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头伏是哪一天

合集下载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一览)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一览)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一览)入伏时间表初伏时间:2023年7月11号(阴历五月廿四)~ 2023年7月20号,共10天;中伏时间:2023年7月21号(阴历六月初四)~2023年8月9号,共20天;末伏时间:2023年8月10号(阴历六月廿四)~ 2023年8月19号,共10天;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文言讲,伏即为潜伏的意思。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

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

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

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

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

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

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远些。

养生必须从当下做起。

伏天最热的原因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伏天的防暑常识一、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二、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

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最新)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最新)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最新)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8月24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初伏第1天:2022年7月16日初伏第2天:2022年7月17日初伏第3天:2022年7月18日初伏第4天:2022年7月19日初伏第5天:2022年7月20日初伏第6天:2022年7月21日初伏第7天:2022年7月22日初伏第8天:2022年7月23日初伏第9天:2022年7月24日初伏第10天:2022年7月25日中伏: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中伏第1天:2022年7月26日中伏第2天:2022年7月27日中伏第3天:2022年7月28日中伏第4天:2022年7月29日中伏第5天:2022年7月30日中伏第6天:2022年7月31日中伏第7天:2022年8月1日中伏第8天:2022年8月2日中伏第9天:2022年8月3日中伏第10天:2022年8月4日中伏第11天:2022年8月5日中伏第12天:2022年8月6日中伏第13天:2022年8月7日中伏第14天:2022年8月8日中伏第15天:2022年8月9日中伏第16天:2022年8月10日中伏第17天:2022年8月11日中伏第18天:2022年8月12日中伏第19天:2022年8月13日中伏第20天:2022年8月14日末伏: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末伏第1天:2022年8月15日末伏第2天:2022年8月16日末伏第3天:2022年8月17日末伏第4天:2022年8月18日末伏第5天:2022年8月19日末伏第6天:2022年8月20日末伏第7天:2022年8月21日末伏第8天:2022年8月22日末伏第9天:2022年8月23日末伏第10天:2022年8月24日三伏天的传统美食在中国的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

2023哪天入伏哪天出伏

2023哪天入伏哪天出伏

2023哪天入伏哪天出伏2023哪天入伏哪天出伏2023年入伏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出伏时间:2023年8月20日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至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至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至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最热原因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了解下三伏贴有何作用一、治疗咽部疾病。

如果您有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咽喉疾病,那么建议您贴上三伏贴。

因为,三伏贴不仅能缓解这些症状,而且还有完全治愈这些疾病的可能。

二、冬病夏治。

有的男人患有老寒腿,颈椎、腰腿疼痛等怕见风的疾病,若是在伏天贴上三伏贴,对这些疾病都有很好的缓解及治疗的功效。

所以,伏天贴三伏贴有什么作用?冬病夏治。

三、壮阳。

伏天贴三伏贴有利于补肾强骨的功效,肾一补,阳自壮。

所以,男人不可小瞧三伏贴的功效。

四、提高免疫力。

三伏贴又被称作“天灸”,从名字便可知是针灸的一种。

而针灸最大的功效就是提高免疫力,伏天贴三伏贴自然也不例外。

三伏贴贴敷前注意事项三伏贴贴敷前注意事项首先最好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1—2个星期,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也应尽量避免,少吸烟、不饮酒,以免减弱药效。

其次,要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

外出前做好防蚊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

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最后,如果贴敷前发现所贴穴位处的皮肤有破口,或出现发烧、头痛、腹泻呕吐等急性感染的症状,则需推迟第一贴的时间。

“头伏记得补,伏天不受苦”,入伏后,别忘吃4样“扶阳菜”,安康过夏天

“头伏记得补,伏天不受苦”,入伏后,别忘吃4样“扶阳菜”,安康过夏天

“头伏记得补,伏天不受苦”,入伏后,别忘吃4样“扶阳菜”,安康过夏天随着夏季的深入,一年一度的三伏天已经来临;三伏天分为:头伏(07月15日—07月24日)中伏(07月25日—08月13日)末伏(08月14日—08月23日)三个阶段。

头伏是三伏天的开端,也代表着炎热的夏天正式拉开序幕。

随着夏日的热情逐渐升温,我们迎来了传统节气中的“头伏”,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正式开始。

古人云:“头伏记得补,伏天不受苦。

”这句话蕴含了深厚的养生智慧,提醒我们在酷热的季节里,更要注重饮食调养,以“扶阳”为要,增强体质,安然度夏。

今日入伏,不妨跟随我一起,品味四样传统而有效的“扶阳菜”,让身体在炎炎夏日中也能保持健康与活力。

俗话说“头伏不补,伏天受苦”,在头伏打好身体基础,才能安稳度过这个夏天;只有三伏天打好基础,才能舒坦一整年!“头伏记得补,伏天不受苦”,今日入伏,别忘吃4样“扶阳菜”,安康过夏天!01.饺子有句俗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

在北方,头伏吃饺子已成为一种习俗,不仅因为饺子形状似元宝,寓意着“元宝藏福”,更因为饺子皮薄馅大,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

头伏时节,人体阳气外散,内里相对空虚,此时食用饺子,特别是以温热性食材如韭菜、羊肉等为馅的饺子,能有效温补脾胃,提升体内阳气,为身体注入一股温暖的力量,抵御外界暑湿之气的侵袭。

02.三豆汤面对高温酷暑,一碗清凉解暑的三豆汤无疑是最佳选择。

三豆通常指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三者搭配煮汤,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健脾利湿,平衡体内湿热。

绿豆性凉,能解暑热;赤小豆利水消肿,排出体内多余水分;黑豆则补肾益精,增强体力。

三者相辅相成,既满足了夏日消暑的需求,又兼顾了身体的调养,是伏天里不可多得的养生佳品。

03.喝一杯姜茶“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夏季人体毛孔张开,易受寒凉之气侵袭,此时适量饮用姜茶,可温中散寒,提升体内阳气,预防感冒和中暑。

姜茶制作简单,只需将生姜切片或切丝,加入沸水中冲泡,根据个人口味可适量加入蜂蜜或红枣调味,既能增加风味,又能增强滋补效果。

三伏天时间表及注意事项

三伏天时间表及注意事项

三伏天时间表及注意事项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初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初伏第2天:2023年7月11日初伏第3天:2023年7月11日初伏第4天:2023年7月11日初伏第5天:2023年7月11日初伏第6天:2023年7月11日初伏第7天:2023年7月11日初伏第8天:2023年7月11日初伏第9天:2023年7月11日初伏第10天:2023年7月11日中伏:7月21日-8月9日中伏第2天:2023年7月22日中伏第3天:2023年7月23日中伏第4天:2023年7月24日中伏第5天:2023年7月25日中伏第6天:2023年7月26日中伏第7天:2023年7月27日中伏第8天:2023年7月28日中伏第9天:2023年7月29日中伏第10天:2023年7月30日中伏第11天:2023年7月31日中伏第12天:2023年8月1日中伏第13天:2023年8月2日中伏第14天:2023年8月3日中伏第15天:2023年8月4日中伏第16天:2023年8月5日中伏第17天:2023年8月6日中伏第18天:2023年8月7日中伏第19天:2023年8月8日末伏:8月10日-8月19日末伏第1天:2023年8月10日末伏第2天:2023年8月11日末伏第3天:2023年8月12日末伏第4天:2023年8月13日末伏第5天:2023年8月14日末伏第6天:2023年8月15日末伏第7天:2023年8月16日末伏第8天:2023年8月17日末伏第9天:2023年8月18日末伏第10天:2023年8月19日出伏天打雷说明什么有句话说“出伏雷唱歌,连绵细雨滴到秋”,这句就意味着秋天会有很多阴雨天气。

2023年入伏时间几点几分

2023年入伏时间几点几分

2023年入伏时间几点几分2023年入伏时间几点几分2023年入伏是在:7月11日0:00:00,星期二,农历五月廿四。

每年入伏的时间是“夏至三庚”,也就是每年夏至节气之后的第三个“庚”日。

夏至节气的时间很好确定,2023年夏至的时间是6月21日。

往后数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时间,什么是“庚”日呢?按照“干支纪日法”,带“庚”字的日子就是庚日,“干支纪日法”是十天干、十二地支进行相配,所以,“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6月21日开始往后数(今年夏至是乙巳日),第三个“庚”日的时间是7月11日。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入伏吃什么好苦味菜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委靡、倦怠乏力、食欲不振。

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

苦味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

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选择。

酵素入伏给身体补充酵素,可以帮助我们清理体内毒素,改善伏天易出现的身体不适感。

食用瑞他命酵素原液,便可以净化血液,排出肠道毒素,增强肝脏解毒能力,使体内的毒素得到排出。

另外,酵素还有调理肠胃的效果,可以改善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适合日常养生以及伏天养生食用。

食醋入伏后天气转热,排汗量也随之增加,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

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

夏天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很快会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入伏有哪些习俗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

”意思是“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

三伏天一共多少天?

三伏天一共多少天?

三伏天一共多少天?2023三伏天一共多少天呢?三伏的日期是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三伏天一共多少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伏天具体时间,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三伏天一共多少天?2023年三伏天一共40天!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的习俗1、吃饺子在过去的农业社会,入伏的时候,刚好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

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在北方,入伏天一定要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此到了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进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2、吃只鸡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

相对来说,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也是有些科学根据。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

”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

在炖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

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头伏饮食注意事项谚语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伏日吃面食的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此时,新麦刚收月余,带着麦香的面食可以增加食欲,排出“热邪”。

伏天里昼夜温差小,容易休息不好,活动量不要太大;饮食要清淡,不要增加肠胃工作量;注意夏季卫生,避免夏季传染病;伏天是食物霉变高发期,要注意食物保质、保鲜。

防暑是人们永远需要重复的'话题。

露天工作者和老人、婴儿、病人是最需要注意防暑的。

其实只要注意采取措施,暑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多喝茶水、绿豆汤,多食清淡食物,勤洗澡、勤换衣,保障充足的睡眠,外出采取防晒措施,活动不要过量,避开中午时段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疲劳驾驶。

三伏天时皮肤腠理开泄,机体代谢旺盛,因此古人在三伏天贴药,药性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

2021年什么时候入伏_入伏是在哪一天

2021年什么时候入伏_入伏是在哪一天

2021年什么时候入伏_入伏是在哪一天20xx年入伏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呢?据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入伏的知识点,就和小编接着往下看。

20xx年入伏时间20xx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20xx初伏时间:20xx年7月12日庚辰20xx中伏时间:20xx年7月22日庚戌20xx末伏时间:20xx年8月11日庚午20xx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30天,从20xx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

入伏的意思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三庚、三伏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

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

“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

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

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

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

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

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头伏是哪一天
2017年哪天入伏?2017三伏时间从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2017年入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
2017年从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计40天,8月21日出伏
2017年三伏时间表:
一伏(初伏) 7月12(庚子日) 7月21
二伏(中伏) 7月22(庚戌日) 8月10
三伏(末伏) 8月11(庚午日) 8月20
伏天时间算法: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入伏哪些习俗?
头伏
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据说与节气和那时菜农生产技艺有关:农业落后,也没有暖棚设施,没有更多夏令青菜供应百姓,夏至数伏时正是蔬菜青黄不接断档之时,也因伏天时特炎热,汗流浃背的人们都愿在此时弄些简单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饭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饺子、面条、烙饼的食俗。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最初称“馄饨”。

据史载: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一书中就记述一种馄饨食品:“今云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

”近年在吐鲁番一个唐代古墓里出土的木碗中就发现了十多个饺子,其形状跟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

到清代时吃饺子称为煮饽饽,《燕京岁时记》上云:“每届初一,无论贫富人家皆以白面做角食,谓云煮饽饽。

”以上可见吃饺子历史之悠久。

饺子也叫“伏(福)贴”或“贴伏(福)”饺子,“伏”与“福”谐音,有纳福吉祥富贵之意。

二伏
二伏天是暑天最热之时,主妇们都爱在此时制作简捷又顺口的面条做主食,所以称“二伏面”。

古时把面条叫“汤饼”和“不托”。

在张岱写的《夜航船》一书中就有“魏作汤饼,晋作不托”之语,面条就是由汤饼逐渐为面片汤后发展而成。

古时做面汤时,用一只手托着和好的面,另一只手往锅里撕片,
形成“片儿汤”,片撕得很薄,就像蝴蝶翅膀似的,所以雅名又叫“蝴蝶面”。

这种制汤面方法类似现在的山西刀削面。

到了晋代人们才使用上了案板、擀面杖和刀,不再用手托着做了,所以此时面条也叫“不托”。

北宋时期已制作成长条面,称为“索面”,待到明清时面条的品种花样更多。

解放前后制作方面已有手抻面、刀切面、机器切面和挂面以及白面玉米面两样面条等多种。

伏天吃面条的民俗早在三国时期已有,《魏式春秋》上云:“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

”那么又为什么大热天本来就酷热难耐,还吃让人淌汗的热汤面呢?南朝时有书论述是:“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因古时人们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到了六月就应该恶,而“以热制热”法一向是中医养生专家提倡的夏暑养生良方。

另外二伏时正值夏收刚结束小麦丰收之际,人们素有“尝鲜儿”的习惯,用新小麦做成汤面吃上两碗,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既尝鲜又驱瘟疫邪气,这就是二伏时吃面的原因吧。

三伏
三伏天时节还要吃烙饼摊鸡蛋。

每年的三伏,都在立秋以后,气候已比中伏凉了一些,主妇们完全可站在炉前为家人烙饼了。

饼在古时是谷物、面粉制成的食品统称。

至唐宋代后,饼才开始成为以面粉制成的圆形面食,出现了多种配料带馅的饼、千层饼、酥油饼、家常饼及薄饼等。

在三伏天时多爱烙脂油饼、大荷叶饼,再煮锅绿豆粥,摊上几
个鸡蛋,买点酱猪头肉,拌个蒜茄泥,拌个凉粉或拨鱼,一家合而食之,是伏天里不错的清爽美味。

三伏天的食俗,虽没大鱼大肉,有些清淡素口,但那却是因时宜人的节令食品,很值得传承下去!
[2017年头伏是哪一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