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SyllabusChineseLanguagePrimary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Moe

合集下载

一年级华文新课程家长说明会BriefingforParentsonNewCL.

一年级华文新课程家长说明会BriefingforParentsonNewCL.

P1R 林和美老师 Ms Lin Ho Mei
P1S 吴前玫老师 Ms Ng Chin Mui
2
New Chinese Curriculum-- Modular Approach
新华文课程--单元模式
多听多说
Listen and Speak More
有效识字
Recognise Characters Effectively
Class 1
Class 2
Class 3
每个星期四(3节华文课): Every Thursday (3 CL periods)
导入单元 Bridging Module
10
学校考试只考核心单元
Only Core Module will be assessed
学校考试 School Exam
P6
核心
10
10
10%
13
期末考试项目
Exam Items for Semester Assessment
试卷 Paper 3 语文技能 Language Skills 汉语拼音 Hanyu Pinyin 考查项目 Assessing Items 看图分辨拼音 填写韵母/声母和调号 填写拼音 写 Writing 阅读 Reading 看图写话 标点符号 考查方式 Format 多项选择MCQ 填充 Fill in the blank 填充 Fill in the blank 自由作答 Open Ended 多项选择 MCQ 题数 No. of questions 5 5 5 5 5 分数 Marks 5 5 10 10 5 10% 5% 比重 Percentage 20%
核心 Core
课文 我爱阅读 语文园地 听听说说

Primary Chinese

Primary Chinese
妈妈:māma 爸爸:bàba 你是留学生吗?Nĭ shì liú xué shēng ma?
2015/9/14
Chinese Phonetics (pinyin)
Tones are the imporntant means of discriminating meaning in Chinese. For example, “bā (八 eight)” and “bà (爸 father)” have the same initial “b” and the same final “a”, but different tones, so the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2015/9/14
Chinese Phonetics (pinyin)
Some characters are pronounced in the neutral tone (qīngshēng).

The neutral tone is short and light. For example:
我 是 留 学 生 。
2015/9/14
Chinese Character (Hanzi)
b. Stroke Strokes are the writing units of characters. Characters should be written stroke by stroke. From the point the pen touches the paper to the point that it is lifted is called a stroke, which is also called “yībǐ” or “yīhuà”. For example: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MOE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MOE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环境的改变,华文课程应做出相应的 调整。教育部于2004年2月成立“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 会”,对我国的华文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检讨。委员会认为华文课 程仍应配合我国的双语政策,注重母语教学,保留传统文化,同 时还需加强课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 为了贯彻当前的教育方针,落实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的 建议,教育部修订了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以进一步提高华文课程 的教学质量。
4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第三章 课程总目标
华文课程是以“理想教育成果”为宗旨,以“核心技能与价值观”5 为基础,兼顾国民教育、思维能力、资讯科技、社交技能与情绪管理 的学习6a等方面,从而拟定课程总目标。
华文课程的总目标包括:
1. 培养语言能力 • 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话题、儿童节目、简单的新闻报道 等。 • 能以华语与人交谈,能针对日常生活话题发表意见。 • 能阅读适合程度的儿童读物,能主动利用各种资源多阅读。 • 能根据图意或要求写内容较丰富的短文,能在生活中用华文 表达自己的感受。 • 能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进行学习,与人沟 通。
9
第五章 分项目标
17
第六章 实施建议
31
BLANK PAGE
评价 社会支援
教材
高级华文课程 小一至小六 - 核心单元 - 校本单元 - 深广单元
课程架构
华文课程
小一至小六 - 核心单元 - 导入/强化单元 - 校本单元 - 深广单元
基础华文课程
小五至小六 - 核心单元 - 校本单元
课程总目标
- 培养语言能力 - 提高人文素养 - 培养通用能力
3. 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益 华文课程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 基础上,加强读、写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 已有的语文基础上,开展综合性语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 践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感。

我国“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与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我国“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与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我国“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与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
准”的比较研究
张洁;彭恒利
【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年(卷),期】2015(013)004
【摘要】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已成为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各国相继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和新的课程标准,课程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2014年,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我国教育部于2013年颁布了《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鉴于新加坡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都实施双语教育,文章对这两课程标准中语言能力描述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两个课程标准的特点与差异性,讨论了在小学阶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能力描述.
【总页数】8页(P78-85)
【作者】张洁;彭恒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5
【相关文献】
1.对《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一级字表的考察与研究 [J], 张洁
2.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解读——兼与2002年课程标准比较 [J], 王兵
3.从《汉语文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民族中小学汉语大纲(课标)研制过程 [J], 徐学文
4.《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印发 [J],
5.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来(西)亚国民小学华语课程的设置与沿革

马来(西)亚国民小学华语课程的设置与沿革

在二战前的1930年代后期,马来半岛已有了马来文、华文、淡米尔文及英文四种语文源流的教育制度。

1945年9月中旬英殖民政府重新占据马来半岛后,各地的四种语文源流学校才纷纷复办。

经过二战洗礼,局势丕变,马来亚各族人民开始提出自治诉求。

于是,英殖民政府与马来亚各民族开始就政治权利与教育政策展开角力,是为国民学校及其母语班的诞生背景。

从1946年到1957年马来亚独立之前的11年中,英殖民地政府数度相继委任几个教育委员会,研究及建议改革新马(新加坡和马来亚联合邦)的教育制度,以便各语文源流学校采用一个共同的课程纲要,塑造一个团结多元民族的联合邦2。

拟具报告书,订制教育政策,其中一个动机就是整合各社群,并且达至本土的认同3。

独立前,英殖民地政府试图独尊英语;独立后,联合邦政府接手继承,改为独尊马来语,欲使国民学校成为各民族学生的首选学校。

(一)国民学校的华语课程设置规定1. 1946年《吉斯曼教育建议书》与马来亚联邦由于英国政府决定于战后让马来亚独立,于是,英殖民地政府于1946年先后提出《吉斯曼教育建议书》及“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计划,试图在教育上确立英语教育的主导地位,在政治上维护英国在本地区的利益。

在马来亚联邦白皮书公布之前,殖民地政府的提学司(Director of Education)吉斯曼(H.R.Cheeseman)提呈了一份新的教育建议书,“强调各族母语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同时认为应注重英文教育的实用价值。

”4建议书提出实行免费小学教育,建立英语和以母语为教学语言的马来语、华语及淡米尔语四种小学,同时规定英语为所有学校的必修课5。

由于马来亚联邦计划使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受到威胁,并准备开放公民权予所有居住于马来亚(包括新加坡)的各族人民申请,结果,马来领袖拿督翁(Dato’ O nn b.Jaafar)于1946年5月筹组马来政党巫统(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简称UMNO),汇集马来民族的力量,强烈反对马来亚联邦计划的公民权条款以及《吉斯曼教育建议书》的四种源流教育政策。

马来西亚小学华文一年级课程纲要

马来西亚小学华文一年级课程纲要
b.学生听读字音。
c.教师展示图卡。
d.学生根据字音选出有关的图片。
层次2:
a.学生听读有关某个动作的词语。例:摇
b.学生做出有关的动作。
c.学生听读句子。例:我摇头。
d.学生根据句子内容表演。
层次3:
a.学生听读段落。
b.学生根据段落的内容表演。
1。5互相介绍,做到称呼正确,措辞得体,态度自然
大方。
领会语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层次1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领会语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具有陈述功能的单句。
层次2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领会语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具有祈使功能的单句。
层次3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领会语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具有疑问功能的单句和感叹功能的单句。
获取知识。
层次2:
a.学生聆听故事。
b.学生针对故事的内容发问。
c.教师从旁协助。
层次3:
a.教师展示实物。
b.教师针对蛋壳儿发出问题。
c.学生针对另一事物,模仿教师先前的提问方式
,提出能展开项像的问题。
1。12即时回答问题,能听懂问题,立刻给予合理的
答案。
层次1根据本身经历的事情,回答问题。
层次2根据所观察的周遭事情,回答问题。
层次2:
a. 将字卡上的 字拆开, 让学生认识部首的位置, 朗
读。
b. 找出部首位置相同的字,学生读出部首的名称,
字与部首的相关意义。
层次3:
a. 展示几组形似字, 说出自和部首的相关意义。
例: 清 、请、情、怕、拍
b. 比较不同部首的形似字,并理解字和部首的相关意
义。

小学华文课程(五、六年级)20页PPT

小学华文课程(五、六年级)20页PPT
小学华文课程(五、六年级)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华语教程指导手册,集成六册,系列名为 Easy Chinese Series,总共包含30页,分成五

华语教程指导手册,集成六册,系列名为 Easy Chinese Series,总共包含30页,分成五

Skill Level
■Beginner Level ■High Beginner Level ■Low Intermediate ■High Intermediate Level ■Advanced Level
□High Advanced Level □High Advanced to AP
Learning Hours see Product Description of No 2
Vendor/Publisher 流傳文化 Liou-Chwan Cultural Ent. Co., Ltd.
Format System
□CDROM □Web □Mobile App ■Paperback □Other______ Platform □Win □Mac □iOS □Android □Other_______
全新版華語 6 教學指引
Easy Chinese Teacher’s Manual vol. 6
第一單元 好的行為
第三單元 喜歡讀書
1. 灰灰的改變
7. 讀好書
2. 大美女和小美女
8. 唐詩
3. 玩具開會
9. 逛書店
第二單元 學習的方法 4. 找東西 5. 心得分享 6. 漁翁和孩子
第四單元 啟示 10. 蚌和水鳥 11. 狐狸和葡萄園 12. 滴水穿石
Requirements Browser □IE □FireFox □Chrome □Other_______
Hardware □Headphones □Microphone □Other_______
Peripherals
全新版華語 7 教學指引
Easy Chinese Teacher’s Manual vol.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员会认为华文课程应配合我国的双语政策、顺应语言环境的改变、参照全球语言 学习和资讯科技的发展趋势,提出适用于我国华文教学和评价的建议,在现有课程的基 础上精益求精,提升华文的实用价值,使华文成为学生的生活语言。
为了贯彻当前的教育方针2,落实母语课程检讨委员会的建议,教育部作出相应的调 整,修订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以进一步提高华文课程的教学效益。
深广单元
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核心单元。这是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完成一套共同的学习目 标,以设定华文水平的底线。小学离校考试(PSLE)的华文试卷应该以核心单 元的程度为依据。
在低年级阶段较少接触华文的学生可以学习导入单元,着重聆听、说话技能的学 习,目的是为学习核心单元做准备。
在中年级阶段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可以学习强化单元,着重识字、阅读技能的学 习,目的是强化所学过的内容,也为学习核心单元做准备。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5
第二章 课程理念
6
第三章 课程总目标
8
第四章 课程架构
11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章 分项目标
15
第六章 实施建议
27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 3
课程理念
• 重视语言技能,实现有效沟通 • 注重实用价值,实现乐学善用 • 遵循学习规律,符合认知发展 • 照顾个别差异,发掘学生潜能 • 培养情意品德,传承华族文化 • 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自学能力 • 结合资讯科技,增进学习效益 • 关注学习过程,落实有效评价
6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
五、 培养情意品德,传承华族文化
华文课程应该以“21世纪技能的核心价值观”4 为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意 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华文课程也应该重视华族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从小感受、认 识华族语言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亲近、热爱母语,具有跨文化意识,同时保有华族 文化的特质。
六、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自学能力
6 Desired Outcomes of Education 7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Framework 8 2010年母语检讨委员会提出了母语教学的三大目的,即沟通、文化和联系。 9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10 MOE IT Masterplan
小学各课程有不同的学习单元组合。各课程的单元组合与课时分配安排如下:
1. 华文课程
课程
单元组合与课时分配
70-80%
20-30%
华文课程
核心单元
导入/强化单元

+
校本单元

深广单元
修读华文课程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核心单元。核心单元的授课时间占总课时 的70-80%。其余20-30%的授课时间,学生根据学习能力选读不同的单元: 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可以学习导入或强化单元;大多数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学 习校本单元;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学习深广单元。导入或强化单元的教学应安 排在核心单元教学之前;校本单元和深广单元的教学应在核心单元教学之后。
课程架构图示如下:
奠基阶段
小一*、小二
小三、小四
定向阶段 小五、小六
华文课程 核心单元
+ 导入单元/ 校本单元/ 深广单元
华文课程 核心单元
+ 强化单元/ 校本单元/ 深广单元
基础华文课程 核心单元 + 校本单元
华文课程 核心单元
+ 校本单元/深广单元
高级华文课程 核心单元
校本单元/深广单元
高级华文课程 核心单元
1 参看《2010年母语检讨委员会报告书》。 2 教育方针包括“理想的教育成果”(Desired Outcomes of Education),“21世纪技能框架”(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Framework)等。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 5
第二章 课程理念
一、 重视语言技能,实现有效沟通
8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
2. 培养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学生应发展的重要素质,它能帮助学生建立正面和积极的情意品德,
包括价值观、华族文化、社会知识、关爱意识和环球意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达到 以下目标:
• 培养品德修养,培养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促进全人发展。 • 重视、热爱、欣赏与传承优秀的华族文化。 • 具有生活常识和科普知识,并认识新加坡本土的事物、习俗等。 • 关爱家人、关心社会、热爱国家、关怀世界。 • 培养环球意识,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以进行跨文化沟通。 3. 培养通用能力 通用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建构知识和应用知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 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社交技能与情绪管理能力、资讯科技运用技能和 跨文化沟通技能。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达到以下目标: • 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 培养社交技能与情绪管理的能力,能够处理人际关系,与他人协作,并在团
只供能力中等的学生修读。学校就实际情况的需要和许可,根据校内学生的不同 能力和需求设计的课程。学校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采用以下任何一种处理方式: • 采用部分导入/强化单元或深广单元,加强针对性教学。 • 利用核心单元,丰富教学活动。 • 自行设计教材,丰富学习内容。
能力较强又对华文感兴趣的学生,则学习深广单元。
华文课程应该重视并发挥语言与思维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在培养学生语言 能力的同时,也应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华文课程也应该注重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 导,通过让学生自拟学习目标和计划、参与协作和探究、使用资讯科技学习,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
校本单元/深广单元
高级华文课程 核心单元
校本单元/深广单元
* 小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方面都刚起步,学习表现比较不稳定,所以学校可以根据实际 需要对小一阶段的单元分班进行灵活处理。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 11
二、单元模式
小学课程采用的单元模式包括以下五种单元:
单元类型
说明
核心单元 导入单元 强化单元 校本单元
第三章 课程总目标
华文课程是以“理想的教育成果”6 为宗旨,以“21世纪技能框架”7 为基础,以 2010年母语检讨委员会提出的母语教学三大目的8为参照,兼顾国民教育、社交技能与 情绪管理的学习9、科技教育总蓝图10等教育方针,从语言能力、人文素养和通用能力三 个方面制定课程总目标。
小学华文课程的总目标包括: 1. 培养语言能力
四、 照顾个别差异,发掘学生潜能
华文课程应该以学生为本,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不同语言背景和能力的学 生提供不同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华文课程也应为教师提供发挥的空间,让教师能针 对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策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发挥潜能,体验成 功。
3 参看《母语语言能力描述——新加坡母语教学、学习与评价的理论框架》。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包括六个部分:前言、课程理念、课程总目标 、课程 架构、分项目标和实施建议。“前言”介绍了修订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背景和目的; “课程理念”提出了制定小学华文课程所遵循的教学理念;“课程总目标” 提出了小学 华文课程的总目标;“课程架构”说明小学华文课程的设计思路、各个课程的学习重点 等;“分项目标”提出了小学华文课程的分项目标;“实施建议”提出了教材编写、教 学、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使用等方面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这些内容可作 为编写教材,开展教学、评价,以及开发资源的依据。
三、 遵循学习规律,符合认知发展
华文课程应该遵循语言学习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培养学生聆听、说话 和口语互动能力的基础上,加强阅读、写作和书面互动的能力。在学生已有的语 文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和互动性的语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培 养语感。在教学内容和设计上,应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发展的语料和方式。
4 参看《21世纪技能的核心价值观》(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Core values):尊重、责任感、正直、关爱、 坚毅不屈与和谐。
5 Primary Education Review Implementation Holistic Assessment (PERIHA)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 7
语言能力是学生使用华文进行交际的核心能力,包括聆听、说话、阅读、写作、 口语互动和书面互动六项能力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习惯。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达到 以下目标:
• 能听懂适合程度的一般话题、传媒资讯(平面媒体、广播、新媒体等)的信 息与内容。
• 能具体明确地说出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 能独立阅读适合程度的阅读材料,获得知识与信息。 •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写作方式,表达情感和看法。 • 能与他人进行口语和书面互动,交流情感、传达信息、表达看法。 • 能综合运用聆听、说话、阅读、写作的语言技能与人沟通。
队中做出贡献。 • 能以资讯科技作为交流的手段,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 能以资讯科技作为学习的工具,搜索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
益。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 9
课程目标图示如下:
课程总目标
语言能力



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




聆听
阅读

口语互动
书面互动
说话
写作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兼顾人文素养和通用能力的培养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2015 2015 Syllabus Chinese Language
Primary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2015
© Copyright 2014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Division. This publication is not for sale.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the prior permiss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Year of implementation: from 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