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资汽车发展
未来东风日产发展现状

未来东风日产发展现状东风日产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华晨中国和日产汽车联合创办的合资企业,东风日产在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在刚刚过去的几年里,东风日产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市场的龙头企业之一。
未来东风日产的发展现状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展望。
首先,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东风日产将继续加大在国内市场的投入。
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降低售价,东风日产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东风日产有着巨大的潜力。
其次,东风日产还将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增加。
东风日产将抓住这个机遇,推出更多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通过提供更加环保和节能的出行方式,东风日产将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的需求。
此外,东风日产还将继续加大对智能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东风日产将推出更多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驾驶体验。
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东风日产将进一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此外,东风日产还将加大对全球市场的拓展力度。
作为一个合资企业,东风日产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未来,东风日产将进一步加强与日本母公司日产汽车的合作,通过技术和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未来东风日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大在国内市场的投入、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技术、加强与日本母公司的合作以及拓展全球市场,东风日产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信未来的东风日产将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导者之一,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
中国合资汽车品牌工业发展史

中国合资汽车品牌工业发展史
中国合资汽车品牌的工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
国市场对外国汽车品牌依赖度高,政府提出了引进外资和技术的政策。
1984年,第一家合资汽车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共同合资组建。
此后,中国
政府相继与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的著名汽车公司合作,成立了一批合
资企业。
在合资公司的支持下,中国国产汽车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技术、品牌、市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合资企业逐渐提高了自主设计、研发和制
造的能力,同时在技术和质量上与国际前沿汽车品牌逐步拉近距离。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国内合资汽车品牌的
市场地位不断提高,同时也不断寻求创新和发展。
秉承“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资汽车品牌将为中国和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
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中国汽车工业合资历程及中外内部冲突

01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多年的发 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技 术和管理体系。
02
中国汽车品牌开始走向国际市 场,并逐渐获得认可和赞誉。
03
在这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开 始与国际汽车巨头展开更深入 的合作,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 的发展和进步。
03
中外内部冲突
文化冲突
价值观差异
中国和外国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信仰可能存在巨大差异,这可能 导致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产生误解和冲突。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沟通障碍
语言和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和障碍,从而引发 冲突。
行为规范冲突
中外双方的行为规范和处事方式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双方在 合作过程中产生冲突。
战略冲突
01
目标不一致
中外双方可能对企业的目标和战略有 不同的理解和期望,这可能导致双方 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冲突。
02
资源分配
在资源分配上,中外双方可能存在分 歧,例如对研发资金、市场份额和人 力资源的分配上,这可能导致双方在 合作过程中产生冲突。
3
研究中国汽车工业合资历程及中外内部冲突,有 助于深入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探讨中国汽车工业合资历程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以及中外内部冲突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国汽车工业合资历程及中外内部冲突进行深入剖析 。
失败案例:南汽菲亚特
• 背景介绍:南汽菲亚特是南汽集团与意大利菲亚特汽车集 团合资成立的企业,成立于2007年。
失败案例:南汽菲亚特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本文将以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为主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以汽车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战略。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展缓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1984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汽车工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要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
此后,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系列汽车企业相继成立,包括长城、奇瑞、比亚迪等。
同时,国际知名汽车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
这些合资企业的成立,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这一成就的取得,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随后几年,中国汽车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产销量进一二、现状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2500万辆和2477万辆,连续多年保持在全球第一。
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消费者对品质、安全性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众多中国汽车企业加大了自主研发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
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压力的挑战。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汽车品牌逐渐崭露头角。
一些中国汽车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成功进军海外市场。
例如,吉利汽车收购了沃尔沃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代表之一。
合资公司发展运营方案

合资公司发展运营方案一、企业概况1. 公司简介合资公司致力于在中国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业务包括汽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部件销售、保险及金融服务等。
公司由国内外两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合资成立,借助其丰富的制造和销售经验,公司已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
2. 公司使命与愿景公司的使命是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成为汽车行业的领先企业。
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客户信赖的汽车品牌,成为员工引以为傲的企业。
3. 公司目标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企业,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盈利。
4. 公司价值观公司的价值观包括创新、合作、诚信和责任,致力于为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市场分析1. 行业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市场在近年来快速增长,随着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电动车和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市场环境的推动下,汽车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2. 竞争分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除了传统国际品牌,还有众多本土品牌和新势力品牌不断涌现。
他们通过不同的定位和策略,争夺市场份额和用户资源。
除了在产品技术和品质上竞争外,售后服务、渠道建设、品牌营销等方面也是竞争的重点。
3. 市场机会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消费升级,中国汽车市场存在巨大的机遇。
同时,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也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公司必须把握这些机遇,加大投入和布局,以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三、战略规划1. 发展战略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坚持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深化渠道建设,推动品牌建设,加强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产品方面,公司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动智能化、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发展。
在服务方面,公司将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客户满意度。
在渠道方面,公司将加大渠道布局力度,打造强大的销售网络。
在品牌方面,公司将推动品牌形象的升级,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起步阶段(20世纪50-70年代):这个阶段主要是国有企业为主,开始了汽车制造的尝试。
1956年,中国生产了第一辆名为“解放牌”(Jiefang)的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起步。
然而,受制于技术和资源限制,产量较低。
2. 自主研发起步(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自主研发汽车技术。
1984年,上海汽车制造厂成功生产出第一辆“桑塔纳”轿车,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朝着自主研发方向迈进。
3. 合资合作时期(90年代至今):在90年代,中国汽车制造业开始与国际知名汽车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个时期,一些合资品牌如大众、丰田、本田等在中国投资建厂,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汽车市场也逐渐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4. 自主品牌崛起(2000年代至今):2000年代,中国开始重点发展自主品牌。
一些国内企业如吉利、长安、比亚迪等开始在自主品牌上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市场推广。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自主品牌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5. 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2010年代至今):在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将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技术上。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使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市场。
同时,智能化技术如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制造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自主研发、合资合作、自主品牌崛起,再到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的过程。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和竞争者之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进步。
回顾合资20年中国有了完整的轿车制造体系——自主品牌蓬勃发展,轿车进入家庭

生产线的拆装费用则是 中方负责 。 为了省钱 , 从来没 有见过什么是机械手 、6 2 个字母都认不全的一汽的
工人决定 自己拆装生产线。他们拆一件在 图纸上标
一
入中国,如今 中国市场是各汽车列强最大的战场。 而中国廉价的劳动力 、 中国初步形成的汽车制造体
系, 最重要的是 中国旺盛 的市场需求 ……成为后来 者到中国大展拳脚 的理由。曾经一款桑塔纳横扫中
国, 单一 的品种让用户无可选择 , 而今天 , 平均每三
下,拆装 图纸摞起来从地到房顶。伴着北美 的风
雪, 一汽工人们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升国旗 、 唱
国歌一 千合资企业的 ^ 来都没有忘记他们是中
国人 , 他们干的是中国的汽车工业 。 合资二十年 ,上海大众先后派出数百人前往德
的老祖宗忘了,直逼得合资企业的老总们纷纷 出来
品牌销量冠军宝座 , 靠着这个 口碑 , 捷达 即将突 破百万辆大关。懂汽车的人 都知道 , 十几万元 的车
一
最不好 “ 做”, 它们既要求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 又可 以经受较差的使用环境 。桑塔纳 、 捷达撑起 中国车 市二十年 ,证明国产化并不是质量降低的标签 , 合 资车代表的是更加适应 中国的市场和道路。
来 的汽车管理优秀人才 ,如今已经成为国家汽车行 业管理的栋梁之才 。目前几乎所有升级产 品从研发 到适应性改进再到工艺设计 、 制造标准制定 , 都是由 中国工程师为主担当。 尹同耀 , 从一汽 一 大众总装厂走 出来 , 励精图志 数年, “ 使 奇瑞” 成为 自主品牌耀 眼的明星 ; 上海大 众总经理南 阳进入 了吉利集 团; 在奇瑞 、 吉利 、 华晨这些目前 中国汽车 自主品牌 急先锋企业中, 我们都可以找到来 自 一汽集团、 东风 集团研发工程师的身影 ,他们几乎都有合资项 目的 经验 。在合资项 目引进 中、 在产品升级研发中, 他们
合资车企发展历程

合资车企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汽车工业基本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
水平,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国的汽车产业迫切需要引进先
进技术和经验。
于是,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汽车产业的国际化战略,允许外国汽车厂商与本土企业合资生产汽车。
1984年,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企业上海大众成立,由中国上海汽车制造厂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共同出资,生产大众“桑塔纳”轿车。
此后,形成了一批成功的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如广州丰田、北京现代、昆明夏利等。
这些企业不仅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解决了中
国汽车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更多的国际汽车厂商进入中国市场,
合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合资模式也逐渐多样化。
目前,中国汽车市
场上已形成了众多的中外合资汽车企业,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
我国汽车市场进入成熟期,消费者购车观念也不断升级,汽车企业需
要根据国内市场的特点不断创新和升级,才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汽车产业政策》造就中国特色合资汽车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在中国汽车市场里你可以看到来全世界的各个品牌,进口车,合资国产车,自主国产车,纷纷争奇斗艳。
中国汽车市场如此之大,以至于包容了这么多的品牌,但并不是说中国汽车市场是完全自由市场,他也是有约束的,尽管这个约束很有特色,力度不大,中国的汽车产业还是在这个政策约束下前进,当你看清当前的中国汽车行业以后,你会发现中国的汽车产业可谓是: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尽管在中国汽车合资的浪潮里,也有少数外来品牌翻船了,但是大多数的品牌都是高歌猛进。
造就这一中国汽车合资特色的现象,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
中国汽车市场的成长与崛起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从企业角度看,大部分或者说重量级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他们无一不是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的财税大户,即使是民营自主车企的发展,仍然需要看政策的脸色行事。
因此,要认清中国汽车合资之路,必须对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进行关注和解析。
中国最早的正式的汽车产业政策是1994年版的《汽车工业发展政策》。
从当时的政策名称来看,政策的关注点基本还是把汽车作为工业的一部分来对待。
到200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汽车从工业中分类出来,单独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是政府支持汽车产业的巨大进步。
在这一政策的支持和约束下,中国向全世界张开了合资生产汽车的怀抱。
在开始本书之前,之所以将中国政策拿出来讲,是因为如今的中国汽车生产格局都是在这个政策的要求下进行的。
比如,中国汽车市场里有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之分,有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之分,有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之分等等诸如此类的,这皆由这一汽车产业政策所生。
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多少年来,中国的汽车产业一直没有进步,当日韩汽车产业崛起并向全世界进发的8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摸索合资之路,几乎是从零开始。
比如,记得那是1983年,上海大众汽车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那一年,我,出生了。
为了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开始走合资合作之路,但国产汽车底子薄弱,为了保护自主汽车产业,避免国外汽车品牌将中国汽车市场垄断,给我国经济造成威胁,《中国汽车产业政策》里也进行了约束。
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所有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生产销售汽车的企业,必须与中国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成立合资企业,且外资品牌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占比不得超过50%。
二、外资品牌来到国内最多和国内2家汽车生产企业合资。
(原文待考证)看到这2条政策,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有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之分,有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之分,有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之分等等,也能理解马自达为什么先合资了海南汽车,然后又合资一汽汽车,最后和海南汽车分手,有牵手长安汽车的原因。
国家设立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所有的企业经营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的行为最终反映了人的行为。
既然这些外资品牌来到中国以后,还是原来的名字,而且还必须和中方汽车企业合资,那么在此书中,我们就将这些外资品牌称作男人,将他在中国合资的中方企业称作他在中国娶的一个媳妇,而且可以娶最多2个媳妇。
因此,在本书中,我们将更多的将每个汽车品牌和企业比喻成一个人来解读,这样也许别有一番趣味。
我们先来讲一下当前已经在国内合资的这些汽车品牌,目前在全球的一个大概情况,更方便各位读者理解目前国内个合资企业之间的瓜葛和纠纷。
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全球汽车市场风云变幻,并购不断,破产不断,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汽车大戏。
经过这一系列的并购、联盟之后,目前全球上规模的汽车品牌剩下了7大汽车集团和相对独立的4大汽车公司。
7大汽车集团分别是:通用汽车集团、福特汽车集团、大众汽车集团、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雷诺-日产集团、标致雪铁龙集团、现代-起亚汽车集团,4大汽车公司分别是宝马汽车公司、奔驰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这11个汽车企业基本构成了目前全球的汽车格局。
而且,这11个汽车企业都已经来到中国合资生产汽车了。
这11个汽车企业之间的那些分分合合的往事,在本书中就不过多叙述了,但他们之间至今仍有难以理清的牵扯。
本书将重点叙述这些品牌来到中国合资后的开心事和伤心事。
为了方便各位车友阅读,现将各个品牌来中国合资的时间作个列表,方便各位看清这些合资品牌进入中国的脉络,以及本文写作的脉络。
本书将中国汽车30年合资路分为3个阶段:1983年—1992年摸索的阶段;1993年—2002年,迷茫的阶段;2003年—2012年,疯狂发展的阶段。
基本也就是前10年,中间10年,新10年。
1983年—1992年摸索的阶段:1984年1月,中美合资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1985年3月,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要生产基地在上海安亭。
1985年3月,中法合资的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成立,生产基地在广州,1997年破产。
1991年2月,中德合资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生产基地主要在长春。
1991年8月,中日合资的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生产基地位于海口。
长城、比亚迪等等品牌得以进入,并以疯狂的速度发展,成为中国自主汽车产业的代表,对中国政府带领下汽车国企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如果你看到了中国汽车行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不要惊慌,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行业,因为消费者的利益已经被汽车国企官员的利益绑架,被合资车企外资方的利益所绑架,汽车行业主管部门不再是消费者利益的代表,而是汽车国企、外资品牌利益的代表。
而中国汽车真正之希望在于自主品牌,而这些代表中国汽车未来的自主品牌却一直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一个个都是爹不疼娘不爱,野蛮的生长着,这些自主品牌正在强大,早晚一天会走向世界。
二、中国汽车合资本质是什么?官方的解释是:汽车合资是由中方与国外投资方共同成立的汽车投资项目。
中方出资的主要方式是:出让土地厂房使用权、资金;国外投资方出品牌、技术、资金、人才等,但核心技术还是由外方掌握。
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我得出的定义是:汽车合资是中国国有汽车集团在政策的保护下,垄断了中国汽车生产资格,并通过合资方式与外国品牌共同谋取中国汽车爆发增长的红利,其中最重要的政策是汽车“准生证”和“户口”。
俗一点说就是:合资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国企垄断下的蛋。
汽车国企的垄断让强者不强,弱者不死。
1886年,汽车在欧洲德国诞生,1910年--1930年在北美大陆得到普及,先后诞生了奔驰、雪铁龙、雷诺、劳斯莱斯、福特、克莱斯勒、雷诺等等著名的汽车品牌,且都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些品牌就已经到了充分的发展。
且二战后的日系、韩系汽车的发展,如丰田、本田、现代-起亚等品牌的经营也充分证明:汽车行业是非常适合私营模式的。
而且国外也有国营转私营的例子,如1992年,雷诺汽车由国营转私营;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美联储救助了通用汽车,在通用恢复元气后,就逐渐减持通用汽车的股份,恢复通用私营车企的本质。
汽车生产最需要规模化效益,不适合国营。
如果我国在1980年代,像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汽车行业管理部门将一汽、东风、上汽、北汽、广汽等等国有车企都实行“联产承包”,现在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如果1990年代,“南方讲话”以后,汽车行业管理部门主动改革,允许民营资本造汽车,吉利、比亚迪等等是不是可以早10年诞生、壮大?有多少“吉利们”在汽车生产的“准生证”限制下将没能出生?国有车企的汽车生产资格证好像“城市户口”一样:我进城了,我可以生产汽车了,我可以享受汽车合资的福利了,吉利、长城等等你们都是农村人,没有准生证,是黑户,就不要进城了,不要生产汽车了,不要和我争抢中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福利!中国的国有汽车集团相互之间也心照不宣,靠垄断获取高额利润,谁都没有提高质量、降低价格的动力。
我国的户籍制度的确是一大特色,在汽车行业尤其如此。
中国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了多年的艰苦谈判。
加入世贸意味着中国要融入世界经济,也要对世界开放市场。
中国汽车行业从业者和媒体天天吵闹着“狼来了”,但在此之前,吉利的李书福已经为一张汽车“准生证”,多次向有关部门恳求“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
也许是“李书福们”感动了中国汽车管理部门,也许这些管理部门认为这些“草根”根本活不了几天,在加入世贸前夕,管理部门才在汽车生产许可方面放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吉利、奇瑞、比亚迪等等自主汽车品牌才获得了汽车制造生产资格,但就是这一放手,这些自主品牌开始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头发展,不仅打破了汽车国企和外资的合资汽车的垄断,也成长为中国汽车制造的主要力量。
但事实上,吉利汽车早在1998就开始生产模仿天津夏利的“豪情”系列,直到2001年11月才正式获得民营造车资格;1996年,奇瑞汽车花2500万美元从英国福特公司引进一款发动机和一条生产线;1999年12月8日,奇瑞的第一台整车下线;2000年,奇瑞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但因为没有“准生证”不能销售,只好在安徽芜湖上出租车牌照;无奈中奇瑞只好花钱向已经有“户口”的上汽购买“准生证”,挂靠在上汽的名义下生产汽车,所以早期的奇瑞车尾部有着“上汽奇瑞”的中文标识,海马汽车也有着同样的经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垄断车企担心这些民营车企打破他们垄断的饭碗,合资车企的外资方最害怕的也是这些中国真正的自主汽车力量,事实也证明是这样的。
正是因为吉利、奇瑞、比亚迪的诞生,才结束了桑塔纳卖20万元、夏利卖13万的历史,让那些合资车企的价格一降再降,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才让中国老百姓轻松完成汽车生活梦想,而这些行为正是那些合资车企痛恨和害怕的。
而这些民营车企的进入,首先挑起价格战,这样就动了垄断汽车国企的“奶酪”,那些国企都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比如,2003年,奥克斯曾经高调宣布计划投资80亿进军汽车行业,曾经生产了2000多辆奥克斯“朗杰”SUV,最终还是因为没有“轿车准生证”而倒下了。
中国的汽车“准生证”扼杀了更多的中国优秀汽车品牌产生的可能,也限制着从缝隙中长出的自主汽车品牌的生长,唯一的好处就是保护了已有“户口”的国有汽车企业、及与其合资的外资企业的利益。
因此,合资汽车就是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国企垄断下的蛋。
2001年到2011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得益于中国车市的“黄金十年”,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到现在依然不能获得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可,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支持不够,直白一点,政府采购不够。
官场以坐合资汽车为荣,带领着中国的消费者向其看起,这就是所谓的上行下效。
2012年,中国政府颁发了最新的政府汽车采购目录,清一色的自主品牌,值得表扬,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