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特点169页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ppt课件老范

地质灾害ppt课件老范

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地震、降雨、河流冲刷、风化作用等 。
人为因素
工程活动、矿产开采、土地利用变化 等。
地质灾害的影响与危害
影响
破坏基础设施、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
危害
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阻碍地区可持续发展。
02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山体滑坡
总结词
由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整体下滑现象。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 范围的地质信息,为地质 灾害预警和防治提供重要 支持。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在地质灾害防 治中可用于制作模型、模 拟灾害发生过程,提高灾 害预测的准确性。
加强科研与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科研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科研项目的投 入,鼓励创新和探索。
培养专业人才
03
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应 对
建立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预警系统的应用
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征 兆,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宝贵时间, 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预警系统应用于地震、滑坡、泥石流 等多种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通过 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效降 低灾害风险。
预警系统的构成
宣传教育的形式
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多种形式进行,通 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演练等形式,使公众更 好地掌握防灾知识和技能。
制定应急预案
01 02
应急预案的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地质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 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方案,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 处置工作。
05
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地质灾害形成原因

地质灾害形成原因

地质灾害形成原因一、崩塌形成原因1、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1)岩土体类型。

通常坚硬的岩石和结构密实的黄土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崩塌;软弱的岩石及松散土层,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

(2)地质构造。

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尤其产生垂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裂隙,越易产生崩塌。

(3)地形地貌。

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悬崖、危岩均为崩塌所形成的有利地形。

2、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地震、雷震、融雪、降雨、河流冲刷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修路、建房开挖坡脚、堆渣填土等都会引起崩塌。

二、滑坡形成原因1、形成滑坡的内在条件(1)岩土类型。

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体,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黏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

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最易发生滑坡。

因为岩体只有被各种裂隙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而且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3)地形地貌条件。

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2、诱发滑坡的外界因素诱发滑坡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融雪、河流冲刷和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矿山开采等。

三、泥石流形成原因1、沟谷泥石流沟谷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洪流。

地形上,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沟谷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沟谷上游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沟谷中游地形多为峡谷,沟底纵向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向下游快速流动;沟谷下游出山口的地方地形开阔平坦。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机理、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措施.ppt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机理、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措施.ppt

2021年3月22日12时12分
图6 锚杆+挂网加固示意图
6.2支撑加固
对较完整的悬挑危岩体可以采用支撑的方法加固,以保持危岩体 的稳定性。这是临时性的防治。
6.3遮挡避让
对直接加固困难,或加固成本高的高陡危岩边坡,可以采用遮 挡避让的方法防治崩塌危害(图7) 。这是针对如铁路和公路等线 路工程经过峡谷区,采用的对边坡崩塌的防治方法之一。
2021年3月22日12时12分
图7 遮挡避让示意图
7 、综述
综上所述,陡峻边坡崩塌主要受控于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组合, 其活跃程度取决于卸荷裂隙的扩张与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层状结 构岩石的岩层面和构造裂隙面在崩塌的形成中普遍起到控制作用。 水平岩层、顺向岩层、逆向岩层、块状岩体陡峻边坡崩塌的形成 条件不同,崩塌表现出不同的扩展特点。崩塌防治的理论依据就 是,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阻止危岩体脱落,并且阻止或减缓卸 荷裂隙的扩张和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保持边坡的相对稳定性。在 对边坡崩塌的防治工作中,应对形成边坡崩塌的具体条件,如岩石 结构面和各类节理裂隙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分析崩塌的形成机 制和扩展趋势,再结合具体加固目的,才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具 体设计防治加固工程。
结合具体工作情况,本次学习分享内容: 简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及地面沉降(地面塌 陷)等内容。
2021年3月22日12时12分
2021年3月22日12时12分
(一)崩塌
1、定义
崩塌是一种极为普遍和直观的地质灾害现象。崩塌无非是 不同的结构面和裂隙面的组合与切割导致危岩体脱落而形成。
在陡峻的斜坡上,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剧 烈的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脚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该现象 为崩塌(见下图1、2) 。

《常见地质灾害》课件

《常见地质灾害》课件

滑坡的防治包括排水、减重、反压等措施 ,同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滑 坡隐患。
泥石流
定义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 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
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分类
根据泥石流的成因和特点,可 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坡面型泥 石流和冰川型泥石流等。
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充足的物源 、水源和适宜的地形,常发生 在山区沟谷地带。
与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地质 灾害防治研究,共同攻克技术
难题。
提供技术支持
为国际社会提供地质灾害防治 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帮助 发展中国家提高防治能力。
THANK YOU
数据采集与传输
利用各种传感器和遥感技术,实时采集地质、气象等数据,并通过通 信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和算法,预测地质灾 害发生的可能性。
预警发布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防范措 施。
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常见地质灾害》ppt课件
目录
• 地质灾害概述 •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 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 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应对策略
01
地质灾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 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 环境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分类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 、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
的变化。
A
B
C
D
生物监测技术
通过观察动物行为、植物生长状况等生物 指标,来间接判断地质灾害是否发生。
地下水监测技术
通过在地下水井中安装水位计、水温计等 设备,监测地下水位和水温的变化,预测 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进行论述。

一、地质灾害的成因1. 地震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

它是地球发生地壳结构失衡时放出的能量,造成震源地周围地表振动的一种现象。

地震通常发生在地壳发生断裂、岩层滑动或板块运动迅速切换的地区。

2. 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由于斜坡上部的岩土体失去稳定性而向下运动,造成横向滑动的现象。

降雨、地震、地下水位变化、人类开发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山体滑坡的发生。

3.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丰富的泥沙和雨水混合物构成的流体体积较大的流动现象。

通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坡上,降雨过程中,水与泥沙混合成泥石流,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和毁灭性。

二、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1. 地震的预防措施地震的预防主要包括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开展地震预测和预警、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

地震监测网络可以及时监测到地震的发生和变化,提供数据支持;地震预测和预警可以提前通知人们地震的发生,从而进行安全疏散;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2. 山体滑坡的预防措施山体滑坡的预防主要包括改善山地环境、监测滑坡灾害、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等。

改善山地环境包括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施加支撑力和排水措施等;监测滑坡灾害可以及时发现滑坡的迹象,预警可能的滑坡;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可以减少人口和财产的暴露在滑坡危险区。

3.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泥石流的预防主要包括治理泥石流源区、建设泥石流防护工程等。

治理源区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包括植被的恢复、防护林带的建设、减少土石材料的堆积等;建设泥石流防护工程可以减少泥石流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威胁,主要包括隔离堤、坝和沟渠的建设等。

总结:地质灾害的成因多种多样,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应对。

地震的预防要加强地震监测、预测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升;山体滑坡的预防要改善山地环境、监测滑坡灾害和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泥石流的预防要治理源区和建设防护工程等。

地质灾害课件

地质灾害课件

地质构造
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容 易改变岩土体应力分布, 导致岩土体失稳,引发地 震、崩塌等灾害。
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
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削坡、填沟等, 可能破坏自然平衡,增加地质灾害发 生的风险。
矿产开采
土地利用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过度开发、滥砍 滥伐等,可能破坏自然植被,降低土 壤保持能力,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风 险。
地质灾害的危害
Hale Waihona Puke 010203人员伤亡
地质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 亡,特别是地震、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
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会破坏房屋、道 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 成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会破坏自然环境 ,如土地、森林、水资源 等,影响生态平衡。
地质灾害的分布与特点
分布
地质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但 分布不均。一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 杂,容易发生多种地质灾害。
03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监测方法与技术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等遥感设备, 对地质灾害区域进行高精度、大
范围的监测。
地面监测
通过在地表或地下安装传感器、测 量仪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地质参数 的变化。
钻探技术
通过钻探获取地下岩石、土壤等样 本,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预测 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预警系统建设
信息发布制度
制定完善的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制度,明确信息发 布的内容、方式和时间。
信息传播途径
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地质灾害信息,包括政府官方 网站、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
0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
预防措施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01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预测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控对策研究

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控对策研究

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控对策研究地质灾害是由地壳构造和地质过程引发的一类自然灾害。

它在地质学领域一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重要性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形成的机理以及相关的防控对策。

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可以归纳为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是地质构造的影响。

地球的地壳是由板块构造组成的,当板块活动引起地壳的断裂、抬升或降落时,就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比如地震、地面塌陷等。

其次是地质过程的作用。

地质过程包括风化、水侵蚀、冰川运动等,这些过程会改变地壳的物理特性和空间结构,从而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

此外,人类活动也是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原因。

人类的过度开采、土地开发、工程建设等行为都会改变地质环境,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在地质灾害的防控对策方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和实施。

首先是预测和监测。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的规律,我们可以预测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卫星遥感、地下水位监测等,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提前预警和应对。

其次是灾后救援和重建。

当地质灾害发生后,我们需要迅速组织救援力量,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同时,还需要进行灾后重建工作,恢复受灾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

此外,加强科技研发也是一个重要的对策。

我们可以加大对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研究力度,提高灾害防控技术水平。

比如,利用地震波传播规律研究地震震源的定位和强度预测,为地震灾害防控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地质灾害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学科的综合努力。

地质学、地理学、工程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地质灾害防控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和建筑设计的规范化,减少地质灾害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加强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最后,地质灾害的防控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防控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提供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

2、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特点--王亮清

2、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特点--王亮清

•发生于层状和板片状结构滑坡的高角度倾斜的岩组中, 根本原因是斜坡岩层的流变作用,表象是位移地层发 生倾覆。
•斜坡岩层在自重下,变形随时间增大,强度降低,一
定范围内产生流变,使岩层逐渐倾倒、倒转变形,最 终转为滑坡。 •常见于秦岭、大巴山、大凉山等山区河谷中。国外见 于阿尔卑斯、塔特腊山及华盛顿州。
•多见于破碎岩组及土组。根本原因是振动,表象 是崩落或平推式,即滑体大部分离开滑床。 •1920年产生的地震滑坡于陕甘两省分布极为普遍。
4. 潜蚀陷落滑坡机理
•多见于堆积土层滑坡、黄土滑坡、成岩不良的砂页泥岩组滑 坡中。 •发育完好节理,底部有砂砾层互通,坡上部有补给,坡角排 泄区出露,因降水等地下水力梯度增大到足以产生细粒砂土的 潜蚀及液化,最终形成滑坡。
松散土体Ⅰ
Ⅰ1、Ⅰ2、Ⅰ3 Ⅱ1、Ⅱ2、Ⅱ3、Ⅱ4 Ⅲ1、Ⅲ2、Ⅲ3 Ⅳ1、Ⅳ2、Ⅳ3
层状碎屑岩岩类Ⅱ
层状碳酸盐岩夹碎屑岩Ⅲ 层状碳酸盐岩类Ⅳ 小型滑坡 中型滑坡
滑体体积 第二级 发育规模
大型滑坡 特大型滑坡 浅层滑坡
滑体厚度
中层滑坡 厚层滑坡 巨厚层滑坡
自重型滑坡 降雨滑坡 地震滑坡 自然动力 静水压力滑坡 动水压力滑坡 崩积加载滑坡 第三级 动力成因 洪水冲刷型滑坡 加载型滑坡 爆破滑坡 人为动力 切脚滑坡 地下洞掘型滑坡 牵引式滑坡 第四级 滑坡源位置 推移式滑坡 潜在 第五级 演化过程 新生 复活 孕育(蠕滑)期 滑动期 滑后期 库水波动滑坡
自然历史分析法
数学力学计算法(极限平衡、数值计算、破坏概率法) 图解法(赤平投影) 工程地质类比法(斜坡类型 、破坏类型、条件类比)
• 结构面数据采集 • 接触测量 • 非接触测量 • 全站仪 • 三维激光扫描仪 • 空间测站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裂缝的活动错
断了地下供水,
输气管道、毁坏
了农田。
地质灾害的特殊性
1.地质问题自身的隐蔽性; 2.认识论的随机性(概率现象); 3.地质问题诱发因素的随机性(概率过程);
分析模型是建立在上述三个不确定要素 上的确定论模型,故确定论模型的置信度 取决于上述三个不确定要素的置信度。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常见灾害:
• 滑坡 • 崩塌 • 泥石流 • 地面塌陷 • 地裂缝 • 地面沉降等
Plan map of Vajont landslide in Italy
Limit of flooding
Dam site
reservoir
Landslide area 滑坡区
Geological profile of Vajont landslide 地质剖面图
2.1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
内在 因素
岩土类型及性质 地质构造 地形 水文地质
外在 因素
振动作用(如地震) 降水(雨、雪)水库蓄水 人类活动(开挖、加载
植被、水等) 风化、剥蚀作用
2.2 滑坡分类
根据以上滑坡分类原则,结合鄂西恩施 地区滑坡特点,提出五级分类方法
滑体的组构 发育规模 动力成因 滑坡源位置 演化过程
保扎滑坡与杨家山滑坡可命名为特大型 厚层Ⅱ3洪水冲刷型牵引式蠕滑型滑坡;双 龙洞滑坡可命名为大型中层Ⅱ2 库水波动 与降雨型牵引式新生滑动型滑坡;马堡营 滑坡可命名为中型厚层Ⅳ1 水位波动降雨 型滑坡;瞿家湾滑坡可命名为大型中层Ⅲ3 库水波动型牵引式新生型滑坡群。
按诱发因素分类:
降雨型滑坡 水库型滑坡:千将坪滑坡 崩积加载型滑坡:新滩滑坡 切脚型滑坡 地震型滑坡 采矿型滑坡 复合型滑坡
动力成因
滑坡源位置 演化过程
自然动力
人为动力 牵引式滑坡 推移式滑坡 潜在 新生 复活
自重型滑坡 降雨滑坡 地震滑坡 静水压力滑坡 动水压力滑坡 崩积加载滑坡 洪水冲刷型滑坡 加载型滑坡 爆破滑坡 切脚滑坡 地下洞掘型滑坡 库水波动滑坡
孕育(蠕滑)期
滑动期
滑后期
用滑坡五级分类法对鄂西恩施地区的几 个典型滑坡进行分类如下:
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特点
王亮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目录
1. 地质灾害概述 2. 滑坡形成机理及特点 3. 崩塌形成机理及特点 4. 泥石流形成机理及特点 5. 地面塌陷形成机理及特点 6. 地面沉降形成机理及特点 7. 地裂缝形成机理及特点
1. 地质灾害概况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内动力、外动 力、人类活动或综合因素)使地质环境产生 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民生命财产 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特点:致在灾地质作用与受灾对象,两者缺 一不可。 •地质灾害类型按内、外动力成因划分只具有 学术意义;天然与人为动力成因的划分有实 际意义。
意大利Vajont滑坡 1963.10.9 死亡2600人
2003 年三峡库区秭归县千将坪滑坡,体积约 2400×104m3,造成24人死亡,1100多人无家可归, 4家工厂被毁,334省道宜(昌)—巴(东)公路交通中断。
灾 前
灾 后
意大利Vajont 滑坡
灾 前
灾 后
甘肃东乡 洒勒山滑坡,1983.3.7
1985年6月12日凌晨3时45分。位于 三峡西陵峡中的新滩镇,突然间山 崩地裂,霎时,乱石飞迸,烟尘滚 滚,平静的峡谷被搅弄得天昏地暗, 直到4时20分才慢慢平息下来。滑坡 的体积约3000余万立方米,滑坡体 前部的土石堵塞了长江江面约1/3, 江心激起的巨浪高达80多米,涌浪 波及上下游共42公里的江段。 运动速度10m/s,最大运动距离80m
Sliding surface 滑动面
Borehole 钻孔
Pool level
Monitored information of Vajont
Rainfall
Reservoir elevation 水库水位
Water level in the slide 滑坡中地下水位
Velocity
意大利Vajont 滑坡
• 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 地质构造 • 地形地貌 • 水文地质 • 工程动力地质作用 • 天然建筑材料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对工程 建筑物有影响的地质因素的主次关系不同:
平原地区建筑物:地基稳定成的机理及特点
•斜坡岩土体依附于内在的或潜在的贯通结构 面,在外力作用下,失去原来的平衡状态, 产生了以水平运动为主的滑动现象。
1963年10月夜间发生在意大利北部山区的Vajont水库,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 的滑坡灾害。
该水库库容10亿立方米,坝高267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双曲拱坝。
水库蓄水造成水库岸坡地下水位的相应抬高,地质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2.6亿立 方米的石灰岩山体以20 m/s以上的速度滑入水库。
最大涌浪高度250m,越过坝顶高度达150m,库水迅猛泻向下游。洪水摧毁了下 游数公里以内的5个村庄,2600人在梦中死亡。该水库也因滑坡填入而报废。
由于预报及时,撤离措施果断有效, 使首当其冲的新滩镇475户居民1371 人无1人伤亡
2003年7月13日 三峡库区沙镇溪发生千将坪滑坡,致使24人失踪。
英国著名景点多佛白崖近日 因极端天气发生大面积坍塌, 重约数千吨、面积相当于一个 足球场的巨大石灰石掉进海中。 专家认为,坍塌是因为雨水流 入干旱期裂开的石缝,在近期 严寒天气中结冰膨胀,导致这 块巨石逐渐松动最终与悬崖脱 离。(2012.3.16)
第一级
组成结构
土质 松散土体Ⅰ Ⅰ1、Ⅰ2、Ⅰ3
岩质
层状碎屑岩岩类Ⅱ Ⅱ1、Ⅱ2、Ⅱ3、Ⅱ4
层状碳酸盐岩夹碎屑岩Ⅲ Ⅲ1、Ⅲ2、Ⅲ3
层状碳酸盐岩类Ⅳ
Ⅳ1、Ⅳ2、Ⅳ3
滑体体积 第二级 发育规模
滑体厚度
小型滑坡 中型滑坡 大型滑坡
特大型滑坡 浅层滑坡 中层滑坡 厚层滑坡 巨厚层滑坡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1977年9月汉阳中南轧钢厂塌陷
1988年5月武昌陆家街塌陷
2000年4月洪山区青菱乡烽火村塌陷
• 洪山区 青菱乡 烽火村 塌陷 12号 塌坑
西
西安地裂缝

自50年代后期发

现,特别是进入

80年代以来,由

于过量开采承压 水导致地裂缝两
侧不均匀地面沉
降,进一步加剧
了地裂缝的活动
现有地裂缝13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