原因。 (2)说说自己害过的疾病,并将它记录
在书本中的P21的表格中。
细菌可以引起的疾病:
大肠杆菌可以引起以下病症:腹膜炎、 胆囊炎、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腹 痛和便血等;肺炎双球菌引起的肺炎; 细菌引起的化脓性中耳炎;痢疾杆菌 会使人患细菌性痢疾等。
数量。 (2)用连续对折报纸的方法模拟细菌的
繁殖。
和同桌说说你 今天的收获
第五课 细菌和病毒
活动一 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1、细菌和病毒的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2、细菌都有什么样的形态? 3、细菌和病毒分别是怎样生存的? 4、细菌是怎样繁殖的?繁殖速度如何?
细菌的特点:
细菌体积小, 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 许多细菌可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 长, 多数细菌繁殖迅速,表面具有弹性的细胞 壁。
病毒的图片
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
病毒的特点
病毒比细菌小的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细菌的特点:
细菌体积小,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 螺旋状三种,许多细菌可以成对、成链、 成簇等形式生长。多数细菌繁殖迅速, 表面具有弹性的细胞壁。
病毒的特点:
病毒比细菌小的多,病毒不能独立生 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