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母乳喂养实施细则
母乳喂养指导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母乳喂养指导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母乳喂养是婴儿成长发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喂养操作和科学的评分标准能够帮助妈妈们更好地照顾宝宝。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母乳喂养指导操作流程,并提出相应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妈妈们更好地了解、掌握母乳喂养的关键要点。
一、清洁准备阶段在开始母乳喂养之前,妈妈需要进行合适的清洁准备,确保婴儿和乳房的卫生。
1. 保持乳房卫生:用温水洗净双手,并用温水轻轻擦拭乳房周围的区域,特别是乳头。
2. 婴儿卫生:用温水或温水浸泡的纱布轻轻擦拭婴儿的嘴唇和面部,去除食物残渣或其他污物。
二、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正确的喂养姿势对于母乳喂养的效果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喂养姿势供妈妈们参考。
1. 侧卧喂养姿势:妈妈侧卧,宝宝与妈妈的身体保持平行,面向妈妈。
这个姿势对于一些产妇来说比较舒适,也适用于婴儿较小或哺乳量较少的情况。
2. "搂抱"姿势:妈妈将宝宝抱在怀中,宝宝面朝妈妈,头部略微仰起。
这个姿势对于大多数产妇和婴儿来说较为常用,能够更好地保持宝宝与乳房的接触。
3. 跨腿喂养姿势:妈妈坐在椅子上,双腿交叉,宝宝放在妈妈的大腿上,面朝乳房。
这个姿势适用于较大的婴儿或需要调整宝宝吸吮力度的情况。
三、判断母乳喂养效果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是判断母乳喂养效果的参考依据,下面是几个常见的评分标准,妈妈们可以根据它们来评估宝宝的喂养情况。
1. 吸吮力度:宝宝吸吮力度应适中,既不能过弱导致吸奶不足,也不能过强而引起宝宝疼痛。
评分标准为:3 - 吸吮有力,2 - 吸吮适中,1 - 吸吮弱。
2. 吞咽频率:宝宝在吸吮过程中应有规律的吞咽动作,这表明宝宝正在正常进食。
评分标准为:3 - 吞咽频率正常,2 - 吞咽稍显迟缓,1 - 吞咽不规律。
3. 姿势稳定性:宝宝在吸吮过程中姿势是否稳定,是否容易掉落。
评分标准为:3 - 姿势稳定,2 - 姿势稍显不稳,1 - 姿势不稳,易掉落。
4. 宝宝的饱食感:宝宝在喂养后是否表现出满足的状态,是否有放松的表情。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2.22•【文号】国卫办妇幼发〔2017〕9号•【施行日期】2017.02.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规范早产儿保健工作,提高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我们组织制定了《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7年2月22日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为提高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制定本规范。
一、定义范围(一)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是新生儿死亡发生的重点人群,也是易发生远期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
本规范将早产儿分为:1.低危早产儿: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2.高危早产儿: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
(二)早产儿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早产儿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早产儿专案管理是指按照本规范要求定期对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和指导等综合管理。
(四)一般情况下,评价生长发育时建议使用矫正年龄至24月龄。
小于28周出生的早产儿,可使用矫正年龄至36月龄。
二、工作职责(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1.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早产儿救治和保健服务能力。
制订辖区内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辖区内早产儿会诊、转诊网络体系,明确各级机构职责。
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

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规定一、背景介绍产科病房是为了满足孕妇分娩后和新生儿的医疗需求而设立的特殊病房。
母乳喂养在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和免疫力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为了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和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产科病房需要制定相应的母乳喂养规定。
二、目的本文旨在规范产科病房内母乳喂养的实施,确保产妇和新生儿能够获得良好的母乳喂养服务,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三、适合范围本规定适合于产科病房内的产妇和新生儿。
四、规定内容1. 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教育产科病房应当加强对产妇和家属的母乳喂养宣传和教育,提供相关的书籍、宣传资料和视频,向产妇和家属详细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正确的喂养方法。
2. 产妇的母乳喂养支持a. 产科病房应当提供舒适、肃静的环境,为产妇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母乳喂养。
b. 产科病房应当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产妇母乳喂养的指导和支持,解答产妇在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c. 产科病房应当提供必要的设施和器材,如哺乳垫、吸奶器等,以方便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3. 新生儿的母乳喂养a. 产科病房应当鼓励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进行早期皮肤接触和初乳喂养。
b. 产科病房应当支持新生儿进行需求哺乳,即在新生儿表现出饥饿的时候及时进行喂养。
c. 产科病房应当鼓励母乳喂养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确保新生儿获得充分的营养和抗体。
4. 病情特殊的产妇和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对于病情特殊的产妇和新生儿,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产科病房应当制定个性化的母乳喂养计划,并提供专业的护理和支持,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适当的母乳喂养。
5. 纪录和评估产科病房应当建立母乳喂养的纪录和评估机制,记录产妇和新生儿的喂养情况和相关指标,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母乳喂养服务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责任与监督1. 产科病房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母乳喂养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2. 医院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产科病房的母乳喂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规定的执行情况。
早产儿母乳喂养

新生儿科
主要内容:
1. 新生儿分类 2. 早产儿现状
3.早产儿各大系统发育特点
4. 早产儿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方法 5. 早产儿营养评估 6. 早产儿健康指导
我国新生儿平均死亡率
20世纪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30%± 20%± 10-20% ±
早产儿现状
早产儿数量明显上升 我国早产儿发生率由5%上升至8.3%
早产儿营养支持-肠外营养
当新生儿不能耐受经肠道喂养时,由静脉供给 热量、液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 育需要的营养支持方式。
营养评估
一)体重:每天监测体重,目标10-20g/ (kg.d) 二)身长:每周0.75-1.0cm 三)头围:每周0.5cm 四)尿量:尿量月3-4ml/(kg.h)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学分会.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儿科杂志 ,2006, 44 (9) :711-714.
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 母乳强化剂:母乳量100ml/d时可添加 人工喂养 奶瓶喂养 管饲喂养①鼻胃管喂养是首选 ②鼻肠管喂养:不推荐新生儿喂养 采用本喂养途径。
早产儿营养支持-鸡蛋上的舞蹈
是科学,更是门艺术 。 尽量不要踩破任何一个鸡蛋。 经验的积累很重要。
谢 谢 !
消化系统
消化早产儿 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 早产儿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故喂养时乳汁的渗透 压不宜过高。 早产儿肝不成熟,葡萄糖醛酸转换酶不足,生理性 黄疽较重,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 因肝功能不完善,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 少,易发生出血症。
早产儿母乳喂养在NICU推行的专家共识

选择巴氏消毒的捐献人乳(PDHM)(62.5℃,30 min)喂哺早产儿。
早产儿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1、母乳病原学检测 ▪ 亲生母亲的母乳喂养时,不需常规细菌培养或其他病原检测,也
不需巴氏灭菌;仅当早产儿发生肠源性感染时,才需采样送检。
3、关于哺乳期用药的建议 ▪ 对于药物暴露导致的风险与中断母乳喂养并使用配方奶喂养的风
险,需要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出生早期初乳阶段,应积极鼓励母 乳喂养,早产儿由于摄入量少,其药物总量远不足以导致显著不 良反应;为减少药物向乳汁的转运,建议在服药前哺乳。 ▪ 当婴儿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者,母亲忌食用蚕豆或服用 呋喃妥英、伯氨喹和非那吡啶等药物,以免患儿出现溶血性贫血。
母乳喂养。一般从半量强化开始,根据早产儿的耐受情况,3~5 d逐渐增加至全量。 ▪ 当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强化的热量密度应较住院期间略低,如半 量强化(3 051 kJ/L),并根据其生长情况,直至早产儿体重、身长 数值位于同性别同龄儿的第25至50百分位曲线范围内为止。
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实施
早产儿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2、关于母亲为病毒携带者的母乳处理 ▪ 当母亲携带巨细胞病毒(CMV)、乙肝病毒或呈病毒血清学阳性时,
经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可能会导致感染。 ▪ 母亲患乙型肝炎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即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
球蛋白时,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乙肝感染风险,可以选择母乳喂养。
早产儿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早产儿母乳喂 养在NICU推 行的专家共识 指南
前言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 的新生儿,是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提高其存 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不仅关系到近期生长和疾病转归,而且直 接影响远期预后,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健 康成长的物质基础。
母乳喂养指南

新生儿母乳喂养指南新生儿即出生后28天以内的小婴儿。
哺乳时间的长短和次数主要取决于婴儿的需要,做到按需哺乳。
1个月以内婴儿母乳喂养出生1至3天的新生儿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或每4小时左右喂奶一次,每次喂10至15分钟;4至14天的新生儿,每4小时喂奶一次,每次喂15至20分钟,每次喂30至90毫升;15至30天的新生儿,每隔3小时喂奶一次,每次15至20分钟。
喂奶时间可安排在早上6、9、12时;下午3、6、9时及夜间12时,后半夜3时,每次喂奶70至100毫升。
白天在两次喂奶中间可喂温开水或淡糖水一次,每次25毫升。
从出生第15天起服浓缩鱼肝油滴剂,每日一次,每次1滴。
如果奶量充足,亦可不喂水。
1个月至2个月婴儿的母乳喂养:母乳充足时,每3小时喂奶一次,一天喂7次,上午6、9、12时;下午3、6、9时,夜间12时。
每次喂70至150毫升。
两次喂奶中间喂温开水45毫升或鲜橙子汁35毫升。
水和橙汁可交替喂服。
如果孩子睡觉不安静,有饥饿啼哭,在1月后5天内体重没增加150至200克,说明母乳不足,就需添加牛奶,一般是在下午4至6时另加喂一次牛奶,或将下午9时喂母乳改为喂牛奶。
这样,夜间12时母乳充足,孩子可吃饱去睡觉。
每日浓缩鱼肝油2次,每次1滴。
2至3个月婴儿的母乳喂养:此期喂奶时间可稍延长,每3个半小时喂一次,每日6次:上午6时、9时半;下午1时、4时半、8时、晚11时。
每次喂奶75至100毫升。
白天在两次喂奶中间加喂鲜番茄汁、鲜橙汁,温开水交替喂服。
每日加服浓缩鱼肝油2次,每次1滴。
如果母乳不足,应补加牛奶,即将下午8时母乳改喂150毫升牛奶。
如果婴儿体重每天增加不到20克,还应将早上6时母乳改为牛奶。
如果这样5天后体重只增加100克,则应将上午11时半母乳改为牛奶喂养。
加了牛奶后,婴儿大便次数增加,颜色发白。
如果牛奶煮沸消毒好,大便多不是病。
宜半小时内开奶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以内就要开始与母亲肌肤接触30分钟以上,同时帮助新生儿吸吮乳头。
早产儿的母乳喂养

01
促进母亲身体恢复
早产后,母乳喂养可以帮助母亲消耗孕期储存的脂肪,促进身体恢复
。
02
增强亲子关系
通过母乳喂养,母亲可以与早产儿建立更紧密的亲子关系,有助于早
产儿的情感发展。
03
提高母亲信心
母乳喂养的成功可以增强母亲的信心,使其更有动力参与到早产儿的
照护中。
母乳喂养的法律问题
法律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母亲有义务为早产儿提供母 乳喂养的机会。
维生素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C、E等,对早产儿 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维生素能够增强早产儿免疫力 、促进铁的吸收等。
05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并发症
母乳喂养的常见并发症
乳汁溢出
由于乳腺管堵塞或乳汁分泌过多, 导致乳汁无法被完全吸收,进而引 发乳房疼痛、乳腺炎等问题。
乳头疼痛
由于宝宝吸吮方式不当或过度用力 ,导致乳头疼痛、破损或出血。
2
母乳喂养可以为早产儿提供丰富的营养,如蛋 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有助于促进其生长发育。
3
母乳喂养还可以促进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建立, 提高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其 生长发育。
增强免疫力
早产儿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 ,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
袭。
母乳喂养可以提供丰富的免 疫球蛋白和抗体,有助于增 强早产儿的免疫力,降低感
逐渐减少配方奶的用量
当母乳逐渐增加时,可以逐渐减少配方奶的用量,直至完全母乳 喂养。
04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营养需求
热量的需求
早产儿热量需求较高
由于早产儿生长速度较快,对热量的需求相对较高。
热量来源主要为脂肪和乳糖
早产新生儿十五天奶量

早产新生儿十五天奶量早产儿,顾名思义就是提前降生到人世间的宝宝,早产的孩子按照月份的长短也是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喂养的,月份越小的娃娃,身体也会越发的虚弱,难以喂养,反之,月份越大父母的担心便会越小,对于早产儿的喂养有很多的讲究需要大家注意,那么,早产新生儿十五天奶量是多少呢?早产新生儿十五天奶量1、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一般来说,早产儿的食品以母乳为最佳,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喂奶,体重2千克左右的早产儿可以每3小时喂一次奶,每次5-10分钟;体重1.5千克以下的早产儿需要每2小时喂一次奶,每次喂2-3分钟,如婴儿无疲劳现象,可逐渐增加喂奶时间。
2、奶粉喂养的早产儿:对于新生儿来说,每日需要进食7-8次,时间间隔约3小时。
爸爸妈妈喂奶时要注意遵循渐进原则,第一天,每次喂奶15-20毫升,从次日开始每次以10-15毫升的幅度递增,一直到每次60毫升。
待宝宝可以接受这样的食量后,用隔日递加的手法,每隔一天,就可以增加10-15毫升,最终达到每次90毫升。
大约一周后,喂奶的频率可以降低到每天5-6次。
如何进行早产儿喂养1、早产儿喂养频率:早产儿最好吃母乳,母乳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发生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有吸奶能力、体重在1.5公斤以上的早产儿,如一般情况好,可以直接吃母乳。
开始每天吃1-2次,每次5-10分钟,第一次喂2-3分钟,如无疲劳现象,可逐渐增加喂奶时间和次数。
2、早产儿喂养方式:在给早产宝宝喂奶时一定要非常细致和耐心,抱起来喂奶,尽量避免呛奶和吐奶。
如果母乳喂养,妈妈的奶水很多、流速很快的话常会造成呛奶,因为宝宝来不及吞咽。
这时妈妈可以用手指掐住乳晕周围减慢乳汁的流速,或将前面的奶先挤出一些,再让宝宝吃。
对于早产儿的喂养要比足月的孩子更加细致、小心才行,因为早产的孩子各方面发育都不成熟,尤其是胃容量很小,如果不小心吃撑了或者吃少了,都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最后建议早产的孩子尽量要选择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于孩子的健康更加有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温热过未吃完的母乳应丢弃,不得重复冷冻。 (10) 每次挤出乳汁后,要马上置于冰箱的冷冻室(-18℃以下) ,不要在室温下放置。 (11) 以防水笔清楚标记每一母乳容器。标记内容包括:母乳挤出的日期和时间,母亲或 小儿姓名。 四、母乳的保存 母乳在 25º C 以下的室温条件下,最长可保存 6-8 小时。在 4℃冰箱冷藏室内可保存 24 小时。在置于加冰的保温容器中可保存 24 小时。 在-18℃冰箱冷冻室内可保存 3~6 个月。 五、母乳的解冻和使用方法 1. 冷冻后的母乳在使用前可将奶液置于冰箱冷藏室缓慢解冻,或在温水容器中转动缓慢融 解。融化后的奶液可于冷藏室保存 24 小时。 2. 切忌使用微波炉或直接加热奶液,因过热可至烫伤且加热破坏酶、蛋白和抗体。 3. 一旦解冻,应在 24 小时内使用。 4. 喂奶前不需要消毒,用温水将母乳温热 38-39 度即可。 4. 按储存时间顺序使用。 5. 凉奶、热奶、室温奶均可使用。 6. 储存过程会发生母乳成分分层, 脂类会漂浮于奶的上方, 呈白色并看起来较浓。 使用前, 轻轻旋转容器使母乳的各成分混合。避免剧烈摇动。 7. 冰冻后的母乳味道闻起来可能和新鲜的不一样。如果喂养时小儿接受,就可以使用。 六、母乳的运送 1. 母亲已出院,根据婴儿情况及病房要求按储存多少和顺序由家属为新生儿送奶。 ,在离开 家之前将盛奶容器从冰箱冷冻室内取出,放入保温桶,周围放置冰块,维持冰冻状态。 2. 送奶前和交给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前注意检查储奶器具上是否写清母亲或婴儿姓名和 时间。
2.母乳是早产儿最好的天然食物, 对早产儿来说建立起成功的母乳喂养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要帮助母亲树立信心。 3.鼓励母亲根据婴儿情况,尽早接触婴儿并吸吮乳头,吸吮次数越多、时间越久,泌乳量 越多。早产儿出生后母亲乳房内即有少量初乳,随早产儿生长需要的增加,泌乳量会逐渐增 多。 4. 告知母亲如果有下列情况是正常的,不必紧张或担心: (1)刚开始母乳喂养时,容易疲 倦和吸吮力弱; (2)短时间吸吮后就停止,喂养中入睡。 5. <34 周或 34~36 周有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纯母乳喂养早产儿应使用含蛋白质、矿物质和 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以确保其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母乳强化剂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6. 在哺乳期间,产妇要保证睡眠和合理均衡膳食,以利于分泌充足的乳汁。 二、哺乳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是实现成功母乳喂养的关键。 早产儿哺乳方法与足月儿相同。 即将婴儿身体抱直,使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支撑住婴儿的整个身体,婴儿身体靠在 母亲身上并朝向母亲,鼻尖对着乳头。正确的喂奶姿势可以刺激神经反射形成、促进催乳素 释放,增加乳汁分泌。正确的含接姿势也是保证成功母乳喂养的关键。用乳头轻触婴儿的嘴 唇,诱发觅食反射,当婴儿嘴张大、舌向下时,迅速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入婴儿口内。由 于早产儿嘴小和吸吮力弱,可将乳汁吸出用小勺、小杯或早产儿特殊奶嘴喂养。 三、母乳的收集 对不能直接哺喂早产儿的母亲(母子分离) ,医务人员要指导母亲掌握好挤出或用吸奶 工具吸出乳汁方法以及母乳的储存和运送。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1)坐或站均可,以自己感到舒适为准; (2)挤奶或吸奶之前要洗净双手和乳房; (3)挤奶用具及母乳收集容器应洗净后煮沸消毒并晾干后使用; (4)将消毒后容器靠近乳房,用拇指和食指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不可压得太深,否则将 引起乳导管阻塞。压力应作用在拇指及食指间乳晕下方的乳房组织上。反复一压一放。 (5)一侧乳房至少挤压 3-5 分钟,待乳汁少了,就可挤另一侧乳房,如此反复数次。 (6)24 小时内至少 8 次,至少每 3 小时挤(吸)一次,每次挤奶 15-20 分钟。 (7)挤(吸)奶后,用几滴母乳涂在乳头上让它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8)挤出的母乳分份保存,避免浪费。每份 60ml 较恰当。可以存留一些小容量(30-60ml) 的包装,已备特殊情况使用。
(2)NICU/新生科 根据各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建立早产儿母婴同室或/和母乳喂养室 协助母亲储存母乳 按照《早产儿系统化管理草案》进行规范的早产喂养
(3)儿童保健科 早产儿随访期间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指导
二、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产科和 NICU/新生儿科的医务人员要在产前和住院期间耐心向母亲和家属解释母乳喂 养的益处和如何保障充足的乳汁等知识。 1.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1)早产母乳中的成分与足月母乳不同,其营养价值和生物学 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2)母乳喂养能减少早产儿近期及远期的各种并发症,包括喂 养不耐受、院内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慢性肺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神经系统发育迟 缓和再次住院率等。
促进早产儿母乳喂养实施细则
(讨论稿)
为保证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喂养是关键问题之一。WHO、美国儿科学会/家庭医生协会、 欧洲小儿胃肠营养与肝病学会等专业技术组织均强烈推荐早产儿应母乳喂养。 母乳是所有新 生儿首选的食物,应持续至生后6个月甚至2岁。因早产儿的生理特殊性,其母乳喂养显得 尤其重要。 早产儿能否实现成功的母乳喂养与医院科室间的合作管理、 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 咨询指导和密切相关。本《实施细则》将包括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哺乳的方法和技巧、母乳 的收集和保存、储存母乳的使用方法和母乳的运送与管理。 一、组织与管理 1. 产科和新生儿科要安排相对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员咨询指导早产儿母乳喂养。 2. 要配备便于母乳收集、储存和运送所需的吸奶工具、储奶袋(瓶)和冰箱。 3. 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4. 各科职责: (1)产科 指导和协助早接触、早开奶。 产妇住院期间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