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
上 海 海 事 大 学 试 卷(马克思)

辨析辨析辨析辨析辨析1. 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無不在感觉之中錯:(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2)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官对认识客体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低级阶级,它以具体性、内容吩咐多样性为特点: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加工对认识客体的间接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以抽象概括性为特点,超越可感性认识的界限和范围,达到了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
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4)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它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仅仅是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和分类,理性认识的作用是极不可靠的,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于感性认识的发展和飞跃2. 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错: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起点是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会发生变化。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也有反作用,先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 判断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是社会制度错:生产利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根据,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实冲突中去解释。
4. 既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那么我们就事事都要直接实践错: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要自己去直接实践,前人或他人的间接经验也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5.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真理是截然对立的,他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错:(1)“城门…”包含实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只见…”则是孤立的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上海海洋大学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要求1、总成绩满分为30分2、总题量为60道;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每道0.5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道0.5分;判断题10道,每道0.5分。
绪论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 ( )C.达尔文 ( )D.牛顿 (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 (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 (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是:()A.马克思 ( )B.亚当·斯密(√)C.大尉·李嘉图 ( )D.威廉·佩蒂 (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 )B.历史观 ( )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 )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 ( )C.精髓 ( )D.核心 ( )1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 )B.奥地利 ( )C.中国 ( )D.俄国(√)1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 )B.科学严谨 ( )C.博大精深 ( )D.与时俱进(√)1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 )B.一切从实际出发 (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 )二.多选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3.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 (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A.康德 ( )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 (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 ( )D.西斯蒙第 (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 (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 (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三.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卷)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 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答题要求:1.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B、有否有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4. 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5. “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有相对性6.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7.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垫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8. 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9. 货币能够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货币发挥这一职能的特点是()A、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可以是纸币D、有时是观念上的货币,有时是现实的货币10.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二、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2年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2、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3、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5、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8、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9、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1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代理制”B.“个人联合”C.“企业联合D.参与制”1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A.新科技革命B.生产国际化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12、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14、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15、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文艺复兴运动二、多项选择题1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C.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D.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18、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A.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B.二者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形态C.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就是共产主义实现的证明D.社会主义社会是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19、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20、在产业循环中处于流通领域的资本包括( )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商品资本D.货币资本三、辨析题2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022年上海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上海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3、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5、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7、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8、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9、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1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1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2、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13、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1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代理制”B.“个人联合”C.“企业联合D.参与制”15、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6、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A.必须从实际出发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一次可以完成D.必须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7、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18、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A.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B.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D.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2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三、辨析题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试题A卷答案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试题A卷答案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试题考试试题参考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1、( C )2、( D )3、( B )4、( A )5、( C )6、( C )7、( B )8、( C )9、( A ) 10、( B )11、( D )12、( B )13、( A )14、( C )15、( A ) 16、( B )17、( D )18、( D )19、( D )20、( C ) 21、( B ) 22、( D ) 23、( D )24、( D )25、( C )26、( C )27、( C )28、( B )29、( D )30、( 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本题有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A )、( B)、()、()、()2、( A )、( B )、( C )、( D )、( E ) 3、( A )、( B )、( C )、( D )、( E )4、( A )、( B )、()、( D )、()5、()、( B )、( C )、()、( E )三、辩析题:(每题8分,共16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辩别、分析,观点正确,要言之成理。
1、“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我党指导思想,所以它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错误。
因为思想不能检验真理的正确与否,客观事物的本身不能检验真理的正确与否,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个代表思想”只能对于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开放起指导作用,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所谓实践的普遍性,就是同样的实践,在同样的条件下,必然产生同样的结果。
因此,同样的实践能反复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给予真理性的认识以确定性。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复查人 核分人三、名词解释(共20分)1. 物质:2. 实践:3. 经济基础:4. 人民群众: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4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4分)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15分)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四、简述(共20分)五、论述(20分)复查人———— 核分人————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分数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 主体性的观点C 反映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B 客观性C 不变性D 终极性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得 分 评卷人1.哲学是( )。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 B 世界本原问题 C 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 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完整word版)上海海事大学马原多项选择题整理

马克思多项选择题整理41、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42、哲学的物质范畴是(CD)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43、意识是(BD)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44、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CD)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4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CD)A.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B. 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C. 必须通过实践D.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46、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AD)A.部分依赖于整体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47、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BC)A.同志间相互帮助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48、“白马非马”的命题(BD)是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9、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ABCD)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50、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ABCD)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5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AB)A.唯心主义认识论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C.经验论D.唯理论52、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ABCD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53、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BCD)A.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5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ABC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海 海 事 大 学 试 卷2010 — 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 卷)班级 学号 姓名 总分选择题答案卡一、单项选择题: 1、( ) 2、( )3、( ) 4、( ) 5、( ) 6、( ) 7、( )8、( ) 9、( ) 10、( )11、( )12、( )13、( )14、( )15、( ) 16、( ) 17、( )18、( )19、( )20、( ) 21、( ) 22、( ) 23、( )24、( ) 25、( )26、( )27、( )28、( )29、( )30、( )二、多项选择题: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30分)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 、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B 、 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C 、 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D 、 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 、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装订线------------------------------------------------------------------------------------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8、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10、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D、运输设备的状况11、计算机网络技术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A、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13、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1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16、真理就是()A、客观事物及其思想形式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C、对人们有用的理论D、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1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B、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C、科学技术可以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1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论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19、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2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2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劳动者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一无所有C、劳动力归劳动者自己所有D、劳动力成为商品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小商品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统一C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4、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产品的质量 B 、减轻劳动强度C、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D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25、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
A、市场经济B、发达国家C、跨国公司D、发展中国家2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A、不变资本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27、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商品和货币的矛盾D、货币和资本的矛盾28、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是通过()A、商品价格始终与价值相一致实现的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C、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实现的D、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实现的29、剩余价值是()A、资本集中的源泉B、资本再生产的源泉C、资本周转的源泉D、资本积累的源泉3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10分)1、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A、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B、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C、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D、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E、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经济后果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性D、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克服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5、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初达到以了顶峰。
当时,欧洲有三个最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是()()()()()A、莫尔B、圣西门C、傅立叶D、黑格尔E、欧文三、辩析题:(每题8分,共16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辩别、分析,观点正确,要言之成理。
1、“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我党指导思想,所以它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新生事物是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所以它的存在是永恒的。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2、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五、论述题:(每题14分)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六、材料题:(共16分)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列是有关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问题的材料:材料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2中国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可以说是一场拼环境和资源的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掠夺式“大开发”、不顾空气和水体普遍严重污染的基础上的。
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刚结束不久,广东韶关冶炼厂又因在设备检修期间超标排放含镉废水,致使北江下游韶关、清远、英德三个城市的饮用水受到威胁,自来水供应已经停止。
广州也做好了停水准备。
虽然事发后广东省有关部门正采取措施,用在上游加大流量的方式稀释污染,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则是肯定无疑的。
统计显示,我国1/3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
有人计算2003年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