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线路电容补偿实例
10Kⅴ无功电容补偿标准

10Kⅴ无功电容补偿标准有关10kV线路无功补偿系统设计的方法,包括补偿点及补偿容量的确定、补偿位置确定、无功补偿技术要求,以及10kV线路无功补偿实例等,一起来了解下。
10kV线路无功补偿系统设计一、补偿点及补偿容量的确定为求出在满足运行约束条件下的最优无功补偿容量及位置,本文以年支出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潮流方程约束为等式约束,以负荷电压、补偿容量等运行限量为不等式约束。
年支出费用包括补偿设备的年运行维护费、投资的回收、补偿电容的有功损耗和补偿后10kV网线损而支付的能损费用。
总的有功损耗由两部分组成:(1)因有功电流的流动产生,(2)由无功电流的流动产生。
通过在线路上安装补偿电,能够减小无功电流,从而减小无功电流的流动引起的有功损耗。
对网络中除电源节点外的所有节点实施此算法,按照每个节点补偿最佳容量后降低的有功线损,由大到小排列,即可得候选的补偿节点。
此系统利用遗传算法对得到候选的补偿节点来求解补偿节点及补偿容量,补偿点只能选在节点处。
而这些节点有可能不是最佳补偿点,为此系统提出基于非节点的补偿算法,即利用遗传算法并行寻优的特点,在每个补偿节点的上接和下接支路中,按电线杆的位置,增加相应节点(称为非节点),以节点与非节点的电气距离作为控制变量集,再利用遗传算法求出最佳补偿位置及补偿容量。
通过算例分析显示在不增加无功补偿设备费用的前提下,这种“非节点”补偿方式能进一步提高电压水平及降低线损。
二、补偿位置确定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地点的选择应符合无功就地平衡的原则,尽可能减少主干线上的无功电流为目标。
不同电组最佳装设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Li=(2i/2n+1)L式中,L为线路长度,n为电组数,Li为第i组电的安装位置,i=1……n通过测算,根据实践中经验,一条线一台无功补偿柜一般安装在线路负荷三分之二处。
通过合理配置无功补偿容量,选择电最佳装设地点,能改善电压质量,还能降低线路损耗。
一般来讲,配电线路上电力电安装组数越多,降损效果越明显,但相应地增加了运行维护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补偿设备的投资成本上升。
铁路10kV长电缆线路电容电流补偿策略分析

范 围内装置动作准确 , 从而提高了系统 的可靠性 。
器、 相 控 电抗 器 、 磁 阀式 可 控 电 抗器 。 3 . 1 分 组 投 切 电抗 器 补 偿
关分断能力 ;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 接 地电弧不 易 自行熄灭 , 易
造成相间短路 ; 电 弧 接 地 时 正 常 相 电压 升 高 , 容易造 成系统 内 绝 缘 薄 弱 的设 备损 坏 等 , 给 电力 系 统 自身 和用 电设 备 的运 行 都 带 来 了安 全 隐 患 。 因此 , 要 在 日常 维 护 中利 用 补偿 技 术 改 善 这
耗 无 功功 率 , 对 设 备 运 行产 生 不 利 影 响 。
3 铁 路 长 电缆 线 路 补 偿 策 略
目前 , 铁路长电缆 线路 的补偿策 略是 : 结合 沿线信 号 中继
站 和 箱 式 变 电站 , 设置并 联电抗器 作为基 本补偿 , 同 时 在 两 端 1 O k V 配 电所 集 中设 置 动 态 无 功 补偿 装 置 。在 应 用 中需 要 考 虑 线 路 的负 荷 率 , 基 本 思 路 就 是 按 整 个 线 路 总 容 性 无 功 功 率 的 8 O 左 右 设 置 并 联 电抗 器 , 提 供基本 的感性 无功补 偿容 量 , 然 后在两端的 1 O k V 配 电所 中设 置 相 关 的 动 态 补 偿 装 置 , 以此 保
1 铁 路 供 电长 电缆 线 路 中 电容 电流 问题
10kV配电网中接地电容电流的补偿分析

10kV配电网中接地电容电流的补偿分析发表时间:2017-12-18T11:41:00.8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作者:梁提[导读] 摘要:近年来,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的电力电缆运用到了10kV城市配电网中,这使得电容电流越来越大。
(珠海供电局广东珠海 519000)摘要:近年来,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的电力电缆运用到了10kV城市配电网中,这使得电容电流越来越大。
最初电容电流只有几安,但是现在已经增长到了几十安,甚至几百安,在变压器中性点安装消弧线圈,能够起到补偿接地电容电流的作用。
关键词:10kV配电网;接地电容电流;补偿分析单相接地的时候,故障点的电弧电流较大,电弧不容易熄灭,而且电弧还会发生间接性的熄灭与重燃,非常容易发生弧光接地过电压,对各种电气设备造成损害。
在10kV配电网系统中,变压器10kV一侧为三角形接线,没有中性点,所以是没有办法安装消弧线圈的,也就达不到补偿接地电容电流的作用,所以会在变电站10kV母线安装接地变压器,从而形成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这样系统在单相接地的时候就可以补偿接地电容电流,实际上,这种原理与星形接线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消弧线圈补偿原理是相类似的。
1 常用的消弧线圈常用的消弧线圈有可调匝式消弧线圈、铁芯气隙可调式消弧线圈以及直流偏磁式消弧线圈三种,接下来会分别加以介绍。
1.1 可调匝式消弧线圈可调匝式消弧线圈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消弧线圈,因为对于这种线圈的制造技术相对比较简单,并且这种技术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加上可调匝式消弧线圈的可靠性也是比较强的,所以可调匝式消弧线圈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运行的手动调节式消弧线圈都是调匝式的。
可调匝式消弧线圈的实质是铁芯式电抗器,磁路是一个带有间隙的铁芯,铁芯的外面绕有线圈。
这种消弧线圈依靠改变绕组的线圈匝数来达到改变电感的目的,我们都知道,电感量是与匝数的平方成比例的,另外,因为是使用无载开关来调节分接头的,所以电感是不连续可调的。
10kv电容补偿

10kv电容补偿附件⼀1、使⽤环境条件:海拔⾼度4400(5100)m 最⼤风速30m/s最⾼温度+35℃最低温度-20℃最⼤⽇温差80K最⼤相对湿度40%⽇照0.1W/cm风速0.5m/S地震烈度8污秽等级Ⅱ级3、使⽤环境3.1 环境温度:30℃3.2 最⼤⽇温差:80k3.3 最⾼⽇平均温度:25℃3.4 海拔⾼度:4200(5100)m3.5 环境相对湿度:40%3.6 运输、贮存最低湿度:80%3.7 安装⽅式:户内4、技术参数4.1 系统标准电压:10.5KV4.2 最⾼⼯作电压:12KV4.3 额定频率:50Hz4.4 电抗率:6%4.5 相数:34.6 功率因数:0.95以上5、装置设计结构⾼压动态⽆功功率补偿装置由可控硅阀控制系统、⾼压并联电容器组、⼲式铁芯电抗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和附属设备组成,电容器组由可控硅阀控制系统来投切。
成套装置采⽤柜式结构,能够⾃动补偿系统⽆功功率,有显著的节能、稳压和增容效果。
⾼压SVG-10/1200kvar动态⽆功补偿装置两套。
单套设备由五⾯柜组成。
其中控制柜⼀台,阀组投切柜⼀台、电容柜三台,分成3组:容量为150、450、600kvar;投切由可控硅阀控制系统根据负载变化⾃动投切,保证补偿精度,改善系统电能质量。
6、⾼压⽆功功率补偿装置技术条件6.1 能够根据电⽹系统⽆功功率⼤⼩和电压控制要求⾃动投切与调节,不需要⼈⼯⼲预,快速动态补偿⽆功功率,提⾼系统功率因数,保证系统功率因数在0.95以上。
6.2 采⽤全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由微机监测、智能调节。
6.3 能够快速响应,⾃动投切与调节,不需要⼈⼯⼲预。
6.4应该采⽤电容器专⽤⾼压喷逐式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确保设备安全运⾏。
6.5 采⽤串联电抗器,减⼩合闸涌流,保护电容器组可靠运⾏。
6.6 抑制系统谐波,保证设备正常运⾏。
6.7 结构要求设计合理,使⽤⽅便,可⼿动操作,也可与负荷同步投切,免维护运⾏。
农网10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技术应用

农网10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技术应用本文就10kV农网配线路无功补偿原则、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以某农网为例对无功补偿的合理运用进行了实例分析,明确无功补偿在降低损耗,提升供电质量的作用。
标签:10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补偿容量;补偿位置1 农网10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基本原则截至目前为止,国内所采用的无功补偿方式主要包括了随器补偿、随机补偿、变电站集中补偿和沿线路分散补偿。
沿着线路分散补偿可有效改善线损,促使其下降,而通过对无功线路传输进行控制,则有利于电能和质量与功率因素的提升。
以分散补偿给予10kV配电线路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下列几项要求来实施:(1)配电线路上所设置的并联电容器,当其在线路上最小负荷的过程中,不应当将其向变电站倒送无功,若所擦去的配置容量过大,则需要为其配置相应的自动投切装置[1];(2)在进行配电线路无功补偿的配置中,必须严格按照合理分布、全面规划、分散补偿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来实施。
采取分散与集中补偿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将分散补偿作为主要手段,以此实现对线路末端电压、损耗的有效控制,并促使功率因素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可实现对运行检修费用的控制。
2 农网10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方法2.1 补偿方式10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最主要的方法是对配电变压器励磁无功功率损耗以及线路感性电抗所消耗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其控制方式主要包括了功率因数、无功功率、无功电流投切等,根据补偿方式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动态补偿、固定补偿和混合补偿[2]。
2.2 补偿位置和容量(1)补偿位置。
对10kV配电线路中无功补偿的位置及容量进行确认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降低配电线路电能损耗,并以此实现对电能质量的提升,确保补偿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
电容器的最佳安装位置、安装组数与损耗下降率之间的关系为:上述公式中,主要用于对线路线损下降率的表示;L则主要用于对线路长度进行表示。
经由计算对配线电路所补偿的电容器安装位置、分组数以及线损下降率进行确定,见表1。
稳定10kV线路功率因数的补偿措施

P[ ( 1 / c o s 2  ̄ p 1 —1 ) 一 ( 1 / c o s 2  ̄2 — 1 ) ] ≤ Qc ≤P[ ( 1 / c o s 2  ̄l 一
1 ) 一( 1 / c o s 2  ̄ o 3 -1 ) ]
2 1 0 k V 线 路 无 功 补 偿 实 例 分 析
来 确 定 。 电 网 的 最 大 负 荷 月 平 均 有 功 功 率 为 P, 补 偿前 的 功率 因 数 为 c 0 s , 补 偿 后 的功 率 因数 为 c o s : , 则 所
需补 偿容 量 可用下 式计 算 :
Q c = P( t a n q  ̄ 1 - t a n q  ̄ 2 ) = P[ ( 1 / c o s 2 q  ̄ l - 1 ) 一( 1 / c o s 2  ̄ 2 -1 ) ] 有 时需 要 将 c o s 1 提高到大于 c o s 2 而小于 c o s 3 ,
2 . 4
效 果 检 查 及 取 得 效 益 渔 沟变 电站 1 0 k V梁集 1 0 5线 路 2 0 1 1年 前 8个
生 过补 偿 , 根 据 该 线路 负荷 、 电 流 等 参 数 决 定 采 用 智 能
型 1 0 k V线 路 无 功 补 偿 柜 。
表 1 2 0 1 1年 前 8个 月 1 0 k V 梁集 1 0 5线 路 功 率 因数
则 补偿 容量应 满 足 :
提 高线 路整 体功 率 因数 , 提升末 端 电压 。 我 们 在 此 线 路 上 共 用 4套 高 压 无 功 补 偿 装 置 , 其
中 2套 为 一 级 定 补 两 级 动 补 模 式 , 2套 为 一 级 定 补 一 级 动补 模式 , 共 投 入定 补 2 0 0 k v a r , 动补 9 0 0 k v a r 。 既 考 虑 到 了固定 的无功 负荷 缺 口, 又 考 虑 到 了 动 态 变 化 的负荷 波动 , 通过 两级 、 三级补 偿 多种 电容 组合 模式 ,
10 kV长线路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的应用

电力系统2019.9 电力系统装备丨73Electric System2019年第9期2019 No.9电力系统装备Electric Power System Equipment 根据我国在电力输送领域的文件规定,电网的无功补偿应该遵从“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的电力输送网络中,低压台区补偿和变电站集中补偿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对于10 kV 长线路的输电网因为负荷重以及供电半径长等原因,常规的补偿方法其补偿效果不明显,继而基于并联电容器的无功补偿在10 kV 长线路中的应用成为了解决10 kV 长线路输电改善功率因数和提高线路末端电压的一个可采取措施。
本文提出一种10 kV 长线路中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的应用方式。
1 无功补偿概述1.1 无功补偿的原理及意义无功补偿即无功功率补偿,是指在电力供电系统中一种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提高供电效率,降低输送线路及供电变压器的损耗,改善供电环境的技术[1]。
在电网中的很多负载,如变压器、电动机都属于感性负载,因此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为保障稳定运行必须向这些负载提供所需的无功功率。
通过合理设置无功补偿的方式,可减少电网中无功功率的流动,继而能够降低因为变压器、线路输送无功功率而导致的电能损耗。
1.2 无功补偿的方式目前较为常见的无功补偿的方式主要有3种。
第一种为变电站补偿,其应用十分广泛,是指将补偿装置集中性地安装在变电站的母线上,具有便于维护管理的优点,但是对馈电线路的降损效果不明显。
第二种为配电线补偿,是指通过在10 kV 的配电线路杆塔上安装并联电容器的方式达到无功补偿的目的。
其优势为投资小,缺点是对运行环境适应能力差,重载情况下无功补偿效果不佳[2]。
适用于供电半径长、负荷重以及末端电压不足的输电线路。
第三种为随器补偿,是指在配电变压器的二次侧安装低压电容器以达到无功补偿的目的。
其优点为经济性较高,缺点是维护难度较大且前期的投资较高[2]。
10kv线路无功补偿

1 绪论1.1概述无功功率补偿,简称无功补偿,在电子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
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
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
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3]。
在配电网中电源供给负载的电功率有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两种,有功功率是用电设备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以保证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而无功功率也不是无用的功率,在电网中作用也很大。
接在电网中的大多数用电设备是利用电磁感应实现能量转换和传递的。
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就是通过磁场来完成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的。
以异步电动机为例,电机从电网吸收的大部分电功率转换成了机械功率从转轴上输出给了机械设备,这部分功率就是有功功率;而电动机还要从电网吸收另外一部分电功率,用来建立交变磁场,这部分功率不是被消耗,而是在电网与电动机之间不断的进行交换(吸收与释放),这就是无功功率。
在电网中没有纯阻性的设备,因而功率因数都在01之间,而大部分用电设备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在运行时因电磁感应原理为建立感应磁场都需要Q>0的无功功率,此外电网中线路线损、变压器自损(铁损、铜损等)也增加不少无功,无功补偿就是利用电容提供Q<0的无功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网输送的无功功率,也就是在电能计量表上减少了电能的消耗,达到节能、降损的目的。
因此,解决无功补偿问题,对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电网损耗,节约能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2课题研究背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类型用电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电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配电网结构,运行变化等原因,我国配电网损耗,电压合格率等技术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由于电压不合格等原因造成用户电器烧毁的现象仍然存在,而网损过高使得生产的宝贵电能白白浪费,并且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进行无功自动补偿怎样进行无功自动补偿一. 我国电力工业向来重视有功负荷、有功电量,轻视无功负荷和无功电量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缺电,满足有功需要都来不及,顾不上无功问题;二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有功电量才是用能源换来的,而无功不是能源;三是认为无功数量不大,或者说只有工业企业有无功,而居民生活用电没有无功问题。
无功被忘却,给电力部门造成多大的损失,造成多大的能源浪费,至今没有入确切地计算过。
最近的一些信息表明,无功问题已经开始受到重视。
无功补偿有着巨大的效益无功补偿技术适用于电力系统及各行业用电单位。
对于电力系统,通过采用无功补偿技术可以降低线损,提高末端电压,保证供电质量;对于用电企业,较大功率的用电设备,采用就地补偿装置可以取得同样的节能效果。
电力部门在近年来进行的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中也强调无功的就地补偿。
无功补偿具有推广前途,我国电力系统每年线路损耗604万千瓦时,在1998年开始的城乡电网改造和建设中,要求降低线损10%,如果通过无功补偿技术使线损降低2%,就可以节省电力12亿千瓦时。
而对于用电企业,据统计,全年电动机耗电量为2900亿千瓦时,线路损耗按10%计算,则由此产生的线损约为290亿千瓦时,如果全国有20%的电动机采用无功补偿技术,使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由0.85提高到0.95,则每年可以降低网损11.6亿千瓦时。
总之,无功补偿节能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力系统和用电企业若采用此技术,将获得良好的收益。
研究实例说明,由于无功负荷大,功率因数偏低会造成大量有功电能损耗,多消耗无功就会相应地多消耗有功。
无功负荷大,功率因数偏低,如果不能就地补偿,就使配电、输电和发电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降低发、输电的能力,损失极大,值得注意。
居民生活和楼字无功负荷急剧增长过去无功负荷主要在工业企业,所以只对大型工业企业在实行两部制电价的同时,实施功率因数奖惩办法,而对其他用户都没有功率因数考核。
对工业企业的功率因数奖励办法长期以来没有修改,缺乏研究分析。
一些供电企业对无功电表不重视,长期不进行校验,有些用户在无功电表上做手脚,偷漏无功电,本应当被处罚的用户,反而获得电费奖励。
工业用户对无功就地补偿缺乏积极性,致使功率因数偏低,发电、输电和配电设施不能获得充分利用,线路损失增加。
居民生活和楼字用电,在五、六十年代仅仅是指照明用电,而且照明灯具基本上都是白炽灯,功率因数接近1。
由于居民生活和楼宇的用电量很小,可以不考虑功率因数奖惩。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照明用电上推广荧光灯和节能灯,这些灯具的功率因数仅0.6;特别严重的是家用电器迅速普及,绝大多数家用电器的功率因数一般在0.7左右;只有电热水器属于电阻负荷,功率因数比较高。
节能灯虽然可以节约有功电力和电量,但节能灯消耗了大量无功电力和无功电量,在推广节能灯时,只讲节约有功,不讲多消耗无功,不采取补偿措施是不妥当的。
由于居民生活和楼字用电中大量使用家用电器,用电量的比重急剧增长,仅居民生活用电占总用电量的比重已经达到12%,如果包括商业、宾馆、写字楼等楼字用电,估计用电比重可达30%左右。
这么大的用电量的功率因数严重偏低,对电力部门的经济发供电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国目前农村居民的家用电器的普及率还不高,随着农村电气化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和楼宇的用电量还会有所提高。
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居民生活用电的比重可达30%-40%,加上楼宇用电可以超过50%,我国也必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国应当重视居民生活和楼宇的无功用电问题。
重视无功负荷问题提倡无功就地补偿国家经贸委节能信息中心节能最佳实践的案例告诉我们,无功也是一种资源,进行无功补偿可以达到节能,降低视在功率,提高电压合格率,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电力工业正在由粗放的数量型向集约的质量型转变,重视无功负荷问题。
提倡无功就地补偿应当成为这个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来考虑。
l、要建立起无功也是资源,要像节约有功一样来节约无功的观念。
要向用户宣传节约无功的重要意义,自觉进行无功补偿;要提高供电企业职工对无功的认识,要像节约有功一样来注意节约无功,要像重视有功电能表的校验一样来重视无功计量装置的校验工作。
电力部门要重新研究无功计价问题,是继续采用功率因数奖惩办法,还是采取其他计价措施。
2、要修订家用电器的节能标准。
感性负荷的家用电器不仅要有节约有功的标准,也应当有节约无功的标准,或者对各类家用电器的功率因数作出规定,要求家用电器制造商对各种家用电器的无功负荷进行补偿。
二.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产业和民用用电量大幅度增加新增用电负荷中,整流和变频设备所占的比例增加,无功负荷电流和谐波电流增大供电系统损耗,谐波电流还可能引起通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故障。
在供电系统中,装设动态无功补偿和适当的滤波装置,是减少系统损耗,提高电能质量的有效措施。
传统的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又称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是采用模拟量或微电脑功率因数检测,通过中间继电器(或固态继电器)接通接触器、控制补偿电容器投入或切除。
存在的主要问题:(1)合闸涌流大,可达到100In(In 为补偿电容器额定电流);顶端∙回复 ∙引用巴黎铁塔级别: 论坛版主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UID: 117546精华: 10发帖: 291威望: 218 点电量: 4117 度宣传单: 0 点好评度: 209 点在线时间: 12(小时)注册时间: 2008-05-20 最后登录: 2009-06-09 1楼 发表于: 2009-05-26 13:25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2)断开弧光大;(3)补偿电容器及接触器易损坏; (4)对供电系统及周围电气设备干扰大。
因此,传统的低压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只适用于无功负荷较稳定的变电所使用。
经实际调查,无功负荷经常变化的各个产业及民用变电所,使用的传统的低压动态无 功补偿装置,一年后90%以上不好用,改为手动控制接触器固定补偿。
使供电系统损耗增加。
另外,传统的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不能滤波,也不能分相补偿,不能适应多种用电负荷对无功补偿的要求。
新型低压无功动态补偿装置,采用微电脑全数字控制,通过交流无触点电子开关投切补偿电容器,全部无触点化。
无合闸涌流、无断电弧光。
可实现低压滤波和分相补偿。
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数字显示,代替传统指针式仪表。
有通讯接口,与智能化低压电器设备配套,可实现远程监控或遥控。
有保护和报警功能,调试、维护更方便。
新型的与传统的低压无功动态补偿装置性能与价格比较。
从以上比较表可知,新型低压无功动态补偿装置的各项技术性能,都优于传统的补偿装置。
相同的功能价格只差20%。
但使用寿命长、维护工作量小、长期节能效果好。
因此,新型补偿装置是传统低压无功动态补偿装置的更新换代产品。
而且技术上已经成熟,有5年以上的实际运行经验。
在高压(10KV、6KV)无功补偿方面,我国目前普遍采用高压电容器固定补偿。
很多变电所,为了解决无功负荷变化时,补偿容量也能变化的问题,将高压补偿电容器分为2-3组,用真空断路器人工控制。
原来设想:重负荷时,补偿电容器全部投入;轻负荷时,切除1-2组补偿电容器。
实际使用证明,用人工控制真空断路器,投切高压补偿电容器,会产生很大的合闸涌流和电压闪变,甚至引起系统振荡。
不敢经常操作。
实际还是固定补偿,常出现重负荷时欠补偿,轻负荷时过补偿,增加了供电系统损耗,增大了电压波动范围。
新型高压无功动态补偿装置,采用微电脑全数字控制,全部无接点化,不产生谐波,无合闸涌流,可有效减小电压闪变和防止系统振荡,并可实现分相补偿。
可与高压滤波装置组成滤波和动态补偿成套装置。
有通讯接口,便于实现远程监控或遥控。
可靠性高、维护工作量小,适合中、小型变电所使用(补偿容量数百至数万kvar)。
能减少电网电能损耗,提高供电质量。
1.配电线路进行无功补偿的效果(1)减少线路的有功损失:当电流通过线路时,其有功功率损耗为:△P=3I R 2 ×10 -3 或△P=3×(P/UcosΦ) ×R 2×10 -3式中△P--线路的有功功率损耗kWI--线路通过的电流AR--线路每相电阻ΩP--线路输送的有功功kWQ--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kvarcosΦ--线路负荷的功率因数;由上式可知,有功功率损失和功率因数的平方成反比。
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大量降低线损。
当功率因数由0.6提高到0.8时,铜损下降将近一半。
(2)改善用户电压质量:线路电压损失的公式为:△U=(PR+QX)/U×10 -3式中△U--线路电压损失kVU--线路电压kVP--线路有功负荷kWQ--线路无功负荷kvarX--线路感抗ΩR--线路电阻Ω由上式可以看出,提高系统功率因数,减少线路输送的无功负荷,则电压损失莫玌将下降。
(3)减小系统元件的容量,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视在功率S=P/cosΦ,由此可以看出,提高功率因数在输送同样的有功功率情况下,设备安装容量可以减少,节约了投资。
如设备安装容量不变则可增大有功功率输送量。
安装电容器提高输送有功功率所得的效益,可按下式确定:△P/Q=(cosΦ2 -cosΦ1 )/cosΦ2 (tgΦ1 -tgΦ2 )式中△P--有功功率的增加量Q--达到△P所需要的无功功率cosΦ1 、cosΦ2 --补偿前、后的功率因数如果cosΦ由0.8提高到0.95,每kvar电容器节约配电线路上的变压器及其它设备安装容量约为0.38kVA。
而网络上每kVA安装容量的造价为每kvar电容器价格的几十倍以上。
2 配电线路无功补偿的做法及分配方案(1)无功补偿的做法:将低压自愈式电容器装设在配电变压器低压出口处,随变压器同时投切,直接补偿变压器本身消耗的无功及补偿部分感性负载所需的无功。
(2)分配方案:①补偿容量的选择:补偿容量由电力负荷及补偿前和要求补偿提高后的功率因数值决定。
计算公式如下:Q bch =P pj (tgΦ1 -tgΦ2 )或Q bch =P pj (1-tgΦ2 /tgΦ1)式中Q bch --所需的补偿容量kvarP&nb顶端∙回复∙引用巴黎铁塔2楼发表于: 2009-05-26 13:25级别: 论坛版主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UID: 117546精华: 10发帖: 291威望: 218 点电量: 4117 度宣传单: 0 点好评度: 209 点在线时间: 1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5-20 最后登录: 2009-06-09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sp;pj --最大负荷月的平均有功负荷kWQ pj --最大负荷月的平均无功负荷kvar tg Φ 1 --补偿前的功率因数cos Φ 1 的正切值 tg Φ 2 --补偿后要求达到的功数因数cos Φ 2 的正切值 另外,我们必须注意 cos Φ 2 值的确定必须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