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病人的治疗及护理

合集下载

肺栓塞的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肺栓塞的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肺栓塞的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肺栓塞护理问题潜在并发症:心跳骤停在出现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进行抢救。

具体措施包括:(1)拳击心前区。

如果没有恢复心跳,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气囊辅助呼吸,并迅速通知医生。

(2)如果出现室速或室颤,应立即进行电击除颤。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输液,纠正酸中毒。

(4)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氧疗。

如果呼吸不能恢复,应进行气管内插管。

(5)配合抢救并做好记录。

气体交换受损针对气体交换受损,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安置患者取有利于呼吸的体位,如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

(2)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调节好适宜的温湿度,室内定时开窗通风。

(3)遵医嘱进行吸氧,同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

(4)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5)协助病人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输出量减少针对心输出量减少,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人心律、心率、体温、血压、脉压差、心电图改变。

(2)观察病人末梢循环、肢体温度、血氧饱和度改变。

(3)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量,其速度一般不超过30滴/min,并限制水、钠摄入。

(4)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观察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

有再栓塞的危险针对有再栓塞的危险,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绝对卧床休息,一般需要绝对卧床2-3周。

不可过度屈曲下肢,以免栓子脱落,造成再栓塞。

(2)有效制动急性肺栓塞溶栓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松动,极易脱落,不能做双下肢用力的动作及做双下肢按摩。

(3)要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要积极治疗,以免咳嗽时腹压增大,造成血栓脱落。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

(4)吸烟者应被劝告戒烟;卧床期间所有的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

(5)测量双下肢腿围距髌骨上缘15cm处,距髌骨下缘10cm处,做好记录并交班。

如果两腿围差别超过2cm或较前增粗,应引起重视,可进行下肢超声检查,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6)备好溶栓药和急救物品及药品,如除颤器、鱼精蛋白等,保证急救用品处于备用状态。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抗凝治疗
在特定情况下,如大块肺栓塞或溶栓治疗指征明确时,可考虑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以溶解血栓。
溶栓治疗
吸氧
对于缺氧的患者,应给予吸氧治疗,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
监测血氧饱和度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确保其维持在正常水平。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恐惧等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
合理饮食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
适量运动
提醒患者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过重或过轻都可能增加肺栓塞的风险。
控制体重
04
CHAPTER
注意事项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
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了解病情变化。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护理诊断措施预防措施注意事项
01
CHAPTER
护理诊断
01
02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气体交换受损是由于肺栓塞导致肺组织缺血、缺氧,影响气体在肺内的交换。
疼痛是由于肺组织缺血坏死或胸膜受累引起的。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肺栓塞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健康宣教
心理支持
03
CHAPTER
预防措施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肺栓塞的严重性,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肺栓塞的危害
危险因素识别
预防措施
指导患者认识并避免可能导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如长时间久坐、长期卧床、骨折等。

肺栓塞护理措施

肺栓塞护理措施

肺栓塞护理措施1. 背景介绍肺栓塞是一种危重的疾病,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突然发生血栓形成,导致肺血总量减少或完全中断的情况。

肺栓塞常见的病因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空气栓塞、脂肪栓塞等。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常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脏骤停和死亡,因此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2. 护理措施2.1 保持患者平卧在肺栓塞的护理过程中,保持患者平卧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

平卧可以减少短暂的低氧血症,减轻肺动脉压力,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并有助于血液回流和预防血栓进一步形成。

2.2 给予氧疗氧疗是肺栓塞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

给予高流量氧气可以提高患者体内氧合水平,缓解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2.3 管理疼痛肺栓塞患者常伴随胸痛症状,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疼痛管理。

可以采用镇痛剂如吗啡、可待因等药物进行镇痛,但需要注意剂量的选择和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

2.4 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特别需注意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并处理低氧血症。

2.5 卧床休息肺栓塞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以减少活动对心脏和肺部的负荷。

护士需要帮助患者调整体位,避免剧烈活动和劳累。

同时,也需要教育患者在出院后的日常生活中注重休息。

2.6 给予抗凝治疗肺栓塞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抗凝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以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2.7 加强宣教肺栓塞患者在康复期需要遵守一些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例如戒烟避免二手烟,合理饮食,适度锻炼等。

护士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复发。

3. 总结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护理措施的合理实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保持患者平卧、给予氧疗、管理疼痛、监测生命体征等措施,提供全面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此外,加强宣教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复发。

肺栓塞护理措施有哪些(二)2024

肺栓塞护理措施有哪些(二)2024

肺栓塞护理措施有哪些(二)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由血栓或其他物质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

它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以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护理措施在肺栓塞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栓塞护理措施的五个大点,包括早期护理、药物管理、休息与体力活动、精神支持和教育,以及有效的监测和评估。

正文:1. 早期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

- 给予供氧治疗,保持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患者口腔。

- 支持患者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活动。

- 提供安静、安全的环境,减少刺激。

2. 药物管理- 给予抗凝血药物,如肝素或华法林,以防止血栓形成。

- 保持药物治疗的稳定性,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 给予镇痛药以缓解胸痛和不适感。

- 对于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根据需要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抗心律失常药。

3. 休息与体力活动- 鼓励患者进行充分的休息,减少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肺负担。

- 在医师指导下,逐渐增加体力活动,进行康复锻炼,以提高患者体力和心肺功能。

- 监测患者体力活动时的症状和反应,确保患者在安全范围内进行活动。

4. 精神支持和教育-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 教育患者关于肺栓塞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

- 提供饮食建议,避免摄入高脂肪和高盐食物,以维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

- 鼓励患者戒烟和减少饮酒,以减少危险因素。

5. 有效的监测和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 进行动态观察,监测病情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出现。

-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胸部不适感。

- 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包括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总结:肺栓塞护理措施的关键是早期护理、药物管理、休息与体力活动、精神支持和教育,以及有效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肺栓塞病人的护理常规

肺栓塞病人的护理常规

肺栓塞病人的护理常规引言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的护理和干预。

肺栓塞是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被栓塞物阻塞引起的,严重影响到肺部的血液循环。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病人的护理常规,以便提供适当的护理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肺栓塞的护理常规1. 病人观察对于怀疑或确诊为肺栓塞的病人,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监测,以及进行必要的床旁监护。

- 注册并监测氧饱和度,以及进行血气分析并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

-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疼痛、四肢肿胀和皮肤情况。

2. 给予足够的氧气由于肺栓塞会严重影响到肺部的血液循环,病人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以满足氧合需求。

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给予病人足够的氧气: - 使用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持续流量氧气。

- 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吸氧浓度调节。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肺栓塞病人的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 抗凝剂治疗,如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以防止血栓继续扩大。

-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或茶碱,以缓解呼吸困难。

- 止痛药,以缓解疼痛症状。

4. 床位休息和体位调整对于肺栓塞病人来说,床位休息和体位调整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护理常规:- 病人需要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排便。

- 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咳嗽和翻身动作,以预防肺部合并感染。

- 保持病人体位的改变,如抬高红细胞计数或氧合指数降低的下肢或进行Trendelenburg位。

5. 心理支持和教育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疾病,病人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心理上的支持,并提供必要的教育: - 向病人解释他们的病情,包括病因、预后和治疗计划。

- 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康复和治疗过程。

- 提供资源和信息,以帮助病人和家人了解有关肺栓塞的知识。

6. 密切关注并发症肺栓塞病人需要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 肺部感染,包括肺炎和脓肿。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是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发生栓塞而引发的。

肺栓塞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以确保其安全和促进康复。

本文将对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正文内容:一、监测患者生命体征1. 监测呼吸频率和心率:肺栓塞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和心率增快等症状。

通过监测呼吸频率和心率,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监测血压和氧饱和度:肺栓塞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以及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

监测血压和氧饱和度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对治疗的反应。

3. 监测体温:高热可能是肺栓塞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

定期测量体温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问题。

二、促进患者休息和舒适1. 提供舒适的环境:为肺栓塞患者提供安静、温暖、通风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减轻他们的不适感和焦虑情绪。

2. 调整姿势:肺栓塞患者应保持舒适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卧床或站立,可以使用枕头或垫子来提高上半身的高度,以减轻呼吸困难。

3. 定期转换体位:定期转换体位有助于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静脉回流阻力,缓解肢体的肿胀。

4. 提供合适的疼痛管理:肺栓塞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的胸痛,合理的疼痛管理有助于减轻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5. 提供心理支持:肺栓塞患者常常会感到害怕、焦虑和沮丧,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可以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三、预防和处理并发症1.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是由于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的,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和预防,包括积极推行肢体活动和提供合适的抗凝治疗。

2. 预防肺部感染:肺栓塞患者由于呼吸困难和长期卧床,易引起肺部感染。

提供适当的肺部护理,如清洁口腔、定期改变呼吸机管路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有助于预防和处理肺部感染。

3. 处理出血风险:肺栓塞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风险,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并及时处理出血并发症。

4. 处理心功能不全:肺栓塞患者可能伴随着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并根据情况及时处理,如应用利尿剂减轻水肿、调整液体摄入量等。

肺栓塞急救护理要点

肺栓塞急救护理要点

肺栓塞急救护理要点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紧急护理。

以下是肺栓塞急救
护理的要点:
1. 立即呼叫急救电话,一旦怀疑患者出现肺栓塞症状,立即拨
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症状和患者的情况。

2. 保持患者安静,肺栓塞患者需要保持平躺,尽量减少活动,
避免剧烈运动或激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3. 给予氧气,氧气是肺栓塞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通过面
罩或鼻导管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4.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肺栓塞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
咳血等症状,需要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6. 输注抗凝药物,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医护人员会根
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继续扩大。

7. 进行影像学检查,肺栓塞的诊断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肺血管造影等,及时进行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总之,肺栓塞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

术后肺栓塞治疗护理措施

术后肺栓塞治疗护理措施

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因血栓、脂肪、空气等物质阻塞,导致肺循环障碍,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术后肺栓塞治疗护理措施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术后肺栓塞的治疗护理措施。

二、术后肺栓塞治疗1. 一般处理与呼吸循环支持(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

(3)给予高流量吸氧,改善患者缺氧状态。

(4)根据病情给予镇静、止痛等药物。

2. 抗凝治疗(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华法林等。

(2)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抗凝药物剂量,确保患者处于合适的抗凝状态。

(3)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及时调整抗凝药物。

3. 溶栓治疗(1)溶栓治疗适用于高危病例,如有明显呼吸困难、胸痛、低氧血症等。

(2)常用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3)密切监测溶栓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出血、低血压等,及时处理。

4. 肺血管介入治疗(1)肺血管介入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2)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3)术后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复发。

5. 肺动脉血栓摘除术(1)肺动脉血栓摘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2)术后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复发。

(3)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

6. 放置腔静脉滤器(1)腔静脉滤器适用于有肺栓塞病史或反复发作肺栓塞的患者。

(2)术后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复发。

(3)定期复查滤器,观察滤器位置和功能。

三、术后肺栓塞治疗护理措施1. 严密观察病情(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如呼吸困难、胸痛等,及时报告医生。

2. 饮食护理(1)给予患者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如瘦肉、鸡蛋、豆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概念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 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 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 栓塞等。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 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 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肺栓塞的一种最常见类型。 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 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 肺梗死(PI)为肺动脉发生栓塞后,其支配区的肺 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
病因
2.年龄因素: 肺栓塞的发生年龄多在50~65岁,而60岁以上可达20%,90% 致死性肺栓塞发生在50岁以上。 3.活动减少: 因下肢骨折、瘫痪、重症心肺疾病、手术、旅游者长时间乘飞机、 坐火车、汽车旅行、长时间坐位打麻将等原因,或健康人平时肢体活 动减少,降低了静脉血流的驱动力,导致血流淤滞,深静脉血栓形成。 4.静脉曲张和血栓性静脉炎: 因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一旦静脉内压急剧升高 或静脉血流突然增多,栓子脱落而发生肺栓塞。 5.心肺疾病: 心肺疾病为我国肺栓塞的最常见原因,25%~50%的肺栓塞患者 有心肺疾病,特别是心房颤动伴心衰的患者最易发生,其中尤以风湿 性心脏病、心肌病、起搏器植入者、慢阻肺合并肺心病者为多。
溶栓治疗 适用于大块栓塞,低血压、休克及伴右室 功能不全的次大块肺栓塞者。溶栓时间窗 一般为14天内。 绝对禁忌症:活动性内出血、近期自发 性颅内出血 相对禁忌:手术、分娩、活检、出血疾 病、细菌性心内膜炎、严重高血压等。
常用溶栓药物 尿激酶用法 2万u/kg溶于0.9% NS1OOml或5%GS100ml中,2小时内滴完。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成人用 50-100 mg溶于0.9%NS100ml或5% GSl00ml中,2小时内滴完。
8. 诊断:放射性核素肺扫描
包括灌注显像和通气显像,因其无创性和 经过广泛的临床实验评价而在PE的诊断中起重 要作用 核素灌注显像时,由于肺动脉分支闭塞而 在相应的血管床没有微粒分布,显像成为冷区 核素通气显像采用放射性惰性气体或气体 溶胶,经气道吸入后,在肺内的放射性分布与 局部通气量成正比,可以估测肺的局部通气功 能或气道的通畅情况。
血管内皮功能改变
肺栓塞发生后,肺血管内皮受损,释放出大量收缩性物质,如内 皮素、血管紧张素Ⅱ,使肺血管收缩。此外,血栓形成时,新鲜血栓 含有大量血小板及凝血酶;栓子在肺血管内移动时,血小板活化脱颗 粒,释放出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包括二磷酸腺苷、组织胺、5羟色胺、 多种前列腺素等, 这些物质均可导致广泛的肺小动脉收缩,同时反 射性引起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发挥收缩效应,在肺血管处形成第 一 恶性环路。 大面积肺栓塞时,肺动脉压力上升,右心室心肌作功和氧耗增加, 右心室压力升高,主动脉与右心室压力差缩小,冠状动脉灌注下降。 另外,急性肺栓塞时体内内皮素浓度显著升高,作用于冠状动脉局部 导致痉挛,造成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心肌缺血,在心脏冠状动脉处形 成第二个恶性环路。以上两方面改变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如不能 及时治 疗,则可形成致死性恶性循环。
6. 诊断: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最特异的 方法,被认为是目前诊断PE的金标准。 直接影像学表现为血管完全阻断或 充盈缺损,间接影像学表现为造影剂流 动缓慢、局部低灌注 通常认为所有非侵入性检查无明确 结果或无法得到结果的患者,方选择肺 动脉造影
肺动脉造影
正常肺动脉
肺动脉造影
The most reliable signs of pulmonary embolus are: An Intraluminal filling defect An Abrupt termination of a branch vessel
肺栓塞放射学检查与诊断


在临床表现和初步检查提示PTE(疑诊)的 情况下,应安排PTE的确认检查(螺旋CT和 电子束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扫 描、MRI显像,肺动脉造影),其中1项阳性 即可确定诊断。
治疗
一般治疗 急性肺栓塞应收入重症监护、吸 氧、镇痛,并绝对卧床、保持大便通畅。 低血压、休克者予抗休克治疗,出现右心 衰可予小剂量强心剂,但应用降低心脏前 负荷的药物应慎重,以防心室充盈压过低, 加重低血压和休克。 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吸氧或无创面罩通 气,必要时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病因
6.创伤: 长骨骨折致脂肪栓塞,意外事故和减压病造成空气栓塞,寄生虫和 异物栓塞;此外软组织损伤和大面积烧伤也可并发肺栓塞,可能因为 受伤组织释放某些物质损伤了肺血管的内皮细胞或造成高凝状态所致。 7.肿瘤: 许多肿瘤都可合并肺栓塞,以肺癌、消化系统肿瘤、绒癌、白血病 等较常见,原因可能是肿瘤细胞本身可以作为栓子,另外肿瘤患者的 凝血机制常异常。 8.妊娠和口服避孕药: 孕妇之血栓栓塞病较同龄未孕妇女高7倍,服用避孕药妇女静脉血 栓形成之发生率比不服药者高4~7倍,产后和剖腹产术后发生率也 高。 9.其它原因: 遗传性抗凝因素减少或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的增加;肥胖、某些血 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糖尿病、肺包囊虫病等。
心电图表现
2. SⅠQⅢTⅢV1V2T波倒 臵V3V4T波双向
3.肺栓塞的心动超声征象
直接看到血栓 右室扩张 右室活动减弱 室间隔异常活动 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 肺动脉扩张 无吸气性下腔静脉塌陷减弱
4. 物理检查-胸部X线平片
1、肺动脉阻塞征:可见到区域性肺血管纹理稀
疏、纤细,肺透亮度增加; 栓塞部位肺血减 少;未受累部呈现纹理相应增多(即肺血分布 不匀); 2、肺动脉高压及右心扩大征; 3、肺组织继发改变:肺梗死时可发现肺周围 浸润性阴影,形状不一,常累及肋膈角,患侧 膈肌抬高及胸腔积液(少量~中量); 4、X线胸片也可“完全正常”。
检查
1、血浆D-二聚体 为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纤维蛋白有 很高的特异性,其正常参考值为<500μg/L, 升高提示体内血栓存在。 但肿瘤、炎症、感染、坏死等都可产生纤 维蛋白,所以D-二聚体大于500ug/L对PE的阳 性预测价值较低,不能用来诊断PE
检查
窦性心动过速 Ⅲ、aVF、T波倒臵或V1-V4导联 T波倒臵 Ⅲ、aVF导联呈Qs波,但Ⅱ无Qs波,I导联S波加深 电轴右偏 肺型P波 不完全性或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血栓栓塞
PTE的栓子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1819年Laennec报告首例PE,指出本病源于深静脉血栓(DVT) DVT与PTE 是一种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两者合称静脉 血栓栓塞症(VTE) 79%肺栓塞患者 有腿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证据 50%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发生肺血栓栓塞 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统属一个疾病谱
病因
1.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的条件:
1)血流淤滞。2)静脉血管壁损伤。3)高凝状态。 约70%~95%是由于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及 其分支的原发部位以下肢深静脉为主。栓子通常来源于下肢和骨盆的 深静脉。通过循环到肺动脉引起栓塞。但很少来源于上肢,头和颈部 静脉。血流淤滞,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静脉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促进 因素。因此,创伤,长期卧床,静脉曲张,静脉插管,盆腔和髋部手 术,肥胖,糖尿病,避孕药或其它原因的凝血机制亢进等容易诱发静 脉血栓形成。早期血栓松脆,加上纤溶系统的作用,故在血栓形成的 最初数天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性最高。
5. 诊断:CT和增强型CT
普通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明显优 于常规胸片检查,但它仍只能通过肺部 阴影的部位和形状、肺动脉是否扩张、 胸膜是否肥厚来间接推断PE 增强CT(如螺旋CT和电子束CT)可 直接显示肺血管,清楚地显示血栓部位、 形态、与管壁关系及血管受损状况
胸部CT及增强CT
A.箭头示双侧肺栓子 B.星花示右室增大
临床表现
症状
• 呼吸困难及气促 • 胸痛 • 咯血
晕厥 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 咳嗽,心悸 下肢肿胀 下肢疼痛
临床表现
体征
1、呼吸系统体征:呼吸急促(>20/分);紫绀;肺部哮 鸣音和(或)细湿啰音;胸膜摩擦音;喘息; 2、循环系统体征:心动过速(>100/分);血压下降甚至 休克;颈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 进或分裂,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3、下肢静脉炎或栓塞的体征:有一侧肢体肿胀, (比对侧 >1cm以上,髌骨上15cm,下10cm)局部压痛及皮温升高。 最有意义的体征是反映有心负荷增加的颈静脉充盈、 搏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肿胀、压痛、僵硬、 色素沉着 和浅静脉曲张。 4、其它:发热,大汗
2 通气功能障碍
肺栓塞面积较大时可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此外,5羟色胺、组织胺、血小板激活 因子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等也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引起肺通气不良。5 羟色胺、血栓素A2、组织胺等化学介质还可使血管通透性改变,当肺毛细血管血流严 重减少或终止24h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萎缩,出现肺不张,同时肺泡上 皮通透性增加,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局部甚至弥漫性肺水肿、肺出血 。肺泡细 胞功能下降又引起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及丢失,引起肺顺应性下降,肺通气弥散功 能进一步下降。 以上几方面机制导致急性肺栓塞,特别是大面积肺栓塞时发生低氧血症,同时机体 过度通气导致代偿性低碳酸血症,加重心脏肺血管的恶性循环。
三、抗凝治疗: 溶栓结束后,2-4小时测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PT,当其恢复至 正常对照值的2倍时,给予规范的肝素治A /Q)比例失调
肺栓塞最主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有症状的肺栓塞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 肺栓塞部位有通气但无血流灌注,使肺泡不能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肺泡死腔增大;正 常肺组织血压增高血流速度增快,氧合时间减少,如再有基础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 肺萎缩塌陷、不张和梗死区域,如有残存血流,可形成低V A /Q区。V A /Q比例失调 是造成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