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麻醉处理分析

合集下载

45例颅脑损伤手术的麻醉处理

45例颅脑损伤手术的麻醉处理
高 血压患者 有 着病程 长 、 上 见 叟幔、 多反复 发作 的特 点 , 患者 长期受 疾
病 的折磨 . 波动大 , 心疲惫 , 恒定性 增高 , 情绪 身 血压 多数 患者潜在 着焦 虑 、
紧 张 、 惧 抑郁 的心理 。 恐 因此护 理人 员要 做好心 理疏 导 , 调 隋绪 , 变换 心
7 讨 论
克钙, 连用8 , 周 就可使血压 明显下降。 ⑧主食多吃粗粮、 杂粮, 如糙米、 玉
米 , 吃精 制的米 和面 , 饪 中宜多用 红糖 蜜糖 , 少 烹 少用 或不 用绵 白糖 , 这佯 可 以 不断补 充机 体 缺乏 的铬 , 并改善 和 提高 锌 , 比值 , 镉 阻止 动 脉粥 样硬 化 , 少镉 的积聚 , 益于 高血 压 的防治 。 减 有 2 高血 压病人 休息 与运 动 的健康 管理 劳逸 结合 , 注意调 节脑 力与体 力 活动, 血压病初 期 不限制一 般的体 高
旦患高血压病将终生接受治疗 . 病人必须长期坚持用药, 根据医嘱
调整剂量 , 不能根据 自己的感 觉 自行增减 或突然撤 换药物 . 不宜过 陕、 降压
过低, 以防血压骤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 尤其是老年病人更应注意, 降压 药物有 体 位 性低血 压反 应 , 因此 更换 体位 时 , 作 应尽量 缓 慢。 动
健 康管 理 , 实际上就 是管理 健康 , “ 是 健康 管理 师 ” 指导 “ ” 我 管理健 康
的过程 , 通过 “ 康 与疾 病评 估”能在 发病前 预测众 多慢性 病的 患病趋 势 , 健 ,
发现潜 在 的疾 病危 险 , 然后 有针对 性地 消灭 这些 潜在 的危 险 , 从而把 疾病 消灭在萌 芽状 态 , 防患于 未然 , 真正 提高生 命质量 。 宗 旨是 调动 个人及集 其 体的 积极性 , 效地 利用有 限 的资 源来达 到最 大的效 果 。 目的在 于使 病 有 其 人 以及健 康 人更 好的 拥有健 康 , 恢复 健康 , 进健 康 , 促 有效 降低 医疗 费用 。 健康 管理在 中国刚 刚起 步 , 目前在 中国大陆地 区仅有少 数专业的健 康 管理机 构 , 大部 分为 医院 及体检 中心 的 附属部 门。 目前 我 国人 民健 康状 而 况十分严 峻 , 性病 患病率 陕速上升 , 康 人群庞大 , 死现 象不断 出 慢 亚健 过劳 现等 , 5_ ,3 f 个背 景下 急需具有 专业健 康管理 的人 才来帮群 众管理 健康或 咨 询健康 方面 的知 识。 随着 国家 医疗 体 系 向预防 转型 , 预计 今后 将 会有大 批 健 康管 理 师来管理 社 区 人群 或个 人的健 康 , 到预 防疾病 , 达 降低 医疗 开 支

颅脑损伤病人的麻醉配合

颅脑损伤病人的麻醉配合

颅脑损伤病人的麻醉配合 贵州省毕节地区医院(551700) 邓 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744X(2007)0620572201 我院2004~2007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339例,其中硬脑膜外血肿217例,硬脑膜下血肿86例,脑内血肿31例,脑室内血肿2例,多发性血肿3例,现将配合麻醉方面的护理工作介绍如下。

1 颅脑损伤病人的特点1.1 颅内高压 颅脑损伤病人由于疾病本身易合并循环障碍,继发脑水肿,颅腔内容积增大,产生颅内压增高。

我科在施行麻醉的同时,常规采用20%甘露醇250ml脱水治疗。

1.2 意识障碍 严重颅脑损伤病人,意识障碍是发生频度最高的、临床极为重要的症状[1]。

如意识模糊、谵妄、躁动、抽搐、昏迷等。

此类病人不能配合治疗,难以在局麻、安定镇痛麻醉下手术,多选用全麻。

1.3 脑损伤及脑缺血 损伤后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进一步损害。

脑缺血后酸性代谢产物积聚使脑损伤更为严重。

另外,由于此类病人全身各系统均受干扰,特别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比较明显。

颅内高压出血时病人常有高血压,若血压降低则表明失代偿,预后不佳。

所以一般多采用全麻插管,以保持呼吸通畅,保证呼吸和循环发挥正常功能,施行麻醉的同时,注意纠正酸中毒。

2 麻醉前的护理工作2.1 药品及仪器的准备2.1.1 药品 准备好常用急救药品,脱水剂、静脉麻醉药,肌肉松弛药,激素类药物等。

2.1.2 各种仪器的准备 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凝器,心电监护仪等。

2.2 麻醉前用药的护理麻醉前30分钟给予安定、鲁米那、阿托品等药物,以达到镇静止痛,抑制唾液及气道分泌物,提高疼痛阈值,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

用药后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麻醉医生联系。

3 病人的准备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针头以~#为宜,需全麻者一般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便于麻醉和手术中给药、补液、补血,以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

韩如泉-颅脑创伤麻醉进展-20140809北医

韩如泉-颅脑创伤麻醉进展-20140809北医
50
TBI:糖皮质激素
CRASH研究
• 10,008 例脑外伤 GCS≤14 • 多中心RCT研究
Cortico steroid Randomisation After Significant Head Injury
ISRCTN74459797
– 对照组 – 甲强龙组:负荷量2g;维持量0.4mg/hr,持续48h
more life a high quality of the life medical resources higher satisfaction --刘进
68
总 结
69
12
17
围麻醉期管理相关问题
呼吸管理 脱水利尿
循环管理
维持脑血流 保证脑灌注 降低颅内压
脑保护
激素应用
麻醉方法
3
2014-7-28
神经外科麻醉
TBI:循环改变
血压与循环管理
20
病例:血压管理?
21
TBI:脑心综合征
脑血流自动调节
LLA
4
2014-7-28
脑血流自主调节破坏
脑灌注压与脑氧供需平衡
CPP=MAP–ICP
TBI:颈椎骨折
• 约1-3%闭合性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骨折 • 不能除外颈椎骨折时,推荐使用颈托
– 助手一,轴线固定脊椎,使枕骨紧贴背板 – 助手二,下压环状软骨 – 保留颈托或其后半部
Hastings RH & Marks JD: Anesth Analg 1991,73:471-82.
插管:颈椎移位
• 维护循环血容量稳定
• 多伴有低血容量,但被代偿性高血压掩盖
H 2O H O
2
ions Ionen

65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麻醉处理分析

65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麻醉处理分析

血 E IA LS 酶联免疫测定试验 。 1 _ 3检测方法 采集静 脉血液标本 ,E IA LS 法检测 患者血清特异性抗 体MPIG — 及 g MPIM,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并进行其他全面的实验室检 — g
查, 对结果进行分析 。认为其 ̄MPI - M阳性者存在活动性Ml g p 感染。 2结 果 6 5 血标 本中MPI 7份 — M阳性率为 1. (1/7 ),男性 占1. g 6 % 1465 8 01 %
伤原因为高处 坠落 、交通意外 、塌方 、钝器 或锐器击伤等 。G S G 评分
3 分 。C 扫描证实为脑 内血肿 l例 ,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 ,急性硬 ~8 T I 9 膜 下血肿2例 。合 并脑 挫裂伤5例 ,其 中脑 疝3例 。所有患者 呼吸道 5 0 2
均有 不同程 度阻梗 ,需做术前急救及麻醉准备。
诊 。MPIM是机体被MP — g 感染后 最早 出现的抗体 ,后期感染 以MPI —G g 为主 。MPIM一般在感 染第一周 即可 出现 ,34 — g  ̄ 周达高峰 ,24  ̄ 个月 消失 。I L — M检测 可诊断MP  ̄ MPI g 急性感染 。其他方 法还有 痰MP 培
65 7 例住 院患 者 中 ,明确 C 患者 ,其 中男性 3 1 ,女性 2 4 AP 9例 8
炎 中占有很高 的比例 】 了解我 院住院患者支原体感染 情况 ,避免 。。为 滥用抗生素 , 时制定针对性 治疗 ,对我 院呼吸科2 1年度住 院部患 及 01
者进行调查 ,结果及分析如下 。 1材 料与 方法
1 . 1标本对象
接侵 入和免 疫学 发病机 制等学 说 。MP 临床 表现及 x 线征 象均 缺乏特 异性 ,只 能通过 实验 室病 原体分 离和 血清 学试验 进 行鉴别 诊断 及确

颅脑创伤麻醉ppt课件

颅脑创伤麻醉ppt课件
脑水肿
脑水肿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水分增加、体积增大 和重量增加的现象。脑水肿可导致颅内压增高,严重时甚至 危及生命。
颅内出血与血肿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指颅骨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颅内。这可能导致颅内压迅速升高,引 起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血肿
血肿是指由于外伤或自发性原因导致的颅内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颅内或脑组织 内聚集形成肿块。血肿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压迫脑组织,引起相应的症状。
02 颅脑创伤患者的麻醉管理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颅脑创伤的严重程度
根据CT或MRI检查结果,评估患者 的颅脑损伤程度,以便制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适的麻 醉方案。
评估其他合并症
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合并症,如高血 压、糖尿病等,以便在麻醉过程中进 行相应的处理。
禁食禁饮
为防止麻醉过程中发生呕吐引起误吸, 患者在麻醉前需要禁食禁饮。
智能化监测与调控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 现麻醉过程的智能化监测 和调控,提高麻醉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多学科协作
加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 重症医学科等相关学科的 协作,共同提高颅脑创伤 患者的救治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交通事故、跌落、暴力打击等是常见 的颅脑创伤原因。
病理生理
颅脑创伤后,脑组织受到压迫或损伤 ,导致颅内压升高、脑水肿、脑出血 等,影响神经功能。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偏瘫等。
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伤情。
建立静脉通道
为保证麻醉药物的顺利输注和患者的 生命体征监测,需在麻醉前建立静脉 通道。

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分 )3 , 1 例 特重度颅脑损伤 (~ 3 5分 ) 6例。
鼻腔 、 口腔外 伤出血 , 都容易引起误 吸 , 严重者 可致呼吸道梗 阻、 窒息 。所 以在行气管插管前要迅速去除 口腔 、 鼻腔 和咽部
的呕吐物 、 分泌物等 , 对有误吸可能 的患者在诱 导过程 中用拇 指和食指压迫环状软骨 ( e i 手法 只能在患者意识消失后 sle lk
无严重并发症 1 。死亡 4例病例 中, 例死 于颅脑损伤 , 5例 2 1 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 , 例死 于继发性多器官功能衰竭 。 1
维持血容量 避免输注过多 晶体液加重水肿 ,颅 内压升高 的主 要危害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急性颅 内压升高 比慢性颅 内
压升高危害性更大 , 将严重损伤脑功能的 自动调节机制 , 严重
11 一般资料 : . 本组患者 3 例 , 6 男性 2 例 , 4 女性 1 , 2例 年龄
1 ~ 6岁 , 65 多为青壮年。损伤 的原 因 : 交通事故 2 例 , 7 坠落伤 9 。 例 损伤类 型: 硬膜 外血肿 1 , 4例 硬膜下血肿 1 3例 , 创伤性
蛛 网膜下腔 出血 4例 , 原发性脑干损伤 5例。根据颅脑损伤
结肠镜检查是诊 断治疗 大肠疾病一种简单安全有效 的检 查方法 。而肠 道准备是结肠镜检 查的必要条件 , 道准备不 肠 足影响进镜和观察造成肠镜检查 的失 败和漏诊 。因此肠道准 备清洁与否是结肠 镜检查成功 的先决条件 , 而应用一 种 口感
好、 喝药容易 、 清洁肠道效果好 、 简便 、 省时 、 安全迅速 有效的 肠道清洁剂是顺利完成结肠镜检查 的关键 。2 0 0 9年 1 0月至 21 年 1 01 1月我院对 10例行结肠镜检查 的患者 分别采用 口 0

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方案

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方案

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意识障碍、 认知障碍等,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循环系统并发症:如低血压、心 律失常等,需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和补液量。
术后疼痛:麻醉苏醒后,患者可 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需及 时给予镇痛治疗。
麻醉复苏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 拔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拔除气管导管 疼痛管理:提供适当的镇痛和镇静药物,缓解患者疼痛和焦虑 并发症处理:预防和处理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
术后监测与评估
监测指标: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评估内容:意识状态、疼痛程度、肢体活动等 注意事项: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复苏效果评估: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对复苏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术后镇痛与镇静
术后镇痛: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舒适度。 术后镇静: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治疗,使患者保持安静、舒适的状态,有助于恢复。 镇痛与镇静的必要性: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恢复,预防并发症。 镇痛与镇静的实施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与镇静方案。
早期康复与功能锻炼
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 功能锻炼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 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康复效果的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锻炼计划
麻醉选择与实施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手术需求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遵循个体化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麻醉方案 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用量
呼吸管理
监测:密切监测 患者的呼吸频率、 血氧饱和度等指 标

颅脑外伤的麻醉处理体会

颅脑外伤的麻醉处理体会

死亡
7


; , ; 关 键词 控 制 呼 吸 过 度 换 气 颅 内 压 血 脑 屏 降 ( B ) B
我院 自
1 9 8 0一 1 9 9 3
年对 7 例颅 脑外
,
物 或 胃 内容 返流 下 口 厌 通 气道 有 严重 呼
吸 抑 制者 立 即行 气管 内插 管 辅 助 呼 吸 病 人 入 手 术 室 前 均 以 粗 胃 管 抽 吸 胃 内 容物
咽部 分泌



,

.






,
1 9 9 5年 9


控 制呼 吸 据 需要 过度 换 气 采 用 l % 普鲁 卡因 + 冬眠
l
找脑 损伤 以 外 的 原 因 根 据病 因 对 症处 理
, ,
W号+
抓化 唬 拍 酞 胆 碱 或 用
,
,
血 压 升高 可 改 善脑 局部 缺血 但可 造 成 血 管麻 痹 区 出 血 和 水肿 故 收 缩 压 超 过
m s kg 体 0
, ,
或 乙托咪醋诱导
l
% 丁卡 因 表 麻 下 擂
, 。
重 在
,
1%
丁 卡因 液表 麻下 平稳置 管 在
管 在 脑 损伤 的动 物试 验 中 氟 芬 合 剂 能限 制脑 水肿 的 范围 和 发 展 , 降低 颅 内压 乙 托 咪醋亦 可降低 颅 内压
~
1 7 om m H g ( 1 9

.
% 普 鲁 卡 因 十 抓 化 唬 拍 酸胆 碱 十 吸 人 安
,
,
15 0
氟 醚 成 异 常 醚维 持 麻 醉 术 中据 病 人 情 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麻醉处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14T10:25:50.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宋海峰[导读]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

宋海峰 (黑龙江省桦川县中医院 15430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3-0277-02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

方法对84例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全麻, 经静脉通道给予咪达唑仑, 同时给予舒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 对患者进行麻醉监测。

结果所有患者麻醉均平稳, 没有出现严重低血压、呛咳和躁动等异常情况, 麻醉效果满意, 麻醉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

结论麻醉前恰当评估患者病情、积极控制颅内压和加强麻醉期间管理是降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麻
醉风险的关键。

【关键词】颅脑损伤外科学麻醉人类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

手术治疗是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 麻醉处理得当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选择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4例, 分析其麻醉处理方法, 观察其麻醉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0例, 女34例, 年龄18-65(35.5±8.7) 岁。

均经过头颅CT或者MRI等相关检查证实为颅脑损伤。

致伤原因: 交通车祸伤46例, 高处坠落伤18例, 暴力击打伤14例, 跌倒伤6例。

主要损伤类型: 脑错裂伤34例, 硬膜外血肿20例, 硬膜下血肿12例, 原发性脑干伤4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6例。

以上患者均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其中大于8分60例, 小于8分24例。

1.2方法本组均进行手术治疗。

具体麻醉方法: 术前给予患者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那0.1mg 肌内注射, 麻醉前患者置入胃管, 建立静脉通道。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对患者口咽部杂物进行清除, 同时清除鼻腔内的血液和呕吐物等,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而后给予患者面罩吸氧。

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决定输液成分。

如果患者有颅内压升高或者脑疝形成的临床表现, 要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 同时给予10 mg 地塞米松和呋塞米40mg, 静脉滴入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 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变化情况。

本组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全麻, 经静脉通道给予咪达唑仑0.03mg/ kg, 同时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 、舒芬太尼0.3μg/kg、异丙酚1.5~
2.0mg/kg、维库溴铵0.3mg/kg。

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

在麻醉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 要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尿量、心电图进行连续监测。

行桡动脉穿刺测压、深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

2 结果
本组经过扩容、控制颅内压、利尿等相应处理后, 本组所有患者麻醉平稳, 没有出现严重低血压、呛咳和躁动等异常情况,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

对于术前意识清醒患者, 术后自主呼吸较好, 咽反射活跃, 符合拔管指征的, 经过吸痰后拔除气管导管, 患者没有出现躁动等异常现象, 能够较清楚地回答医护人员对其问话, 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对于术前有意识障碍患者, 患者术后意识障碍仍然存在, 预计术后昏迷时间较长, 在手术室行气管切开, 送重症监护室治疗。

3 讨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 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1]。

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此类患者的成活率是目前神经外科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

此类患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而在手术治疗中的麻醉也至关重要。

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当中, 常伴有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等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气道不通畅等。

而在麻醉行气管插管时, 患者呛咳、屏气等情况有可能导致颅内压加剧, 为了避免在气管插管时出现此类情况, 要控制升高的颅内压, 如麻醉前应有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 尽量不适用引起颅内压升高的麻醉药。

在本文中选用的异丙酚既可以气道降低颅内压作用, 又可以降低脑代谢, 起到满意的麻醉效果[2]。

一般不选用氯胺酮以及琥珀胆碱等药物。

麻醉过程中相关指标的监测也至关重要[3]。

麻醉过程中要严格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以及血压等。

由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容易伴有其他脏器的损伤而引起呼吸、循环和内分泌等系统方面的并发症, 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心律失常等。

所以在麻醉期间要严格监测呼吸循环系统方面的变化, 及时处理并发症, 既有助于麻醉顺利进行, 又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通过对本组患者在麻醉前及时给予控制颅内高压、扩容及利尿、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 并根据麻醉药物的特点选择麻醉药, 患者均麻醉平稳, 麻醉效果满意, 没有一例患者在术中死亡。

所以, 根据本文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麻醉体会, 认为麻醉前恰当评估患者病情、积极控制颅内压和加强麻醉期间管理是降低此类患者手术麻醉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德清,黄永凯,孙培永,等.严重颅脑损伤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07, 15(10) : 828-833.
[2]付小春. 102例重度颅脑损伤手术的麻醉处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 24(15) : 2278-2279.
[3]张振贵,郭向前,赵月英.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4) : 339- 3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