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除草剂药害及诊断
化学除草剂的药害及预防

化学除草剂的药害及预防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基本上都是对高等植物的生理代谢产生干扰、抵制或破坏,因此在使用除草剂杀死杂草的同时,难免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对作物的生育产生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当这种不良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即构成药害。
通常,凡是能够造成作物不同程度减产的除草剂作用现象都应判定为药害。
一、药害的症状1.灼伤触杀型除草剂使用不当容易产生伤斑。
茎叶处理剂如苯达松、虎威等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喷洒,会使大豆叶片产生烧灼状的褐色枯斑。
2.退绿取代脲类和三氮苯类等抵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过量使用时,常引起作物叶片退绿发黄。
绿麦隆因施用不匀而局部过量不公会使麦类叶片从叶尖失绿变黄,而且会使翌年栽插的水稻秧苗发黄以至枯死。
玉米地施用过量的阿特拉津后,其残留也可使小麦、大豆等作物的叶片退绿发黄甚至枯死。
3.矮化杀草丹连年和过量使用常导致水稻植株的矮化,叶色加深。
症状轻的还能逐渐恢复常态,生病势必影响产量。
绿黄隆在麦田超量使用后,其残留可使后作水稻矮化,僵苗不发,严重影响产量。
2,4-d、2甲4氯使用剂量过大或施用时期不当也能引起禾谷作物植株矮化,分蘖增多,叶色暗绿。
气温低时,由于药剂在作物体内降解缓慢,药害尤其明显。
4.畸形植物激素型除草剂如2,4-d、2甲4氯、百草敌在过量和低温下使用时,对麦苗常引起畸形症状,新叶葱管状,穗卷曲,难以抽出,籽粒形态和粒重反常,影响产量。
这类除草剂如果误用或喷洒时飘移到双子叶作物上,则引起叶形变窄,叶片皱缩,茎秆扭曲,赞成不结实或减产。
5.不实激素型除草剂百草敌施用时期不当,如在小麦幼穗发育进入到雌蕊分化阶段施用,由于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小花的发育,会导致不结实,减产严重;如使用过量,会加重药害程度。
二、易与除草剂药害混淆的异常症状正确诊断除草剂赞成的作物药害症状应区别于以下情况引起的异常症状。
1.异常环境条件。
低温冷冻、高温、干旱、热风、长期积水等,都能使作物叶片产生灼伤、失绿、黄化、干枯等症状。
常见药害的症状和药害的处理

常见药害的症状和药害的处理药害是我们每个人谈之色变的问题。
但是农药的安全性都是相对的,我们只能说去宣导正确的用药方式,避免药害的发生。
但是全国发生药害每年都有。
有人开玩笑说,出药害就像东北人喝酒一样,每年都会有,就是数量多少会不同罢了。
所以,药害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去发现药害,正确的处理药害,将损失降为最低。
我们先来看下什么叫做药害:农药药害是指因施用农药对植物造成的恶伤害。
产生药害的环节是使用农药作喷洒、拌种、浸种、土壤处理等;产生药害原因有药剂浓度过大,用量过多,使用不当或某些作物对药剂过敏;产生药害的表现有影响植物的生长,如发生落叶、落花、落果、叶色变黄、叶片凋菱、灼伤、畸形、徒长及植株死亡等,有时还会降低农产品的产量或品质。
农药药害分为畸形药害和慢性药害。
施药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即出现症状的,称急性害;施药后,不是很快出现明显症状,仅是表现光合作用缓慢,生长发育不良,延迟结实,果实变小或不结实,籽粒不饱满,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差,则称慢性药害。
按照农药的性质来分,又可分为除草剂药害、杀虫剂药害、杀菌剂药害和调节剂药害除草剂药害,除草剂一般都有限制的作物即使用范围,使用范围出现问题,就很容易造成药害。
网上曾有一篇新闻报道说,我国河北有个地方的一个苗圃地,因为听信国内一个知名农药企业的技术人员推荐,将一种除草剂应用在国槐苗圃里面用于除草。
这个除草剂是一个很著的名大豆田防治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而这个厂家业务经理和当地的经销商一知半解,认为同一科的植物应该通用,就将这个除草剂卖给了苗圃地老板。
结果,一百多亩的国槐叶子全部掉光,后期这些国槐肯定是活不成了。
它们虽然都属于大农业范畴,但是了解的一知半解和全面了解是天差地别的。
只有专业的才会全面了解,才能把握方方面面。
否则一旦出现问题,那可能是巨大的损失。
一百多亩国槐出了问题,势必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厂家回复说我们这个产品从头到尾只推广在大豆上,从来不建议用在其他作物上。
水稻除草剂药害的诊断与补救

随着伊 犁垦区水稻面积 的逐年扩大 ,杂草危害
也 日益 严 重 。 草 剂 大 多 数 为 复 配 除 草 剂 . 含 有 苄 除 都
稻管蓟马及稻食根叶 为害的稻株会变矮小簇
生, 叶尖 部 分 呈 管状 卷起 变 枯 黄 , 根 短 小 。 水 稻 普 须 通 矮 缩 病 的 疵 状 主 要 是 叶 片 黄 化 , 株 矮缩 . 郝 叶 植 顶 尖先趟 色, 出现 辟 斑 块 . 叶 尖 起 渐 黄化 , 叶 噼 仍 从 但
长 叶 + 快 生 长 加
草刺药 害相类 似的症状 , 通过调查 、 但 检验 和分析 ,
仍 可 判 别 是 否 属 除 草 剂 药 害
21 从 施 药 时 期 和 施 药 量判 断 .
・
如果施 药防冶病虫 害的时 间在水稻插 秧后 1 ~
2I则较 敏 感 . 时 出 现 药 害 .个别 农 药 产 品 高 剂量 [ , 有 施 用 也 容 易 出 现药 害
易 产 生 水 稻 的 药 害 2 药 害判 断 水 稻 因 沤 根 、 素或 病 虫 害 等 , 时 会 出现 与除 缺 有
发 现 药 害 田块 首 先要 排 清 已施 药 的 田水 ,灌 入 新鲜 的 活 水 : 其 次是 耘 咽 , 破 原 来 的 药 液 层 , 表 打 把 层土 吸 附 的药 剂 翻 人深 土 中 ,减 少药 剂 对 水稻 根 系 的作 用 。耘 田 唇 2 3  ̄ d施 复 合肥 2 k/ 6 m , 根 g 6 7 促
22 查 肥 水 、 壤 状 况 . 土
4 常 见 药 害 的 症 状 及 消 除 方 法 41 = 甲四 氯 药害 . 水 稻 出 现 叶 、 商 、 蘖 受 抑 制 等 症 状 , 及 黄 株 分 应
除草剂要害表现以及应用

.1.12.4一滴类润雨资料库显示-主要是2,4-滴丁酯(或异辛酯)、2甲4氯等激素类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玉米受害后症状为叶片卷曲,形成筒状叶,俗称牛尾巴苗,很长时间不打开,茎脆而易折,叶色浓绿,严重时叶变黄,干枯,无雌穗;严重抑制根的生长,根肿大,须根少或无须根;病害加重;雄穗很难抽出,不结棒,或有棒不受粉、不结粒,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
过去有关2,4-滴丁酯或异辛酯、2甲4氯等激素类除草剂书藉介绍在玉米苗后4~6叶期使用,是指农家品种。
造成药害原因如下:1)施药时期问题,施药期早于4叶期或晚于6叶期均敏感,有药害。
2)过量用药,2,4-滴丁酯(或异辛酯)用药量应在540ga.i./hm2。
2008年由于干旱,2次施药比较普遍;高温干旱条件下施药,或喷水量过大,药效不好就增加药量,有的超过推荐用量的2~5倍。
3)玉米品种敏感,玉米对这类除草剂有抗药的性是单交种,黏玉米、爆裂玉米抗药性不如单交种,单交种不如双交种和农家种。
玉米制种田的单交种敏感,黏玉米、爆裂玉米敏感不推荐使用。
随着生产大发展,为追求高产,单交种取代了农家品种、双交种.生产上用的单交种如某个自交系敏感,它就敏感,不在用药量多少,均有药害,玉米新品种上市之前应做对2,4-滴、2甲4氯等敏感性鉴定,鉴定不敏感再使用这类药剂。
生产上玉米品种更换频繁,敏感性鉴定无法进行,因此不推荐这类除草剂用于玉米苗后除草,仅低量用在玉米苗前除草。
4)玉米苗前使用2,4-滴丁酯(或异辛酯1主要防治已经出土或拱土期的阔叶杂草,用药量应和苗后相同。
药量过高易造成药害,因为此时温度低,苗小,苗弱,抵抗能力差,药害症状甚至重于苗后。
特别是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低,低温或遇降雨,受害更重;与乙草胺、嗪草酮、扑草净等混用会加重药害,土壤有机质在2%以下的沙质土、壤质土可造成死苗,也出现卷叶药害。
苗后再使用2,4-滴丁酯(或异辛酯)会加重药害。
5)前茬使用过长残留除草剂如氯嘧磺隆、咪唑乙烟酸、甲磺隆、氟磺胺草醚、氯磺隆、异恶草松等再用2,4一滴丁酯(或异辛酯1、2甲4氯会增加药害。
除草剂药害

一、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杀草原理:2,4-D 2甲4氯1、被植物的根和茎叶吸收2、通过木质部或韧皮部在植物体内上下传导3、在分生组织积累4、具有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主要特性:1)低用量时具有激素作用,能够刺激植物生长,高用量时具有选择性除草作用。
2)茎叶处理时主要应用于禾本科作物田,土壤处理主要为大粒种子的作物田进行封闭处理,但盐类化合物不能应用。
3)主要防除阔叶杂草。
4)施药时期为禾本科作物3叶期以后6叶期以前,否则药害严重。
5)酯类化合物活性高,但漂移严重,应注意漂移药害问题。
6)均为传导性除草剂。
7)不能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混用,会明显降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药害症状:矮化、畸形,根、茎、叶、花及穗均产生明显的畸型现象。
1、禾本科作物受害表现:葱状叶,花序弯曲、难抽出,出现双穗、小穗对生、重生、轮生等。
茎叶喷洒,使叶片变窄而皱缩,心叶呈马鞭状或葱状,茎变扁而脆弱,易于折断,抽穗难,主根短,生育受抑制。
2、双子叶作物受害表现:叶脉近于平行,复叶中的小叶愈合;叶片沿叶缘愈合成勺状叶。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数增多或减少,形状异常。
顶芽与侧芽生长严重受抑制,叶缘与叶尖坏死。
二、苯甲酸类:麦草畏(百草敌)草地平杀草畏1、主要用于麦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及草坪。
2、茎叶处理,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
3、小麦拔节后使用易造成药害。
4、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一样,注意漂移药害。
三、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1、禾草灵——伊洛克桑、禾草除2、精喹禾灵——精禾草克3、精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4、右旋吡氟乙草灵——高效盖草能5、精噁唑禾草灵——威霸、骠马6、喹禾糠酯——喷特7、氰氟草酯——千金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杀草原理:1、大多数被植物叶片吸收,在共质体内传导到根、芽的分生组织。
个别品种如禾草灵除了被叶吸收外也能被根吸收,在植物体内进行有限的传导。
2、作用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从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附图-除草剂药害

苯氧羧酸类(2甲4氯)药害
三嗪类除草剂药害 (莠灭净、莠去津 等)
三嗪类除草剂药害 (莠灭净、莠去津 等)
三嗪类除草剂药害 (莠灭净、莠去津 等)
解毒剂(叶面肥、微生物肥)
生物肥
叶面肥
除草剂药害症状——图片
坏死斑
坏死斑
叶片枯死
叶片皱缩
叶片枯死
叶片干枯、发黄
水稻育苗药害
小灼伤斑点
内吸性除草剂药害
叶片皱缩
叶片皱缩
叶片干枯
叶片干枯
坏死斑
坏死斑
烟田常用除草剂药害
百草枯药害
百草枯药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草甘膦药害
草甘膦药害
草甘膦药害
苯氧羧酸类(2甲4氯)药害
主要玉米除草剂药害诊断与防治

主要玉米除草剂药害诊断与防治摘要:近年来,在玉米生产上农户盲目加大除草剂用量,造成除草剂药害越来越重,轻则植物营养运输受阻,影响玉米正常生长,重则致使玉米减产严重。
关键词:玉米除草剂;原因;诊断;补救措施中图分类号:s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69-11 玉米除草剂药害原因1.1 施药时药物随风飘移,造成漂移药害玉米使用除草剂时,由于风力影响,或多或少都可能漂移到别的作物上,特别是挥发性较强的农药品种。
此外,药滴沾染与雨点溅染也可造成局部药害。
1.2 上季作物土壤残留产生药害玉米田应用长残效除草剂时,如三氮苯类、磺酰脲类除草剂时,这些农药中会在土壤里残留时间过长,种植下茬不同科作物时,往往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危害。
1.3 外界气候、土壤因数不良造成药害在选用有机性除草剂时,该类除草剂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如施用该类除草剂后,如果遇到气候变化异常,极度低温或则高温、土壤通透性不好等条件,就会加重对使用作物的危害程度。
如一些易受温度、湿度影响的除草剂,如果应用于低洼冷凉或土壤过湿的地块,在使用后遇到低温、多雨、寡照、高温、干旱、大风等不良气候条件,常常引起作物的幼芽、幼苗遭受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危害。
1.4 农药施用方法不当农药使用时期不当。
大多数选择性玉米除草剂,对玉米会有一定的安全使用期限,若应用时期提前或延后时,很容易引起作物药害;农药用药量过大。
我们应用的玉米选择性除草剂,都有一定的安全用药量幅度。
尤其是苯氧羧酸类、苯甲羧酸类等激素型和二苯醚类等触杀型除草剂,用药量较低的除草剂品种或者除草剂中的一些安全性稍差的品种,若施用过量很易造成药害;选用除草剂种类或混用不当,或间隔期过短,易产生药害;作业不标准。
施药时喷雾不均匀,喷幅连接处重叠,造成喷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往往表现地头药害严重。
2 几种主要玉米除草剂药害诊断2.1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药害诊断玉米田在苗期受害主要症状是,受害玉米根、茎、叶均表现出明显的畸形,如正常植株矮化,玉米叶片褶皱,叶片或玉米嫩茎会扭曲变形,玉米根缩短、变粗,根毛减少、茎基、胚轴变粗或肿大等症状。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症状、原因及补救措施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症状、原因及补救措施目前在我市主要农作物生产中,化学除草具有高效、彻底、省工、省时等功效,使用面积非常大,挽回产量损失高达16.4%,已经成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除草剂药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春季是除草剂使用最频繁的时间段,如果品种使用不当或施药方法不对等,就会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药害,其危害仅次于有害生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对除草剂药害进行全方面的认识,采用科学的方法预防或减轻药害。
一、除草剂的使用方式1、土壤处理法:将除草剂直接喷洒于土壤表面防止杂草出苗,分为:⑴播前土壤处理法⑵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⑶苗后土壤处理法。
2、茎叶处理法: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到生长期杂草茎叶上。
二、下药害的分类除草剂的药害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隐性药害,由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引起。
其药害症状在施药后短时间内不明显,需要经过相当时间才表现症状。
通常表现在播后苗前除草剂和激素类除草剂。
第二种是显性药害,由触杀型的除草剂引起。
其药害症状明显,不传导,容易辩认。
通常表现在苗后除草剂。
常见药害有漂移药害和残留药害。
一次性漂移药害包括喷幅间漂移和远距离漂移,二次漂移包括挥发漂移。
三、药害的症状,药害症状随着除草剂的品种、作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而不同。
但同一类除草剂所引起的药害症状基本相似,常用除草剂可概括为以下10类:1、激素类除草剂代表药剂:2,4-D丁酯,2甲4氯等。
因为在我市2,4-D丁酯药害在玉米和葡萄上出现最多,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详细描述一下:在玉米上药害症状:土壤处理时会造成幼芽弯曲,幼根向上生长,生长受抑制。
茎叶处理时,造成茎扭曲,叶片变窄,有时皱,心叶卷成牛尾状难以抽出;茎秆脆,易折断;茎基部鹅头状,支撑根短,易倒伏。
在葡萄上药害症状:叶片向正面纵卷,叶片的尖端、边缘及中间产生不规则斑枯,严重者整个叶片干枯,幼嫩部分症状较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株新梢出现严重扭曲,叶片出现扇叶变形,叶脉发黄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除草剂药害及诊断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常见除草剂药害症状诊断与补救2009-08-27 15:26:40| 分类: | 标签:|举报|字号订阅第一部分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一般分为6级,即0级对作物无影响,1~2级药害轻,一般不影响产量;3级药害中等,对作物有损害,影响产量,尚可恢复;4级药害严重,严重影响产量;5级药害极重,作物死亡绝产。
除草剂药害的诊断是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
植物的形态效应即植物的根、茎、叶、花的形态变化,最易用肉眼观察发现,这是诊断除草剂对作物产生药害和防除杂草的重要依据。
作物生育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一些受害症状,这些受害植物的形态变化很容易与除草剂所造成的药害症状相混淆,从而影响正确的诊断。
造成这些容易混淆的症状有:不良环境条件(如风害、水害、冻害、高温、干旱等);病虫害(地上和地下部分);各种缺素症,缺肥症等;耕作栽培措施等。
当进行诊断时必须全面了解各种因素,具体分析其原因,方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一、激素型 2,4-滴丁酯、2甲4氯是典型的激素型除草剂,微量(小于0 001%)时对植物有刺激生长作用,高浓度(大于0 01%)时抑制植物生长,使整个植物表现畸形症状,严重地破坏植物的生理功能,甚至导致死亡。
敏感植物受害的叶片、叶柄和茎尖卷曲,茎基部变粗,肿裂霉烂。
根部受害后变短变粗,根毛缺损,水分与营养物质吸收和传导受到影响,严重时可使全株死亡。
如玉米田苗后使用2,4-滴丁酯过量或过晚(适期为玉米4~6叶期)或自交系及某些敏感的单交种品种常引起药害,症状为叶片卷曲,形成葱状叶,雄穗很难抽出,茎脆而易折,叶色浓绿,严重的叶变黄,干枯,无雌穗。
防治多年生莎草科杂草如扁秆草等用2甲4氯与灭草松(bentazon)混用,不如单用灭草松安全性好,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2,4-滴丁酯最常见的是飘移药害,由于蒸气压较高,第一次飘移达11~14%,挥发飘移高达12~19%,在气温15℃以上时,开始挥发飘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一般阔叶作物易受飘移危害,敏感植物有大豆、甜菜、烟草、马铃薯、亚麻、棉花、蚕豆、豌豆、苜蓿、向日葵、草木木犀、甘薯、西瓜、香瓜、胡萝卜、葱、蒜、番茄、黄瓜、果树、阔叶林灌木等。
二、酰脲类这类除草剂用于生产的有绿黄隆(chlosulfuron)、甲黄隆(metsulfuron-methyl)、巨星(苯黄隆)(tribenuron)、宝收(阔叶散、噻黄隆)(thifensulfuron),草克星(吡嘧黄隆、pyrazosulfuron)、胺苯黄隆(ethametsulfuron)、豆黄隆(氯嘧黄隆、chlorimuron-ethyl)、农得时(苄嘧黄隆、bensulfuron-methyl)、太阳星(ethoxysulfuron)、玉农乐(烟嘧黄隆、nicosulfuron)、莎多伏(醚黄隆、cinosulfuron)、宝成(rimsulfuron)。
1 、宝收(阔叶散)(thifensulfuron)、豆黄隆(豆威)(chlorimuron).豆黄隆每667m2用量超过有效成分1g,下茬取土用作水稻、蔬菜、甜菜育苗床土有药害,重者全部死亡。
美国资料报道:豆黄隆用后18个月方可种植甘蓝、甜玉米、芥菜、亚麻、小扁豆,26个月后方可种葱、甜菜、马铃薯、胡萝卜。
9个月方可种水稻、苜蓿、西瓜、移栽烟草、移栽番茄、向日葵、高粱、南瓜、玉米、棉花、菜豆、黄瓜。
在黑龙江省因气候原因残留期比美国长,施后9个月能种的作物最好间隔一年再种。
每667m2用有效成分1g以下深翻后可插秧种水稻。
2、绿黄隆(chlorsulfuron)、甲黄隆(metsulfuron)飘移可使杨树、松树、槭树叶色变淡,柳树尖弯曲,短期可恢复,飘移到甜菜、大豆、油菜、玉米、西瓜、蔬菜田可造成药害,症状为心叶首先变黄、变褐,叶脉变褐色。
下茬敏感作物甜菜、亚麻、蔬菜等。
在黑龙江省绿黄隆每667m2用有效成分1g以上,甲黄隆每667m2用有效成分0 5g以上,东部地区施后第一年不能种甜菜、亚麻,西部、北部施后第一年、第二年不能种甜菜、亚麻。
在华北地区小麦用过绿黄隆和甲黄隆后可使下茬玉米造成药害,症状为叶变黄或黄绿相间,叶脉深绿或褐色,植株矮化,脆而易折。
3 、宝成在玉米苗后1~4叶期施药安全,玉米5叶期施药遇低温多雨、光照少可使玉米受害,发黄,10~15天恢复正常生长。
玉农乐在玉米苗后3~5叶期施药,仅有个别品种表现有药害症状,如孚尔拉品种5叶期施药,叶稍卷,叶稍变黄,10~15天恢复,用药量每hm2超过有效成分80g,在黑龙江省第二年种甜菜有药害。
三、胺类大豆田使用的异丙甲草胺(都尔、metolachlor)、甲草胺(拉索、alachlor)、乙草胺(禾耐斯、acetochlor)、普乐宝(propisochlor)等,拉索、都尔、普乐宝好于乙草胺、禾耐斯。
乙草胺在美国加安全剂注册在玉米田,未在大豆田注册。
丁草胺在插秧田地平,苗壮栽培技术水平高的条件下采用插前和插后两次用药对水稻安全。
都尔、乙草胺等旱田除草剂用于水田不安全,在北方极易产生药害,插后5~7天施药药效好,药害重,推迟施药时期对水稻安全,无药效。
不宜在水田使用。
丁草胺混有乙草胺、甲草胺亦可造成严重药害。
四、三氮苯类嗪草酮(赛克津、甲草嗪、赛克、metribuzin)玉米田在土壤有机质低于2%的土壤,播后苗前施药后遇大雨,一次降雨超过30mm或过量用药可使玉米受害,一般不影响出苗,出苗后第四片叶开始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叶显露药害症状,叶变黄,严重的整株枯死,父本重于母本。
工厂生产的嗪草酮与乙草胺混剂在大豆田药效好,药害重,不能用于大豆田。
只能用于土壤有机质高于2%的玉米田。
前茬用过莠去津(阿特拉津atrazine)大豆、玉米用嗪草酮均加重药害。
莠去津(阿特拉津)在华北地区每hm2用有效成分超过1200g对下茬小麦生长有影响。
黑龙江省每hm2用有效成分超过2000g,下茬水稻、大豆、小麦、大麦、亚麻、烟草、马铃薯、甜菜、油菜、瓜类、蔬菜均可受害,症状为叶变黄,枯死。
受害的小麦幼苗从叶尖开始枯黄,似火烧状,大豆受害后叶片失绿变黄,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受害严重,而大豆缺铁症表现为上部叶片失绿,变黄,叶脉绿,下部叶片浓绿。
土壤有机质含量3%以上的土壤推荐用量均可造成下茬作物药害,因此黑龙江省高寒地区不宜使用莠去津或其混合制剂。
氰草津(氰去津、赛类斯、百得斯)(cyanazine)与莠去津杀草谱类似,无后作问题,苗前使用亦有被土壤吸附用量大的问题,苗后玉米5叶期使用在低温、多雨条件下对玉米有药害,症状为叶片发黄,一般10~15天叶色转绿,恢复正常生长。
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沙质土,苗前施药后遇中到大雨可造成淋溶性药害。
西草净(simetryn)在高温(超过30℃)条件下对水稻有药害。
西草净与丁草胺(butachlor)混用于苗床除草很不安全,低温丁草胺药害,高温西草净药害。
北方塑料棚育秧温度变化无常,易产生药害,症状为叶变黄。
五、咪唑啉酮类咪草烟(普施特imazethapyr)咪草烟持效期长,敏感作物有甜菜、马铃薯、亚麻、向日葵、高粱、莴苣、红花、甜玉米、爆裂玉米、白菜、茄子、辣椒、大葱、番茄、西瓜、香瓜,在黑龙江省施药后36个月方可种植。
种水稻需间隔一年。
常见药害有水稻、蔬菜、甜菜、育苗取施过咪草烟的土做床土,水稻叶发黄变褐死亡;甜菜、蔬菜叶发黄萎缩死亡。
六、芳氧苯氧丙酸类这类除草剂用于生产的有吡氟禾草灵(稳杀得fluazifop-butyl)、高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fluazifop-p-butyl)、禾草克(quizalofop-ethyl)、精禾草克(quizalofop-ethyl-p)、盖草能(haloxyfop)、高效盖草能(haloxyfop-RME)、威霸(fenoxaprop-p-ethyl)等。
这类除草剂用于阔叶作物防治禾本科杂草,对阔叶作物安全。
稳杀得仅对施药时未展开的复叶有影响,叶变淡黄,几天后恢复。
常见药害为飘移和误喷到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田,施药后小麦3~5天内叶色正常,芽和节间分生组织开始变褐,随后心叶变紫色、黄色,逐渐枯死,节间变黑坏死。
飘移药量少时叶片发黄,节间无变化,5~10天恢复。
七、有机杂环类广灭灵(clomazone)易挥发造成飘移危害,形成触杀性药害。
推荐剂量下茬可种小麦、水稻、油菜、玉米、甜菜、马铃薯等作物。
快杀稗(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是激素型除草剂,使用过量对水稻有药害。
苯达松(排草丹、灭草松)(bentazon)可抑制植物的代谢和光合作用。
在光照充足,高温条件下喷洒苯达松,大豆易受害,症状为叶面产生黄褐色枯斑,似灼烧状,这种急性药害症状与病原菌侵害所造成斑点状病斑的区别是药害在喷药后二天才出现,边缘多为红色,无病原物产生。
野燕枯(difenzoquat)主要经野燕麦叶舌和基部吸收,大部分向顶部移动,破坏其顶端和节间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和伸长,生长停止,叶部形成枯斑直至死亡。
麦田施野燕枯在高温条件下或用药量过高时对小麦也有影响,小麦受害表现为叶变黄,用药越多药害越重,轻者20天后可恢复正常。
八、二苯醚类属于此类的除草剂有虎威(fomesafen)、杂草焚(acifluorfen)、克阔乐(lactofen)等,主要用于大豆田防治阔叶杂草,在高温或低湿地排水不良,低温高湿、田间长期积水,病虫害危害影响大豆生长不良环境条件下,易对大豆造成触杀性药害,症状为轻者叶片皱缩、叶片有灼烧状枯斑,严重的整个叶片枯焦,一般1~2周可恢复正常生长。
对大豆药害顺序为虎威<杂草焚<克阔乐。
九、环状亚胺类在生产上使用的有速收(flumioxazin)、利收(flumiclorac-pentyl)。
玉米田施后浅混土安全,播后苗前施药后不混土,玉米苗后4~8叶期降大雨,药剂随泥土溅到玉米叶上产生触杀性药害,症状为玉米叶中部出现黄色斑点,重者风吹上半部叶片折断,对产量无影响。
利收在高温条件下对大豆叶造成触杀性药害,症状为灼烧状斑点,一般不影响大豆产量。
十、环己烯酮类这类化合物在生产上使用的有拿捕净(sethoxydim)、收乐通(clethodim)等,这类除草剂用于阔叶作物,防治禾本科杂草,可严重抑制禾本科植物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十一、磺酰胺类这类除草剂有金秋(cyclosulfumuron)、阔草清(flumetsulam)、F-6285(sulfentrazone)。
阔草清在大豆苗前使用安全,苗后茎叶处理在低温、高湿等不良环境条件下对大豆幼苗有药病,表现为叶片扭曲、皱缩,叶色浓绿,严重时叶脉变褐,受害多到10天后恢复正常生长,阔草清在土壤中持效期在北方下茬敏感作物为甜菜、油菜,药害症状同磺酰脲类,F-6285在大豆苗前处理在低温条件下大豆叶有失绿症状,叶皱缩,复叶展开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