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级航母的 李 杰 全新发展及重要影响

合集下载

拥有高科技宛若小城市———“福特”号航母正式列编服役

拥有高科技宛若小城市———“福特”号航母正式列编服役

拥有高科技宛若小城市———“福特”号航母正式列编服役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7年第9期美国海军最新一代福特级核动力航母首舰“杰拉尔德·福特”号(下称“福特”号)7月22日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正式列编服役。

这艘被誉为最新武器和科技兼备的超强航母,不仅是美国海军提出新一代航母概念40年来首艘下水服役的核动力航母,未来更将作为主力战舰来逐步替代现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

“福特”号航母舷号CVN-78,是美国第78艘也是美国最新一艘航母,其命名是为纪念美国前总统杰拉尔德·福特。

该舰于2009年正式开始建造,今年5月底交付美国海军,以近130亿美元的造价成为迄今最烧钱航母。

美国军方的资料显示,“福特”号舰长337米,高76米,飞行甲板宽78米,整个甲板相当于3个首尾相连的标准足球场,可携带75架舰载机。

“福特”号满载排水量达10万吨,最大航速超过30节,船员约2600名。

该舰配备了先进的电磁弹射器和降落拦截系统,比传统的蒸汽弹射器和拦阻索效率更高,战机出勤率预计提升33%。

此外,“福特”号还装备了改进型海麻雀导弹、拉姆导弹和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舰桥作为“福特”号的大脑,位于舰岛上层位置,目前所有的控制和航行系统实现完全数字化,使用触屏交互技术,同时配备备用系统,但保留了一个与电子转向传输系统相连的金属舵轮。

飞行主控中心在舰桥上层,同样高度数字化。

据美国海军介绍,战舰整体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人力需求和成本。

海军军事专家李杰表示,一般来说,一艘航母的服役期为50年。

核动力相当于航母的“心脏”,美国以往的核动力航母的“心脏”一般需10年左右时间更换一次,但“福特”号航母采用新一代核动力,安装了A1B型核动力装置,发电量是尼米兹级航母的3倍。

而该型核动力装置在约50年的服役期内不用更换核燃料,实现了理论意义上的无限续航。

“要知道,更换一次核燃料对于航母来说,相当于人类做一次‘心脏移植’手术。

大国重器--第五集《创新驱动》

大国重器--第五集《创新驱动》

张志刚已经习惯了往返于中美两国的日子。

两年前,他带领的团队取得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五条汽车冲压线订单,这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智能冲压生产线首次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底特律。

2013年5月。

底特律,世界汽车工业之都,汇聚着汽车工业的尖端技术。

100多年前,这里神奇地聚集了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制造巨头,福特公司的总部就在这里。

当年,这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而现在,由中国制造的世界最先进的汽车冲压生产线正在这里安装。

这座有54个篮球场大小的老厂房是福特公司的文化遗产,冲压线将用来生产福特最畅销的车型,为此,他们不仅拆掉了原有的23条德国制造的生产线,而且还不息将这座古老的厂房改造成现代化的车间。

(福特汽车全球冲压设备规划主管--鲍尔:翻新这座工厂,1938年建造的工厂,具有非凡的意义。

让一个古老的工厂现代化是非常昂贵的工程,比建个工厂要花更多的钱。

)张志刚是整个项目的中方负责人,为福特制造的第二天冲压生产线的安装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

为保证工程进度,刚刚来到福特安装现场的张志刚召开了一次工作例会。

(胸前贴的是济二,但是事实上你们代表我们中国人的形象,我们中国人。

)(福特汽车全球冲压设备规划主管--鲍尔:这个团队向我证明,他们能够安全地作业,并遵守规定,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鲍尔,福特设备福特汽车全球冲压设备规划主管,他的工作是随时关注全球最新的装备制造情况,以确保福特在采用新技术方面不会落后于竞争对手。

过去几十年里,福特已经习惯使用德国和本国的生产线,而这一次他们破天荒的选用了中国设备。

中国济南。

2013年5月。

在中国的这家工厂里,为美国福特制造的第三条冲压线进入到了最后的阶段,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机械压力机制造企业,有着70多年的机床制造历史,被誉为新中国机床工业的“十八罗汉”之一。

2005年,鲍尔曾经到中国企业考察,他发现,当时中国制造冲压线的技术至少落户国际水平十年。

李杰:冲破国外技术封锁

李杰:冲破国外技术封锁

家专 利

他认识 到新产 品

新技术是

个 企 业 在 激 烈 竞 争 的市 场 环 境 中立
于 不 败 的基 础

是 企 业 发展 增加 效
道路 上 所 必 须 考 虑 的

个 战 略 问题
市 场份 额大


两地

从 199 3 年 开 始 引进 涤 纶 当

益 的源 泉





个 企 业 由小 到 大 经 过




国产 薄型 聚 酯 纺 粘法 生 产 技

术 与 设 备 的研 究 及 产 品 开 发
项 目获得全 国
技 术 创 新 奖和 中国纺 织 工 业 协 会 科 技成 果 二 等奖

Hu


项 目 的成 功 实 施


推动 了纺 织 行业 的
华阳公 司推 出的


步发展
a
200 7


y
a n
g FN

为此李杰带领公 司科研 人 参
到技 术 创新 的过 程
国 内 的化 纤 工

与 装 备 的开 发及 产 品 开 发
始 国 产 薄 型 涤 纶 纺 粘 法 生 产 技 7f 装 备 的研 究 及 产 品 开 发
系列技术难题 之 后 反 复 改进


程 公 司 和 设 备制造 厂 也 经 历 了

其薄型涤纶纺粘法 生产非织造 布是




圄 术包3 技
中国纺织

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评析

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评析

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评析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评析导语:航母,作为现代海军力量的核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艘航母的建造和维护背后却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源。

在这其中,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角色尤为重要。

他们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无私奉献、勇往直前。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析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的意义和价值,并分享个人对此的观点和理解。

一、航母事业与舰载机飞行员的重要性1. 航母的战略地位航母具有远程打击和战场指挥能力,能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作战行动。

它是一种战略性的武器,拥有极大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航母也是一种可携带大量舰载机的平台,为海上空中力量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 舰载机飞行员的关键角色舰载机飞行员是实施航母作战任务的核心力量。

他们需要具备出色的飞行技术、战术意识和应变能力,能在复杂的海上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

他们的训练和能力直接关系着航母作战效能,是航母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航母事业的意义和价值1.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航母作为国家的象征和实力的体现,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责任。

通过航母事业,国家能够在海上保证自身的安全和稳定,维护国际秩序,保障国家利益的实现。

2. 发展国防科技和工业航母的建造和维护需要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科技和工业,如船舶建造、航空技术、电子设备等。

航母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国防科技和工业的进步,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 增强国家形象和声望拥有航母事业的国家,不仅在军事上具备强大的实力,更能体现其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国际社会对于航母事业的认可和尊重,将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望,为国际合作和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三、航母事业中舰载机飞行员的意义和价值1. 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舰载机飞行员承担着飞行任务和舰载机的使用,他们需要经历严格的训练和实践,冒着生命危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执行任务,为航母事业的发展铺路。

2. 无私奉献和职责使命感舰载机飞行员具备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和忠诚精神。

美国福特级航母

美国福特级航母

福特级航母福特级航母构想图福特级航母技术解析图伊丽莎白皇后号航母设计图企业号航母里根号航母罗斯福号航母可隐身,装备电磁轨道炮、高能激光、高能射线等新概念武器超越美军现役航母,将成未来决定性打击力量四大亮点■打击力量更强■信息化程度更高■作战支援设备更先进■工作生活环境更人性化2007年1月16日,美国海军下一代全新核动力航母CVN78被正式命名为“福特”号,这款多功能新概念核航母号称能像“变形金刚”那样应对未来的多种威胁。

半年订购两艘新航母2008年9月10日,美军授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51亿美元合同,用于“福特”号(CVN-78)的建造。

建造工作将在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建大型航母的船厂纽波特纽斯船厂进行,这是美国新一代核动力航母的首舰。

整体费用约110亿美元,预计2009年秋季铺设龙骨,2015年交付舰队。

2008年12月,美国柯蒂斯·怀特公司又获得8300万美元合同,将为美军第二艘“福特”级核动力航母CVN-79提供设备。

这预示着将有两艘“福特”级航母出现在未来的美军作战序列中。

“福特”级航母将替代“企业”号航母和“尼米兹”级航母,成为美军海上打击的中坚力量。

四大亮点超凡卓绝一是隐身化:大量使用隐身吸波材料,配备的舰载机也将更换为具隐身功能的F-35战机。

二是无人化:大量装备无人作战飞机执行精确打击。

三是信息化:采用更先进的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监视、侦察系统)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可与其他武器和军种实现紧密联系和互操作,并将广泛采用电脑显示器、个人数码助理等以替代操作人员。

四是新概念化:装备射程可达300公里的电磁轨道炮、高能激光、高能射线等新概念武器。

服役期限超一百年美国海军称“福特”级航母的服役期限将超过一百年。

这将要求福特级航空母舰使用一系列非常先进的技术。

福特级航母上诸如高级拦阻制动(AAG)之类的系统计划至少能够持续使用50年。

相比于将来高级拦阻制动(AAG)使用的三根电缆,现在的Mk7制动系统使用四根电缆,新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制动系统对航空器的磨损,并确保航空器被拦阻后不会脱离载舰。

理论文章:航空母舰的当代意义

理论文章:航空母舰的当代意义

理论文章:航空母舰的当代意义舰艇家族的“后起之秀”1910年,美国飞行员尤金·埃利驾驶“柯蒂斯”飞机从“伯明翰”号轻型巡洋舰上起飞,完成了首次舰上起飞。

几个月后,尤金又在美国海军重型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上完成首次着舰。

在那个大舰巨炮的时代,这个尝试可能并不起眼,但恰恰这个不很起眼的“冒险”,对未来的海战产生了重要影响。

1914年12月25日,英国袭击德国库克斯港,派出了3艘“水上飞机母舰”,虽然给德军造成的损失很有限,却向人们展示了利用以航空母舰为主的特混编队从空中袭击敌舰的全新海战设想,开创了航空母舰进行空舰战的先河。

航空母舰在战争中的表现让美、英等国看到了军事变革的曙光,从而开始了“航母第一春”。

英国建造的“竞技神”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以航母身份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航母的战争潜力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

一战之后,为了避免新的军备竞赛出现,美、英、日等国签署了限制海军发展的《华盛顿条约》,条约中对战列舰等主力战舰进行了限制,却并不包括航母,这使得航母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航母的海上霸主地位并非一日得来。

虽然航母在一战中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海战的新变化,但那时的航母只是负责侦察和掩护的辅助战舰。

1941年12月,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率领6艘主力航空母舰偷袭珍珠港,打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

大型航母打击群在夺取制空权、对海对陆作战和远程攻击中展现出的巨大威力,让世界各国感到震撼。

美国痛定思痛,认识到航母和舰载机才是未来舰队主力和对陆攻击的主要突击兵力。

然而,山本五十六开创的航母作战理念并未得到日本海军的普遍认可,保守的日本海军仍然认为战列舰才是海战的主力,仍然要大力发展战列舰。

之后的中途岛海战、珊瑚海海战等几场规模空前的“航母大战”,才终于让日本彻底醒悟,却为时已晚,“大日本帝国”和“大舰巨炮”一起,被送进了历史。

二战后,美国“航母编队”驰骋在世界各大洋,航母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不断进化,其重要性不断显现。

美国海军新巨兽——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新巨兽——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新巨兽——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美国海军新巨兽——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战略网2014-12-03 15:00“危机时刻”美国总统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航母在哪里?”航空母舰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21世纪的主力航空母舰,福特级肩负着维护美国乃至整个西方集团利益的使命。

福特级航空母舰建造计划最初起源于CVNX计划,随后发展为CVN21计划,“21”意为美国21世纪第一个航空母舰计划。

CVNX 计划第一艘称为CVNX1,其沿用了CVN77一体化战斗系统设计,采用全新的核动力系统、电力系统设计。

由于CVNX1采用尼米兹级航母舰体外壳耗资高达100亿美元,美国国防部转而发展CVNX2计划。

2002年CVNX计划正式更名为CVN21计划,新航母采用新型压水核反应堆、新型电磁起降系统、先进自动化系统、新的甲板与舰岛设计。

美国海军计划建造3艘福特级航母,分别为CVN78、CVN79、CVN80。

基本技术参数为,满载排水量约10万吨,舰长333米,舰宽41米,飞行甲板面积333×78平方米,航速大于30节,定员4660人,服役年限50年。

一、动力系统当代航空母舰动力系统分为核动力与常规动力两种方式。

常规动力方式一种是由锅炉与蒸汽轮机组成蒸汽动力系统,一种是燃气轮机为主的燃气动力系统。

核动力方式由核反应堆与蒸汽轮机组成核动力系统。

目前,美国、法国的航空母舰采用核动力方式。

俄罗斯航空母舰采取蒸汽动力系统,英国新型伊丽莎白级航母为燃气轮机--全电力推进系统。

航空母舰动力系统与其他大型舰艇截然不同之处在于,航空母舰还要向舰载机起飞提供动力,这就要分析不同舰载机起飞方式对航母动力系统的要求。

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飞方式分为弹射起飞、滑跃起飞、垂直起降,滑跃起飞与垂直起降利用舰载机自身动力获得足够的升力实现正常飞行。

弹射起飞需要动力源提供能量来加速舰载机,使其达到所需的离舰速度。

对于固定翼舰载机来说,不仅需要航母弹射器将其加速到一定速度,而且要利用甲板风来满足起飞条件。

美军航母发展

美军航母发展

二战之前Langley (CV 1)“兰利”号/d ata/bbs/27/8/278/a/07/02/21/cv1_nnxcCuk1Q7x9.jpg由煤船“木星”号改装成航空母舰。

“兰利”号,以纪念先驱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代号为航空母舰 1 号,或CV 1。

“兰利”号航空母舰(CV-1)是美国的第一艘航母,在美海军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因为它的出现,对此后的美国海军有着巨大的影响,标志着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时代的来临。

“兰利”号于1922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机着舰试验,同年11月,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了舰载机弹射起飞试验,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1923年,“兰利”号到各地进行航行展示,并在航行中进行各种作战系统的试验。

1924年,“兰利”号被编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作战序列,美国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1936年,由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数量的增多,“兰利”号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

1937年4月改装完毕。

此次改装将前半部飞行甲板拆除,并重定级为AV-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兰利号被用作飞机运输舰,负责美国本土到南太平洋美军战区的补给。

1942年2月27曰在运送P-40战斗机支援东南亚盟军作战时,于爪洼海遭到曰本海军岸基飞机攻击,被命中数弹失去动力,后被美国驱逐舰自行击沉。

这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排水量11,050吨/14,700吨(1922年)尺寸舰长165米,舰宽20米,吃水5米动力3台锅炉,2台电动机,最大输出7,000马力(1922年)飞行甲板长165.3米,宽19.8米航速15.5节火炮127mm×4舰载机35架编制468人LEXIN GTON CLASS 列克星敦级Lexington (CV 2)列克星敦/d ata/bbs/27/8/278/a/07/02/21/cv2_2TgE50OkYJhZ.jpgCV-2是第四艘以列克星顿命名的舰只,1921年1月作为战列巡洋舰开工,受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竣工前改成航空母舰,1925年10月下水,1927年12月正式服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福特”级航母的◆ 李 杰全新发展及重要影响机库增强的舰艇自卫能力增强的武器及物资处理能力新型推进系统和电力设施强化飞行甲板改进海麻雀导弹舷外武器升降机重型海上补给系统带状电力分配系统新型推进装置4部电磁弹射器全电辅助服务系统“福特”级航母剖面图.“布什”号航母是“尼米兹”级的最后一艘,采用了大量新技术,被认为是“尼米兹”级向“福特”级过渡的型号。

艘“尼米兹”号加入现役以来,经过30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到2008年4月,该级舰一共服役了10艘,成为美海军有史以来装备数量最多,以及目前仍全部在役的核动力航母。

尽管这10艘舰都称“尼米兹”级,但该级航母的最初几艘与后续几艘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别。

首先,排水量等基本性能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尼米兹”级前三艘(“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和“卡尔·文森”号)的满载排水量为91487吨;第4艘“罗斯福”号满载排水量则增至96386吨;从第5艘“林肯”号开始,后几艘舰的满载排水量再增加到102000吨。

该级所有航母的舰长、舰宽变化都不大,但吃水却有较大的差距:前三艘航母吃水11.3米;“罗斯福”号增至11.8米;第5~9艘为11.9米;第10艘“布什”号则增至12.1米。

其次,舰载机机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尼米兹”级航母的舰载机联队编成和机种经历过多次较大变化:冷战时期,美国出于与前苏联海军海上对峙的需要,不仅航母上搭载的飞机和直升机数量较多,而且突出了战斗机和攻击机的数量,一般保持在3个中队(2个战斗机、1个攻击机)以上。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战略对手和作战对象发生重大改变,“尼米兹”级航母上的舰载机联队编成陆续调整与变化,先后取消了原来的A-7E 和A-6E 两种攻击机,替换成可兼顾战斗和攻击两项任务的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

而从2002年起,美国航母舰载机联队编成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原编成内的F-14“雄猫”战斗机全部退役,代之以F/A-18E/F “超级大黄蜂”。

再次,指挥通信系统及其他能力有所提高。

“尼米兹”级后续几艘航母的作战能力,较前几艘有明显的增强:不仅总体和指挥通信系统设备有一定改进与增加,性能相应提高,而且它们的抗干扰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也都超出该级的最初几艘。

2009年4月10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最后一艘,即第10艘“布什”号正式加入海军现役。

该舰作为一艘承上启下的航母,采用了多项新设计和新技术,包括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化一体舰桥和先进推进装置,改进的燃料分配系统和新型船舶污水处理系统等。

由于美国现役航母占全世界在役航母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都是大吨位航母,所以它体现出来的功能与作用最能代表大国海军的海上行为准则。

实际上,“尼米兹”级航母的首要功能就是进行海上作战。

尽管美军认为,如今世界各大洋上敢于与美军较量的对手暂不存在,但是美军依然要保持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对其他已经或可能的战略对手形成有效的威慑,并在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的美国航母,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威胁。

美国“尼米兹”级航母尽管也在不断升级改造,还是暴露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已不能满足美国海军对未来航母的设想,新的技术应用以及新的任务需求都推动着美国海军发展“福特”级航母。

“尼米兹”级航母的发展历程及其作用“尼米兹”级航母是继美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之后的第二级核动力航母。

自1975年5月3日“尼米兹”级首一体化航母岛状物岛状物位置向舷外和船尾调整多功能雷达/广域搜索雷达联合精确进场和着陆系统拦阻装置加大的飞行甲板。

3部飞机升降机必要条件下进行可靠的打击。

现役“尼米兹”级航母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具体来看,美国现役航母的主要弱点如下:一是隐蔽性差,极易暴露行踪,从而易遭致对方多种兵力兵器的打击。

试验表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较大(尤其前几艘),虽然后几艘,特别是该级最后一艘“布什”号在隐身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舰体和甲板运用最新理念,进行了重新设计;不仅舰桥尺寸减小,而且外表整洁光滑,加之全舰采用了大量的隐身涂料,因此隐身性大为提高。

新设计的舰桥克服并降低了前几艘航母舰桥容易引起飞行甲板空气紊流的问题,使得飞行甲板的布置更有效。

舰桥顶部众多的各型雷达与通信天线,由主动式相控阵多功能天线取代,并安装于舰桥平板内壁,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雷达反射截面积。

但由于结构上的固有缺陷,“尼米兹”级多数航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雷达总体反射截面积较大的弊端,“布什”号的改进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的有限改进,其目标过大、隐身性较差的实质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是核动力装置的性能落伍、功率值过小,难以胜任未来电磁弹射器和新概念武器等较大功率的需求。

目前,美国现役10艘“尼米兹”级航母上装设的A4W/ A1G型压水堆和“企业”号航母上装设的A2W型压水堆,两者功率均为2.8万马力。

虽然这一功率值并不算小,但却难以满足新一代“福特”级航母各种先进设施和新式武器装备超大的功率需求,特别是后者对电力的强大需求。

为此,美国海军决定在新航母上及早更换新型号、更大功率的核动力装置,以使它的电力输出能力能够满足电磁弹射器、新概念武器、先进武器升降机等多种新型武器与设备功率大幅增加的迫切需要。

三是舰上的武器已不太适应现代海战要求,尤其是较难应付超低空来袭反舰导弹的打击。

针对日益复杂、激烈多变的海战新特点、新情况,美国海军感到原有的舰空导弹和速射炮已难以适应未来海战要求,尤其是应对超低空来袭反舰导弹与飞机的打击,以及面对水下潜艇与水雷时,愈加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加紧研制和安装航母上的各种新式武器系统,包括各种新概念武器,并抓紧对各种武器系统进行测试,已成为美国的当务之急。

对于原有的武器系统,美国海军也注重不断地加以改进。

例如“标准-6”增程型防空导弹,美海军已进行了多次拦截实弹试射,取得了一定的数据,并验证了实战效果。

四是蒸汽弹射器日益显现出其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对于重型有人机和无人机,难以提供可靠的弹射服务。

虽然蒸汽弹射技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但实际上目前仍只有美国一家掌握。

尽管如此,该技术如今越来越难以适应更快捷弹射重型飞机、轻型飞机或无人机等机种的要求。

鉴此,美国海军前些年即开始了新一代电磁弹射器的研制与设计工作,如今多项关键技术均已突破,并已完成了电磁弹射的第一阶段测试;其第二阶段测试将于2009年冬季举行,具体测试将在系统全功率条件下进行,届时将对系统运行的各阶段给出具体试验结果。

五是原有的航母舰载机不仅机种种类繁多,而且战技术性能不高,急需新机更换。

近些年来,美国海军尽管相继淘汰了不少航母舰载机的机种,如较为老旧的A-6、A-7、F-14等,并改由F/A-18C、F/A-18E/F战斗/攻击机来替代。

尽管机种种类有所减少,但这些机种依然只停留在第三代舰载机的水平上,其作战性能虽然总体上还算不错,但已难以应对现代信息化海战的要求,因此美国急于发展第五代舰载机—F-35C,并将在“福特”级航母上部署使用。

美国海军已计划在2009年完成F-35C的首次试飞。

“承上启下”的“布什”号航母作为“尼米兹”级航母的最后一艘,即第10艘的“布什”号,虽然仍属于“尼米兹”级,但它却大量地采用了许多新设计、新技术,包括信息一体化舰桥和先进的推进装置,改进的航空燃油分配系统和新型船舶污水处理系统等。

“布什”号与“尼米兹”级其他几艘航母的水下部分基本相同,但水线以上部分却出现较大的改观:舰桥经过改造缩减得更为矮小,外形也更加整洁光滑,具有明显的视觉和雷达隐身特征。

不仅如此,“布什”号由于改进了舰桥及多项设施,从而大大降低了“尼米兹”级其他几艘航母飞行甲板空气紊流的影响,使得飞行甲板的使用变得更加可靠、高效。

该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最明显之处在于:第一,舰桥顶部众多的各型雷达与通信天线,将由主动式相控阵多功能天线取代。

新式多功能天线安装于舰桥平板内壁,并能与嵌入复合材料中的结构形成一体,从而大大减少了雷达和通信天线的数量,并可改进通信线路的堵塞问题。

新的天线还进一步减少了“布什”号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使之在隐身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美国海军还将在舰上安装MFR/VSR 多功能雷达,以实现搜索、跟踪和火控功能于一体,取代“尼米兹”级其他航母上的多部雷达。

第二,引进了智能舰船系统,主要改进了航空燃油分配系统、船舶污水处理系统、电子监控系统、自动损管系统、燃料控制系统等。

上述系统通过光纤局域网、内部无线通信系统、智能卡、便携数据终端等新技术对全舰进行智能管理。

例如,综合舰桥系统的航海管理系统每隔15秒钟就更新一次坐标数据,并且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对航线进行修正。

该舰上的自动损管系统可利用舰上的局域网对分布在全舰上的消防泵进行协调管理与控制。

第三,舰上重新设计安装了全新的指挥、通信、计算机和控制系统。

该系统将用光纤缆实现全舰上16个“通信节点”的连通,从而构成一个系统与系统,装备与装备间的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

舰上大量采用自动化管理软件和操作设备,例如舰上配备有先进的飞行作业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制定任务计划、进行飞行管理、实施飞机调度,对飞机和驾驶员加减负载,保证飞机的弹射和降落等。

由于“布什”号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因此有利于全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在今后对其技术和设备进行升级时,不必更换整个平台和系统,只需更换某些模块,就可以继续保持整个平台与设施的先进性,从而大大减少维护费用。

“福特”级航母的全新发展最初,美国海军曾决定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建造3艘“福特”级航母:即CVN78、CVN79和CVN80,但在后来,由于个别核心关键技术尚有待突破,加之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仍会存在不少缺点和隐患。

舰上所采用三大关键技术:电磁弹射器、双频道雷达和先进拦阻装置还将可能出现费用上涨和进度延期等问题,美海军决定放缓对后两艘航母的建造速度。

特别是第一艘“福特”号航母设计、建造费用的大幅度攀升,已超过了110亿美元。

这即使对于每年军费超过6000亿美元的美军来说,也实在有点不堪重负。

为此,美国海军决定,待“福特”航母上的各项核心技术基本成熟及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后,再加快后续航母的建造速度。

电磁弹射器将获得应用尽管美国的蒸汽弹射器研制水平处于世界顶级之列(蒸汽弹射技术至少使用了50多年),而且相当成熟,几乎独霸世界市场,但是,2008年9月,美国海军部长唐纳德·温特还是决定让美国的新型“福特”级航母正式启用电磁弹射器,于2011年交货。

电磁弹射器是美国近些年为新型航母配套研制的一种舰载机弹射起飞装置,深受海军青睐。

多年来,虽有不少国家对此产生浓厚兴趣,也有意加入其研制行列,但后来皆因技术水平不够或资金严重短缺等原因,而不得不放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