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必看素材 梭罗
人物素材_梭罗

• 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 • 1841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为写作。在拉尔 夫· 沃尔多· 爱默生的支持下,梭罗在康科德 住下并开始了他的超验主义实践。这时期, 梭罗放弃诗歌创作而开始撰写随笔,起先给 超验主义刊物《日晷》(Dial)写稿,之后 各地的报纸杂志上都有他的文章问世。他在 文学上是一个打破偶像崇拜的人。他难得感 谢大学给他的益处,也很看不起大学,然而 他实在得益于大学不浅。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偏。”梭罗正是带着对现实生活的怀疑才来到林中投 入这种实验生活的,他并非存心抵制现代文明。他是 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验告诉人们不要为繁杂纷乱光怪陆 离的资本主义商品社会所迷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 意义。其实当年梭罗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年 仅30多岁的年青人。与其他大多数人相比,只不过他 更善于思考,不甘心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花费于生 计。他赞同“先验论”的主张,提倡人们将更多的时间 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事业。他用自己在瓦尔登湖的实践 向世人证明了这样一个现实,即人们的确将生命的意 义搞颠倒了。
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 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 运动,他到处演讲倡导废奴,并抨击逃亡奴隶法。其思想 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又 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1845年, 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抗命》、《公民不 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 服从论》)(1849)、《没有规则的生活》( 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 1863 ),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 《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 1854),成为 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等。《瓦尔 超验主义经典作品。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 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而《公 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 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 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 民不服从》则讨论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 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 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迎的非虚构作品。[1]
梭罗作文素材

梭罗作文素材
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是19世纪美国的一位著名作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作品对美国文学和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梭罗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文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成为了许多作文的重要素材。
在梭罗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精彩素材,这些素材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作文内容,还可以启发我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先,梭罗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他在《瓦尔登湖》中描述了
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两年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在作文中,我们可以借鉴梭罗的描述手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的美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从而让作文更加生动和感染力。
其次,梭罗的作品中还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他在《不从政》中对
政府和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在作文中,我们可以引用梭罗的言论,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而使作文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深度。
此外,梭罗的作品还充满了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他在《瓦尔登湖》中谈到了
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平衡,对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作文中,我们可以引用梭罗的观点,对人生和人性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使作文更加有内涵和思想性。
总的来说,梭罗的作品是作文的宝贵素材,通过引用他的言论和描述手法,我
们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加利用梭罗的作品,从中汲取灵感,丰富作文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有关梭罗的英语作文

有关梭罗的英语作文Title: The Life and Legacy of Henry David Thoreau。
Introduction:Henry David Thoreau, an American philosopher,naturalist, and writer,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igure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roughhis works and his life, Thoreau advocated for simplicity, self-reliance, and a deep connection with nature. Thisessay explores the life, beliefs, and lasting impact of Henry David Thoreau.Body:1. Early Life and Education:Henry David Thoreau was born on July 12, 1817, in Concord, Massachusetts. He grew up in a family of modest means, but his parents encouraged his intellectual pursuits.Thoreau graduated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in 1837, where he developed a deep interest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natural sciences.2. Walden and the Philosophy of Simplicity:Thoreau's most famous work, "Walden," published in 1854, is a reflection on his experience living in a cabin near Walden Pond for two years. In this book, Thoreau explores the themes of simplicity, self-relia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He believed that by simplifying our lives and reducing our material possessions, we could achieve a deeper sense of fulfillment and freedom.3. Civil Disobedience and Political Activism:Thoreau was also known for his essay "Civil Disobedience," published in 1849. In this essay, he argues that individuals have a moral obligation to resist unjust laws and government actions. Thoreau's ideas on civil disobedience influenced many future leaders, including Mahatma Gandhi and Martin Luther King Jr., who usednonviolent resistance to fight for social justice.4. Naturalist and Environmentalist:Thoreau had a deep love for the natural world and spent much of his time studying and observing nature. He believed that nature was a source of spiritual and intellectual inspiration. Thoreau's writings on nature and his advocac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wilderness area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modern environmental movement.5. Influence and Legacy:Thoreau's writings and philosophy continue to inspir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His emphasis on simplicity, self-relia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nature resonates with individuals seeking a more meaningful and sustainable way of life. Thoreau's ideas on civil disobedience and resistance have also had a lasting impact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s.Conclusion:Henry David Thoreau's life and works continue to be celebrated for their profound influence on American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environmentalism. His belief in simplicity, self-relia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nature serve as a timeless reminder of the need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our surroundings. Thoreau's ideas on civil disobedience also remind us of the power of individual action in the face of injustice. Overall, Thoreau's legacy serves as a guiding light for those seeking a more meaningful and purposeful existence.。
梭罗 作文素材

梭罗作文素材梭罗,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思想家,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思想与观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智者。
这些思想与观点无论对于文学、哲学还是生活,都具有无比的指引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探究梭罗的思想。
中心思想梭罗在他的著作中,探究了自然、自由、孤寂等主题,其中最为核心的中心思想是“简朴生活,自由意志,逆流而行”。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简朴的生活,而拥有自由的意志则是换取这份简朴的代价。
他反对通过物质来满足内心的欲望,提倡生活中有更多的精神层面。
他反对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呼吁人们跳出现有的模式,回归本真的自我。
适当引用的例证或事实梭罗的思想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回响。
他提倡的简朴生活是对当时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强烈反动。
许多人都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开始选择过一种更简约、更自由、更质朴的生活。
而现在,在全球范围内,不少人都开始认识到这种思想的重要性,追求一种更简单、更本质的生活方式。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许多浪漫主义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也正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事实上,梭罗的思想在不同的时代,都具有不同的含义。
流畅的语言表达梭罗的著作中都是流水般的语言,语文优美,行文流畅。
他的语言极具穿透力,在读者沉浸其中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思想冲击。
他的文字往往让人感到深度而放松,让人沉思而不觉得困惑。
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梭罗的思想与观点具有非常独特的见解。
他具有极强的个性化色彩,他勇于探索和发现问题,不同凡响的眼光深入了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他的思想和观点富有启示性,许多时候都引领了时代潮流。
从梭罗的角度来看,繁华的都市生活只是一种“假的幸福”,真正的快乐,应该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内心的意义。
合理的篇章结构梭罗的文章结构合理,思路清晰,主次分明。
一般来讲,他的文章分为三部分,即开篇、中间和结尾,其中中间是重点部分。
在文章的开头,他通常会探讨该主题的背景和基本概念;中部则展开分析探讨;结尾则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明论点。
高考人物素材 梭罗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梭罗与瓦尔登湖梭罗带着一柄斧子独自到了瓦尔登湖边的山林。
经过一番挥汗如雨的紧张劳作,在7月4日美国独立节那天,他如愿地住进了自己亲手盖起的木屋。
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在这里耕种,散步,观察,倾听,梦想,沉思,并用独具风格的文笔记录下了他所经历和体验的一切。
然而,瓦尔登湖又不是“世外桃源”,梭罗也不是一个幽居山林的隐士。
因为有了梭罗,瓦尔登湖才与现代文明有了深刻的血脉交融。
“我之爱野性,不下于我之爱善良。
”环绕瓦尔登湖的大自然是他与众多野生动物共同的乡根乡土。
梭罗说过:“我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她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要采取他父亲的,或母亲的,或邻居的方式。
”他不希望自己被模仿,其实要模仿梭罗又谈何容易。
这种貌似原始的生存方式形式,体现的却是他对更为文明的一种人文境界的追求。
透过他那咄咄逼人且学识渊博的雄辩,可以感受到梭罗的哲学指向和人格魅力。
他对那些带着自己全部家产的大包裹、追逐物质享受的移民充满了一个智者的同情,他不会那样做,“也不花什么钱买窗帘,因为除了太阳月亮,没有别的偷窥的人需要关在外面。
”现代人太注重物质生活的舒适感,却忽略了更根本的精神家园的问题。
比如穿衣,“一般人心里,为了穿衣忧思真多,衣服要穿得入时,至少也要清洁,而不能有补丁,至于他们有无健全的良心,从不在乎。
”甚至,“人类已经成为他们的工具的工具了。
”他的思想在寂寞中升腾,发散,他自说自语的关于历史、自然、植物、农耕、哲学、文学等方方面面的见解,奏出的高妙之音堪称世纪的绝响。
作为梭罗一个独立精神的物质载体,一种人文自然的诗性象征,瓦尔登湖还在现代读者的心中汩汩流淌,原因在于如同许多划时代的作家一样,梭罗是“向着人类的智力和心曲致辞的,向着任何年代中能够懂得他们的一切人说话的”。
如此,他的瓦尔登湖又怎能不拥有永恒的知音?梭罗的阅读和梭罗的生活梭罗很赞成某诗人的说法:“要坐着而能驰骋在精神世界的领域内”。
作文备考人物素材——梭罗

作文备考人物素材——梭罗像皇帝一样勘察着一切——梭罗教学目标:1.素材积累:从人物的人生经历深入人物内心,感悟其情感,体会其对人生的态度;2.掌握并运用素材:范文及点评。
教学重难点:掌握并运用素材:范文及点评。
教学课时:共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了解梭罗,梭罗似乎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身处于如此物欲的世界,或许走进梭罗,你能更懂得自己一些,或许走进梭罗,你能离这个世界的本质更近一些。
没错,梭罗就是有如此神奇的作用。
我看现在很多学生都喝得起奶茶,看得起电影,还能奢侈消费下,但是不知你们在花钱时,是否是真的开心?今天就让梭罗来告诉你,他喜欢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更容易获得幸福。
二、走进梭罗1.简介:美国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
在19世纪美国文化巨匠中,堪称一位“异人”。
他和爱默生、富勒都是“简朴生活”的宗师,他们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这种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长风。
2.生平1817年7月12日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回到家乡,执教两年。
他于1841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
1845年3月,他向《小妇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
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
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
1847年才回到康科德城。
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
此后他患了肺病,于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4岁。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来到瓦尔登湖畔。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整理:梭罗的作文素材选编及解读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梭罗的作文素材选编及解读基本介绍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
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1854),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
《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素材一:个性选择不随众,有一舍必有一得【典型事迹】刚从大学里出来,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他却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心,继续他的漫长的散步与各种各样的研究,每天都对于自然界有些新的认识。
这一选择实在是难得的——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人期望!【适用主题】舍得,静守心灵,选择,坚守,个性【时事关联】周浩放弃北大选择某技师学院。
他解释说:“当年选择志愿听从了父母老师的意见。
其实,我喜欢鼓捣东西,和生命科学专业不来电。
”【真题链接】(2014四川卷)站起来世界属于你【解读】“站起来”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述,可以泛指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方面做出不同的选择或是取得一定的成就。
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若能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当下“站起来”,做出不随众的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称道的成就。
敢于不随众,坚守心灵选择的人,迟早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世界也必然属于你。
周浩弃北大选择自己热爱的技校,假以时日,必定会在其热爱的行业有所建树,他的世界值得期待。
大学者梭罗正是因为懂得随性而为,个性选择不随众,于千万追名逐利的友伴之中“站起来”选择了听随自我,亦是选择了成就未来。
素材二:瓦尔登湖边的诗意人生【典型素材】梭罗曾向《小妇人》的作者露意莎·梅·奥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
高中作文:梭罗瓦尔登湖的遥想

这是一池清澈的湖水,水中的一草一木一鱼一石甚至是蓝天云彩的微影浮动,都可尽收眼底;这是一方宁静的宝地,鸟鸣嘤嘤松风阵阵尽在耳畔。
阳光的明媚和煦,世外的宁静淡然召唤着渴望远离尘嚣的亨利·梭罗,于是他借来一把斧头,来到了这里,瓦尔登湖畔。
瓦尔登湖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壮观宏伟,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标记。
不常来游玩的人,不住在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可是它深邃澄澈远离尘嚣。
梭罗就在它的岸边用斧头伐木造自己的房子,独居林中,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
就这样每天出去打水、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孤独920天。
温暖的黄昏,他常常坐在船里吹笛,看着鲈鱼在周围游来游去,仿佛笛声已将它们迷住。
月光映照在罗纹条状的湖底,湖底零星散落着林木碎片,深更半夜,月色皎洁,梭罗坐在船里,一连钓了好几个小时的鱼,成群的银色小鱼在月光下尾巴一扫一扫,给水面撩起阵阵涟漪。
泛舟湖上听着猫头鹰和狐狸的小夜曲及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的吟唱,这些对于梭罗来说弥足珍贵。
他说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自然中,黎明来临自然透过宽宽的窗户,凝视着室内,神志安详,心满意足。
在这个湖光潋滟的湖畔,他细心观察体验,看到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亲自体会了一餐一饮的艰辛。
他了解自然,领会自然,他倾听他沉思,从中窥探人生,洞悉人生真谛。
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并不能视为隐士生涯,更不能将其看成是逃避现实,相反,他是在探索人生,他的宁静不是一潭死水不是独善其身。
在《瓦尔登湖》结束语中他说:如果一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
生活越简单,宇宙法则就越不复杂,孤独不成其为孤独,贫困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不成其为软弱。
可见他对人生异样而深刻的感悟。
梭罗很自然地让我想起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的生活理想是落叶缤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而又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其间没有战争没有黑暗一片的和谐安乐,看似陶潜在逃离社会,文字中流淌的实则是一种无畏的反抗大胆的斥责,一种深沉的人生追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周浩放弃北大选择某技师学院。他解释说:“当年
选择志愿听从了父母老师的意见。其实,我喜欢鼓捣东
西,和生命科学专业不来电。”
• 【真题链接】(2014四川卷)站起来世界属于你 【波波 解读】
•
“站起来”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述,可以泛指一个人甚
至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方面做出不同的选择或是取得一定
的成就。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若能于“天下熙熙皆为
• 小众作文素材快看!梭罗的作文素材选编及解 读
• 2017-05-30 高考语文
• 基本介绍
•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
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毕
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
《日晷》。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
利 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当下“站起来”,做出不
随众的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称道的成就。敢于不
随众,坚守心灵选择的人,迟早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
价 值,世界也必然属于你。周浩弃北大选择自己热爱的
技校,假以时日,必定会在其热爱的行业有所建树,他
的世界值得期待。大学者梭罗正是因为懂得随性而为,
个 性选择不随众,于千万追名逐利的友伴之中“站起来”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 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有关就符合要求。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④不少 于800字。
•
A
7
•
【波波解读】
无论是别人代替思考,或是智慧芯片,抑或是移植记忆,最终的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1999全国卷)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 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 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 脑的信息经过编码储存在一种化学物质 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 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 信,将来是能 够做到的。
多·利奥波德醒世之作《像山那样思考》之后,也许你就不会再让辩
证思想 抽象地尘封于教材之中。眼前和未来,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也是庸人们永久的盲区。活在当下的人着眼于眼前的舒适与苟且,选
择了别人的思考、或选择了智慧芯 片、或选择了移植记忆,也就注定
选择了日渐退化的自己和满是泥泞的未来。反之,着眼未来的志士,
他们的职业, 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某种报酬丰 厚的职务,他却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保 存他孤独自由的决心,继续他的漫长的散步与 各种各样的研究,每天都对于自然界有些新的 认识。这一选择实在是难得的——这需要付出 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人期望!
• 【适用主题】
•
舍得,静守心灵,选择,坚守,个性
•
A
2
• 【时事关联】
选择了听随自我,亦是选择了成就未来。
A
3
素材二:瓦尔登湖边的诗意人生
• 【典型素材】 梭罗曾向《小妇人》的作者露意莎·梅·奥尔柯特借
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
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
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出版 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 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虽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 佛大 学,但他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
•
诗意地生活,心灵的选择
A伯纳:为什么不能这 样?【波波解读】
•
活在当下,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赞成的一种生
活理念。上名校进名企,升官发财几乎成为每个
人的终极愿望。梭罗没有步入大家的后尘,虽毕
业于哈佛,完全有资质在商界或是政坛有所建树,
但他却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
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
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 始的 生活。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
生活模式。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 小木屋周围种豆、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 子里
去换大米。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
• 【适用主题】
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无论成就多大,我们都只是别人思想的寄生虫,
永远不可能有个性的见解和 独立的创新。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独立思
考的能力,而是进步的源动力,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灭亡。且看2014全
国新课标II卷作文,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最终 会导致动物丧失觅食
能力,随之而来的也必然是灭亡。在你拜读过“近代环保之父”奥尔
由与闲适。
•
•
A
5
• 素材三:别人的思考 • 【典型素材】
• 梭罗:“无疑,别人也能够代替我思考; 但是如果她替我思考到了排除我思考的程度, 那就不可取了。”
• 【适用主题】
• 独立,思考,科技智能的两面性,主观能 动性,创新(源于独立思考)
•
A
6
• 【真题链接】(2014天津卷)智慧芯片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
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 念一声“物理”,人 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 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 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 接茬说“飞入寻常百 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 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 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不贪图别人的思考或成果,独立思考,乐于创新,必将成为未 来的主
人。
A
8
• 素材四: 《瓦尔登湖》与海子
• 【典型素材】 海子1986年读到的最好的书就是《瓦尔登
本心,亲近自然。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
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
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 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
散文《瓦尔登湖》(1854),成为超验主义经
典作品。《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
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A 构作品。
1
• 素材一:个性选择不随众,有一舍必有一得
• 【典型事迹】 刚从大学里出来,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