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原理读书报告
电化心得体会范文(2篇)

电化心得体会范文电化是一种运用电子技术对物体进行化学加工的方法,是电化学的一种应用。
它通过在电解液中通入电流,使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从而改变物质的性质和形态。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入理解了电化的原理和应用,并且对其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电化的原理是基于电解液中的离子传导。
当我们在电解液中加入两个电极,并施加电压时,电解液中的阳离子会向阴极电极移动,而阴离子会向阳极电极移动。
在这个过程中,当电流通过电解液时,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举例来说,当我们将铜板放入含有铜离子的电解液中,并将它作为阴极时,铜离子将会被还原成固体铜。
而在阳极上,会发生氧化反应。
其次,电化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电镀是电化的一个常见应用。
通过电镀,我们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金属镀层,从而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另外,电解也广泛应用于电池制造、水处理、药物合成等领域。
通过电解,我们可以制备出高纯度的金属材料、去除水中的杂质、合成出有机化合物等。
在我学习电化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电化对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电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常规化的物质加工方法。
通过电化,我们可以对各种物质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满足不同需求。
例如,电镀可以使金属表面变得更加美观和耐用。
另外,电化也带来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在电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环保材料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都非常重要。
此外,电化还使我意识到了科学知识的力量。
在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入研究了电化的原理和应用,了解了其中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技巧。
通过这个过程,我意识到科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无穷的。
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为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提供更多可能性。
另外,学习电化也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我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电化实验。
每个人都负责不同的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我们共同协作,完成了一系列实验。
电化心得体会范文

电化心得体会范文电化是指通过电流在物质中引起物理和化学变化的一种现象。
电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地运用到电化的技术,电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电化,我不仅从理论上了解了电化的原理和应用,还深刻体会到电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在学习电化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电化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电化的原理是通过电流流过物质时,会引起物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电流是电子在导体中的流动,通过电流的流动,物质中的原子和分子会发生电荷移动和分解发生反应,从而引起物质的变化。
电化涉及到很多基本概念,如电解、电极、电解质等。
电解是指在电解质中,通过电解作用使电荷转移到电极上的过程。
电极是指与电解质接触的导体,其中正极又称阳极,负极又称阴极。
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产生离子的物质。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我对于电化的原理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次,在电化的实际应用中,我认识到了电化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
电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电化学电池、电化学腐蚀等。
电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交通工具等领域。
电化学腐蚀是金属在液体或气体中发生的电化学反应,造成金属表面的腐蚀。
这些实际应用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
此外,在学习电化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电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电化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便利。
电化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
电化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使得交通更加便捷和快速。
电化在通信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和广泛。
电化也带动了能源领域的发展,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总的来说,电化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电化,我不仅从理论上了解了电化的原理和应用,还深刻体会到了电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电化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离不开电化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化技术还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和进步。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心得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心得电化学原理及应用是学习电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电化学原理和应用,我对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认识到了电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电化学原理主要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场作用下,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的过程。
通过在电解池中通电,可以实现正向电流,即从阴极到阳极的方向,这样电子就会从阴极流出,到达阳极完成电化学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阳离子会在阴极电极上被还原成为原子或离子,而阴离子则会在阳极电极上被氧化。
电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工业中,电解法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的电镀、电解纯化、电解制氧等过程中。
例如,镀金是通过在电解液中通电,利用溶解的金离子在阴极上被还原成金属金属沉积在物体表面实现的。
而在环境保护方面,电解水技术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这是一种清洁能源的制备方法。
此外,电解法还可以用于生产氯气、碱液等化学品。
在科学研究中,电化学原理和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化学分析法可以用来测定金属离子的浓度、溶液的pH值等。
电化学方法还可以用来研究反应机理、观察物质的电化学行为等。
通过研究电化学现象,可以揭示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的行为规律,对于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电化学原理和应用,我对电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电化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一种实用的技术手段。
它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电化学也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电化学与化学、材料学、环境科学等。
通过深入学习电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电化学原理》读后感

《电化学原理》读后感After reading "Electrochemical Principles," I was fascinated by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ity and chemistry. 读完《电化学原理》后,我被电学和化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所吸引。
This book provided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electrochemistry, which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various processes in biology, energy storage, corrosio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电化学的基本原理,这对于理解生物学、能源储存、腐蚀和环境科学中的各种过程至关重要。
The author's clear and concise writing style made it easy for me to grasp complex concepts, and the use of real-world examples helped me to see the relevance of electrochemistry in everyday life. 作者简洁清晰的写作风格使我更容易理解复杂的概念,而且书中运用了现实世界的例子,帮助我看到了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性。
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aspects of "Electrochemical Principles" was the discussion of electrode processes, including the transfer of electrons and the formation of electrical double layers.《电化学原理》中最有趣的一部分是对电极过程的讨论,包括电子转移和电双层的形成。
学术专著选读-腐蚀电化学原理

《腐蚀电化学原理》读书心得曹楚南先生以清晰的思路,严谨的论证,平易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向读者介绍了腐蚀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实验技术。
腐蚀工程科技工作者,高等学校材料,电化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阅读本书,定当受益。
这是一本系统全面介绍腐蚀电化学的好书。
从基础知识到测试方法等等,作者都利用自己的丰富理论基础结合丰富的实际经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其能很好的指导电化学工作者的研究。
每章节后有作者推荐的大量阅读和补充文献,更有利于读者对感兴趣章节进行扩展阅读。
书中信息量巨大,研究机理深刻,需要具体,有计划的阅读,并运用到实践中去,需要多读和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的丰富自己在涂料开发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
在研究生学习的日子里,对电化学腐蚀机制的研究将是我学习中的核心任务,这本书会帮助我解决很多理论上的问题,有助于在腐蚀电化学领域继续攀沿。
本书是由曹楚南先生编著,曹楚南先生是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在中国领导和开拓了腐蚀电化学领域,专著《腐蚀电化学原理》从平衡热力学、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多电极系统和多反应耦合系统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等方面论述了腐蚀电化学的特殊规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主要介绍材料的腐蚀电化学,曹楚南先生在本书中对电化学腐蚀做过如下描述:“腐蚀电化学,简单说来,就是以腐蚀金属电极为研究对象的电化学。
腐蚀金属电极具有一些特点,如在没有外电流的自然电位(腐蚀电位)下,腐蚀金属电极表面上有两个或更多个电极反应同时进行,腐蚀电位是两个或多个电极反应相耦合的非平衡电位;从腐蚀金属电极测得的动力学曲线——极化曲线,是两个或多个电极反应的动力学曲线的合成曲线;在许多情况下,腐蚀金属电极实际上是一个多电极系统,而这种多电极系统的形成对于金属破坏速度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腐蚀金属电极的表面状况不断变化,需要发展各种快速的电化学测量方法以追踪腐蚀金属电极在各瞬间的表面状况下的电化学行为等等。
腐蚀金属电极的这些特点,使得腐蚀电化学除了具有与电化学的其他领域相同的基本方面外,还有自己的特色。
关于电化学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化学在能源、材料、环保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我们开展了电化学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理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3. 学习电化学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电化学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极、电解质、电流、电动势等。
通过学习,我们对电化学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电化学实验(1)电解池实验我们进行了电解池实验,观察了阴极和阳极的反应现象,了解了电解质的导电性、电极反应和电解质浓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2)电化学腐蚀实验我们进行了电化学腐蚀实验,观察了金属在不同电解质中的腐蚀情况,分析了腐蚀机理和防护措施。
(3)电化学合成实验我们进行了电化学合成实验,通过控制电解条件,合成了特定的有机化合物,了解了电化学合成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3. 电化学分析方法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电化学分析方法,如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极化曲线法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4. 实验数据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实习总结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电化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实践操作对于理解电化学原理的必要性。
2. 提高动手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电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培养科研素养通过电化学实验和分析,我们培养了科研素养,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团队成员相互协作、沟通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收获1. 深入理解电化学基本原理;2. 掌握电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3. 学会电化学分析方法;4. 提高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5. 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腐蚀电化学原理》读书报告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腐蚀电化学原理研究生:程兴腐蚀电化学原理读书报告1 腐蚀腐蚀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是指材料由于环境作用引起的破坏或变质。
这里所指的环境作用不只限于化学和电化学作用,还包括化学-机械、电化学-机械、生物作用以及单纯的物理作用(溶解)等。
但它不包括单纯机械作用所引起的材料断裂和磨损等破坏。
不过目前习惯上所说的腐蚀,多半仍然是指金属腐蚀,它是指金属材料以及由它们制成的结构物,在自然环境中或者在工况条件下,由于与其所处环境介质发生化学或者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变质和破坏,其中也包括上述因素与力学因素或者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
某些物理作用例如金属材料在某些液态金属中的物理溶解现象也可以归入金属腐蚀范畴。
2 腐蚀作用由于地下水中氢离子置换铁,使铁离子溶于水中,从而使钢铁材料受到腐蚀的作用。
氢离子可以是水中原有的,也可以是由于锅炉中水温增高,弱基性盐类经水解而生成。
此外,溶解于水中的O2、C02、H2S也可以成为腐蚀作用的因素。
锰的盐类、硫化铁、有机物及油脂都能作接触剂而加强这一作用。
一般氢离子浓度较高(pH<7)的酸性水都有腐蚀性。
深部碱性碳酸钠水对钢管有强烈腐蚀作用。
3 腐蚀反应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通过电极反应产生了腐蚀。
电化学腐蚀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其反应过程称为阳极反应过程,反应产物是进入介质中的金属离子或覆盖在金属表面上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难溶盐);介质中的物质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其反应过程称为阴极反应过程。
在阴极反应过程中,获得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习惯上称为去极化剂。
在均匀腐蚀时,金属表面上各处进行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概率没有显著差别,进行两种反应的表面位置不断地随机变动。
如果金属表面有某些区域主要进行阳极反应,其余表面区域主要进行阴极反应,则称前者为阳极区,后者为阴极区,阳极区和阴极区组成了腐蚀电池。
《电化学原理》读后感

《电化学原理》读后感篇一《电化学原理》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这本《电化学原理》,我整个人都不好了,真的!可能你们会觉得我夸张,但是这书真的让我又爱又恨。
一开始,我觉得这书简直就是天书,各种复杂的公式、概念,搞得我头都大了。
我就想啊,这玩意儿到底跟我有啥关系?也许对于那些学霸来说,这是他们的心头好,但对于我这个普通学生,简直就是折磨。
不过呢,当我耐着性子一点点读下去,我发现好像也不是完全没有意思。
比如说,那些关于电池的原理,我突然想到,这不就是我们手机、电动车能跑起来的关键嘛!我就在想,要是没有这些电化学的知识,那我们的生活得多不方便啊。
书里讲的那些电解、电镀的内容,一开始我觉得超级无聊,可后来我又琢磨着,说不定以后我自己能搞个小电镀厂呢,哈哈,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读着读着,我也会时不时地走神,心里嘀咕着:“这到底啥时候是个头啊?”但又觉得不能半途而废,也许坚持读完会有大收获。
总之,读《电化学原理》这一路,真的是充满了纠结和挣扎,但是也让我明白了,知识这东西,有时候就是得硬着头皮啃,谁知道后面会不会有惊喜呢?你们说是不是?篇二《电化学原理》读后感哇塞,终于读完了《电化学原理》这本书,我得跟你们好好唠唠我的感受!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那叫一个忐忑,这啥呀?一堆密密麻麻的字和看不懂的公式,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迷宫。
我就在想,我能读懂吗?也许这对我来说太难了!可是呢,读着读着,我发现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
就像电池的工作原理,原来小小的电池里面藏着这么多门道,这不是挺有趣的嘛!我还联想到,要是没有电化学,那我们的世界得多黑暗啊,手机不能用,电动车也跑不了,那可真是糟糕透顶了!不过,有些地方真的让我很抓狂,比如说那些复杂的计算,我算来算去都算不对,我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笨了。
但是转头一想,我觉得可能是这书讲得不够通俗易懂,哼!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会儿兴奋,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会儿又沮丧,被那些难题搞得垂头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电池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的。
锂电池的发明者是爱迪生。
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
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
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
锂电池(Lithium battery)是指电化学体系中含有锂(包括金属锂、锂合金和锂离子、锂聚合物)的电池。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锂金属电池通常是不可充电的,且内含金属态的锂。
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
电池化学反应原理锂金属电池锂金属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最早出现的锂电池使用以下反应:Li+MnO2=LiMnO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放电。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LiCoO2=充电=Li1-xCoO2+XLi++Xe(电子)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xC6电池总反应:LiCoO2+6C=Li1-xCoO2+LixC6锂离子电池正极正极材料:可选的正极材料很多,目前主流产品多采用锂铁磷酸盐。
不同的正极材料对照:正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嵌入,充电时锂离子脱嵌。
充电时:LiFePO4 → Li1-xFePO4 + xLi+ + xe-放电时:Li1-xFePO4 + xLi+ + xe- → LiFePO4负极负极材料:多采用石墨。
新的研究发现钛酸盐可能是更好的材料。
负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脱插,充电时锂离子插入。
充电时:xLi+ + xe- + 6C → LixC6放电时:LixC6 → xLi+ + xe- + 6C最早得以应用于心脏起搏器中。
锂电池的自放电率极低,放电电压平缓。
使得起植入人体的搏器能够长期运作而不用重新充电。
锂电池一般有高于3.0伏的标称电压,更适合作集成电路电源。
二氧化锰电池,就广泛用于计算器,数位相机、手表中。
1992年Sony成功开发锂离子电池。
它的实用化,使人们的行动电话、笔记本、计算器等携带型电子设备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小。
使用时间大大延长。
由于锂离子电池中不含有重金属镉,与镍镉电池相比,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锂电池通常分两大类:锂金属电池:锂金属电池一般是使用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金属锂或其合金金属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
锂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高,理论上能达到3860瓦/公斤。
但是由于其性质不够稳定而且不能充电,所以无法作为反复使用的动力电池。
而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反复充电的能力,被作为主要的动力电池发展。
但因为其配合不同的元素,组成的正极材料在各方面性能差异很大,导致业内对正极材料路线的纷争加大。
通常我们说得最多的动力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以及三元锂电池(三元镍钴锰)。
锂电池负极材料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碳负极材料:目前已经实际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如人工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石油焦、碳纤维、热解树脂碳等。
第二种是锡基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可分为锡的氧化物和锡基复合氧化物两种。
氧化物是指各种价态金属锡的氧化物。
目前没有商业化产品。
第三种是含锂过渡金属氮化物负极材料,目前也没有商业化产品。
第四种是合金类负极材料:包括锡基合金、硅基合金、锗基合金、铝基合金、锑基合金、镁基合金和其它合金,目前也没有商业化产品。
第五种是纳米级负极材料:纳米碳管、纳米合金材料。
第六种纳米材料是纳米氧化物材料:目前合肥翔正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根据2009年锂电池新能源行业的市场发展最新动向,诸多公司已经开始使用纳米氧化钛和纳米氧化硅添加在以前传统的石墨,锡氧化物,纳米碳管里面,极大的提高锂电池的冲放电量和充放电次数。
导电涂层导电涂层也称为预涂层,在锂电池行业内通常指涂覆于正极集流体——铝箔表面的一层导电涂层,涂覆导电涂层的铝箔称为预涂层铝箔或简称涂层铝箔,其最早在电池中的实验可以追溯到70年代,而近几年随着新能源行业,特别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发展而风生水起,成为业内大受欢迎的新技术或新材料。
性能导电涂层在锂电池中能够有效提高极片附着力,减少粘结剂的使用量,同时对于电池的电性能也有显著提升。
1. 接触电阻下降40%2. 胶黏剂用量降低50%3. 同倍率下,电池电压平台提升20%4. 材料与集流体附着力提高30%,经过长期循环不会有脱层现象。
一、锂电池外壳特性锂,原子序数3,原子量6.941,是最轻的碱金属元素。
为了提升安全性及电压,科学家们发明了用石墨及钴酸锂等材料来储存锂原子。
这些材料的分子结构,形成了纳米等级的细小储存格子,可用来储存锂原子。
这样一来,即使是电池外壳破裂,氧气进入,也会因氧分子太大,进不了这些细小的储存格,使得锂原子不会与氧气接触而避免爆炸。
锂离子电池的这种原理,使得人们在获得它高容量密度的同时,也达到安全的目的。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正极的锂原子会丧失电子,氧化为锂离子。
锂离子经由电解液游到负极去,进入负极的储存格,并获得一个电子,还原为锂原子。
放电时,整个程序倒过来。
为了防止电池的正负极直接碰触而短路,电池内会再加上一种拥有众多细孔的隔膜纸,来防止短路。
好的隔膜纸还可以在电池温度过高时,自动关闭细孔,让锂离子无法穿越,以自废武功,防止危险发生。
锂电池通常有两种外型:圆柱型和方型。
电池内部采用螺旋绕制结构,用一种非常精细而渗透性很强的聚乙烯薄膜隔离材料在正、负极间间隔而成。
正极包括由钴酸锂(或镍钴锰酸锂、锰酸锂、磷酸亚铁锂等)及铝箔组成的电流收集极。
负极由石墨化碳材料和铜箔组成的电流收集极组成。
电池内充有有机电解质溶液。
另外还装有安全阀和PTC元件(部分圆柱式使用),以便电池在不正常状态及输出短路时保护电池不受损坏。
单节锂电池的电压为3.7V(磷酸亚铁锂正极的为3.2V),电池容量也不可能无限大,因此,常常将单节锂电池进行串、并联处理,以满足不同场合的要求。
研究与发展前景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邮电通讯的不间断电源,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锂离子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如手提电脑、摄像机、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
目前开发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开始试用,预计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
随着能源的紧缺和世界的环保方面的压力。
锂电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行业,特别是磷酸铁锂材料电池的出现,更推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超级锂电池刚研发出来的超级锂电池能在短时间迅速充电完成,例如手机充电一般20秒,这种电池有可能加大电池未来的使用领域,例如使用在电动汽车上,使中途充电如加油一般方便。
优点:1.能量比较高。
具有高储存能量密度,目前已达到460-600Wh/kg,是铅酸电池的约6-7倍;2.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可达到6年以上,磷酸亚铁锂为正极的电池1C(100%DOD)充放电,有可以使用10,000次的记录;3.额定电压高(单体工作电压为3.7V或3.2V),约等于3只镍镉或镍氢充电电池的串联电压,便于组成电池电源组;4.具备高功率承受力,其中电动汽车用的磷酸亚铁锂锂离子电池可以达到15-30C充放电的能力,便于高强度的启动加速;5.自放电率很低,这是该电池最突出的优越性之一,目前一般可做到1%/月以下,不到镍氢电池的1/20;6.重量轻,相同体积下重量约为铅酸产品的1/6-1/5;7.高低温适应性强,可以在-20℃--60℃的环境下使用,经过工艺上的处理,可以在-45℃环境下使用;8.绿色环保,不论生产、使用和报废,都不含有、也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
9.生产基本不消耗水,对缺水的我国来说,十分有利。
比能量指的是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能量。
比能量用Wh/kg或Wh/L来表示。
Wh是能量的单位,W是瓦、h是小时;kg是千克(重量单位),L是升(体积单位)。
缺点1.锂原电池均存在安全性差,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2.钴酸锂的锂离子电池不能大电流放电,安全性较差。
3.锂离子电池均需保护线路,防止电池被过充过放电。
4.生产要求条件高,成本高。
锂电池纳米级的研究:1大的放电比容量;2好的倍率充放电性能;3较好的循环稳定性;4低廉的原材料等。
层状化合物LiV3O 8具有优良的嵌锂能力,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价格便宜、循环寿命长等优点。
LiV3O8 电化学性能,如比容量、循环性能等受不同制备方法的影响。
高温固相合成。
由于烧结过程中锂和V 2O5 的挥发很难准确控制反应物的量,另外产物的均一性差、充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不令人满意。
液相合成法不需高温,方法简单,产物均一性好,但反应周期较长,合成产物的放电容量也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为改善LiV 3O8 电化学性能,超声波和微波技术也被用于电极材料合成中,对材料的掺杂改性更是众多研究者关心的热点。
最近,关于一维纳米结构材料LiV3O8。
也成功合成。
虽取得了不少进展,围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 3O8 的各种改进工作仍吸引着人们浓厚的兴趣。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的LiV 3O8。
,国外已有用该法合成锂电池正极材料钒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的报道,但合成的材料均具有一维结构。
样品LiV308。
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可逆性,这说明Li的嵌入与脱出过程中材料的结构变形不大,不会导致结构坍塌,而阻塞“的脱嵌,损害材料的可逆性。
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电荷转移电阻R 。
也随之减小这也与上面的充放电结果相一致,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首次放电容量也依次增大,电荷转移电阻越小,越有利于Li 的可逆脱嵌。
物在1.8—3.8 V范围内,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90 mA ·h/g,30周充放电循环后仍有200 mA ·h/g以上的容量,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
LiV3O8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具有比容量高、价格低等优点,在近二十年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进一步提高LiV3O8的比容量及其循环性能参考文件:锂电池的优缺点. 陆地方舟纯电动汽车 . [2014-6-16]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分类.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 [2015-10-13]锂电池纳米结构正极材料Liv3 o8的制备及性能【20090826】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多孔状LiV3O8纳米颗粒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 2009袁志卿,马华,程方益,陶占良,陈军正极材料LiV_3O_8的制备与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0孙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