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说和做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说和做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说和做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说和做课时练习题及答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然()迭.起()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慷慨

..淋漓()

迥.乎不同()

2.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群众大会上,闻一多先生慷慨淋

...漓指责民族败类。

B.闻一多潜心贯注

....于典籍研究十几年。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

....的效果。

D.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

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⑶“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⑸“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5.散文常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表明作者的见解,这篇散文也是如此。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后(B),还有的放在叙述的中间;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或归纳总结(C)。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⑵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

⑶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

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

究,他惜寸阴、分阴。()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7.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8.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

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2 、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3、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

4、说说“他想吃尽

..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消化

炯炯目光,一直远射

..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

5、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6、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7、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

8、“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9、“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三、巩固提升:

(一)重温闻一多

蓝牛奶

记起、想起闻一多的人也许不多了,人一罩上革命斗士的光环,似乎总远离了这平凡的人生。而最近,想起并重读闻一多的《红烛》,于我肯定有某些怀旧的因素在作祟。曾经给我少年激荡情怀的,在文学领域,最早是闻一多的诗歌。记得那时是呐喊着读他的作品,那激动的情感至今历历在目。诗写到入人的心灵并荡漾开来,我想那肯定是火候十足了。只是少年时,只一味的激动下去,对于其他却是不求

甚解的;正如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得在冬夜里大汗淋漓,而对于什么是音乐本身却是不关心的。要的就是激情,减少些生存的苦闷,也发泄自己旺盛的青春。

最近,大脑里的弦也许有些儿错位。总争取更多的闲暇,孤灯下面,认真的审视曾经的那许多的感动。应该是生活太平淡所至。对于我,灵魂里永远是骚动着的,经不起累年的平淡,总得寻点事,拷打一下自己的魂魄,刺激麻木的神经,指望激起些浪花,哪怕就仅仅在内心深处。

那一夜,莫名的就很想闻一多。第二天到处寻找他的书,天如我愿,在一旧书摊得全新影印本《红烛》,如获至宝。十二块八一本的新书五块钱购得,那乐的劲,不比中标几百万的工程差多少。

既是重读,多少带着审视。那曾经的激情也经过滤了的。感受着的是人的真实、存在的坦然、对人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呼唤。这些声音比起郁达夫的压抑,周作人、朱自清的平和恬淡,鲁迅的尖刻该是开朗而明亮的多的。

闻一多的诗文,平实而简单,并不构筑繁华的意象,也不追求语言的华美。看着,感觉就像嘴里吹出的气流,其实就是声音,一点不磁性,可就蕴含着浓郁的感情,泪花是看得见的。套用李可染的话"所要者胆,可贵者魂",其意义也在这吧。

关于新诗,闻一多写到:"我们才觉悟了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是闻一多对诗的追求与理解,也是其作品具体的表现。

在语言表达方面,闻一多很注重"字尺"的构成。现在体味,这该是他的诗铿锵有力的内核。

对我而言,看重的还是生活的执著。我总认为生活比诗更重要。前几天,与一同学言及她的朋友(据说是著名诗人云云),她说:"她很执着,除了诗歌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我颇不以为然,一个人,要是真除了诗外,连生活都没有,那真是很悲哀的事。而如果诗脱离了生活本身,能走多远?

闻一多在评田间的诗时所说的:"诗的先决条件----那便是生活欲,积极的,绝对的生活欲。它摆脱了一切诗艺的传统手法,不排解,也不粉饰,不抚慰,也不麻醉,他不是捧着你在幻想中上升的迷魂音乐。它只是一片沉着的鼓声,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这对于爱诗或不爱诗的人们何尝不是人存在的警言。

闻一多让我又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懒散已经使我们丧失许多,而夸夸其谈于事也无补。我们要的是扎根于生活的激情,并看到自我的燃烧。

1.“我”少年时读闻一多的诗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的?现在“我”的感受又如何呢?

2.“看着,感觉就像嘴里吹出的气流”形象地说明了什么?

3.闻一多是如何看待“诗”与“生活”的关系的?“如果诗脱离了生活本身,能走多远?”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以及修辞手法,再造一个句子。

例句:它摆脱了一切诗艺的传统手法,不排解,也不粉饰,不抚慰,也不麻醉,他不是捧着你在幻想中上升的迷魂音乐。

(二)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

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

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

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

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

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

日!(热烈的鼓掌)

1.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2.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交替使用两种人称有什么

作用?

你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一

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

4.这一选段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验证了《闻一多的说和做》中的方面。从中可以表现闻一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6.“现在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hèdiéqièwùlì kānɡ kái jiònɡ

2、C

3、 C

4、⑴√⑵×⑶×⑷√⑸√

5、⑴A a ⑵C c ⑶C b ⑷B c

6、(1)记叙(2)描写(3)议论抒情

7、D

8、c

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内容)

2、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描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3、“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4.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5.“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6.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7.“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动”,而是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8.说明了“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9.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明闻一多研

究学术极专极深。

三、

(一)

1.少年时:要的就是激情,减少些生存的苦闷,也发泄自己旺盛的青春。

现在:感受着的是人的真实、存在的坦然、对人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呼唤。

2.形象说明了闻一多诗文平实而简单的特点。

3.闻一多认为生活是诗的先决条件。

这句话的含义是:脱离了生活的诗是贫乏的,是苍白的,没有生命的,这样的诗终究会枯竭的。

4.要注意使用“…不…也不…不…也不…不是…”的形式,修辞手法为比喻。

示例:天空中的云朵不铺排,也不张扬,不庄重,也不轻佻,它不是你作为资本炫耀的招牌。

(二)

1、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

2.“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用“你们”表达愤怒蔑视之情,直接揭露敌人的罪行及虚伪本质。用“我们”表达作者对人民大众的亲密战斗情感,激励人民团结战斗。

3.杀害李公仆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4.“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

5.说革命者大无畏愤怒

6.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考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考试题附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热忱.(shén) 坍.塌(tān) 干涸.(hé) 拈.轻怕重(niān) B.戳.穿(chuō) 派遣.(qiǎn) 抽噎.(yē) 刨.根问底 (páo) C.栋.梁(dòng) 狭隘.(yì) 拣.选(jiǎn) 哄.堂大笑(hōng) D.废墟.(xū) 呼啸.(xiāo) 滚烫.(tàng) 悲守穷庐.(lú)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懒惰怂恿人声鼎沸 B.竦峙绵延禁锢见异思迁 C.褴褛热忱贮蓄神采奕奕 D.滑稽决别帐篷骇人听闻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 ....的追求。 B.卓凡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 ....,错字百出。 C.九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二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 ....,侃侃而谈。 D.长河公园景色宜人,周围高楼鳞次栉比 ....,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5、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夸张) B.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反问) C.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夸张) D.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排比)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B.③②①⑤④⑥ C.②①⑤④⑥③D.②③①④⑥⑤ 7、按要求填空。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7)(《<论语>十二章》)中辩证地阐述了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题及答案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1年七年级语文练习试题2011年10月 一、积累运用(共21分) (一)积累(共1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弹指一挥间,悠悠90载.。在绿色涌动的七月,在鲜花开放的七月,在彩旗飘飘的七月,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90岁的生日。凝望鲜红的党旗,我们心中泛起阵阵lián yī,默念着曾经在党旗下的誓言——让党旗熠.熠生辉,我们时时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 2.默写。(7分) ①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冰心《成功的花》) ②▲,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④▲,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⑤▲,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冰心《纸船》) ⑥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3.名著阅读。(4分) 根据四大名著的内容进行连线。 《西游记》罗贯中三打祝家庄 《水浒传》曹雪芹三圣试禅心 《三国演义》吴承恩三英战吕布 《红楼梦》施耐庵黛玉葬花 (二)运用(共8分) 4.下面划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5分) 今天,①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对纸质图书的命运,无论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

而且,②随着整个社会浮燥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目前,③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映证。 (1)句①语意重复,应删去的词是▲。 (2)句②中成分残缺,应删去的词是▲。 (3)句③中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4)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改为▲;▲改为 ▲。 5. 这是一幅题为“升级”的漫画,请仔细观察,并简要说说你的发现及 给你的启示。(3分) ▲ ▲ ▲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得分评卷人(一)阅读巴金的《繁星》,完成6—9题。(共12分)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6.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写下表。(3分)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又到了展示你才能的时刻了,别紧张,请你轻松地走进考场,微笑着拿起语文试卷,愉快地接受检验,相信你平日的辛勤耕耘定会在这里收获到累累硕果。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赵师秀《约客》)默写全诗: ,。 ,。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这是荒原,rén jì hǎn zhì(),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2)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dīng zhǔ( )我。 (3)浊流宛转,结成jiǔqūlián huán()。 (4)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一切的wū huì( )。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3分)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B.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这是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太空出舱活动。C.两岸“三通”基本实现,和平发展前最愈发光明,僵持多年的两岸关系,终于蜕化变质。 D.泰山、华山、黄山,都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提高理解能力”是极为十分重要的。 B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我们都应该提高安全意识。 C那一次谈话以后,他那激动不安的心情总在我的脑海浮现。 D我们的地理老师上课说话风趣幽默,常让人忍俊不禁地发笑。 5、根据示例,写一段话。(3分) (1)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是一曲动人的音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2)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颗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期中考试试题一.基础知识(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彷徨.(huánɡ) 卓.越(zhuó) 脚踝.(huái) 妇孺.皆知(rú) B 宰.割(zǎi) 深邃.(suì) 字帖.(tiē)迥.然不同(jiǒnɡ) C. 滑稽.(jī) 祈.祷(qǐ)亘.古(gèng)诲.人不倦(huì) D. 荒谬.(niù) 粗拙.(zhuō)憎.恶(zèng)潜心贯.注(ɡuàn) 2. 下列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粗制烂.造家徒四壁.契.而不舍习以为常. B、一反即.往万象.更新慷慨淋.漓五彩斑斓. C、截.然不同拖.泥带水气充.斗牛一泄.千里 D、骇.人听闻以身作则.悲天悯.人翻来覆.去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 ....的。

B.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C.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 ....一些老朋友。 D.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 ....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C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D、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一位著名的歌唱演员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走上舞台,一不留神摔倒在舞台上,场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如果你是那位演员,想要缓和气氛、调动观众的情绪,站起来后最不会说的一句话是() A、“刚才我为观众的热情而倾倒,下面我一定要努力演唱!” B、“观众们不必为我担心,我只是不小心滑倒了,没关系的”。 C、“真见鬼,我今天竟然莫名其妙地摔了一跤!” D、“真对不起,我刚才实在太激动了!”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伊川县实验中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项是()(2分) A.吝啬(1ìn)发髻(jì)酝酿(liáng)贮蓄(zhù) B.抖擞(shǔ)镶上(xiāng)花苞(bāo)棱镜(líng) C.澄清(chéng)应和(hé)莅临(1ì)静谧(mì) D.黄晕(yùn)匿笑(nì)澹澹(dàn)耸峙(sǒ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瞭亮草垛衣裳慈善 B. 屋赡水藻显耀祈祷 C. 娇媚秀气烘托朗润 D. 暴怒淡雅捷毛肌肤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B.近几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狭隘认知和低劣手段,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C.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谈论不体。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气人心脾的香气,惹得密峰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1)我们以隆重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契机,热情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功伟绩。 (2)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从根本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滋生的土壤。 A.祝贺歌颂警告剔除 B. 庆祝讴歌警示铲除 C.庆祝赞颂警告铲除 D. 祝贺讴歌警示剔除 5.背诵默写(8分) (1)潮平两岸阔,。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着新事物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诗句是:,。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寄情于物,表达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

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选择题(每一题3分,共9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2)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 (3)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4)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了一个严冬。 A、烘托境界告别度过 B、映衬境地诀别度过 C、衬托境地告别熬过 D、烘托境界诀别熬过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C. 双腿瘫痪后,使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D. 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B.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D.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4-6题。(每题3分,共9分) 风筝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最早的风筝是由春秋时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我国制作的风筝,向来以精巧美观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而且花色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从外形看,大致可分为三种:动物、人物、物品。从结构上看,风筝可分平面、浮雕、立体三种。依照观赏的角度,可把风筝分为板子类、硬翅类、软翅类、串式类、自由类等五个类别。依照风筝的地域分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A.圈定(quān)掺和(cān)莽莽榛榛(zhēn) B.澄澈(cè)缥缈(miǎo)骇人听闻(hài) C.奥秘(ào)拼凑(zòu)搓捻(liǎn) D.匿笑(nì)憔悴(cuì)攲斜(qī) 2 . 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老城比喻成烧透了的砖窑,逼真、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B.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C.在青海的约古宗列,它(黄河)是美丽的一缕;在宁夏河套,它是平静的一湾;在中游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东营入海口,它是平稳的漫流…… 理解: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写了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形态,有很强的感染力。 D.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到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又向谁诉呢? 理解: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父母应该是孩子发泄苦闷时的倾听者。 3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 ①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 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 ③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④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 A.③②④①B.②④①③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 4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政府要求欧洲盟友一同封杀华为5G项目,德,法两国公开拒绝,而且还被德国“翻旧账”回怼。 B.世界空间静电领域“奠基人”张丰认为,印度洋大地震起因是由宇宙场空间静电变异所致,“变异”“边缘”就在兰州。 C.成都“11+2”区域内打车出行将实现全域打表计费,取消跨区背运表外加收返空费,市民跨区打车出行将更加经济便捷。 D.在四川省电视广告审核专项整治会议上,相关领导人明确表示,要禁止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18年春晚听了黄渤、陈伟霆、张艺兴唱的《最好的舞台》,大家都叹为观止。 B.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如果有国家一意孤行,继续制造对抗,将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C.2018年央视狗年春晚终于在观众的期待与争议中落下了帷幕,但人们对春晚的讨论却如雷贯耳。 D.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二、现代文阅读 高贵的捐赠 方冠晴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予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志在四方”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 一、语文知识积累(19分) 1、为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壮年之时,他锲. (1) (A 、q ì B 、qi è)而不舍地工作,为的是实现自己“力学报国”的毕业理想;国家危难关头,他力挽ku áng l án (2) ,做出了巨大贡献,是d āng zh ī w ú ku ì(3) 的“两弹”元勋。 2、小文在衢州东方商厦看到了一张宣传单(如右图,图中字影不需要阅读)。仔细阅读后,发现在语言表述上有很多问题,她试着进行了修改,但还有几处拿不定主意,请你帮忙再次修改。(2分) 小文的修改稿: ⑴画线句⑴有语病,请帮助修改。(1分) ⑵画线句⑵标点有误,请帮助修改。(1分) 3、古诗文积累。(8分) (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孙权劝学》中孙权建议吕蒙采用的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 。 (4)韩愈在《晚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句子是: , 。 (5)《木兰诗》多运用互文修辞,请任意列出两句: , 。 4、下列知识整理中有误.. 的一项是( )(2分) A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敬称,如“大兄”“大弟”等;有爱称,如“卿”等;有自称“孤”“吾”等。 B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书籍的合称。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春秋》《尚书》《礼记》《周易》和《诗经》。 C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D 、《黄河颂》是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后来经冼星海谱曲后,响彻中华大地,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 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但.当涉猎( ) ②见. 往事耳( ) ③愿为市.鞍马( ) ④关山度.若飞( ) 二、阅读(43) (一)名著阅读(6分) 6、从下列三个问题中选择两个作答。(6分) (1)《骆驼祥子》中出现了诸多人物,如虎妞、刘四爷、孙侦探、小福子……这些人与祥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请你结合原著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谁在祥子的命运中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2)重庆的红岩村准备雕刻一座“红岩英雄”石像,请你选择《红岩》中最能彰显“红岩精神”的人物推荐给他们,并结合原著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写出推荐理由。 (3)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三”的应用比比皆是,这种方法叫“三叠法”。结合《骆驼祥子》加以印 证。 【示例】《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围绕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和唐僧“三拦”展开。孙悟空机 智聪明,嫉恶如仇,“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白骨精贪婪狡猾,诡计多端,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村姑,再变成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人物形象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个性更加鲜明。 (二)主题阅读(12 分) 骆驼祥子 新版(全译精装典藏版,新课标必读,朱永新及教育专家联袂推荐) 百年商务 品质保证;著名翻译家团队;优质纸张、环保印刷;是一套值得收藏的名著经典。 作者:老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7 年 06 月。 编辑推荐: 百年商务,经典版本:百年商务联合翻译名家,保证了经典名著的可读性、经典性。 专家审定,名家寄语:教育专家组织审定,多位著名作家以及评论家对该丛书给予厚望并为之寄语。 价值导向更强,突出价值阅读:价值阅读、素质导向,让名著阅读更贴近人生成长,回归阅读的本意。 实用性强,有效引导:设有无障碍阅读、重点段落、延伸阅读、名家面对面、人物关系表,全方位强化对作品的理解,借助对作家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增强典藏性和趣味性的同时,着力作品深层次的解读。 品质卓越,典藏价值:无论从内容到装帧设计,从纸张选择到印刷,均严格要求,做到更好。品质高于同类出版物,极具典藏价值。 内容简介: 《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的辛酸人生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和压迫,控诉了旧社会吞噬人的罪 恶,表达了作者对劳

七年级语文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测试题(满分7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元勋(xūn) 奠基(diàn) 澎湃(bài) 鞠躬尽瘁(cuì) B.挚友(zhì) 迭起(dié) 咳嗽(sou) 鲜为人知(xiān) C.卓越(zhuó) 校对(xiào) 薪金(xīn) 气冲斗牛(dǒu) D.硕果(shuò) 草率(shuài) 悠然(yōu) 潜心贯注(qi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 A.选聘深宵至死不懈契而不舍 B.调羹绞肉锋芒毕露妇儒皆知 C.谣言昼夜慷慨淋漓目不窥园 D.小楷吩咐一反即往深恶痛绝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5分) A. 军人沈星勇救落水少年壮烈牺牲,英雄壮举可歌可泣,传遍大江南北。 B.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急时刻鞠躬尽瘁,她舍己救人的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 C. 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 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D. 执着是锲而不舍,是持之以恒,是一曲催人奋进的歌。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5分) A. 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 文学之乐。 B.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

30%左右。 D.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杨振宁,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萧红,原名张迺莹,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5) 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工作以后的领导,总是教育我们要积极进取,知难而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情,只有进才能成功呢?其实不是。 ②如果说,进需要的是一种勇气,那么,止需要的却是一种智慧。 ③止,有时候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④的确,进取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 A.①④③② B. ④②①③ C. ④①③② D. ①②④③ 7.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到了高亮桥,他向四围打了一眼,并没有一个兵,他又放了点心。两块钱到底是两块钱,他盘算着,没点胆子哪能找到这么俏的事。 (老舍《骆驼祥子》)

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通市海安县西片2013-2014学年下学期4月联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201404 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26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泉水在大地上màn 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磬.,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立于澄ch è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2.默写。(8分) ①,潭影空人心。 ②吴楚东南坼,。 ③曲径通幽处,。 ④戎马关山北,。 ⑤油蛉在这里低唱,。 ⑥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⑦——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⑧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改正。(4分) ①今年全国将有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②江苏省是试点省份之一,在沿江8市20所中小学试点开办京剧课。③除此以外,江苏还将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引入教学。④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4.根据下面提供的文字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3分)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春水船如天上行下联: 5.用手机短信交流,便捷又时尚。短信的编写,要求语言简练,精美。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您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这不仅符合短信编写的要求,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意。三八节来临之际,请你仿用这条短信的修辞手法(比喻),给妈妈拟发一条温情的短信。(3分)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杨万里 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和运用(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2分) A.咳嗽(ké)浊流(zuó)薪金(xīn)锲而不舍(qì) B.字帖(tiè)硕果(shuò)污秽(huì)当之无愧(kuì) C.耻辱(rǒu)哺育(pǔ)小楷(kǎi)妇孺皆知(rú) D.金柝(tuò)卓越(zhuó)懊悔(ào)深恶痛绝(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屏障抹杀云鬓至死不渝 B.宛转元勋槁头鞠躬尽粹 C.惩罚红妆深霄慷慨琳漓 D.狂斓报歉禾稻心不在焉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锋芒毕露,创造了一个个突破,填补了国内相关项目的空白。 B.敬爱的周总理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的光辉形象如同高耸入云的山峰,气贯长虹,永垂千古。 C.在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人文和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D.树林下,行军蚁浩浩荡荡的向远方行进着,黑压压的一片,场面壮观得让人可想而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连词的一项是()(2分) A.因困难而畏惧退缩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B.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变化。 D.院子里种着大丽花、菊花、夹竹桃以及其他的花木。 5.古诗文默写。(7分)

(1)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岐王宅里寻常见,。正是江南好风景,。 (3),不亦说乎?,不亦君子乎?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谷雨时节,水稻的秧苗刚刚插进田里,田水还是浑的,秧苗才刚刚返青。②隔几天就下一场雨,雨滴像米粒子样撒进田里。③插上稻秧的水田最好看——五六月到陕南看风景,最美的景致就是水田一片银白,整片的水面让人疑惑那些水是从哪里来的。④进了山,看那些梯田,就更有情致了,一层一层的梯田驻着水和稻秧,是叠起来的,是一摞一摞的白绸子,是雪白的纸垛子。 (1)请运用第②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写一个句子。(2分) (2)第④句横线处需填写一个关联词语,请将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请你参加以“爱国,从我做起”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活动一:记名言】请将下面这则爱国名言,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爱祖国高于一切 【活动二:讲故事】结合已学课文内容及自己的平时积累,从以下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简单讲讲他们的故事(150字以内)。(3分) 邓稼先闻一多 【活动三:谈做法】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怎么做才是爱国?(2分) 三、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1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_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下列字形及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楷(kǎi)元勋(xūn)斓语(lán)气冲斗牛(dòu) B.涉猎(shè)赫然(he)挚痛(zhì)鲜为人知(xiǎn) C.澎湃(péng)暄闹(xuān)哺育(pǔ)九曲边环(qū) D.祈祷(qí)疙瘩(gē da)污秽(suì)锲而不舍(q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4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 B.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 C.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打老虎”“拍苍蝇”,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 D.交警部门对“酒驾”“醉驾”“毒驾”等行为实行零容忍,这让群众拍手称快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易可的语言天赋早在三岁时就已经显露出来了。 B. 自从学校开展文明自律活动以来,全校二万名师生积极行动,消除了许多不文明现象。 C.教室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个镇上的人。 D. 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他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5.下列句子最能表达史铁生此时内心情感的一项是()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B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初一语文上册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绽.开()眩.目()凹.凸()嶙峋.() 伫.立()酒niàng ( ) tiǎo ( ) 逗鹤lì( )云端 忍俊不禁.()盘虬.卧龙() 2、根据词义填上相应的词语。(5分) (1)神仙饮用的汁液。() (2)形容蜜蜂蝴蝶很多。() (3)头脑晕旋,眼睛昏花。() (4)比喻为人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5)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3、诗句默写(4分) (1),志在千里。,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四种修辞手法。()(2分)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自己。 B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C 《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当代少年”1988年第一期。 D 认真朗读课文,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6、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在山的那边》这首诗,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来表达人生信念。它告诉我们“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理想的天地。并不是爬了一座山,就能到达目的地,要爬过无数座山才能到达理想的境界。 B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句话告诉我们,走过了最初的一小步,后面的路走起来就非常顺利。 C 《生命生命》一文中作者举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意在告诉我们,无论怎样卑微的生命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 D 《童趣》向我们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于幻想的生活情趣。 二、阅读与探究(41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9题。(共8分)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4分) 我在《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感kǎi 万千:沃雪千里,地老天荒, 只有一只孤影,一叶蓬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惊chà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屈rǔ,相反,却是挺bá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的一项是( )(2分) A.“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说,“快迟到了。”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 D.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 ...的一项是( ) (2分) A.是否多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B.为了防止酒驾事件再次发生,我市各检查站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C.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活动。 D.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个朴实平易的人。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四川雅安芦山地区发生7.0级地震后,中央领导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 府做好抗灾工作,确保灾区人民安居乐业 ....。 B.一个初一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刮目相看 ....。 C.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 ....的笔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搭配组合,使极光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万花筒。 D.星期一国旗下讲话介绍了初二薛亦伟同学在六次考试中五次取得了年级第一 的好成绩,这在全校引起了轩然大波 ....。 5.根据提示补写各句或填写课文原句(6分) (1)桃李不言,。(2) ,吾将上下而求索。(3)亡羊补牢,。(4) 长袖善舞,。(5),禅房花木深。(6)吴楚东南坼,。 6.名著阅读(7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崇仁二中 2016-2017 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 、语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 伫.立(ch ù) 矜持 盘虬.卧龙 (qi ú) 跚跚来迟 B . 皑.皑. ( ái ) 赢弱 怏.怏.不乐(y àng ) 忧心忡忡 C . 告罄.(q ìn ) 灵犀 毛骨悚.然(s ǒn )g 五脏六腑 D . 吞噬. (sh )ì 俯瞰 夺眶.而出(ku àng ) 屏息凝神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 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B .他们到达南极点时,挪威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 .在老师严厉的批评下,他看上去显得语无.伦.次..,终于羞愧地低下了头。 D .平淡是人生的常态。将日子过成一杯白开水的味道,一碗清粥的简单,才能品尝到 生活真实的味道,幸福便会不期.而.至..。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 .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 .中国制造要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大师级工匠高级技艺的支撑。 C .也许正是这些不同或差异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各民族文学与文化。 D .在爱心义演的晚会上,文化界知名人士声情并茂地演唱了一首首动人的歌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① 不幸的虫儿是黑喜鹊、灰喜鹊、翠鸟、云雀、杜鹃、夜莺和知更鸟,还有其他一些不 知名的小鸟的美餐。 ② 刚翻过的地,一群小鸟像机灵、欢乐的小姑娘,脖子一伸一啄,一观望,一低头,神 态天真可爱至极。 ③ 开春了,祖父甩下棉袄的寒气,开始耕种。 ④ 黑色沃土翻开 埋藏一冬的草根,各色小虫苏醒过来,浮出地面,浓郁的油菜花香和 清新的麦苗香接纳它们。 ⑤ 犁铧尖头明亮,在沉寂的大地表层行走,泥浪翻滚,如军舰般在海上航行。 A .③⑤①④② B . ⑤④①③② C. ⑤③④①② D. ③⑤④①② 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2 分) A.原句:以江南自古“盛产”的各类文化名人为研究对象,能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江 南文化及其精神。

2018—2019学年上期七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上期四校联盟期中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30分) 1.根据要求写出画线字的拼音(4分) 在初中第一个半期的学习中,我跟随作者的笔墨,聆听了《春》与轻风流水应和()的鸟鸣,在《雨的四季》中接受了热烈而又粗犷()的夏雨的洗礼,想要看看《秋天的怀念》中那盛开在作者和母亲诀()别时的菊花,神游了《济南的冬天》中令人心中有了着()落的小山,领略了四季变迁,体会了万般情感。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蓑衣屋檐徘徊箫瑟憔悴 B嘹亮并缔铃铛哄托斑蝥 C 遮蔽萌发搏学娇媚和蔼 D干燥蝉蜕天涯朗润菡萏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 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读书生活,院子,老师读书的样子都记忆深刻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对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示厌恶。这也是鲁迅先生值得怀念的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C.《雨的四季》选自《刘湛秋散文选》,是刘湛秋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D.《天净沙秋思》仅用28字就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思乡的悲哀之情。 4.下列画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从参加了学校文学社,小李的作文水平进步很大,行文泼泼洒洒,深受老师好评。 B. 小学毕业了,即将和相处六年的老师同学诀别,我万分不舍。 C.周末有同学来我家玩,我非常开心,开门迎接他们说:“欢迎莅临寒舍!” D.这是一位端庄,静谧的大家闺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B.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 C.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D. 美国女演员莎朗·斯通恶毒攻击中国的言论,不但遭到了全世界维护正义人们的谴责,而且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 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写文章有深造的方法,,作文也如此,修改旧的文章,重写旧的题目,才能不断深造。 ①这样不断地加工,石头凿完了,玉就完全出来了。 ②如还是写不好,再过几个月还是写这个题目,一定有更好的语句出现。 ③如果文章第一次做得不好,过几个月再重写这个题目,一定会有优美的语句出现。 ④这就像加工玉石一样,今天凿去外面的一层石头,就可以看到一点玉;明天又凿去一层石头,玉看得更清楚。 A、②③①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7.认真分析例句,仿写句子。(4分) 生活中,万事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井底的蛙,你坐井观天时,世界就小了; , 8.综合性学习(7分) 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组织初一新生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各种兴趣爱好和特长。请你根据下列要求答题。 (1)你是学生会干部,为了配合此次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要求用到

初一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_ 初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20分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把答案工整的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横线上。(2分) 有人偏爱原野的静秘,有人独享夜莺的撩亮。 (2)根据语境,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一棵枫树,表皮灰暗而粗犷.(),发着苦涩气息,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锡箔盔甲感慨人声顶沸 B、朗润抖擞响晴花枝招展 C、澄清静谧吝啬淅淅历历 D、铃铛化妆絮叨美不胜收 3.下列加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4、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李帅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D.冬天的济南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D、《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意慷慨悲壮著称。 6. 按要求默写。(9分)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