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兴《国际贸易教程》(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策篇-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圣才出品】
高兴成《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政策篇 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8章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措施8.1复习笔记一、关税制度1.关税和关税种类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
海关是设在关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
征收关税是海关的重要任务之一。
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叫做关境或关税领域。
一般来说,关境同国境是一致的,但有时关境会大于国境范围,例如,有些国家缔结成关税同盟,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的领土成为统一的关境;有时关境会小于国境范围,例如有些国家在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等,这些地区不属于关境范围之内。
(1)因不同目的而征收的关税征收关税的目的有两种,并形成两种关税;①以增加本国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财政关税。
财政关税一般税率较低,税率过高会阻碍进口和减少出口,难以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关税在财政收入中的重要性已相对降低。
②以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和国内市场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保护关税。
保护关税的税率往往很高,目的是要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
保护关税曾长期是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手段。
(2)关税的种类关税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①进口税a.进口税的定义进口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在国外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征收的一种正常税,又称进口正税。
它通常是在国外商品进入关境或国境时征收,或是在国外商品由自由港、自由贸易区或海关保税仓库提出运往国内市场时由海关征收。
b.征收进口税的目的一国通过征收高额进口税,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它还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
通常所说的关税壁垒,就是指高额进口税。
c.正常进口税的分类分为普通税和最惠国税两种。
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商品,其税率较高。
最惠国税则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商品,其税率比普通税低。
国际贸易教程-第八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措施

第二节 关税制度
一、关税和关税种类 关税: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海
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 (一)关税的特征
1.关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 2.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人和 进出口货物 3.关税是一种间接税
(二)关税的作用 1.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2.调节国民经济,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 3.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二、TBS、SPS有关案例分析
欧盟松木包装箱检疫案 WT/DS20的瓶装水案
三、经济层面分析:
TBT、SPS措施会产生关税效应 TBT、SPS对贸易的成本障碍作用 TBT、SPS对于贸易的禁止性影响 TBT、SPS的其他影响
四、TBT、SPS能成为贸易壁垒的手段
广泛性 隐蔽性 易变性 多样性 表面的非歧视性与实际的歧视性 难以协调性 耗时性
D MR
Q
MC MR
Q
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倾销
四、反倾销措施
征收反倾销税 出口商的承诺 近年来反倾销的地位逐渐下降
重要概念
关税 海关 关境 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进口税、出口税、普惠制 从量税与从价税 海关税则 非关税壁垒 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 外汇管制 出口信贷与外汇倾销 自由港与保税区
五、外汇倾销 垄断组织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外倾销商
品和争夺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
六、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 成立专门组织来研究和制定出口战略,扩大出口 建立商业情报网 组织贸易中心和贸易展览会 组织贸易代表团 对出口商给予各种精神奖励
七、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
在特定条件下,发达国家为了达到一定 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目的,往往对某些重 要商品实行出口管制,限制或禁止这些商 品出口。 单方面出口管制 多方面出口管制
高成兴《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圣才出品】

第7章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7.1 复习笔记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1.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与实质(1)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主要包括:①对外贸易总政策。
对外贸易总政策包括进口和出口总政策,它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
②进出口商品政策。
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进出口商品的生产、销售等情况,分别制定的商品进口政策和出口政策。
③国别对外贸易政策。
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以及同有关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分别制定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策。
(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质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就是通过加紧对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巩固国内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争夺国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是这一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
2.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1)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考虑因素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以下因素:①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②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③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④本国与他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⑤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⑥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
(2)对外贸易政策一般的执行方式对外贸易政策一般通过以下方式执行:①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②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管理进口;③国家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经济贸易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协调工作。
3.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可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种基本类型。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其自由程度和保护程度有所不同。
(1)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政策取得彻底胜利的体现:①“谷物法”的废除;②关税壁垒的削减;③《航海法》的终止;④特权公司被取消;⑤对殖民地的贸易政策改变;⑥与外国签订自由贸易条约。
高兴成《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理论篇 第五章【圣才出品】

第5章国际价值与价格5.1复习笔记一、国际价值及价值规律的重大变化1.国际价值的概念国际价值是国别价值的对称,是指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性一般社会劳动的凝结,反映了世界市场中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国际价值的确定关于国际价值的确定,目前比较成型的解释有:(1)国际价值是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国民价值的加权平均数;(2)国际价值是各国实际国民劳动投入量与平均国民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乘积,亦即用反映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别的一种指数调整后的某种商品的国民价值;(3)国际价值是由主要供货国的生产条件所确定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国际价格的确定国际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围绕着国际价值上下波动。
决定、影响国际价格形成的因素很多,但要使商品的价格大体上等价于商品的价值,有三个基本要素:(1)商品交换的经常性;(2)商品供给与需求大致相等;(3)没有人为或自然的垄断。
二、相互需求方程式虽然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解决了两国可以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贸易,但是不能说明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换比例的变动范围、交换比例的确定及确定因素。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方程式回答了这些问题。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李嘉图的学生,是19世纪中期英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其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原理》。
他用相互需求理论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重要补充。
1.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穆勒在比较利益理论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阐述了贸易双方获利范围的问题。
举例如下:假设投入等量的劳动和资本,韩国和日本分别生产棉布和化纤布的数量如表5-1所示。
表5-1韩国和日本生产棉布和化纤布数量棉布(米)化纤布(米)韩国1 1.5日本12分析表5-1,根据比较利益理论,韩国应该分工生产棉布,日本应该分工生产化纤布。
容易得出结论:贸易双方棉布交换化纤布,不能等于或低于韩国国内的交换比例1∶1.5,也不能等于或高于日本国内的交换比例1∶2,只能在(1∶1.5)~(1∶2)之间(开区间而非闭区间)。
高成兴《国际贸易教程》课后习题详解(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圣才出品】

第7章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一、概念题1.贸易保护论答:贸易保护论是德国李斯特19世纪所提出的,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通过贸易保护使本国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理论主张。
他认为自由贸易和通过贸易产生的互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从经济方面看来,国家都必须经过如下各发展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必须根据该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确定,在经济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必须实行自由贸易,当处于农工业时期时则应将贸易政策转变为保护主义,而经济进入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时,则应再次实行自由贸易,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否则将不利于相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
2.生产力论答:生产力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主要并不是像萨伊所相信的那样决定于它所蓄积的财富(也就是交换价值)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生产力论是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建立的基础。
根据生产力理论,李斯特提出:①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②一个国家应该对农产品、原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有利于本国资源的充分使用,但对于工业品则应限制其进口,不限制工业品的自由输入则不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
他的根本观点是,工业利益高于贸易利益,国内市场比国外市场更重要,需要格外加以培养和保护。
3.幼稚(新生)产业答:幼稚(新兴)产业是指正在发展的、已具相当规模的、尚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但能够很快形成经济批量的产业。
为使其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在一定时期内应给予其适当保护。
但是幼稚产业保护需要一些限定条件:首先,正当的保护应该只限于从外国引进产业的学习掌握情况,过了这个时期就应该取消保护;其次,引进的产业应该符合本国的国情;第三,由于个人不愿意承担学习掌握时期的损失和风险,应该用保护关税之类的国家手段促其实现。
4.穆勒标准答:穆勒标准是对幼稚产业确定的判断标准之一,该标准为: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这样的企业就是幼稚企业。
高兴成《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理论篇 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3章国际服务贸易3.1复习笔记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1.《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对于服务贸易的界定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界定,服务贸易是指四类贸易活动的提供,即在各成员之间进行的过境交付、消费者移动、商业存在及人员流动等而进行的任何服务提供活动。
《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服务贸易分为12个部门,即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与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旅游及与旅游相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及其他未包括的服务。
2.《国际收支手册》对于服务贸易的界定在国际收支表下,服务贸易被列入经常项目,是指一成员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服务的输出与输入,即服务的跨境交易。
其中,一成员的居民是指在该成员境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设立有营业场所并提供货物与服务生产的企业法人。
3.《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对于服务贸易的界定在《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中,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贸易,以及通过外国附属机构和自然人移动实现的服务贸易。
二、世界服务贸易的状况与发展趋势1.世界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至2006年间,世界服务贸易经历了长足发展。
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4%增长到23%。
2.世界服务贸易部门结构的变化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保持稳定增长,新型的服务贸易类型增长迅速。
3.世界服务贸易国别结构的变化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严重不平衡,与国际商品贸易领域相比较,全球各地区和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对称性更加突出,呈现出发达国家地位的领先和发展中大国的迅速发展的状况。
4.服务外包发展迅猛随着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以及系统、网络、存储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业务流程外包和信息技术外包组成的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
5.商业存在的重要性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商业存在,对于发展服务贸易、服务的输出输入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贸易学(第四版)

C
PA B
00
•
(a)国Ⅰ
Y B′
PB X 00
A′
E′
C′
CIC1′ PA′
(b)国Ⅱ
CIC2′ PB′
图2-6,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X
LOGO
CIC2 Y
T
CIC3 E
A
B PW
PB=PW
0
X
• 图2-7 贸易利得的构成
LOGO
第四节 相互需求论
•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 (一)互惠贸易的范围 • (二)贸易利得的分配 • (三)相互需求法则 • 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 (一)提供曲线 • (二)商品相对价格的决定与贸易均衡 • (三)贸易条件 • 三、简评相互需求论
LOGO
第五节 要素禀赋论
• 一、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与要素禀赋论 • 二、与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 (一)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 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 )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
LOGO
• (三)生产可能性曲线 •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也叫生
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或转换曲 线(Transformation Curve),它表示在一国所有生产要素 都被充分有效利用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可供选择的产品 的不同产量组合。 • (四)社会无差异曲线 • 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表示 给予整个社会相同满足水平的两种商品消费的不同组合。 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边际效用之比率 ,称为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目录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3)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7)第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3)第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6)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答:传统贸易理论研究产业(industry)或部门(sector)层面,假定企业同质;新新贸易理论研究企业(firm)层面,假定企业异质。
2.答:以斯蒂德曼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
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3.答:北京师范大学李翀教授认为,马克思曾经有一个六册著作的写作计划,准备研究国内和国际经济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然而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能够完成他的研究工作。
将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应用于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城。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经济体系已经成熟,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条件已经具备。
国际经济的本质是资本的跨国流动,因此,应该从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三个方面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
在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国际价值、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等基本范畴出发,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
在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生产资本本质的角度重新构建直接投资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7.1复习笔记
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1.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1)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主要包括:
①对外贸易总政策。
对外贸易总政策包括进口和出口总政策,它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
②进出口商品政策。
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进出口商品的生产、销售等情况,分别制定的商品进口政策和出口政策。
③国别对外贸易政策。
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以及同有关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分别制定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策。
(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就是通过加紧对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巩固国内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争夺国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是这一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
2.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1)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考虑因素
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以下因素:①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②本
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③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④本国与他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⑤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⑥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
(2)对外贸易政策一般的执行方式
对外贸易政策一般通过以下方式执行:①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②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管理进口;③国家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经济贸易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协调工作。
3.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可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种基本类型。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其自由程度和保护程度有所不同。
(1)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2)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保护贸易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限入奖出”。
二、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1.自由贸易政策理论的形成
自由贸易理论起始于法国的重农主义,完成于古典派政治经济学,后来又不断丰富。
法国的重农主义提倡商业的自由竞争,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并反对课征高额关税。
休谟主张自由贸易,并提出“物价与现金流出入机能”的理论,驳斥重商主义者的贸易差额论。
古典政治经济学派首先由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国际分工,实行自由贸易的理论,后由大卫·李嘉图继承并加以发展。
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如穆勒、马歇尔等人进一步对此加以阐述、演绎。
2.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自由贸易政策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以按照自然条件、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专门生产对其最有利的产品,促成各国的专业化,从而获得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
(2)扩大国民真实收入。
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在自由贸易环境下,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最善于生产的部门,劳动和资本就会得到正确的分配和运用,再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较多的东西,就能增加国民财富。
(3)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可进口廉价商品,减少国民消费开支。
(4)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5)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三、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1.反对世界主义,主张因地制宜的国家经济学
(1)李斯特批评了斯密等人的观点,认为他们的学说只从全世界共同发展的角度出发,而没有考虑各国的情况不同、利益各异,是一种世界主义的学说。
他认为自由贸易和通过贸易产生的互利只能在各国工业发展水平大致相同时才有可能实现。
(2)李斯特认为:从经济方面看来,国家都必须经过如下各发展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
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必须根据该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确定,在经济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必须实行自由贸易,当处于农工业时期时则应将贸易政策转变为保护主义,而经济进入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时,则应再次实行自由贸易。
2.李斯特观点的基础——生产力论
(1)李斯特的贸易观点是建立在生产力论基础之上的,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2)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对农产品、原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这有利于本国资源的充分使用,但对于工业品则应限制其进口,不限制工业品的自由输入则不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
(3)李斯特的根本观点是,工业利益高于贸易利益,国内市场比国外市场更重要,需要格外加以培养和保护。
3.建立保护关税制度是必要的
李斯特反对为了财政目的而收取关税,主张关税制度应为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服务,他的保护关税制度的核心思想是:
(1)保护的对象。
工业应受到保护,农业不应保护,工业中的重要工业部门、经发展能与国外产品竞争的部门、技术部门应重点保护;对于不太重要的经济部门,如奢侈品部门只应采取低层次保护,对于虽然是新生工业但国外并无强有力竞争的部门则不需要保护。
(2)保护税率。
保护不是绝对禁止进口,一种产业不能靠高达40%~60%的税率来建立,也不能靠高达30%以上的税率来维持,否则说明本国缺乏建立该种产业部门的条件。
(3)保护的目的。
促使国内生产部门学习新技术,投资于新产业部门,使国外技术即国外先进生产力流入本国急需的部门。
(4)保护的期限。
保护是有时间限制的,当被保护产业生产的产品价格低于进口产品
时,便不需要保护了,或者经过一段时间被保护的工业仍然不能自立,不具备与国外产品竞争的能力,也应放弃保护,这一段时间应以30年为限。
(5)保护的实施。
保护应有步骤地实行,关税税率应随国内工业的发展、引进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本国工业具有竞争力后,应逐步降低保护程度,以竞争来刺激本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4.关于幼稚(新生)产业的划分标准
(1)穆勒标准
穆勒对于幼稚产业确定的判断标准是: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这样的企业就是幼稚企业。
提供暂时的保护是必要、值得的。
(2)巴斯塔布尔标准
巴斯塔布尔(C.F.Bastable)在确定幼稚产业时,引进了经济分析的现值概念,认为: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即保护利益应大于保护的代价如果某一产业符合这一标准即可认为是幼稚产业。
(3)肯普标准
肯普(M.C.Kemp)所确定的幼稚产业标准,除了包含穆勒一巴斯塔布尔标准的全部内容外,又加进了产业在被保护期间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应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标准。
①如果企业所学习的知识经验具有内部性(即只能为该企业应用,具有垄断性),且未来在保护后所获利润现值可补偿保护代价并有余,即使国家不采取保护措施,企业也会为追求未来利益而自主发展,因此政府没有给予扶植的必要。
②如果企业所学习的知识经验具有外部性(即企业所掌握知识、技术可为其他企业模仿
和无偿使用),这样与该企业竞争的企业数量增加,而先行学习的企业生产率尽管提高了,但却由于进入行业的企业增加,竞争增强,先行企业利润却不能增加。
这样,该企业便无法以未来利润来补偿投资成本,这时国家便应采取保护政策对该产业予以保护。
四、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1.对外贸易政策演变及特点
(1)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随各国资产阶级内部集团的实力对比而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经常反映一国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的矛盾以及这些集团经济政治实力对比的变化,因此,对外贸易政策也相应地不断变化。
(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反映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及其在世界市场上实力地位的变化
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从本国资产阶级利益出发,经常围绕对外贸易政策展开激烈的斗争。
为了缓和矛盾,也经常通过谈判达成某种暂时妥协,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3)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变化
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重商主义学说和政策占主导地位,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惟有对外贸易才能为国家带来财富,主张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②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占统治地位。
a.当时工业水平最高的英国需要也有条件不断扩大工业制成品出口以换取原料和粮食,所以英国主张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对国际贸易活动采取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基本立场,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的各种特权和优惠,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商品项目减少,税法简化,使商品自由进出,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