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研发的流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技术制药ppt

酶工程技术
酶的固定化
通过酶工程技术将酶固定在载体上,以提高酶的 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酶的改造与优化
通过酶工程技术对酶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提高酶 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酶反应与催化
利用酶工程技术实现特定化学反应的高效催化, 以生产所需的化学品或药物。
蛋白质工程技术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
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案例三:酶工程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结词
酶工程技术是利用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技 术,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在 药物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
详细描述
酶工程技术可以用于生产手性药物、合成复 杂化合物等。目前已经应用于工业生产的酶 工程技术包括固定化酶技术、酶的定向进化 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药物生产的 效率和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
生物技术制药
• 生物技术制药概述 • 生物技术制药的主要技术 • 生物技术制药的研发流程 • 生物技术制药的产业现状与前景 • 生物技术制药的挑战与对策 • 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分析
01
生物技术制药概述
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
生物技术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方法,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 质工程等手段,开发和生产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药品。
挑战 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的国际贸易壁 垒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突出。
06
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与上市
总结词
基因工程药物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药物,具有高效、特异性强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详细描述
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涉及基因克隆、表达、纯化等多个环节,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等阶段 。目前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包括胰岛素、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这些药物在糖尿病、 侏儒症、贫血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药学与药物研发技术含动画培训ppt

培训方式:线上培训、线下培训 相结合
培训内容:药物研发技术、药物 质量控制、药物安全性评价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训时间:共计5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训目标:提高学员的药物研发 技术水平,掌握药物质量控制和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技能
07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培训内容与收获
药学与药物研发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培训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员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对未来药学与药物研发技术培训的建议和展望
新药发现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盐酸安妥沙星 案例背景:针对耐药细菌感染的治疗 案例过程:通过筛选、优化等步骤发现新药 案例结果:成功研发出盐酸安妥沙星,并获得批准上市
新药开发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盐酸安妥沙星 案例背景:针对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案例过程: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试验的过程 案例结果:成功上市并获得广泛应用
优势:能够直接观察生物大分子结构,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大分子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为药物 研发提供重要信息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药物 设计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辅助药物 设计的常用方法
计算机辅助药物 设计在药物研发 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药物 设计的优势与局 限性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技术
基因组学技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包括基因测序、基因突变检测等 技术
率和效率
应用领域:广 泛应用于新药 研发、药物再 评价、抗癌药 物筛选等领域
结构生物学技术
简介:结构生物学技术是一种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技术
应用:在药物研发中,结构生物学技术可用于确定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从而优化药物设计和 提高疗效
技术类型: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NMR)技术、冷冻电镜技术等
培训内容:药物研发技术、药物 质量控制、药物安全性评价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训时间:共计5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训目标:提高学员的药物研发 技术水平,掌握药物质量控制和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技能
07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培训内容与收获
药学与药物研发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培训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员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对未来药学与药物研发技术培训的建议和展望
新药发现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盐酸安妥沙星 案例背景:针对耐药细菌感染的治疗 案例过程:通过筛选、优化等步骤发现新药 案例结果:成功研发出盐酸安妥沙星,并获得批准上市
新药开发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盐酸安妥沙星 案例背景:针对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案例过程: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试验的过程 案例结果:成功上市并获得广泛应用
优势:能够直接观察生物大分子结构,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大分子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为药物 研发提供重要信息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药物 设计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辅助药物 设计的常用方法
计算机辅助药物 设计在药物研发 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药物 设计的优势与局 限性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技术
基因组学技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包括基因测序、基因突变检测等 技术
率和效率
应用领域:广 泛应用于新药 研发、药物再 评价、抗癌药 物筛选等领域
结构生物学技术
简介:结构生物学技术是一种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技术
应用:在药物研发中,结构生物学技术可用于确定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从而优化药物设计和 提高疗效
技术类型: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NMR)技术、冷冻电镜技术等
《课件-创新药研发及上市申报流程》

宣传资料准备
准备面向医生和消费者的宣传 资料和广告,确定推广计划。
申请上市许可证
1
审批流程
2
监管机构将对申请进行审查,如果通 过,药品将被批准上市。
上市许可证申请
准备所有必需的文件和材料,向当地 监管机构提交上市许可证申请。
药品标签和说明书
1 药品标签设计
设计药品包装和标签,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可读性强。
知识产权保护
确保药物在研发和生产过 程中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 权。
数据收集及分析
数据收集
收集所有临床试验相关数据及文件,并确保完 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
分析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并形成数据汇报,为 上市申报做准。
上市准备工作
审批文档准备
准备全套申报文件和审核报告 并进行评审、修改及整理。
质量控制
对药品进行严格检验和质控, 确保满足全球质量标准。
2 说明书编写
撰写详细、准确、客观的说明书,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
创新药研发及上市申报流 程
创新药研发及上市申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团队的紧密协作和大量资源 的支持。本课件将详细介绍流程中的各个阶段,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
研发初期
1 市场调研
明确潜在市场需求与研发目标,确定可行性。
2 药物分子设计
研发合适的药物分子,进行分子筛选、合成和活性评估。
3 预说服性安全性评价
评估药物的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及安全剂量,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 考。
4 技术鉴定
对药物产生的任何影响进行技术评估,并确定实验室需要的技术设备。
临床前研究
药理学及毒理学研究
评估药物的药效和毒性,确定 适当的安全剂量。
动物实验
《制药工程》课件

详细描述
介绍制药工程领域的新技术,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膜分离技术等;阐述新技术在药物研发、生产过程中的具 体应用和优势;分析新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展望新技术在未来制药工程领域的发展前景。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制药工程流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药物研发流程
01
靶点发现与验证
确定药物作用的目标,验证其有效 性和可行性。
药学研究
对候选药物进行药效学、药代动力 学和毒理学研究。
03
02
药物设计与合成
基于靶点结构和药效团,设计并合 成候选药物。
临床前研究
在动物模型上评估候选药物的疗效 和安全性。
总结词
药物质量控制技术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涉及 药物的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药物质量控制技术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生物学评价 等方法,用于检测药物的成分、纯度、稳定性等指标。同 时,还需要对药物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确保生产环 境的卫生、工艺参数的稳定和产品的可追溯性。
02
制药工程的核心技术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药物合成技术
总结词
药物合成技术是制药工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涉及化学反应和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详细描述
药物合成技术是制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合理的化学反应和工艺流程,实现目标药物的制备 。药物合成技术需要考虑反应条件、原料、催化剂、溶剂等因素,以及工艺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重 复性。
市场竞争激烈
法规监管严格
制药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要不断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还要不断 创新,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介绍制药工程领域的新技术,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膜分离技术等;阐述新技术在药物研发、生产过程中的具 体应用和优势;分析新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展望新技术在未来制药工程领域的发展前景。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制药工程流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药物研发流程
01
靶点发现与验证
确定药物作用的目标,验证其有效 性和可行性。
药学研究
对候选药物进行药效学、药代动力 学和毒理学研究。
03
02
药物设计与合成
基于靶点结构和药效团,设计并合 成候选药物。
临床前研究
在动物模型上评估候选药物的疗效 和安全性。
总结词
药物质量控制技术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涉及 药物的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药物质量控制技术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生物学评价 等方法,用于检测药物的成分、纯度、稳定性等指标。同 时,还需要对药物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确保生产环 境的卫生、工艺参数的稳定和产品的可追溯性。
02
制药工程的核心技术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药物合成技术
总结词
药物合成技术是制药工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涉及化学反应和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详细描述
药物合成技术是制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合理的化学反应和工艺流程,实现目标药物的制备 。药物合成技术需要考虑反应条件、原料、催化剂、溶剂等因素,以及工艺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重 复性。
市场竞争激烈
法规监管严格
制药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要不断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还要不断 创新,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中药创新药物研究PPT课件

较大差距,存在问题:大多数药物属于仿制产品、
药物研究靶点创新性不足、药效评价体系水平有 限、化合物库资源缺乏多样性、整体数量与国外 水平差距较大等。 中药、天然药方面研究存在靶点、机制不清, 缺乏适合的质量和药效评价体系等。
12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三)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中国的药物研究重点是针对治疗重大疾病的
8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二)临床用药比较 2005年,国内销售额位居前100位药品的总销售
额为134.24亿元,抗感染药位居首位,销售额达42亿
元。
10%
消化系统用药 抗肿瘤药
9%
免疫调节剂
7%
抗感染药 46%
血液和造血系 统用药
28%
2005年国产销量前10名产品的种类分布
9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药物。但尚未完全覆盖如呼吸系统、神经精神类
疾病等死亡率较高的重大疾病。
其他传染5 % 其他疾病3 2 % 癌症1 8 % 抗生素2 % 肺结核3 % 糖尿病3 % 血吸虫病4 % 艾滋病7 % 乙肝4 % 老年病4 % 心脑血管1 8 %
中国药物研究开发重点分布图(按治疗病种分)
13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其他 67%
2005年全球医药销售额分布
7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二)临床用药比较 全球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药物,心血管疾病药
物排首位。
精神障碍用 药 8%
类风湿性关 节炎药物 7% 心血管系统 药物 47%
呼吸系统用 药10% 血液和造血 系统用药 12%
消化系统药 物16%
2005年全球销量前10名产品的种类分布
研人员,即8.4万名。2001年辉瑞公司宣称拥有
创新药研发流程ppt课件

有关物质、残留溶剂、I类重金属检测方法等。
需以附件形式提交关键研究批次(包括用于安全性研究、稳定性研究、临
床前研究等)的分析数据。
另结合原料药的相关研究信息,附件形式提交杂质质谱分析结果。
提供稳定性研究概述,列明稳定性研究的批次、批号、考察条件、(已完
成)考察时间、考察项目变化趋势以及初步结论。列明初步的包装储存条
➢ For example Ivosidenib (AG-120)
Ivosidenib (AG-120)是由Agios Pharmaceuticals研发的一款IDH1抑制剂。 拟用于治疗胆管癌和复发、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目前美国FDA已经授予 Ivosidenib 孤儿药以及快速审评资格。2018年7月20正式美国上市。
列出可能与制剂性能相关的原料药的晶型、溶解度、渗透性、粒度等,理
原料药关键理化特性 化性质。
如可能,请列明不同介质(如不同的PH)中的具体溶解度数据。
项目
方法
限度
原料药质量控制
关键批次分析数据 原料药稳定性总结
2020/6/10
简述方法,如HPLC
对于涉及安全的关键项目需列出具体的检查方法和方法学验证总结,例如
对于涉及安全性以及制剂学特性的关键项目需列出具体的检查方法和方法
学验证总结,比如有关物质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检查等。
需以附件形式提交关键研究批次(包括用于安全性研究、稳定性研究、临
床前研究等)的分析数据。
另结合原料药的相关研究信息,附件形式提交杂质质谱分析结果。
提供稳定性研究概述,列明稳定性研究的批次、批号、考察条件、(已完
➢ IND申请
受理号
原料药受理号: 制剂受理号:
申请人 化合物名称
原料药研发流程PPT

环境保护
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有 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原料药生产工艺优化
工艺改进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情况,对原料药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生 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新技术应用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原料药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 率。
数据分析与挖掘
通过收集和分析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挖掘潜在的工艺优化机会, 为工艺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协同创新
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共同开展原料药生产工艺研究与开 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04
原料药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原料药质量标准
化学结构
原料药的化学结构应清晰、稳定,无杂质和 残留溶剂。
纯度要求
原料药的纯度应达到规定标准,确保药物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物理性质
原料药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溶解度、比旋度 等应符合规定要求。
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需要充分考虑分子的药效、稳定性、安全性等因素,同时还要面临合成效率低下 、成本高昂等问题。
解决方案
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对药物分子进行精准设计和优化,提高合成效率和降低成本。加强新 药合成方法学研究,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药物合成工艺。
药学研究与开发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开发
根据临床前研究结果,优化药物分子和剂型,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临床研究与开发
临床研究
在人体上对药物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包括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以评估 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开发
根据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优化药物分子和剂型,最终开发出符合上市要求的药 物。
03
原料药生产工艺
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有 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原料药生产工艺优化
工艺改进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情况,对原料药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生 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新技术应用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原料药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 率。
数据分析与挖掘
通过收集和分析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挖掘潜在的工艺优化机会, 为工艺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协同创新
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共同开展原料药生产工艺研究与开 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04
原料药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原料药质量标准
化学结构
原料药的化学结构应清晰、稳定,无杂质和 残留溶剂。
纯度要求
原料药的纯度应达到规定标准,确保药物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物理性质
原料药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溶解度、比旋度 等应符合规定要求。
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需要充分考虑分子的药效、稳定性、安全性等因素,同时还要面临合成效率低下 、成本高昂等问题。
解决方案
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对药物分子进行精准设计和优化,提高合成效率和降低成本。加强新 药合成方法学研究,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药物合成工艺。
药学研究与开发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开发
根据临床前研究结果,优化药物分子和剂型,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临床研究与开发
临床研究
在人体上对药物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包括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以评估 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开发
根据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优化药物分子和剂型,最终开发出符合上市要求的药 物。
03
原料药生产工艺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PPT课件

各环节的研究工作必须符合《世界医学 大会赫尔辛基宣言》(即公正、尊重人格、 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 害)的要求。
43
GCP 内容
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知情同意书 伦理委员会
44
GCP 内容
伦理委员会由医药相关专业人员、非医 药专业人员、法律专家及来自其他单位的人 员,至少五人组成,并有不同性别的要求 。
药理毒理研究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主要药效学试验及文献资料。
*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及文献资料。
*急性毒性试验及文献资料。
*长期毒性试验及文献资料。
*过敏性、溶血性和局部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 研究和文献资料。
*复方制剂中多种成份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的试验及文献资料。
审批过程。
13
国家政策导向
•
国家鼓励研制新药,对创制的新药
及治疗疑难危重疾病的新药实行加快审
批(艾滋病、癌症等)。
14
药品标准
• 国家药品标准,指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制
定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 要求,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 册标准和其它药品标准》
注册标准,国家药监局批准给申请人特定 药品标准。
※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40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 主要药效学试验及文献资料。 ※ 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及文献资料。 ※ 急性毒性试验及文献资料。 ※ 长期毒性试验及文献资料;依赖性试验及文献资料。 ※ 过敏性、溶血性和局部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
生产企业必须执行 有待转正
15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
43
GCP 内容
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知情同意书 伦理委员会
44
GCP 内容
伦理委员会由医药相关专业人员、非医 药专业人员、法律专家及来自其他单位的人 员,至少五人组成,并有不同性别的要求 。
药理毒理研究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主要药效学试验及文献资料。
*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及文献资料。
*急性毒性试验及文献资料。
*长期毒性试验及文献资料。
*过敏性、溶血性和局部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 研究和文献资料。
*复方制剂中多种成份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的试验及文献资料。
审批过程。
13
国家政策导向
•
国家鼓励研制新药,对创制的新药
及治疗疑难危重疾病的新药实行加快审
批(艾滋病、癌症等)。
14
药品标准
• 国家药品标准,指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制
定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 要求,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 册标准和其它药品标准》
注册标准,国家药监局批准给申请人特定 药品标准。
※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40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 主要药效学试验及文献资料。 ※ 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及文献资料。 ※ 急性毒性试验及文献资料。 ※ 长期毒性试验及文献资料;依赖性试验及文献资料。 ※ 过敏性、溶血性和局部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
生产企业必须执行 有待转正
15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生物学特性——毒理学2
致癌性研究——当一个化合物具有足够的前景 进入人体临床试验时才进行。 生殖研究——包括:抚养和交配行为、胚胎早 期、早产和产后发育、多代影响和致畸性。 基因毒性或诱导研究——测定试验化合物是否 引起基因突变或引起微粒体或DNA的损伤。
10
2.3 处方前研究
物化性质 溶解度 分配系数 溶解速率 物理形态 稳定性
6
生物学特性——药理学
评价化学物质的生物活性和确定药物作用 机理。
体外细胞培养和酶系统 离体动物组织试验 整体动物试验(啮齿动物和非啮齿动物)
7
生物学特性——药物代谢
ADME 方法:及时收集和分析尿液、血液和粪便样品及对动物解剖 后的组织和器官。 目的:
药物从各种途径给药后的吸收程度和速度,包括一种推荐为人体给出 药的途径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速度和药物滞留部位及持续的时间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的速度、初级和次组位点及机理,以及代谢物化学 性质和药理学。 药物从体内消除的比例及消除的速率和途径
5
2.2 生物学特性
目的: 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适当的安全性和足够的有效
性,使之继续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新药,必须获得有关如何 吸收、在体内的整个分布、积蓄、代谢和排泄的情况以及 如作用于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范围:
普通生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生物化 学家、遗传学家、药理学家、生理学家、药物动力学家、 病理学家、毒理学家、统计学家等参与共同完成。
Application, IND)
递交申请(临床研究方案) FDA审核
12
4、临床试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临床试验的分期
病例数 I期临床 20~100
时间 几个月
目的 安全性为主
成功完成比 例(%)
45
II期临床 III期临床
几百 几百~几千
几个月到2年 1~4年
某些短期安全性,主 要是有效性
安全性、有效性和剂 量
30 5~10
平均20个候选药物中的1个最终被批准上市 (参考:FDA consumer,1987;21:12)
13
临床前研究的继续(补充)
长期动物毒性 产品处方(在II期临床试验期间作最后的制 剂处方优化) 生产和控制 包装和标签设计
14
5、新药申请(NDA)
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完成以后,可以提交 新药申请(NDA)以求获准上市新产品。
8
生物学特性——毒理学1
急性毒性研究——单剂量和/或多剂量短期给药。给药剂 量向一定范围增加,以确定试验化合物不产生毒性的最 大剂量、发生严重毒性的剂量水平及中等毒性剂量水平。 亚急性或亚慢性毒性研究——最少为2个星期给药、3个 或更多剂量水平和2个物种。 慢性毒性研究——用于人体一周或以上的药物,必须要 有90~180天的动物试验表明其安全性;若是用于慢性疾 病治疗,必须进行一年或更长的动物试验。
接受 FDA审核 工厂检查 FDA决定
15
6、上市及监测
IV期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监测
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和范围; 研究药物可能的新的治疗作用; 说明需要补充的剂量规格
上市后的药物副作用(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报告
发现并在15个工作日内报告FDA
年度报告
16
新药的研发流程
1
2
6 Steps
1、新化合物实体的发现 2、临床前研究 3、研究新药申请(IND,即申请临床试验) 4、临床试验+临床前研究 5、新药申请(NDA) 6、上市及监测
3
1、新化合物实体的发现
提取
植物:长春花——长春碱、长春新碱 太平洋红豆杉树——紫杉醇
动物:胰岛素、激素、天花疫苗
有机合成
分子设计 合成 物模型筛选
体外活性筛选
特异性疾病动
分子改造
头孢菌素: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其抗菌范围和抗菌活性
也不断扩大和增强。
4
2、临床前研究
2.1 化学合成 提供足够量的化合物(药物)作为临床前试验、临床研究、小
规模和大规模制剂制备,每一步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 2.2 生物学特性
药理学 药物代谢 毒理学 2.3 处方前研究 物化性质 最初的处方设计
拟定最初处方 I期临床试验期间,对于口服给药,直接应用仅含活性药物无其他药
用辅料的胶囊剂。II期临床试验的处方通常含少量有药用辅料。在II期临 床试验期间,最终的剂型被选择和开发作III期临床使用并代表了提交 FDA上市申请的处方。
11
3、新药研究申请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生物学特性——毒理学2
致癌性研究——当一个化合物具有足够的前景 进入人体临床试验时才进行。 生殖研究——包括:抚养和交配行为、胚胎早 期、早产和产后发育、多代影响和致畸性。 基因毒性或诱导研究——测定试验化合物是否 引起基因突变或引起微粒体或DNA的损伤。
10
2.3 处方前研究
物化性质 溶解度 分配系数 溶解速率 物理形态 稳定性
6
生物学特性——药理学
评价化学物质的生物活性和确定药物作用 机理。
体外细胞培养和酶系统 离体动物组织试验 整体动物试验(啮齿动物和非啮齿动物)
7
生物学特性——药物代谢
ADME 方法:及时收集和分析尿液、血液和粪便样品及对动物解剖 后的组织和器官。 目的:
药物从各种途径给药后的吸收程度和速度,包括一种推荐为人体给出 药的途径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速度和药物滞留部位及持续的时间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的速度、初级和次组位点及机理,以及代谢物化学 性质和药理学。 药物从体内消除的比例及消除的速率和途径
5
2.2 生物学特性
目的: 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适当的安全性和足够的有效
性,使之继续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新药,必须获得有关如何 吸收、在体内的整个分布、积蓄、代谢和排泄的情况以及 如作用于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范围:
普通生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生物化 学家、遗传学家、药理学家、生理学家、药物动力学家、 病理学家、毒理学家、统计学家等参与共同完成。
Application, IND)
递交申请(临床研究方案) FDA审核
12
4、临床试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临床试验的分期
病例数 I期临床 20~100
时间 几个月
目的 安全性为主
成功完成比 例(%)
45
II期临床 III期临床
几百 几百~几千
几个月到2年 1~4年
某些短期安全性,主 要是有效性
安全性、有效性和剂 量
30 5~10
平均20个候选药物中的1个最终被批准上市 (参考:FDA consumer,1987;21:12)
13
临床前研究的继续(补充)
长期动物毒性 产品处方(在II期临床试验期间作最后的制 剂处方优化) 生产和控制 包装和标签设计
14
5、新药申请(NDA)
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完成以后,可以提交 新药申请(NDA)以求获准上市新产品。
8
生物学特性——毒理学1
急性毒性研究——单剂量和/或多剂量短期给药。给药剂 量向一定范围增加,以确定试验化合物不产生毒性的最 大剂量、发生严重毒性的剂量水平及中等毒性剂量水平。 亚急性或亚慢性毒性研究——最少为2个星期给药、3个 或更多剂量水平和2个物种。 慢性毒性研究——用于人体一周或以上的药物,必须要 有90~180天的动物试验表明其安全性;若是用于慢性疾 病治疗,必须进行一年或更长的动物试验。
接受 FDA审核 工厂检查 FDA决定
15
6、上市及监测
IV期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监测
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和范围; 研究药物可能的新的治疗作用; 说明需要补充的剂量规格
上市后的药物副作用(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报告
发现并在15个工作日内报告FDA
年度报告
16
新药的研发流程
1
2
6 Steps
1、新化合物实体的发现 2、临床前研究 3、研究新药申请(IND,即申请临床试验) 4、临床试验+临床前研究 5、新药申请(NDA) 6、上市及监测
3
1、新化合物实体的发现
提取
植物:长春花——长春碱、长春新碱 太平洋红豆杉树——紫杉醇
动物:胰岛素、激素、天花疫苗
有机合成
分子设计 合成 物模型筛选
体外活性筛选
特异性疾病动
分子改造
头孢菌素: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其抗菌范围和抗菌活性
也不断扩大和增强。
4
2、临床前研究
2.1 化学合成 提供足够量的化合物(药物)作为临床前试验、临床研究、小
规模和大规模制剂制备,每一步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 2.2 生物学特性
药理学 药物代谢 毒理学 2.3 处方前研究 物化性质 最初的处方设计
拟定最初处方 I期临床试验期间,对于口服给药,直接应用仅含活性药物无其他药
用辅料的胶囊剂。II期临床试验的处方通常含少量有药用辅料。在II期临 床试验期间,最终的剂型被选择和开发作III期临床使用并代表了提交 FDA上市申请的处方。
11
3、新药研究申请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