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肥料利用率验证试验
水稻肥效试验实施方案

水稻肥效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
水稻肥效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评价不同肥料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二、试验地点选择。
试验地点选择在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土壤肥力较为一致的地块进行,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三、试验设计。
1. 试验组设置。
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施肥处理作为试验组,包括常规施肥、减量施肥、增量施肥等处理组。
2. 试验区划。
将试验地块划分为不同的小区,每个小区面积相等,保证各处理组的试验区域一致性。
3. 重复次数。
每个处理组设置适当的重复次数,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试验方案。
1. 施肥时间。
根据水稻生长期的不同阶段,确定合适的施肥时间,包括基肥、追肥等施肥时机。
2. 施肥量。
根据试验设计,确定各处理组的施肥量,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施用量。
3. 施肥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施肥方法,包括基地施肥、叶面喷施、滴灌施肥等。
五、试验操作。
1. 土壤准备。
在试验前,对试验地块进行土壤调理,保证土壤肥力均匀,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 施肥操作。
根据试验方案,按时、按量进行施肥操作,保证各处理组的施肥效果。
3. 管理措施。
在试验期间,加强对水稻的田间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田间杂草清除等。
六、数据采集。
1. 产量调查。
在水稻成熟期,对各处理组的水稻产量进行调查统计,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营养元素含量测定。
对水稻植株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评价不同处理组的肥料利用效率。
七、数据分析。
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评价不同处理组的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性。
八、结论与建议。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不同处理组的水稻肥效试验结论,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九、试验总结。
总结水稻肥效试验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试验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上就是水稻肥效试验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水稻生产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

为配合农业部开展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测算和发布工作,研究常规施肥方式、测土配方施肥及改进施肥方式下水稻肥料利用率,大石桥市在虎庄镇后坎子村安排了水稻小区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1、试验时间2019年4月---2019年10月2、试验地点:虎庄镇后坎村3、试验地基本情况表一试验地点基本情况表4、供试作物及品种:供试作物:水稻品种:盐丰47二、试验方法1、试验处理和田间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1:无肥区(N0P0K0)处理2:无氮区(PK )处理3:无磷区(NK )处理4:无钾区(NP )处理5:氮磷钾区(NPK )采用对比试验,无重复设计,小区面积20釆,小区随机排列,除施肥外,各个小区其他栽培管理措施相同。
2、施肥量的确定施用肥料名称:硫酸铵(21%)、过磷酸钙(12%)、尿素(46%)、硫酸钾(60%)水稻各个处理施肥量如下表:表二水稻试验各个处理施肥量处理2:无氮区(PK ),底肥:过磷酸钙50kg/亩+硫酸钾10kg/亩。
处理3:无磷区(NK ),底肥:尿素16kg/亩+硫酸钾10kg/亩,返青肥:硫酸铵15kg/亩,分蘖:尿素12.5kg/亩,穗粒肥:尿素5kg/亩。
处理4:无钾区(NP ),底肥:尿素16kg/亩+过磷酸钙50kg/亩,返青肥:硫酸铵15kg/亩,分蘖:尿素12.5kg/亩,穗粒肥:尿素5kg/亩。
处理5:氮磷钾区(NPK ),底肥:尿素16kg/亩+过磷酸钙50kg/亩+硫酸钾10kg/亩,返青肥:硫酸铵15kg/亩,分蘖:尿素12.5kg/亩,穗粒肥:尿素5kg/亩。
三、田间管理5月12日施底肥,5月18日插秧,插秧密度9寸*6寸,5月25日施返青肥,6月23日施分蘖肥,7月10日施穗肥。
6月11日施西草净100g/亩除草,6月16日防二化螟施触死皮100g/亩,7月25日5%井冈霉素2袋/亩防纹枯病,在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各喷施一次进口富士一号防穗颈瘟。
水稻化肥利用率试验总结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摸清水稻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进一步调整、完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调整施肥配方,科学指导施肥。
一、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摸清水稻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进一步调整、完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调整施肥配方,科学指导施肥。
二、试验时间和地点1、试验时间试验起止时间为2020年4月10日至10月30日。
2、试验地点长春市九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园区。
该田块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周围无建筑物、树林等遮荫物。
三、材料与方法1、供试土壤类型、肥力状况(详见表1)2、供试作物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吉宏6,前茬作物为水稻。
3、试验设计与方法采用对比无重复试验设计,设4个处理,各处理随机排列,每个处理10m ×10m 小池(池梗用塑料布包好,防止池与池窜水)。
磷钾肥全部做底肥深施18cm 以上;氮肥1/4左右做底肥,2/4左右插秧后1-2周追施(分蘖肥),1/4左右在7月上中旬追施(穗粒肥)。
处理1:无氮区(PK )处理2:无磷区(NK )处理3:无钾区(NP )处理4:氮磷钾区(NPK )4、田间管理措施4月5日-10日浸种,4月10日-11日催芽,4月12日播种,5月10日施底肥,5月11日翻地,5月18日耙地,5月21日封闭除草,5月23日移栽,6月7日封闭除草,6月10日追分蘖肥,7月8日用康宽+叶面肥防治二化螟,7月13日追穗粒肥,7月28日喷扬彩+国光络康水溶性肥料防治稻瘟病,10月17日收获,无自然灾害。
四、试验调查结果1、水稻物候期调查:详见附表3。
2、水稻生育性状调查:详见附表4。
3、水稻秋季产量性状调查:详见附表5五、试验结果分析及结论从试验点调查结果看,处理4与处理1、2、3相比,物候期没有明显差别。
生育性状:6月28日调查结果显示,株高分别增加18cm 、4.4cm 、2.2cm ;每穴株数分别多16.6个、3个、3.6个;叶色处理1明显淡,其它处理没有明显差别;茎粗分别增加0.07cm 、0.02cm 、0.03cm ;7月23日调查结果显示,株高分别增加15.3cm 、4.1cm 、1.4cm ;每穴株数分别多12个、4.4个、4.8个;叶色处理1明显淡,其它处理没有明显差别;茎粗分别增加0.07cm 、0.02cm 、0.03cm 。
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总结

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总结摘要: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肥料高产高效优化管理技术的要求,并进一步摸清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肥料配方的肥料效益,找到适宜该类土壤最佳肥料优化管理方法,为此,按市项目要求,开展了肥料利用率试验,项目已全面结束。
关键词:水稻施肥;实验;产量;经济效益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情况:1 试验地点本试验地点选择在小林镇镇华寿村二社黄邦友承包的大弯田,土壤类型为遂宁组石骨子夹泥田,面积2.8亩,前作水稻,土壤肥力中等,具体理化指标如下:2 试验设计2.1 处理设计按照项目要求,试验设8个处理,具体情况如下:2.2 试验区排列按照随机排列分布,先将试验田分成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两个大区,再在每个大区中按要求随机安排小区,每个大区面积(含小区)1.4亩,每个小区面积22.5平方米,小区间扎田埂并进行包膜,小区与大区分开并单独开出水缺,保证小区之间肥水不串灌。
具体分布如下:2.3 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照试验统一安排,具体每个处理的施肥情况如下表:2.4 栽培与管理水稻选择渝优1351品种,小区长7.5米,宽3米,栽插规格0.3米×0.25米,每窝栽双株,每个小区栽300窝。
其他肥水管理均按农户习惯进行,小区于8月20日收获。
3 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记载情况(见表4)4 秸秆和籽粒的化验情况(见表5)5 肥料利用率计算情况所有肥料利用率按照市统一要求计算,即: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为准,具体情况如下:5.1 氮肥利用率5.1.1 常规施肥根据试验设计,由1和2两处理数据可得,具体计算如下:氮肥利用率=[(533.1×10.4+446.2×10.6)/1000-(448.1×9.84+375.1×8.94)/1000]÷10×100%=[10.27-7.76]÷10×100%=25.1%5.1.2 配方施肥根据试验设计,由5和6两处理数据可得,具体计算如下:氮肥利用率=[(553.3×10.0+473.1×8.76)/1000-(446.4×9.67+333.6×8.26)/1000]÷10×100%=[9.68-7.07]÷10×100%=26.1%5.1.3 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效果=26.1%-25.1%=1%5.2 磷肥利用率5.2.1 常规施肥根据试验设计,由1和3两处理数据可得,具体计算如下:磷肥利用率=[(533.1×2.31+446.2×1.22)/1000-(482.3×2.25+496×1.09)/1000]÷2.4*142/62×100%=14.31%5.2.2 配方施肥根据试验设计,由5和7两处理数据可得,具体计算如下:磷肥利用率=[(553.3×2.82+473.1×1.25)/1000-(507.8×2.49+536×1.132)/1000]÷3.6*142/62×100%=18.49%5.2.3 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效果=18.49%-14.31%=4.18%5.3 钾肥利用率5.3.1 常规施肥根据试验设计,由1和4两处理数据可得,具体计算如下:钾肥利用率=[(533.1×2.8+446.2×26.8)/1000-(512.1×2.54+481.6×24.7)/1000]÷1*94/78×100%=30.68%5.3.2 配方施肥根据试验设计,由5和8两处理数据可得,具体计算如下:钾肥利用率=[(553.3×2.48+473.1×27.6)/1000-(511.2×2.64+472×26.7)/1000]÷1.5*94/78×100%=38.39%5.3.3 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效果=38.39%-30.68%=7.71%6 结论根据上述肥料利用率可以看出,该类土壤进行配方施肥后,氮肥、钾肥和磷肥利用率有较大的提升,结果表明配方施肥用量科学合理。
城固县水稻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总结

氮肥 l 磷肥
钾饵 巴
氮且 巴
磷丑 巴
钾丑 氮月 巴 巴
磷丑 钾月 巴 巴
44 } 2. 9o . 63 3
J 上.止 止 jl s .s L. Lj也 上 .I L I‘ L
6. 37 8
3. 39 O
17 7. l3 77 - . 86 46 6 l . l6 . 5 . 5 O9
照处理 区方 向进入 ( 白区水 源直接 与田间排灌渠 空 相连 , 不能直接 引灌示范 田的水 ) 。
试验前多点采集 土壤混 合样 ,试验结束前 按小 区单独采样 , 分析化 验土壤养分变化情况 。 按水稻生产发育规律定 时定点观察记 载 ,在每 个 小区中部确定 l株 水稻植株为调查 点 ( 0 做好 固定
部分 , 为一个 混合样 品。将有效穗 摘下 , 作 并数单株 有效穗数 和实 、 秕粒数 , 有效穗 放进小 布袋 里 , 把 茎
表 3城 固县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汇总表
单 位 :k/6 m 、% g67
一
2 8—
农 业科技
表 4
汉中 22 第3 科技 0 年 期 1
农 业 科技
2试验要求
汉中 技 2 2 第3 科 0年 期 1
秆放进大 布袋里 。分别在样 品袋 内标 签上标 明小区 号、 处理名 称 、 品号 、 样 试验地 点 、 采样人 、 采样时间。 1 个袋 内放 2 个标签 , 干后 , 量并记 录茎秆 、 效 风 称 有 穗重和穗粒 数 , 然后脱粒 。脱粒 后 , 记录谷粒风干重 量 。接着各 取茎秆 、 粒 lO 左右 的样 品 , 谷 Og 称重 、 烘 干, 计算风干样含水量 。 干样粉 碎后 , 烘 保存 , 用于测
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

(2)采集土样。播种前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采集0-20cm混合土样1个,同时填写采样标签。
(3)划分试验小区。将地块先分成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2个大区,然后在2个大区中分别划分出4个小区,常规施肥大区中设置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4个小区;配方施肥大区中设置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磷、配方施肥无钾4个小区。大区中的4个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长5米、宽4米,面积为20m2,各小区间筑土埂,并用薄膜包埂,埂高出田缺15厘米左右,每小区留一排水缺,排水缺高出田缺6厘米左右,排水缺开向过道或保护行。小区间有1m间隔,小区外有不少于1m的保护行。
3材料与方法
3.1供试土壤
水稻土类、淹育水稻土亚类、淹育黄泥田土属、黄砂田土种。
3.2供试肥料
选用质量稳定的单质化肥:尿素(含氮46%)、过磷酸钙(含有效五氧化二磷12%)、氯化钾(含氧化钾60%)。
3.3试验方案和方法
(1)选地。选择岷东乡平安村9组代月华的屋基田作为试验田,该田块地力均匀、肥力水平中等、面积为1.12亩。
关键词: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
1试验来源和目的
根据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大春主要作物肥料利用率试验工作的通知”,为摸清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水稻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状况,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施本试验。
水稻肥料对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种类和配比的水稻肥料进行对比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肥料对水稻生长、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供试水稻品种:中稻品种“中优9号”。
(2)肥料:尿素(含氮46%)、过磷酸钙(含磷12%)、硫酸钾(含钾60%)、有机肥(鸡粪)、复合肥(含氮、磷、钾各15%)。
2. 实验方法(1)试验地选择:选取肥力均匀、土质良好的水稻田作为试验地。
(2)试验设计:将试验地划分为5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处理区设置如下:处理1:空白区,不施任何肥料。
处理2:传统施肥区,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按1:1:1的比例混合。
处理3:有机肥区,施用鸡粪作为有机肥。
处理4:复合肥区,施用复合肥。
处理5:有机肥+复合肥区,施用鸡粪和复合肥按1:1的比例混合。
(3)施肥方法:各处理区均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底肥,移栽后追肥2次。
(4)田间管理:各处理区进行相同的田间管理,包括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5)数据采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定期测量各处理区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等指标,并记录产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稻生长指标从表1可以看出,与传统施肥区相比,有机肥区和有机肥+复合肥区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等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且有机肥+复合肥区的生长指标最高。
这说明有机肥和复合肥对水稻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1 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指标处理区株高(cm)穗数(个/株)穗长(cm)穗粒数(粒/穗)空白区 58.2 13.6 20.1 84.5传统施肥区 63.5 15.2 21.8 89.2有机肥区 64.3 16.1 22.0 91.0复合肥区 65.1 16.5 22.5 92.3有机肥+复合肥区 67.8 17.2 23.5 94.52. 水稻产量从表2可以看出,与传统施肥区相比,有机肥区和有机肥+复合肥区的产量分别提高了9.2%和12.3%。
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

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其肥料利用率的研究一直是农业领域的热点之一。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自然资源。
本报告将对水稻肥料利用率进行试验研究,并分析试验结果,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水稻不同施肥处理的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案的肥料利用率,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试验设计1. 试验区域:本次试验选择了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的水稻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区域。
2. 试验材料:选用了当地适宜种植的水稻品种,以及相应的氮、磷、钾肥料作为试验材料。
3. 试验方案:分为对照组和三个处理组。
对照组不施肥,处理组分别施用不同比例的氮磷钾复合肥料。
4. 试验指标:收集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包括植株生长情况、产量、肥料的使用量等指标。
三、试验过程1. 土壤处理:对试验区域的土壤进行了基本施肥,并进行了喷淋作业,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水平。
2. 播种管理:在试验区域内进行水稻的统一播种,保证各组的播种密度和种子选择一致。
3. 施肥处理:按照不同处理组的施肥方案,进行了相应的施肥作业。
对照组不施肥,处理组分别施用了不同比例的氮磷钾复合肥料。
4. 生长监测: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进行了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5. 收获处理:水稻成熟后进行了统一的收割和收获处理,记录了不同处理组的产量情况。
四、试验结果分析1. 植株生长情况:经过对植株生长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处理组的水稻植株生长势旺,茎秆粗壮,叶片翠绿,均匀一致;而对照组的植株生长较弱,叶片黄瘦,生长不均匀。
2. 产量情况:处理组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适当施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3. 肥料利用率:通过对肥料使用量与产量的比较,可以计算出肥料利用率。
结果显示,处理组的肥料利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适当施肥可以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 水稻 ; 肥料利 用率; 验 证 试 验
在 水稻 生产 中 , 由于施肥 不 当和 肥效 不高 造成 了一 定 的经 济损 失 和对环 境 的污 长 , 但 单位 肥料 增产 率 却随 化肥 施用 量增 加 而明 显递减 , 究 其原 因是 肥 料利 用 率低 , 损失 严 重 。提 高肥料 利用 率是 土 肥工 作 的重要 环节 , 该试 验 通过 对八 五八 农场 3个试 验 地 点 的 田间 氮
肥 6 O ; 分 蘖肥 尿 素 4 O 9 / 6 ; 穗 肥 尿素 2 0 、 钾肥 4 0 。
2 试 验 结 果 与 分 析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2 - 2 8
作者简 介 : 王振鑫 ( 1 9 8 4 一 ) , 男, 黑龙江 虎林人 , 研究方 向为土壤学 。
通讯作者 : 蔡德利 ( 1 9 6 8 一 ) , 男, 黑 龙 江依 兰 人 , 教授 , 研究方 向 3 S技 术 与土 壤 资 源 管 理 、 农业 信息化 。
1 . 2 供 试 材 料
供试 水 稻 品种为 垦稻 1 2号 、 垦鉴 稻 6号 、 空育 1 3 1 。供试 肥料 : 氮 肥为 4 6 尿素 , 磷 肥为 4 3 三料, 钾 肥
为 6 0 氯化 钾 。
1 . 3 试 验 设 计
试验 采 用无 重复 设计 。设 A、 B两 个大 区 即常规 施 肥 区 、 配 方施 肥 区 , 每个 大 区 4个处 理 。每个 处 理 面 积3 O m 。A 区 4个 处 理 为常 规施 肥 处 理 ( A— N P K ) 、 常规 施 肥 无氮 处 理 ( A— N 。 P 。 K 。 ) 、 常 规施 肥 无磷 处 理
・
1 8 ・
现 代 化 农 业
2 0 1 4年 第 3期 ( 总第 4 1 6 期)
水稻肥料利 用率验证试验
王 振鑫 。 蔡 德 利
( 1 . 黑 龙 江八 一 农 垦 大 学 农 学 院 , 黑龙江 大庆 1 6 3 3 1 9 ; 2 . 黑龙 江 省 八 五 八 农 场 )
摘要 : 通 过 对科 技 园 区、 第三 管理 区、 第 七 管理 区 水稻 氮 、 磷、 钾 的 肥 料 利 用 对 比试 验 , 摸 清八五八 农场水稻 氮 、
磷、 钾 肥 的利 用 率 现状 , 并 对 常规 施 肥 和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肥 料 利 用 率做 了对 比 , 结果显示 配方施肥较 常规施肥 氯、 磷、 钾 利 用 率 有提 高 , 科技 园区试验点 氮、 磷、 钾肥 的利 用率 分别提 高了 1 3 . 2 、 6 . 0 、 7 . 6个 百 分 点 ; 第 三 管 理 区 试 验 点 氮、 磷、 钾 的利用率分别提 高了 2 . 8 、 0 . 5 、 4 . 2个 百 分 点 ; 第 七管理 区试验 点 氮、 磷、 钾肥 的 利 用率分 别提 高 了 1 . 5 、
栽 培方 式 为人工 插秧 , 栽 培密 度为 行距 3 O c m, 穴距 1 3 c m( 即9 ×4型 ) , 每穴 4 ~ 5株 。秧 苗 要 用 同一 棚 内的秧 苗 , 大小 、 素质 要 均匀 一致 , 插 秧要 直 。施 肥时 期与 方法 : 基 肥在 水整 地结 束后 立 即施 入 , 也 就 是插 秧 前5 -7 d , 蘖肥 在 返青 时 ( 一 般 在插 秧 5 ~7 d后 ) 施入 , 穗 肥在 1 0 . 1 ~1 0 . 5叶期 施 入 , 各 时期 施 入前 用 粗 天平 称好 各 小 区的穗 肥用 量 , 分别 装入 纸袋 , 人 工撒 施 。各 处 理各 时期 施 肥 量 , 基 肥尿 素 占 4 0 、 磷肥 1 0 0 、 钾
( A_ N P 。 K ) 、 常 规施 肥 无钾处 理 ( A— N P K。 ) 、 配方施肥( B — N P K ) 、 配方 施 肥 无 氮处 理 ( B — N。 P K2 ) 、 配 方 施肥 无磷 处 理 ( B — N P 。 K ) 、 配 方施 肥无 钾处 理 ( B — N P K 。 ) 。 1 . 4 主 要技 术措 施
肥、 磷 肥和 钾肥 的对 比试 验 , 摸 清八 五八农 场 水稻 氮肥 、 磷肥 和 钾肥 的利 用率 现状 , 并将 常 规施 肥 和测 土配 方
施 肥下 氮肥 、 磷 肥 和钾肥 利用 率 效果 做一 比较 。
l 试 验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 验 地 点 及 概 况
试 验地 于 2 0 1 3年设 在 黑龙 江省 八 五八农 场科 技 园 区 、 第 三管理 区和第 七 管 理 区 , 科 技 园 区种 植 垦 稻 l 2 号, 第 三管 理 区种 植垦 鉴稻 6 号, 第 七 管 理 区种 植 空 育 1 3 1 。科 技 园 区肥 力 概 况 为 : p H值 5 . 5 , 有 机 质 含 量 2 9 . 6 g / k g 、 碱解氮 1 3 1 . 6 mg / k g 、 有 效磷 1 5 . 2 mg / k g 、 速效 钾 1 5 6 mg / k g ; 第 三 管理 区肥 力 概况 为 : p H值 5 . 8 , 有 机质 含量 3 2 . 9 g / k g 、 碱解 氮 1 4 0 mg / k g 、 有效 磷 1 3 . 1 mg / k g 、 速效 钾 1 1 2 mg / k g ; 第七管理区肥力概况为: p H值 5 . 8 , 有 机质 含量 6 9 . 9 g / k g 、 碱解 氮 1 2 3 . 9 mg / k g 、 有 效磷 2 8 mg / k g 、 速 效钾 1 9 6 mg / k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