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企业经营管理)电解铝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优质

(企业经营管理)电解铝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优质
10பைடு நூலகம்
未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考核的(含无评估报告),不得分;未及时调整实施计划的,不得分;调整后的目标与指标以及实施计划未以文件形式颁发的,扣5分;记录资料保存不齐全的,扣5分。
小计
50
得分小计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机构和人员
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千分之三以上;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其中注册安全工程师数量比例为10%以上。
10
无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计划的不得分;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未以企业正式文件颁发的,视为没有,不得分;每有一个目标、指标未量化扣2分。
1.2监测与考核
根据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能,分解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10
无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分解的,不得分;无实施计划或考核办法的,不得分;实施计划无针对性的,不得分;缺一个基层单位和职能部门的指标实施计划或考核办法的,扣2分。
考评办法
自评/评审描述
实际
得分
一、安全生产目标
1.1目标
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中应明确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
5
缺少制定、分解、实施、绩效考核等任一环节内容的,扣2分;未能明确相应环节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或相应责任的,扣2分。
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且量化目标、指标。
30
无该使用计划的,不得分;计划内容缺失的,每缺一个方面扣5分;未按计划实施的,每一项扣4分。
3.2工伤保险
缴纳足额的保险费(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
20
未缴纳的,不得分;无缴费相关资料的,不得分,每一人未缴的,扣5分。本分值扣完后再加扣20分。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新型能力分级要求(行业标准)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新型能力分级要求(行业标准)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 a)分级开展新型能力建设,推动新型能力不断跃升; b)围绕 新型能力的分级建设研发并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c)为组织分级开展新型能力建设提供服务; d)通过内部或 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具有的新型能 力等级。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01 起草人
03 适用范围
目录
02 起草单位 04 主要内容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新型能力分级要求》是2020年09月18日实施的一项行业标准。
起草人
周剑、陈杰、郑永亮、周翼、王金德、李君、马冬妍、何壑英、高毅、彭坤、田大为、周慧琴、房威孜、谢 国凤、凌大兵、王晴、陆韧钢、李清、姜晓阳、杜林明、李向阳、张成刚、张迪、张文彬、刘增进、李文慧、张 正凯、徐大丰、陈悦、徐慧、孔令鹏、王竹平、邱君降、陈希、金菊、赵剑男、贾进波。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感谢观看
起草单位
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赛 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赛昇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 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重庆海特克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南京慧德信息 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 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全集团有限公司、点亮智汇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汉信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辰竹仪表有限公司。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取得了很大进展,不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然而,如何对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进行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两化融合的定义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将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数字化生产。

两化融合能够提升工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协同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好坏,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下面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指标体系:2.1 技术指标方面•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工业产品的数字化度和智能化程度•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智能控制以及生产过程数据的采集能力•工业企业是否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和设备,如5G、物联网等2.2 经济指标方面•工业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是否提高,与传统工业相比是否更具竞争力•工业企业生产周期是否缩短并更符合市场需求•工业企业的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是否更加透明化,能否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和解决方案2.3 社会指标方面•工业企业的环保能力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否减少•工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贡献度是否提高•工业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是否更高效,员工的工作幸福度是否增加3. 评价指标的意义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能够为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良好的两化融合评价指标能够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发展状况与进步方向,及时调整和优化工艺流程、产品流程和技术流程。

这些指标不仅可以基于数据来评估两化融合贡献,也可以反映企业在推进两化融合中的实际成效。

同时这些指标还可以作为政府监管工业企业的标准,提高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产业水平和效率。

4. 结论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对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进行较为精准的评估,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指标方面、经济指标方面、社会指标方面三个方面的科学设置,将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科学的量化标准,对促进工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解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信部原〔2018〕1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解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信部原〔2018〕1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解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解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信部原〔2018〕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2号)要求,现将电解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能置换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凡包含电解工序生产铝液、铝锭等建设项目,应通过兼并重组、同一实际控制人企业集团内部产能转移和产能指标交易的方式取得电解铝产能置换指标,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二、可用于产能置换的指标,必须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项目审批管理要求的合规项目产能,须在2017年10月底国务院国资委、各省级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的清理整顿电解铝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总结报告的项目清单内,但已超过国家明令淘汰期限的落后产能、2013年以前关停但未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或省级人民政府完成任务公告(以下统称淘汰公告)的产能不得用于置换;2017年10月及以后建成的合规产能也可用于产能置换。

产能数量须以备案或者核准文件上的设计产能值为准。

三、2011年及以后关停并列入淘汰公告的产能可用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对钢铁、电解铝、船舶行业违规项目清理意见的通知》(发改产业〔2015〕1494号)处理意见的建设项目的产能置换。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附件: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〇一一年目录前言 (I)引言 (II)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1)1 范围 (1)1.1 总则 (1)1.2 应用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3.1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2)3.2 基础建设 (2)3.3 单项应用 (2)3.4 综合集成 (2)3.5 协同与创新 (2)3.6 社会贡献率 (2)4 基本原则与框架 (2)4.1 导向 (2)4.2 价值理念 (2)4.3 原则 (3)4.3.1 科学性 (3)4.3.2 实效性 (3)4.3.3 可操作性 (3)4.3.4 可扩展性 (3)4.4 评估框架 (3)5 评估内容要求 (7)5.1 基础建设 (7)5.1.1 概述 (7)5.1.2 资金投入 (7)5.1.3 组织和规划 (7)5.1.4 设备设施 (8)5.1.5 信息资源 (8)5.1.6 信息安全 (8)5.2 单项应用 (8)5.2.1 概述 (8)5.2.2 产品设计 (9)5.2.3 工艺设计 (9)5.2.4 生产管理 (9)5.2.5 生产制造 (9)5.2.6 采购管理 (9)5.2.7 销售管理 (10)5.2.8 财务管理 (10)5.2.9 质量和计量 (10)5.2.10 能源与环保 (10)5.2.12 项目管理 (11)5.2.13 其他经营业务管理 (11)5.3 综合集成 (12)5.3.1 概述 (12)5.3.2 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 (12)5.3.3 管理与控制集成 (12)5.3.4 产供销集成 (12)5.3.5 财务与业务集成 (13)5.3.6 决策支持 (13)5.4 协同与创新 (13)5.4.1 概述 (13)5.4.2 产品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 (13)5.4.3 企业集团管控 (14)5.4.4 产业链协同 (14)5.5 竞争力 (14)5.5.1 概述 (14)5.5.2 质量提升与顾客满意 (14)5.5.3 业务效率 (15)5.5.4 财务优化 (15)5.5.5 创新能力 (15)5.6 经济和社会效益 (15)5.6.1 概述 (15)5.6.2 经济效益 (15)5.6.3 社会效益 (16)附录A(资料性附录)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内容要求细化指南 (17)A.1 基础建设 (17)A.1.1 概述 (17)A.1.2 资金投入 (17)A.1.3 组织和规划 (18)A.1.4 设备设施 (20)A.1.5 信息资源 (21)A.1.6 信息安全 (21)A.2 单项应用 (22)A.2.1 概述 (22)A.2.2 产品设计 (23)A.2.3 工艺设计 (24)A.2.4 生产管理 (25)A.2.5 生产制造 (25)A.2.6 采购管理 (26)A.2.7 销售管理 (27)A.2.8 财务管理 (28)A.2.9 质量和计量 (28)A.2.10 能源与环保 (29)A.2.12 项目管理 (31)A.2.13 其他经营业务管理 (31)A.3 综合集成 (33)A.3.1 概述 (33)A.3.2 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 (33)A.3.3 管理与控制集成 (34)A.3.4 产供销集成 (35)A.3.5 财务与业务集成 (35)A.3.6 决策支持 (36)A.4 协同与创新 (36)A.4.1 概述 (36)A.4.2 产品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 (37)A.4.3 企业集团管控 (37)A.4.4 产业链协同 (38)A.5 竞争力 (39)A.5.1 概述 (39)A.5.2 质量提升与顾客满意 (39)A.5.3 业务效率 (39)A.5.4 财务优化 (40)A.5.5 创新能力 (40)A.6 经济和社会效益 (40)A.6.1 概述 (40)A.6.2 经济效益 (40)A.6.3 社会效益 (41)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估分析方法 (42)B.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2)B.1.1 构建原则 (42)B.1.2 构建步骤 (42)B.2 加权评分方法 (43)B.2.1 权重设置 (43)B.2.2 底层指标评分 (43)B.2.3 加权评分 (44)B.3 综合评估分析方法 (44)B.3.1 水平与能力评估分析 (44)B.3.2 效能与效益评估分析 (45)B.3.3 综合评估分析 (46)B.4 评估判定规则 (47)B.4.1 水平与能力评估判定规则 (47)B.4.2 效能与效益评估判定规则 (50)B.4.3 总体水平等级评估判定规则 (50)前言本规范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_融合指数_评价指标和方法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_融合指数_评价指标和方法

2.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环境评价指标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融合指数)的评价指标由3
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构成。
2.2.1政策法律环境评价指标
颁布的政策法律文件数量及质量、网络犯罪率、引
进外资数量、两化融合的组织领导能力及执行力,如制
定两化融合的规划、计划项目、资金投入及配套措施的
中国信息界 2010年第11期 总第159期
实践与应用
例。 (2)收益增长率(%):指对比一个会计年度,融合
实施后比实施前经营收入增长之比例。 (3)投资回报率:指在对应的一个会计年度内,实施
融合总投入的收益率。投入/产出比指在对应的一个会计年 度内,实施融合总投入与总收入之比;初始投资回收期, 从投资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始,经多长时间收回总投资。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分阶 段推进,在调查分析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践及文献〔4-7〕 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概念、层次、融合程度 评价模型、初步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加以补充 修改与完善并进一步阐述两化融合程度(融合指数)的评价 指标和方法,为政府、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分析两 化融合现状、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这有利于更好、 更有效地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进程,推进我国信息 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便早日步 入信息社会。
(4)劳动生产率提升率:指对比一个会计年度,融合 实施前后比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比%。
根据评价对象是企业、地区或行业,确定各评价指标 采集数据的范围是企业、地区或行业。
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分析评估方法
3.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单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环境评价为例,提出了以下评 价标准、评估级别,分优、良、好、中、差五级;普及率 86-100%、76-85%、61-75%、41-60%、0-40%五级;100 分制,依次为86-100、75-85、61-75、41-60、0-40分。 政策法律环境的评价,分为5级;

大中型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大中型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信息化
应用
设计研发
企业设计研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①企业CAD应用普及情况
A全面使用 B 部分使用 C 不使用
②三维CAD应用普及情况
A全面使用 B 部分使用 C 不使用
企业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企业CAM应用情况
A全面使用 B 部分使用 C 不使用
企业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
企业CAPP应用情况
A单列信息化预算 B分散在企业总体预算中 C无成文预算
管理制度
①企业信息化工作组织管理机制(可多选)
A 已建立起CIO(首席信息官制度)
B 已建立起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
C 以信息化实施协调小组的形式存在
D 未设专门的信息化部门
②企业是否设置了专门的信息化管理办法
A 有明确的、专有的管理实施办法
B 分散在企业总体或其他管理办法中
企业利润提高
报告期内企业利润同比增长情况
增涨______%或者降低______%
社会效益
安全生产
信息技术条件下全年实现安全生产的总天数______天
企业纳税
报告期内企业纳税同比增涨情况
增涨______%或者降低______%
建设

服务
产品与技术服务
企业信息化工程增长情况
①企业年度信息化工程与项目(工业软件、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及其他信息化改造升级项目)增长数量
企业进销存、仓储管理信息化应用
①企业在原料及产品进销存方面是否使用专用软件或系统平台管理
A全面使用 B 部分使用 C 不使用
②企业在仓储及物流管理方面信息化应用情况
A全面使用 B 部分使用 C 不使用
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①关键工序中CAM的覆盖率______%;
信息化生产作业计划与车间调度
利用系统自动编制的车间作业计划占全部车间作业计划的比例
□无□少部分□大部分□全部
自动下达到数字化设备的作业指令占全部作业指令的比例
□无□少部分□大部分□全部
信息化生产作业计划与车间调度直接控制的层级
□车间□生产线□工序□设备
直接控制:没有人为介入
信息化专职人员:包括正式编制、外聘、劳务派遣等全时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相关工作的人员。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占企业年末人员总数的比例
1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______;②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管理人员______;③2011年末生产人员总数______;④2011年末管理人员人数______;
①应用数学模型的过程控制系统的生产线覆盖率______%;
数控系统关键工序覆盖率
①关键工序中CNC的覆盖率______%;
④关键工序中FMS的覆盖率______%;
CNC:数控机床
FMS:柔性制造系统
自动化生产线的覆盖率
①自动化生产线数量______;
②企业生产线总数______。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覆盖率
自动物料需求计划的比例
利用系统自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的物料品种数占全部物料品种总数的比例______%;
自动配送计划的占比
自动生成配送计划的物料占全部配送物料的比例______%;
物料信息动态跟踪能力
□实现对在制品库存物料信息动态跟踪
□实现对物料配送信息动态跟踪
□实现对生产物料全过程信息动态跟踪
□以上均未实现
信息资源集中管理
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
□分散管理□分区域集中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铝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组
指标说明
电解铝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从就绪度(基础投入)、成熟度(业务应用)和贡献度(企业绩效)三个角度总体评估电解铝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就绪度旨在评估企业两化融合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支撑环境,包括资金投入、规划、制度、组织队伍建设及基础设施情况,大体上是从人、财、物三个层面进行考虑。

成熟度旨在反映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业务活动中的应用情况,从单项业务应用、系统协同集成和融合创新三个层面逐层深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全面评估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贡献度旨在通过绩效的角度展开评估,包括提升企业竞争力,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带来的社会效益三个层面。

竞争力从效率、周期、比重、满意度几个维度反映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直接贡献,效益从间接层面反映信息化的间接贡献。

本文及相关资料电子文档下载地址:/download/2011AL0215.htm
第1 页共19 页
第2 页共19 页
第3 页共19 页
第4 页共19 页
第5 页共19 页
第6 页共19 页
第7 页共19 页
第8 页共19 页
第9 页共19 页
第10 页共19 页
第11 页共19 页
第12 页共19 页
第13 页共19 页
第14 页共19 页
第15 页共19 页
第16 页共19 页
第18 页共19 页
电解铝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第19 页共19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