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和阳朔的名人

合集下载

桂林鉴赏方法

桂林鉴赏方法

桂林鉴赏方法桂林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以其秀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于世。

桂林的鉴赏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和欣赏,下面将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地方特色等方面,为您介绍桂林的鉴赏方法。

桂林的自然景观值得欣赏。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壮美的山水。

桂林的山水以七星岩、象鼻山、两江四湖、漓江等著名景点为代表。

七星岩是桂林乃至中国最著名的喀斯特溶洞景观之一,在洞内可以观赏到美丽的溶洞景观,如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象鼻山是桂林的象征性山峰,它形如大象鼻子,具有浓郁的想象力和诗意。

两江四湖则是桂林市区内的一个水系,由漓江、象山、浔江、钱塘江等组成,可以坐船欣赏到水乡四景。

漓江则是代表了桂林的水墨山水画,她的美丽有如“千山骤起,一水抱城”的仙境。

桂林的人文景观也值得鉴赏。

桂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比如,桂林的古建筑群体,如杨梅坑古村、漓江大剧院、南门古城等,都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景观。

此外,桂林周边还有很多少数民族聚居村庄,如龙胜横山、阳朔西街等,可以欣赏到民族风情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同时,桂林还有丰富的婚庆文化,如漓江婚礼、阳朔桂林河婚礼等,使得桂林成为了中国和世界许多新人的婚礼圣地。

桂林的历史文化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桂林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木竹山石刻、临桂洞穴画、象山石刻等。

这些刻画了桂林古代艺术风貌和人民生活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此外,桂林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如陆玑、龙梅、郑板桥等,他们的作品和传世之作都是了解桂林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桂林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不仅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还有许多地方特色可供欣赏。

比如,桂林的特色美食如阳朔著名的啤酒鱼、羊肉粉、驴肉米粉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此外,桂林还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如漓江竹编、阳朔鸟笼等,这些都是桂林的独特鉴赏品。

古诗词欣赏技巧及桂林阳朔山水诗词赏识

古诗词欣赏技巧及桂林阳朔山水诗词赏识

古诗词欣赏技巧及桂林阳朔山水诗词赏识——李灵资老师一. 学习方法①初读诗词,疏通文字②细读诗词,理解词句③朗读诗词,体会情感二. 分析《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理解词语及句义]解题:解词:句义: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理解诗意及诗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背景知识]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理解词义]查找有关资料,理解字、词意思。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光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④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洞庭湖中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部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辽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兴趣。

广西红色革命人物事迹

广西红色革命人物事迹

广西红色革命人物事迹
广西红色革命人物有许多,他们的事迹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以下是其中一些广西红色革命人物的事迹概述:
1. 罗荣桓:罗荣桓是广西桂林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罗荣桓率领广西军区指挥部队参与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等战役,并取得了重大胜利。

他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伟大的军事将领。

2. 肖华:肖华是广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党员。

他参加革命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士、连长和团长,并长期担任红军师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他在红军长征中,带领部队奋勇坚持,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3. 杨成武:杨成武是广西南宁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党员。

他是广西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组织和领导了广西土地革命斗争,带领农民群众反对封建主义和剥削,为农民争取了土地权益,促进了广西的农村革命进程。

4. 邓子恢:邓子恢是广西陆川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他参加革命后,先后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干事、军委宣传部部长等职。

他积极参与宣传工作,为红军提供了精神指导和宣传支持,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广西红色革命人物以其勇敢、无私的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的事迹在广西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激励和号召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徐秀珍作文素材

徐秀珍作文素材

徐秀珍作文素材身材瘦小,笑容灿烂,淳朴善良,乐于助人——这是“月亮妈妈”徐秀珍给游客留下的印象。

家住广西桂林阳朔高田镇历村的徐秀珍,是一名年近古稀的大龄导游。

多年来,她善待游客,被亲切地称为“月亮妈妈”。

为了能当好导游,更好地推介家乡,仅上过3年小学的徐秀珍,还粗通11国语言,成了阳朔能讲多国语言的导游。

守护月亮山的妈妈1996年,看到国内外游客蜂拥而至阳朔,一直在家务农的徐秀珍,学着当起了导游。

历村村口有一个景点,山头是天然大石拱,远看似皓月挂于高峰,故得名“月亮山”。

徐秀珍最初就在月亮山景点卖饮料。

从农妇转为导游,她秉持农村人的朴实善良,见到别人遇到困难,定会伸出友爱之手。

一天,一名年轻的外国游客在爬山时表情痛苦,额头上冷汗直冒,同伴都蒙了。

徐秀珍连忙跑上前,原来是中暑导致的肚子痛。

“先试试老方法!”徐秀珍掏出兜里常备的风油精,涂在小伙子肚子上,然后用手指刮痧。

没多久这位游客就不痛了,问需要付多少钱,徐秀珍摆摆手:“我应该做的,不要钱。

”小伙子很感激:“你就像我妈妈一样好。

”他还给徐秀珍起了个英文名——Mama Moon,寓意“守护月亮山的妈妈”。

一传十,十传百,“月亮妈妈”的称呼就这样传播开来。

十多年导游生涯里,徐秀珍就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关心和帮助游客。

自学粗通11国语言到阳朔旅游的老外很多。

徐秀珍意识到:外语是桥梁,要当好导游,就得懂外语。

可向谁学呢说来也巧,儿媳常给外国游客当导游,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万事开头难,起初几天,儿媳前一天晚上教会的单词,徐秀珍次日出门就忘得一干二净。

但坚信“熟能生巧”的徐秀珍,让儿媳带着一遍又一遍复习学过的单词、句子。

为了不让这些新词语“溜走”,她愣是经常复习到下半夜。

第二天,徐秀珍成功将所学运用到与老外的对话中。

从那时起,她学外语的信心一下子满满的,没事就着了魔似的念叨。

日积月累,会说的单词、句子越来越多,与老外交流更畅通了。

靠着英语这条纽带和总结的语言学习方法,徐秀珍开始自学其他国家的语言。

阳朔名人故居

阳朔名人故居

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设置阳朔县时起,阳朔镇就是阳朔的县城,1400多年来,一直是阳朔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近2 0多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里也成了阳朔旅游的中心。

阳朔镇虽然是一座玲珑型,现仅有3万多人口、7平方公里的山间小城,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留下了徐悲鸿故居、曹邺读书岩等10多处记载着当地社会和文化发展历程的精彩的人文景观,使这座带有典型南方风格和传统民俗风貌的小城更加富有磁石般的魅力。

一、阳朔徐悲鸿故居位于阳朔县前街的县政府门前,县城漓江边,这里曾是李宗仁先生在徐悲鸿先生于1935年到1938年避居广西时所赠送的房屋。

故居是一座三进堂的小屋,外围是白粉墙、小青瓦,还有略带土黄颜色的檐口,其门楼下面悬有吴作人先生手书的“徐悲鸿故居陈列馆”之牌匾,牌匾的一边还镶嵌着“徐悲鸿故居”之大理石碑刻。

步入故居之内庭,但见一株10多米高,两抱围粗、浓荫若盖、花香醉人的玉兰树。

这株玉兰树可以说是徐悲鸿故居的一大特色了。

那么大的一棵树,它见证了那些——徐悲鸿初到桂林时的悲伤与渐渐归隐后的平静,再后来与廖文静的爱情,以及时常或挥毫泼墨或仰望天空时的豪情。

故居陈列馆为单层三开间砖木结构建筑,其风檐为褐红色。

陈列馆里主要展示了徐悲鸿先生在此生活的实情实景,同时又有反映徐悲鸿先生一生经历的图片等等。

徐悲鸿的《漓江春雨》、《走岂渡》、《鸡鸣不已》等名画,都是在此创作的。

现为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徐悲鸿大师与美丽的漓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把阳朔当作安身立命之所,其著名的“漓江春雨”图,就是在阳朔的“潘庄”画成的。

1937年,徐悲鸿乘小舟从桂林到阳朔,为美丽的漓江风光所陶醉。

他在《南游杂感》中写道:“世间有一桃源,其甲天下山水,桂林之阳朔乎!江水盈盈之,照人如镜,萦回缭绕,平流细泻,有同吐丝。

山光荡漾,明媚如画,真乃人间仙镜也!”只身外出,在碧连峰里寻找住宿。

一天在一家破败的房屋前,看见两颗高大的玉兰树,繁花朵朵,艳如白雪,便顿生眷恋之情,租屋住下,刻了“阳朔天民”图章一枚,作为在阳朔绘画之用。

山西名人和历史功绩

山西名人和历史功绩

山西名人和历史功绩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这里孕育了众多的名人和历史功绩,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

一、山西名人:1.文天祥: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性格刚烈,因写下《过零丁洋》等名篇,被誉为“爱国诗人”。

2.杨维桢:明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他率先提出了太阳视差的概念。

3.孙中山: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和民主主义者,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是中国革命的先驱。

4.李大钊: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发起了第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并创办了中国共产党。

5.钱穆:2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他的著作《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贾岛: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刚健有力,诗风清新,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7.丁玲:中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八节有感》等被誉为现代文学的杰作。

二、山西历史功绩:1.齐鲁文化:山西是齐鲁文化的核心地带之一,这里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和历史遗迹,如孔子故里曲阜、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故乡晋阳、春秋时期的鲁国故地等。

2.晋商文化:晋商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代表之一,山西的晋商文化以盛产煤炭、铁器、麻布等商品而兴盛,晋商商人文化的精神与晋商文化的价值观念,对中国商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恶霸土匪的翻身斗争:1946年,山西西部发生了以吕梁为中心的大规模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斗争,农民斗争的发展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土改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运动的成功,标志着新中国工农民主专政的确立。

4.黄河之战: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山西汾西县后,进攻晋南,引黄河水淹灭大片区域,人民抗日军经过18个小时的困苦奋战,歼灭日军主力一部,成功阻止了日军进攻的步伐。

5.太行山抗日斗争:山西太行山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基地之一,从1937年开始,太行山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先后发动了多次抗击日军和卫立煌军的战役,给了日军重创,使其不得不改变进攻方向。

白崇禧将军桂林榕湖故居

白崇禧将军桂林榕湖故居

白崇禧将军桂林榕湖故居白崇禧桂林榕湖故居位置白崇禧故居建于1929年,最初占地2041平方米,为组合式大庄园,依山傍水,山下有井池、荷塘,园中有清真寺和学堂,现在还有一座主楼及配楼,占地841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

主楼有花坛、鱼池、客厅、楼阁和前后对角炮楼,四周为青砖高墙。

院内亭台楼阁全为木结构,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具有民国初年花园建筑风格。

有关人物之述说南宁市繁华的新华路上。

寺院是一栋临街的楼房,一层二层是开放式的清真餐厅,三层是办公用房和洗水房,四楼则是礼拜的大殿和内部招待所。

生不逢时,我虽无法目睹这位被人誉为“小诸葛”的回族同胞白崇禧,但我在全国很多的清真寺里见过他的手书“兴教建国”或“兴教救国”。

儿女情长,只在落寞凋零时白崇禧189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胆识过人。

作为桂系首领,既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政策出过力,又屡次参与逼宫,为蒋不容。

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他既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过重要贡献,也与人民革命力量为过敌,交过手,并最终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失败而离开大陆。

1949年以后,白崇禧在台北开始了自己惆怅满腹的生活。

遭到蒋介石冷落的白崇禧被视为丢失大陆的“有罪者”之一。

老搭档李宗仁的回归大陆,致使白崇禧更加显得孤单寂寥。

晚年生活中,白崇禧也只好将精神之安慰放置在虔诚的信仰上。

妻子病重的时候,70岁的白崇禧每天拎着饭盒一瘸一拐地去医院给妻子送饭,脚上的疾患都是当年的枪伤.当年意气风发时忽略了妻子,直到身在台北郁郁寡欢时,他才开始珍惜这段真情。

当妻子无常的噩耗传来,白崇禧的血压高升。

铁血将军也脆弱,一生宦海浮沉,最为艰难的一次莫过于爱妻的离去。

“父亲对我们确实很严,严在对我们的教育。

父亲对我的影响,我在年轻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大的感觉,现在体会越来越深。

我父亲记忆力非常强,他们那一代都是念诗长大的,他很会背古诗经典,甚至《史记》、《汉书》,他都能成段成段背,常常和我谈到中国的古典文学。

从某一方面说,他除了是我的父亲之外,还是我的老师。

以前的桂林历史的文人优秀摘抄

以前的桂林历史的文人优秀摘抄

以前的桂林历史的文人优秀摘抄曹邺(约816~875),字业之,一作邺之,桂州(今广西桂林阳朔)人。

史称桂林第一个进士,广西第一个著名诗人,晚唐诗人。

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

曹邺曾担任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等职务。

他写下了不少千古名诗,如《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怨诗》(四首之一):"手推讴轧车,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所有的这些诗,对官吏盘剥百姓的讽刺真是入骨三分。

曹邺以前,广西土生土长的文人未见史载,曹邺可以说是广西第一个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曹唐(临桂人)一起,对广西地区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代表诗作:《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其中:"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成为千古名句。

曹唐,唐代诗人。

字尧宾。

桂州(今广西桂林)人。

初为道士。

返俗后,屡举进士不中,或云大和中进士。

后为邵州、容管等使府从事。

工诗,与杜牧、李远等友善。

所作《游仙诗》,意境绚丽,颇为世传诵。

又作《病马》诗以自况,颇传于时。

咸通(860~874)中,为使府从事。

曹唐以游仙诗著称,其七律《刘晨阮肇游天台》、《织女怀牵牛》、《萧史携弄玉上升》等17首,世称"大游仙诗"。

《唐才子传》称他"作《大游仙诗》50篇",则当有遗佚。

其七绝《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尤为著名。

诗中题材,大都取之于古代神话传说及六朝志怪小说,而加以艺术创造,发展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名人李天佑(1914-1970 )广西临桂县人。

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百色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排长、特务连连长,红三军团第五十八团副团长、团长,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三团团长、师长、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十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二师副师长、第四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副旅长、代旅长。

一九三九年赴苏联学习军事。

解放战争时期,任北满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市卫戍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军长,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兼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

陈宏谋(1696--1771),桂林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人,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春,中恩科试第一名举人。

系清乾隆帝的重臣东阁大学士。

先后任甘、晋、陕、鄂、赣、闽、湘、苏两省巡抚,两广、湖广总督。

陈宏谋一生致力发展生产,不畏权贵,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故里为诸峰环绕,“风水”传说颇多。

陈氏家族,世代功名不断,五代连科,翰林连袂,自陈宏谋起的190年间,陈氏家族科甲曾有状元1名、翰林2名、会元1名、进士4名、解元2名、举人26人、贡生9人、凡35人。

王半塘(即王鹏运,1849-1904)年,桂林临桂县人,自号“半塘老人”,他是我国近代有名的词学家,著有《半塘定稿》3卷,《剩稿》1卷。

他伤国忧时,发而为词,是清代词坛之大师之一。

马君武(1881-1940)桂林人,生于恭城。

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爱国诗人。

早年就读于体用学堂,后留学日本和德国,是中国留学生取得工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人。

他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先后任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长、上海大夏大学、中国公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广西大学等校校长。

马君武学识渊博,懂英、法、德、日四种外语,翻译过许多世界名著和工程技术等专著,为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为祖国培养造就人才作出了贡献。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桂林临桂县两江乡人,陆军速成学校毕业,上将衔,1948年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1949年1月任代总统,12月移居美国。

1965年7月回国。

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有官邸在桂林市象山区文明路16号。

1948年下半年至1949年11月中旬,李宗仁曾在此居住办公。

其旧居在临桂县两江乡。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回族,桂林临桂会仙乡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副总参谋长、军训部长、桂林行营主任,解放战争时任国民党国防部长、华中军政长官等要职,上将衔。

1949年飞往台湾,1966年在台北逝世。

在桂林市秀峰区榕湖北路榕湖饭店大门内近处有公馆。

王维俭女,运动健将、高级教练员。

广西桂林市人。

生于1947年。

1958年入桂林业余体校,同年被选入广西技巧队,1959年参加第1届全运会技巧比赛后,调入国家体操集训队,改为体操运动员;1963—1972年连续在全国体操比赛中蝉联个人全能冠军,同时每年都获得2—4枚金牌;1963年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体操比赛中夺得个人全能、自由体操、平衡木、跳马4枚金牌;1966年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体操比赛中是获得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并获得个人全能和4个单项共6枚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在亚洲体操比赛中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1963年荣立特等功;1964年获运动健将称号,荣立一等功,1975年任国家体操队教练员,培养了马文菊、黄群等一批全国冠军和参加世界体操大赛的优秀选手。

1980年获高级教练员称号。

1988年曾任第11届亚运会集资部副部长。

现兼任中国体操协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司长,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曾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女子少年运动训练法》等3篇文章。

姓名:莫慧兰性别:女出生年月:1979.07.11身高:150cm国籍:中国籍贯:广西桂林莫慧兰简介1985年7月,莫慧兰进入广西桂林体操学校,1990年12月进入国家体操队。

1994年10月,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上,莫慧兰一人独得团体、平衡木、自由操、跳马和高低杠五枚金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莫慧兰获得跳马银牌。

莫慧兰高低杠上的“团身前空翻越杠抓杠”动作被国际体联称为“下世纪”动作,并被命名为“莫式空翻”。

阳朔的名人名人曹邺字邺之,阳朔县人,居县治龙头山下。

幼时曾读书于天鹅山下石岩,至今曹邺读书岩遗址犹存。

曾屡应科举不中,流寓长安达10年之久。

唐大中四年(850年)中进士,为桂东北地区开创进士科名的第一人。

曹邺任太常博士时,宰相高璩、白敏中相继死去,照例由太常官员负责谥号。

曹邺建议道:高璩交游丑杂,进取多邪道,应该谥号为“刺”;又责斥白敏中说:敏中久病不但不辞退,还要驱逐忠直的谏官,应该谥号为“丑”。

曹邺官至祠郎中,补洋州刺吏。

不久辞职南归,在阳朔故居筑老圃堂,后迁居桂林。

曹邺擅长作诗。

有《四怨》、《三愁》、《五情》诸篇。

生平手著《艺文志》三卷,《经书题解》一卷,《古风诗》四卷。

《全唐诗》里共收了他108首诗作。

程继川(1886-1930),原名程宗洛,阳朔县城人。

幼小丧失父母,由街邻林桂芳照看并共同生活。

1904年考入陆军小学。

毕业后被保送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继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1年毕业回广西,陆荣廷拒不录用,遂投奔湖南部队,历任排、连、营、团长、少将旅长和少将参谋长。

参加过护国、护法和北伐战争。

1930年应邀回桂工作时行至中途,被伏击中弹身亡。

林责夫(1908-1937),字庆先,阳朔县城人。

15岁投奔在湖南长沙任绥靖公署少将参谋长的舅父程继川,得保送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学习。

毕业后在湖南军队中充当排长、连长。

因家人无人照顾,程遂专函介绍他回广西,任广西第四集团军上尉参谋。

1928年入南宁军校高级班深造,后历任少校营附、营长、团附、中校副团长等职。

1932年,广西当局保送他入贵州遵义陆军大学再次深造,学成回原部任中校作战科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调任第五路军171师522旅上校团长兼代旅长,率领部队北上抗击日本侵略军。

12月在江苏宜兴与日军遭遇,激战一昼夜,阵地失而复得数次,战斗异常激烈。

在敌众我寡、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全军壮烈殉国。

国民党中内军事委员会以林责夫勇敢抗日,宁死不屈,忠烈可嘉,追赠少将军衔。

革命烈士曾金全(1923-1948),又名曾哲民。

阳朔镇县前街人。

出生于贫困家庭。

15岁入阳朔国民中学,1940年入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读书。

194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夏在桂师毕业后,到灌阳任教,担任中共灌阳小组长。

1944年日军发动湘桂战役前夕,根据省工委关于发动群众抗日的有关指示,9月在兴坪组织兴坪战时青年服务队,发动群众,抗日保乡。

国民党政府桂林民团指挥部企图收编服务队,曾金全严词拒绝而被捕。

在民团指挥部的威胁利诱面前,曾金全理直气壮地说:“组织服务队是为了抗日救国,请问抗日救国有什么罪?我不当官,我要抗日”。

民团指挥部见他威武不屈,利诱不成,只好把他囚禁起来。

曾金全趁看守人员疏忽,乘夜逃走,经过6个黑夜跋涉,到达灌阳。

与全、灌的党组织取得联系,继续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活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日军蹂躏,农业收成大减,全、灌地区人民饥寒交迫,曾金全便发动群众,向社会呼吁,迫使灌阳县政府订出《粮食不得外流的规定》。

但当局和劣绅狼狈为奸,秘密外运6船大米。

时任中共桂北副特派员的曾金全获悉后,即发动群众开展“阻米”斗争。

灌阳“阻米事件”发生后,曾金全暴露了身份。

1947年1月,省工委指示曾金全夫妇撤出灌阳,回阳朔继续开展地下活动,培养骨干,输送一批人到桂北、桂东参加武装起义;筹备桂北起义所需的枪枝、弹药、粮、钱及其它物资;保护和转送党的干部过境;开展反内战的宣传活动。

从此,曾金全的家,成了党的交通站。

桂北党的负责人过境经常住在曾家。

当时曾金全没有固定收入,他的爱人杨洁英教书每月仅有两担稻谷,即要养活全家4口,还要照顾过往同志,生活异常艰苦。

1947年5月,曾金全以桂北副特派员的身份参加筹备桂北起义的灵川会议,回县后,积极筹备起义。

下半年,阳朔地下党活动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注意,党组织安排他和杨洁英转移到平乐县沙子镇教书。

12月被敌人察觉,随时有被捕的危险。

他立即撤离阳(朔)、平(乐)地区,拜别年逾古稀的老母,带着孩子,到桂平县乡下的杨洁英家隐蔽。

1948年春,曾金全到香港找党组织。

党组织派他到西江纵队干训班当班长,区中队小队政治指导员。

因积劳成疾,留在后方办西江纵队机关报—《民心报》。

4月,国民党部队和民团到游击区“扫荡”,曾金全所在游击队,被敌人包围。

曾金全于突围时壮烈牺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