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担架车说明书

救护担架车说明书
救护担架车说明书

1. 绪论

1.1救护担架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

1.1.1 救护担架车的产生背景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救护担架车应用情况要比国内好一些,对病人的二次伤害小,并在一些超级大国的专业医院,实现了电子控制,更智能化,人性化,在运送病人的过程中医生可随时对其进行简单救治。但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救护担架车还比较简陋,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在国内,目前,临床使用的担架推车存在许多局限性,给医护人员受病人带来诸多不便。根据临床实用需要,现研制出一种多功胞担架车,弥补了目前临床急救担架推车的不足。方便了患者。特别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1]。

担架车是医院里最常用的一种运送病人的工具,一般情况下,担架车都是四轮的,间或也有五轮或三轮的。这些类型的担架车在使用中存在一些缺点,如轮子极易磨损;路面如果崎岖不平,病人饱受颠簸之苦;重心不稳,极易倾倒等。医院急症科曾数次发生病人从车上摔下的事故,有的病人甚至被摔成骨折。这种情况在各个医院普遍存在[2]。

近几年,各个领域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常有自然灾害和局部战争发生,使数以百计的人民失去了健康乃至生命,特别是随着战争及自然灾害的杀伤力增加,一次事故造成的伤员往往较多,常常会因为医疗救护人员或器械的不足而导致部分伤员送救不够及时,造成无法挽回的健康或生命损失。因此对现场伤后运送医疗救护器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操作快速方便、占用操作人员少、对伤病人员的二次伤害小以及达到高效高质的伤后运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设计了一种半自动救护担架车,用于从事发现场到救护汽车或飞机等机动运载工具的病员运送工作[3]。所以产生了——救护担架车。

1.1.2 救护担架车的发展

虽然现在是和平社会,但战争始终存在。在未来现代化战争中,随着高科技武器在陆海战场上的应用。各种火器伤发生的特点与中东战争及伊拉克战争有很大不同。空袭和精确制导武器、非致死性武器的使用造成群死群伤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特别是海域作战可能有大批伤员需在沿海前沿阵地向后方转送。必将占用大量的战斗人员而严重影响战斗力。因此,以最少的人力快速安全转送阵地伤员。确保部队战斗力的发挥,特别是雨天、烈日照射、沙滩等地域环境条件下伤员转运及伤员中途输液、吸痰器吸痰、呼

吸机(充电式)辅助呼吸,是野战医疗所转运伤员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架开始广泛的应用在军队中。这个时期的担架非常的简单,用两根竹竿,中间用一些结实的布条连接。这是最早的医用担架,随着工业的发展,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出现铁质可折叠的医用担架,这种医用担架被广泛的应用于自然灾害与战争中,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也提高,各种类型的救护担架车,它们在救护过程中的重要做用被人们所认识,针对这些最初期的担架车被设计出来,它有基本的值推功能和高低调节功能,节省了人力,且对病人有更好的保护。近年来,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各种优质的材料不断的出现,特别是现代设计理论的提出,半自动,全自动救护担架车被人们设计出来,广泛出现在医院与军队中[4]。

1.2 救护担架车的研究意义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国民的安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是天灾发生高密度区。在突发性灾难(如:地震、水灾、火灾等)的紧急救援中,伤员的及时运送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担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突发性事件较多,救援任务对救援器械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在火灾、地震等重大灾难发生后,经常会出现伤亡人数多、救援器械不足的情况,这会因运送伤员不及时而使伤员受到更大伤害。因此对现场伤后运送伤员的担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要求它操作快速方便,占用的操作人员少,对伤员的二次伤害小,而且价格便宜,便于推广。

自发明担架以来,担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担架上发生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长征中有巧送周副主席担架过河,汶川大地震中有被救援的小学生在担架上向解放军行军礼。担架在各种灾害救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救援生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担架也在不断发展,从以前功能单一的担架发展到现在的升降担架、走轮担架、铲式担架、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等等,担架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丰富。虽然担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本身特性决定了它只能用人抬。但在汶川地震中,路面情况复杂,抬担架非常费力,如果要从山上转移伤员下来,则更为困难,耗时耗力,担架车虽然可以省时省力,但其主要应用于室内的场合,用于野外的担架车很少。[5]

因此,对于担架车的研究合设计就非常必要。

1.3 现代设计方法

1.3.1 现代设计方法的特点

设计方法学是研究产品设计的程序、规律及设计中思维和工作方法的一门新型综合性科学,它是在深入研究设计过程本质的基础上,以系统论的观点研究设计进程和具体设计方法的科学,它研究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本身也构成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方法学的研究在总结规律性、启发创造性的基础上促进设计中的科学理论、合理方法及先进手段的综合应用[6]。

在产品开发和提高工程设计水平的工作中,科学的设计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高质量的设计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而要达到高质量的设计就必须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近几年来,在工业发达国家,设计方法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德国的学者和工程技术员比较着重研究设计的进程、步骤和规律,进行系统化的逻辑分析;英国学派偏重分析创造性开发和计算机在设计中的应用;日本则充分利用国内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优势,在创造工程学、自动设计和价值工程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不管怎样,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总结设计规律、启发创造性,采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理论方法,以达到设计出质高价廉的工程技术产品,满足日趋尖锐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所以现代设计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程式化

现代设计方法研究设计的全过程,要求设计者从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直到施工设计、试验、试制都要进行全面考虑,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强调设计、生产与销售的一体化。设计不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问题,要把市场需求、社会效益、经济成本、加工工艺、生产管理等问题统一考虑,最终反映到质高价廉的产品上。

(2)创造性

现代设计突出调动人的创造性,发挥集体智慧,力求探寻更多的突破性方案,开发创新产品。

(3)系统性

现代设计强调用系统工程处理技术问题,设计时分析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力求系统整体最优,同时要考虑系统与外界的联系,即人—机—环境的大系统关系。

(4)优化性

设计的目的是得到功能全、性能好、成本低、价值优的产品,设计不仅考虑零部件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争取产品技术系统整体最优。

(5)综合性

现代设计方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建立在系统工程、创造工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信息论、优化论、相似论、模糊论、可靠性等自然科学理论及价值工程、决策论、预测论等社会科学理论,同时采用集合、矩阵、图论等数学工具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总结设计规律提供多种解决设计问题的途径。

(6)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将更全面地引入设计。通过设计者和计算机的密切配合,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质量和速度。计算机辅助设计不仅用于计算和绘图,在信息储存、评价决策、动态模拟特别是人工智能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7]。

1.3.2 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策略、方法和理论

产品设计是包含创新活动的复杂过程,为了生存与发展,现代企业必须响应产品时间(T,Time to market )、成本(C,Cost )、质量( Q,Quality ),售后服务( S,Service )的竞争压力。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适合于产品的设计策略及方法己成为新产品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

围绕着T,C,Q,S这几个因素,根据参数选择不同,可将设计过程模型分为以下四种:

(1)顺序过程模型:是一种传统的设计模型。它的支配因素是产品质量和成本,按着产品定义—方案设计—技术设计—详细设计—原型试制及实验的顺序进行,发现设计中有不合理之处,再返回到设计的某个阶段重新设计,一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2)以设计为中心的模型:此模型的支配因素是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与顺序过程模型不同的是,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要考虑到制造、装配、环境等因素,使设计过程尽可能缩短。分析是该模型的主要特征,包括运动分析、仿真、有限元计算等。

(3)并行设计模型:其支配因素是产品的质量和推向市场的时间与第二种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为小组工作方式,小组成员要有不同的知识结构,要有产品开发的下游人员参加,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4)动态过程模型:其支配因素是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与第三种模型相比,各个设计阶段同时开始,且小组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重要,因此需要更好的设计与过程的集成环境。

上述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如顺序过程模型用于新设计时风险低,而动态过程模型则风险高;但是顺序过程模型成本高、设计周期长、质量低,而动态过程模型设计则成本低、周期短、质量高。不管采用那一种设计模型,总对应有以下两种策略:

(1)根据“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通过对问题的抽象,产生一系列可能的解,

经过分析、比较与评价确定一个较好的解,基于该解完成后续的设计内容,该策略特别适合于新设计。

(2)根据“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在对己有产品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产生一个解,经过修改、完善与评价的反复过程,最终使解达到最优。该策略适合于适应性设计和变参数设计。

这里我们采用第一种策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的模型”,综合市场分析和需求分析,利用系统化设计法及评价决策方法对救护车担架减振系统进行方案设计,从多角度、多方位确定最终设计方法。如结构选材上,可以采用不锈钢制品,其优点是可焊接,但成本高;也可以采用铝合金,加工精度高;当然也可以采用普通钢件。而对减振系统本身来说,可采用机械式、液压式、气动式等,从减振角度上可分为单自由度、二自由度及多自由度等等[8]。

1.3.3 设计、制造过程

可以说,任何产品的设计制造往往是从市场需求开始的,本课题也不例外。经过我对太原市医院救护担架车的初步调查,太原市设有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从中了解到在救护骨折病人和心脑血管病人中需这样一种担架自动装置,以获得良好的救护效果。有了这种需求,然后我们可以确定产品的性能,建立产品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结构。包括结构方案的优化、评估,几何参数、力学特性的分析计算;最后得到产品的设计结果。完成设计工作后,须对产品的几何形状和制造要求作进一步分析,设计产品的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准备,随后加工制造,装配检测。

由此我们可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设计、制造过程的各个阶段事实上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这个规律的存在,为程式化的工作及计算机引入设计、制造领域提供了客规可能性。

第二,人为的研究、分析、总结这个规律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个规律,运用这个规律,科学地、有计划地、按步骤地实施设计与制造。

基于以上分析,利用设计方法学的观点,从方案设计着手,沿着产品设计、制造过程逐步深入,以期最终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质优价廉的产品。

1.4 救护担架车设计的研究内容方法

1.4.1 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1)救护担架车的自动收腿及高度调节设计。

(2)救护担架车的车轮转动设计。

(3)救护担架车制动系统的相关设计。

(4)救护担架车的护栏起落设计。

(5)救护担架车的输液器部分设计。

1.4.2 研究内容

在分析现有担架车的原理及结构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相关理论,进行担架车的结构方案、工作原理设计与主要零部件设计计算。要求能实现担架车的折叠与直推功能,车腿能根据救护车高度变化做相应调节,能实现自动收腿功能。现代满足医疗救护器械具有运动平稳、操作快速方便、对伤员的二次伤害小[9]。

1.4.3 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1.参考大型专业医院的救护担架车的实例,并进行相关数据测量。

2.应用solidwroks做出结构设计,并实现自动收腿、折叠等动作的动画。

3.咨询导师及相关医务工作者此次设计的合理性及经济适用性等。

同时救护担架车需要有可收放护栏及可伸缩输液架,手摇控制半躺装置,以及在运送伤员、病人过程中的急停动作,此动作需要使救护担架车车轮错位,实现急停。在救护担架车车轮方面,本次设计需要设计前排两侧单轮,后排双轮两侧单轮,两前轮可以随时自动转向,最后排两侧单轮也可实现相同功能。至于救护担架车的减震系统设计,还需要再做调查,依情况而定。同时,还应该防止因为伤员、病人重心不稳而跌倒,轮子容易磨损等缺点[10]。

如下图,本次设计想实现可以控制病人成半躺状态的连动机构设计,这样可以给病人以最大限度的方便与舒适。此设计需要在担架车的躺板下方安装弹簧装置,控制躺板的形状,然后用手摇的方式实现基本的对躺板的收放操作。

图1.1 轮椅模式

1.5 救护担架车的工作原理

救护担架车的工作原理是:在车体主板1下部设有前、后轮收放轮架系统。前轮收放轮架系统由前轮撑杆15、前轮16和主板1组成;后收放轮架系统由后轮撑杆9、后轮连杆7、后轮8和主板1组成。上车时,前轮收放轮架的前轮撑杆15遇到救护汽车底板时,捏左侧控制闸3,松开前部定位销14,前轮16即可收起,并由前轮托架11托住,在这一过程中,车体前部由前导轮13支撑,同时复位弹簧18被拉伸,车体继续向前运动,捏右侧控制闸3松开限位舌5,后轮连杆7在滑槽4内向后滑动,后轮8随之收起,上车动作即完成;下车时,捏右侧控制闸3,后轮8由于自身重量落下,后轮连杆7在滑槽4内向前滑动,并通过连杆特殊形状的滑块6与限位舌5的相互作用锁死,然后前轮16在自身重力和复位弹簧18的共同作用下恢复到放下位置,下车动作即完成。(图1.3)[11]

图1.2 前后轮放下位侧视图

1:车体主板;2:把手;3:控制闸;4:滑槽;5:限位舌;6:滑块;7:后轮连杆;8:后轮;9:后轮撑杆;10:后轮支架;11:前轮托架;12:前导轮支架;13:前导轮;14:定位销;15:前轮撑杆;16:前轮;17:前轮支架;18:复位弹簧;19:救护车底板.

1~18:同图1.

图1.3 前后轮收上位侧视图

2.救护担架车的性能介绍及工作原理

介绍此次设计的内容,思路,具体零件和装配情况。

2.1 性能参数

此担架车的主题结构由Mg, Al合金组成,质量约为15kg,最大载重100kg。

2.2 工作原理

课题设计的救护担架车如图2.1、图2.2中所示。

图2.1担架车三维装配图

1

图2.2担架车三维装配图2

1为担架车床板,此床板没有完全固定,在必要时可以松开锁紧,单独当做担架使用。2为担架车扶手,供医护人员推动担架车前进。3为担架车收腿及高度调节限制杆。4为担架车车腿支架,与担架车连接。5为担架车制动踏板。6为担架车车腿。7为护栏控制杆零件。8为护栏联动杆。9为担架车进入救护车所需车轮,当自动收腿后,此部位搭到救护车车厢边缘,可将担架车送入救护车内部。10为收腿联动滑块。11为车腿连接杆零件。12为担架车输液器控制螺栓。13为担架车输液器放置零件。14为担架车自动收腿与高度调节控制杆零件。15为担架车自动收腿与高度调节控制杆限制零件。16为弹簧零件。

2.2.1 救护担架车上车过程

如上图所示,担架车上车过程中,拉动控制杆14,使3平行向内移动,滑块零件开始运动,在弹簧弹力作用下,连接杆零件3向地面运动,拉动车腿向内侧收起,从而实现车腿的收起动作。

2.2.2 救护担架车移动过程

如上图所示,在移动中,零件3,零件14,零件15控制收腿的高度,通过零件14穿过零件3的孔来控制,在零件15作用下,零件3及滑块零件被定位,实现担架车的高度调节。

3.救护担架车的零件设计

图4.2车轮转动零件与担架腿的重合配合

④添加面重合配合1。单击装配体工具栏的“配合”图标,在图形区域中选择图中救护担架车孔面和螺栓面,选择“配合”属性管理器中的“重合”,查看“重合”配合关系添加的结果预览,根据方向的正确与否,选择“配合对齐”中的“同向对齐”或“反向对齐”。

其他项目接受默认设置,单击“确定”图标完成,结果如图4.2所示。

⑤添加轴线重合配合2。单击装配体工具栏的“配合”图标,在图形区域中选择图

4.3所示的车腿和车轮转动零件的面,选择“配合”属性管理器中的“重合”,查看“重合”配合关系添加的结果预览,根据方向的正确与否,选择“配合对齐”中的“同向对齐”或“反向对齐”。

其他项目接受默认设置,单击“确定”图标完成,结果如图4.3所示。

图4.3车轮转动零件与担架车的面重合配合其它装配就不一一说明,装配模型如图4.4所示;

图4.4救护担架车

5.总结

5.1 小结

这种救护担架车是面向中小型医院用的救护担架车。文中在介绍了国内、外救护担架车的演变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思路,通过学习SolidWorks软件,对具体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三维建模,运用Solidworks三维模型制作动画仿真,简单直观的反应设计结构,经过调试,能够实现救护担架车的调节高低和自动收腿,护栏起落,车轮转动等功能,可以满足伤员及医院的需要。

5.2 创新与不足

根据现在医院的实际状况,针对现有的救护担架车功能上的不足,设计了一个比较折中的救护担架车。本车能够实现上车时的自动收腿,平移过程中的调节高低,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保证了最小限度的占用人员。但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防震系统及担架板高度调节的设计上,没能更好的优化。

比如说对于减震系统的设计,一开始的想法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担架车的轮子是由一个大轮子和三个小轮子组成万向轮,而且方向可以360°旋转。它比单纯的大轮子的减震效果要好,但遇到石块时,大轮子不动,小轮子沿着大轮子的内轨道上升,小轮子平滑地上升,担架车也平滑地上升,而如果是一个单纯的大轮子则会越过石头,担架车高度会有一个突变,因而三个小轮一个大轮的组合减震效果会比单纯的大轮子要好,再结合气压减震器的减震作用,担架车在野外行走时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减震效果。

但是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由于难度比较大,没能成功设计出来,这也是这次设计最遗憾的一点。

全文及图纸联系qq:425627602

参考文献

[1]许志华,王立文,傅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6.3

[2]刘淑芳,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0,

[3]许致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9)

[4]孙文策,工程流体力学,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12.

[5]吴振顺,气压传动与控制,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1995.9

[6]檀润华,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模型、方法及策略

[7]潘兆庆,现代设计方法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8]黄纯颖,工程设计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

[9]孙恒,傅则绍,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0

[10]黄孟藩,决策的科学方法,北京,海洋出版社,1983.

[11]谢绍云,设计法则的探索,机械设计,1996,N o,5, pp 67-70e

[12]叶元烈,机械优化理论与设计,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13]梁崇高,平面进杆机构的计算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4]曹龙华,蒋希成,平面运杆机构综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5]李秀珍,曲玉峰,机械设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6]与多年,姚为民,专用救护车的开发研究,城市车辆,2002(2),46-47.

[17]孙景工,CA5040型救护车的研制,医疗卫生设备,2001(3),15-16.

[18]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9]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0]Diederich.J,Artificialne uralNetworks;conceptte aming,IEEEc omputerso cietypress;1990.

院前急救担架工工作规范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担架工工作规范 为加强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管理,规范院前医疗急救担架工的工作行为,特制订本规范。 一、规范用语 (一)您好,我们是120/999的担架员,我们负责抬担架,请您配合。 (二)请您躺好,双手交叉在胸前,伸直双腿,我们给您系好安全带。 (三)抬担架时您有什么不舒服,请直接告诉大夫。 二、禁用语 (一)你躺好了,别乱动。 (二)摔下来,我们可不负责。 (三)这人真重,都抬不动了。 三、仪表着装规范 (一)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二)按要求穿着工作服上岗,着装整洁规范。 (三)佩戴工号牌上岗(工号牌必须挂在前胸左上方)。 四、行为规范 (一)遵纪守法,执行院前医疗急救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语言文明,仪表端庄,规范服务, 不说与本职工作无关的话,无论何种原因,不得与病人及家属发生争执。

(三)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与医生、护士和司机互尊互敬,团结协作。 (四)在医疗人员进行现场医疗处置时,得到医生指示时方可进入现场。平稳搬抬病人,系好约束带。 (五)加强责任心,无条件服从现场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安全搬运病人。不得参与任何医疗行为。 (六)注意个人卫生,班前班上不得饮酒,车上载有患者时禁止聊天及大声喧哗。 (七)严禁索要、接受病人及家属的钱物,对难以拒绝的馈赠要上缴主管负责人。 五、工作流程规范 (一)提前到岗,上岗前按规定检查担架(车)及约束带是否按规定配置,能否正常使用和是否有损坏;保证担架的清洁。如发现担架有损坏或不能正常使用,应及时报告并使用备用物品。 (二)上班后在值班室待命,不擅自离岗。接到出车任务后,在2分钟内出车。 (三)负责拿担架, 患者搬抬上担架后负责系好约束带。在医生指导下和司机、护士的协助下安全搬抬患者。 (四)完成任务后及时清理担架上的污物,并用消毒水进行擦拭。 (五)下班后负责打扫车厢卫生。

急救中心担架工考核管理办法

急救中心担架工考核管理办法 为规范担架工管理,强化服务理念,确保院前急救工作顺利开展,经中心研究,特制定以下考核管理办法。 一、考核周期 每月1次,急救站长在次月10日前将上月所属急救站担架工考核分数上报至急救科,急救科汇总审核后将考核情况抄告至担架工所属单位,由所属单位落实担架工奖惩及相关处理。 二、管理、考核 担架工由中介公司、医院招用及管理,中介公司、医院为第一责任人。急救点医生、驾驶员及分管站长对担架工出勤、搬抬配合、安全等日常工作进行考核与监管。 急救科负责对担架工上岗前搬运技术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准予上岗,每年按要求参加复训。 三、考核对象 所有急救点从事院前急救的搬抬人员(含部分急救点由司机兼职的担架工)。 四、考核内容 主要包括遵章守纪、规范救治、满意服务、安全医疗等常规项目和一票否决项目及奖励项目。详见附件《杭州市急救中心担架工考核管理办法》。 五、考核等级 每月考核情况根据考核结果分为“优秀、一般、合格、不合格”四等,根据该名担架工在考核周期内综合表现进行评定。 月度考核95分及以上为优秀,90分~94分为一般,85分~89分合格,84分及以下

为不合格。当年累计3次月度考核不合格,建议调离担架工岗位;发生违反严禁项目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立即调离担架员岗位,不得再次任用。 五、处理办法 发现担架工有违纪违规或违反《急救中心担架工考核管理办法》。的情况,由急救科告知中介公司(医院派遣担架工由相关站长通知),考核中被扣分者,中介公司或医院应按照考核细则给予经济处罚。凡被退回中介公司或所在医院者,不得在急救点上再从事担架工工作。中介公司或医院应在第一时间安排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上岗。 六、实施日期 本考核细则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救护车尺寸设计参考

120救护车设计参数指导 一、普通救护车 外形尺寸(mm) 长×宽×高 5680,5780×2000×2615,2815,2865,2975、 二、救护车医疗舱标准配置: 1、ABS刹车系统 2、中控门锁 3、驾驶室电动窗 4、原装进口发动机 5、驾驶室冷暖空调;医疗舱结构:全套医用甲级环保材料压模成型,无缝设计,边角圆弧处理。整体侧壁系统:L型药品柜,左侧长条吊

柜(首创卷帘门),双氧气柜,杂物柜,双层设备架,顶置多功能模块,暗藏式一体化洗手池,U型整体防滑易洗地板等。供电与照明系统:智能化薄膜电控系统,自动显示,分级保护,1000W逆变电源(含独立电池组)可供220V/12V电源,内嵌式长条灯组,圆型射灯4个,舱外照明灯4个。空调系统:顶部下挂出风口8组,方向可调,冷热均匀分流,前后舱独立控制。 基础医疗配置:双氧气瓶,自动切换系统,气动负压吸引系统(国内首创),圆型紫外线杀菌灯,自动上下担架床,铲式担架,内、外科急救箱。三色器械软包,折叠式医生座椅,三人长条座椅,内嵌式输液盒2个。警式系统 :一体式LED爆闪头灯4个,两侧LED爆闪长云灯8个,前珊暗嵌式LED爆闪云灯2个,100W变频警报控制系统。 三、其它配置: 倒车后监视系统:双向排风系统,长条站位扶手2根,上车扶手2根,电子钟,12V前后对讲系统,侧拉式气动伸缩踏板,反光警示彩条 简易配置: 1.国际流行救护车高顶及外型 2. 爆闪灯 3.密封中隔断(带玻璃窗) 4.不锈钢医疗柜 5. 警灯警报系统 6. 上车后踏板

7. 随车工具 8.救护座椅 10.氧气瓶架 11、灯光照明系统. 12.普通担架 13.输液架 14. .温度计 15.前后对讲系统 16.喷雾消毒器 17.车外国际救护标志。 负压装置(选装) 救护车用负压净化装置是救护车专用净化设备,安装有此负压净化装置的救护车,能使救护车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等特殊疾病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与病人间交叉感染的机率,而且负压还能将车内的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有效避免更多的人感染,对传染病源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原理: 通过使救护车内气压相对于车外大气压保持在-30~-10Pa范围内,引导气流向远离医务人员的地方流动,再经过过滤效率为99.995%的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车外。 120救护车价格:

应急知识点一、急救担架的使用讲解学习

应急知识点一、急救担架的使用

应急知识(一) 急救担架的使用 一、担架的分类 按其结构、功能、材料特征可将其分为简易担架、通用担架、特殊用途担架三类。 二、担架搬运的原则 迅速、及时、正确。搬运不当,轻者可延误伤病者及时获得进一步检查救治的时机,重者可使病情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震动,以免增加伤病者的痛苦。 三、搬运前的注意事项 1、搬运伤员之前要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和受伤部位,重点检查伤员的头部、脊柱、胸部有无外伤,特别是颈椎是否受到损伤。 2、必须妥善处理好伤员。首先要保持伤员的呼吸道的通畅,然后对伤员的受伤部位要按照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处理得当后,才能搬动。 3、在人员、担架等未准备妥当时,切忌搬运。 4、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伤员的病情恶化。重点观察呼吸、神志等,注意保暖,但不要将头面部盖太严,以免影响呼吸。一旦在途中发生紧急情况,应停止搬运,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5、在特殊的现场,应按特殊的方法进行搬运。 四、搬运时病情观察的要点 1、意识状态的改变 2、呼吸脉搏、生命体征的变化 3、出血的程度等 4、必要时进行紧急处理 五、搬运伤员时常采用的体位

1、仰卧位:对所有重伤员,均可采用这种体位。 2、侧卧位:在排除颈部损伤后,对有意识障碍的伤员,可采用侧卧位。以防止伤员在呕吐时,食物吸入气管。伤员侧卧时,可在其颈部垫一枕头,保持中立位。 3、半卧位:对于仅有胸部损伤的伤员,常因胸部疼痛,血气胸而至呼吸困难。 4、坐位:适用于胸腔积液、心衰病人。 六、通用担架搬运病人的方法 1、一般情况下让伤员仰卧或侧卧在担架上搬运。 2、用专业捆带将外伤员固定在担架上,防止伤员的肢体伸出担架外。 3、担架搬运时,伤员的脚在前,头在后,先抬头,后抬脚,放下时先放脚,后抬头担架员要步调一致。向高处抬时,伤员头朝前,脚朝后(如上台阶、过桥),前面的担架员要放低担架,后面的要抬高,以使病人保持水平状态。下台阶时相反。 4、担架上车时要伤员头先上,脚后上。 5、将搬运伤员的担架放在担架车上要把两侧保护杆拉起固定。 七、危重伤员的搬运 1.对急症病人,应该以平卧为好,使其全身舒展,上下肢放直;根据不同的病情,做一些适当的调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头部可适当垫高,减少头部的血流。 2.昏迷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或痰液污物顺着流出,不致吸入。 3.对外伤出血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可将其头部适当放低些。 4.至于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者可采取坐位,使呼吸更通畅。

万年船行车记录仪操作指南大全

万年船行车记录仪操作指南 WNC89双镜头版 操作指南 一. 模式的切换(按“O”键进行切换):视频模式(待机状态)→回放模式 二. 抓拍录影:每秒钟抓拍5张图片,并保存为视频格式。按快捷键一键切换。该功能主要 用于停车监控(需要装降压线取电),可以延长拍摄的时间。32G内存卡,使用该功能进行停车监控,可以保存27小时的视频。 三. 按键说明(在不同模式不同状态下按键功能有所不同) 快捷键、确认键、上键、下键、菜单键、开关键。 (标示在镜面上,按键在背面) 1. (屏幕左上角显示此标志,表示处于视频模式,录影状态) 录制状态的按键功能: “M”键,锁住当前这段录影(出现钥匙标志), “上”键,双镜头显示切换 “下”键,录音功能开关 “O”键,一键拍照。 “开关”键,短按是停止录影,同时切换到待机状态;长按是关机键。 2. (屏幕左上角显示此标志,表示处于视频模式,待机状态) 待机状态的按键功能: “M”键为菜单键,按M进入系统设置菜单 “上”键,双镜头显示切换 “下”键,录音功能开关 “O”键为“切换”键。视频模式(待机状态)→回放模式 “开关”键,短按是切换到录影状态;长按是关机键

3. (屏幕左上角显示此标志,表示处于设置菜单) 视频设置菜单下的按键功能: “M”键为退出键,按1次,进入待机状态初始界面。 “上”键为向上选择, “下”键为向下选择, “O”键为“确认”键。 “开关”键,短按无效;长按是关机键。 4. 回放模式 “M”键为菜单键,按1次,进入文件设置菜单,再按1次,进入系统设置菜单。 “上”键为选择上一个文件, “下”键为选择下一个文件, “O”键为“退出”键。 “开关”键,短按为“播放”键;长按是关机键。 5. (屏幕左上角显示此标志,表示处于回放设置菜单) 回放模式回放设置菜单下的按键功能: “M”键为菜单键,按1次,进入系统设置菜单,再按1次,退出菜单。 “上”键为向上选择, “下”键为向下选择, “O”键为“选择”键。 “开关”键,短按无效;长按是关机键。

救护担架车说明书

1. 绪论 1.1救护担架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 1.1.1 救护担架车的产生背景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救护担架车应用情况要比国内好一些,对病人的二次伤害小,并在一些超级大国的专业医院,实现了电子控制,更智能化,人性化,在运送病人的过程中医生可随时对其进行简单救治。但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救护担架车还比较简陋,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在国内,目前,临床使用的担架推车存在许多局限性,给医护人员受病人带来诸多不便。根据临床实用需要,现研制出一种多功胞担架车,弥补了目前临床急救担架推车的不足。方便了患者。特别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1]。 担架车是医院里最常用的一种运送病人的工具,一般情况下,担架车都是四轮的,间或也有五轮或三轮的。这些类型的担架车在使用中存在一些缺点,如轮子极易磨损;路面如果崎岖不平,病人饱受颠簸之苦;重心不稳,极易倾倒等。医院急症科曾数次发生病人从车上摔下的事故,有的病人甚至被摔成骨折。这种情况在各个医院普遍存在[2]。 近几年,各个领域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常有自然灾害和局部战争发生,使数以百计的人民失去了健康乃至生命,特别是随着战争及自然灾害的杀伤力增加,一次事故造成的伤员往往较多,常常会因为医疗救护人员或器械的不足而导致部分伤员送救不够及时,造成无法挽回的健康或生命损失。因此对现场伤后运送医疗救护器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操作快速方便、占用操作人员少、对伤病人员的二次伤害小以及达到高效高质的伤后运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设计了一种半自动救护担架车,用于从事发现场到救护汽车或飞机等机动运载工具的病员运送工作[3]。所以产生了——救护担架车。 1.1.2 救护担架车的发展 虽然现在是和平社会,但战争始终存在。在未来现代化战争中,随着高科技武器在陆海战场上的应用。各种火器伤发生的特点与中东战争及伊拉克战争有很大不同。空袭和精确制导武器、非致死性武器的使用造成群死群伤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特别是海域作战可能有大批伤员需在沿海前沿阵地向后方转送。必将占用大量的战斗人员而严重影响战斗力。因此,以最少的人力快速安全转送阵地伤员。确保部队战斗力的发挥,特别是雨天、烈日照射、沙滩等地域环境条件下伤员转运及伤员中途输液、吸痰器吸痰、呼

冲锋舟操作使用手册

冲锋舟教案 科目:冲锋舟水上航行及救援 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熟练掌握冲锋舟的基本操作及性能,使大家能够在遭遇洪水等水上突发自然灾害时快速 有效的实施救援,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内容冲锋舟的基本常识及操作 时间: 3个小时左右 要求:由于我们使用的是机械在水上操作训练,希望 同志梦在训练过程中能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令行禁 止,确保训练安全

冲锋舟使用手册 目录 前言 (01) 第一章冲锋舟 (03) 第一节冲锋舟的用途、构造及技术参数 (03) 第二节冲锋舟的保养方法 (04) 第三节组织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04) 第二章船外机 (05) 第一节船外机基本原理 (05) 第二节船外机安装操作注意事项 (06) 第三节船外机的日常保养 (09) 第三章水上训练 (11) 第一节冲锋舟的编队 (11) 第二节冲锋舟的航行 (11) 第四章水上救援 (17) 第一节水上救援器材 (17) 第二节水上救援方法 (19) 第三节水上救援要求 (23) 第四节水上救援注意事项 (24)

前言 湖北位于中国中部,因处长江中游的洞庭湖而得名,简称鄂。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居全国第16位。湖北境内有大小河流1193条,总长度达万公里。在长江、汉江两岸的冲积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形成"江汉湖群",是全国著名的淡水湖泊密集分布地区之一,故湖北又以"千湖之省" 著称。湖北既是“千湖之省”,更是水灾频发地。 为进一步贯彻省领导在抗洪抢险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强化“防大汛、抗大灾、排大涝”思想认识,随时准备迎战更大的暴雨洪水,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失之万一。把水上救援训练纳入民兵应急分队岗位练兵的当务之急。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的冲锋舟是防汛抢险活动中的一种高效实用救人工具,在98抗洪抢险中,发挥了其机动灵活、高效实用的效能。为了适应“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需要,充分发挥民兵应急分队的优势,提高抗洪抢险救援应急能力,我们编印了《冲锋舟训练手册》,仅供参考,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救护担架车说明书之欧阳光明创编

1.绪论 1.1 欧阳光明(2021.03.07) 1.2救护担架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 1.1.1 救护担架车的产生背景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救护担架车应用情况要比国内好一些,对病人的二次伤害小,并在一些超级大国的专业医院,实现了电子控制,更智能化,人性化,在运送病人的过程中医生可随时对其进行简单救治。但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救护担架车还比较简陋,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在国内,目前,临床使用的担架推车存在许多局限性,给医护人员受病人带来诸多不便。根据临床实用需要,现研制出一种多功胞担架车,弥补了目前临床急救担架推车的不足。方便了患者。特别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1]。 担架车是医院里最常用的一种运送病人的工具,一般情况下,担架车都是四轮的,间或也有五轮或三轮的。这些类型的担架车在使用中存在一些缺点,如轮子极易磨损;路面如果崎岖不平,病人饱受颠簸之苦;重心不稳,极易倾倒等。医院急症科曾数次发生病人从车上摔下的事故,有的病人甚至被摔成骨折。这种情况在各个医院普遍存在[2]。 近几年,各个领域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常有自然灾害和局部战争发生,使数以百计的人民失去了健康乃至生

命,特别是随着战争及自然灾害的杀伤力增加,一次事故造成的伤员往往较多,常常会因为医疗救护人员或器械的不足而导致部分伤员送救不够及时,造成无法挽回的健康或生命损失。因此对现场伤后运送医疗救护器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操作快速方便、占用操作人员少、对伤病人员的二次伤害小以及达到高效高质的伤后运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设计了一种半自动救护担架车,用于从事发现场到救护汽车或飞机等机动运载工具的病员运送工作[3]。所以产生了——救护担架车。 1.1.2 救护担架车的发展 虽然现在是和平社会,但战争始终存在。在未来现代化战争中,随着高科技武器在陆海战场上的应用。各种火器伤发生的特点与中东战争及伊拉克战争有很大不同。空袭和精确制导武器、非致死性武器的使用造成群死群伤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特别是海域作战可能有大批伤员需在沿海前沿阵地向后方转送。必将占用大量的战斗人员而严重影响战斗力。因此,以最少的人力快速安全转送阵地伤员。确保部队战斗力的发挥,特别是雨天、烈日照射、沙滩等地域环境条件下伤员转运及伤员中途输液、吸痰器吸痰、呼吸机(充电式)辅助呼吸,是野战医疗所转运伤员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架开始广泛的应用在军队中。这个时期的担架非常的简单,用两根竹竿,中间用一些结实的布条连接。这是最早的医用担架,随着工业的发展,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出现铁质可折叠的医用担架,这种医用担架被广泛的应用于自然灾害与战争中,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多功能铲式折叠担架说明书.doc

设计说明书 设计项目:多功能铲式折叠担架 设计者: 指导教师: 学校:

多功能铲式折叠担架说明书 设计者: (XXXXXXX,吉林) 作品内容简介 多功能铲式折叠担架是我们自主研制的一种集折叠担架、铲式担架、轮式担架、救护车担架床于一身的新型、方便、高效的救援担架。具有折叠、分离、可抬、可推、点滴、手术、方便X光照射、夜间救援等多种功能。它携带、放置方便,可以迅速转运伤员,抢救迅速,能避免对伤员的二次伤害等优越性能,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1.担架设计方案 图一 本担架的结构图如图一所示:

图二图三 1.1 分离原理 该担架的分离原理是在连接部位安装一个活销,当管插入时自动卡死,分离时只需拔一下弹簧销就可轻松实现担架的两边分离。其原理机构如图二组成:弹簧销,套筒 1.2 折叠原理 利用一个两边处理过的槽形钢板,将两个钢管在里面对接,实现了钢管只能单方向折叠的原理,达到了担架折叠的目的。其折叠后如图三: 组成:折叠装置 1.3载荷的计算 测量并计算担架面的面积A,所选材料的屈服应力ós=235Mpa,安全因数ńs=1.5, 材料的许用应力为:[]Mpa σ ÷ =σ = n156 5.1 235= ÷ 四个支撑点面积:10.34mm2 担架表面正应力为:ó=F/A=1500N/10.34mm2=145Mpa<156Mpa 从而确定担架所能承受的力,确定载荷:1500N/10N/Kg=150Kg 1.4支架张合及限位设计 用车床加工一个M10的螺栓,螺纹长度24,插入两管之间,在外面加一个蝶形螺母,就简单的做到了支架张合。确定角度θ,然后在一支架上焊接一个限位小圆销。 1.5 轮子的选择 刹车轮载重50公斤,力是均分的,四个轮载重200公斤。足以承重在150Kg以下的载荷 2.担架的性能 1、一分为二:采用离合装置,可使分离成左右两部分,在不移动伤员的情 况下,迅速使伤员置于担架内再转运至手术台或病床上,然后再拆开, 轻松撤出担架。避免救护转移过程中所造成的“二次创伤”,为治疗手术 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折叠装置:采用折叠装置,可使担架缩小四倍,最大限度的缩小了担架体 积,便与放置和携带。

起重机应急预案

起重机应急预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起重机应急预案及规程 XXXXXXX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20日

1 总则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桥、门式起重机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和《重大危险源辨识》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桥、门式起重机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主要包括:通用桥式起重机、电站桥式起重机、防爆桥式起重机、绝缘桥式起重机、冶金桥式起重机、架桥机、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防爆梁式起重机、通用门式起重机、水电站门式起重机、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万能杠杆拼装式龙门起重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造船门式起重机、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装卸桥等设备。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乘客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互协作,积极应对。桥、门式起重机使用管理单位应认真贯彻落

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协同桥、门式起重机维修保养单位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和配合注意事项,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以便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地采取正确措施,有效应对。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单位、部门和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2 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及职责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指挥、应急办公(值班)室、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组成。现场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等,其中总指挥应由单位的主要责任人担任。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的主要职责

应急知识点一、急救担架的使用

应急知识(一) 急救担架的使用 一、担架的分类 按其结构、功能、材料特征可将其分为简易担架、通用担架、特殊用途担架三类。 二、担架搬运的原则 迅速、及时、正确。搬运不当,轻者可延误伤病者及时获得进一步检查救治的时机,重者可使病情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震动,以免增加伤病者的痛苦。 三、搬运前的注意事项 1、搬运伤员之前要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和受伤部位,重点检查伤员的头部、脊柱、胸部有无外伤,特别是颈椎是否受到损伤。 2、必须妥善处理好伤员。首先要保持伤员的呼吸道的通畅,然后对伤员的受伤部位要按照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处理得当后,才能搬动。 3、在人员、担架等未准备妥当时,切忌搬运。 4、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伤员的病情恶化。重点观察呼吸、神志等,注意保暖,但不要将头面部盖太严,以免影响呼吸。一旦在途中发生紧急情况,应停止搬运,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5、在特殊的现场,应按特殊的方法进行搬运。 四、搬运时病情观察的要点 1、意识状态的改变 2、呼吸脉搏、生命体征的变化 3、出血的程度等 4、必要时进行紧急处理 五、搬运伤员时常采用的体位 1、仰卧位:对所有重伤员,均可采用这种体位。

2、侧卧位:在排除颈部损伤后,对有意识障碍的伤员,可采用侧卧位。以防止伤员在呕吐时,食物吸入气管。伤员侧卧时,可在其颈部垫一枕头,保持中立位。 3、半卧位:对于仅有胸部损伤的伤员,常因胸部疼痛,血气胸而至呼吸困难。 4、坐位:适用于胸腔积液、心衰病人。 六、通用担架搬运病人的方法 1、一般情况下让伤员仰卧或侧卧在担架上搬运。 2、用专业捆带将外伤员固定在担架上,防止伤员的肢体伸出担架外。 3、担架搬运时,伤员的脚在前,头在后,先抬头,后抬脚,放下时先放脚,后抬头担架员要步调一致。向高处抬时,伤员头朝前,脚朝后(如上台阶、过桥),前面的担架员要放低担架,后面的要抬高,以使病人保持水平状态。下台阶时相反。 4、担架上车时要伤员头先上,脚后上。 5、将搬运伤员的担架放在担架车上要把两侧保护杆拉起固定。 七、危重伤员的搬运 1.对急症病人,应该以平卧为好,使其全身舒展,上下肢放直;根据不同的病情,做一些适当的调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头部可适当垫高,减少头部的血流。 2.昏迷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或痰液污物顺着流出,不致吸入。 3.对外伤出血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可将其头部适当放低些。 4.至于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者可采取坐位,使呼吸更通畅。

驾驶员救护试题

现场初级救护知识竞赛题(共96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 1. 成人正常呼吸每分钟是________。 A. 16-20次/分钟 B. 20-30次/分钟 C. 36-40次/分钟 2. 成人正常心跳每分钟是________。 次/分钟次/分钟次/分钟次/分钟 3. 上海市的医疗呼救电话是________。 B. 119 C. 120 D. 121 4. 成人的血液占自身体重为________。 A. 4% B. 6% C. 8% D. 10% 5. 静脉出血时的血液颜色呈________。 A. 鲜红色 B. 暗红色 C. 鲜红色变暗红色 6. ________血管出血呈速度快、量多、危害性大。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 7. 指压止血法是现场急救中常用简便的止血方法,但不适用于人体________ 部位的出血。 A. 头部 B. 颈部 C. 胸部 D. 四肢 8. 用止血带止血后,放松止血带的时限规定为________。 A. 用止血带后30分钟 B. 用止血带后1小时 C. 用止血带后2小时 D. 用止血带后3小时 9. 伤口包扎时应遵循________“四要”。 A. 快、准、轻、牢 B. 快、稳、准、牢 C. 快、准、紧、牢 D. 快、全、轻、牢 10. 伤口包扎时应做到________“五不”。 A. 不摸、不冲、不送、不作标记、不上药 B. 不摸、不冲、不取、不送、不上药 C. 不摸、不冲、不止痛、不取、不上药 D. 不摸、不冲、不送、不取、不止血 11. 伤口包扎时按规定打________结。 A. 活结 B. 蝴蝶结 C. 方结(平结) D. 其他结 12. 用三角巾包扎双肩时,应打________个结。 A. 2 B. 3 C. 4 D. 5 13.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是。 A. 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 B. 先包扎后固定再搬运 C. 先止血后固定再搬运 14. 上肢部位骨折固定时,须用大悬吊。 A. 肩部 B. 上臂 C. 前臂 D. 手掌 15. 大腿骨折固定时,须用块三角巾固定。 A. 3 B. 5 C. 7 D. 9 16. 胸部损伤者在徒手搬运时,方法不宜使用。 A. 扶行法 B. 抱行法 C. 背负法 D. 拖行法

峨山县卫生局道路交通事故医疗应急救援预案

峨山县卫生局道路交通事故医疗救援应急 预案 为了应对突发道路交通事故,确保出现重大事故时能够迅速出动人员投入至救护工作,把事故灾害降到最低程度,我局主要由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承担此项工作,医院医疗救护队将由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6-8名医务人员组成,在接到通知10分钟内出发赶赴现场,具备完成事故现场多名伤员的现场抢救及转运任务的能力,必要时抽调其它医疗机构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参与救援,为了进一步落实本项医疗救护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工作程序 1、接到卫生局“指挥中心”通知后,总值班人员负责在第一时间迅速通知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救护队员和司机。 2、司机在接到通知5分钟内将救护车开到医院门口,其他人员须在10分钟内到场并出发。 3、120急救中心按照要求将事先配备好的置于诊室内的有关药品、抢救设备及存放在急诊的担架,在救护车到达后放入车内。 4、总值班负责携带值班室内配备的手电筒、雨具、手机等常规后勤保障物品。

二、抢救医疗器械、药品(由120急救中心准备)要求 1、巡视包3-4个。巡视包内必备物品: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表、止血带、三角巾、绷带卷;一次性注射器、手电筒、压舌板、消毒纱布、棉签等。巡视包内必备药品:强心剂、利尿剂、呼吸兴奋剂、升压药、止血药、抗过敏药、抗惊厥药等急救药品、处理外伤的应急药品及止痛药(如眼药水、止血粉、消炎粉)等。 2、必备物品:包括氧气、担架、夹板、绷带、气管切开包、清创缝合包、输液用品及抢救用药。 三、主要后勤物资要求(总务科准备) 1、总务科按物资准备要求将常规配备于总值班室内并定期检查其完备情况,如为救护队员配备的帐篷、雨具、应急灯、手电等。如遇特殊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时,应保证具备随时调配人员及物资的能力。 2、救护车应定期检修以确保随时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 3、作好其他有关后勤保障工作。 四、组成灾害事故及突发事件救护队 1、总指挥和现场指挥由卫生局局长(张旭光)、医院院长、(柏跃华)担任。 2、救护队长:由急救中心主任(胡建海)、护士长(张红英)担任。 3、救护人员由当日值班医生、护士担任。

毕业设计担架车的结构设计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3) 1.1设计的研究意义 (3) 1.2 目前担架车的折叠机构的组成 (5) 1.3目前担架车的折叠机构的动作过程 (6) 1.4目前担架车的优缺点 (7) 1.5 设计的目标 (7) 第二章担架车减震系统的设计 (8) 2.1 减震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 (8) 2.2 悬架的功能和组成 (8) 2.3 悬架的设计方案 (9) 2.4 悬架具体的结构形式设计 (10) 第三章零件的设计 (12) 3.1 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12) 3.1.1 担架车参数 (12) 3.1.2 悬架的空间几何参数 (12) 3.1.3 悬架的弹性特性和工作行程 (12) 3.1.4 悬架刚度计算 (13) 3.2 螺旋弹簧的设计 (13) 3.2.1 螺旋弹簧的刚度 (13) 3.3 减振器结构类型的选择 (15) 3.3.1 双筒式液力减振器 (16) 3.3.2 单筒充气式液力减振器 (18) 3.3.4 减振器参数的设计 (19) 第四章设计总结 (22) 4.1 创新点 (22) 4.2 与同类产品比较及市场背景 (22) 4.3 后续工作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摘要]:传统的急救担架车的结构比较复杂,外观比较笨重,减震功能小。不宜在灾难急救中携带使用,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为了提高救护车担架车的舒适性,根据卧位人体振动响应的特点和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本设计进行全面机构创新改革,应用连杆机构的传动原理,合理设计担架车的减震装置,并适应担架支架的结构。使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的减小了由车身输入的振动能量,提高了降低舒适限度的耐受时间。具有简便快捷、体型轻巧、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操作,占用救护人员少、抗震度高,对伤员二次伤害小的优点。 [关键词]:急救担架车、连杆机构、悬架系统

急救车物品准备

急救车物品准备 1.担架:床垫、枕头、被子、橡胶单 2.止血用品:止血带、压迫绷带、止血钳等 3.人工呼吸器具:人工呼吸器、开口器、压舌板、医用氧气机 4.手术器械:(手术刀、剪刀、镊子、弯盘、治疗巾、孔巾)------ 清缝包 (纱布、棉球、止血垫)------急救包 5.夹板应急灯 6. 乳胶手套、薄膜手套、便盆、尿壶、冰袋体温表血压计 7.注射器(1、2、5 、10、30、60毫升)、输液器、输血器、砂轮、弯盘、碘伏、纸胶布、布胶膏、氧导管、吸痰管、手电筒、一次性导尿包 8.外伤消毒药:碘酒、双氧水等 9.一般:肥皂 10.洗眼用品:氯霉素眼药水、生理盐水 11:复苏类:便携式除颤器、(直流电)监护仪 急救药品(针剂) 1.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洛贝林 2.镇静安定药:苯巴比妥、地西泮、苯妥英钠、氯丙嗪、异丙嗪 3.镇痛药:哌替啶、曲马多、吗啡 4.抗休克:副肾、异丙肾、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5.改善微循环:654---2、阿托品 6.强心:西地兰 7.抗心律失常:利多卡因、溴汴胺 8.扩管:硝酸甘油、立其丁 9.降压:硝普钠、利血平 10.平喘:喘定、氨茶碱 11.利尿脱水;速尿、甘露醇、50%GS 12.止血:K1、K3|、止血敏、止血芳酸 13.抗凝血:肝素钠 14.抗过敏:异丙嗪、苯海拉明、钙针、地塞米松 15.激素:氢考、地塞米松 16.解毒:解膦定、亚甲兰 17.水电解质平衡:5%碳酸氢钠、氯化钾 18.5%GS、10%GS、0.9%NACL、10%NACL、林格、低右、甘露醇、代血浆 (口服)消心痛、心痛定、舒乐安定、硝酸甘油片、云南白药、蛇药、去痛片、 5000米区域:病家---120电话---指挥中心---该区域急诊科---急诊护士通知专科医生、护士、驾驶员---现场---就地抢救---搬运至救护车---心电监护、输液、给氧气等对症处理---回院

抢险救援车使用说明

产品使用说明书 及用户维修手册 明光市浩淼消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消防车性能参数

二、配备器材

该系列消防车功能齐全,性能优越,它可为大、中型城市专勤消防队提供破拆、牵引、起吊、防毒、隔热、排烟、供电、照明、侦察等抢险救援功能。选用进口移动发动机组,可为移动照明、液压破拆工具、空气呼吸器充气泵等设备提供动力。 本车装有备用移动式照明系统,可远离车体实施移动照明;车上配备有多种破拆工具,能够满足破拆、抢险、救援需要。前端装有电动绞盘,后端设有液压吊机,可以在火灾或是交通事故现场进行牵引和起吊,对现场进行清理。车上还配有排烟机,可对地下室、仓库或其它场地实施排烟,为消防员抢险救援开辟道路。 车上可配有避火服、隔热服,能为消防员提供最大保护,同时还可配空气呼吸器,为消防员灭火提供方便。配有堵漏设备,可以用来处理易燃易爆或有毒的气体、液体泄漏事故。 本系列消防车为消防部队救人、灭火和处理其它灾害提供了最齐全的抢险救援装备,最大化的满足了城市抢险救援的需要。 四、主要构造 驾驶室及乘员室 单排驾驶室,联体乘员室,驾驶室内加装有100W警报器、回转警灯开关,仪表台下方装有多功能电子警报器,车顶为红蓝长排枕式警灯。 器材箱 器材箱体为密封箱式结构,外部骨架蒙皮采用焊接;内部器材框架采用铝合金型材制作,器材箱内部按器材规格尺寸分层设置。器材箱左右两侧分别装有带锁铝合金卷帘门。 发电机 发电机组选用进口电机组,轻便可靠,用电动或手动启动,操作方便。主发电机可在车辆移动时,可以发电,确保照明效果。 照明 主灯选用6000W/220V的短弧镝灯,该灯体积小、光色好、光效高、耗电少等优点,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光源。

急救驾驶员管理规范

急救驾驶员管理规范 车辆管理负责人职责 1.在中心主任领导下,全面负责车辆管理工作。 2.负责指导各急救站车辆管理,保证急救工作正常运行。 3.掌握全站车辆状况,拟定车辆维修,保养计划。负责车辆安全工作,及时处理车辆交通事故。负责全中心车辆检查、登记、督促维修。 4.做好车辆年审工作,抓好修理质量,节约经费开支。 5.建立车辆档案和各项工作统计。按计划组织车辆维修,保养,年审。 6.处理日常行车事故及处理交通事故。 7.负责分站驾驶员日常排班和交接工作。 8.负责车辆调配,管理。 9.核算本站车辆修理、油耗并上报。 10.负责与车辆相关单位及中心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11.做好新车论证,购置和车辆报废工作。办理与车辆相关的手续。 12.组织驾驶员安全行车学习,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全面了解驾驶员的工作和思想情况,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13.建立驾驶员档案和备用驾驶员资料,培养年青骨干。 14、加强节日期间车辆安全工作。节前要对车辆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尽快报主管领导解决,节日期间必须保证车况良好。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安全行驶教育,严禁疲劳开车、酒后开车,对长途出车严格按有关报批程序执行。 急救驾驶员职责 1、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掌握所驾驶车辆技术性能,不断提高驾驶水平。 2、服从120调度指挥,不准私自出车和绕道办私事。 3、密切配合、协助急救医师,安全完成急救任务。 4、根据病人病情及急救医师意见确定行驶速度及转运医院。 5、向急救医师提出转送中合理化建议时应注意方式和场合,避免引起纠纷。 6、正确使用GPS、电台和警报器,以免GPS放电。划卡上、下班。 7、严格按规定收费,栏目清楚,字迹工整,收费发票存根与医疗收据一并上交。 8、做好接班前的车辆检查,认真保养车辆。 9、保持车辆整洁、卫生和随车物品固定牢固。 10、上班期间严禁钦酒,不得开英雄车、赌气车、霸王车和乱用警报器。 11、下班时锁好车辆门窗,严防随车物品丢失。 急救驾驶员守则 1.积极参加学习,服从分配,听从指挥,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有事先请假,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不擅离工作岗位。 3.按时参加自检组的学习,保持车容整洁,认真保养车辆,确保行车安全。 4.遵守职业道德,改善服务态度,提高质量,对病人热忱、礼貌、不乱收费。 5.努力钻研业务,做到不懂就问,互相帮助,以老带新、共同提高,不断提高业务、技术

隧道塌方救援演练方案

固西公路A6合同段 田家梁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演练 实施方案 编制:王兴年 审核:冯晓东 审批:周建勇 中铁十二局集团固西公路A6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四年九月十日 中铁十二局固西公路A6合同段

田家梁隧道塌应急救援演练实施方案 一、计划时间: 1、预备会议:9月13日晚上 2、9月16日上午8:00—9:30预演,10:00正式演练。 二、演练地点:第一方案设在田家梁隧道右线洞口前方开阔地;第二方案,雨天设在右线隧道洞内。 三、参加人员:邀请总监办、驻地监理工程师参加,隧道施工队全体人员;项目部参加演练及相关人员。 四、演练人员组织及分工: 1、演练总指挥:周建勇 职责:全面负责整个疏散过程,发布各项指令 2、演练副总指挥:冯晓东、姚德银 职责:负责演练的人员组织工作;负责演练方案的审批及监督演练逃生人员组织及现场技术保障及救援方案的制定,监督演练所需材料、设备的落实情况,负责向总指挥报告现场伤亡情况。 3、安全防护组组长(王兴年):负责演练前的策划;对参加演练人员进行检查和周围警戒,禁止酒后人员参加演练;负责演练计划制定及资料的整理工作; 4、物资(赵巍)设备(赵巍)保障组组长:负责演练现场物资供应监督落实情况,负责演练当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物资的供应。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设备到位的落实情况。 5、医疗救护组组长(樊杰):负责演练现场伤员的救护、护送和转运工作;负责监督轻伤人员的现场医疗处置,重伤员及时送医院诊治的等;

6、交通警戒组组长(白俊珍):负责演练区域封闭警戒,防止闲杂人员进入,和现场交通,对参加演练外来车辆的统一指挥停放,防止交通拥堵。 7、技术保障组(王志强)奔赴事故地点对现场进行调查,参与救援技术方案的制定,并向总指挥报告方案的制定情况。 8、通讯联络组组长(朱冰):负责联系救护车和各方联系和协调工作,演练开始后,负责救护车到位。 10、抢险救援组组长(陈科峰):负责带领救援组成员奔赴隧道实施救援。 11、摄像组(王建州)负责整个演练过程的拍照摄像。 12、预备组(杜江)负责组织现场座椅摆放、话筒音响等设备到位和正常使用。 13、隧道施工队队长郑书株负责选派参加演练约32人及救援小分队10人共42人的组织工作; 五、演练所需物资及设备 1、急救箱(外伤药物、药棉、纱布)若干;医务人员白大褂一套 2、担架1副 4、喊话筒1个 5、救护车1辆随带2名医务人员 6、交通管制用地锥形桶、安全警示带 7、对讲机4台(总指挥、副总指挥、现场救护组、安全防护组各1台) 8、警报器一个 9、高音喇叭一套(或喊话筒) 10、“中铁十二局集团固西公路A6标田家梁隧道防塌应急演练”横幅一条 11、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各一辆 12、铁锹、洋镐各5把

救护员岗位职责

急救员岗位职责 1、院前急救医师岗位职责 l、在急救站负责人的领导下,严格按照院前急救规章制度,完成院前急救出车任务。 2、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服从指挥中心调度指挥,按时随车出诊。 3、在驶向现场的途中,及时与病人家属取得联系了解病情,并给予相关急救指导。 4、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医德、较强的急救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流程 与规范工作,遵守诊疗常规,熟练掌握现场急救各项技术,掌握仪器设备、器械的性能和使 用方法,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5、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6、负责组织和指挥随车人员完成现场急救及转运工作。转运途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7、及时向伤病员及家属交待病情;送达医院后,负责向医院接诊医师交代病情。 8、按规定及时书写院前急救病历,要求书写规范、描述准确、字迹清楚、项目齐全。 9、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特殊人员要按规定积极处理、及时报告,服从现场领导指挥。 10、爱护医疗急救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按规定处理、上报;及时补充更换出诊所用各种 药品器械,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1、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以伤病员为中心,加强业务学习,在提高急救技能上下功夫, 及时总结急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供优质服务。 2、急救医护人员岗位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2.在急救单元中实行医生负责制,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做好院前急救工 作。   3.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操作常规,积极妥善处理好院前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医生要将 病情、治疗方案、转送医院及时告知病家,请病人或家属签字。转送中做好途中监护工 作。   4.病人转送至医院急诊科后,必须与当班医务人员交代患者病情和用药情况,写好院前 急救病历,严格遵守病案管理制度。   5.保障设备完好,提高使用率,及时补充药品和器材,保证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按常 规进行器械与车厢消毒。      6.严格遵守物价规定,合理收费。   7.遵守本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忠于职守,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8.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3、急救站主任岗位职责 第一、领导制定本站的长远发展规划,任期目标和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 结工作,定期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 第二、强化医疗、护理、交通安全等方面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医疗急救 工作规范、质量监督控制考核标准及相关管理制度,督促和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减少差错, 严防医疗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三、组织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遇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指挥抢救, 动员急救力量,联动部门共同参与救援,并将救援信息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 第四、负责组织、检查本单位职工继续教育和进修人员的教学工作。 第五、加强急救队伍建设,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努力提高急救人员的技术水 平;教育引导全体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医德,改善服务态度,树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