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练(十九)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高考 2021届小题必练19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学生版

高中生物高考 2021届小题必练19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学生版

小题必练19: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8~2020)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

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

该专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预计今后高考命题中,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可能会以图表分析、定量计算、材料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考查。

1.(2020年浙江卷(7月选考)·11)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2.(2019·新课标II卷·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3.(2018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 .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1.以下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差异引起森林中鸟类的分层现象B.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是次级消费者C.次生演替是群落中原有物种的恢复D.草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热带雨林低2.以下关于自养型生物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都是DNA,基因结构和传递规律都相同B.细胞中不一定有核膜,但一定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C.都是利用太阳能把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自己制造养料维持生存D.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联系无机环境的两大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3.下列有关食物链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食物链中,捕食者消化道内未被吸收的能量属于其所同化能量的一部分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C.秸秆饲喂牲畜,用畜粪生产沼气作燃料,用沼渣作肥料,能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进化4.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成分B.蓝藻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改变了原始地球上的气体组成C.植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原始蕨类是最早的登陆生物D.动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定期焚烧落叶,有利于促进物质循环,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B.限制家养猪的活动,目的是减少能量的散失,使能量更多的储存在体内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不同的气候、季节条件下可能发生改变D.光敏色素是存在于植物叶、芽的化学物质,可用于感受多样化的物理信息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D.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7.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题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人教版2019)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题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人教版2019)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题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人教版2019)一、单选题1.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染色质都是棉花叶肉细胞的结构,它们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A.都具有蛋白质和核酸B.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C.核酸组成单位种类相同D.都含有脂双层【答案】A【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它们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膜结构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磷脂;并且在两种细胞器的基质中均含有少量的DN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化学组成为蛋白质和RN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其化学组成为蛋白质和DNA.【详解】线粒体、叶绿体和染色体中均含有蛋白质和DNA,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A正确;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含有Mg元素,其它结构没有该元素,B错误;核糖体中只有RNA而没有DNA,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既有DNA、又有RNA,染色体中只有DNA.DNA的基本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为四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核糖体和染色体均不含膜结构,因此不含磷脂,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考查考生对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染色体等结构及化学组成的理解,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能够相近和类似知识点进行比较记忆;明确核糖体和染色体均没有膜结构.2. 关于细胞中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无线粒体,有核糖体B.水稻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也有液泡C.酵母菌有线粒体,也有叶绿体D.小鼠肝细胞有线粒体,也有内质网【答案】C【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含核糖体不含线粒体,植物叶肉细胞含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含线粒体和内质网,酵母菌不是植物不含叶绿体,所以C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真核原核细胞的区别。

3.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狗尾草根毛区细胞,可观察到的结构有()①②③④⑤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④⑤【答案】C【解析】结合题图分析可知,①是线粒体,②是叶绿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中心体。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7单元第19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7单元第19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练习含答案

第十九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知能提升1.(2021四川眉山中考)生长、生活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人参、蘑菇、食虫鸟分别属于()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C.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相互独立B.相互竞争,你死我活C.相互依赖,相互制约D.低等生物服从于高等生物3.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是生产者的一组是()A.蘑菇、酵母菌B.芦荟、大肠杆菌C.水稻、海带D.蜘蛛、绵羊4.在一片草地上,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A.草B.蚱蜢C.牛D.蜣螂5.在生态系统中,阳光、空气、水和土壤属于()A.非生物成分B.生产者C.消费者D.微生物6.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B.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C.该食物网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D.如果蛇遭到大量捕杀,则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增多7.农田里有水稻、稻螟虫、青蛙、蛇。

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水稻←稻螟虫←青蛙←蛇B.水稻→稻螟虫→青蛙→蛇C.稻螟虫→水稻→青蛙→蛇D.水稻→青蛙→稻螟虫→蛇8.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牛和鸡供人食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农场中没有分解者B.玉米属于生产者,牛、鸡、人属于消费者C.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链共有两条D.若频繁使用农药,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玉米9.(2022贵州贵阳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并记录了学校花园里所看到的生物及非生物(见以下调查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阳光→蝗虫→食虫鸟构成一条食物链B.水不会影响到花园里草与蝗虫的生活C.花园中的生物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D.各类生态系统相互关联组成了生物圈10.(2021四川广安中考)下图一为某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高中生物学必修1课时作业(十九)

高中生物学必修1课时作业(十九)
四组装置中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正确。
6.阳台菜园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时尚装扮,同时可为居民提
供新鲜蔬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阳台内的蔬菜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主要来自自然光 B.在阴雨天可适当提高阳台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以避免减产 C.晚上增施农家肥可提高CO2浓度,促进暗反应的进行 D.蔬菜中的叶绿素对光的吸收效率与光的波长呈正相关
(2) 当CO2浓度低于0.06%时,二氧化碳浓度是限制光合作用速 率的主要因素,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并产生三碳化合物,即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C3)的生成速率限制 了光合作用速率。
(3) 与20 ℃相比,温度为10 ℃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光合作 用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原因是10 ℃时酶活性低。
③绘制图示曲线的数据__不__能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测 量,原因是___图__示__反__映__的__是__总__光__合__速__率__,__而__有__光__时__测__得__的__是__净__ _光__合__速__率_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__。
解析:(1) 分析曲线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CO2浓度。 由实验结果可知,四种温度相比,30 ℃时比较适宜,因此该作物 光合作用相关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在20 ℃~40 ℃之间。
解析:a~b段有光照,容器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 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消耗ADP产生ATP,在叶绿体基质中进 行的暗反应消耗ATP产生ADP,因此叶绿体中 ADP从基质向类囊 体膜运输,A 正确;
由乙图可知,前30 min平均净光合速率是(1 680-180)÷30= 50(ppm CO2/min),平均呼吸速率是(600-180 )÷30=14(ppm CO2/min),因此,容器中绿色植物前30 min平均真光合速率为50 +14=64(ppm CO2/min),B错误;。

(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19)基因的表达(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19)基因的表达(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第3讲基因的表达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19·某某某某一中高三月考)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RNA合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⑤为解旋酶,它在图中的移动方向是自左向右B.③可以转移到细胞质中,直接用于蛋白质的合成C.区域④和⑥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相等D.②链是编码链,其碱基序列与③相同[解析] ⑤为RNA聚合酶,根据合成的mRNA从左侧脱落,判断它在图中的移动方向是自左向右,A错误;图中③为RNA需要加工后转移到细胞质中用于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区域④ ⑥ 中均为双链,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与嘧啶配对,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相等,C正确;编码链是指双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一条链,因此图中①是编码链,②是模板链,并且②和③的碱基序列不同,D错误。

故选C。

2.(2019·某某高三竞赛)一条染色体上基因 P 和Q 编码蛋白质的前 3 个氨基酸的DNA 序列如图,已知两基因翻译时的起始密码均为 AUG。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A.基因 P 转录后形成的 mRNA 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翻译的模板B.若箭头所指碱基替换为 G,对应的反密码子为 GAGC.两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不同D.由于 tRNA 具有专一性,两基因翻译时不能共用同一种 tRNA[解析] 真核生物是需要对转录后形成的mRNA加工的,因为转录后的mRNA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转录区,在翻译前,酶会切割mRNA,保留外显子转录区,外显子最后才会被翻译成蛋白质,A正确;箭头所指碱基换成G后b链为CTC,所以对应的反密码子为GAG,B正确;P基因转录时以b链为模板,Q基因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即两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不同,C正确;两基因翻译时相同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可以由同一种tRNA转运,D错误。

故选D。

3.(2019·某某高三开学考试)下图为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以下据图分析的推论中,错误的是( C )A.完成①过程需要的酶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这些酶均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线粒体具有半自主复制能力C.图中所示生理过程的完成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共有①②④⑥⑦D.线粒体中也有核糖体,以及RNA聚合酶等物质[解析] 完成①过程需要的酶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这些酶在核糖体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A正确;线粒体中的DNA能进行复制,表明其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其所需的蛋白质有一部分由核基因编码,说明只有半自主性,B正确;图中所示生理过程的完成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共有①②④⑥⑦⑧,C错误;线粒体中也有核糖体,以及RNA聚合酶等物质,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D正确。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跟踪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跟踪练(含解析)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如图为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结果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组处理改为S型菌与DNA酶混合,则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B.若B组处理改为用射线照射过的活R型菌,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C.若C组小鼠处理后一段时间再施加A组处理,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D.若D组处理改为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则小鼠死亡的时间可能提前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肺炎双球菌胞内物质进行如下处理后,接种到培养有R型菌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不可能得到S型菌落的一组是( )组别将S型菌的胞内物质进行如下处理A 与蛋白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热65℃,冷却至常温B 与DNA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热65℃,冷却至常温C 加热65℃后与DNA酶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冷却至常温D 加热65℃后与蛋白酶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冷却至常温A. AB. BC. CD. D3.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A.将R型菌和S型菌的DNA用同位素进行标记B.将活的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培养C.将活的R型菌和死的S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D.从S型菌中抽提出各种物质并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4.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没有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被35S标记的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没有放射性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重组病毒所繁殖病毒的类型取决于提供RNA的株系,而不是提供蛋白质的株系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5S标记的噬菌体记为甲组,32P标记的噬菌体记为乙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中保温时间延长不会显著提高上清液放射性强度B.保温时间长短会影响乙组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C.细菌体内既有DNA也有RNA,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乙组实验中充分搅拌并不能提高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6.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 十九 6.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Word版含解析

2022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 十九 6.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九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的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B.在艾弗里的试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C.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的DNA没有进入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D.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解析】选B。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仍具有活性;DNA酶能将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DNA不再存在,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的细胞中,使之转化成了S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 与动物细胞内的DNA结构不同,一般不能进行转化。

2.(202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究DNA是遗传物质试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735A.格里菲思试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试验证明白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试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试验证明白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三点:(1)理解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的原理与结论。

(2)依据T2噬菌体的生活特点确定培育方法。

(3)明确噬菌体侵染试验的结论。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试验。

格里菲思试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项错误;格里菲思试验证明白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 项错误;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需先用含32P的培育基培育大肠杆菌,获得32P 标记的细菌,然后再用32P标记的细菌培育噬菌体,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C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证明白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项正确。

高考生物-植物激素调节-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植物激素调节-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植物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2.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B.不同浓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 L NAA处理插条D.400 mg/ L 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3.用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 / 17组别组别 清水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平均生根数 1529387A .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枝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B .实验结果表明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浓度bC .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插条的长势、处理时间的长短等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4.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只有脱落率是因变量B .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C .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是通过乙烯而影响叶片脱落率D .图可推知生产上喷施高浓度乙烯利能降低脱落率5.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生长素浓度小于b 点时促进生长,大于b 点抑制生长B .甲图中,若b 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 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C .乙图能够正确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D .生产上可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曲线1表示单子叶植物表示单子叶植物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及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高倍镜观察菠菜叶中的叶绿体,可见其在细胞质中是均匀分布的 B .蛋白质、氨基酸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后都变紫色 C .制作生态缸可观察人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情况D.相同浓度的NAA(α-萘乙酸)和2,4-D促进同种插条生根的结果一定相同促进同种插条生根的结果一定相同7.下图是植物体内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GA与ABA的形成途径相似,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B.GA与ABA在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含量不同,但是含量都极低C.GA与ABA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D.夏季植物体内ABA产生量增加,生长加快;冬季GA量产生增加,生长受抑制量产生增加,生长受抑制8.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的甾醇类激素,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研究其含量调节机制,做了如下实验:A组 B组处理方法 用5 μmol/L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BL用5 μmol/L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BL,再用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课时练(十九)解析一、选择题1、如下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时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

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亲本的性状表现和遗传因子组成能确定B.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D. 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双杂合子A设控制豌豆的颜色与形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为A、a与B、b,根据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108:101:32≈9:3:3:1,分离比的系数之和为16,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的基因型为双杂合子AaBb,表现型为黄色圆粒。

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有两种情况,可能是黄色圆粒豌豆(AABB)与绿色皱粒豌豆(aabb)杂交;也可能是黄色皱粒豌豆(AAbb)与绿色圆粒豌豆(aaBB)杂交。

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有两种情况,可能是黄色圆粒豌豆(AABB)与绿色皱粒豌豆(aabb)杂交;也可能是黄色皱粒豌豆(AAbb)与绿色圆粒豌豆(aaBB)杂交,A错误;根据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108:101:32≈9:3:3:1,分离比的系数之和为16,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F1代的表现型为黄色圆粒,F2代出现了绿色与皱粒,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C正确;F1的表现型为黄色圆粒,基因型为AaBb,即其遗传因子组成是双杂合子,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所以很多自由组合的题目都可以拆分成分离定律来解题。

2、一种鸟的羽毛的黄色和绿色由等位基因A/a控制,条纹有无由等位基因B/b控制。

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一对等位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如图为一次杂交的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控制绿色羽毛的基因纯合致死B. 羽毛的绿色为显性,非条纹为显性C. F1的基因型与亲本基因型都不相同D. F2的绿色非条纹随机交配得到绿色非条纹的概率为2/3D由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

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F2中,绿色∶黄色=2∶1,说明羽毛的绿色为显性,控制绿色羽毛的基因纯合(AA)致死,非条纹∶条纹=3∶1,说明非条纹为显性,A、B正确;综上分析,F1绿色非条纹、黄色非条纹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而亲本绿色条纹、黄色非条纹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可见,F1的基因型与亲本基因型都不相同,C正确;F2的绿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因AA个体致死,所以子代中绿色个体的概率为2/3,F2的非条纹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3BB、2/3Bb,产生的配子为2/3B、1/3b,随机交配得到的非条纹的概率为1-1/3b×1/3b=8/9,因此F2的绿色非条纹随机交配得到绿色非条纹的概率为2/3×8/9=16/27,D错误。

以图示呈现的“亲子代的表现型及F2的性状分离比”为切入点,分别统计F2中的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明辨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所遵循的遗传定律以及显性纯合致死类型,进而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推知亲子代的基因型并分析判断各选项。

3、下图表示两个纯种牵牛花杂交过程,结果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 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约为3∶1C. 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可以稳定遗传D. F2中与亲本P表现型相同的个体约占3/8AB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则F1为双杂合体,基因型为AaBb,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体的F1自交得F2,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正确;F2中两对性状分开分析,每一对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黑色种子与白色种子之比为3:1,B正确;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C错误;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16+3/16=3/8,D正确。

故选:ABD。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学生正确判断显隐性性状,应用逐对分析法解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4、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

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B. 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C. F2白花和紫花的基因型分别有5种和4种D. 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16C根据提供信息分析,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其余开白花,因此紫花的基因型为C_P_,白花的基因型为C_pp、ccP_、ccpp。

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是9:3:3:1的变形,说明F1基因型为CcPp,则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CCpp、ccPP。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ccPP,A错误;F1基因型为CcPp,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CcPp:Ccpp:ccPp:ccpp=1:1:1:1,则后代紫花:白花=1:3,B错误;F1基因型为CcPp,则F2紫花基因型(C_P_)有2×2=4种,白花基因型有3×3-4=5种,C正确;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D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能够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子一代和亲本的基因型,进而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思维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5、甜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种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F2代中紫花:白花=9:7,则紫花甜豌豆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4:2:2:1B. 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C. 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一定是3∶1D. 白花甜豌豆与白花甜豌豆相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A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甜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又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所以紫花甜豌豆的基因型为A_B_,白花甜豌豆的基因型为A_bb、aaB_和aabb。

详解:“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紫花):A_bb(白花):aaB_(白花):aabb(白花)=9:3:3:1,即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9:7。

若F2代中紫花:白花=9:7,则F2中紫花甜豌豆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它们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即AB、ab、Ab、aB,其中1/9AABB产生AB占1/9,2/9AABb产生AB和Ab各占/1/9,2/9AaBB产生AB和aB各占/1/9,4/9AaBb产生AB、Ab、aB、ab各占1/9,统计4种配子AB、Ab、aB、ab 及其比例为4:2:2:1,A正确;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可能是AaBb和aaBb,也可能是AaBb和Aabb,B错误;若紫花甜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9:7,C错误;AAbb的白花豌豆与aaBB的白花豌豆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AaBb,D错误。

点睛:本题难点在于A选项中计算F2只紫花甜豌豆的配子种类与比例。

6、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B.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C.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D.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D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涉及了三对等位基因,并且能够自由组合,因此应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

在解题时,应掌握一般计算规律,首先对每对基因逐对分析,然后利用乘法法则。

详解: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并且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后代表现型种类=2×2×1=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2=1/8,A错误;后代表现型应为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1/4×1/2×0=0,B错误;后代表现型应为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1/2×1/2×0=0,C错误;后代表现型应为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1/4×1/2×1/2=1/16,D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熟练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7、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两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独立遗传。

以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F1,其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若让F1自由交配,则后代中绿色皱粒的豌豆所占的比例是A. 1/16B. 1/8C. 9/64D. 3/64C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灵活运用。

根据F2的四种类型的比例,可将两对相对性状分开单独研究每一对性状的遗传情况,推断出亲本的基因型,再推出F1的基因型,进而分析F1自由交配,后代中绿色皱粒的豌豆所占的比例。

【详解】据题意可知,亲本为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_R_和yyrr,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所以黄色:绿色=(9+3):(15+5)=3:5,圆粒:皱粒=(9+15):(3+5)=3:1。

可知杂交组合有两种杂交方式Yy×Yy或Yy×yy.若为Yy×Yy,则F1为1/4YY,1/2Yy,1/4yy,自交子代Y_为1/4+1/2×3/4=5/8,即黄:绿=5:3(不符合,舍弃);若为Yy×yy则F1为1/2Yy,1/2yy,自交子代Y_为1/2×3/4=3/8,即黄:绿=3:5,(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