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冷热源系统

合集下载

冷热源系统对比

冷热源系统对比

冷热源系统对比
冷热源系统是指为建筑、工业生产或其他领域提供制冷、供暖或同时提供制冷和供暖功能的系统。

常见的冷热源系统包括空调、锅炉、热泵等。

下面是对这几种冷热源系统进行对比:
1.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主要用于室内空气调节,包括制冷和供暖功能。

优点是适用性广,可以适应不同的建筑空间需求;缺点是运行能耗较高,成本较大。

2. 锅炉系统:锅炉系统主要用于提供供暖功能,通过燃烧燃料加热水或蒸汽来加热建筑。

优点是加热效果好,热源稳定;缺点是锅炉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对环境产生污染。

3. 热泵系统:热泵系统利用逆向热力学原理,将低温热源的热能传递给高温热源,实现空气或地下水等低温热源的加热或制冷。

优点是运行能耗低,经济效益较好;缺点是设备成本较高,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不同的冷热源系统在适用范围、运行能耗、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各有优劣。

选择适合的冷热源系统应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综合考虑。

浅谈建筑空调系统冷热源的选择

浅谈建筑空调系统冷热源的选择

浅谈建筑空调系统冷热源的选择近年来,在新兴的城市建筑中能耗低、智能化操作的集中空调系统备受青睐。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对冷暖的要求日益增多,而供冷的覆盖地域也早已扩展至东北等高寒地带。

而我国空调制冷工业给广大使用者提供了广泛而多样化的产品选择机会。

具体到空调冷热源系统,各种形式的电制冷机组、热泵机组、蓄冷设备等,品种繁多,各有特色。

一、空调冷热源的作用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离不开的必要设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利用建筑进行居住、娱乐、办公等社交活动,也对人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空调是用来调节室内温度、改善生活状态的新型工艺,空调的出现与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舒适与便利。

建筑与空调的结合,使人们在生活与工作的同时,能够随时调节室内的气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空调主要是利用冷热源的相互交替達到温度的调节功能。

空调使用温度的结节性强,冬季所需要的热源是通过锅炉、城市热网等供热系统进行补给;夏季所需的冷源是通过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从而转化为冷源的物理过程,物理过程的发生需要空调内部自带的制冷系统进行运作,从而消耗大量的能源。

二、冷热源形式特点分析根据上文所提到的冷源、热源的不同运作形式,我们将其总结为三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1、从技术的角度分析。

冷源的制冷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发现,电冷水机组在技术上比溴化锂吸收热量的制冷方式更具有优越性,方便后期的操作与养护;热源采用的是燃气锅炉为主要的热源供给,这种技术的运用也比较成熟。

2、从环境的角度分析。

考虑到空调在提供冷源与热源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我们选择采用环保型的制冷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所以,我们采用的是技术成熟的电制冷机组,这种制冷剂相对于传统的溴化锂制冷来说,更加安全,稳定,减少溴化锂对人体和环境带来的伤害;我们采用水源热泵利用抽送地下水的方式进行热源供给,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

3、从实用性的方面分析。

空调冷热源方案

空调冷热源方案

空调冷热源方案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空调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空调冷热源方案,包括空气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和水源热泵系统。

2. 空气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自然界中的空气作为冷热源的系统。

其工作原理基于热泵循环,并结合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多个关键组件。

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优点有: - 安装简便,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或水资源调查; - 可以利用室外空气中的低温热量作为源能,实现供暖和制冷两种功能; - 操作便捷,能够自动调节和控制室内温度。

然而,空气源热泵系统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在极寒地区可能会受到低温环境的影响,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3. 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或地下水作为冷热源的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地下热储存和地热交换实现热能的提取和释放。

地源热泵系统的优点有: - 稳定可靠,地下温度变化相对较小,能够提供稳定的冷热源; - 效能较高,较少受气温影响,能够提供持续的供暖和制冷; - 环保节能,能够充分利用地下的热能资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然而,地源热泵系统的安装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水资源调查,增加了工程难度和成本。

4. 水源热泵系统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水体(如湖泊、河流等)作为冷热源的系统。

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地源热泵系统,通过水体的热储存和热交换实现热能的传递。

水源热泵系统的优点有:- 水体温度相对稳定,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冷热源;- 环境友好,对水体生态和水质基本无影响; - 适用范围广,不受气候条件限制。

然而,水源热泵系统的安装需要考虑水体的可利用性和保护措施,同时也存在对水源的影响和使用许可的问题。

5. 结论在选择空调冷热源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系统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空气源热泵系统适用于一般气候条件下,安装简便;地源热泵系统适用于要求稳定性和高效性的场所,但需要进行地质勘探;水源热泵系统适用范围广,但需要考虑对水体的影响和许可问题。

(完整版)空调系统冷热源

(完整版)空调系统冷热源
高温下不分解,对人体无害; i.价格便宜,便于获得; j.对人类生态环境无破坏作用
1.制冷剂
(3)制冷剂的种类及表示方法 单一制冷工质
➢ 氟利昂和烷烃类 ➢ 无机物
混合物制冷工质
➢ 共沸混合物制冷工质 ➢ 非共沸混合物制冷工质
1.制冷剂
•单一制冷工质的表达方法
➢烷烃类表达通式:CmH2m+2
制冷装置:将物体温降至环境温度之下,并维 持此温度的装置,成为制冷装置。
制冷循环:制冷装置中的工质循环。
分类:压缩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 蒸汽喷射制冷循环以及半导体制冷等。
1. 卡诺循环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中储存能量的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不可能制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成为功而不留下其他 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
例如:大型建筑中 冷源指:冷水机组供冷 热源指:锅炉供热
空调冷热源工程
提纲
一、冷源设备 二、热源设备 三、冷热水机组 四、冷热源辅助设备 五、空调冷热源的选择与评价
一、冷源设备
1.制冷剂:
(1)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工质,在 制冷系统中,在低温下蒸发吸收热量,在高 温下经过冷凝放出热量,将热量不断地从被 冷却物体中取出并转移到周围环境中去,制 冷剂是在一个封闭的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流 动。
1.制冷剂
混合物制冷工质
➢ 共沸混合制冷工质(呈现单一制冷工质的特性,起单一 制冷工质的性质的作用)
表达方法:以5开头的三位数 如R500,R502 ➢ 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混合制冷工质还保持组分物质的
某些特性) 表达方法:以4开头的三位数 如:R410A R407C
1.制冷剂

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

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

【总结篇】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2015-03-17 10:25 专业分类:暖通空调浏览数:56714种冷热源及空调系统特点介绍目录:一、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二、冰蓄冷空调系统三、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四、电蓄热空调系统五、风冷热泵空调系统六、溴化锂空调系统七、VRV空调系统八、热泵空调系统九、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十、大温差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特点十一、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十二、冰蓄冷与水源热泵的结合十三、水蓄冷系统十四、温湿独控空调系统系统正文:一、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目前使用较多的空调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制冷主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制冷效率高等的优点,它有如下特点:优点:1)系统简单,占地比其他形式的稍小。

2)效率高,COP(制冷效率)一般大于5.3。

3)设备投资相对于其它系统少。

不足之处:1)冷水机组的数量与容量较大,相应的其他用电设备数量、容量也增加,运动设备的增加加大了维护、维修工作量。

2)总用电负荷大,增加了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3)所使用电量均为高峰电,不享受峰谷电价政策,运行费用高。

4)在拉闸限电时出现空调不能使用的状况。

2003、2004年夏季空调主机减半运行,造成大部分中央空调达不到效果。

5)运行方式不灵活,在过渡季节、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个别区域供冷,需要开主机运行,形成大马拉小车,浪费了机组的配置能力,增加了运行费用。

6)对于大型区域供冷系统较难实现较好的供冷(供水温度不能降低),管网的投资大、输送能耗高、空调品质差。

二、冰蓄冷空调系统冰蓄冷空调是在常规水冷冷水机组系统的基础上减小制冷主机容量增加蓄冰装置,利用夜间低谷低价电力时段将冷量通过冰的形式储存起来,白天需要供冷时释放出来。

该技术在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于美国,在70年代能源危机中得到发达国家的大力发展。

从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冰蓄冷已经成为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比如,韩国明令超过2000㎡建筑,必须采用冰蓄冷或煤气空调,日本超过5000㎡的建筑物,就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的冷热源PPT

空调系统的冷热源PPT

建筑特点
环境因素
建筑物的结构、用途、规模等因素会影响 冷热负荷和空调系统设计,进而影响冷热 源的选择。
周边环境、环保要求、城市规划等因素也 需要考虑,以确定对冷热源的影响和限制 。
03 常见冷热源设备
常见冷源设备
机械制冷
使用制冷剂在封闭系统中循环,通过蒸发和冷凝过程 产生冷气。常见于家用和商用空调系统。
智能化控制技术
智能传感器
利用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外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实现 空调系统的自适应调节。
远程控制
通过手机APP或智能家居系统实现空调系统的远程控制,方便用 户随时随地调节室内环境。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空调系统进行优化控制,提高系统能效和舒 适度。
05 冷热源技术的实际应用案 例
系统的运行,以实现温度、湿度的调节。
空调系统的分类
集中式空调系统
通过集中式制冷站提供冷热源,通过管道将 处理过的空气送至各个房间。
分散式空调系统
在每个房间安装独立的空调设备,如分体式 空调、窗式空调等。
变风量空调系统
通过改变送风量来调节室内温度,以实现节 能。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利用地下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点,通过地 源热泵技术实现冷热源的转换。
冰蓄冷系统
利用冰水蓄冷,在需要时释放冷气。适用于大型建筑 或区域供冷系统。
液态氮或二氧化碳
利用极低温的氮气或二氧化碳进行制冷。常见于工业 和科学实验领域。
常见热源设备
燃气锅炉
利用燃气燃烧产生热量,通过热 交换器传递给水或其他媒介,再 通过循环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室内。
电热锅炉
利用电能转换为热能,通过电热元 件产生热量。常见于小型供暖系统 或家用取暖器。

空调系统冷热源介绍

空调系统冷热源介绍
❖ 最早的制冷剂(1830~1930)
乙乙醚醚 (1805)
二二乙乙醚醚((1813843)4) 蒸蒸气气压压缩缩式式制制冷冷循循环环
橡胶馏化物
制冷剂的筛选由易获得性转向了安全性和性能参数
二氯乙烷异构体 (R1130)
第一台离心压缩机
混合物 (1885)
16
1.制冷剂
(4)制冷剂的发展历程
❖ CFC和HCFC(1930~1990)
空调系统冷热源
1
什么是空调冷热源
1.家用空调系统
2
家用空调制冷原理
制冷循环系统:
外界空气

压缩机
高温高压蒸气(高温高压蒸气)
冷凝器

压 (压缩)




蒸发器

节流装置
低压液体
(节流降压)
室内空气
3
2.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4
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5
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冷却水系统

压缩机
高温高压蒸气(高温高压蒸气)
(2)2—3等温过程
从低温热源中吸取热量为q2,循环所消耗的功为w,熵增加了 q2/T2;
卡诺循环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循环。在实际过程中,无法实现没有温差 下的等温传热过程,也不可能实现没有摩擦损失的等熵过程。
可逆状态下的卡诺循环发动机是无法实现的。
23
1. 卡诺循环
1.2 逆卡诺循环
24
1. 卡诺循环
1.2 逆卡诺循环的热力过程分析: (1)4—1定温压缩过程
工质在定温压缩过程中向高温热源放出热量为q1,同时熵减少 了q1/T1;
10
1.制冷剂(Refrigeration)

常见的九种冷热源系统优缺点

常见的九种冷热源系统优缺点

一、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目前使用较多的空调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制冷主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制冷效率高等的优点,它有如下特点:(一)优点1、系统简单,占地比其它形式的稍小。

2、效率高,COP(制冷效率)一般大于5.3。

3、设备投资相对于其它系统少。

(二)不足之处1、冷水机组的数量与容量较大,相应的其它用电设备数量、容量也增加,运动设备的增加加大了维护、维修工作量。

2、总用电负荷大,增加了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3、所使用电量均为高峰电,不享受峰谷电价政策,运行费用高。

4、在部分地区拉闸限电时,出现空调不能使用的状况。

5、运行方式不灵活,在过渡季节、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个别区域供冷,需要开主机运行,形成大马拉小车,浪费了机组的配置能力,增加了运行费用。

二、冰蓄冷空调系统冰蓄冷空调是在常规水冷冷水机组系统的基础上,减小制冷主机容量增加蓄冰装置,利用夜间低谷低价电力时段,将冷量通过冰的形式储存起来,白天需要供冷时释放出来。

该技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应用于美国,在七十年代能源危机中得到发达国家的大力发展。

从美国、日本、台湾等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冰蓄冷已经成为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比如,日本超过5000㎡的建筑物,就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

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奖励措施来推广这种技术,比如美国转移1KW高峰电力,一次性奖励五百美元。

中国也加大对蓄能技术的推广力度,国家计委和经贸委特地下达《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要求各单位推广蓄能技术,并逐步加大峰谷电差价。

冰蓄冷中央空调有如下特点:(一)优点1、减少冷水机组容量(降低主机一次性投资),总用电负荷少,减少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2、冷主机制冷效率高(COP大于5.3),同时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大大减少空调年运行费,可节约运行费用35%以上(与热泵和溴化锂空调形式比可以节约40%以上)。

3、减少建筑的配电容量,节约变配电的投资,节约约30%(空调的配电投资);免双线路的高可靠性费用,节约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纲一、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的各部分组成以及原理二、为什么要对冷热源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三、楼宇自控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冷热源系统中进行楼宇自控四、设计一个冷热源自动控制的实例五、总结摘要: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办公环境的舒适性、美观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设计集中性空调系统。

集中性空调系统主要由空调房间、空气制冷设备、送风回风管道以及冷热源系统组成。

其中冷热源在集中性空调系统中被称为主机,一方面是因为它是系统的心脏;另一方面,它的能耗也是也是构成系统总能耗的主要部分。

因此对集中空调系统冷热源的选择关系着整个集中空调系统设计的优劣,也关系到业主在使用过程中的费用。

一、冷热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此系统为一级泵变流量系统,冷水机组与冷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为一对一方式运行。

冷水泵、冷却水泵均设三台,为两用一备,可根据冷水机组及冷却塔工况切换运行。

(一)冷热源机房的组成:1.冷水机组:这是空调系统的制冷源,通往各个房间的循环水由冷水机组进行“内部交换”,降温为“冷却水”。

2.冷却塔:利用空气同水的接触(直接或间接)来降低水的温度,为冷水机组提供冷却水。

3.外部热交换系统:由两个循环水系统组成——1)冷冻水系统:由冷冻水泵和冷冻水管道组成。

从冷水机组流出的冷冻水由冷冻水泵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在各房间内进行热交换,带走房间热量,使房间的温度下降。

2)冷却水系统:由冷却水泵和冷却水管道组成。

冷水机组进行热交换,使冷冻水温度降低的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

该热量被冷却水吸收,使冷却水温度升高。

冷却水泵将升温冷却水压入冷却塔,使之在冷却塔中与大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再将降温后的冷却水送回至冷却机组。

如此不断循环,带走冷水机组释放的热量。

4.膨胀水箱及补水泵:为了补偿闭式系统中存水因温度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体积膨胀余地并有利于系统内的空气排除而设置膨胀水箱。

同时能起到补水箱的作用,当系统冷冻水由于蒸发等因素减少时向系统补充水量。

(二)工作过程:1.系统启动顺序:冷却塔风扇启动,开冷却塔水阀,启动冷却水泵,延时30s后开冷冻水阀,启动冷冻水泵,延时30s,启动冷水机组。

系统关断方式取相反顺序。

2.制冷工作过程:制冷剂在冷水机组循环,压缩机出来的冷媒(制冷剂),流经冷凝器降温降压,冷凝器通过冷却水系统将热量带到冷却塔排出,冷媒继续流动经过节流装置,成低温低压液体,流经蒸发器吸热,再经压缩,在蒸发器的两端接有冷冻水循环系统,制冷剂在此次吸的热量将冷冻水温度降低,使低温的水流到用户端,再经过见机盘管进行热交换,将冷风吹出。

二、设备的选择(一)冷水机组的选择民用建筑集中空调用冷水机组一般采用压缩式制冷机组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压缩式冷水机组又分为活塞式冷水机组、螺杆式冷水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又可分为蒸汽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和直燃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1、活塞式冷水机组活塞式冷水机组属于容积式制冷压缩机组,是通过气缸容积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的变化来达到对冷媒进行压缩的目的。

具有价格低廉、制造简单、运行可靠、使用灵活方便等优点。

活塞式冷水机组用于民用建筑中的单机制冷量范围大约为30-300KW,单机容量较小,适用于小型空调机组。

为不断满足民用建筑日益增大的要求,近年来活塞式冷水机组容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最常见的增加活塞式冷水机组容量的方法就是采用多台压缩机联合运行的方式,在一些产品中,压缩机的台数组合较多,总制冷量可达1500KW以上。

与其他电动型机组相比,活塞式冷水机组制冷效果较低。

2、螺杆式冷水机组螺杆式冷水机的功率与相比活塞式的相对较大,典型制冷量范围在700-1000KW,主要应用于中央空调系统或大型工业制冷方面。

螺杆式压缩机是一种回转容积式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通过对滑阀的控制,可以在15%-100%范围内对制冷量进行无级调节,且在低负荷时效能较高,对于民用建筑的空调负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同活塞式机一样,一些螺杆式机组也采用多台联合运行的方式,有的总制冷量可达到2500KW以上。

螺杆式压缩机分为双螺杆式压缩机和单螺杆式压缩机。

双螺杆式压缩机内有一对相互啮合的阴阳转子,转子旋转时,阴阳转子齿间容积由于齿的互相啮合逐步缩小,气态冷媒得到压缩。

单螺杆式压缩机由一个主动转子和两个星轮组成,它的吸气、压缩、排气三个连续过程是靠转子、星轮旋转时产生周期性的容积变化来实现的。

相比双螺杆式压缩机,单螺杆式压缩机寿命更长,重量更轻,噪音更小,维修更易,制冷系数更高。

3、离心式冷水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是目前大中型民用建筑集中空调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组,尤其是单机制冷量大于1000KW时,这时的离心式机组效率高于螺杆式机组,当制冷量低于700KW时,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能效比明显降低。

离心式压缩机通过叶轮上叶片的高速旋转驱动气态冷媒高速运动,并产生一定的离心力,将气体自叶轮中心向外抛出,速度增大,压力得以提高。

离心式压缩机的单机制冷量一般在1000-35000KW之间,具有重量轻,制冷系数高,容量调节方便,噪声低等优点。

但当负荷太低(小于20%)时,有可能发生喘振现象,使得机组运行工况恶化。

4、吸收式冷水机组与压缩式制冷机以电为能源不同,吸收式制冷机是以热为能源。

在民用建筑空调制冷中,吸收式制冷所采用的工质通常为溴化锂水溶液,其中水为制冷循环用冷媒,溴化锂为吸收剂。

因此,通常溴化锂制冷机组的蒸发温度不低于0℃,在这一点上溴化锂制冷的适用范围不如压缩式制冷,但对于民用建筑空调6-7℃的冷水温度来说还是适用的。

溴化锂制冷机组的一大优点即是节省电能,它的用电设备主要是溶液泵,电量大约为5-10KW,大大低于压缩式制冷机组的用电量。

该机组的另一大特点是由于传热面积大,传热温差小,因而机组对冷却水温的要求不如压缩制冷机来的严格,冷却水温的变化对制冷量影响较小,故而运行工况更加稳定。

同时溴化锂制冷机组的容量调节范围为10-100%,略大于压缩式制冷机组。

(二)冷却塔的选择冷却塔冷却塔一般主要由填料(亦称散热材)、配水系统、通风设备、空气分配装置、挡水器(或收水器)、集水槽(或集水池)等部分构成。

利用空气同水的接触(直接或间接)来冷却水,将携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体内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中。

冷却塔台数一般应和制冷机台数相同,无需设置备用塔。

小型水冷柜式空调机,也可多台机组合用一台冷却塔,当选用多台水塔时尽量选择同一型号。

目前常用的一般冷却塔有圆形逆流式和方形横流式。

1.圆形逆流式冷却塔圆形逆流式冷却塔采用逆流式气热交换技术,填料采用优质的改性聚氯乙波片,以扩散淋水面积;通过旋转布水方式,实现布水均匀,增强冷却效果。

2.方形横流式冷却塔方形横流式冷却塔采用两侧进风,靠顶部的风机,使空气经由塔两侧的填料,与热水进行介质交换,湿热空气再排向塔外。

填料采用两面有凸点的点波片,通过安装头使点波片粘结成整体,以提高刚性,两面的凸点还可避免直接滴水,因此提高了水膜形成能力,填料尾部设有收水措施。

相比圆形逆流式冷却塔,方形横流式冷却塔水损失率更小,通风面积更大,冷却效果也更好。

最大的一个好处是,其布水器是固定的,不像圆塔式的旋转布水器需要水流来推动,当水量减少时,水流分布仍是均匀的,且水流流速会相对更慢一些,能取得更好的冷却塔降温效果,因而非常适用于冷却水泵采用变频调节的系统。

为什么要对冷热源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一、什么是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近年来国内高层建筑不断兴建,它的特点是高度高、层数多、体量大。

面积可达几万平方米到几十万平方米。

这些建筑都是一个个庞然大物,高高的耸立在地面上,这是它的外观,而随之带来的内部的建筑设备也是大量的,如空调设备、照明设备及绘排水系统的设备等。

这些设备多而散:多,即数量多被控制、监视、测量的对象多,多达上百到上万点;散,即这些设备分散在各层和角落。

如果采用分散管理,就地控制,监视和测量难以想象。

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合理地使用能源,加强对建筑设备状态的监视,节省人力,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自然地就提出了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自动控制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

通过软件,系统地管理相互关联的设备,发挥设备整体的优势和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优化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时间,从而可延长设备的服役寿命,降低能源消耗,减低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时数量。

最终,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二、冷热源系统中的自动控制(一)冷热源系统监控目的自动控制、监视、测量是建筑设备管理的三大要素,其目的是正确掌握建筑设备的运转状态、事故状态、能耗、负荷的变动等,其目的是正确掌握建筑设备的运转状态、事故状态、能耗、负荷的变动等。

其中对冷热源系统实施自动监控能够及时了解各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设备进行集中控制,自动控制它们的启停,并记录各自运行时间,便于维护。

如果这些工作还是由人工来进行操作,那么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工作起来会很不方便,如果工作人员在工作上产生疏忽时,将会造成能量的极大浪费和不安全因素。

通过对冷热源系统实施自动监控,可以从整体上整合空调系统,使之运行在最佳的状态。

多台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和冷却塔、热水机组、热水循环水泵或者其他不同的冷热源设备可以按先后有序地运行,通过执行最新的优化程序和预定时间程序,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同时可以减少人手操作可能带来的误差,并将冷热源系统的运行操作简单化。

集中监视和报警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进行预防性维修,以减少停机时间和设备的损耗,通过降低维修开支而使用户的设备增值。

另外冷热源系统可以根据被调量变动的情况,给系统增减热量或者冷量,因此可以降低能耗,节省能源尤其在使用电子计算机之后既可大力节省人力,又可节省能源。

一般认为可节约能源25%。

根据日本电气学会技术报告说:使用电子计算机的管理系统的效果与不使用的效果相比,维修保养人员可减少约30%。

这里讲的节能是在必要能源的最高利用率上所采用的节能方法。

此运转控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机械的有效运转;变更室内温湿度的条件;把设备运转时间控制在最小限度等。

在一幢大楼内电气的消耗率占整个能源消耗的70%~90%,所以节能首先应从电气方面着手,降低电能的消耗。

(二)冷热源的监测与自动控制的主要功能1.基本参数的测量参数的测量是使冷热源系统能够安全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冷热源系统中的基本参数包括:各机组的运行、故障、手自动参数;冷冻水、热水循环系统总管的温度、流量,有的会同时考虑压力;冷冻水泵、热水循环水泵的运行、故障、手自动参数;冷却水循环系统总管的温度、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的运行、故障、手自动参数;分集水器之间旁通阀的压差反馈;以及冷冻、冷却水路的电动阀门的开关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