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讲义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七章) - 【教育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七章) - 【教育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七章)-【教育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教学概念?教学的含义有哪些?
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包括:(1)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的活动;(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要求: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的关系,既要避免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又要避免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大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1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一教师主导着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二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三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
6、什么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有哪些基本方法和方式?
含义:学习学业成绩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的基本内容,它是以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发展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方式:考查和考试
点击查看: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
(二)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要求:(1)目标准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组织有效;(5)体验积极。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1)课外作业的形式;(2)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3)及时批改课外作业。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精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精讲

教育学概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历史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 近代社会的教育 现代社会的教育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这里“教育”指的是教诲培育,这就有今日所说的教育的含义了。

【练习】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老子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1、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可以把“教育“的定义分为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练习】1.广义的教育是指()A 家庭教育B 职业教育C 学校教育D 社会教育E 终身教育(淄博市直单项选择)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A 家庭教育B 职业教育C 学校教育D 社会教育3.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A 心理活动B 认识活动C 实践活动D 社会活动(二)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 理论精讲 课件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   理论精讲 课件
相同点-违背了教育社会性和目的性
4.曰补充:需要起源-杨贤江贤江多需要
— 交往起源-叶澜 叶澜想交往
练一练
1. [2019陕西】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起源学说指的是()。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2.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学习方法
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课前 预习了解
课中 理解笔记
课后 梳理记忆
3 .教育目的
4. 教育制度
5. 学生与教

6 .课程
教育学
1 .教育与教育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
7. 教学 8. 德育
9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0 .教育研究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01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02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
1 .学校: 夏:庠
国学.乡学 春秋战国:私学(稷下学宫) 汉代:太学、鸿都门学 宋朝:书院
3.教育内容: 奴隶社会-六艺 封 建社会•四书五经
2.教育特征: 学在官府: 阶级性 六学二馆:等级性 九品中正制:等级性
4选士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元明清:科举制
1 .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O
A.教材
B.教育影响
C.受教育者 D.教育者
2. [2018内蒙古】教育三要素包括:教育者、( )、教育媒介。 3 .【判断】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影响。()
、教育的本质属性与社会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师招聘教育学-ppt课件

教师招聘教育学-ppt课件

多选题: 4. 下列属于教育活动构成要素的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 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
答案:ABCD
一、教育概述总结
(一)关于“教育”的相关解释及定义 1.从社会角度定义 2.从个体角度定义
(二)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
(三)教育的构成要素
二、教育的功能【单选 多选】★★
【历年真题再现】
答案:D
多选题 2.下列各选项中,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贯穿人一生的教育 B.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 C.强调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一体化 D.强调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E.法国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被认为是终身教
育理论的代表作
【ABCDE】
3.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 年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属于_______教 育的特征。
平和实际技能 4.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单选、多选、判断、简答)
(掌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教育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单选、多选) 1.萌芽阶段 2.独立形态阶段 3.多样化阶段 4.现代化阶段(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学》教材整体分析
一、第一点预测 论述题、案例分析主要分布在第二章“教育的
基本规律”、第四章“教师和学生”、第六章“教 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级管理”四章 当中。
二、第二点预测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
与制度”、第五章“课程”、第九章“课外活动” 主要是判断、填空、选择以及简答题。
答案:B
(三)教育的构成要素 【单选 多选】★ ★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核心讲义(小学教学)【圣才出品】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核心讲义(小学教学)【圣才出品】

第7章 小学教学7.1 学习目标1.识记教学和教学过程的概念;2.理解教学的意义、任务和教学过程的特点;3.运用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分析具体的教育现象; 4.识记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5.理解班级授课制和教学基本环节等内容;6.掌握几种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7.掌握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和方式;8.运用教学原则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7.2 考点聚焦1.教学的概念、任务、意义及教学过程的特点; 2.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3.班级授课制和教学基本环节等内容;4.运用教学原则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5.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与学业评价方法。

7.3 知识结构图7.4 核心讲义考点1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1.教学的概念(1)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教学的内涵①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②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

③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学能较简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如何使学生适应这种时代的发展,教学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着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资料《教育学》讲义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资料《教育学》讲义

教 育 学基本知识结构: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目的与制度教师与学生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德育班级管理中学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三方面特点:1.教育是一种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表明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表明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有本质区别。

3.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要求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第一,教育具有永恒性。

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

第二,教育具有历史性。

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方面在不同社会或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

第三,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的起源目前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观点:1. 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想象。

2. 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3. 劳动起源说——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学家,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教育是三要素的有机结合。

(最新版)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讲义

(最新版)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讲义

第三章 试讲概述

3、体现学生活动,考生应把和学生的互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模拟

出来。

4、快切入重点。一般而言,模拟课堂的时间比较短,在10-15 分钟之内,

考生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教学技能,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

花在对重难点的讲解上。因此,考生不能在次要知识点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面部: 真诚的微笑表示友好; 适当的点头表示理解,同意或又兴趣. 皱眉,扮鬼脸,咂嘴表示不友好或不在意
第主要是指在答题之外和考官的语言、眼神等的交流,包括: (1)进入考场在讲台侧方站定后,向考官问好、鞠躬; (2)走上讲台进行试讲,应试者应处在中间处区域。
一、教师招聘面试
教师招聘面试是测查和评价应聘教师岗位能力素质 的一种考试活动。面试是一种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 在特定场景下,以考官对考生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 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经 验等有关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
第一章 教师招聘面试概述
二、面试流程分析及测评要素
01
1. 面试通知
敲门进入
1. 敲门得到应答之后进入教室;——主要考察 仪表仪礼。
2. 首先是仪表,这主要来自于对应试者的体型、 外貌、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的观察所获取的 信息。
3. 女教师要给人的感觉要既典雅又平易近人; 男教师给人的感觉要挺拔而充满阳刚之气。
4. 其次是仪礼,进出教室要敲门,这是基本的 礼貌规范。
第三章 试讲概述
03
三、片段教学——误区
1、教学目标泛化 片段教学目标不能直接套用课时教学目标,其 目标要具体确切,不能求全、泛化。 2、与说课杂糅或脱钩 片段教学重在落实课堂教学行为,偏于实践; 3、无可操作的教学设计 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选择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客观题)•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一)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家、校、社。

狭义:学校教育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 1.教育的本质属性★参照定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体现在:人类经验培养人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学校教育)历史性★(不同)继承性★(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但又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产性(再生产劳动力和知识)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基本矛盾: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二、教育的功能[选择]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朱熹•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观点: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观点:教育起源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拓展:教育的基本形态•时间及产业技术: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四、教育的历史发展(3)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2.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1)古代中国•(2)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3)中世纪的西欧•(4)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1)古代中国①萌芽:夏商.夏有学校设置。

商:有大学、小学之分,划分不同的教育阶段。

②西周:政教合一官学体系。

学在官府;国学乡学之分。

内容:六艺③春秋战国:私学兴起。

稷下学宫,官家举办,私家主持,学术自由。

④两汉时期:西汉:奠定儒术地位;中央官学:太学郡国学文翁兴学⑤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⑥隋唐:科举制、六学二馆⑦宋元明清:宋元:程朱理学、《四书》《五经》★书院(我国古代学校分为三类:官学、私学、书院)明朝:八股文;清朝:1905废科举•古代印度•教育和宗教相连★僧侣是教师古代埃及“多少”雅典:西方最早形成德智体美和谐教育。

内容丰富,方法多样。

培养有知识、修养、才能的政治家、商人。

斯巴达:军事古罗马家庭教育是主要形式。

培养雄辩家。

•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

内容是七艺。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培养封建骑士,内容是骑士七技。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特征: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

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

•埃拉斯莫斯、拉伯雷、蒙田、维多利诺(三)近代社会教育★•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德国1763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

最早(四)现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教育的生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 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机会均等•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6.教育的全球化•7.教育的信息化•8.教育的科学性•一、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学科。

•二、教育学研究意义1.正确的教育观,指导教育实践• 2.正确的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3.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入教育改革• 4.塑造专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敬业精神)• 5.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技能• 6.掌握学生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一)萌芽阶段•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核心思想:仁和礼•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③教育内容:重道德、人事、文事,轻科技和劳动。

修订六经,奠定儒家教育的基础。

•④教学原则:启发诱导;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温故知新。

•(2)孟子•①性善论•②教育的目的:明人伦。

•③重视个人的内在修为•(3)荀子•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①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

•②学习过程是:闻-见-知-行•尊师、道德二字合用最早•(4)墨家内容:兼爱、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注重实用技术。

知识来源(亲知、闻知、说知)•价值:科技教育和思维能力训练,突破“六艺之教” 。

(5)道家:道法自然提倡怀疑、用反、虚静等辩证法思想。

(6)《学记》——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选自《礼记》①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个体功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②教学原则★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藏息相辅: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豫时孙摩: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为孙,相观而善之为摩。

四原则:预防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相互学习原则。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希腊三哲、昆体良(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政治学》①追求理性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②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分阶段教育;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4)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培根:近代试验科学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1.学科建立阶段: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2.规范化阶段:赫尔巴特、杜威1.学科建立阶段夸美纽斯★太阳、大教学论、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泛智教育,体现普及教育思想。

班级授课制: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

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原则卢梭《爱弥儿》性善论者①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②对儿童按年龄心理分阶段教育。

★康德: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第一人。

★裴斯泰洛奇: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

★要素教育论。

洛克:提出白板说。

★反对天赋说。

绅士教育论《教育漫话》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归纳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卢梭:《爱弥儿》、性善论者、自然主义教育康德: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

裴斯泰洛奇: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建立,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主要观点:奠基——原则——过程①奠基:科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②教育性教学原则: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③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想)、系统、方法。

旧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成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新三中心论:儿童、经验、活动《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思想:•①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学校即社会•②教育无目的论•③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法(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实验教育学梅伊曼(试验教育学纲要)、拉伊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设计教学法》•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我国杨贤江(李浩吾)出版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 5.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后当代西方教育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思潮。

•知识拓展:欧美教育革新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兴起了旨在改造传统学校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时代要求的教育运动。

这一运动史称新教育运动。

•(四)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蔡元培改革北大:•①抱定宗旨,改变校风:•改变学生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③教授治校•④教育独立思想:•黄炎培职业教育•晏阳初“平民教育之父”。

乡村改造运动。

•梁漱溟乡村建设。

立足于文化改造。

•陶行知毛:伟大的教育家宋:万世师表(五)当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1.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1)结构教学论。

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提出发现法。

★(2)发展性教学理论。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五条原则:①高难度②高速度③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④理解学习过程⑤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3)范例式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 2.其它学者的观点(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教学主要目的是发展智力。

(2)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阐述和谐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内容、体制。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制约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4.制约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拓展: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

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社会化理论:教育的根本功能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与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