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年表
明朝1368—1644共276年,16个皇帝顺序年号、庙号纪年表

明朝1368—1644共276年,16个皇帝顺序年号、庙号纪年表一.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1328年—1398年)安徽凤阳人。
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元朝灭亡。
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于1398年,时年71岁。
二.明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
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
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代宗朱祁钰,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
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明朝版图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始,多为一帝一号。
故自明朝时,便习惯以年号来称呼皇帝,年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1.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31年71岁2.明惠宗让皇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即位1399年-1402年在位4年26岁3.明成祖文皇帝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
明代年表

明(1368——1644)一、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帝名:朱元璋辈份:第一代在位:1368——1398(30年)生卒:1328——1398(70岁)皇考:朱世珍第三子生母:陈氏年号:洪武(1368——1398)陵墓:孝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二、谥号:恭闵惠皇帝庙号:无帝名:朱允炆辈份:第三代在位:1398——1402(4年)生卒:1377——?皇考:太祖长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生母:吕氏年号:建文(1399——1402)陵墓:无三、谥号: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原为太宗,后改为成祖帝名:朱棣辈份:第二代在位:1402——1424(22年)生卒:1360——1424(64岁)皇考:太祖第四子生母:马氏(一说为其他宫女所生)年号:洪武(1402)永乐(1403——1424)陵墓:长陵(今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四、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帝名:朱高炽辈份:第三代在位:1424——1425(1年)生卒:1378——1425(47岁)皇考:成祖长子生母:徐氏年号:洪熙(1425)陵墓:献陵(今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五、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帝名:朱瞻基辈份:第四代在位:1425——1435(10年)生卒:1398——1435(37岁)皇考:仁宗长子生母:张氏年号:宣德(1426——1435)陵墓:景陵(今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六、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帝名:朱祁镇辈份:第五代在位:1435——1449(14年)1457——1464(7年)生卒:1427——1464(37岁)皇考:宣宗长子生母:孙氏(一作宫人纪氏)年号:正统(1436——1449)天顺(1457——1464)陵墓:裕陵(今北京市昌平县)七、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庙号:代宗帝名:朱祁钰辈份:第五代在位:1449——1457(8年)生卒:1428——1457(29岁)皇考:宣宗次子生母:吴氏年号:景泰(1450——1457)陵墓:北京西山八、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宪宗帝名:朱见深辈份:第六代在位:1464——1487(23年)生卒:1447——1487(40岁)皇考:英宗长子生母:周氏年号:成化(1465——1487)陵墓:茂陵(今北京市昌平县)九、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帝名:朱祐樘辈份:第七代在位:1487——1505(18年)生卒:1470——1505(35岁)皇考:宪宗第三子生母:纪氏年号:弘治(1488——1505)陵墓:泰陵(今北京市昌平县)十、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庙号:武宗帝名:朱厚照辈份:第八代在位:1505——1521(16年)生卒:1491——1521(30岁)皇考:孝宗长子生母:张氏年号:正德(1506——1521)陵墓:康陵(今北京市昌平县)十一、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庙号:世宗帝名:朱厚熜辈份:第八代在位:1521——1566(45年)生卒:1507——1566(59岁)皇考: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杭子生母:蒋氏年号:嘉靖(1522——1566)陵墓:永陵(今北京市昌平县)十二、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庙号:穆宗帝名:朱载垕辈份:第九代在位:1566——1572(6年)生卒:1537——1572(35岁)皇考:世宗第三子生母:杜氏年号:隆庆(1567——1572)陵墓:昭陵(今北京市昌平县)十三、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帝名:朱翊钧辈份:第十代在位:1572——1620(48年)生卒:1563——1620(57岁)皇考:穆宗第三子生母:李氏年号:万历(1573——1620)陵墓:定陵(今北京市昌平县)十四、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庙号:光宗帝名:朱常洛辈份:第十一代在位:1620(1个月)生卒:1582——1620(38岁)皇考:神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泰昌(1620)陵墓:庆陵(今北京市昌平县)十五、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哲皇帝庙号:熹宗帝名:朱由校辈份:第十二代在位:1620——1627(7年)生卒:1605——1627(22岁)皇考:光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天启(1621——1627)陵墓:德陵(今北京市昌平县)十六、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庙号:思宗帝名:朱由检辈份:第十二代在位:1627——1644(17年)生卒:1610——1644(34岁)皇考:光宗第五子生母:刘氏年号:崇祯(1628——1644)陵墓:思陵(今北京市昌平县)。
明 清 民国纪年表

明朝帝王纪年表明(公元1368—1644年)1368 戊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9 己酉二年1370 庚戌三年1371 辛亥四年1372 壬子五年1373 癸丑六年1374 甲寅七年1375 乙卯八年1376 丙辰九年1377 丁巳十年1378 戊午十一年1379 己未十二年1380 庚申十三年1381 辛酉十四年1382 壬戌十五年1383 癸亥十六年1384 甲子十七年1385 乙丑十八年1386 丙寅十九年1387 丁卯二十年1388 戊辰二十一年1389 己巳二十二年1390 庚午二十三年1391 辛未二十四年1392 壬申二十五年1393 癸酉二十六年1394 甲戌二十七年1395 乙亥二十八年1396 丙子二十九年1397 丁丑三十年1398 戊寅三十一年1399 己卯明惠帝朱允溫建文元年1400 庚辰二年1401 辛巳三年1402 壬午四年1403 癸未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1404 甲申二年1405 乙酉三年1406 丙戌四年1407 丁亥五年1408 戊子六年1409 己丑七年1410 庚寅八年1411 辛卯九年1412 壬辰十年1413 癸巳十一年1414 甲午十二年1415 乙未十三年1416 丙申十四年1417 丁酉十五年1418 戊戌十六年1419 乙亥十七年1420 庚子十八年1421 辛丑十九年1422 壬寅二十年1423 癸卯二十一年1424 甲辰二十二年1425 乙巳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1426 丙午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1427 丁未二年1428 戊申三年1429 己酉四年1430 庚戌五年1431 辛亥六年1432 壬子七年1433 癸丑八年1434 甲寅九年1435 乙卯十年1436 丙辰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1437 丁巳二年1438 戊午三年1439 己未四年1440 庚申五年1441 辛酉六年1442 壬戌七年1443 癸亥八年1444 甲子九年1445 乙丑十年1446 丙寅十一年1447 丁卯十二年1448 戊辰十三年1449 己巳十四年1450 庚午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1451 辛未二年1452 壬申三年1453 癸酉四年1454 甲戌五年1455 乙亥六年1456 丙子七年1457 丁丑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1458 戊寅二年1459 己卯三年1460 庚辰四年1461 辛巳五年1462 壬午六年1463 癸未七年1464 甲申八年1465 乙酉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1466 丙戌二年1467 丁亥三年1468 戊子四年1469 己丑五年1470 庚寅六年1471 辛卯七年1472 壬辰八年1473 癸巳九年1474 甲午十年1475 乙未十一年1476 丙申十二年1477 丁酉十三年1478 戊戌十四年1479 乙亥十五年1480 庚子十六年1481 辛丑十七年1482 壬寅十八年1483 癸卯十九年1484 甲辰二十年1485 乙巳二十一年1486 丙午二十二年1487 丁未二十三年1488 戊申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元年1489 己酉二年1490 庚戌三年1491 辛亥四年1492 壬子五年1493 癸丑六年1494 甲寅七年1495 乙卯八年1496 丙辰九年1497 丁巳十年1498 戊午十一年1499 己未十二年1500 庚申十三年1501 辛酉十四年1502 壬戌十五年1503 癸亥十六年1504 甲子十七年1505 乙丑十八年1506 丙寅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1507 丁卯二年1508 戊辰三年1509 己巳四年1510 庚午五年1511 辛未六年1512 壬申七年1513 癸酉八年1514 甲戌九年1515 乙亥十年1516 丙子十一年1517 丁丑十二年1518 戊寅十三年1519 己卯十四年1520 庚辰十五年1521 辛巳十六年1522 壬午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1523 癸未二年1524 甲申三年1525 乙酉四年1526 丙戌五年1527 丁亥六年1528 戊子七年1529 己丑八年1530 庚寅九年1531 辛卯十年1532 壬辰十一年1533 癸巳十二年1534 甲午十三年1535 乙未十四年1536 丙申十五年1537 丁酉十六年1538 戊戌十七年1539 乙亥十八年1540 庚子十九年1541 辛丑二十年1542 壬寅二十一年1543 癸卯二十二年1544 甲辰二十三年1545 乙巳二十四年1546 丙午二十五年1547 丁未二十六年1548 戊申二十七年1549 己酉二十八年1550 庚戌二十九年1551 辛亥三十年1552 壬子三十一年1553 癸丑三十二年1554 甲寅三十三年1555 乙卯三十四年1556 丙辰三十五年1557 丁巳三十六年1558 戊午三十七年1559 己未三十八年1560 庚申三十九年1561 辛酉四十年1562 壬戌四十一年1563 癸亥四十二年1564 甲子四十三年1565 乙丑四十四年1566 丙寅四十五年1567 丁卯明穆宗朱载贺隆庆元年1568 戊辰二年1569 己巳三年1570 庚午四年1571 辛未五年1572 壬申六年1573 癸酉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1574 甲戌二年1575 乙亥三年1576 丙子四年1577 丁丑五年1578 戊寅六年1579 己卯七年1580 庚辰八年1581 辛巳九年1582 壬午十年1583 癸未十一年1584 甲申十二年1585 乙酉十三年1586 丙戌十四年1587 丁亥十五年1588 戊子十六年1589 己丑十七年1590 庚寅十八年1591 辛卯十九年1592 壬辰二十年1593 癸巳二十一年1594 甲午二十二年1595 乙未二十三年1596 丙申二十四年1597 丁酉二十五年1598 戊戌二十六年1599 乙亥二十七年1600 庚子二十八年1601 辛丑二十九年1602 壬寅三十年1603 癸卯三十一年1604 甲辰三十二年1605 乙巳三十三年1606 丙午三十四年1607 丁未三十五年1608 戊申三十六年1609 己酉三十七年1610 庚戌三十八年1611 辛亥三十九年1612 壬子四十年1613 癸丑四十一年1614 甲寅四十二年1615 乙卯四十三年1616 丙辰四十四年1617 丁巳四十五年1618 戊午四十六年1619 己未四十七年1620 庚申四十八年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1621 辛酉明熹宗朱同校天启元年1622 壬戌二年1623 癸亥三年1624 甲子四年1625 乙丑五年1626 丙寅六年1627 丁卯七年1628 戊辰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1629 己巳二年1630 庚午三年1631 辛未四年1632 壬申五年1633 癸酉六年1634 甲戌七年1635 乙亥八年1636 丙子九年1637 丁丑十年1638 戊寅十一年1639 己卯十二年1640 庚辰十三年1641 辛巳十四年1642 壬午十五年1643 癸未十六年1644 甲申十七年清代帝王纪年表清(公元1644—1911年)1644 甲申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元年1645 乙酉二年1646 丙戌三年1647 丁亥四年1648 戊子五年1649 己丑六年1650 庚寅七年1651 辛卯八年1652 壬辰九年1653 癸巳十年1654 甲午十一年1655 乙未十二年1656 丙申十三年1657 丁酉十四年1658 戊戌十五年1659 己亥十六年1660 庚子十七年1661 辛丑十八年1662 壬寅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元年1663 癸卯二年1664 甲辰三年1665 乙巳四年1666 丙午五年1667 丁未六年1668 戊申七年1669 己酉八年1670 庚戌九年1671 辛亥十年1672 壬子十一年1673 癸丑十二年1674 甲寅十三年1675 乙卯十四年1676 丙辰十五年1677 丁巳十六年1678 戊午十七年1679 己未十八年1680 庚申十九年1681 辛酉二十年1682 壬戌二十一年1683 癸亥二十二年1684 甲子二十三年1685 乙丑二十四年1686 丙寅二十五年1687 丁卯二十六年1688 戊辰二十七年1689 己巳二十八年1690 庚午二十九年1691 辛未三十年1692 壬申三十一年1693 癸酉三十二年1694 甲戌三十三年1695 乙亥三十四年1696 丙子三十五年1697 丁丑三十六年1698 戊寅三十七年1699 己卯三十八年1700 庚辰三十九年1701 辛巳四十年1702 壬午四十一年1703 癸未四十二年1704 甲申四十三年1705 乙酉四十四年1706 丙戌四十五年1707 丁亥四十六年1708 戊子四十七年1709 己丑四十八年1710 庚寅四十九年1711 辛卯五十年1712 壬辰五十一年1713 癸巳五十二年1714 甲午五十三年1715 乙未五十四年1716 丙申五十五年1717 丁酉五十六年1718 戊戌五十七年1719 己亥五十八年1720 庚子五十九年1721 辛丑六十年1722 壬寅六十一年1723 癸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元年1724 甲辰二年1725 乙巳三年1726 丙午四年1727 丁未五年1728 戊申六年1729 己酉七年1730 庚戌八年1731 辛亥九年1732 壬子十年1733 癸丑十一年1734 甲寅十二年1735 乙卯十三年1736 丙辰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元年1737 丁巳二年1738 戊午三年1739 己未四年1740 庚申五年1741 辛酉六年1742 壬戌七年1743 癸亥八年1744 甲子九年1745 乙丑十年1746 丙寅十一年1747 丁卯十二年1748 戊辰十三年1749 己巳十四年1750 庚午十五年1751 辛未十六年1752 壬申十七年1753 癸酉十八年1754 甲戌十九年1755 乙亥二十年1756 丙子二十一年1757 丁丑二十二年1758 戊寅二十三年1759 己卯二十四年1760 庚辰二十五年1761 辛巳二十六年1762 壬午二十七年1763 癸未二十八年1764 甲申二十九年1765 乙酉三十年1766 丙戌三十一年1767 丁亥三十二年1768 戊子三十三年1769 己丑三十四年1770 庚寅三十五年1771 辛卯三十六年1772 壬辰三十七年1773 癸巳三十八年1774 甲午三十九年1775 乙未四十年1776 丙申四十一年1777 丁酉四十二年1778 戊戌四十三年1779 己亥四十四年1780 庚子四十五年1781 辛丑四十六年1782 壬寅四十七年1783 癸卯四十八年1784 甲辰四十九年1785 乙巳五十年1786 丙午五十一年1787 丁未五十二年1788 戊申五十三年1789 己酉五十四年1790 庚戌五十五年1791 辛亥五十六年1792 壬子五十七年1793 癸丑五十八年1794 甲寅五十九年1795 乙卯六十年1796 丙辰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元年1797 丁巳二年1798 戊午三年1799 己未四年1800 庚申五年1801 辛酉六年1802 壬戌七年1803 癸亥八年1804 甲子九年1805 乙丑十年1806 丙寅十一年1807 丁卯十二年1808 戊辰十三年1809 己巳十四年1810 庚午十五年1811 辛未十六年1812 壬申十七年1813 癸酉十八年1814 甲戌十九年1815 乙亥二十年1816 丙子二十一年1817 丁丑二十二年1818 戊寅二十三年1819 己卯二十四年1820 庚辰二十五年1821 辛巳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元年1822 壬午二年1823 癸未三年1824 甲申四年1825 乙酉五年1826 丙戌六年1827 丁亥七年1828 戊子八年1829 己丑九年1830 庚寅十年1831 辛卯十一年1832 壬辰十二年1833 癸巳十三年1834 甲午十四年1835 乙未十五年1836 丙申十六年1837 丁酉十七年1838 戊戌十八年1839 己亥十九年1840 庚子二十年1841 辛丑二十一年1842 壬寅二十二年1843 癸卯二十三年1844 甲辰二十四年1845 乙巳二十五年1846 丙午二十六年1847 丁未二十七年1848 戊申二十八年1849 己酉二十九年1850 庚戌三十年1851 辛亥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元年1852 壬子二年1853 癸丑三年1854 甲寅四年1855 乙卯五年1856 丙辰六年1857 丁巳七年1858 戊午八年1859 己未九年1860 庚申十年1861 辛酉十一年1862 壬戌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元年1863 癸亥二年1864 甲子三年1865 乙丑四年1866 丙寅五年1867 丁卯六年1868 戊辰七年1869 己巳八年1870 庚午九年1871 辛未十年1872 壬申十一年1873 癸酉十二年1874 甲戌十三年1875 乙亥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元年1876 丙子二年1877 丁丑三年1878 戊寅四年1879 己卯五年1880 庚辰六年1881 辛巳七年1882 壬午八年1883 癸未九年1884 甲申十年1885 乙酉十一年1886 丙戌十二年1887 丁亥十三年1888 戊子十四年1889 己丑十五年1890 庚寅十六年1891 辛卯十七年1892 壬辰十八年1893 癸巳十九年1894 甲午二十年1895 乙未二十一年1896 丙申二十二年1897 丁酉二十三年1898 戊戌二十四年1899 己亥二十五年1900 庚子二十六年1901 辛丑二十七年1902 壬寅二十八年1903 癸卯二十九年1904 甲辰三十年1905 乙巳三十一年1906 丙午三十二年1907 丁未三十三年1908 戊申三十四年1909 己酉爱新觉罗溥仪宣统元年1910 庚戌二年1911 辛亥三年中华民国纪年表壬子1912年元年癸丑1913年2年甲寅1914年3年乙卯1915年4年丙辰1916年5年丁巳1917年6年戊午1918年7年己未1919年8年庚申1920年9年辛酉1921年10年壬戌1922年11年癸亥1923年12年甲子1924年13年乙丑1925年14年丙寅1926年15年丁卯1927年16年戊辰1928年17年己巳1929年18年庚午1930年19年辛未1931年20年壬申1932年21年癸酉1933年22年甲戌1934年23年乙亥1935年24年丙子1936年25年丁丑1937年26年戊寅1938年27年己卯1939年28年庚辰1940年29年辛巳1941年30年壬午1942年31年癸未1943年32年甲申1944年33年乙酉1945年34年丙戌1946年35年丁亥1947年36年戊子1948年37年己丑1949年38年。
明朝纪年表

明朝纪年表(公元1368-公元1661)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洪武元年公元 1368年戊申年洪武二年公元 1369年己酉年洪武三年公元 1370年庚戌年洪武四年公元 1371年辛亥年洪武五年公元 1372年壬子年洪武六年公元 1373年癸丑年洪武七年公元 1374年甲寅年洪武八年公元 1375年乙卯年洪武九年公元 1376年丙辰年洪武十年公元 1377年丁巳年洪武十一年公元 1378年戊午年洪武十二年公元 1379年己未年洪武十三年公元 1380年庚申年洪武十四年公元 1381年辛酉年洪武十五年公元 1382年壬戌年洪武十六年公元 1383年癸亥年洪武十七年公元 1384年甲子年洪武十八年公元 1385年乙丑年洪武十九年公元 1386年丙寅年洪武二十年公元 1387年丁卯年洪武二十一年公元 1388年戊辰年洪武二十二年公元 1389年己巳年洪武二十三年公元 1390年庚午年洪武二十四年公元 1391年辛未年洪武二十五年公元 1392年壬申年洪武二十六年公元 1393年癸酉年洪武二十七年公元 1394年甲戌年洪武二十八年公元 1395年乙亥年洪武二十九年公元 1396年丙子年洪武三十年公元 1397年丁丑年洪武三十一年公元 1398年戊寅年建文元年公元 1399年己卯年建文二年公元 1400年庚辰年建文三年公元 1401年辛巳年建文四年公元 1402年壬午年永乐元年公元 1403年癸未年永乐二年公元 1404年甲申年永乐三年公元 1405年乙酉年永乐四年公元 1406年丙戌年1永乐五年公元 1407年丁亥年永乐六年公元 1408年戊子年永乐七年公元 1409年己丑年永乐八年公元 1410年庚寅年永乐九年公元 1411年辛卯年永乐十年公元 1412年壬辰年永乐十一年公元 1413年癸巳年永乐十二年公元 1414年甲午年永乐十三年公元 1415年乙未年永乐十四年公元 1416年丙申年永乐十五年公元 1417年丁酉年永乐十六年公元 1418年戊戌年永乐十七年公元 1419年己亥年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年庚子年永乐十九年公元 1421年辛丑年永乐二十年公元 1422年壬寅年永乐二十一年公元 1423年癸卯年永乐二十二年公元 1424年甲辰年洪熙元年公元 1425年乙巳年宣德元年公元 1426年丙午年宣德二年公元 1427年丁未年宣德三年公元 1428年戊申年宣德四年公元 1429年己酉年宣德五年公元 1430年庚戌年宣德六年公元 1431年辛亥年宣德七年公元 1432年壬子年宣德八年公元 1433年癸丑年宣德九年公元 1434年甲寅年宣德十年公元 1435年乙卯年正统元年公元 1436年丙辰年正统二年公元 1437年丁巳年正统三年公元 1438年戊午年正统四年公元 1439年己未年正统五年公元 1440年庚申年正统六年公元 1441年辛酉年正统七年公元 1442年壬戌年正统八年公元 1443年癸亥年正统九年公元 1444年甲子年正统十年公元 1445年乙丑年正统十一年公元 1446年丙寅年正统十二年公元 1447年丁卯年正统十三年公元 1448年戊辰年正统十四年公元 1449年己巳年景泰元年公元 1450年庚午年景泰二年公元 1451年辛未景泰三年公元 1452年壬申年景泰四年公元 1453年癸酉年景泰五年公元 1454年甲戌年景泰六年公元 1455年乙亥年景泰七年公元 1456年丙子年天顺元年公元 1457年丁丑年天顺二年公元 1458年戊寅年天顺三年公元 1459年己卯年天顺四年公元 1460年庚辰年天顺五年公元 1461年辛巳年天顺六年公元 1462年壬午年天顺七年公元 1463年癸未年天顺八年公元 1464年甲申年成化元年公元 1465年乙酉年成化二年公元 1466年丙戌年成化三年公元 1467年丁亥年成化四年公元 1468年戊子年成化五年公元 1469年己丑年成化六年公元 1470年庚寅年成化七年公元 1471年辛卯年成化八年公元 1472年壬辰年成化九年公元 1473年癸巳年成化十年公元 1474年甲午年成化十一年公元 1475年乙未年成化十二年公元 1476年丙申年成化十三年公元 1477年丁酉年成化十四年公元 1478年戊戌年成化十五年公元 1479年己亥年成化十六年公元 1480年庚子年成化十七年公元 1481年辛丑年成化十八年公元 1482年壬寅年成化十九年公元 1483年癸卯年成化二十年公元 1484年甲辰年成化二十一年公元 1485年乙巳年成化二十二年公元 1486年丙午年成化二十三年公元 1487年丁未年弘治元年公元 1488年戊申年弘治二年公元 1489年己酉年弘治三年公元 1490年庚戌年弘治四年公元 1491年辛亥年弘治五年公元 1492年壬子年弘治六年公元 1493年癸丑年弘治七年公元 1494年甲寅年弘治八年公元 1495年乙卯年弘治九年公元 1496年丙辰年弘治十年公元 1497年丁巳年弘治十一年公元 1498年戊午年弘治十二年公元 1499年己未年弘治十三年公元 1500年庚申年弘治十四年公元 1501年辛酉年弘治十五年公元 1502年壬戌年弘治十六年公元 1503年癸亥年弘治十七年公元 1504年甲子年弘治十八年公元 1505年乙丑年正德元年公元 1506年丙寅年正德二年公元 1507年丁卯年正德三年公元 1508年戊辰年正德四年公元 1509年己巳年正德五年公元 1510年庚午年正德六年公元 1511年辛未年正德七年公元 1512年壬申年正德八年公元 1513年癸酉年正德九年公元 1514年甲戌年正德十年公元 1515年乙亥年正德十一年公元 1516年丙子年正德十二年公元 1517年丁丑年正德十三年公元 1518年戊寅年正德十四年公元 1519年己卯年正德十五年公元 1520年庚辰年正德十六年公元 1521年辛巳年嘉靖元年公元 1522年壬午年嘉靖二年公元 1523年癸未年嘉靖三年公元 1524年甲申年嘉靖四年公元 1525年乙酉年嘉靖五年公元 1526年丙戌年嘉靖六年公元 1527年丁亥年嘉靖七年公元 1528年戊子年嘉靖八年公元 1529年己丑年嘉靖九年公元 1530年庚寅年嘉靖十年公元 1531年辛卯年嘉靖十一年公元 1532年壬辰年嘉靖十二年公元 1533年癸巳年嘉靖十三年公元 1534年甲午年嘉靖十四年公元 1535年乙未年嘉靖十五年公元 1536年丙申年嘉靖十六年公元 1537年丁酉年嘉靖十七年公元 1538年戊戌年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年己亥年嘉靖十九年公元 1540年庚子年嘉靖二十年公元 1541年辛丑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 1542年壬寅年嘉靖二十二年公元 1543年癸卯年嘉靖二十三年公元 1544年甲辰年嘉靖二十四年公元 1545年乙巳年嘉靖二十五年公元 1546年丙午年嘉靖二十六年公元 1547年丁未年嘉靖二十七年公元 1548年戊申年嘉靖二十八年公元 1549年己酉年嘉靖二十九年公元 1550年庚戌年嘉靖三十年公元 1551年辛亥年嘉靖三十一年公元 1552年壬子年嘉靖三十二年公元 1553年癸丑年嘉靖三十三年公元 1554年甲寅年嘉靖三十四年公元 1555年乙卯年嘉靖三十五年公元 1556年丙辰年嘉靖三十六年公元 1557年丁巳年嘉靖三十七年公元 1558年戊午年嘉靖三十八年公元 1559年己未年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年庚申年嘉靖四十年公元 1561年辛酉年嘉靖四十一年公元 1562年壬戌年嘉靖四十二年公元 1563年癸亥年嘉靖四十三年公元 1564年甲子年嘉靖四十四年公元 1565年乙丑年嘉靖四十五年公元 1566年丙寅年隆庆元年公元 1567年丁卯年隆庆二年公元 1568年戊辰年隆庆三年公元 1569年己巳年隆庆四年公元 1570年庚午年隆庆五年公元 1571年辛未年隆庆六年公元 1572年壬申年万历元年公元 1573年癸酉年万历二年公元 1574年甲戌年万历三年公元 1575年乙亥年万历四年公元 1576年丙子年万历五年公元 1577年丁丑年万历六年公元 1578年戊寅年万历七年公元 1579年己卯年万历八年公元 1580年庚辰年万历九年公元 1581年辛巳年万历十年公元 1582年壬午年万历十一年公元 1583年癸未年万历十二年公元 1584年甲申年万历十三年公元 1585年乙酉年万历十四年公元 1586年丙戌年万历十五年公元 1587年丁亥年万历十六年公元 1588年戊子年万历十七年公元 1589年己丑年万历十八年公元 1590年庚寅年万历十九年公元 1591年辛卯年万历二十年公元 1592年壬辰年万历二十一年公元 1593年癸巳年万历二十二年公元 1594年甲午年万历二十三年公元 1595年乙未年万历二十四年公元 1596年丙申年万历二十五年公元 1597年丁酉年万历二十六年公元 1598年戊戌年万历二十七年公元 1599年己亥年万历二十八年公元 1600年庚子年万历二十九年公元 1601年辛丑年万历三十年公元 1602年壬寅年万历三十一年公元 1603年癸卯年万历三十二年公元 1604年甲辰年万历三十三年公元 1605年乙巳年万历三十四年公元 1606年丙午年万历三十五年公元 1607年丁未年万历三十六年公元 1608年戊申年万历三十七年公元 1609年己酉年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年庚戌年万历三十九年公元 1611年辛亥年万历四十年公元 1612年壬子年万历四十一年公元 1613年癸丑年万历四十二年公元 1614年甲寅年万历四十三年公元 1615年乙卯年万历四十四年公元 1616年丙辰年万历四十五年公元 1617年丁巳年万历四十六年公元 1618年戊午年万历四十七年公元 1619年己未年泰昌元年公元 1620年庚申年万历四十八年公元 1620年庚申年天启元年公元 1621年辛酉年天启二年公元 1622年壬戌年天启三年公元 1623年癸亥年天启四年公元 1624年甲子年天启五年公元 1625年乙丑年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丙寅年天启七年公元 1627年丁卯年崇祯元年公元 1628年戊辰年崇祯二年公元 1629年己巳年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庚午年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辛未年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壬申年崇祯六年公元 1633年癸酉年崇祯七年公元 1634年甲戌年崇祯八年公元 1635年乙亥年崇祯九年公元 1636年丙子年崇祯十年公元 1637年丁丑年崇祯十一年公元 1638年戊寅年崇祯十二年公元 1639年己卯年崇祯十三年公元 1640年庚辰年崇祯十四年公元 1641年辛巳年崇祯十五年公元 1642年壬午年崇祯十六年公元 1643年癸未年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年甲申年弘光元年公元 1645年乙酉年隆武元年公元 1645年乙酉年隆武二年公元 1646年丙戌年绍武元年公元 1646年丙戌年永历元年公元 1647年丁亥年永历二年公元 1648年戊子年永历三年公元 1649年己丑年永历四年公元 1650年庚寅年永历五年公元 1651年辛卯年永历六年公元 1652年壬辰年永历七年公元 1653年癸巳年永历八年公元 1654年甲午年永历九年公元 1655年乙未年永历十年公元 1656年丙申年永历十一年公元 1657年丁酉年永历十二年公元 1658年戊戌年永历十三年公元 1659年己亥年永历十四年公元 1660年庚子年永历十五年公元 1661年辛丑年。
明朝大事记年表

以下是明朝大事记年表: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攻占大都,元帝退回蒙古,北元灭亡。
明朝建国,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除丞相之位,集大权于皇帝一身。
洪武十七年(1384年):建造“宝船”下西洋。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不久朱标早逝。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位并建文帝失踪下落不明,史家以“建文逊国”纪年。
朱棣即位,为永乐元年(1403年)。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下西洋结束。
永乐六年(1408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首次出征漠北。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驾崩,享年38岁。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
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即位,改元景泰。
天顺元年(1457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成功。
天顺八年驾崩。
宪宗登基后以天顺为元年,追称代宗为上恭纯皇帝,谥号为诚孝章皇后,香山静福寺有灵照墓祀之。
自天顺后英宗再度重用宦官。
英宗第七子朱祐杬晋封兴王后赐名其府为“天寿山”。
成化十三年(1477年):明宪宗封藩在北京的藩王,加封为“大明国王”。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甲寅,宪宗驾崩,享年四十一岁。
孝宗即位后弘治年间推行一系列明智政策扭转了朝廷国运。
弘治八年(1495年):南巡时曾受到宦官的惊吓病倒。
在宦官李广冒死进献豹骨后病情有所好转。
此后对宦官使用严刑峻法打压,“宫门铁牌”所禁止之事宦官却仍然无所顾忌常犯。
以上就是明朝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时间点,包括了明朝的建国、迁都、政治斗争、军事冲突、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这些事件对明朝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帝王年号顺序表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自1368年至1644年,共历经17位帝王。
每位帝王在即位后都会根据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方针,定制年号以做经纬。
以下是明朝帝王的年号顺序表:1.洪武(1368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定洪武为年号,寓意大治天下、光大太平。
2.建文(1399年-1402年):建文帝即位后,以建文为年号,寄望能够开创明朝的文治时期。
3.永乐(1403年-1424年):永乐年号出自永乐大典,表明明成祖追求永世长乐的愿望。
4.宣德(1425年-1435年):宣德年号体现了明宣宗推崇德治的政治理念。
5.成化(1465年-1487年):明英宗即位后将年号改为成化,以期望能够在治理国家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
6.弘治(1488年-1505年):弘治年号意味着帝王拓广治理天下的抱负。
7.正德(1506年-1521年):正德年号意味着朝廷追求崇正的法制建设。
8.嘉靖(1522年-1567年):嘉靖年号出自《易经·兑卦》,寓意国家得到祥瑞和平安。
9.隆庆(1568年-1572年):隆庆年号表达了明隆庆帝立志开创一个繁荣富强的盛世。
10.万历(1573年-1620年):万历年号表明明万历帝希望自己的年号能够被万代所继承,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
11.泰昌(1621年):短暂的年号,由明熹宗定制,意味着泰平昌盛的寓意。
12.天启(1621年-1627年):明天启帝以年号寓意为天下启示,推行天人合一的理念。
13.崇祯(1628年-1644年):崇祯年号意味着希望能够崇尚神明,以神灵之力治理国家。
明朝帝王的年号顺序表反映了每位帝王在位时的治理思想和政治理念。
洪武以光大太平为目标,永乐追求永世长乐,宣德与正德追求德治,成化和弘治意图拓广治理天下,嘉靖和万历重视科技发展,天启推崇天人合一,而崇祯则试图以神灵之力治理国家。
各位帝王的年号都带有自己的特色和深意,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和各王朝帝王治国理政的理念。
明朝纪年天干公元年份对照表

明朝纪年天干公元年份对照表明(公元1368年—公元1661年)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己酉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庚戌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辛亥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壬子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癸丑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甲寅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乙卯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丙辰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丁巳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戊午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己未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庚申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辛酉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壬戌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癸亥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甲子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乙丑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丙寅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丁卯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戊辰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己巳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庚午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辛未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壬申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癸酉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甲戌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乙亥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丙子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丁丑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戊寅年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己卯年明惠帝朱允炆—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年明惠帝朱允炆—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辛巳年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壬午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甲申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乙酉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丙戌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丁亥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戊子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己丑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庚寅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辛卯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壬辰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癸巳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甲午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乙未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丙申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丁酉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戊戌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己亥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庚子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辛丑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壬寅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癸卯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甲辰年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乙巳年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丙午年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丁未年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戊申年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己酉年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庚戌年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辛亥年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壬子年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癸丑年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甲寅年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乙卯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丙辰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丁巳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戊午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己未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庚申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辛酉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壬戌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癸亥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甲子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乙丑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丙寅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丁卯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戊辰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己巳年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年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辛未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壬申年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癸酉年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甲戌年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乙亥年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丙子年明英宗朱祁镇—天顺(明)元年—公元1457年—丁丑年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戊寅年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己卯年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庚辰年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辛巳年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壬午年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癸未年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甲申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乙酉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丙戌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丁亥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戊子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己丑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庚寅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辛卯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壬辰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癸巳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甲午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乙未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丙申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丁酉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戊戌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己亥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庚子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辛丑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壬寅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癸卯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甲辰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乙巳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丙午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丁未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戊申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己酉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庚戌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辛亥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壬子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癸丑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甲寅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乙卯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丙辰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丁巳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戊午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己未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庚申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辛酉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壬戌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癸亥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甲子年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乙丑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丙寅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丁卯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戊辰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己巳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庚午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辛未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壬申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癸酉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甲戌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乙亥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丙子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丁丑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戊寅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己卯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庚辰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辛巳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壬午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癸未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甲申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乙酉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丙戌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丁亥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戊子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己丑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庚寅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辛卯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壬辰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癸巳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甲午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乙未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丙申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丁酉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戊戌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己亥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庚子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辛丑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壬寅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癸卯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甲辰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乙巳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丙午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丁未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戊申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己酉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庚戌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辛亥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壬子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癸丑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甲寅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乙卯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丙辰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丁巳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戊午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己未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庚申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辛酉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壬戌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癸亥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甲子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乙丑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丙寅年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年明穆宗朱载垕—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戊辰年明穆宗朱载垕—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己巳年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庚午年明穆宗朱载垕—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辛未年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壬申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甲戌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乙亥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丙子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丁丑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戊寅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己卯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庚辰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辛巳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壬午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癸未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甲申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乙酉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丙戌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丁亥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戊子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己丑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庚寅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辛卯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壬辰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癸巳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甲午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乙未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丙申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丁酉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戊戌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己亥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丙午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庚子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辛丑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壬寅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癸卯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甲辰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乙巳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丁未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戊申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己酉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庚戌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辛亥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壬子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癸丑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甲寅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乙卯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丙辰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丁巳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戊午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己未年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明熹宗朱由校—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壬戌年明熹宗朱由校—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癸亥年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甲子年明熹宗朱由校—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乙丑年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丙寅年明熹宗朱由校—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丁卯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己巳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庚午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辛未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壬申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癸酉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甲戌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乙亥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丙子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丁丑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戊寅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己卯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庚辰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辛巳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壬午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癸未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南明福王朱由菘—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乙酉年南明唐王朱韦健—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乙酉年南明唐王朱韦健—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丙戌年南明唐王朱韦金—绍武元年—公元1646年—丙戌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丁亥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戊子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己丑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庚寅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五年—公元1651年—辛卯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六年—公元1652年—壬辰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七年—公元1653年—癸巳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八年—公元1654年—甲午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九年—公元1655年—乙未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十年—公元1656年—丙申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十一年—公元1657年—丁酉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十二年—公元1658年—戊戌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十三年—公元1659年—己亥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十四年—公元1660年—庚子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辛丑年。
明朝文学史年表

明清文学史年表明洪武元年戊申(1368)正月,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国号明,建元洪武。
八月,元朝亡。
约于元末明初,传为罗贯中编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施耐庵编撰的《水浒传》基本定型。
传罗贯中为施耐庵的门人。
施氏生卒年不详。
罗氏约生于1315—1385年之间,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传世。
洪武二年已酉(1369)二月,诏修《元史》,以宋濂、王祎为总裁。
高启以荐修《元史》赴南京,次年授翰林院编修,《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池上雁》等诗作于此际。
洪武三年庚戌(1370)诏定八股文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
高启自定《缶鸣集》十二卷。
杨维桢卒(1296—),年七十五。
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高明约卒于是年(约1301—),年约七十。
有南戏《琵琶记》等。
洪武七年甲寅(1374)高启因作《郡治上梁文》犯忌被杀,年三十九(1336—)。
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洪武八年乙卯(1375)刘基卒(1311—),年六十五。
有《诚意伯文集》。
洪武十一年戊午(1378)瞿佑著成《剪灯新话》四卷。
朱权生(—1448)。
杨基卒于本年或后(1326—),年约五十三。
有《眉庵集》。
洪武十二年已未(1379)朱有燉生(—1439)。
洪武十三年庚申(1380)正月,左丞相胡惟庸坐谋逆罪被杀,株连者众。
徐贲卒(生年不详)。
有《北郭集》。
洪武十四年辛酉(1381)宋濂卒(1310—),年七十二。
有《宋学士文集》。
洪武十七年甲子(1384)三月,颁科举取士式,乡、会试首试《五经》、《四书》,遂为定制。
洪武十八年乙丑(1385)张羽远谪广东,半途召还,自沉龙江,年五十三(1333—)。
有《静居集》。
洪武三十年丁丑(1397)五月,颁《御制大明律》,其中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
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
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如、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十年
公元1445年
乙丑年
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九年
公元1444年
甲子年
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八年
公元1443年
癸亥年
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七年
公元1442年
壬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六年
公元1441年
辛酉年
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五年
公元1440年
庚申年
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四年
公元1439年
己未年
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三年
公元1438年
戊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二年
公元1437年
丁巳年
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元年
公元1436年
丙辰年
明宣宗朱瞻基
宣德十年
公元1435年
乙卯年
明宣宗朱瞻基
宣德九年
公元1434年
甲寅年
明宣宗朱瞻基
宣德八年
公元1433年
癸丑年
明宣宗朱瞻基
宣德七年
公元1432年
壬子年
明宣宗朱瞻基
宣德六年
公元1431年
辛亥年
癸酉年
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七年
公元1512年
壬申年
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六年
公元1511年
辛未年
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五年
公元1510年
庚午年
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四年
公元1509年
己巳年
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三年
公元1508年
戊辰年
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二年
公元1507年
丁卯年
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元年
公元1506年
丙寅年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十八年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十一年
公元1475年
乙未年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十年
公元1474年
甲午年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九年
公元1473年
癸巳年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八年
公元1472年
壬辰年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七年
公元1471年
辛卯年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六年
公元1470年
庚寅年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五年
公元1469年
己丑年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四年
明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十五年
公元1661年
辛丑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十四年
公元1660年
庚子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十三年
公元1659年
己亥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十二年
公元1658年
戊戌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十一年
公元1657年
丁酉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十年
公元1656年
丙申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九年
公元1655年
明英宗朱祁镇
天顺四年
公元1460年
庚辰年
明英宗朱祁镇
天顺三年
公元1459年
己卯年
明英宗朱祁镇
天顺二年
公元1458年
戊寅年
明英宗朱祁镇
天顺(明)元年
公元1457年
丁丑年
明代宗朱祁钰
景泰七年
公元1456年
丙子年
明代宗朱祁钰
景泰六年
公元1455年
乙亥年
明代宗朱祁钰
景泰五年
公元1454年
甲戌年
明代宗朱祁钰
景泰四年
崇祯八年
公元1635年
乙亥年
明毅宗朱由检
崇祯七年
公元1634年
甲戌年
明毅宗朱由检
崇祯六年
公元1633年
癸酉年
明毅宗朱由检
崇祯五年
公元1632年
壬申年
明毅宗朱由检
崇祯四年
公元1631年
辛未年
明毅宗朱由检
崇祯三年
公元1630年
庚午年
明毅宗朱由检
崇祯二年
公元1629年
己巳年
明毅宗朱由检
崇祯元年
公元1628年
戊辰年
明熹宗朱由校
天启七年
公元1627年
丁卯年
明熹宗朱由校
天启六年
公元1626年
丙寅年
明熹宗朱由校
天启五年
公元1625年
乙丑年
明熹宗朱由校
天启四年
公元1624年
甲子年
明熹宗朱由校
天启三年
公元1623年
癸亥年
明熹宗朱由校
天启二年
公元1622年
壬戌年
明熹宗朱由校
天启元年
公元1621年
辛酉年
明光宗朱常洛
泰昌元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元年
公元1647年
丁亥年
南明唐王朱韦金(粤)
绍武元年
公元1646年
丙戌年
南明唐王朱韦健
隆武二年
公元1646年
丙戌年
南明唐王朱韦健
隆武元年
公元1645年
乙酉年
南明福王朱由菘
弘光元年
公元1645年
乙酉年
明毅宗朱由检
崇祯十七年
公元1644年
甲申年
明毅宗朱由检
崇祯十六年
公元1643年
癸未年
辛未年
明穆宗朱载垕
隆庆四年
公元1570年
庚午年
明穆宗朱载垕
隆庆三年
公元1569年
己巳年
明穆宗朱载垕
隆庆二年
公元1568年
戊辰年
明穆宗朱载垕
隆庆元年
公元1567年
丁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四十五年
公元1566年
丙寅年
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四十四年
公元1565年
乙丑年
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四十三年
公元1564年
甲子年
明世宗朱厚熜
乙未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八年
公元1654年
甲午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七年
公元1653年
癸巳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六年
公元1652年
壬辰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五年
公元1651年
辛卯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四年
公元1650年
庚寅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三年
公元1649年
己丑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
永历二年
公元1648年
戊子年
公元1600年
庚子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二十七年
公元1599年
己亥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二十六年
公元1598年
戊戌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二十五年
公元1597年
丁酉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二十四年
公元1596年
丙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二十三年
公元1595年
乙未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二十二年
公元1594年
甲午年
明宗朱翊钧
万历三十四年
公元1606年
丙午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三十三年
公元1605年
乙巳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三十二年
公元1604年
甲辰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三十一年
公元1603年
癸卯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三十年
公元1602年
壬寅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二十九年
公元1601年
辛丑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二十八年
公元1505年
乙丑年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十七年
公元1504年
甲子年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十六年
公元1503年
癸亥年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十五年
公元1502年
壬戌年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十四年
公元1501年
辛酉年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十三年
公元1500年
庚申年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十二年
公元1499年
己未年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十一年
公元1498年
公元1468年
戊子年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三年
公元1467年
丁亥年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二年
公元1466年
丙戌年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元年
公元1465年
乙酉年
明英宗朱祁镇
天顺八年
公元1464年
甲申年
明英宗朱祁镇
天顺七年
公元1463年
癸未年
明英宗朱祁镇
天顺六年
公元1462年
壬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
天顺五年
公元1461年
辛巳年
公元1535年
乙未年
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十三年
公元1534年
甲午年
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十二年
公元1533年
癸巳年
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十一年
公元1532年
壬辰年
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十年
公元1531年
辛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九年
公元1530年
庚寅年
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八年
公元1529年
己丑年
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七年
公元1528年
公元1490年
庚戌年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二年
公元1489年
己酉年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元年
公元1488年
戊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