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处_难处_好处_阅读附答案(2019湖南湘西中考试题)
2019年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9年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蹊跷(qiāo)蹉跎(cuō)B. 蹒跚(pán)蹊跷(qiào)蹉跎(cuō)C. 蹒跚(pán)蹊跷(qiāo)蹉跎(cuó)D. 蹒跚(pán)蹊跷(qiào)蹉跎(cuó)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热爱劳动。
C. 我们要把改善学生学习环境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3.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千里共婵娟5.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范仲淹三、阅读理解(共30分)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1)文章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答案: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文章中提到的“那座桥”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答案:那座桥象征着作者与家乡的联系,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四、作文(40分)7. 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略)【注】作文评分标准依据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综合评定。
【真题】2019届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方便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使用>>-----湖南省湘西州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3分)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辟易(pì)丘壑(hè)圩堤(yū)含辛茹苦(rú)B.瘫软(tān)呵护(hē)笔砚(jiàn)弄巧成拙(zhuó)C.绰号(chuò)廝守(sī)烙印(luò)义愤填膺(yīng)D.恍若(huǎng)惬意(qiè)瑟索(sè)不胜其烦(shè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勾勒哆嗦瞑想首当其充B.鼓噪潮汛池沼聪耳不闻C.分娩诚挚灼伤苦心孤诣D.惭作私塾幅员先发治人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她被许多人指责,包括那个潇洒的学生会主席也对她耿耿于怀,他忘记了自己许诺过:我站在你们这一边。
B.她津津乐道地看着,连要干的活都忘了,直到壁炉架上的布谷鸟自鸣钟敲了十二下。
C.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纭,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D.我们只能用同一个规则来要求自己,要不然,真正到了奥运会的篮球场上就会感到很不舒服,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一平天下。
B.这支队伍的主要成员有省里的专家、市里的教研员、优秀的一线教师等组合而成的。
C.一阵清风徐来,月光与树影一起摇曳起来,发出沙沙的声音。
D.他主动参与这次禁毒行动,扫黑除恶,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
B.现在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眼睛也变得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汇编:专题一 成长

2019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一成长1、(黑龙江齐齐哈尔)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我们应()A.总是认定自己不如别人B.持有乐观的心态,悦纳自己C.认为只有我的想法是对的D.欣赏自己,觉得我是最优秀的2、(云南昆明)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③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定是准确的④自知的前提必须塑造完美的自己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云南昆明)有人认为,学习压力越大(小),越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学习压力越大,越能激发潜能B.学习压力越小,学习动力越强C.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D.学习压力的大小与学习效率无关4、(广东)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小明对此很不屑,心想:“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用,浪费学习时间!”可见小明( )A.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B.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C.没有掌握科学学习方法D.未认识到实践也是学习5、(甘肃天水)“终身学习”需要养成的习惯有( )①主动学习②终身使用一种学习方式③坚持不懈④培养敏感性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6、(山东临沂)《大学》有言: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下列表述与这句话的含义相符的有()①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②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③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别人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A. ②③④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③④7、(江苏扬州)2019年3月,“夸夸群”流行起来。
在群里,不管你说什么,都会受到群内其他成员的夸奖,“没有规则,各种夸,直接夸,随意夸”。
对此,我们()A.可依赖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B.须作为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C.不能在这种表扬中迷失自己D.渴望被夸奖但绝不接受批评8、(湖南湘西)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得与失,树立“得,固然可喜,失,亦不忧”的积极心态。
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教师专用版)

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辟.易(pì)丘壑.(hè)圩.堤(yū)含辛茹.苦(rú)B. 瘫.软(tān)呵.护(hē)笔砚.(jiàn)弄巧成拙.(zhuó)C. 绰.号(chuò)廝.守(sī)烙.印(luò)义愤填膺.(yīng)D. 恍.若(huǎng)惬.意(qiè)瑟.索(sè)不胜.其烦(shèng)【答案】D【解析】A.有误,“辟易”的“辟”读作bì,“圩堤”的“圩”读作wéi;B.有误,“笔砚”的“砚”读作yàn,“弄巧成拙”的“拙”读作zhuō;C.有误,“烙印”的“烙”读作lào;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字音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读准字音,对多音字要能根据其意思正确判断读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加强记忆。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勾勒哆嗦瞑想首当其充B. 鼓噪潮汛池沼聪耳不闻C. 分娩诚挚灼伤苦心孤诣D. 惭作私塾幅员先发治人【答案】C【解析】A.有误,“瞑想”应写作“冥想”,“首当其充”应写作“首当其冲”。
B.有误,“聪耳不闻”应写作“充耳不闻”。
C.正确。
D.有误,“先发治人”应写作“先发制人”。
故选:C。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长处 难处 好处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9湖南湘西中考试题)

长处难处好处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9湖南湘西中考试题)长处难处好处①回乡时曾问邻里一位百岁老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人与人究竟如何相处?老人平静而淡定地说:“其实最管用最简单的态度就是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
”静静想一想,这不失为人生之真谛,也不失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相安之术。
②多看人长处,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
《列子.说符》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觉得那个人无论是走路的样子,还是脸色,抑或是说话的样子,都像是偷斧的人。
后来,他找到了斧子,又遇到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觉得他走路的样子、脸色、说话都不像是偷斧的人。
现实中,有的人或先入为主看人,或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或干脆门缝里看人,等等,结果不是把人看歪了,就是把人看扁了,或者把人看坏了。
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时,曾一再告诚,要树立一个观念,要看干部的长处,你要光看他的短处,没有一个可用之人了,必须发现他的长处,这样我们才能使用每个人的长处。
全面而不是片面,动态而不是僵化,具体而不是抽象,发展而不是静止地看待他人,就能看到一个生动鲜活的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一个可用有益的人。
③多帮人难处,既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情怀。
大千世界,芸荟众生,人与人之间就应当互相帮助,携手前行。
所谓“跌倒的老人扶不扶”“陌生人的求助帮不帮”,说到底都是一些“伪命题”。
现实中就曾发生过让人啼嘘和感慨的故事:某人路过河边,见一小孩落水没有立即下水救援,当他回家没有找到儿子后,方才返回出事河道,发现溺水的正是自己的儿子,再将儿子从水中救起,为时已晚,小孩已溺水身亡。
从根本上说,帮人就是帮己,我为人人就是人人为我。
今天我帮人,等于明天人帮我。
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难处,有各式各类的苦痛,特别是,我国还有很多生活在山高水冷、地俯天远的贫困人口,不少人都眼巴巴渴望着得到帮助。
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湘西州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3分)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辟易(pì)丘壑(hè)圩堤(yū)含辛茹苦(rú)B.瘫软(tān)呵护(hē)笔砚(jiàn)弄巧成拙(zhuó)C.绰号(chuò)廝守(sī)烙印(luò)义愤填膺(yīng)D.恍若(huǎng)惬意(qiè)瑟索(sè)不胜其烦(shè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勾勒哆嗦瞑想首当其充B.鼓噪潮汛池沼聪耳不闻C.分娩诚挚灼伤苦心孤诣D.惭作私塾幅员先发治人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被许多人指责,包括那个潇洒的学生会主席也对她耿耿于怀,他忘记了自己许诺过:我站在你们这一边。
B.她津津乐道地看着,连要干的活都忘了,直到壁炉架上的布谷鸟自鸣钟敲了十二下。
C.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纭,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D.我们只能用同一个规则来要求自己,要不然,真正到了奥运会的篮球场上就会感到很不舒服,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一平天下。
B.这支队伍的主要成员有省里的专家、市里的教研员、优秀的一线教师等组合而成的。
C.一阵清风徐来,月光与树影一起摇曳起来,发出沙沙的声音。
D.他主动参与这次禁毒行动,扫黑除恶,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
B.现在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眼睛也变得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D.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湖南省湘西州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7.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写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柱子上的对偶句。对联里有知识,有思想,有情趣,有艺术。欣赏对联,有益于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
自选内容写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古诗文默写。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示数目不确定)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过,透)
13.(甲)文段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11.阅读《归园田居》,完成下列各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理荒秽(注音:_____解释:____)
②荷锄归(注音:_____解释:_____)
(2)诗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所在的班级以“我爱湘西”为主题组织一次班会活动,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写一段50字左右的开场白。
五、名著阅读
10.名著阅读。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这段文字节选自《___》,该作品的作者是__,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
A.她被许多人指责,包括那个潇洒的学生会主席也对她耿耿于怀,他忘记了自己许诺过:我站在你们这一边。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将准考证号下面相应的信息点用2B铅笔涂黑。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和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生在答题卡上按如下要求答题:(1)选择题部分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所在方框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2)非选择题部分(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
(3)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不折叠。
(4)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共7页。
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迁徙.(xǐ)狭隘.( yì)冗.杂(rǒng)雾霾.(mái)B.绮.丽(qí)憔悴.(cuì)酝酿.(niàng)呜咽.(yàn)C.宽恕.(shù)咫.尺(zhǐ)聒.噪(guō)跻.身(jī)D.怂.恿(sǒng)凛.冽(lěn)上溯.(shuò)迸.溅(bèng)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羽扇纶巾坦荡如抵崭露头脚弄巧成拙B. 讳疾忌医义愤填膺贻笑大方心有余悸C. 契而不舍假山池沼妇儒皆知晴天霹雳D. 顽皮狡黠芳草凄凄潸然泪下悄怆幽隧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的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张家界电视台的编导精心策划,把几个旅游类节目办得绘声绘色....,深受好评。
C.大型山水实景剧《天门狐仙》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处难处好处阅读附答案(2019湖南湘西中考试
题)
长处难处好处
①回乡时曾问邻里一名百岁白叟,人的一辈子应该怎么渡过?人与人究竟如何相处?白叟镇静而淡定地说:其实最管用最简单的态度就是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
静静想想,这不失为人生之真理,也不失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相安之术。
②多看人长处,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
《列子说符》(goodyw.***)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了,因而,处处注意那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觉得那个人无论是走路的模样,仍是脸色,抑或是说话的模样,都像是偷斧的人。
后来,他找到了斧子,又遇到邻居的儿子,再留意看,觉得他走路的模样、脸色、说话都不像是偷斧的人。
现实中,有的人或先入为主看人,或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或干脆门缝里看人,等等,结果不是把人看歪了,就是把人看扁了,或把人看坏了。
延安时代,陈云同志在担负中组部部长时,曾一再告诚,要建立一个观念,要看干部的长处,你要光看他的短处,没有一个可用之人了,必需发现他的长处,这样咱们才能使用每个人的长处。
全面而不是片面,动态而不是僵化,具体而不是抽象,发展而不是静止地看待别人,就可以看到一个生动鲜活的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一个可用有利的人。
(好*语*文*网收集收拾)
③多帮人难处,既是一种胸襟,更是一种情怀。
大千世界,芸荟众生,人与人之间就应该互相匡助,携手前行。
所谓跌倒的白叟
扶不扶陌生人的求助帮不帮,说到底都是一些伪命题。
现实中就曾产生过让人啼嘘和感慨的故事:某人途经河边,见一小孩落水没有当即下水救济,当他回家没有找到儿子后,方才返回失事河道,发现溺水的恰是自己的儿子,再将儿子从水中救起,为时已晚,小孩已溺水身亡。
从根本上说,帮人就是帮己,我为人人就是人人为我。
今天我帮人,等于明天人帮我。
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
咱们的社会还有良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难处,有各式各类的苦痛,特别是,我国还有良多糊口在山高水冷、地俯天远的贫困人口,很多人都眼巴巴渴想着得到匡助。
常怀惦念之心,常抱揪心之情,尽己所能,帮人所难,解人燃届之急,助人胜利之臂,可以说是积德行善,更是晋升做人的境地。
④多想人好处,既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涵养。
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是个人努力和责人相助、高人指导、友人帮衬、家人支撑的共同结果。
但是,现在有的人获得了一些胜利,满头脑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不易,一启齿就是自己多么努力,多么艰辛,充其量再夸上几句自己的家人,他们看不到也想不起组织和别人在这个进程中的作用和好处,有的乃至还会反过来念念不忘谁谁谁刁难、排斥、打压过自己,耿耿于怀某某某忌妒、诬告、谁谚过自己,等等。
因而老是愤愤不平,冤屈难消。
知恩、感恩、报恩,是一种涵养,是做人的美德和本质,对那些在危难时、症结处、首要时匡助过自己的人,不可、不该更不能忘却。
心存感恩不能只是说得好听,唱得悦耳,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这样做了,实际上既心安,又理得,还为自己加分。
⑤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则多一种平和,多一份快活,多一片天地,健康良性的朋友圈则会越扩越大,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阔。
(好*语*文*网收集收拾)(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多看人长处,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
B.多帮人难处,既是一种胸襟,更是一种情怀。
C.多想人好处,既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涵养。
D.人与人相处,要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
2.为证明中心观点,文章收集了哪些论据?请扼要概括。
3.第②段主要应用的论证法子是
A.举例论证B.援用论证C.比喻论证D.对照论证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扼要说明。
【答案】(好*语*文*网收集收拾)
1.D。
2.事实论据,罗列了《列子说符》中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和陈云同志的故事;属于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
3.A。
4.强调深化论点;并发出这样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