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要点

合集下载

剪力墙结构布置方案

剪力墙结构布置方案

剪力墙结构布置方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形式。

合理的剪力墙结构布置方案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功能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剪力墙结构布置的原则、要点以及常见的布置方案。

一、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剪力墙结构是由一系列纵向和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组成,这些墙体不仅承担竖向荷载,还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如地震力和风荷载。

其主要特点包括:1、抗侧刚度大:能够有效地限制建筑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向位移,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整体性好:剪力墙之间协同工作,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3、空间利用率相对较低:由于墙体较多,可能会对室内空间的布局和使用造成一定限制。

二、剪力墙结构布置的原则1、均匀对称布置剪力墙应在建筑物的平面和竖向尽量均匀、对称地布置,以避免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扭转效应。

这样可以使结构的受力更加合理,减少局部薄弱部位的出现。

2、周边布置将剪力墙沿建筑物的周边布置,可以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提高结构抵抗地震等水平作用的能力。

同时,周边的剪力墙还能够有效地约束内部框架的变形。

3、纵横墙相连纵向和横向的剪力墙应相互连接,形成空间工作体系,共同抵抗水平荷载。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抗侧性能。

4、避免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差,应尽量减少其使用。

如果无法避免,应采取加强措施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5、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在进行剪力墙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尽量减少对室内空间的影响,保证房间的规整和使用的便利性。

三、剪力墙结构布置的要点1、墙肢长度和厚度剪力墙的墙肢长度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的墙肢容易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弯曲破坏,过短的墙肢则稳定性较差。

墙肢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等级以及墙体所承受的荷载等因素确定,以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

2、洞口设置剪力墙的洞口应合理设置,避免在同一位置集中开设过多的洞口。

洞口的大小和位置应经过计算和分析确定,以保证墙体的受力性能不受过大影响。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关键信息项:1、剪力墙的布置原则2、剪力墙的厚度要求3、剪力墙的配筋设计4、连梁的设计要点5、边缘构件的设计规定6、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1、剪力墙的布置原则11 剪力墙应沿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方向布置,以形成有效的抗侧力体系。

111 剪力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避免出现局部薄弱部位。

112 剪力墙的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扭性能。

113 对于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洞口将其分成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

2、剪力墙的厚度要求21 剪力墙的厚度应根据其所在部位、抗震等级、房屋高度等因素确定。

211 一般情况下,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 200mm。

212 非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 160mm。

213 剪力墙的厚度还应满足稳定性和构造要求。

3、剪力墙的配筋设计31 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应根据计算结果和规范要求进行配置。

311 竖向分布钢筋通常布置在剪力墙的两侧,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

312 水平分布钢筋应布置在竖向分布钢筋的外侧,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

313 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应按照规范要求配置箍筋和纵筋。

4、连梁的设计要点41 连梁的跨高比应合理控制,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

411 连梁的截面尺寸应满足剪压比要求,避免发生脆性破坏。

412 连梁的配筋应根据其受力特点进行计算和配置,同时应考虑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

413 对于跨高比较小的连梁,可采用交叉斜筋、对角暗撑等加强措施。

5、边缘构件的设计规定51 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其设置范围和配筋要求应符合规范。

511 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应根据抗震等级和墙肢轴压比确定。

512 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6、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61 剪力墙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611 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结构应满足层间位移角等变形要求。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分析一、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概念1、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概念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1)剪力墙高和宽尺寸较大但厚度较小,几何特征像板,受力形态接近于柱,而与柱的区别主要是其长度与厚度的比值,当比值小于或等于4时可按柱设计,当墙肢长与肢宽之比略大于4或略小于4时可视为为异形柱,按双向受压构件设计。

(2)剪力墙结构中,墙是一平面构件,它承受沿其平面作用的水平剪力和弯矩外,还承担竖向压力;在轴力,弯矩,剪力的复合状态下工作,其受水平力作用下似一底部嵌固于基础上的悬臂深梁。

在地震作用或风载下剪力墙除需满足刚度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非弹性变形反复循环下的延性、能量耗散和控制结构裂而不倒的要求:墙肢必须能防止墙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因此注意尽量将剪力墙设计成延性弯曲型。

2、剪力墙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1)优点: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承载力(强度)要求也容易满足,房间内无梁柱外露。

(2)缺点: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灵活,不能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结构自重往往也较大。

(3)适用范围:较小开间的住宅及旅馆建筑,高层建筑。

二、剪力墙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结构体系的选择在设计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时。

可供选择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和巨型结构等。

目前,我国采用较多的是前5种。

设计中究竟采用哪种结构体系,要经过方案比较确定,这主要要看拟建筑物的高度、用途和施工条件和经济比较等。

如果拟建建筑物为宿舍,高度又比较高,那么自然要选择剪力墙结构。

因为居住建筑要有足够的隔墙。

如拟建建筑物为厂房或实验室,则最好采用框架结构,因为这类建筑要求开间大,多变,布置灵活,竖向构件越少越好。

2、剪力墙结构的布置(1)高度和高宽比的控制。

剪力墙结构大多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而在高层建筑中,侧向位移的控制是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因其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较大的室内空间利用率以及灵活的布局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要确保这种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合理的设计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阐述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要点。

一、结构布置1、剪力墙的布置剪力墙应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楼梯间、电梯间及平面形状变化较大的部位。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扭性能和整体稳定性。

同时,剪力墙的长度不宜过长,避免出现单片剪力墙承担过大的水平荷载,导致过早破坏。

2、框架柱的布置框架柱应尽量做到上下贯通,避免在同一楼层出现框架柱截面尺寸和位置的突变。

柱网的布置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要保证结构的受力合理。

3、梁的布置梁的布置应与剪力墙和框架柱协同工作,形成良好的传力体系。

框架梁应尽量避免穿过剪力墙,以免削弱剪力墙的承载能力。

二、抗震设计1、抗震等级的确定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结构类型等因素,准确确定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的确定直接影响到结构构件的配筋和构造要求。

2、地震作用计算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如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或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在计算过程中,要考虑扭转效应的影响。

3、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等级,对框架柱、剪力墙、框架梁等构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如加密箍筋、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等,以提高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三、荷载取值1、恒载包括结构自重、建筑装修材料重量、固定设备重量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计算恒载的大小。

2、活载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合理取值各类活荷载,如楼面活载、屋面活载、风荷载等。

同时,要考虑活载的不利布置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四、结构分析1、模型建立采用合适的结构分析软件,建立准确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模型。

在模型中,要正确输入构件的几何尺寸、材料特性、荷载等参数。

2、计算结果分析对结构分析的计算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包括结构的自振周期、位移比、层间位移角、内力分布等。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关键信息项:1、剪力墙的布置原则2、剪力墙的厚度要求3、剪力墙的配筋设计4、剪力墙的连梁设计5、剪力墙的边缘构件设计6、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7、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1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111 剪力墙应沿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方向布置,以增强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抗震性能。

112 剪力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避免出现局部薄弱区域。

113 剪力墙的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经济性。

114 对于较长的剪力墙,应设置洞口或采取分段布置的方式,以减小温度和收缩应力的影响。

12 剪力墙的厚度要求121 剪力墙的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等级、风荷载等因素确定。

122 一般情况下,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厚度应适当增加。

123 剪力墙的最小厚度应满足规范的规定,以保证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13 剪力墙的配筋设计131 剪力墙的配筋应根据内力计算结果进行设计,包括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

132 竖向钢筋主要承受压力,其配筋率应满足规范要求。

133 水平钢筋主要承受剪力,其间距和配筋率应符合设计规范。

134 对于边缘构件,应根据抗震等级进行加强配筋。

14 剪力墙的连梁设计141 连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应根据其跨高比、内力等因素确定。

142 跨高比较小的连梁,应考虑其受力特点进行特殊设计。

143 连梁的箍筋应加密配置,以提高其抗剪能力。

15 剪力墙的边缘构件设计151 边缘构件包括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应根据抗震等级和墙肢的轴压比确定。

152 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和配筋要求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153 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应满足最低要求。

16 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161 剪力墙结构应具有良好的抗震耗能能力,通过合理的设计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162 应进行抗震分析和验算,包括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163 加强关键部位的抗震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17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71 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剪力墙的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1.剪力墙的布置和分布应符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要求。

根据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结构特点,合理确定剪力墙的位置、数量和尺寸。

剪力墙应均匀分布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剪力墙的刚度应与整个结构相匹配。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剪力墙的尺寸与布置来合理确定剪力墙的刚度。

刚度过大会导致结构刚性不均匀,易发生开裂;刚度过小则不能提供足够的抗震能力。

3.剪力墙的厚度应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剪力墙的厚度主要取决于墙体的高度和受力情况。

过薄的墙体会导致抗震能力不足,过厚的墙体则浪费材料和空间资源。

4.剪力墙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剪力墙与结构其他部分(如梁、柱、地基等)的连接应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确保其能够有效传递力和抵抗水平力的作用。

5.剪力墙的墙柱交接处应合理处理。

剪力墙与柱子的连接处应进行合理的过渡处理,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和裂缝等问题。

可以采用加固柱子或设置墙柱节点以增加连接的稳定性。

6.剪力墙的开洞应符合规范要求。

在剪力墙上开设门窗洞口时,需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加强措施,以保证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7.剪力墙应设置合适的基础。

剪力墙的基础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将剪力墙的水平力传递到地基,同时需要注意基础与墙体的连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8.剪力墙的维修和检测要得到重视。

剪力墙作为结构的重要部分,需要定期进行维修和检测工作,及时处理墙体裂缝和损坏问题,确保其功能和安全性。

总之,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注意要点包括布置和分布、刚度匹配、厚度满足要求、连接牢固可靠、墙柱交接处理、开洞加固、基础合适、维修和检测等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要点,才能确保剪力墙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建筑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建筑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建筑1.设计荷载:根据建筑物所在区域的设计规范,确定结构需要承受的重力荷载和地震荷载等设计荷载,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等。

2.剪力墙布置:根据结构的受力要求,合理布置剪力墙的位置和数量。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应沿建筑的主要方向分布,并在平面布置上形成合理的剪力传力路径。

3.剪力墙的尺寸:根据荷载计算结果和设计规范,计算剪力墙的高度、厚度和宽度等尺寸参数。

同时要考虑剪力墙的开洞情况,如门窗、通风口等,进行合理的构造设计。

4.剪力墙配筋:按照设计荷载和剪力墙的尺寸,进行配筋计算。

剪力墙通常采用纵、横向钢筋的双向布置,以提高其抗震承载能力。

5.剪力墙与结构构件的连接:剪力墙与柱、梁、楼板等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要合理可靠,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如机械连接、焊接或预埋连接件等。

6.剪力墙的施工:剪力墙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施工时应注意构件的准确安装位置和连接,确保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7.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在设计过程中仍需考虑其抗震性能的要求,如设立抗震支撑墙、剪力墙的抗震设计参数等。

8.剪力墙的隔声和防火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剪力墙的隔声和防火要求,采用适当的隔声和防火措施,以满足建筑使用的功能。

9.结构的变形控制:考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进行合理的变形控制措施,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10.结构的维护和检测: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结构的维护和检测要求,设计合理的结构细部构造和检测通道,以便日后维护和检修。

总之,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需要全面考虑结构的受力和使用要求,并根据设计荷载和剪力墙的尺寸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布置,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和抗震性能。

同时,还需关注剪力墙的施工和连接方式,以及结构的隔声、防火和变形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需关注的要点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需关注的要点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需关注的要点随着社会进步,剪力墙结构作为高层住宅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目前高层住宅建筑。

本文从剪力墙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出发,对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中的设计要点做出了分析总结,并简要阐述了优化设计的要点。

标签: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一、前言合理的建筑结构有助于提高建筑质量,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施工人员应该按照设计规则进行设计。

对于剪力墙结构来说,准确掌握剪力墙设计的重点、要点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保证房屋质量。

二、剪力墙基本概述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这种结构在高层房屋中被大量运用。

剪力墙截面特点是墙肢长度远大于厚度,自身平面内具有很大的刚度和承载力,平面外刚度和承载力都相对较小。

墙肢属于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构件。

同时在剪力墙结构中,墙是一个平面构件.它除了承受沿其平面作用的水平剪力和弯矩外,还承担竖向压力;在轴力、弯矩、剪力的复合状态下工作,其受水平力作用时似一底部嵌固于基础上的悬臂深梁。

在地震作用或风载下剪力墙除须满足刚度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非弹性变形反复循环下的延性、能量耗散和控制结构裂而不倒的要求。

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除了承受楼板传来的竖向荷载外,还承受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

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刚度大,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侧移较小,承载力较大,且整体性能较好。

通过合理设计,能够加强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并增加剪力墙的延性。

由于剪力墙承载能力大,侧向变形小,其具有一定的延性,在地震中均表现出不俗的抗震性能。

但是剪力墙的间距一般较小,平面布置尚不够灵活,建筑空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对于商住一体的高层建筑,商用部分可采用框支梁、框支柱来进行转换,扩大商用的建筑空间。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1.水平荷载: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主要是针具水平荷载而进行的,水平荷载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要点
一.剪力墙布置的原则:
多布置一般剪力墙(墙肢截面的高厚比大于8,如墙厚200,建模时轴线间距离取为1700);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8m;双向布置(两方向的刚度宜接近,具体控制可以看计算结果中的两个方向位移,周期,刚重比等指标);尽量布置在建筑物外围,中部少布;墙布置时要考虑刚度传递,不要将剪力墙分散布置(两片或多片墙间平面内没有连接或仅在平面外有梁连接);当出现墙肢与平面外的楼面梁连接时,需设扶壁柱或暗柱,暗柱宽度为梁宽加两倍墙厚;墙的形状多为”L,T, [”形,尽量少出现“—”字形,少出现短肢墙(墙肢截面的高厚比5-8),当出现“—”字形,短肢墙时,要严格控制轴压比;楼梯、电梯布置时要尽量形成筒,避免出现墙体无梁板连接情况(稳定性不够);质心与刚心尽量重合(看计算中的总信息)。

二.剪力墙墙厚与边缘构件:
按抗震等级的不同,在底部加强区与非加强区分别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高规7.2.2条);满足轴压比的控制;剪力墙沿结构竖向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在同一层改变,宜相隔1-2层。

墙肢高厚比不大于3时,应按框架柱设计,与短肢墙同样的控制指标:全截面配筋,底部加强部位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一般部
位不应小于1.0%,箍筋沿墙肢全高加密。

暗柱内应优先采用箍筋,满足纵筋配筋率和箍筋的体积配箍率,纵筋间距不大于200,250厚的墙可视配筋率定是否设置中间纵筋,大于300的墙,应设置中间纵筋及拉筋,箍筋间距应与墙体水平分布筋协调一致;体积配箍率可计入墙体水平分布筋;一般剪力墙的水平与竖向分布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水平分布筋不小于8,竖向分布筋不小于10;部分框支剪力墙中的落地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水平与竖向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200;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水平与竖向分布筋直径均不宜小于10;带地下室的剪力墙:暗柱应按上部全部落下,只用地下室外墙的墙,在转角处设置边缘构件,暗柱的配筋不小于外墙的配筋。

筏形基础地下室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内墙厚不应小于200,墙体内应设双面钢筋,钢筋配置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竖向、水平分布筋直径不应小于10,间距不应大于200.(5.3.8,JGJ6-99)
外墙竖向、水平分布筋直径不应小于12,间距不应大于300. (8.4.4,GB50007-2002)
三.连梁与壳元(开洞):
连梁的跨高比应小于5,所有连梁按壳元(开洞)输入模型,通常将连梁的跨高比取为3较合适;跨高比较小的连梁可设水平缝形成双连梁、多连梁或采取其他加强受剪承载
力的构造。

墙体水平分布筋应做为连梁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高度大于700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间距不应大于200,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各类结构中的剪力墙连梁,当跨高比小于等于2,且连梁截面宽度不小于200时,除普通箍筋外,宜另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砼规,11.7.8)。

大于250,小于400是应设。

剪力墙连梁不满足抗剪验算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A.减小连梁的截面高度;
B.在连梁的高度中间部位设水平缝将一根连梁等分为
两根小连梁。

整体计算时,连梁截面的高度按设缝后
小连梁的高度输入,连梁截面宽度为原有连梁截面宽
度的2倍,两根小连梁的配筋相同,纵向钢筋和箍筋
均不宜小于整体计算结果配筋面积的1/2.
C.连梁刚度折减:抗震烈度为6,7度时,折减系数可取
0.7;抗震烈度为8,9度时,折减系数可取0.5。

折减
系数不小于0.5。

由风荷载控制时,不宜折减(或折
减系数大于0.8)。

四.其他:
1.短肢剪力墙结构:
根据《高层建筑规程》第7.1.2条第2款的规定和规程主编给出的解释,在剪力墙结构中,当“短肢剪力墙底部承受的第一振型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时,这种类型的剪力墙结构称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简称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当短肢剪力墙底部承受的第一振型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时,这种类型的剪力墙结构属于一般的剪力墙结构,不能称为短肢剪力墙结构。

当底部承受的第一振型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底部的总倾覆力矩的50%时,应调整结构方案,直至满足短肢剪力墙底部承受的第一振型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底部的总倾覆力矩的50%为止。

2.转角窗:
开窗后采取的加强措施有:
A.角窗洞口不应过大,连梁不宜过小,并应上下对齐;
B.角窗洞口附近应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墙和单片剪力墙,宜采用T,L,[形等截面形式的墙体,墙厚宜适当加大;
C.转角处的楼板宜局部加厚,配筋宜适当加大,并配置双层的直通受力钢筋;必要时,可于转角处的板内设置连接两侧墙体的暗梁。

D.宜加强角窗窗台连梁的配筋与构造。

五.2010版新抗震规范的主要变化点:
A.三级抗震当轴压比大于0.3时要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个别墙肢出现轴压比大于0.3的,应调掉,
多数出现轴压比大于0.3时,应将墙肢的底部加强区及以上层全部设置约束构件。

B.底部加强区的高度: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大于24米,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加强范围宜高出裙房至少一层。

(B5011-2010,6.1.10条文说明)
C.构造边缘构件的长度有变化。

D.底部加强区往上设过渡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