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导炮弹 欧美海军的新宠
制导炮弹

美海军再次寻求127毫米制导炮弹概念2014-06-04 [据简氏国际海军2014年5月30日报道] 美国海军在5月9日发布的需求信息(Rfl)中,海军重新提出了对127毫米增程制导炮弹的概念需求。
工业部门正对这项“最具消费比”的方案进行评估,以满足美海军未来4年内的目标。
该项目需求由海军水面战中心达尔格伦分部提出,要求工业部门提供可与Mk 34 127毫米舰炮武器系统兼容的制导炮弹设计概念。
该舰炮系统包括Mk 160 Mod4舰炮计算机系统和MK 45 Mod2或Mod4型舰炮,目前装备于美海军CG 47巡洋舰和DDG 51驱逐舰。
雷神公司为战斧巡航导弹测试新制导系统2014-04-30 [据导弹威胁网站2014年4月28日报道] 雷神公司成功完成了战斧Block IV型巡航导弹的被动导引头测试,该导引头由雷神公司出资自主研发。
此次系留飞行试验使用了改良战斧Block IV型导弹的鼻锥,试验证明了雷声公司的先进、新一代多功能处理器可以使巡航导弹导航并跟踪发射射频信号的移动目标。
战斧Block IV导弹的鼻锥安装到T-39飞机上,该鼻锥安装了装有雷神公司的新模块化、多模处理器的被动天线。
飞行以亚音速在不同高度进行,飞机模拟了战斧的飞行状态。
被动导引头和多功能处理器在复杂、高密度电磁环境中成功接收来自战术目标的大量电子信号。
装在战斧鼻锥内由雷神资助的主动导引头试验计划于明年年初进行,该导引头将安装新处理器。
该试验将展示处理器的发射主动雷达信号,以及被动接收目标的电磁信号的能力——这是使战斧导弹具备攻击陆地和海上移动目标能力的关键一步。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张肇瑞)雷神公司推出新型多功能处理器,提升战斧Block IV型导弹制导能力2014-04-30[据军用嵌入式系统网站2014年4月29日报道] 雷声公司推出新型多功能处理器,该处理器已被证实能够使战斧Block IV型巡航导弹对发出射频信号的移动目标进行导航和跟踪。
美军现役野战火炮和迫击炮系统详解

美军现役野战火炮和迫击炮系统详解自行火炮及其保障系统M109A6式“帕拉丁”155毫米自行火炮为重型师和装甲骑兵团提供主要的间瞄火力支援。
与之前的M109型号类似,M109A6式“帕拉丁”采用全履带装甲车体。
当前,对“帕拉丁”的配置进行了成功的改进,主要包括:一是大面积的调整了原有的M109A2/A3车体底盘,二是配备下文将要介绍的全新的炮塔。
“帕拉丁”配有1套用以进行弹道计算和武器控制的车载自动火控系统、1 套火炮定位与导航系统和数套保密无线电通信系统。
它采用改进型M284 式身管和M182A1 式底座,此外,还改进了自动推进系统、弹道解算和核生化防护系统等,提高了乘员的微光夜视能力,内置了测试检验设备。
对底盘的更多升级改进还包括加装1 套用于快速部署和撤收的摇控行军固定器、1 根用以帮助支撑新型炮塔的扭转杆和1 部带有改进型冷却系统的低温隔离发动机。
与早期的M109系列相比,“帕拉丁”在陆军武器库中被描述成第一种数字化的战斗车辆,它提高了反应能力、生存能力、杀伤能力和可靠性。
与之并行的,美国陆军军费结构调整后的努力成果还可见于M992A2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
最基本的M992A0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是工业界的一个研发项目,以提供野战自行炮兵部队发射阵地保护,因为它能迅速地执行紧急的弹药再补给和保障。
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系统于1983年定型并投入生产,它也是基于M109榴弹炮底盘,这可以使其具有与所保障火炮单元相匹配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特性,从而保证再补给物资的及时到位。
该系统与陆军的M109A6式“帕拉丁”自行榴弹炮实行一对一的成对使用。
M992 系列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主要设计用以为M109 系列榴弹炮提供弹药补给,也可担负其它型号火炮的弹药补给任务。
该车到目前为止共生产了3 种型号,即M992A0、M992A1 和M992A2。
M992A2 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是一种履带式、铝质装甲、柴油动力弹药补给车,编制乘员5 人。
美国阔剑雷的应用原理

美国阔剑雷的应用原理简介美国阔剑雷(Mk 82)是一种常用的重型通用炸弹,广泛应用于美国空军和海军的战斗机和攻击机当中。
它具有强大威力和高精准度的特点,成为了美军重要的打击武器之一。
本文将介绍美国阔剑雷的应用原理及其优势。
应用原理1.弹体结构–美国阔剑雷采用了一体式设计,由弹体、火工品、引信等部分组成。
–弹体采用了轻质材料,使其在空中的飞行速度更高,射程更远。
–弹体采用了光滑的外形,降低空气阻力,提高弹体的飞行稳定性与机动性。
2.引信–美国阔剑雷使用了先进的电子引信技术,能够在爆炸前判断目标距离,自动调整引信时间。
–引信通过接收飞行器所携带的激光测距仪、惯性测量装置等传感器的信息,精确计算目标位置与飞行时间,确保爆炸在正确的时刻发生。
3.制导系统–美国阔剑雷可根据任务需要配备不同的制导系统,如GPS制导系统、惯性制导系统等。
–制导系统通过接收来自飞行器上的指令控制炸弹运行轨迹,实现精确的打击目标。
4.爆炸威力–美国阔剑雷采用了高性能的炸药装填,具有较大的爆炸威力。
–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能够摧毁战斗机、坦克等目标,并对周围区域造成严重破坏。
–爆炸还会引发火灾和次生爆炸,加大对敌方目标的打击效果。
优势1.高精准度–美国阔剑雷搭载了先进的制导系统,能够实现精确打击目标。
–制导系统能够根据目标位置和飞行器速度等参数进行计算,精确控制炸弹的运行轨迹。
2.多种攻击方式–美国阔剑雷可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不同的战术攻击方式。
–可以选择空中投放、陆地投放或者舰载投放等方式,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
3.大威力打击–美国阔剑雷具有较大的爆炸威力,能够一次性摧毁多个目标。
–即使未直接命中目标,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和火灾也能对周围区域造成严重破坏。
4.远程打击能力–美国阔剑雷采用了轻质材料和光滑的外形设计,使其具有较远的射程能力。
–可以在远距离内精确打击敌方目标,提高战斗机和攻击机的生存能力。
结论美国阔剑雷作为常用的重型通用炸弹,在美军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外军精确制导炮弹现状及发展趋势

外军精确制导炮弹现状及发展趋势精确制导炮弹自诞生起,就以其惊人的作战效能、最小的附带损伤和弹药消耗,深受军事指挥员们的青睐,成为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亮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精确制导炮弹的发展突飞猛进,其打击精度和毁伤效能又产生了质的飞跃。
精确制导炮弹概述精确制导炮弹的产生一般而言,火炮射程越远,弹着散布越大,命中精度也就越差。
同时,弹着散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像火药燃烧的速度、药温变化、药包的湿度,大气密度以及风向等等,甚至连炮弹顶入炮膛时所用的力量不同也会造成弹着散布的不同。
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有效克服传统火炮弹药的不足,真正提高炮弹的命中率,美军提出研制命中概率不低于50%,或精度在10米以内的精确制导弹药,精确制导炮弹的概念亦由此而来。
近年来,美国还发明了一种精确制导组件,加装到普通炮弹上,能使射击精度小于50米,这类炮弹被称为准精确制导炮弹。
1975年,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获得美陆军发展炮射制导炮弹的合同,于80年代初研制出“铜斑蛇”155毫米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使火炮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精确打击能力。
对二战时期的炮兵而言,普通炮弹直接命中目标几乎是一个奇迹,但“铜斑蛇”却创造了奇迹。
前苏联获取了美国陆军研制“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的情报后,为抗衡美国,决定由图拉仪器仪表设计局(KBP)负责研制相应的激光制导炮弹。
到了80年代中期,“红土地”152亳米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研制成功,并投入到当时还在进行中的阿富汗战争。
早期生产型的“红土地”炮弹性能并不稳定,几年之后,性能开始稳定成熟。
90年代之后,“红土地”成功出口到印度、伊朗、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和斯里兰卡等国。
精确制导炮弹的分类从制导模式上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是采用末端制导系统,如采用半主动激光寻的头的“铜斑蛇”和“红土地”。
激光半主动制导精度较高,缺点是目标指示器观察员易受攻击。
第二类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在飞行中修正弹道。
第13章 制导炮弹

美国研制的XM712炮弹又称“铜斑蛇”,是首先研制成功的末制导炮弹, 采用激光半主动式制导方式,主要用于攻击集群坦克或装甲目标。弹径155mm, 弹长1372mm(长径比8.85)弹重62kg。该弹用美M198、M109A1火炮发射,射 程为2000m时,精度为0.3~1m。“铜斑蛇”的主要缺点是需要由前沿观察员用 激光器指示目标,并且要与火炮发射阵地保持不间断的联系才能引导炮弹命中目 标,一旦受到干扰,就会使弹丸失去控制而不能寻找目标。因而使用受到限制。
指示目标的方法有:
1、前沿观察员指示目标 前沿观察员(单兵)携带激光指示器,当发现目标后照射目标,并将地形特 点、目标方向和运动速度通知火炮,要求发射制导炮弹。当弹丸飞行在弹道下降 段时,一般在10~15s之间即可击中目标,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通常用一辆吉普车, 同时搭载几名警戒通信兵,在距目标3km左右的位置处选择视界开阔的制高点, 并隐蔽地安置激光器,它可以有效地配合处于20km后方的火炮攻击坦克或装甲 目标。 2、无人驾驶飞机指示目标 无人驾驶飞机上安装激光指示器,同时装有电视摄像机,红外线监视装置等。 无人驾驶飞机由后方控制车上人员远距离控制,当飞机到达目标区上空时发出激 光束照射目标,由于目标指示器的光轴与电视摄像机的光轴平行,因而发现目标 后即可发射制导炮弹。鉴于无人驾驶飞机的体积小、飞行速度高,不易被敌方炮 火击毁,同时炮兵的指挥人员可通过电视和红外检测装置直接观察目标,因而比 采用前沿观察员的方法好。
11
炮弹发射时最大加速度为9000g, 为了不损坏陀螺转子,采用了负载转 移轴承、发射时陀螺暂时“固化”。 导引头壳体上装有陀螺旋转驱动 线圈、陀螺进动线圈、陀螺电锁线圈和补偿线圈。旋转线圈和进动线圈配于陀 螺转子上的环形磁铁,是陀螺旋转和进动以跟踪目标。电锁线圈和补偿线圈用 于输出电锁信号和导引头支架角信号。
美国目前正在对现役炮兵武器进行改造和升级

美国目前正在对现役炮兵武器进行改造和升级,并加快研制适合美军未来作战需求的新式炮兵装备,美军未来炮兵武器的作战效能将有突破性提高。
到2015年,一个装备18门“未来战斗系统”火炮、60部“网火”导弹发射系统、6部多功能雷达、24架无人机以及网络化火力指挥系统的炮兵营,将只编有176人,而其火力强度将超过目前编有2052人的师属炮兵。
这无疑是高科技含量武器大幅度提高战斗力的是生动写照。
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与美国有相似之处,即火炮的绝对射程并非那么重要,火炮的数量也不是决定因素。
关键在于能否根据需要集中“毁伤效果”(而不是集中火炮数量)。
这就要求单个弹丸具有足够的精度和效能。
火炮的持续性和多样性及快速打击能力.在未来战场上将越来越重要,火炮也是作为看一个国家陆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实力不会小于坦克,当然这一切都依赖于一个重要的系统,精确定位和精确制导炮弹,火炮依然是陆战之王2010年前后,新装备逐步取代老装备2010年前后,美国陆军炮兵部队除将继续使用经过改造和升级的现役炮兵武器(即“帕拉丁”自行榴弹炮、M270A1式多管火箭炮、各型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外,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HIMARS)在2005年6月开始列装美国陆军第18空降军第27野战炮兵营,M777155毫米数字化牵引榴弹炮已于2006年11月列装,开始取代M198式155毫米牵引榴弹炮,计划装备273门。
这样,到2010年,两者将成为轻型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
M777榴弹炮还将成为过渡部队旅(“斯特瑞克”旅)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取代2009年到达使用寿命的M119A1式105毫米榴弹炮。
届时,美国陆军的炮兵武器将由新装备取代老装备。
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早期进入战区的应急作战部队以及轻型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提供火力支援。
它是一种在M270多管火箭炮的基础上研制的轻型轮式火箭炮,许多部件和火控系统与M270通用,可以发射M270弹药系列内所有火箭弹和陆军战术导弹,也能发射制导火箭弹。
美国陆军推进155毫米炮弹精确制导组件批量生产

中新网5月4日电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美国陆军皮卡汀尼兵工厂4月30日宣布,目前已经完成了155毫米炮弹精确制导组件的第一次验收测试,美国陆军离155毫米炮弹精确制导组件批量生产更进一步。
精确制导组件安装在引信系统附近,将传统的155毫米炮弹升级为GPS制导弹药,打击精度更高,其成本比“神剑”GPS制导炮弹低,但精度稍差。
该项目在尤马试验场成功完成了第一批批量生产验收测试,近期对设计改进措施进行了可靠性评估,并接收首批产品生产。
试验中,美国陆军用M109A6“帕拉丁”自行榴弹炮试射了42枚加装精确制导组件的炮弹,其中的41枚达到预期目标。
在5月和6月还将进行两次验收测试,今年年底将综合这些测试结果,最终进入该项目的大批量生产阶段。
美国陆军总计需求超过100000套精确制导组件,目前的合同完成后,美国陆军计划进行精确制导组件的进一步竞标。
目前轨道ATK公司是本项目的主承包商,将批量生产价值1.2亿美元的精确制导组件,计划在2016~2018年间向美国陆军、美国海军陆战队、澳大利亚陆军以及加拿大陆军交付。
精确制导组件安装在155毫米高爆炮弹M549A1以及M795引信中,该组件可改变弹药飞行轨迹转向一个具体目标,对弹药进行点起爆或距离引爆,还可以加装自动防故障装置使起爆点更加接近目标。
(王迪)
刷票网络刷票 编辑:djnfjc。
美国海军计划为DDG1000驱逐舰配备“神剑”制导炮弹

龙源期刊网
美国海军计划为DDG1000驱逐舰配备“神剑”制导炮弹
作者:
来源:《现代兵器》2017年第02期
美国海军正在计划用雷声公司“神剑”制导炮弹替代DDG 1000驱逐舰上昂贵的“远程对陆
攻击炮弹”(LRLAP),并计划将相关决策写入2018年预算中。
美国海军正在评估多种炮弹方案(包括常规炮弹和超高速炮弹),以保证DDG 1000驱逐舰按时服役,这些炮弹有望成为LRLAP的替代品。
“神剑”的优势在于这种炮弹已经列装,虽然射程只有LRLAP的一半,接近50千米,但成本只有后者的1/4。
此前报道称,每发LRLAP成本达100万美元。
虽然LRLAP仍在测试中,但其成本已让海军望而却步。
3艘DDG 1000驱逐舰共需要采购2000发LRLAP,这些炮弹的采购成本已接近20亿美元,与一艘DDG 51驱逐舰的成本相当。
因为AGS舰炮使用的炮管和自动供弹系统是专为LRLAP设计的,所以换装“神剑”炮弹前还需要对AGS进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导炮弹欧美海军的新宠
往往组合使用不同的增程技术,以实现最佳的增程效果。
增程制导弹药
1994年,美国海军与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签订合同,开始为MK-45 Mod4型127毫米舰炮研制远程制导炮弹,即
EX-171“增程制导弹药”(ERGM)。
ERGM长1.55米,重50千克,外形就像一枚导弹。
其基本设计实际源于“死眼”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但采用了GPSANS复合制导和火箭助推―滑翔增程技术,据称最大射程可达111千米,精度为10-20米。
制导系统是Draper实验室研制的“低成本制导电子单元”(LCGEU),主要由GPS 接收机、惯性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电源、环境装置等部件组成,采用模块化设计,因此必要时可以方便地更换部件。
为了降低成本,LCGEU大量使用了廉价的民用元件,如每轴价格仅为30美元的加速度计,使得ERGM的单价基本可以实现5万美元的预定目标。
ERGM发射后沿弹道飞行,火箭发动机随后点燃。
到达
弹道最高点时,制导系统控制弹头前端的鸭式舵展开,并捕捉GPS信号。
下落到合适位置时,以亚音速向目标滑翔飞行。
到达目标上方后垂直落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斗部的效能。
ERGM最初选用的是子母式战斗部,内装72枚EX-1子弹药,后来改用18千克的单一式战斗部。
由于比普通的海军炮弹长,ERGM发射时需要两次装填,因此射速从最初设想的20发/分减为10发/分,但它具有所谓“多弹同时弹着”能力,即先后发射的多发炮弹通过不同的弹道和飞行时间,可在同一时间抵达目标,使一门舰炮实现多门舰炮齐射才能达成的效果。
就ERGM而言,每分钟发射的10发炮弹可在同一时间命中55千米处的目标,这意味着首次命中就能置目标于死地,不给目标留下任何逃生的机会。
如果ERGM采用10发齐射方式,可以完全覆盖450米x100米的区域。
由于射程和重量因素,ERGM发射时的炮口动能高达18兆焦(普通炮弹仅为10兆焦),因此对火炮身管提出很高要求。
为此,美国海军特地为Mk-45Mod4舰炮加固了身管。
即便如此,发射ERGM仍然会大大降低身管的寿命。
例如,Mk-45 Mod4舰炮身管能够发射超过8 000发普通炮弹,但只能发射不到3 000枚ERGM』匝便说明的是,Mk-45Mod4型舰炮目前已列装部分“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该级舰的大型弹药库可容纳232枚ERGM和232枚普通炮弹。
1996年7月,ERGM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此时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刚被雷锡恩公司兼并,后者顺手接过了其研制工作。
从2002年开始,ERGM开始了一系列发射试验。
2002年5月在尤马靶场,该弹在发射试验中验证了一些关键功能,如适时启动火箭发动机、展开鸭式舵、准确接收GPS数据以及验证攻击精度等。
2003年10月,1枚ERGM从127毫米身管发射后,被制导至82千米外,落在距离目标10米处。
2005年2月,雷锡恩公司又在白沙靶场发射了2枚ERGM,其中1枚准确命中74千米外的目标并引爆战斗部,但另1
枚由于制导系统的原因未能命中目标。
尽管ERGM的研制和试验工作取得了可观的进展,但也存在工程延误和经费攀升的问题,导致其服役时间从原计划的2002年不断后延。
2004年3月,美国国家审计局指出,ERGM的一些关键技术还没有成熟,建议海军同时评估其它方案。
6个月后,GAO在另一份报告中指出,ERGM的服役时间将推迟到2011年。
这些都为ERGM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弹道增程弹药
在ERGM受到国会质疑的情况下,美国海军启动了一项名为“增程弹药”(ERM)的竞争计划,将阿连特技术系统公
司的“弹道增程弹药”(BTERM)纳入考察范围。
2004年5月,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获得一份价值3 000万美元的合同,任务是在16个月内对BTERM-Ⅱ方案进行验证。
美国海军打算在2006年中期对ERGM和BTERM―Ⅱ方案“二选一”,获胜的承包商将在2008-2009年提供60枚样弹用于系统开发论证,2011年实现初始作战能力。
BTERM-Ⅱ由先前的“海军自主支援炮弹”(ANSR)发展而来,后者也是一种远程制导炮弹,采用GPS/INS复合制导和火箭增程技术。
在2002年1月进行的无制导试验中,ANSR由传统的Mk―45 Mod2型和Mod4型舰炮发射,射程分别达到94千米和100千米。
2003年9月,在白沙靶场的第一次制导试验中,ANSR在3分钟内飞行了87千米,圆概率误差为20米。
与ANSR相比,BTERM-Ⅱ在火箭发动机、制导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改进。
BTERM-Ⅱ与ERGM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同为127毫米口径和1.55米长,同样采用Draper实验室的LCGEU制导系统和火箭增程技术,并在弹体前端设有鸭式舵,射程预计同为111千米。
不同的是,BTERM-II的重量稍轻(46.5千克),结构相对简单,价格更为低廉;沿弹道轨迹飞行,弹体呈旋转状态;不需要特制的发射药,可由现有的
Mk-45Mod2型舰炮发射;战斗部为预置破片钨质壳体,由“哈姆”反辐射导弹战斗部演变而来,重量仅11千克,杀伤性
能出色。
相对欠缺的是,BTERM-Ⅱ的射速较低,仅为5―10发/分,但这一问题可通过为舰炮增加自主弹药识别系统来缓解。
2006年1月21日,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成功地对BTERM-Ⅱ进行了一次无助推近程制导飞行试验,炮弹飞行了13千米,落在距目标2米处。
据称,此次试验达成了全部试验目标,包括炮弹的高过载生存力、炮口飞出情况、制导精度和下落角度等。
2006年春季BTERM-Ⅱ还将进行一系列工程试验,以便为未来的制导与助推飞行试验做准备。
远程对地攻击弹
除了实施“增程弹药”计划外,美国海军目前还在为DD(X)驱逐舰研制“远程对地攻击弹”(LRLAP)。
研制工作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承担。
作为一种火箭助推的GPS制导炮弹,LRLAP弹长2.45米,重118千克,携有12千克重的破片杀伤战斗部,预计最大射程可达154千米,从而成为美军历史上射程最远的制导炮弹。
在DD(X)驱逐舰上,该弹将由155毫米62倍口径的“先进舰炮系统”(AGS)发射,射速定为12发/分。
在2005年6月的一次发射试验中,一枚LRLAP成功地达到了制导炮弹有史以来的最远射程――111千米。
在此之
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先后完成了制导系统的坚固性(是否能经受火炮发射时的巨大加速度)、火箭发动机性能、鸭式舵展开、GPS信号捕获等测试,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