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经济区产业发展风向
产业改革五大板块内容

产业改革五大板块内容1.区域梯度发展战略中国东中西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不可能齐头并进,发展必然会有先有后。
20世纪80年代初,邦小平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巾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实践证明,这是非常重要和正确的战略决策。
现在,中国区域发展正呈现巾梯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格局。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跨越了中等收入阶段,进入人均1.25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水平。
2019年,北京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6万美元,上海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万美元,江苏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美元,浙江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美元,福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7万美元,广东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万美元,天津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美元。
如果以地级及副省级城市为单位,则会有更多的城市进入高收入水平行列,如深圳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5万美元,苏州、无锡、广州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超过2.3万美元,全国大约有1.4亿人口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估计有5亿多人口的人均GDP超过1.25万美元。
中国区域发展正由点到线到面,先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由局部跨越到大部跨越再到整体跨越,进入高收入发展水平,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发展路径。
预计十四五期间,大约在2023年,中国的人均GDP可以达到1.3万美元以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最低门榭。
2.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国发展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一个是中央的积极性,另一个是地方的积极性。
中央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加快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基础上,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开始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6年开始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中国经济发展的八大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八大趋势山西省统计局窦志达改革开放以来的26年,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史的新纪元。
期间GDP总量由1980年的454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308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6%(按可比价格计算),创造了大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回顾过去26年中国经济发展走过的路程,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经济总量的高速成长,通过数据的简单对比,还可以发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动趋势,对这些趋势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有助于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方向和动力。
趋势一:经济增长潜力逐级抬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而言,总是希望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较短的时期内赶上发达国家,但经济增长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合理速度是有限的,这个限度就是经济增长潜力,在这个速度下,国民经济的增长既快又好,如果持续高于这个速度,将引发由于经济资源普遍不足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持续低于这个速度,将造成经济资源的大量闲置,引发经济萧条和市场疲软。
在现实中经济增长潜力常用一个时期的平均增长速度来表述。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看,由于经济基础逐步完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水平逐渐成熟,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有逐级抬高的趋向。
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6.2%,八十年代GDP年均增长率为9.35%,九十年代提高到10.45%,由于进入新世纪只有5年的资料,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时期,所以我们与九十年代以来情况作合并研究,1991-2005年GDP的潜在增长率为10.1%,我们预计在未来10-15年内这种趋势不会改变,国民经济将继续围绕10%左右的速度增长。
趋势二、经济增长波幅逐步平稳。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增长率总是有些年份高,有些年份低,但是,当经济增长的高点与低点差距过大时,对长期经济发展将造成大的损害。
所以,现实中常常把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高点与低点的绝对落差作为衡量经济运行机制及结果是否成熟健康的重要标志。
深圳市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深圳市产业经济发展分析深圳市产业经济发展分析报告⼀、区域概况【罗家胜负责】(⼀)地理区位和交通1、概况深圳市,⼜称为“鹏城”,位于中国南⽅珠江三⾓洲东岸,处于⼴东省沿海,南邻⾹港的新界、北接东莞、东部和惠州隔着⼤亚湾、西部和珠海澳门隔着珠江⼝。
是中国第⼀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26⽇正式设⽴。
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个昔⽇的边陲⼩镇发展成为具有⼀定国际影响⼒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的“深圳速度”。
深圳与⾹港⼭⽔相连。
在短短的30年⾥,深圳从⼀个南疆边陲⼩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是中国⼝岸最多和惟⼀拥有海陆空⼝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有着强劲的经济⽀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位列内地城市第⼀。
⾄今。
深圳已经建设成为中国⾼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融中⼼、信息中⼼、商贸中⼼、运输中⼼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深圳经济发展很快,除了改⾰开放后被设为经济特区的政策原因外,其位置条件也是重要因素。
如今,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在中国改⾰开放的进程中所起的作⽤愈加重要:窗户改⾰开放的“试验⽥”排头兵/doc/5ffeb110a2161479171128c7.html /programs/view/_Oh4H6m8W-M/——专家观点2、政策优势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深圳特区。
深圳具有特区和开放区的区域倾斜政策, 是我国⼤陆对外开放程度最⾼, 市场经济休制相对最发育的城市,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最为密切。
因优惠政策及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 深圳聚集了全国各地来的相当数量的⼈才群体。
深圳属移民城市, 居民的素质较⾼, 观念开放, 对外来⽂化的吸纳能⼒较强, 城市国际化的软环境条件在我国⼤陆名列前茅。
政策优势的变化随着我国改⾰开放⼒度的加⼤, 全⽅位开放及区域优惠政策趋同化将使深圳的政策优势在今后的发展中削弱。
山西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案例研究

运城河津 、晋 中介休 、晋 中灵石 、长治
潞 城 八 大 焦 化 工 业 园 区 。按 照 山西 省 焦 化 工 业 “ 一 五 ” 展 规 划 的部 署 ,山 西 十 发 省 焦 化 产 业 布 局 将 按 照 生 态 工 业 区建 设 要 求 .整 合 区域 资 源 以增 强 八 大 焦 化 工 业 区 的集 聚 规 模 ,在 孝 义 市 、 汾 阳市 、
洪洞县、清徐县 、河津市 、介休市 、灵石县 、潞城市分别形成焦炭生产规模 5 0 t 0 万 以上 的焦化循环经济
工业园区。在焦化循环经济工业 区内 ,实现集 中洗煤 、配煤 、集 中煤焦油加工和煤气利用 ,集 中污水废渣 处理 。实现集中洗 中煤 、煤矸石 、煤泥发电。采用集散控制系统 ,统一系统管理 ;建设绿色通道 ,形成统
科技风向 一
局 .产业 布局结构 已向资源和运输线集
中 ,布 局 日趋 合 理 。其 中 ,临 汾 、 吕梁 、 长 治 、晋 中 、运 城 、太 原 六 市 焦 炭 生 产
能力 占全省 总生产 能力 的 8 %以上 ,其 5 焦炭生产 能力主要 集 中分布在在 吕梁孝
义 、 吕梁 汾 阳 、临 汾 洪 洞 、太 原 清 徐 、
工
2 世纪以来 ,山西省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发展面临着 3 1 个重要问题 :一是焦炭生产能力过剩 ,而焦 炭市场需求增速趋缓 ,焦炭市场竞争激烈。焦化企业仅仅依靠焦炭单一产品 ,市场风险加 大 ;二是焦煤资 源的无序开采 以及粗放生产 ,使焦煤资源 、水资源十分紧缺 ,同时环境污染 问题对居住环境也造成很大影
一
的运输 网络 。近 年来 ,吕梁 地 区 的焦 化产 业 发展 迅 速 ,已初步 建成 以焦化 产 业 为 主 的孝 义 梧 桐 、离 石大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重点总复习填图试题

中学地理学问点填图班级 姓名1、据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① 太阳系中心天体是 , 八大行星按据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是 、 、 、 、、 、 、 。
② A 星系 地球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B 月球 C 河系 D 其他行星系2、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所观测到的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依次是________层、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
(2)图中A 为________层,其主要活动是________,改变周期是________。
(3)图中B 是________层,其主要活动有________。
(4)通常,________活动增加的年份也是________频繁爆发的年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夏至日光照图 (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要求:① 画出太阳光线,表示夏至日光照② 画出地球自转方向,标注极点③ 在图上用A 点标注直射点,并写出直射点的地理坐标④ 在图上写出晨线和昏线。
⑤ 在图中用阴影标出地球上日期较新的一天。
4、所学内容回答,图中地球运行到A 点时,正值北半球的 日(节气),日期为 月 日前后;地球运行到C 点时阳光直射 ;图中当地球从A 运行到C 的过程中,北半球昼长改变状况是: 5、图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地震波速度改变线中(S)表 示 __ __ 波, P)表示 _ ______ 波。
(2)图中各层名称: A :________ B :_________C :_______ ;图中D 是 ;图中E 是6、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填岩石种类和过程名称180° 0° ⑤ACB D ②③⑥④A BC D①②③④⑤⑥7、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①代表板块,数码②代表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板块与 (板块名称)相撞形成的。
(2)图中字母A处与B处相比,地壳较稳定的是处,因为。
“史上最严化工园区认定标准”出炉,将从5个方面打分、涉及12项必要条件

要具备集中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 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 排放标准》(GB19819-2002)一级A标准规定的指标要 求及有关地方标准要求。园区入河(入海)排污口的设置 应符合相关规定,污水排放不影响受纳及下游水体达到水 功能区划确定的水质目标。 • 化工园区内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设有集中的 安全、环保监测监控系统。按环评批复要求设有地下水水 质监测井并正常运行。 • 当年度没有受环保限批、挂牌督办,以及限期整改未完成 等事项。根据规划建设的产业情况和主要产品特性,配备 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消防设施和力量。
一言不合就“关园”,三年一大 考!
• 三年对园区考核一次,考核不合格的给予警告, 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办理除安全隐患整治 和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以外的新建、扩建项目相关 手续。对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突发环 境事件的园区,一年内暂停办理除安全隐患整治 和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以外的新建、扩建项目相关 手续。园区内企业存在生产、储存装置与学校、 医院、居民集中区等敏感点的距离不符合国家安 全、卫生防护等有关要求,设区的市或县(市、区) 政府未按承诺于2020年6月30日之前完成搬迁的, 取消园区资格。
认定园区总评分应在规定标准以上
• 园区认定要在满足12个必要条件的基础上, 按照《山东省化工园区评分标准》,对园 区的规划布局、公用基础设施、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细化赋分, 认定园区总评分应在规定标准以上。
何为化பைடு நூலகம்园区
• 所谓化工园区,指以化工产业为纽带形成 的生产加工体系匹配、产业联系紧密、原 材物料互供、物流成熟完善、公用工程专 用、污染物统一治理、安全设施配套、资 源利用高效、管理科学规范的产业聚集区。
八大经济区

“八大经济区”战略进展和思考一、战略提出背景(一)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国际政治经济跌宕起伏:面对“四个局”1.经济的变局,欧洲债务危机、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经济困难,全球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2.政治的乱局,埃及、叙利亚等国发生“革命”,利比亚推翻了卡扎菲40余年的统治,中东、北非动荡,出现蔓延趋势。
3.政治经济的迷局,针对中国的战略干预逐渐增加,政治与经济矛盾交互变化、扑捉迷离。
周边环境狼烟四起,台海局势、南海争端、朝鲜半岛、中印制衡;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于中国密切相关,难以割舍。
温家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要求欧洲给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引来众多非议。
按照WTO协议,世界将于2016年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4.科学发展观的大局,力促“三个转变”,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局面。
黑龙江经济总量位次后移,1978年第8位,2003年第13位,2004年第14位,2007年第15位,2009年16位,2011年17位?图1 (1978-2010)黑龙江与全国经济总量对比图2 黑龙江省地貌图(三)省情特点、发展条件1.一条边境线:近3000公里,2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对俄贸易占全国22%。
2.两大平原:粮食产量、商品量、绿色食品、农机动力居全国首位3.三大山脉: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
50%山地丘陵,矿产资源富集;森林植被形成天然屏障;五山一水一草二份田,自然、生态、田园等旅游资源,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独具特色。
4.四大产业:装备、能源、石化、食品传统产业是支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发展质量不高。
5.五大水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绥芬河。
二、战略发展进程(一)经济总量、质量跃上新台阶。
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02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073.3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75.6%和1.7倍。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部分。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地球的普通性(在太阳系中,与其他行星相比,质量、体积等方面的相似性)和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等);太阳活动(黑子、耀斑等)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等)。
2.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各圈层的特点。
例如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等。
-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
大气圈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等)。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例如,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明显。
-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 大气运动。
- 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地球表面均匀,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和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分布、成因和季节移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