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SPE 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对比

SPE 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对比

SPE 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对比王建宁【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3(000)0z1【摘要】在油气资源管理上,各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标准,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SPE或者SEC标准。

国内油田依据《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标准号:GB/T 19492-2004)对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和储量进行管理。

随着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开展海外油气开发工作,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和计算标准也逐渐与国际接轨,SPE和SEC等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得到国内油气公司的认可和接受。

不乏一些石油公司在石油资源管理中采用SPE和SEC标准,但对SPE 标准中资源量\储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叫法,以及分级分类的界限等方面都不够准确。

本文着重从资源量/储量的定义、分级和分类方面分析SPE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的区别。

【总页数】4页(P206-209)【作者】王建宁【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55【相关文献】1.《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在河南油田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李薇;万力;李波;黄灯;柳云景;林波2.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评论与建议 [J], 陈元千3.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管理概况 [J], 陈红4.俄联邦与SPE-PRMS最新储量-资源量标准对比研究 [J], 罗富平5.SPE-PRMS标准油气储量分类体系与我国的差异性探讨及储量管理建议 [J], 肖玉茹;黄学斌;李姝;刘丽琼;卢泉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气田储量定义及分类

油气田储量定义及分类

油气田储量定义及分类目前国内与国际对储量的分类和认识有一定区别,其分类对应情况见图4和图5。

国内资料一般都指图4中的原始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而国外资料提到的储量一般指图2中的剩余可采储量(Reserves )。

目前国内正逐步与国际接轨,这方面的差别将逐渐缩小。

一般情况下,一个固定油田原始地质储量确定后随时间变化不大,而可采储量在不同时间段随技术进步将变化很大。

因此,剩余可采储量(Reserves )都需要标明日期。

4.1 原始地质储量是指已发现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是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油气藏(田)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求得的。

国内将地质储量分为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和探明地质储量。

图4 油气田储量分类4.2 预测地质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油气流或综合解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国际一般情况进一步勘探价值的、可能存在的油(气)藏(田),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

4.3 控制地质储量是指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

4.4 探明地质储量是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各种资料应是钻井、测井、测试或可靠压力资料证实的,均具有较高的可靠程度。

4.5 可采储量是指在未来一定时间从已知油气藏中预计可商业采出的石油量。

所有的储量估算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靠性。

不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估算时所获得可靠的地质和工程数据的数量以及对这些数据的解释。

可采储量分为已证实可采储量(Proven)和未证实可采储量两类,已证实可采储量可划分为开发储量和未开发储量两类,未证实可采储量进一步划分为P2储量(控制可采储量Probable)和P3储量(预测可采储量Possible)。

燃气资源国内外对比及与油(2)

燃气资源国内外对比及与油(2)

一、燃气资源国内外对比及与油、煤比较分析1、燃气资源国内外对比天然气市场是区域性的,主要的消费市场有3个:北美、欧洲和亚太。

迄今,天然气尚未形成全球性基准价,主要价格形式有6种,其中3种(气对气竞争、油价指数以及政府监管)占世界天然气定价方法(按消费价)的90%。

当前,我国在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中的定价形式分为天然气出厂价实行政府指导价以及管网天然气实行市场调节价两种。

按照气源生产分类,我国现有的天然气分为自产天然气与进口天然气(又被划分为管输气与液化天然气)。

其中,当前我国进口的天然气价格倒挂。

究其原因,对比国际原油价格,我国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油品价格的三成,而国际平均水平是六成左右。

由此可见,我国在全球天然气定价权中“失语”,直接导致我国在进口天然气的过程中,大量外汇流失。

这样,一方面国产天然气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国内需求潜力巨大,这就是我国天然气供需的基本情况。

目前,国际上较成熟的欧美天然气交易,是由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共同组成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决定天然气的买卖价格和市场走势。

在亚太地区,却尚未推出天然气期货品种,也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货市场。

2、燃气资源与油、煤比较分析由于我国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且开采成本很低。

但由于一些地区不顾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规划、违规建设、无序发展煤炭转化项目,许多煤企业上马煤化工项目也只是借煤化工之名行圈煤之实,导致国家紧急叫停煤化工项目。

据统计,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5.40%,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率2.78%,是世界上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规模开发天然气,并增加天然气发电比重,这将加大天然气的消耗,天然气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

由于天然气作为能源利用具有优越性,环境效益明显,它是优质、高效、安全、清洁能源。

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每年石油的进口量都在急剧增长,能源消费速度加快。

油气储量的定义及分类-CUP

油气储量的定义及分类-CUP

油气藏埋藏深度 (m)
单井油产量 ( m 3/d )
单井气产量 ( 10 4 m 3/d )
≤ 500
0.3
0.05
> 500 ~ 1000
0.5
0.1
> 1000 ~ 2000
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 2000 ~ 3000
3.0
0.5
> 3000 ~ 4000
5.0
1.0
> 400 0
10.0
2.0
我国的工业油气流标准是渤海湾陆上常规油田回收开发井
行业学会层面(如SPE, SPEE, AAPG, IVSC等),注重公 平利益竞争
国家层面(如挪威NPD, 美国EIA、USGS、MMS、中国、 俄罗斯等),注重充分利用资源
国际层面(如WPC, WEC, OPEC, IAEA, CCOP等),注 重统一对比概念
资本投资层面(如SEC, LSE, CPSA等),注重显著投资回 报
累计产量
表外资源量
Proved 证实的
Unproved 未证实的
Developed 已开发的
Undeveloped 未开发的
Probable 概算的
Possible 可能的
Proved Contingent 证实表外资源量
Probable Contingent 概算表外资源量
Possible Contingent 可能表外资源量
26
储量不确定性的论证对比
我国的储量计算只针对确定性进行论证,追求结果的唯 一性,认为储量是天然存在的,只能有一个值。我们的 一切做法都是为了力求算准这个唯一值。而忽略或忽视 了现有资料不完整性对算准储量的影响,而且储量报告 基本不论证不落实的因素。

中国与世界主要含油气区大地构造比较分析介绍

中国与世界主要含油气区大地构造比较分析介绍

中国与世界主要含油气区大地构造比较分析介绍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中国《地质学报》2006年10月第80卷第10期刊载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邓平、肖蔡薇、牛宝贵、王军撰写的文章《中国与世界主要含油气区大地构造比较分析》一文,值得一读。

现将该文内容介绍如下,供读者阅读和研究。

该文内容提要中国与世界主要含油气区大地构造比较,区别十分明显。

世界主要为海相,特别是中新生代海相含油气层系,一般经历了单旋回的演化过程;中国主要为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层系,经历了多旋回的演化过程。

世界主要含油气区大多位于南(冈瓦纳)、北(劳亚)两大陆本部或被动大陆边缘,大陆被大洋围绕,形成洋环陆古构造-古地理景观,各时代海相沉积发育良好,构造动力体系单一,地质构造比较简单。

而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则属于南(冈瓦纳)、北(劳亚)两个巨型大陆之间的转换构造域,它是由众多微陆和造山带组合而成的复合大陆,古构造-古地理环境为洋含陆,即微陆块散布在浩瀚的海洋之中;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体系的叠加、复合,使东亚成为全球构造域复杂的地区。

因此,在中国,只有在构造相对稳定、又被中新生代沉积覆盖的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多旋回叠合盆地,海相油气层才得以保存,在海相地层直接暴露于地表的地区,至今尚未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

该文前言⑴、中国油气资源分析基本思路国家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资源和能源需求急剧增长,寻找新的能源和资源基地成为摆在地质工作者面前的重大任务。

这一任务包括战略、战役、战术三个不同的层次。

本文将从大地构造研究出发,从战略角度,分析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从国内外含油气区地质条件,特别是大地构造条件的对比中,分析中国的油气资源;把中国油气资源放在全球构造和全球油气资源的平台上进行分析、对比。

⑵、中国油气地质主要成果经过半个多世纪大规模普查勘探,中国地质学家已经获得如下基本认识:松辽、渤海湾、南海北部陆缘、东海陆架等大型裂谷和大陆边缘裂谷盆地,莺歌海、万安等大型拉分盆地,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吐哈以及柴达木等大型多旋回叠合盆地以及南海南部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含油气区。

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

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

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依据油气不同勘探阶段的不同勘探程度,经过评估,相应产生表征两大资源类别及其派生的十几种各级资源系列的资源量与储量划分体系。

由于对资源/储量的含义、评估的角度和方法以及勘探程序和管理方法存在着某些差异,往往影响对资源/储量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统一管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统一划分,形成规范。

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储量委员会制订颁发的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就是作为国家和各油公司对油气资源评价和储量评估与管理统一执行的准则。

是制订国家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规划和资源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

油气资源与储量既具有不同内涵又为统一整体,各级储量是资源的组成部分。

油气资源是泛指由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油气聚集在含油气盆地地下深处和地表油气资源量的总称,它既包括已经发现的油气资源(亦称地质储量),也包括待发现的油气资源两大部分。

油气地质储量,是地质资源量中已经钻井、测试证实的部分,属已经发现的油气资源,其中包括已探明的油气地质储量、控制油气储量和预测油气储量三个级别。

考虑到油气勘探阶段性和油气田开发、开采的实际运作与管理,需要将油气资源具体分解为资源与储量两大类体系。

2图1 1988年国家标准局颁发的油气资源/储量分类图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与管理主要引用苏联的资源/储量分类体系。

为了适应国际交流发展的需要,1984年5月在全国矿产储量工作会议上,决定组织编制储量规范并于1988年由国家标准局正式发布了国家标准的《石油储量规范》和《天然气储量规范》。

将总资源量按发现程度分为已发现资源量(地质储量)和待发现资源量两类。

其中已发现储量中按油气藏探明程度分为探明、控制、预测三级储量。

待发现资源根据勘探对象和勘探程度分为潜在资源量和推测资源量。

为便于勘探、开发管理与国际交流,在上述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基础上,又将探明储量根据开采和采出程度补充细化,分为已开发探明储量和未开发探明储量以及相应的可采储量和非可采储量两部分(图1和图2),从而使中国的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化、国际化。

俄联邦与SPE_PRMS最新储量_资源量标准对比研究_罗富平

俄联邦与SPE_PRMS最新储量_资源量标准对比研究_罗富平
1) 储层中紧邻 A、B 级储量控制单元,距离上等 于一个井距的未钻储层含油气面积控制的可采储 量;
2) 未取样井控制的储层面积,如果其它井在同 一储层通过取样或生产证实了该储层具有生产能力 (邻近类比),那么未取样井控制的可采储量归为 C1 级储量。
第4期
罗富平.俄联邦与 SPE-PRMS 最新储量-资源量标准对比研究
摘要:介绍了俄罗斯在 2009 年开始执行的储量-资源量分类新规范和西方主要石油行业协会在 2007 年颁布的油气储量-
资源量分类新标准,然后对比分析了这两套分类体系,阐述了它们之间在储量-资源量分级分类标准方面的相似性与差
异,对于中国石油公司开展俄罗斯地区的油气资产并购,特别是收购西方石油公司在俄罗斯地区的油气资产,具有一定的
SPE-PRMS 对远景资源量从技术的不确定性做 了 低 值(low estimate,概 率 90 %)、最 佳 值(best estimate,概率 50 %)和高值(high estimate,概率 10 %) 三种分类;从项目成熟度,SPE-PRMS 还将远景资源 量进一步细分为有利圈闭资源量(Prospect)、远景圈 闭资源量(Leads)、区带资源量(Play)三类。
新规范对油气储量-资源量的分级分类主要依 据勘探程度、地质依据、项目所处的阶段及商业开发 的成熟度进行划分。
针对已获得油气发现的油气藏,新规范把油气 可采储量划分 A、B、C1、C2 四个类别,结合所发现油 气藏能否商业开采的概率,对 B、C1、C2 三个类别再 次细分为两种情况:1)具有商业价值的 B、C1、C2;2) 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 B、C1、C2。
图 2 SPE-PRMS 对储量-资源量的分级分类[2] Fig. 2 Categor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for reserve and resource of SPE-PRMS

石油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介绍(新)

石油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介绍(新)

1. 术语和定义
国际惯例 原地量 资源 储量 已发现 地质 储量 技术可采 储量 剩余经济 可采储量 未发现 原地 资源量 可采 资源量
2. 勘探开发阶段划分
将勘探开发全过程划 分为五个阶段: 分为五个阶段:
1 区域普查阶段 2 圈闭预探阶段 3 油气藏评价阶段 4 产能建设阶段 5 油气生产阶段 勘探开发全过程系统划 分阶段是第一个规范性 文件。 文件。 过去是勘探与开发各自划分 阶段, 阶段 , 把勘探评价与开发评 价截然分开。 价截然分开。 现在是评价阶段勘探与开发 一体化评价, 一体化评价 , 最后完成开发 方案设计 。 与石油勘探开发 一体化管理是一致的。 一体化管理是一致的。 发现到 废弃应分阶 油气田从 发现 到 废弃 应分阶 段进行储量评估。 段进行储量评估。 储量分类与勘探开发的阶段 性 、 时效性和不确定性相一 致。
1. 术语和定义
可采量: 可采量 : 从油气的原地量中预计可采 出的油气数量。 出的油气数量。 分为:可采资源量; 分为:可采资源量;技术可采储量 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经济可采储量: 剩余 经济可采储量 : 在当前已实施的 或肯定要实施的技术条件下, 或肯定要实施的技术条件下 , 按当前 的经济条件估算的、 今后可经济开采 的经济条件估算的 、 今后 可经济开采 的油气数量。 的油气数量。
技术可采储量计算 与现行行业标准一致
已开发油气田主要采用水驱特征曲线法、 产量递减法、物质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法 等求得。 未开发油气田选用采收率计算求得。 各种方法都选自现行行业标准。
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与国际上证实储量基本一致
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应满足以下条件: 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应满足以下条件:
依据不同要求可采用评价基准日的、 依据不同要求可采用评价基准日的、或合同 的价格和成本以及其它有关的经济条件; 的价格和成本以及其它有关的经济条件; 已实施的操作技术,或先导试验证实的并肯 已实施的操作技术, 定付诸实施的操作技术, 定付诸实施的操作技术,或本油气田同类油 气藏实际应用成功的并可类比和肯定付诸实 施的操作技术; 施的操作技术; 已有开发方案,并已列入中近期开发计划; 已有开发方案,并已列入中近期开发计划; 天然气储量还应已铺设天然气管道或已有管 道建设协议,并有销售合同或协议; 道建设协议,并有销售合同或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udy on Setting up the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rridor of O il and G as R esources in Yunnan Province
LE I S en , LI U Le i, CUN Xia o-hong
1 1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 Schoo l of Bus iness and M anage m ent , Y unnan U n iversity of F inance and E cono m ics, K unm ing 650221 , China ; 2 Interna tiona l Business Schoo,l Y unnan U n iversity o f F inance and Econo m ics , K unm ing 650221, Ch ina)
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导读: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油气资源勘探,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 究,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油气资源投资环境 评价及优选,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 录
一、理论篇
云南建立油气资源国际运输通道研究 1 致密油气成非常规油气资源新亮点 6 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及优选 7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及政策建议 15 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20 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技术探索 29 中国南海油气资源前景 35 中国企业参与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40 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挑战 42 中国油气资源生产发展最优组合预测模型研建 49 二、发展篇 中国与中亚油气资源合作现状与展望古丽娜尔 53 中哈油气资源合作面临的挑战趋势及启示 55 中日东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及法律适用 60 中外合作开采油气资源法律调控理论研究 63 中外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比较分析 67 中外油气资源分类体系对比和资源潜力概念探讨 72 中亚油气资源出口新格局 80 中印油气资源合作国际法保障剖解 91 珠江口盆地花岗岩成因探讨及其对油气资源指示意义 105 珠江口盆地区带法油气资源评价的勘探检验 113 准南前陆冲断带剩余油气资源评价 121 资源税改革对油气资源地经济影响研究以东营市为例 127
第 3卷 第 4期 2009年 8 月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 ltura lU niversity
Vol 3 No 4 A ug . 2009
云南建立油气资源国际运输通道研究
雷 森 , 刘
1
蕾 , 寸晓宏
1
2
( 1 云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 云南 昆明 650221; 2 云南财经大学 国际工商学院 , 云南 昆明 650221) 摘要 : 油气资源安全是能源安全 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能源安全是 国家经 济乃至 国家安 全的前 提。通过研 究我 国油气国际运输通道的 概况 , 发 现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高 , 进口 油气运 输方式 单一等 问题。指出 在云南 建立 油气资源国际运输通道 的重要意义及有利因素 , 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 : 油气资源 ; 国际运输通道 ; 能源安全 中图分类号 : F 120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390X ( 2009) 04- 0010- 05
Abstract : O il and gas resources safe is an i m portant part of energy security safe , and energy security is the prem ise o f country s econom y and even natio na l security . In this paper , o il and gas in ternation al transport corridor in Ch in a is studied , som e problem s about a h ig h deg ree of dependence on o il i mports and sin gle i m ports o f o il and gas transpo rt are found , and then , w e po inted out tha t th e estab lishm ent internat iona l transport corridors of o il and gas resources in Yunnan has the i m portance and fa vorab le factors , F ina lly, strategy on sett ing up the in ternat io na l transpo rt corridors o f o il and gas re sources in Yunnan is stud ie d . K ey w ord s : o il and gas resources ; in ternational transport corridors; energy security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以促进国家国民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目前, 我国油气运输方式特别是石油 运输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 一 ) 石油进口依存度高 目前, 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达到 50 % 左右 ,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 到 2010 年 , 中 国的石油进品依存度将 到 60 % , 至 2030 年将在 到 80 % 。 2004 年石油净进口超过 1 2 亿吨, 预计 2010 年将达到 1 6 亿吨。中国进口的石油 , 主要 来源于中东和非洲, 分别占 50 % 、 25 % , 这与世 界石油资源分布相比 , 石油运输线的分布更不均 匀。历史证明, 过境运输出现的问题都与政治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