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法律法规】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法律责任

合集下载

营业执照被吊销法律后果(3篇)

营业执照被吊销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营业执照是企业合法从事经营活动的法律凭证,是企业存在的基础。

然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面临营业执照被吊销的风险。

营业执照被吊销后,企业将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后果,本文将详细阐述营业执照被吊销的法律后果。

二、营业执照被吊销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的,应当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的,应当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3.《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市场主体营业执照被吊销的,应当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三、营业执照被吊销的法律后果1. 企业主体资格消灭营业执照被吊销后,企业将失去市场主体资格,不再具备合法经营的条件。

这意味着企业不能再以原企业名称从事经营活动,否则将构成非法经营。

2. 无法进行变更登记营业执照被吊销后,企业无法进行工商变更登记,如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等变更。

这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3. 无法签订合同营业执照被吊销后,企业无法与其他市场主体签订合同,包括劳动合同、购买合同、租赁合同等。

这将导致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4. 无法申请贷款营业执照被吊销后,企业无法申请银行贷款,因为银行在审批贷款时会要求企业提供有效的营业执照。

这将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发展。

5. 无法享受优惠政策营业执照被吊销后,企业将无法享受国家对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

这将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6. 法律责任承担营业执照被吊销后,企业仍需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对已签订的合同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对方损失;(2)对债权人承担债务清偿责任;(3)对员工承担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责任;(4)对因吊销营业执照造成的其他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7. 重新设立企业营业执照被吊销后,企业如需继续经营,必须重新设立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关于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的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关于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的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关于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的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在我国⽆论是个体⼯商户还是法⼈企业,要正常经营都要取得营业执照,这是合法经营的基础。

企业或者商户因为违规经营可能⾯临吊销营业执照的风险,那么关于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的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下⾯由店铺⼩编为⼤家进⾏解释。

⼀、企业营业执照被吊销后,丧失了具体权利和资格有:1、企业丧失了⽣产经营权我国各类企业准⼊市场和多数国家⼀样,实⾏确认许可制度,未经确认许可的组织严禁进⼊市场,违者以⾮法论处。

轻者没收财产和罚款并依法取缔,重者除没收财产和罚款及依法取缔并处外,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2、丧失了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保护的请求权法律只保护和调整适格主体的合法⾏为和与合法⾏为有关的其他⾏为,⽽不保护⾮法⾏为,企业⼀旦被吊销营业执照,其⼀切经营⾏为均为⾮法⾏为,更不能要求⾃⼰或他⼈作为或不作为。

⼆、营业执照被吊销的法律后果1、吊销营业执照会给企业及其法定代表⼈和直接责任⼈带来⼀定的限制。

国家⼯商⾏政管理总局《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办法》第31条规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名称三年之内不得使⽤。

《公司法》第146条规定,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并对该企业违法⾏为负有个⼈责任,⾃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

国家⼯商⾏政管理总局《企业法⼈的法定代表⼈登记管理规定》也明⽂规定: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并对该企业违法⾏为负有个⼈责任,⾃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

2、被吊销企业的出资⼈或有限公司的股东应依法履⾏组织清算的义务,拒不清算的,要承担由此⽽产⽣的法律后果。

3、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应当将营业执照公章、合同专⽤章等缴回原登记机关,拒不缴回的,属违反登记管理法规的⾏为,可以提请当地公安机关协助收缴。

利⽤应收缴的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按⽆照经营论处。

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民事责任承担

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民事责任承担

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民事责任承担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其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责任承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这不仅涉及到企业法人自身的责任问题,还涉及到企业法人的合作伙伴、股东、投资人、债权人等各方利益关系,因此,解决问题需要一个综合的视角。

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其自身的民事责任主要包括:一、追究法人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和《公司法》,企业法人是一种独立的法律主体,其享有独立的财产权利和承担独立的债务责任。

因此,企业法人即使被吊销了营业执照,仍然需要承担由其在营业期间所产生的债务和义务。

例如,企业法人在营业期间所签订的合同、招聘员工所签订的雇佣合同、购买物品所签订的采购合同等都需要企业法人承担责任,即使在营业执照被吊销后,这些合同仍然有效。

同时,在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其原有的资产和财产需要进行清算。

这一过程中,企业法人需要承担维护债权人利益、清偿债务、分配财产等责任,以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二、追究个人责任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如果其个人代表或董事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个人代表或董事涉嫌贪污、挪用企业资产等行为,需要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

三、追究其他责任对于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造成的其他后果,如给合作伙伴、员工带来的损失等,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关系,确定责任承担。

在实际处理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问题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法人承担法律责任,包括其产生的各类债务和义务、股权等资产的清算、涉及的员工承担合法权益等均需要予以解决。

同时,对于个人代表或董事存在违规行为的情况,也需要依法追究其相应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二、协商和妥协对于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造成的损失,股东、合作伙伴、员工等各方利益关系也需要予以考虑。

除了法律责任外,可以通过协商和妥协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和股东协商分配资产、和员工协商合法权益等。

营业执照吊销法律后果(3篇)

营业执照吊销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营业执照是企业在我国合法经营的基本凭证,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

营业执照的吊销,意味着企业失去了合法经营的地位,其法律后果也相应产生。

本文将围绕营业执照吊销的法律后果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法律人士提供参考。

二、营业执照吊销的定义营业执照吊销,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企业,作出撤销其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吊销营业执照后,企业不再具有法人资格,其经营活动被视为非法。

三、营业执照吊销的法律后果1. 企业法人资格消灭营业执照吊销后,企业法人资格随之消灭。

这意味着企业不再具有法律主体地位,无法参与民事活动,其债权债务由企业股东或其他责任人承担。

2. 企业财产权丧失营业执照吊销后,企业财产权丧失。

企业资产、债权、债务等权益将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具体处理方式如下:(1)企业资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对企业资产进行查封、扣押、拍卖等处理,所得款项用于清偿企业债务。

(2)企业债权:企业债权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企业偿还债务。

(3)企业债务:企业债务由企业股东或其他责任人承担。

如企业存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违法行为,股东需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3. 企业员工权益受损营业执照吊销后,企业员工权益受损。

企业员工工资、社会保险等权益将受到影响。

具体处理方式如下:(1)员工工资:企业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员工工资及补偿金。

(2)社会保险:企业应依法缴纳社会保险,保障员工权益。

4. 企业名誉受损营业执照吊销后,企业名誉受损。

企业信誉度降低,可能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此外,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等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5. 刑事责任营业执照吊销后,企业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如企业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如欺诈、虚假广告等,相关责任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6. 民事责任营业执照吊销后,企业可能面临民事责任。

如企业存在侵权行为,如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可能被要求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被吊销后法律后果(3篇)

公司被吊销后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我国,公司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主体,其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因各种原因可能面临被吊销营业执照的风险。

公司被吊销后,不仅会对其自身产生严重影响,还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公司被吊销后的法律后果。

二、公司被吊销的原因1. 违反法律法规:公司未按照《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经营,如虚假登记、欺诈、逃税等。

2. 严重违法经营:公司从事非法经营活动,如制假售假、走私、非法集资等。

3. 重大安全事故:公司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拖欠职工工资:公司拖欠职工工资,且拒不支付。

5. 其他原因:如公司合并、分立、破产等。

三、公司被吊销后的法律后果1. 公司主体资格丧失:公司被吊销后,其主体资格丧失,不再具备法人资格。

这意味着公司不能再进行经营活动,也不能再承担法律责任。

2. 财产清算:公司被吊销后,应依法进行财产清算。

清算过程中,应先偿还公司债务,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贷款、供应商欠款、职工工资等。

如有剩余财产,应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分配。

3. 法律责任追究:公司被吊销后,原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可能因公司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包括:(1)刑事责任:若公司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如贪污、贿赂、挪用资金等,原公司相关人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若公司违法行为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如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等,原公司相关人员可能被追究民事责任。

(3)行政责任:若公司违法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如未按时申报、虚假登记等,原公司相关人员可能被处以行政处罚。

4. 信誉受损:公司被吊销后,其信誉将受到严重影响。

这可能导致公司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难以获得合作伙伴、投资者等信任,进而影响公司业务拓展。

5. 知识产权保护:公司被吊销后,其知识产权(如商标、专利等)可能面临被侵犯的风险。

原公司相关人员应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工商执照吊销的法律后果(3篇)

工商执照吊销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工商执照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前提和保障,是企业从事商业活动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现实经营过程中,部分企业由于违法违规行为,导致工商执照被吊销。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工商执照吊销的法律后果,以期为企业和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工商执照吊销的法律后果1. 经营资格丧失工商执照被吊销后,企业将丧失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零五条的规定,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不得从事与原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相关的商业活动。

这意味着,企业在吊销期间,无法继续经营原业务,也无法开展新的业务。

2. 财务损失工商执照吊销后,企业可能面临以下财务损失:(1)未结清的债务:企业被吊销后,债权人有权要求企业清偿债务。

若企业无法清偿,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被查封、扣押,甚至破产。

(2)违约金:企业在合同中承诺的违约金、赔偿金等,在吊销后仍需承担。

(3)罚款:企业因违法违规行为被吊销执照,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3. 信誉受损工商执照吊销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

一方面,消费者、合作伙伴等将对企业产生信任危机,可能导致订单流失、合作关系破裂;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融资等方面也将受到限制。

4. 法律责任工商执照吊销后,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以下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若企业涉嫌犯罪,如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责任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2)行政责任:企业被吊销执照后,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行政拘留等。

(3)民事责任:若企业侵权,如侵犯他人商标权、著作权等,责任人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5. 重新申请执照的难度增加企业被吊销执照后,若想重新申请执照,将面临以下困难:(1)审查严格:监管部门将对企业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2)审批时间较长:重新申请执照的审批流程较为繁琐,审批时间较长。

(3)费用较高:重新申请执照需缴纳相关费用,如申请费、审查费等。

三、总结工商执照吊销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严重后果,将给企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被吊销执照的法律后果(3篇)

被吊销执照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我国,营业执照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必要证件,是企业合法地位和经营资格的象征。

然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违反法律法规、扰乱市场秩序等原因,导致营业执照被吊销。

那么,被吊销执照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被吊销执照的法律后果1. 经济责任(1)赔偿损失:企业被吊销执照后,因违法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精神损害赔偿等。

(2)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企业因违法行为被吊销执照的,相关部门可以依法对其处以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企业被吊销执照后,相关部门可以依法没收其违法所得。

2. 民事责任(1)合同责任:企业被吊销执照后,与相关方签订的合同可能因主体资格丧失而无效。

在此情况下,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合同责任,如返还预付款、赔偿损失等。

(2)侵权责任:企业被吊销执照后,若因违法行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3. 刑事责任企业被吊销执照后,若涉嫌犯罪,如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非法经营等,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4. 行业资格受限被吊销执照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重新申请同一行业的营业执照。

具体期限根据不同行业和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有所不同。

5. 信誉受损企业被吊销执照后,其信誉将受到严重影响。

这可能导致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等对企业产生信任危机,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6. 社会影响企业被吊销执照后,可能会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甚至导致不良社会影响。

这对企业、行业乃至社会稳定都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三、总结被吊销执照对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经济损失,还可能承担民事、刑事责任,甚至影响企业信誉和社会形象。

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自身合法合规经营,避免因违法行为导致营业执照被吊销。

在此,提醒广大企业:1.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合法经营。

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法律意识。

被吊销营业执的法律后果(3篇)

被吊销营业执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营业执照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凭证,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必备条件。

然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可能会被吊销营业执照。

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企业将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法律后果。

二、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法律后果1.企业主体资格丧失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企业主体资格将丧失。

这意味着企业不再具备法人资格,无法以企业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包括签订合同、参与诉讼等。

企业原法定代表人、股东及其他工作人员也因企业主体资格丧失而无法以企业名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企业资产清算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企业应当依法进行资产清算。

清算过程中,企业资产将依法进行变现,用于偿还企业债务。

企业债权人有权依法申报债权,企业债务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清偿。

清算结束后,剩余资产将依法分配给企业股东。

3.企业相关人员法律责任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企业相关人员可能面临以下法律责任:(1)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违法行为负有领导责任。

在吊销营业执照过程中,若法定代表人存在违法行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2)股东:股东作为企业的出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在吊销营业执照过程中,若股东存在抽逃出资、虚假出资等违法行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3)其他工作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在企业吊销营业执照过程中,若存在违法行为,如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4.企业行政处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企业可能面临以下行政处罚:(1)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可能被处以罚款。

(2)没收违法所得:若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如非法经营、偷税漏税等,可能被没收违法所得。

(3)责令停产停业:在吊销营业执照过程中,若企业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可能被责令停产停业。

5.企业信誉受损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企业的信誉将受到严重影响。

一方面,企业失去合法经营资格,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另一方面,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信息将被记录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法规】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法律责任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法律责任张文杰摘要:对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的法律责任问题,在实践中和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又不相同,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其法人资格是否继续存在的问题成为工商部门、法院以及企业关注的对象。

因此,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法律责任问题亟待解决。

笔者认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是依法剥夺其继续经营的权利能力,只是使企业丧失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资格,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当即终止。

在其清算、注销之前,企业法人资格依然存在,但是,这个期限也不能是无限的。

当其认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以企业法人的名义提起诉讼,当其有违法行为时,仍可以该企业法人为处罚对象。

同时希望提高对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法律责任的认识,修改有关法律法规,对涉及企业被吊销的问题不周全、不明确之处,予以明晰,以期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混乱状况。

当前,对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法律责任问题,在实践中和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其法人资格是否继续存在已经成为工商部门、法院以及企业关注的问题。

一、有关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的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法人资格问题答复》(工商企字[2002]第106号)规定:“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三条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三条和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企业法人凭证,申请人经登记主管机关依法核准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

因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登记主管机关吊销,企业法人资格随之消亡。

吊销营业执照、注销登记是企业法人资格消亡的两种方式,两者的法律后果均导致企业法人资格消亡。

注销登记以企业法人申请为前提,是企业法人的主动行为,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法人资格消亡;吊销营业执照是登记主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企业法人违反规定实施的一种行政处罚,对企业法人而言,吊销营业执照就意味着其法人资格被强行剥夺,法人资格也就随之消亡,并由登记主管机关在企业登记档案上予以载明,不需要被吊销执照的企业法人再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 但最高人民法院在对地方人民法院的请示中答复:“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程序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该企业法人才归于消亡”。

这使得执法部门以及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关系人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二、企业法人的解散与企业法人的终止要确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法人资格,就必须分清企业法人解散和企业法人终止的不同。

企业法人的解散和企业法人的终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企业法人的解散是指企业法人因本身不能存续的事由发生,而停止积极活动,开始整理财产关系,是企业法人终止程序的一个环节,是确定企业法人将要终止,这种确定虽然不会立即导致企业法人的消灭,但它必将导致企业法人的消灭。

企业法人的终止,是指企业法人资格的消灭。

企业法人终止后,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丧失,法人资格消灭,是企业法人在实体上的消灭。

我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或者有关主管机关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注销登记,公司终止。

”这说明企业法人的解散是企业法人终止的前奏,企业法人的解散事由出现时,只是说明企业法人即将终止,此时企业法人的法人资格依然存续,只有经合法清算后,办理了注销登记手续,企业法人才告终止。

即解散仅为法人权利能力丧失之原因,而非直接使其权利能力消灭。

”企业法人解散时进行的清算有两种后果,一是经清算企业资产能够抵偿其债务的,企业财产抵偿债务后剩余的财产可按公司章程分配给股东,企业终止;二是经清算资不抵债的,转入破产清算程序,经破产清算,各债权人公平受偿后,企业法人终止。

故当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在清算期间,其法人资格并未消灭,只有在办理注销登记后才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终止。

换句话说,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并非其法人人格的当然消灭,而只是法人人格消灭的原因,即企业法人因发生法律上的原因而丧失其营业的上权力能力,而不是在被吊销营业执照等法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时就当然丧失法律人格,否则其内部关系与对外关系将无法了结,已经与企业法人成立法律关系的主体就可能遭受不测的损害或者取得不正当的利益。

清算是清理被解散企业法人的财产,了结其所为当事人的关系,从而使企业法人最终消灭的程序。

因此,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是企业终止的原因,企业法人只有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终止,其法人资格才正式消灭。

《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2条:“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变更、终止,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公司登记。

”第38条:“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注销登记,公司终止。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20条:“企业法人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或者其他原因终止经营,应当向登记主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由此可见,公司从设立到终止,其标志是以国家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登记为准,即从“开业登记”为始,到“注销登记”为止。

在企业未办理注销登记之前,其主体资格依然存在。

企业被吊销执照,丧失的是民事权利能力,不能再开展经营活动,其民事活动只限于清理债权、债务,如进行诉讼,自然可以企业的名义进行。

因此,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至被注销登记前,该企业法人仍应视为存续,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

三、企业法人被撤销与企业法人被吊销的区别企业法人被撤销是指企业法人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被主管部门撤销。

我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我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的,应当解散,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违反法律、法规被责令撤销是企业终止的原因之一;企业终止时,必须保护其财产,依法清理债权债务;企业终止须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

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七条、第七十九条规定:违反中国法律、法规,危害社会公共利益被依法撤销是外资企业应予终止的情形之一,并按照《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进行清算;外资企业清算结束,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第三十五条“企业审批机关批准特别清算开始之日或者企业被依法责令关闭之日,为特别清算开始之日。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撤销企业是一种行政决定,对撤销决定不服不能和吊销营业执照一样可以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其产生的法律后果与吊销营业执照是一样的,即企业法人进入清算程序,导致企业法人的解散。

笔者认为,撤销与吊销在法律后果上是有区别的,吊销是自吊销之日起无资格,撤销设立登记,则是自始无资格,既然从开始没有企业法人资格,就不存在注销法人资格的问题,由此撤销产生的法律后果应该由其投资人或开办者负责处理,而不能再以企业法人的名义申请提议和提起行政诉讼。

四、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丧失的具体权利和资格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首先丧失了生产经营权。

我国各类企业未经登记注册严禁进入市场,否则以非法论处。

轻者没收财产和罚款并依法取缔,重者除没收财产和罚款及依法取缔并处外,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其次,丧失了法律保护的请求权。

法律只保护和调整合法主体的合法行为,而不保护非法行为,企业一旦被吊销营业执照,其一切经营行为均为非法行为。

更不能要求自己或他人作为或不作为。

再次,丧失了最后救济权。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不等于法人立即消灭,仅是除清算范围外的一切活动停止。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0条、第46条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20条、第33条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由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或出资人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清算程序结束至工商部门注销前,仍可以自己名义或清算组名义(已成立清算组)从事清算范围内的活动,包括起诉、应诉等,它具有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

五、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民事责任企业法人因为违反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被吊销营业执照,因此这类企业多数情况下不依法进行清算,也不办理注销登记。

虽然认定其法人资格依然存续,并在案件中将其列为被告,判决其承担责任后,债权人得到的也往往只不过是一张空文,法院执行时找不到债务人,也无法查清债务人的具体财产,判决很难得到切实执行,这样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就受到了侵犯。

还有一些企业法人未经合法清算,通过编造虚假的清算文件、债务清偿完结的证明等,骗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了注销登记。

办理了注销登记在法律上就应认定该企业法人已终止,其法人资格已消亡。

在这些情况下,是否能追及企业法人的开办者、投资者来承担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

根据企业法人制度理论,企业法人一经登记注册,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独立财产,并以其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投资者仅以其投资额为限对企业法人承担有限责任。

因此在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原则上应由企业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这是解决被吊销企业法人债务的基本原则。

但这项原则也并不是绝对的,当企业法人的开办者、投资者未履行法定的义务,侵犯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时,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因为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是企业开办者、投资者的法定义务。

企业的开办者、投资者不履行进行清算的义务,必然直接损害债权人的债权,根据侵权法律制度理论,其应承担因其侵权行为对债权人的债权所造成的损害责任。

下面分析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一)、企业法人依法清算,由企业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企业法人进行清算时,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的职责是: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清缴所欠税款;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