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课后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17世纪的时候,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国家,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被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材料所述国家应是( )A.西班牙B.荷兰C.英国D.葡萄牙,确立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海外贸易发展迅猛,在17世纪上半期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B项正确。

2.17世纪,荷兰所属东印度公司雇用著名的印刷业家族,为公司绘制航海地图。

绘图人员受雇后,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图上的信息外流。

采取这种做法主要是考虑到( )A.战争因素B.文化因素C.商业因素D.外交因素世纪的荷兰主要从事商业贸易,它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因此,航海对荷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为绘制的航海地图保密,就是出于商业因素的考虑。

3.1651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的法案,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

由此引发的殖民战争是( )A.英西战争B.英荷战争C.英法战争D.英葡战争,双方爆发战争,故B项正确;英西战争发生于1588年,故A项错误;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动对法国的战争,故C项错误;1386年英国和葡萄牙签订《温莎条约》,且无时间期限,两国为永久盟友,故D项错误。

4.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许多“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

这些地名客观上反映了( )A.航海家的冒险精神B.非洲物产极其丰富C.探求新知的主动性D.殖民扩张的掠夺性,欧洲殖民者到达非洲开展殖民扩张,在非洲命名了许多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等地名,反映了欧洲殖民者掠夺黄金贵金属、财富和奴隶的愿望和要求,可见这些地名客观上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掠夺性,故选D项。

A、C两项属于主观因素,故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5.图示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B.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C.是欧洲资本输出的表现D.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课后同步练习:2.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课后同步练习:2.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选择题。

本卷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洲历史上出现了新西班牙、新英格兰、新法兰西等地名。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洲社会的进步B.欧洲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扩展D.美洲国家的独立【答案】B2.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A.英国、西班牙B.荷兰、葡萄牙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答案】D3.《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

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答案】A4.“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

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

”这场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C.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D.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答案】C5.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

以下史实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黑奴贸易十分盛行B.麦哲伦船队完成全球航行C.荷兰成为贸易强国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答案】D6.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

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A.经济结构的差异B.中央集权的强弱C.思想解放的程度D.海军实力的高低【答案】A7.下图为番茄从美洲部分外传到中国的示意图。

与传播路线相关的是A.欧洲渴求黄金B.工业原料需求C.国际分工深化D.殖民贸易活动【答案】D8.如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后练习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后练习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后练习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回答1-13题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人渴望到东方寻求财富B、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C、天主教徒希望到东方传播宗教D、葡、西等国统治者希望借此巩固统治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

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3、以下哪一事件对欧洲人到东方“寻金”起了诱导作用?A、封建制度逐步解体B、商品经济的发展C、《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4、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5、导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有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③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④欧洲在航海和造船技术方面取得进步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6、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①地理知识的进步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②欧洲人想证实地圆学说③资本主义萌芽使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④土耳其人控制了东西方通商要道A、①②③④B、①③C、③④D、①②7、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①用作货币的黄金白银需求量日增,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益强烈②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③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④地理知识的进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8、开辟新航路出发点均在大西洋沿岸,这主要是因为A、主要商路在大西洋沿岸B、西、葡造船技术最发达C、大西洋沿岸距美洲、非洲最近D、西、葡专制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9、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从政治上来说是由于A、两国的国王都有海外扩张的野心B、两国的封建势力都很弱C、其他欧洲国家都处于分裂状态D、两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10、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天主教开始冲出欧洲走向世界,这说明葡萄牙、西班牙支持开辟新航路的目的之一是A 掠夺黄金B 开辟海外市场C 掠夺原料D让异教徒皈依天主教11、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含解析

第 6 课殖民扩充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课后篇稳固提高学业水平指引1.有经济史学家估量,16~18 世纪 ,荷兰与英国人均GDP 年增添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余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添均受益于()A. 垄断组织的出现B. 世界工厂地位确实立C.外国殖民打劫D.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答案 C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

到16 世纪后期 ,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疆的战略要地都成立了武装据点”。

这些武装据点的成立主假如为了()A. 保护商业贸易B. 拓展殖民地C.流传天主教D. 打劫工业原料分析 16 世纪后期 ,欧洲人成立武装据点,主假如为了垄断商路,保护商站 ,保护其商业贸易。

答案 A3.17 世纪 ,荷兰所属东印度企业聘用有名的印刷业家族,为企业绘制航海地图。

画图人员受雇后,一定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眼前立誓,答应要守旧奥密,不让图上的信息外流。

采纳这类做法主假如考虑到()A. 战争要素B. 文化要素C.商业要素D. 外交要素分析 17 世纪的荷兰主要从事商业贸易 ,它拥有世界上最宏大的商船队 ,所以 ,航海对荷兰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为绘制的航海地图保密 ,就是出于商业要素的考虑。

答案 C4.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很多“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

这些地名客观上反应了 ()A. 航海家的冒险精神B. 非洲物产极其丰富C.探究新知的主动性D. 殖民扩充的打劫性分析资料反应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殖民者到达非洲展开殖民扩充,在非洲命名了很多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等地名 ,反应了欧洲殖民者打劫黄金贵金属、财产和奴隶的梦想和要求,可些地名客上体了殖民的掠性,故 D 。

A 、 C 两属于主要素 ,故清除 ;B 不切合意 ,故清除。

答案 D5. “直到 1500 年从前 ,大西洋向来是一道,一个点。

可是1500 年左右 ,它一而成一座梁,一个出发之地。

2019版一轮历史练习:第二部分 第六单元 第11讲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含解析 精品

2019版一轮历史练习:第二部分 第六单元 第11讲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含解析 精品

一、选择题1.在哥伦布之前的航海活动,大多为沿着大海沿岸的短途航行,哥伦布西航之后,欧洲许多国家纷纷组成探险船队,去探知辽阔的海域。

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A.欧洲人传统观念的改变B.西欧人对外殖民的开展C.欧洲与世界联系的加强D.欧洲国家间的殖民争斗解析:根据材料中由短途航行到探险辽阔的海域,主要是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追求实现个人价值,故A项正确;西欧人对外殖民的扩展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故B项错误;欧洲与世界的联系加强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背景,故C项错误;欧洲各国间的殖民争斗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A2.14世纪末,欧洲市场的利息率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

上述历史现象()A.促使了欧洲物价的急剧下降B.加快了西欧社会性质的转变C.导致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D.提高了封建地主的社会地位解析:根据所学,该阶段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故A项错误;利息率下降,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故B项正确;利息率下降,与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无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利息率下降,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社会地位的提高,故D项错误。

答案:B3.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为代表的全球历史观的开创者,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B.欧洲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漫长过程C.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的历程D.近代史上野蛮和文明进程的交织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英国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终形成,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1500—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不断推动欧洲经济向前发展,走向兴盛,故B项错误;1500—1900年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但不是英国史学家的史观,故C项错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1500—1900年野蛮不断被文明征服,也不是英国史学家的史观,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9: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9: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练习题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

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

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主要是为了() A.保护商业贸易 B.拓展殖民地C.传播天主教D.掠夺工业原料『解析』注意材料信息“欧洲商人”“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由此可以得出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商业贸易,故A项正确;拓展殖民地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故B项错误;传播天主教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故C项错误;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促使西方国家掠夺工业原料,与材料时间“16世纪晚期”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9·辽宁葫芦岛协作校高一月考)1524年,西班牙的科尔特斯在以600人征服了人口达1 500万的美洲阿兹特克帝国后,进行了大肆掠夺。

1532年,西班牙的皮萨罗率领180人征服了拥有600万人口的美洲印加帝国和俘虏了印加王,并勒索了大量黄金。

这说明西班牙殖民者()A.并不从事贸易B.抢夺大量财富C.剿灭土著居民D.贩卖人口为奴『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贸易,无法说明,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进行了大肆掠夺”“勒索了大量黄金”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进行了大肆掠夺”“俘虏了印加王”不等于剿灭土著,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贩卖人口为奴,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8年3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有学者在论及西欧某国时说,它的造船业发达,于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挑战葡萄牙人在亚洲海域的统治地位;它完全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

该国是()A.荷兰B.德国C.法国D.西班牙『解析』荷兰造船业发达,是17世纪世界殖民霸主,征服印度尼西亚等,故A项正确;德国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法国殖民扩展主要在亚洲的印度和北美大陆,故C 项错误;西班牙在16世纪末已经丧失世界殖民霸权,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第1讲 开辟新航路及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备选习题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第1讲 开辟新航路及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备选习题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第十单元第1讲开辟新航路及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备选习题新人教版历年真题1.(2011·全国卷)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2.(2011·全国卷)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3.(2007·广东)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解析】注意把握解题的关键词是“16世纪”“借口”“动机”,借口是表面的、非主要的因素,而动机则是本质的、主要的因素。

根据题意,宗教是借口,而黄金才是动机,A项把目的归结于传播基督教,与题意不符;B项明显错误,不是为了输出黄金,而是为了掠夺黄金;C项说法错误。

【答案】D4.(2007·广东理科基础)16世纪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其主要依据是()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纷纷建立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世界面貌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从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答案】A5.(2007·上海文综)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

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国家数量(艘)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 371 196荷兰65 1 770 2 950英格兰- 811 1 865欧洲合计770 3 161 6 661——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B.17~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开辟新航路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模拟质检1.假如你生活在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你可能看到的现象有()①亚洲开始种植玉米、烟草、马铃薯等农作物②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间的联系日益紧密③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茶叶④欧洲封建主的财富与日俱增⑤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2.“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开始。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作业】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作业】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选择题1.《新全球史》载:“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间的碰撞比之前几百年间的更具破坏性……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

”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后()A.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B.跨文化互动才得以展开C.文化碰撞阻断跨洋交流D.欧洲维持了世界力量平衡A[材料中“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说明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故A项正确;文化互动才展开与材料中“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不符,故B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是推动而非阻断跨洋交流,与材料中“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决定性地改变了”不符,错误。

] 2.(2019·江西上饶模拟)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推动了商业中心的转移B[法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是法币中含银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一方面是大量的美洲金银流入法国,另一方面则是法币中银含量的不断下降,这就表明大量的白银被用于了工业生产,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得知,欧洲的封建制度解体于19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商业中心转移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3.(2019·四川南充月考)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王权逐步高于教权、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新教派的兴起。

材料反映出()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格局的初步形成D.世界市场的雏形B[题干论述了三个变化,而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仅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之一,故A项错误;题干论述的三个变化,充分体现了西欧社会的转型,即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故B项正确;国际格局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题干反映的是王权逐步高于教权,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在经济上的体现,即资源、人口能够自由流动,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选择题1.《新全球史》载:“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间的碰撞比之前几百年间的更具破坏性……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

”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后()A.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B.跨文化互动才得以展开C.文化碰撞阻断跨洋交流D.欧洲维持了世界力量平衡A[材料中“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说明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故A项正确;文化互动才展开与材料中“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不符,故B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是推动而非阻断跨洋交流,与材料中“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决定性地改变了”不符,错误。

] 2.(2019·江西上饶模拟)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推动了商业中心的转移B[法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是法币中含银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一方面是大量的美洲金银流入法国,另一方面则是法币中银含量的不断下降,这就表明大量的白银被用于了工业生产,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得知,欧洲的封建制度解体于19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商业中心转移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3.(2019·四川南充月考)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王权逐步高于教权、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新教派的兴起。

材料反映出()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格局的初步形成D.世界市场的雏形B[题干论述了三个变化,而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仅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之一,故A项错误;题干论述的三个变化,充分体现了西欧社会的转型,即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故B项正确;国际格局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题干反映的是王权逐步高于教权,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在经济上的体现,即资源、人口能够自由流动,故D项错误。

]4.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对以下图文中白银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工业用品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B[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欧洲殖民掠夺,故A项错误;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是因为中国的瓷器、丝绸、香料的大量出口,故B项正确;1400—1800年间先后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不仅仅是英国,故C 项错误;据材料印度为白银输出地,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原料产地,故D项错误。

]5.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

……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上述材料反映出() A.欧洲生产力水平下降B.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C.土耳其帝国崛起控制东西方贸易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转移B[据材料“16世纪30年代”推断14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掠夺大量贵重金属输入欧洲,但是各项物资并未增加,加上人口增加,物价急剧上涨,据材料“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说明价格革命的出现,故B项正确;十五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土耳其帝国崛起控制的传统商路衰落,故C 项错误;据材料“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只是表明价格上涨而不能说明贸易中心的改变,故D项错误。

]6.(2019·山东潍坊统考)白银作为货币,在中国古代长期都以“两”结算,在《南京条约》中,赔款则以明中后期开始流入的西班牙“银元”结算。

当时使用“银元”结算的重要因素是()A.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居出超地位B.西班牙长期主导欧亚海上贸易C.英国工业发展对银元需求旺盛D.晚清对国际白银市场尚不熟悉A[据材料“以明中后期开始流入的西班牙‘银元’结算”,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由于欧洲的商品在中国没有竞争力,长期购买亚洲商品,导致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亚洲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依所学,西班牙主导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而非欧亚,故B项错误;英国工业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与原料产地,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晚清以银元结算,并未涉及到国际白银市场,故D项错误。

]7.(2019·云南昆明模拟)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商品出口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比重下降到30%,美洲则增长到近58%。

材料说明() A.英国逐渐成为了世界的殖民霸主B.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贸易结构C.英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逐步恶化D.殖民地对英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D[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并不能说明对欧洲、美洲贸易的变化,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英国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英国对欧洲各国关系恶化,故C 项错误;因为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故殖民地对英国发展意义重大,故D 项正确。

]8.(2019·天津重点中学联考)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

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

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明()A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D[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经济解体体现在耕织分离、纺织分离和农产品的商品化,题目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体现的是大量黄金白银涌入欧洲,引起物价上涨的现象,与题目中的现象不符,故B项错误;茶价的销售不足以表明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故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商业革命的表现是商品的种类增多、商品贸易的范围扩大,故出现了茶叶大量销入荷兰,出现了茶叶价格下降的现象,故D项正确。

]9.(2019·皖南八校联考)17至18世纪的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低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

材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A.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B.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C.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D.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A[根据材料“17至18世纪的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底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可知,这一时期英格兰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故A项正确;根据史实得知,西方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单单生活水平的差异并不能代表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故C项错误;牙买加并不是东方国家,而且这也并不是与东方贸易的扩大才使得出现材料现象,故D项错误。

]10.(2019·浙江名校联考)蒙克莱斯钦在《贸易的经济政策》中写道:“第一个说金钱是战争之本的人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尽管金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优秀的战士也是绝对必需,然而几个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金钱总是主要的。

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

”据此判断,蒙氏所说的贸易的经济政策是指()A.重农抑商B.重商主义C.自由主义D.凯恩斯主义B[根据“金钱总是主要的”可知蒙氏重视金钱财富,这与重农抑商明显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金钱总是主要的。

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可知蒙氏重视金银财富的积累,认为金银越多国家就越富强,故B项正确;自由主义强调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 11.(2019·广东惠州调研)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804~1836)A.原料短缺制约经济发展B.经济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C.进口增加导致资本外流D.殖民掠夺提供巨大经济红利B[从材料表格可知,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尤其是原料的进口百分比在不断增加,不能体现原料短缺制约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进一步开拓了世界市场,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使英国工业革命发展中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英国进口贸易的数据,没有出口贸易的数据,无法推出进口增加导致资本外流,故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英国进口贸易的情况,不能直接体现殖民掠夺,故D项错误。

]12.(2019·四川宜宾模拟)1565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但这种跨洋贸易从18世纪下半期开始走向衰落。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英国等国自由贸易开始兴起B.中国重农抑商限制了生丝产量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国际劳动分工瓦解了洲际贸易A[到18世纪下半期开始,随着英国等国家的崛起,逐渐取代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这些新兴国家是倡导自由贸易的,所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逐渐衰落,故A项正确;生丝属于农业范畴,而明清政府是主张“重农抑商”的,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即19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在18世纪的时候还没有出现国际劳动分工,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9·湖北华师大附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摘自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材料二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了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

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

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