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养殖鱼类的饲料消化与饲养效率

养殖鱼类的饲料消化与饲养效率养殖业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养殖鱼类的养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养殖鱼类的饲料消化与饲养效率成为了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饲料的消化过程以及影响饲养效率的因素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饲料的消化过程饲料是养殖鱼类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来源,而饲料的消化过程对养殖鱼类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1. 摄食和口腔消化摄食是鱼类进食的第一步,通常鱼类会通过张嘴吞食饲料。
摄食过程中,鱼类的口腔会参与消化,例如通过咀嚼、分泌唾液等方式将饲料破碎和湿润,为后续消化做准备。
2. 胃消化摄入口腔的饲料会通过食道进入鱼类的胃部,胃部是饲料进一步消化的重要器官。
在胃中,鱼类的胃液会分泌酶类物质,例如蛋白酶和脂酶,这些酶能够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使其转化为可被鱼类吸收的物质。
3. 肠道吸收消化后的饲料会进入鱼类的肠道,在肠道中,鱼类的肠道上皮细胞会通过吸收作用,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中供养分配至各个组织和细胞,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和发育。
二、影响饲养效率的因素养殖鱼类的饲养效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因素。
1. 饲料的质量和成分饲料的质量和成分是影响饲养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优质的饲料应具备全面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合理的饲料成分能够满足鱼类的生长发育需求,提高饲养效率。
2. 饲料的颗粒大小和形状饲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对鱼类的进食和消化有着重要影响。
合适的颗粒大小能够提高鱼类的进食率和摄食效率,进而改善饲养效果。
此外,颗粒的形状也能够影响饲料在鱼类胃中的停留时间,进而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效果。
3. 饲料的投喂方式和频率饲料的投喂方式和频率也是影响饲养效率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投喂方式能够使饲料均匀分布在水体中,使鱼类能够充分摄食,并且减少饲料的浪费。
同时,合理的投喂频率能够保持适当的饥饱感,促进鱼类的正常进食和消化。
鱼虾类摄食与消化思考题

第三章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思考题
1、什么是饱食量、再摄食量、日摄食率?
2、影响摄食量的主要内部因素是什么?
3、影响鱼、虾摄食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对摄食有何影响?
4、饲料本身有哪些因素影响鱼虾的摄食,对摄食起到什么作用?
5、鱼的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构成?这些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各有何特点?
6、鱼的蛋白质分解酶有哪些?从何处分泌,在何处起分解蛋白质作用?
7、鱼的脂肪分解酶有哪些;分布在何处?其活性大小如何?
8、鱼类的胆汁中各含有哪些物质?鱼类的胆汁盐具有什么功能?
9、试详细阐述对虾消化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0、对虾对饲料中的脂肪是如何消化吸收的?
11、对虾对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12、对虾对纤维素和几丁质能否消化?需要什么酶进行水解?
13、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有哪些?是怎样影响消化速度的?
14、什么是消化率?测定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有哪些方法?
15、试说明测定饲料消化率的直接法和间接法。
16、什么是表观消化率?什么是真消化率?怎样测定?
17、间接法测定消化率的指示剂应具备什么条件?有哪些物质可以用作指示剂?
18、什么叫外源指示剂和内源指示剂?
19、如何收集鱼虾的粪便测定消化率?
20、影响消化率有哪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的?。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10课 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表中:N指的是无节幼体、Z为蚤状幼体、M为糠 虾、P为仔虾
第四节 鱼虾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一、消化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物消理化消结化作果用:、在化学消消化化道作用内产生大量的低聚糖、二糖、低 聚肽、单酸甘油酯及少量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等混 合物。 吸收途径:吸收态的单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消化中 间产物→上皮的微绒毛刷状缘→细胞内→进一步降解 为单糖、氨基酸等简单化合物→吸收→运输到体内各 部位。
几丁质酶:几丁质酶的活性与动物的食性有关,以浮 游动物、甲壳动物为食的鱼类,几丁质酶活性特别高。且 认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几丁质酶有不同的最适pH值范围,前 者为4左右,后者为7左右。
肠道微生物:纤维素、木聚糖、果胶和几丁质,明 胶、酪蛋白、卵磷脂
肠杆菌(Enteromobacter)和弧菌(Vibrio)可产生 几丁质酶、纤维素酶。
1、胃容积。 2、体重:同一品种的饱食量随着体重的增加呈直线指 数函数增加;然而日摄食率呈指数函数减少。
3、空腹状态。俄勒冈皱唇鱼-胃排空-摄食 大多数鱼是在胃排空之前开始摄食。
饥饿-摄食量 4、日周期变化。
虾(中国对虾、墨节对虾):黄昏、黎明
大鲮鲆:黎明-14:00
金鱼、蓝鳃:整天
5、群体影响。 鲫鱼、歧尾斗鱼……
1、扩散。
吸收的主要方式
扩散是纯物理化学 过程,与肠粘膜生物 化学机制无关,所以 根皮苷、2,4-二硝基 苯酚等磷酸化抑制剂 对扩散无影响。
2、过滤。 高压
根皮苷、2,4-二硝基苯酚等 磷酸化抑制剂对过滤无影响。
低压
3、主动运输。
能量
4、胞饮作用
原始 非选择性
二、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
胃排空时间、总消化时间
(一)食性与总消化时间 一般地,肉食性鱼类总消化时间较长,消化吸收率
2022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340农业综合知识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2022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考试大纲(渔业发展)绪论水生动物与畜禽营养学特征的异同第一章水产动物营养学原理第一节蛋白质营养(一)蛋白质的组成凯氏(Kjedahl) 定氮法(二)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三)鱼、虾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内因性氮、代谢性氮、蛋白质周转、蛋白质降解、鱼、虾类最佳生长的蛋白质需求量:确定鱼、虾类最佳生长的蛋白质需求量的方法,不同学者所得出的最佳生长的蛋白质需要量不尽相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四)鱼、虾类对氨基酸的需求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确定必需氨基酸常用方法、氨基酸平衡和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五)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定一、生物学评定法: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净蛋白质利用率,生物价二、化学评定法:蛋白价,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三、生物化学评定法第二节糖类营养一、糖类的概念二、糖类的种类、分布和生理功能淀粉糊化、淀粉老化三、粗纤维对水生动物的作用四、影响糖类利用的主要因素五、鱼类对糖的低利用力的可能原因第三节脂类营养一、脂类的组成、分类及性质鱼、虾类营养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与营养学有关的性质二、脂类的生理功能三、鱼、虾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必需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不饱和脂肪酸、鱼、虾类所需必需脂肪酸种类、影响水产动物体脂肪组成因素、脂肪的消化吸收、淡水鱼与海水鱼EFA不同的原因四、鱼、虾类对类脂质的要求磷脂的作用、胆固醇五、脂肪的氧化酸败六、脂肪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第四节能量营养一、GE、DE、ME、NE、HI二、能量在水产动物体内的流向第五节维生素营养一、维生素的概念及分类维生素需要的特点、影响维生素添加量的因素二、脂溶性维生素的结构、性质与生理功能三、水溶性维生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四、维生素缺乏症五、影响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六、抗维生素第六节矿物质营养概念:必需矿物元素、常量矿物元素、微量矿物元素。
【水产养殖饲料配制】鱼虾食性及消化生理特点及鱼虾能量代谢.pdf

· $#"! ·
第八篇 水产养殖饲料配制新工艺与新技术评价分析
虹鳟
中下层
属肉食性鱼类,主食小鱼、底栖动物,亦吞食植物鱼等,幼鱼也吃糠虾
· #!"! ·
第八篇 水产养殖饲料配制新工艺与新技术评价分析
鱼的种类 乌鳢 胡子鲶
栖息的 水层
中下层 中下层
一般食性 肉食性凶猛鱼类,食性近似鳜鱼,幼鱼也食摇蚊幼虫和甲壳类 肉食性鱼类,食鱼类、虾类、水生昆虫等
(一)蛋白质
有胃鱼对蛋白质的消化始于胃。鱼的胃蛋白酶同高等动物一样,将蛋白 质分解为月示、胨。盐酸的分泌使胃蛋白酶激活、胃蛋白酶的最适 !" 为 # $ # % #,无胃鱼胰脏或幽门可分泌胰蛋白酶,其最适 !" 在 & % ’ 左右,最适温度 为 (’)。蛋白质的吸收一般是在肠道的前 * + , 部分消化,而罗非鱼的氨基酸 吸收则似乎在肠道的大部分区域均可进行。鱼类对蛋白质的降解与吸收较高 等动物缓慢。
除了淀粉酶外,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酶类中还包括麦芽糖酶、蔗糖酶、乳 糖酶、磷酸酶、半乳糖苷酶等。在鲤鱼肠道内以淀粉酶与麦芽糖酶的活性最 高。
鱼类对碳 水 化 合 物 的 消 化 率, 有 研 究 表 明 温 水 鱼 类 对 淀 粉 的 消 化 率 较 高,如鲤鱼在日粮含淀粉 !"# $ %&# 时,淀粉的消化率为 &’# 。
工饲养条件也可取食人工饵料,滤食性鱼类消化道中缺乏纤维素酶,对纤维 素、果胶、几丁质等无分解能力,因而对具有这类物质所组成的密闭外壳或 外膜的浮游生物很难加以利用(如蓝藻、绿藻及一些浮游动物的卵)。
水产动物饵料学

第一部分生物饵料培养绪论1.饵料:即水产动物的食物,为诱食性的食物。
2.生物饵料:指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能进行人工大量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使用的活饵料。
3.生物饵料特点(是非题):①保持良好的水质:微藻:水中增氧;光合细菌:吸收有机物和H2S;②营养丰富;③大小适宜;④便于摄食:浓密悬浮;⑤易培养和易消化。
4.生物饵料主要类群:①微生物饵料:光合细菌、海洋酵母;②植物性饵料:微藻类;③动物性饵料:双壳贝类的卵和幼虫、轮虫、卤虫、枝角类、桡足类、颤蚓、沙蚕5.应用情况:主要为鱼、甲壳类的虾蟹、贝、海参、海胆等饵料①鱼类育苗:离不开活饲料,微藻、双壳贝类的卵和幼虫、轮虫、卤虫、枝角类、桡足类;②甲壳类:在早期利用微藻,后期利用卤虫幼体;主要利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③贝类:利用微藻中的金藻类和硅藻类;④海参、海胆:主要利用底栖硅藻类。
第一章光合细菌1、光合细菌是一类光合色素为菌绿素,自养性营养,在厌氧下光合不产氧的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
2、比较光合细菌与植物光合作用的不同点(填空题、是非题):(1).光区不同:属于红外光区、远红外光区;(2).光合作用器官、色素不同:载色体和绿色胞囊,菌绿素和类胡萝卜素(3).供氢体不同:以H2S、Na2S2O3和有机物为供氢体(4).获能形式不同:①光合作用②脱氮或发酵:③呼吸作用(5).厌氧条件下不放出氧气;(6).碳源不同:CO2和有机物为碳源;(7).氮源不同:存在固氮酶,具固氮能力(8).光反应系统不同:只利用光反应系统I(9).光合作用效率高。
3、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简答题):(1)、净化养殖水质:能利用有机物、硫化物、氨氮;(2)、作为饲料添加剂:蛋白质高及氨基酸齐全,V B种类和数量多,活性辅酶Q丰富;(3)、用于培育鱼、虾、贝类幼体:作为饵料,可提高培养幼体的生长率、成活率和变态率,减少换水量;(4)、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以藻菌混合投喂可节约微藻数量;(5)、防治鱼病:辅酶Q是具有消炎作用的抗病因子,对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03章鱼虾营养试验及消化率测定--学生文件

• 2、养殖条件影响饲料的消化率
– 养殖条件包括水温/水中溶氧、地理纬度、水质好坏等都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饲料的消化率。如水温,鱼的代谢,每体内酶的活性都 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变化中,随水温的升高,鱼类消 化食物的能力加强。
• 3、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影响饲料消化率。
– 过多粗纤维,使鱼对饲料的消化率降低。
第03章鱼虾营养试验及消化率测定第一节养分含量的测定第二节消化率测定第三节鱼虾营养试验的一般规律第一节养分含量的测定?一养分含量测定与饲料营养价值的关系?二样本采集?三养分含量与营养价值?四各养分含量的测定?五用养分含量法评价饲料的优点和缺限特点一养分含量测定与饲料营养价值的关系?化学分析是饲料价值评定的基石饲料中各种养分含量作为饲料营养价值高低配合饲料配方饲料包括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的购买和配合饲料加工的依据
• (六)、灰分测定
– 500-600℃下灼烧下的剩余物。
• (七)、无N浸出物的测定
– 饲料总量-粗蛋白-粗脂肪-粗脂肪-灰分=无N浸 出物。
• (八)、维生素的测定
– 常规分析养分中,一般不测定饲料中的维生 素,因测定维生素一来需要复杂的设备,
五、用养分含量法评价饲料的优点和缺限(特点)
• 1.是饲料其它评价法的基础。 • 2.可概略地评定某种饲料的营养价值。 • 3.不能反映鱼体对饲料消化性、利用性,必 须与消化试验、代谢试验、饲养试验结合 起来,才能确知饲料的营养价值。
真消化率% = 摄入饲料量− (粪便量− 假饲粪排量) ×100% 摄入饲料量
• 真消化率往往用假饲或用不含某种饲料成分的 饲料来确定代谢过程中非饲料因素引起的粪便 排出量的多少,从而测定某种饲料成分的消化 率。
• ②间接法之一(外源性指示剂法) • 基本原理是把指示剂均匀地混入饲料中,投喂给鱼 类,然后根据饲料和粪便中指示物质的变化比例,计 算出试验鱼对饲料的消化率或对饲料某种养分的消化 率。
11第二章 鱼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讲义 学生版 2011 谭肖英
2.3.4 胃排空 gastric emptying (1)概念:指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1) 胃的收缩是胃排空的动力。 2) 胃的排空速度受食物理化特性的影响。 (2)胃排空速度的影响因素: Gut transit time in fish depends on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species, fish age/size, water temperature, food quality, meal size and feeding frequency. 1)水温是影响食糜在消化道中排空时间的主要因素。In particular, water temperatur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gut transit time and nutrient digestibility as it can have a direct effect on feed intake and enzyme activity (Hidalgo et al., 1999; Temming and Herrmann, 2001; Kofuji et al., 2005). It has been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in roach (Rutilus rutilus) that as water temperature increases, enzyme activity and feed intake also increase (Hardewig and van Dijk, 2003). Although enzyme activity in the stomach of Japanese yellowtail was higher in warmer water temperatures, intestinal enzyme activity was greater in colder water temperatures, possibly due to slower movement of digesta through the intestines during the winter months有意思,查看文献 (Kofuji et al., 2005). 参 考 文 献 : Miegel R P et al.Effect of water temperature on gut transit time, digestive enzyme, nutrient digestibility in yellowtain kingfish (Seriola lalandi). Aquaculture, 2010, 308: 145-151 2)饵料的原材料组成 a) 动物性原料的排空速度慢; b) 植物性原料排空速度快,主要是其中粗纤维的影响 3)食物的物理性质:食物颗粒的大小才是控制鱼类胃排空最重要的因素。给定体积的食物的表面积决 定于食物颗粒的大小,食物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增加了食物的表面积使食物接触胃酸和酶的面积更 大,导致更快的消化和从胃中排出。除了食物的大小,食物的形状对排空也有影响。越细长的食物排空 越快,其原因也是被消化酶接触的表面积较大。 4)食物的化学性质:增加能量组成导致排空率减慢;脂肪含量高的比其他食物排空得更慢些。 5)投饵率:在肉食性水生动物,胃排空速度随投饵率的增加而下降,到一定程度保持恒定。而杂食性 和草食性水生动物则相反. Eg。虹鳟在 150C 时,投饵率从 0.24 增加到 1.11%时,胃排空速度下降至 1.11%后恒定. 附排空实验的取样:Determination of gut transit time Gut transit time was determined visually. Visual observation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contents were made at 8, 12, 16, 20 and 24 h after 0800 feeding in summer and at 8, 16, 24, 36 and 48 h after 0800 feeding in winter. This was done by dissecting the stomach and intestines to monitor the passage of feed and digesta through the stomach, and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ections of the intesti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空腹状态
3、摄食规律
4、群体
5、对饲料的习惯程度 6、对环境的适应性 7、健康、繁殖、洄游等生理因素的影响
三、影响摄食的外部因素
1、水温 2、溶氧 3、水质 4、视觉、化学感觉、光度、光质、光周期 5、pH、盐度、天气 6、应激
7、饲料
大小、硬度、比重、色彩
化学组成
杀菌
胆汁:激活脂肪酶
乳化 防止肠内容物腐败
第三节 对虾的消化系统与消化酶
一、对虾的消化系统
二、对虾的消化酶
一、对虾的消化系统
口:两颚之间 食道:短管,与膨大的胃相连
输送食物的通道
前肠(几丁质) 胃:贲门胃、幽门胃 机械与化学消化的主要场所
中肠:简单的直管,单层柱状上皮组成,上 皮向肠前内突出许多皱褶。
食道连接中肠
泌酸细胞:胃蛋白酶原、盐酸
内分泌细胞:促胃酸激素、生长激素抑制素、胰多肽
黏液细胞:唾液粘蛋白、硫粘蛋白、中性粘物质
中肠:食物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
上皮细胞
吸收细胞 分泌细胞
中肠和后肠之间有明显的分界(肉眼、组织学)
后肠
肛门
附属腺
排泄
胰腺:整体型、分叶型、弥散型 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 肝脏:重要的代谢器官
等作用,一些分子量低的物质,被吸收进入
血液和淋巴系统。这种吸收形式不需要消耗
机体能量。此吸收过程比较缓慢。 如寡肽、各种离子、电解质、水等营养 物质。
主动吸收
主动吸收是靠上皮细胞壁“泵蛋白”来完成
的一种需要消耗能量、逆电化学梯度的吸收过
程。此吸收过程较快,是高等动物吸收营养物
质的主要方式。
糖类和氨基酸的吸收主要靠这种方式进行。
CH3
几 丁 质 个 体 链
CO
H OH H H
CH2OH
NH H H
CH2OH O H OH O H O H
H O
H NH
CO CH3
(壳多糖)是由N-乙酰-D-葡萄糖胺以β-1→4糖苷 键缩合而成的线性均一多糖。无脊椎动物外壳的 主要结构部分。
胃酸和胆汁
胃酸:提供适宜pH
使食物变性、溶解甲壳
第三章 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第一节 鱼、虾类的摄食 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系统与消化酶 第三节 虾类的消化系统与消化酶
第四节 鱼、虾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第五节 消化率
目
的
要
求
了解鱼虾摄食的有关概念
和影响因素;初步了解鱼虾
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
掌握鱼虾消化吸收的方式
和影响因素;重点掌握消化 率测定的相关知识和影响因
二、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
食性与总消化时间
大麻哈鱼(肉) 15-26h
鲑鳟(肉)
胡子鲶(杂)
24h
24h
金枪鱼(肉)
14h
活动强度大
肉食性鱼类总消化时间较长,消化吸收率高 草食性鱼类总消化时间较短,消化吸收率低
二、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
水温与总消化时间 大多数的消化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环境水温
温度升高,酶活力增强,消化速度加快
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系统与消化酶
一、鱼类的消化系统
二、鱼类的消化酶
一、鱼类的消化系统
口腔:摄食器官,具有食物选择、破碎、吞咽等 功能。 味蕾、齿、舌 食道:短、宽,是食物由口腔到胃肠的管道。 横纹肌到平滑肌的转变区 胃(无胃):暂存食物、消化 前部—贲门胃 后部—幽门胃(幽门垂)连接中肠
了解鱼虾摄食习性、最小消化时间,合理投饲。
二、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
应激反应与总消化时间
消化道蠕动 肾上腺素 应激 去甲肾上腺素
血流进入内脏
皮质醇类物质
消化速度下降,食物滞留
第五节 消化率
一、消化率的测定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一、消化率的测定
消化性 即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消化力 即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分泌胆汁
二、鱼类的消化酶
蛋白分解酶: 胃蛋白酶 pH2-3 T 30-50℃
胰蛋白酶 pH8-8.3 糜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分解弹性蛋白、酪蛋白、血红Pr 胶原酶:分解胶原蛋白
脂肪分解酶
脂肪酶:水解甘油三酯
酯酶
糖类分解酶
淀粉酶 麦芽糖酶 蔗糖酶 β-葡萄糖苷酶 β-半乳糖苷酶 几丁质酶
胞饮吸收
胞饮吸收是细胞通过伸出伪足或与被
吸收物质接触处的膜内陷,从而将这些物
质包入细胞内。
初生哺乳动物对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 吸收即为胞饮吸收。
二、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
了解影响鱼虾消化速度的因素对养殖中投饲方法的 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消化速度:胃或整个消化道全部排空所需要的时间。
胃排空时间 总消化时间 食物通过的时间
素。
第一节 鱼、虾类的摄食
一、有关摄食的基本概念
二、影响摄食的内部因素 三、影响摄食的外部因素
一、有关摄食的基本概念
饱食量:使空腹的鱼、虾一次吃饱,其摄食量为~ 再摄食量:胃没有完全排空之前的摄食量叫~
摄食率:单位时间(one day)单位体重的鱼的摄
食量叫~ 日摄食率(%)=日摄食量×100/体重
食物在胃中的排空速度在适温范围内随着
水温的上升呈指数性加快。
二、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
饲料性状与总消化时间 饲料质地均匀光滑——消化快
饲料粗糙不均——消化慢
饲料原料的粉碎程度
纤维含量影响食物在消化道中移动速度
二、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
投饲频度与总消化时间
多次投饲,消化道内含物反射性急速移动, 未完全消化就被排掉。同时,鱼虾外忙摄食、内忙 消化。 鱼虾食性不同、消化力有别。
消化率 即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 百分率。 不同动物因消化力不同,对同一种饲料的消化 率亦不同;不同种类的饲料,因可消化性不同, 所以同一种动物对其消化率也不同。
消化率的测定
体内(in vivo) 消化实验
离体(in vitro) 消化实验
糖类分解酶
α- 淀粉酶
麦芽糖酶
几丁质酶
壳二糖酶
第四节 鱼、虾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一、消化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二、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
一、消化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消化
机械消化——增加食物表面积 化学消化—— 酶的作用 低聚糖、低聚肽、单酰甘油等 被动吸收
吸收
主动吸收 胞饮作用
被动吸收
经动物消化道上皮的滤过、扩散和渗透
后肠:即直肠,内衬几丁质层 不能吸收营养物质 肛门: 肝胰脏:中肠腺,黄褐色,心脏前方腹面 中肠前后盲囊:中肠前后,是区分前中后肠 的标志
二、对虾的消化酶
蛋白分解酶:
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
中国对虾有少许
羧肽酶A、B
亮氨酸肽酶 芳香酰胺酶 二肽酶
脂肪分解酶
脂肪酶:水解甘油三酯
酯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