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欢乐颂

合集下载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Ode To Joy 来⾃忆乡⾳⾳乐时光 00:00 07:03Beethoven - Symphony No. 9 : Herbert von Karajan --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欢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席勒所写的诗歌。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16⽇-1827年3⽉26⽇)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独⽴声部、合唱、乐团。

⽽这由贝多芬所谱曲的⾳乐(不包含⽂字)成为了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会歌。

这是⼀部⽆论如何形容其伟⼤都不过分的作品,是贝多芬全部⾳乐创作⽣涯的最⾼峰和总结。

早在1795年贝多芬就草拟了这部交响曲最后乐章的主题,经过多年的探索,贝多芬决定破天荒地在交响中加⼊⼈声,⽤席勒的《欢乐颂》诗句,来表达他毕⽣的夙愿:歌颂英雄和美德,歌颂神的普世光耀。

这部交响乐思想深刻,结构⼴阔,它扩⼤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

加⼊了⼈声的合唱,谱写了齐唱、合唱、四重唱和独唱。

这些声乐曲和管弦乐交织在⼀起,形成⼀个庄严崇⾼、雄伟瑰丽的交响乐章,⼀部宏伟⽽充满哲理性的壮丽颂歌。

1792年,贝多芬22岁时就有把席勒的《欢乐颂》这⾸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

1793年1⽉,德国诗⼈席勒的朋友、波恩⼤学法学教授菲舍尼希写信给席勒夫⼈夏洛蒂说:有⼀位青年抱着伟⼤⽽崇⾼的志向,要把席勒的《欢乐颂》⼀节⼀节地谱成⾳乐,这个青年就是贝多芬。

在1798年和1812年,贝多芬曾多次为《欢乐颂》的⾳乐起过稿。

前后琢磨30年,作品最终于1824年春当他54岁才最后得以完成,同年五⽉七⽇晚⾸演于维也纳。

⾸演取得了惊⼈的成功。

当激动⼈⼼的⼤合唱结束时,听众沸腾了,不顾⼀切地⿎掌,欢呼、相互拥抱,不能⾃⼰, 许多⼈禁不住失声痛哭。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欣赏感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欣赏感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它融合了交响乐和合唱乐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类团结、和平和幸福的美好向往。

这部作品不仅在音乐界享有盛誉,也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被誉为音乐史上的巅峰之作。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并共享我个人的欣赏感悟。

1. 起源和背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唯一一部加入合唱部分的作品。

这部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最后一乐章采用了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谢勒的诗歌《欢乐颂》作为歌词。

贝多芬在谱写这部交响曲时已经失聪,但他的音乐创作依然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这部作品首演时引起了轰动,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2. 音乐结构和主题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豪华的管弦乐队声响和宏伟的合唱部分而闻名于世。

整部作品气势恢宏,音乐结构紧凑,旋律优美动人。

在第四乐章中,贝多芬引入了合唱部分,以《欢乐颂》的歌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团结的热爱。

这一主题贯穿始终,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力量。

3. 欣赏感悟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奥义于无声”是我对这部作品的最直接的感受。

音乐无需言语,却能深深触动人心。

每次倾听这部作品,都能让我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力量和情感,仿佛置身于一场内心深处的宇宙之旅。

4. 总结与回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是一部集大成的音乐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贝多芬作为音乐大师的创作天赋,同时也传达了对于人类团结、和平和幸福的美好向往。

这部作品在音乐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音乐结构和主题内涵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人类情感的表达。

它超越了语言的界限,触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灵。

这种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力量,将会永远留存在人类的记忆中,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美好和幸福。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欢乐颂》是贝多芬的作品,是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相信大家都听过此乐曲,那么大家知道怎么赏析它吗?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介绍一下贝多芬《欢乐颂》赏析的相关内容吧!贝多芬《欢乐颂》赏析(一)第一乐章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隐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

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

由平稳、低沉、艨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

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

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

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第一乐章的内涵恰似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浓缩版。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二)第二乐章表现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的蓬勃发展。

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蓬勃发展是在战胜了自然界之后。

而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又不断地出现新的矛盾。

人类与自身存在的丑恶的东西的斗争又变的渐渐突出,这种与自身的斗争不同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

贝多芬坚信人类最终会战胜自身丑恶的东西。

第二乐章是以光明必胜的坚定信念而结束。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三)第三乐章表现人们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远虑之中,同时也沉浸在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之中。

对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辈们报以真诚的追忆和思念。

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

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四)第四乐章一开始音乐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

贝多芬欢乐颂主题曲式结构

贝多芬欢乐颂主题曲式结构

贝多芬欢乐颂主题曲式结构贝多芬的音乐是世界上最享受的音乐之一。

他的作品展现了他卓越的音乐才能和深厚的情感,其中《欢乐颂》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个乐章,也是整个交响曲的高潮。

这个乐章的主题曲式结构是令人瞩目的。

它包含了开头的主题,接着是发展部分,然后是回归主题,最后以壮丽的合唱结束。

首先,让我们来聆听乐章开头的主题部分。

这部分以欢快的旋律和跳跃的音符开场,给人一种欢乐和振奋的感觉。

这是一个简短但引人入胜的部分,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到接下来的发展。

接下来是发展部分,这是整个乐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之一。

贝多芬以巧妙的方式对主题进行了变奏和发展,使得音乐越来越激烈、壮观。

他运用了不同的音乐手法,例如变调、复调和对位,使这一部分更加丰富和复杂。

听众可以感受到紧张和兴奋的气氛,仿佛置身于一场壮丽的音乐盛宴中。

在发展部分之后,乐章回归到主题部分。

这部分以宁静的旋律和柔和的乐曲开场,给人一种平静和慰藉的感觉。

这是一个与之前的激烈对比鲜明的部分,带给听众一种轻松和宁静的感受。

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和声和旋律,使这一部分充满了美感和情感。

最后,乐章以壮丽的合唱结束。

合唱以欢快的旋律和庄严的音乐氛围开场,给人一种庆祝和团结的感觉。

这个部分是整个乐章的高潮,也是《欢乐颂》最为人称道的部分之一。

合唱以慷慨激昂的声音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个部分往往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让人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好和力量之中。

贝多芬的《欢乐颂》主题曲式结构展示了他作为音乐大师的才华和创造力。

从开头的主题到发展部分再到回归主题,最后以壮丽的合唱结束,整个乐章流畅而富有逻辑。

贝多芬通过巧妙的音乐编排和精彩的演奏,创造了一部引人入胜的音乐作品,向听众展示了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贝多芬的《欢乐颂》主题曲式结构是他音乐才能的杰作之一。

从开头的主题到发展部分再到回归主题,最后以壮丽的合唱结束,整个乐章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创作和情感表达能力。

贝多芬欢乐颂主题曲式结构

贝多芬欢乐颂主题曲式结构

贝多芬欢乐颂主题曲式结构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被广泛地演奏和传唱。

这首曲子以其激昂的旋律、雄浑的气势和乐观的情感而广为人知。

在其起初作曲的时候,贝多芬曾将其称为“长寿音乐”,表示自己对生命和快乐的赞颂。

这篇文章将主要讨论《欢乐颂》的主题曲式结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音乐的组成。

《欢乐颂》采用了三部曲式结构,即ABA结构。

这种结构在音乐中十分常见,被广泛运用于绝大多数古典音乐作品中。

下面我们将根据A、B两个部分分别进行分析。

A部分是《欢乐颂》的主题,也是最为人熟知的部分之一。

它以嘹亮的钢琴演奏开头,乐曲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这部分的旋律态度积极乐观,伴奏简洁有力,使人产生一种高涨的情绪。

同时,A部分的调性明亮,采用了大调,为后续的音乐铺垫了基础。

B部分是A部分的反衬,它以柔和的弦乐伴奏开始,钢琴则伴以冷静而深沉的旋律。

这部分的调性则转换为了小调,产生了截然不同的音乐氛围。

B部分的旋律较为复杂,由弦乐器演奏,与A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B部分的旋律情感较为深沉,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回味。

在A和B两个部分之后,A部分重新回来。

这个部分称为A',可以看做是A部分的复现,但在演奏上可能有一些变化。

在《欢乐颂》中,这部分没有出现太大的改变,而是延续了A部分的旋律和情感。

整首《欢乐颂》的结构就是A-B-A'的循环。

这种结构的运用使得这首曲子固定而统一,在A和B两个部分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这种结构同时也帮助了听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作品。

总体来说,贝多芬的《欢乐颂》采用了典型的三部曲式结构,以A-B-A'的循环方式组织。

A部分是开头的主题,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B部分是A部分的反衬,以小调为基调,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A'部分是A部分的复现,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种结构的运用使得《欢乐颂》在旋律、情感和气势上具有强烈的对比和连贯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贝多芬之欢乐颂赏析

贝多芬之欢乐颂赏析

贝多芬之《欢乐颂》赏析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之后,欧洲进入了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时期,一切自由思想与民族运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压迫,在这反动势力猖獗的时代,贝多芬仍关心着人类的幸福,关心达到世界平等与改造社会的道路。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贝多芬的《欢乐颂》诞生了。

《欢乐颂》出自于贝多芬—一代乐圣的《第九交响曲》之第四乐章,而《第九交响曲》的原题是《以欢乐颂的合唱为结局的交响曲》,贝多芬1823年在七年的艰苦创作过程中,才把德国伟大诗人席勒的《欢乐颂》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借以表达了他平等、自由、博爱、欢乐与神圣的理想追求。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一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奏鸣曲形式,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与苦难、悲哀、战栗与不安的心情,充满了巨大震撼力与悲壮色彩。

第二乐章采用d小调,3/4拍。

主题明朗振奋积极,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让人们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一下子就看到了与煦的阳光与蓝色的天空。

第三乐章是哲理性的慢板乐章,如歌的柔板,降B 大调,4/4拍,这个乐章相对前两个乐章更显宁静、安详,旋律平缓,但不失柔美,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哲理性。

第四乐章是整个作品的精髓所在,用变奏曲形式写成,急板,D大调,4/4拍。

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

在这一乐章中,作曲家带领着人们的思绪向他向往的理想世界进军:穿过黑暗到达光明,战胜痛苦取得欢乐,这个伟大的时刻就要到来了!从管乐器疾驰而来的暴风骤雨般的乐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两种力量的聚合与较量。

紧接着,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像英雄巨人一般吟咏出一句有力的宣叙性音调。

贝多芬本想从这里开始歌唱,但他还是决定用器乐来作出对残酷现实否定的结论。

在第一乐章主题片段以快板再现时,随即被用威严的大提琴声部奏出的那个变化了的宣叙调主题所打断,第二乐章主题便以轻捷的身姿跑过来。

大提琴的宣叙调又驱散了戏谑的浪花,第三乐章的抒情主题登场了。

贝多芬欢乐颂听后感500

贝多芬欢乐颂听后感500

贝多芬欢乐颂听后感500
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一首广为人知的交响乐作品,被认为是西方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我第一次听这首曲子时,被它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所震撼。

在接下来的500年里,我不断地聆听这首曲子,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无尽启示和力量。

《欢乐颂》的旋律优美、简单而又充满感染力。

它采用了贝多芬最为著名的E大调音阶,旋律在E大调的4个半音上不断攀升,从最低音的E到最高音的G,一路向上,最终到达G大调的顶峰。

这种旋律的起伏和变化,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活力和动态,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和感染。

除了旋律,《欢乐颂》的音乐性也非常优美。

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许多复杂的和声和节奏,使得整首曲子充满了变化和动态。

例如,作品中的第一乐章采用了非常富有表现力的合唱,与独唱者之间的互动非常紧密,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交流。

第二乐章则采用了比较缓慢的节奏和简单的和声,但是通过一些复杂的节奏变化和音乐元素,让人们感受到作曲家对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欢乐颂》的情感深刻、内涵丰富。

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表达了他对人类的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他认为,人类应该像欢乐一样彼此相爱,相互扶持,共同度过生命中的艰难时刻。

这种情感和信念,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人,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500年的时间里,《欢乐颂》一直是人们最喜爱的音乐之一。

它的旋律、和声和节奏,以及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信念,已经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贝多芬欢乐颂简谱、四段歌词

贝多芬欢乐颂简谱、四段歌词

欢 乐 颂
(合唱谱)
刘新配合唱贝多芬 曲.3
.3乐能这.4女做美.5神个丽44
.5圣忠大.4洁实地.3美朋上.2
丽,友,面,.1灿献普.1烂出世.2光高众.3芒贵生..3照友
共.2大欢.-2地。

谊。

乐。

.3我谁一.3们能切.4心得人.5
中到们.5充幸不.4满福论.3热爱善.2
情,情,
恶,
.1.1.2.3.3.2.15335.1..17-7.1.1.2.
3.3.2
.15
1
=J
.1.1到和蒙.2你大自.3的家然..2圣来赐.1殿欢恩.-1里。

聚。

泽。

.2你真它.2的心给.3力真我.1量意们.2能相爱.3使敬情
.4.3我相美.1
们爱酒.2消才同.3除能生.4共.3一找死.2
切到的
335.1.55.
-177.157.1.2.157.1
.2.15
.1.2朋5歧,己,友,.3在假

.3.3你如让.4光没众.5
辉有生.5照这共.4耀种享.3下心欢
.4.2面,意,乐,.1人只天.1们好使也.2团让高.3结他声..2成去同.1兄哭唱.
-1弟。

泣。

歌。

453.1.1.1.2.
3.3.2.15
335.1.55.
-
1会其制谱
1.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了“自由、平等、博爱” 前弱后强,后半部分要更加有激情的演唱
▪ 4、请同学们根据歌曲的力度变化,有感 情的随伴奏演唱一遍歌曲。
▪ 演唱形式:前半部分女生领唱,后半部分 与男生齐唱。
三、学唱《欢乐颂》歌谱
▪ 1、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先教同学们唱两遍,然后同学们 找出觉得比较难唱的地方,老师再特别教 唱。
▪ 2、请同学们随伴奏唱一遍,前半部分由 同学们齐唱,后半部分老师和同学们一起 唱。
▪ 2、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第九交响曲》 第四乐章的合唱《欢乐颂》,大家再感受 一下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欢乐颂》表现了作者追求自由、平等、博 爱,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中庄严和神圣。
▪ 3、我们来看一段合唱《欢乐颂》的视频, 同学们会唱的部分跟视频轻声唱。
五、总结
▪ 贝多芬的音乐成长道路异常艰辛,但是他凭借自 己顽强的毅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惊 人的成就。他那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对以后的历代作曲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 这些伟大的作品都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笔丰 富的宝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走近音乐大师
贝多芬

▪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 ▪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与世长辞。
一、感受歌曲《欢乐颂》
▪ 聆听歌曲并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 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 总结: 速度:中速;情绪:热情的、欢乐地
二:学唱《欢乐颂》
▪ 1、同学们聆听歌曲范唱并轻声学唱一遍, 听完之后说一说歌曲前奏中的钟声表现了 什么或者说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 3、最后,同学们根据歌曲的力度和情绪 随伴奏再完整地唱一遍歌谱。
四、合唱《欢乐颂》欣赏
▪ 1、我们刚才学的《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 的主题。在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 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下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席勒的这首诗作。
▪ 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 还是让我们的歌声 /汇合成欢乐的合唱 吧/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 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 /人们 团结成兄弟 /谁能作个忠实朋友 ,/献出高贵友谊 ,/谁能得到幸福爱情 / 就和大家来欢聚/ 真心诚意相亲相爱 /才能找到知己 /假如没有这种 心意 /只好让他去哭泣。 /在这美丽大地上 /普世众生共欢乐 /一切人 们不论善恶 /都蒙自然赐恩泽/ 它给我们爱情美酒/同生共死好朋友 / 它让众生共享欢乐 /天使也高声同唱歌 /欢乐,好像太阳运行 /在那 壮丽的天空 /朋友,勇敢的前进 /欢乐,好像英雄上战场 /亿万人民 团结起来 /大家相亲又相爱 /朋友们,在那天空上 /仁爱的上帝看顾 我们 /亿万人民虔诚礼拜 /敬拜慈爱的上帝 /啊,越过星空寻找他 /上 帝就在那天空上 .
▪ 欢乐女神的圣殿是庄严的神圣的,钟声给 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
▪ 2、请同学们再随范唱学唱一遍歌曲,然 后找出自己觉得比较难唱的地方。
注意:反复记号、换气记号、连线地方的 唱法
▪ 3、请同学们再次聆听一遍歌曲,感受一 下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一下 歌曲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力度有什么 变化?
▪ 我们要像贝多芬学习,学习他那种顽强的精神, 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打造自己辉煌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