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2课自然环境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2课自然环境
- 项目导向学习:引导学生参与自然环境保护的课题项目,如设计节能减排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环境保护专家、农民、企业家等,模拟解决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实际问题。
-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然环境实验,如观察气候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改善生活质量。
-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自然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3. 知识点拓展
- 气候变迁:让学生了解地球气候的历史变迁,以及气候变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如冰河时期和温暖时期的交替。
4.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难点:
1. 理解气候、地形、水系等自然环境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3.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
解决办法:
1. 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深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通过随机提问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自然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 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方式和合作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 测试: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自然环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人类的栖息地【学习目标】1.了解海陆所占比例和海陆分布特点。

2.区分大陆、岛屿、大洲等概念。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学习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学习难点】认识七大洲轮廓及界线。

【知识导学】自主学习1.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__ __%,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__ __%。

俗称____分陆地,___分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北极周围却是;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南极周围却是。

3.区分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大陆是面积的陆地;岛屿是面积、的陆地;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和它附近的合起来称为大洲。

4.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为___洲、___洲、北美洲、___洲、南极洲、欧洲、___洲。

5.我通过观察发现:(1)大陆主体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位于西半球的有(4)大洲间的分界线多为运河、海峡、山脉等,亚非分界线是、南北美洲分界线是、欧亚分界线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是。

(5)我还发现:最大的半岛是、最大的岛屿是最大的大陆是合作探究1.将右图中各大洲名称与相应的轮廓用直线连接起来。

2.填空(2)赤道穿过中部的大洲是:(3)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4)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5)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8)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哪个?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A.各占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是陆地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四分之一是海洋2.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A.大洋州B.南美洲C.非洲D.南极洲3.世界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A.西半球B.东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A.格陵兰岛B.印度尼西亚群岛C.马达加斯加岛D.塔斯马尼亚岛5.关于北冰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面积最小的大洋B.纬度最高的大洋C.跨经度最多的大洋D.完全被陆地包围的大洋6.陆地伸进海洋,三面被海洋包围的部分是( )A.半岛B.岛屿C.海峡D.大洲7.四大洋中,略成“S”形的是( )A.太平洋B大西洋 C.北冰洋D印度洋8.从大洲的轮廓看,各大洲的形状多呈( )A.四边形B.三角形C.圆形D.正方形9.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10、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A.非洲B.南极洲C.亚洲D.北美洲11.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A.北美洲南美洲B.欧洲北美洲C.北美洲非洲D.亚洲南极洲12.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1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A.乌拉尔河B.马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基尔运河14.下列大洲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是( )A.非洲和欧洲B.亚洲和大洋洲C.亚洲和欧洲D.大洋洲和南极洲(二)将下列地理界线与其相关的大洲连接起来:①北美洲和南美洲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②亚洲和欧洲b苏伊士运河③亚洲和非洲c巴拿马运河④亚洲和北美洲d白令海峡(三)填图题1填图: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第二单元(2)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二单元(2)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2.从地图中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3.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4.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理解海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大洲和大洋[谜语导入]出示谜面:上一半,下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寒,中间热。

一天一夜转一圈。

猜一物体。

生答:地球。

展示地球,并简要介绍:这是1972年美国登月飞船阿波罗17号拍摄的地球照片。

播放旋转的地球,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那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就让我们先去认识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吧。

有人说:地球其实不是个地球,名字取错了,应该叫水球。

你们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为什么?[学生讨论]出示地球仪或世界地图,并通过利用《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加以明确:在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了71%,它是生命物质的起源地,而陆地面积只占了29%,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

展示大陆与岛屿图,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关大陆、岛屿、半岛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特点与异同点。

分别出示台湾岛、崇明岛地图:图上是我国的什么岛屿呢?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大陆、岛屿、群岛和半岛的名称。

再出示海陆示意图,明确大陆、岛屿、群岛和半岛的特征。

观察大洲和大洋图,在图中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岛屿、群岛和半岛的位置,并说出名称。

然后教师在图中指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名称,并简单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及轮廓。

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来描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示意图,并请部分同学展示,并说出名称。

出示空白世界地图,请学生说出大洲和大洋的位置与名称。

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蓝色的宝库。

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知识清单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知识清单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知识清单一、海陆分布特点1、概念2(1)七大洲分布(2(1)亚洲、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亚洲、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三、地形类型1、宏观地形等高线度数向外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两个山顶之间的等高线重叠处1、地形多种多样亚洲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和山地是主体,约占四分之三。

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如下表所示:2(1)高原和山地多分布在中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超过了4000米;伊朗高原、蒙古高原等分布在外围。

(2)平原位于大陆周边,北部主要为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亚洲最大的平原;南部主要为印度河平原;东部主要为华北平原等。

亚洲的平原大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3、地势起伏大亚洲地势起伏大,这里既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它们成为亚洲地势高低起伏的重要标志。

五、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判读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1)原因: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带、温带、热带,再加上各地距海远近不同,以及地形的差异,使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1)原因:亚洲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所以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

(2)影响:有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范围广亚洲广大的内陆地区,分布着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这里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自然景观比较单调。

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世界主要河流一览2、世界主要湖泊一览九、亚洲河流的特点1、长河众多亚洲是世界上长河最多的大洲,其中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作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一、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

2、从地图上能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述。

涉及到基本概念有:大洲、大洋(大陆、岛屿、半岛、海、海峡等)。

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这些内容一是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有一个大致了解,为学习第二课和第三课打下基础。

二是落实《课标二》中“内容标准”的需要。

学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分布。

这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

学习难点是大陆、大洲、岛屿、海峡等概念。

“海洋与人类关系”是与以往教材(浙江版《社会》)不同的,它突出了以“人”和“以人的生活”为中心认识世界,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文性。

三、教学准备
1、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的照片;《东西两半球》图;《大陆与岛屿》模型图;海陆面积之比的饼状示意图;一些关于海洋或海峡的图片。

2、有多媒体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地图上把七大洲、四大洋制作成课件;也可把含有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模型图制作成交互使用的课件。

3、课前请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海洋或海峡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较好地达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并穿插其他教学方式。

五、学习过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3世界大家庭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3世界大家庭教案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三大人种的特点,树立正确的种族观。

2.能够在地图站指出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地区,说明其分布特点.3.初步理解环境对人种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三大人种的特点与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世界人种分布特点的成因。

【教学过程】一、不同肤色的人们[奇石导入]老师这里有三张三峡奇石的照片(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大家能看出象什么吗?[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你们看,这三块奇石象不象三大人种啊?你能说出哪一块是黄种人?哪一块是白种人?哪一块是黑种人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学生回答]那么,除了肤色不同以外,三大人种之间还有什么外表体貌上的不同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不同的特征?并展示黄种人1、黄种人2、黑人1、黑人2、白种人1、白种人2的图片。

[学生讨论]人种外貌特征黄色人种黄色的皮肤,乌黑通直的头发,脸庞扁平;黑色人种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厚;白色人种肤色白,头发弯曲而金黄,鼻梁高,嘴唇薄。

小结:由于过去人类受到自然环境的束缚,不同的人群长期生活在互相隔离的不同自然环境中,在外貌和体质上形成了互不相同的适应性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播放日本、巴哈马、希腊雅典三段录像,并联系世界人种分布图,看看分别是什么人种?日本――黄色人种,巴哈马――主要是黑色人种,希腊――白色人种。

根据地图,进一步思考: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世界人种分布有何特点?[学生回答]人种主要分布地区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黑色人种非洲、大洋洲、美洲;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注意: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黄色人种,阿拉伯人和大多印度人是白种人。

展示三大人种人口比重图,并总结人种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如黑人主要集中在非洲,但也有不少黑人在美洲和大洋洲。

在历史上,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大洋洲,使他们沦为奴隶.黑人受到歧视和压迫,看看这张漫画,说说你的感想。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二、本单元在七年级上册的地位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的总的编排 思路是由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第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到全球的生活环境(第二 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再到自己的家 园(第三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四 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最后到生活 环境的变迁(第五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 即由小家→大家→国家→变化。范围由小 到大,由大到小;由空间到时间;由静到 动。
初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史与社会》培训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1、先有课程标准再有教材。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
3、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境况、基于问题的教学内 容呈现方式 4、教学活动丰富多样 5、多元评价体系
1、 先有课程标准再有教材 新课程在编排教材时,先制订一个课程标 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编排教材,教材只 是一个为达到课程标准而服务的工具。教 材可以有很多,甚至可以自己编写,但课 程标准只有一个,教师是用教科书而不是 教教科书。 2、 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如基础性、 普及性、发展性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一)课程标准 1---1 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他们的主 要特点和功能。 1---2 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二)教学要求 1.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线和 纬线、经度和纬度地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区地地理位置。
(三)教学分析 [课时按排] 1课时 本探究活动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地 球仪”重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根 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地球仪,进而认 识地球。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 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 成几个小组,每组发一个地球仪,也可用一 个气球,让学生按照地球仪自己做一个地球 仪,这样会促使学生更仔细的观察地球仪。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课件 新人教版

水深较深。水流较急多涡流。海峡在军事上及
航运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是直布罗陀海峡.
完整版ppt
26
太平洋: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 以上。
完整版ppt
27
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轮廓略象“S”形。
完整版ppt
28
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是联系亚洲、非 洲、大洋洲之间的交通要道。
完整版ppt
利哥的名字命名。它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又分为北
美洲和南美洲。人们将巴拿马运河以北的美洲叫北
美洲 。
完整版ppt
20
巴拿马运河以南的美洲叫南美洲.
完整版ppt
21
大洋洲是“大洋中的陆地”的意思。大洋洲是世界上面 积最小的一洲。
完整版ppt
22
南极洲因位于南极地区而得名。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
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大部分地方覆盖着


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定向法)
语 言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纬网定向法)
图例
图例和注记
注记
完整版ppt
32
比例尺:
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1:2500000
完整版ppt
33
完整版ppt
34
常用的定向法
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 定向法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指向标 指北方
经线指示南 北方向,纬 线指向东西
方向
适用于无指向标、适用于有指 适作于有 无经纬网的地图 向标的地图 经纬网的
地图
完整版ppt
35
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及其文字说明叫 图例;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叫注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它们在哪个大洲, 说说它们在哪个大洲,读出它们的海拔高 度是多少
教师讲授:山脉、 教师讲授:山脉、山系
亚马孙平原 安 第 斯 山 脉 巴西高原
小组学习
各种各样的地形和我们有关系吗? 各种各样的地形和我们有关系吗? 举例说明。(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举例说明。(小组讨论,派代表 发言) 发言)
呈现具体事例,通过讨论、辩论达到认识要求。 呈现具体事例,通过讨论、辩论达到认识要求。
这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具体 这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表现,也是“以育人为本” 表现,也是“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的具体体现。 的具体体现。
6、初步具备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初步具备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展示典型地形景观图片 感受多样的地形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讲授: 教师讲授: 地形:地球表面高低起伏 高低起伏的形态 地形: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海拔: 海拔: 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 高低: 高低:海拔高度的大小 起伏:相对高度大,起伏大,就是“ 起伏:相对高度大,起伏大,就是“陡”, 反之则“ 反之则“缓”
展示典型自然带景观图 感受世界各地自然景观 的千差万别
树林覆盖的亚马孙平原
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
高大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
辽阔的内蒙古温带草原
干热的热带荒漠
美丽的非洲热带草原
寒冷的南极冰原
你看到的不同景色有哪些方面不同? 你看到的不同景色有哪些方面不同?
想一想
1、你看到的不同景色有哪些方面不同? 、你看到的不同景色有哪些方面不同? (植物、动物、地形、河流等。) 植物、动物、地形、河流等。) 2、你觉得世界各地风光各异主要是什 、 么不一样造成的? 地形、气候) 么不一样造成的?(地形、气候)
知识简单 用实例说明
内容不多
目标很重要
事实胜与雄辩
主要内容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1、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地轴、两极、赤道。 、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地轴、两极、赤道。 2、经线、纬线的特点。 、经线、纬线的特点。 3、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作为活动课认识一下地球仪,具体的 作为活动课认识一下地球仪, 科学课学习) 科学课学习)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一、课标解读 二、主要内容 三、教学案例
课标解读
1、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 、运用各种资料, 境的总体特征。 境的总体特征。
(1)自然环境总特征: )自然环境总特征: A 海陆分布、大洲大洋。(第一课) 海陆分布、大洲大洋。(第一课) 。(第一课 B 主要地形,主要气候、自然景观差异。(第二课) 主要地形,主要气候、自然景观差异。(第二课) 。(第二课 (2)人文环境总特征:三大人种及分布、国家和地区、 )人文环境总特征:三大人种及分布、国家和地区、 经济发展的差异。(第三课) 经济发展的差异。(第三课) 。(第三课
内容目标及方法 1、利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利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利用各种地图,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熟知七大洲四 利用各种地图,设计多种活动, 大洋的名称、位置。(第一课) 。(第一课 大洋的名称、位置。(第一课)
2、阅读图片,知道几种主要地形的特点。 、阅读图片,知道几种主要地形的特点。 3、利用图文资料,直观理解气候的多样性 、利用图文资料,
课标解读
2、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 、结合实例, 间,知道现实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 知道现实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 小区域:社区(第一单元) 小区域:社区(第一单元) 大区域:大洲、国家、地区(本单元) 大区域:大洲、国家、地区(本单元)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 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
教学案例
(两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呈现丰富的、 通过呈现丰富的、典型的 素材, 素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活 让学生在素材中感悟, 动,让学生在素材中感悟,在 素材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素材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 问题。 问题。
课标:运用各种资料, 课标: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 自然与人文环境总体特征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1、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几种地形的主要 、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 特点,知道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 特点,知道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 2、利用地图,认识地球上不同区域气候的千差 、利用地图, 万别。 万别。 3、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 、通过阅读图片资料, 和气候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和气候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4、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 、 切关系。 切关系。
几点体会: 几点体会:
1、淡化专业知识,减少教师讲授,侧重、 、淡化专业知识,减少教师讲授,侧重、 强调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不好把握, 强调学生的感悟和认识。(不好把握,讲 多少?讲到什么程度 怎样要学生自己感悟。 讲到什么程度?怎样要学生自己感悟 多少 讲到什么程度 怎样要学生自己感悟。 地形特点、世界气候、季风气候) 例:地形特点、世界气候、季风气候) 2、注重从学生身边出发,强调联系实际和知 、注重从学生身边出发, 识的运用, 识的运用,改变过去读书学习与现实生活是 脱节的。例如:季风气候( 脱节的。例如:季风气候(能大大地提高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的学习积极性) 3、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让学生能够有话 、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 可说,有事可做。 可说,有事可做。(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 活动的关键) 活动的关键)
气 候 多 样

气 象 万 千

猜猜看
你得气候与我们关系密切吗?举例说说。 你觉得气候与我们关系密切吗?举例说说。
因纽特人的冰屋
他们在进行怎样的生产劳动? 他们在进行怎样的生产劳动? 为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小组学习
1、 气候和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人 、 气候和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们在长期适应当地气候的过程中, 们在长期适应当地气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你能再 举出一些例子吗?(图册P13有例子,课文 ?(图册 有例子, 举出一些例子吗?(图册 有例子 P26—27,插讲“亚洲的季风”,从我们吃 ,插讲“亚洲的季风” 的稻米, 吃牛排说起) 的稻米,欧洲人 吃牛排说起) 2、说说深圳(珠三角)人们生产生活具有那 、说说深圳(珠三角) 些与气候、地形有关的特色? 些与气候、地形有关的特色?
主要内容
第三课
两课时) 世界大家庭(两课时 两课时
1、三大人种及分布、人种差异的产生原因 、三大人种及分布、 2、国家和地区、领土等有关知识 、国家和地区、 3、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产生原因 、 4、国家之间的合作与联系,重要的国际组织 、国家之间的合作与联系, 重点:正确的种族观、国家平等观, 重点:正确的种族观、国家平等观,国际和区域 合作的重要性
对照世界地形图, 对照世界地形图,看看世界人口稠密地 区主要在什么地形区?这是为什么? 区主要在什么地形区?这是为什么?
平原地形平坦, 平原地形平坦, 便于耕种, 便于耕种,交 通方便等。 通方便等。
丘陵、山区地面崎岖, 丘陵、山区地面崎岖, 不利于耕种, 不利于耕种,交通不 便等。 便等。
展示典型不同气候景观图 感受气象万千
高陡 山地
高平
低缓
高原
低平
丘陵 四周高中间低 盆 地 平原
图册P12认识五种地形类型 认识五种地形类型 图册
高原
丘陵
山地
平原
盆地
小组学习
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下列地形单元: 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下列地形单元: 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 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 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等。 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等。
主要内容
第二课
两课时) 自然环境(两课时 两课时
1、地形、海拔的概念 、地形、 2、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的主要特点 、山地、丘陵、平原、高原、 3、世界主要大地形单元的名称 、 4、表达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表达气候的两个要素: 5、气候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 6、描述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可通过:地形、气候、 、描述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可通过:地形、气候、 动植物等方面 重点:多样的地形、万千的气象、 重点:多样的地形、万千的气象、迥异的风光 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关系
你发现了吗? 你发现了吗? (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 四张图片的景色怎样不同? 四张图片的景色怎样不同?
角色扮演
1、读图2-11,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气 、读图 , 说说它的特点。(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 候,说说它的特点。(小组活动) 2、我们在描述当地的气候特点时使用 、 了哪些词汇? 了哪些词汇? 分析这些词语说明了气 候哪两个方面的特点。 候哪两个方面的特点。 气温和降水 3、深圳属于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 、深圳属于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
这是技能目标,贯穿整个单元。 这是技能目标,贯穿整个单元。
主要内容
第一课
一课时) 大洲和大洋(一课时 一课时
1、海陆分布及比例 、 2、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大陆、大洲、岛屿、半岛、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重点) 4、海洋对人类的意义 、
利用图文资料,设计多种活动, 利用图文资料,设计多种活动,认识主要的地 形,感受多样的气候以及世界各地千差万别的自 第二课) 然风光(第二课)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2、3、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 、 、 、
内容目标及方法 4、树立种族平等、国家平等的观念。 、树立种族平等、国家平等的观念。 5、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国际合作或区域合作 、通过具体事例, 的重要性。 第三课) 的重要性。 (第三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