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群生态学分布与数量(PPT)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ppt(共50张PPT)

4.高度(height) 概念:是测量植物体体长的指标 (1)自然高度与绝对高度
(2)高度比:某植物种高度与最高种高度之比
5.重量(weight) 概念:是衡量种群的生物量(biomass)或现存量(standing crop)多少的
指标。重量在草本群落研究中非常重要。 (1)鲜重和干重
木本植物
半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
叶状体植物
(二)层片(synusia)
❖概念:指群落中同一生活型不同植物种的组合,是群落的三维生态结构。由法 瑞学派提出。
❖层片的特征:
③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 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2.密度(density) ➢概念: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d=N/S.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 :某个种的密度占总密度的百分比 ➢密度比(density ratio) :某一物种密度与群落中最高种密度之比
3. 盖度(coverage)
(1)投影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2)相对盖度:某种的盖度占所有植物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3)盖度比:某种的盖度与最大种盖度之比
4.形成一定的群落内部环境:植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 群落环境。
如森林与其周围的裸地不同,各种生态因子都经过了森林群落的改造,即使荒漠 群落,对土壤环境也有明显改造作用。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包括群落外貌、组成、结构、环境等的季节动态、 年际波动、中等时间尺度的演替和大时间尺度的演化
6 1
0
2
4
6
8
10
12
14
16
作物的群体动态PPT课件

通过作物群体动态的模拟与预测, 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如防止物种 入侵、防治病虫害等,维护生态平 衡和生物多样性。
05
作物群体动态的调控 与管理
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种植结构调整
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生产 技术,合理配置作物的种类和比 例,以提高种植效益和资源利用
率。
种植制度创新
采用间作、套作、轮作等种植方 式,优化作物布局,提高土地生
土壤肥力
不同土壤类型的肥力(如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会影响作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 ,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
水资源与作物群体动态
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会影响作物的水分供应,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
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会影响作物的水分供应和质量,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和质量。
生物多样性对作物群体动态的影响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降低灌溉 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
01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协调发展。
土壤保护与修复
02
采取土壤保护措施,如轮作休耕、有机肥施用等,提高土壤质
量和水土保持能力。
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03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合理配置农业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
适应性
作物群体动态影响作物的 适应性和抗逆性。
作物群体动态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04
调查法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作物群体 动态的生态学意义。
实验法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作物群体 结构对产量、资源利用等方面
的影响。
数理模型
东北师范大学《生态学》课件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上)

(6)对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评价
1)野外种群适合逻辑斯谛增长的并不多见,某些种群只在短 期内表现出该规律,它们通常是生活史比较单纯的种类。
2)自然种群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稳定于K值不变的情况缺 乏充分的证据。
3)J型、S型种群增长只能代表两种典型情况,实际增长的 变型可能很多。
4)没有时滞的假定对于多数自然种群而言很难符合。 5)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包括指数增长模型)提供了种群增
(2)逻辑斯谛增长的数学模型
(5)
···············
(3)逻辑斯谛方程的生物学意义
1)如果N 0,(1-N/K) 1,几乎全
部K空间未被利用,潜在的最大增长能
充分实现;
(4) J 型、S 型种群增长曲 线
种 群 数 dN/dt=rN 量
N
环境阻力 dN/dt=rN (1-N/K)
时间 t
3)每年生殖次数。
植物的性成熟速度、结实率、每次产种量、每年 生殖次数等差异也很大。
例:二度梅,箭竹
关于“二度梅”:
我国梅界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 大学教授陈俊愉评价说:“杨春海研究开发的 ‘二度梅’性状稳定,可以肯定是个一年开两季 花的梅花新种,近期将登录为国际名品,这是对 梅界的重大贡献。”
种群年龄结构有3种基本类型: 1)增长型 2)稳定型 3)衰退型
关于高等植物个体年龄的判定方法
• 如何确定植物个体的年龄是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研究的 关键或“瓶颈”。
• 查年轮或轮生枝的“轮数”(某些针叶树); • 钻取木芯记数年轮; • 建立年龄与胸径、树高的回归模型; • 杨允菲提出了鉴别根茎禾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准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植物生态学》课件

植物生态学中的关键问题与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植物生长周期、分布范围和种群动态的改变,对植 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机制
植物与其共生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对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具有 重要影响,深入理解这一机制有助于揭示植物生态适应的机制。
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植物生 态学研究将更加深入,涉及全 球变化对植物种群、群落和生 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植物生态学将更加关注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的评估,包括碳汇 、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方面 ,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 供科学依据。
人工智能在植物生态学中 的应用
生态系统生态学
研究生态系统层面的能量 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 递,以及生态系统对全球 变化的响应和适应。
02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01
植物通过各种形态、生理和行为 上的适应性特征,来应对环境中 的变化和挑战,如耐寒、耐旱、 耐盐等特性。
02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使其能够在不 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增加了 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
植物群落的结构
植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和时间 结构。空间结构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 的分层现象,时间结构则指群落在不 同生长阶段的演替过程。
植物群落的演替
演替的概念
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
VS
演替的机制
演替的机制包括竞争排斥、环境变化和物 种入侵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推动着群 落的演替。
《植物生态学》ppt课件
contents
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课件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
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A.10%
B.20%
C.2/11 D.1/11
★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决 定的,读图可以看出国家③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 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④一个区域内所有狮子的幼年个体和成年个体,
组成了一个种群( × )
个体是组成种群的基本单位
区别: ①个体的特征:具有出生、死亡,迁入、迁出,
年龄和性别等特征。 ②种群的特征:具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特征。
问题探讨 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
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 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 断性别的成体2只。
42只东北豹分布在什么地方? 在这个地区东北豹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想要得出该地区东北豹的种群密度,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P2
东北豹的种群密度是逐个计数得出还是估算得出的? 如果统计农田水稻、蝗虫的种群密度,还可以逐个计数获 得吗?
因此通过标记重捕法获得的种群密度(估算值)会比真实值偏大。 ②由于动物具有很强的活动性,有时会引起标记物的脱落,
这样计算出来的种群密度(估算值)会比真实值偏大。 上述都是由于捕获标记个体的减少,导致调查结果比真实值偏大的。
旁栏思考题 P3 东北豹的繁殖能力和鼠的差别有多大?
东北豹每年1~2月交配繁殖,每胎 产2~3仔,偶尔有产1只或4只的情况。 幼豹2~3岁后性成熟。鼠年产数窝, 每窝5~20只,幼鼠出生2~3个月后即可性成熟。 为什么东北豹的种群数量不能迅速增长,而鼠患难绝? 【答案】东北豹一般每年最多生一胎,通常每胎产仔2~3 只,偶尔有产1只或4只的情况。幼豹2~3岁后性成熟。 而鼠一年可生数胎,每胎产多只鼠,幼鼠当年即可性成熟。 可见东北豹的繁殖能力比鼠弱得多。一般来说,繁殖能力 强的种群出生率高,这是它们的种群数量出现较快增长的 内因。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四、年龄构成和性别百分比
种群中旳年龄构造是指一种种群中各年龄期 旳个体数目旳百分比。
增长型 稳定型 衰老型
老年个体 成年个体 幼年个体
小结 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主要意义。
性别百分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旳百分 比。 不合理旳性别百分比会造成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
增长旳影响
3. 建立数学模型 4.检验和修正
列出表格,根据表格画曲线, 推导公式。
进一步试验、观察、统计细菌 旳数量
问题探讨 3 :
在一种培养基中,细菌旳数量会一 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为何?
在大自然中
环境阻力
食物有限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种间竞争 天敌捕食
生存斗争
种群密度越大环境阻力越大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旳试验
下列是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旳有关论述,请回答:
(1)假如是植物种群密度旳调查,一般能够采用 样措施 调查
(2)首先拟定调查旳
对象
。
(3)若选择旳是一种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块按 长度 (填
“长度”或“宽度”)划提成10等份,每等份旳中央
划一长种 宽各为1 m
旳正方形。
(4)计数正方形内该种群旳数量,做好统计。
第四单元
种群和群落
种群旳特征及数量变化
种群概念:
在一定旳空间和时间内旳同种生 物个体旳总和。
例:一种湖泊中旳全部鲤鱼就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鱼苗、小鱼和大鱼构成旳;
一块棉田中旳全部棉蚜就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幼蚜、有翅和无翅旳成熟蚜构成旳;
一片森林中旳全部山毛榉也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不同树龄旳山毛榉构成旳。
种群的特征PPT

N=M
X
n / m = 80 X 100 /5 = 1600(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影响标志重捕法的因素
①调查期间种群数量没有大的变化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影响生物的正常活动和生命 ③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 ④标志物必须能够维持一段时间
⑤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混合均匀,保证在重捕时被 捕的概率相等
【变式1】若藏羚羊在长途奔跑和觅食过程中,有部分 被标记的藏羚羊耳朵上戴上脱落,通过标志重捕法获 得的种群数量和真实的种群数量有何关系? A、偏大 B、偏小
要点:
1 2
一定地域内 同种生物构成 全部个体的总和
3
• 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C )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 成的全部棉蚜 D.菜市场中的所有白菜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 态或空间布局。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在自然条件下,种群哪些自身特征可影响 种群密度?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发布:
中国人口出生率:12.10% 中国人口死亡率:6.93%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死亡率=5.17%
出生率、死亡率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数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的比率。 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出生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 口出生率为: 1826/100000=1.862% 种群密度 增加 出生率>死亡率
1.1981年,中国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公约”,禁 止了一切有关藏羚羊及其产品的贸易性进出口活动. 2.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将 藏羚羊确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政府先后建立了多个藏羚羊自然保护区. 新疆巴州阿
第五节 植物的种群生态

第五节植物的种群生态一、种群的基本特征生物很少以孤立的个体形式长期存在,而是以种群形式存在。
种群(population)是指一定空间里同种个体的集合,同一种群的个体能自由授粉和繁殖。
如某山地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种群,某水域中的水绵(Spirogyra sp.)种群,某农田中的小麦种群等。
种群并不是个体的简单总和,而是一个客观的生态生物学单位,是具有自己独立的特征、结构和机能的整体。
一般来说,自然种群具有3个基本特征:① 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② 数量特征,即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是动态的;③ 遗传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增加了种群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研究种群数量变动和空间分布规律是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的主要任务。
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遗传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一)种群的分布1.种群分布(population distribution)。
是指种群在空间中的分布状况,它涉及种群传播、分布类型和格局等要素。
此外,种群在特定环境下分布格局的形成,还依赖于种群对其环境的适应性。
物种的分布现状,一方面是其从散布中心或起源中心传播开来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散布的限制因素或生态障碍作用的结果。
这些限制因子包括诸如极端温度、积温、湿度等自然气候因子;或像海洋、山脉、陆地等自然地理因子;也有生物因子,有时会因为缺乏某种传粉昆虫而使某种植物无法在这个生境分布。
2.种群分布类型(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ype)。
是指种群在空间分布的方式。
此空间是指一个种群在其所有广大分布范围内的空间,称之为外分布型。
种群的分布类型分为连续的(continuous)和间断的(disjunction)或不连续的(discontinuous)的极端类型。
最极端的间断分布是所谓的岛式模型(island model)或岛式分布(island distribution),岛中每一种群各具特色,界限分明,彼此隔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10.2020
植物种群生态学
7
2.4 植物的生殖方式复杂多样
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性别表示方式:植物个体性别不如动 物那么明显,性别表现方式(表8-1)多样复杂,且高度 易变;有所谓自交和异交、远交和近交等的区分;有所 谓风媒和虫媒的区分;还有一年一次结实(一年生植物)、 多年生一次结实(如两年生植物十字花科等)以及多年生 多次结实(多年生植物)之分。
2.2 植物体具有无限分生的能力:多种来源、性质和分布 部位的分生组织,使得植物能够无限生长和自我修复,并 可通过无性系繁殖后代。
2.3 植物是构件生物:生物可分为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两 类。单体生物是一个合子发育为一个成体,其组织和器官 各部分的数量保持不变,只存在从小到大的不可逆增长, 且形态上保持高度的稳定。构件生物的合子发育成幼体以 后,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其基本结构可以反复形成, 如高等植物和某些低等动物。
种群生物学:60年代以来,由种群生态学和种群遗传 学结合,发展了种群生物学(物种生物学),生态遗 传学以及进化生态学也应运而生。这些构成了当代生 态学研究的热点。
06.10.2020
植物种群生态学
5
2 植物种群的特点
2.1 固着生长的自养生物:固着自养乃是植物最基本的特 征之一,因此植物所需的资源只能在定居地周围获得,只 能以分化来适应环境的变迁。但植物发展了果实种子传播 以及虫媒和风媒传粉的生活技能。
植物种群生态学分布与数量
第八章 植物种群的分布与数量
06.10.2020
种群的概念 植物种群的特点 种群的分布 种群的数量特征
植物种群生态学
2
1 种群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是生活在一定的空间或地域范围内的同 一物种的种个体的集合。
根据这一定义,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占有一定的 地域和空间,是由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所组成的一个 “统一体”或“系统”。
06.10.2020
植物种群生态学
4
1 种群的概念
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 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的相互作用。本章内容包括种群统计学、种群动态、 种群调节、种内与种间关系、进化生态学等。
种群遗传学:与种群生态学密切相关的种群遗传学研 究种群的遗传过程,包括选择、基因流、突变和遗传 漂移等。
06.10.2020
植物种群生态学
6
构件理论简介
高等植物和某些低等动物是构件生物。构件生物的生物体 是由重复的形态学单位(构件单位)所组成,它们的发育是 通过其构件结构的反复形成而实现的。
构件结构是多层次的。构件生物的生物体是一个多层次的 构件系统,可根据研究目的和物种特性选择适当层次的构 件单位作为研究对象。
06.10.2020
植物种群生态学
10
3 种群的分布
2.1 种群的分布区
每个物种的分布都有其特定空间范围,叫做分布区。
种群现实的分布区,乃是种群漫长的进化适应的结果。 分布区的形成一方面是从起源中心散布开来的结果(因 此受制于物种的移动和传播特性),另一方面也是限制 因子或生态障碍作用的结果。
种群是一个演化单位。从进化的角度体从 而使种群得到延续,种群内个体基因频率会从一个世 代到另一个世代发生变化。这乃是进化过程的本质。
种群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分布区域和 空间格局);(2)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及其变化规律);(3) 遗传特征(种内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变化及其规律)。
种群的概念既可以从抽象上,也可以从具体上去理解, 多少随研究者的方便来划分。如某一片山地的马尾松种 群,某一片草地上的野兔种群,某一池塘的水绵种群, 甚至某一实验瓶中的草履虫种群等。
种群也有被译为“居群”、“繁群”,日语中译为“个 体群”,还有翻译为“人口”、“虫口”的。此外在遗 传学、进化论、分类学和生物地理学等学科中都使用种 群一词。遗传学家习惯将 Population genetics 译为 群体遗传学。
06.10.2020
植物种群生态学
3
1 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和基本单位。在自然 界中,生物分类中使用的门纲目科属等分类单位是分 类学家根据物种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来划 分的,唯有物种 (species) 才是真实存在的。但物种并 不能够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因为单个个体一般不能繁 殖,只有以种群的形式才能够延续。
营养繁殖:许多植物能通过无性系生长,利用营养繁殖 体如珠芽、匍匐茎、根茎、枝条、分蘖等形成新的植株。 营养繁殖体具有的休眠芽常隐藏在地下,有利于植物渡 过不良环境,因此是植物生活史进化策略的重要方面。
06.10.2020
植物种群生态学
8
06.10.2020
植物种群生态学
9
2.5 植物具有高度可塑性和生态耐受性
构件具有生死动态和年龄结构等特征(即种群特征)。
构件结构一般是固着生活的生物的特征之一。营固着生活 的生物,在面对竞争、捕食或环境变化压力时无法逃避, 只能通过调节构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做出形态学的反映, 其实是一种被动的适应。
基株的概念:基株是指由一个合子发育形成的个体的全部 产物,即遗传个体。与构件是相对术语。
根据种群空间隔离程度和基因交流的可能性,可以将 物种划分为三种类型:(1)同地种群,占据相同的空间, 个体间存在交配的可能性(类似居群概念);(2)异地种 群,相隔很远,个体间不存在交配的可能性(相当于不 同居群);(3)邻接种群,生活在彼此毗邻的地区,在邻 接处个体间的交配是可能的。
生长可塑性:同一种群的植株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它 们的生物量、个体大小、产籽数量。生殖年龄和生殖 的次数等差异很大。
环境饰变:生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物,其体态上 变化程度较高,也是一种环境可塑性的表现。
生态耐受性:面对环境胁迫,植物不能通过趋避行为 来逃避不良影响,只能忍受,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使 得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较高的生态耐受性。植物 的对策一般是以生理调节提高生活力,甚至以构件死 亡为代价,以保证基株的世代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