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捏脊-腹泻)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腹泻ppt课件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腹泻ppt课件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具有安全、无副作用、无创伤等优点,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免疫功能 等方面有关。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进一步深入研究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 法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在治疗腹泻等 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机理。
探索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与其他治 疗方法相结合的疗效,以期为腹泻等 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手 段。
营养不良
脱水
免疫力下降
心理影响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营养 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脱水, 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免疫 力下降,增加感染其他
疾病的风险。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焦虑、 不安等心理问题,影响
心理健康。
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能带来副作用, 且对某些腹泻可能无效。
公益活动
02
组织小儿推拿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小儿推
拿知识,提供免费咨询和推拿服务。
媒体宣传
03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小儿推拿
的疗效和优势,提高其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对腹泻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提高治愈率。
效果。
小儿推拿的历史和发展
起源追溯
小儿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历经数千 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经典著作
古代医家留下了许多小儿推拿的经典 著作,如《幼科推拿秘书》、《幼科 穴位图解》等。
现代发展
现代小儿推拿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 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多种流派和特色 疗法。

小儿腹泻小儿捏脊疗法(专业文档)

小儿腹泻小儿捏脊疗法(专业文档)

小儿腹泻小儿捏脊疗法(专业文档)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索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

尤其6个月至2岁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虽然由于儿童营养情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由腹泻病引起的死亡率明显地下降,但其发病率仍高。

小儿腹泻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病之一。

小儿腹泻小儿捏脊疗法一操作规程: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

(1)揉腹:患儿仰卧。

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食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分钟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分钟。

(2)揉足三里: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

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毫米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

(3)揉背俞穴:患儿俯卧。

医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毫米为宜,点揉2分钟,先左侧,后右侧。

(4)捏脊:患儿俯卧。

医者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柕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柕穴处重复捏提3~6遍,结束治疗。

操作间隔: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

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小儿伤食泻。

小儿腹泻小儿捏脊疗法二操作规程:补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5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脐及天枢5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1分钟,常规手法捏脊8遍,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各50次,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

操作间隔: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寒湿泻。

小儿腹泻小儿捏脊疗法三操作规程:补脾经100次,清大肠300次,清天河水50次,退六腑1OO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枢50次,揉龟尾5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推脊30次。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技术PPT课件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技术PPT课件

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调节阴阳平 衡,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小儿推拿可以扶助正气,祛除病邪, 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康 复。
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畅 则气血调和。小儿推拿可以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泄泻的目的。
泄泻的病因和病机
病因
泄泻的病因有多种,如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
06 小结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具有安全、无 副作用、疗效显著等优点,能够 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 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局限性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需要专业的推 拿医师进行操作,且对于急性腹 泻等严重病情可能效果不明显, 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深入研究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机理和 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 的依据。
捏脊
自尾椎两旁(即长强穴)开始, 自下而上连续捏拿至颈部大椎 穴两旁(即脑户穴)。
推拿手法
推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 指腹沿同一方向推动。
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 的指腹作旋转揉动。
摩法
用掌心或食、中、无 名指的指腹在一定部 位进行轻柔的抚摩。
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 的指腹相对用力,捏 拿肌肤。
拿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 的指腹相对用力,捏 拿肌肤后进行提拉。
分析结果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且多为轻微、短暂的。
03
注意事项
在小儿推拿治疗泄泻过程中,需注意手法轻柔、准确,避免过度刺激和
损伤。同时,需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5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注意 事项和禁忌症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的口诀是:3个部位,7个穴位,30分钟。

每天一次,5-7天即可痊愈,有效率70%以上。

1、手部:补脾经、补大肠经、运内八卦。

其中补大肠经为重点穴位,可以做10-20分钟,以前的文章中做过介绍,单推大肠经就能达到很好的止泻作用。

2、腹部:整个腹部,逆时针摩腹是补法,针对虚证,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都有良好作用。

3、背部:上推七节骨。

七节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节,从龟尾向上数七节即是。

用食中二指从龟尾穴沿七节骨向上推擦,动作轻快,每分钟100次左右,约推擦100~300次。

由于小儿对揉龟尾较为抗拒,所以我们把手法改为橫搓八膫和腹部,达到腹热透腰、腰热透腹的目的。

捏脊治疗小儿腹泻

捏脊治疗小儿腹泻

捏脊治疗小儿腹泻小儿腹泻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儿厌食多种原因导致脾胃不和,受纳功能失调,胃不思纳,从而产生厌食,患儿每日见消瘦,影响生长发育。

1 婴幼儿易感因素:消化系统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出生时活性低,3个月后活性增加,18个月达成人水平。

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入量较多,胃肠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偏低,进入胃内的细菌灭杀能力较弱,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分泌型IgA均较低。

4、肠道菌群失调,与滥用广谱抗生素时,均时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失调,而患肠道感染。

5、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 S l 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

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人工喂养时常用牛乳,牛乳的乳糖含量低于人乳,主要为甲型乳糖,有利在杆菌生成,牛乳脂肪颗粒大,铁乏脂肪酶较难消化。

牛奶铁乏各种,免疫因子与人乳区别,故牛奶喂养的婴儿患肠道感染性疾病较多。

捏脊用来治疗小儿腹泻,消化不良是一种推拿手法,中医叫积滞与疮症的总称,积滞指小儿由于饮食不节,停聚胃肠,积而不消,停滞不化,造成脾胃功能失常,而出现厌食、呕吐、腹胀、口臭、大便臭秽等消化症状。

积滞日久,延误失治,由脾胃功能失常进一步伤及其他脏腑,耗伤津液,损及正气,致使全身气血受损,而出现厌食、异食、夜间咬牙,精神萎靡,面色青黄,皮肤惟悴,头发枯黄如穗打绺,青筋暴露,腹凹如舟或腹大如服等消化道症状。

古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疮之母”之说。

因疳积严重威胁小儿身体健康,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西医慢性消化不良。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5篇)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5篇)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5篇)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精选5篇)小儿推拿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儿推拿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1小儿推拿学习心得在接受小儿推拿的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感悟。

我想分享一些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小儿推拿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小儿推拿的各种穴位和手法,同时也深入学习了小儿的生理特点,这使我更好地理解了如何针对不同的小儿进行推拿治疗。

理论的学习让我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推拿的效果。

其次,实践操作是小儿推拿学习的核心。

我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操作,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各种推拿技巧。

同时,我也深刻体验到了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如何准确找到穴位,如何使用适当的力量等。

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儿推拿的技巧和原理。

此外,学习小儿推拿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过程。

我不仅学习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耐心和细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我深刻体验到了作为医生的责任和使命,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对小儿推拿学习的热情和决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习小儿推拿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收获的过程。

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如何关爱和照顾孩子。

我深信,这些经验和感悟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在我学习过程中给予我支持和帮助。

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利用我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2小儿推拿学习心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小儿推拿的魅力与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这次的学习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对小儿推拿的认知,也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

首先,我对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儿推拿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推拿按摩,可以调节孩子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24版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2024版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皮肤破损或炎症部位禁止推拿。 严重心脏病、血液病等患者禁止推拿。
2024/1/29
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等禁止推拿。 恶性肿瘤局部禁止推拿。
8
02
小儿推拿基础理论
2024/1/29
9
中医经络学说
03
经络定义及功能
阐述经络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解 释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 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与脏腑关系
分析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经 络在调节脏腑功能、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 衡中的重要作用。
经络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探讨经络学说在小儿推拿中的指导意义,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经络气血运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24/1/29
10
脏腑辨证施治原则
脏腑功能特点
概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之间 的关系,阐述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疾 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脏腑施治原则
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表现,提出 相应的治疗原则和选穴方法,如补虚 泻实、调整阴阳等。
脏腑辨证方法
介绍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 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八 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具体内容。
2024/1/29
11
五行养生法在小儿推拿中应用
1 2
五行养生法基本原理 解释五行养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五行相 生相克关系及在人体健康中的应用。
21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小儿处于舒适、放松的 状态,避免其哭闹或挣扎。
推拿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 呼吸,避免自身疲劳。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 小儿的皮肤和骨骼,避免过
度牵拉或压迫。
避免在小儿过饱或过饿的状 态下进行推拿。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腹泻——伤食泻
(二)伤食泻 1、伤食泻
主要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 量多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 厚或垢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 ,揉板门。
常用手法
寒湿泻
2、寒湿泻 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
2、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
而下推, 分别称为推上七节和推下七节。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
临床运用: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 等症。推上节,按揉百会,揉丹田合用:气虚下陷 的脱肛,遗尿等。
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用于肠热便秘证、痢疾 等症。
腹泻的小儿取穴!
3、 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相当于长强穴)。 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300。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临床运用: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的功
能。揉龟尾,揉脐,推上七节骨合用:腹泻便秘 。“龟尾七节,摩腹揉 脐”乃小儿腹泻之通法。
腹痛,口不渴, 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脉
濡,指纹色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清大肠,推上七
节骨,揉龟尾。
寒湿泻手法
湿热泻
3、湿热泻: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伴 身热,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 数,指纹色紫。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下推七节骨,揉 龟尾。
湿热泻的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脾虚泻的常用手法!
2、脾胃虚弱:
主要症状:面色萎黄或恍白,毛发枯黄稀疏, 骨 如柴,寐差,精神萎靡,啼声低弱,腹部凹陷, 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指纹 色淡。 治疗原则:温中脾健,补益气血。卦,掐揉四横纹 、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二)不均衡质
临床运用:
•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 不和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 症。
•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重蒸, 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 但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般多用补法 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
• 小儿体虚或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 可使陷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
小儿推拿(捏脊-腹泻)
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推拿的总论)
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禁忌症
各种关节炎,肩周炎 急性传染病患者
颈椎病
急性疾病病情危重者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骨折未愈合者
腰椎间盘突出
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
头晕,头痛,失眠
治疗部位严重皮肤病
坐骨神经痛
年老体弱,血压高
神经衰弱
结核,恶性肿瘤患者
肠胃功能紊乱
【应用】
本法主要沿夹脊“线”状部位,因为能在脊背 部治疗溶积等,故称为“捏脊疗法”,治疗小儿 积滞、溶积、厌食、腹泻、呕吐等症有特效。操 作时,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捏三提一法 ”。本法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作用。根据病情需要,在捏脊过程中, 可以一一提拿膀胱经的有关腧穴,则可取得更为 满意的疗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运用:
• 捏脊法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 元气,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 与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配合,可 疗小儿疳积,脾虚泄泻,便秘,四肢无力面黄肌 瘦及先后天发育不足的慢性病症。
• 推脊法从上至下,配天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穴 合用可起
清热的作用。
二、小儿推拿手法
(一)捏脊法
【概述】 用拇指挠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
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 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挠侧顶住皮肤,拇指前 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 前。
三指捏
二指捏
【动作要领】
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 当,而且不可 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 少了则不易提起 皮肤,捻动向前时,需作直线前进,不可歪 斜。
脏器有损害者
妇女妊娠期,月经期
饭后半小时,久饿
酗酒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 1.腹泻 2.提高小儿免疫力
(三)腰背部穴 1、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上而 下作直推,称推脊,一般 100—300 次 。 用 捏 法 自 下 而上作捏法称捏脊,一般 3—5遍。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 疳积,腹泻,呕吐,腹痛, 便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