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小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小结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意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扩大: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抗争: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位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口联军,与日军战斗。

知识点2 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华北危机: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知识点3 西安事变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杭战知识点1 七七事变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意义: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快乐预习感知
二、武汉会战 1.武汉会战 (1)时间:1938年6—10月。 (2)战绩:在江西 万家岭 ,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 000余人。 (3)结果: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4)影响: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2.扩大侵略 (1)日军占领广州,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2)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 战略相持阶段。
谢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听
快乐预习感知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第三次长沙会战 (1)时间: 1941 年12月。 (2)战果: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3)影响: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豫湘桂战役 (1)时间: 1944 年初。 (2)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 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快乐预习感知
快乐预习 感知
一、台儿庄战役 1.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 徐州 。 2.指挥: 李宗仁 。 3.时间:1938年3月。 4.战果:共歼敌 1万 余人。 5.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 正面战场 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 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课件: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课件: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 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 谏”,扣留蒋介石,要求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 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首的 代表团赴西安谈判;蒋介 石同意联合红军抗日等条 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 中国由内战走向全国抗战 的转折点,标志着十年内 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 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创造 了条件。
A.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B.国民党”围剿”红军
C.中国政局混乱. D.张学良不投靠日本.
A 8、日本关东挑起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A.柳条湖事件 . B.皇姑屯事件.
C.东北易帜 .
D. 马神甫事件.
9、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 区, 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表明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是为了:
会责任感;
⑤对日本歪曲历史、美化侵略表示强烈愤慨,日 本的侵略罪行铁证如山,日本应正视历史,真诚 道歉。
1、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 决,其主要依据是: A、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 A、西安事变之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七七事变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
②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坚定了张、 杨联共抗日的决心。
③蒋到西安督战,逼迫张、杨加紧“进剿”红军, 张、杨在“劝谏”、“哭谏”遭失败后,决定发
2、经动过“兵谏”。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性质:张、杨发动的一次逼蒋抗日行动。
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上的大团结。
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快乐预习感知
4.态度 (1)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 和平 解决。 (2)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5.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6.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 _十__年__内__战____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谢谢聆听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
快乐预习感知
快乐预习 感知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
(1)时间: 1931 年9月18日。
(2)过程: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附近 南满 铁路的一段路轨,
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
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 沈阳
。 九一八事变成
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3)结果: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2.伪满洲国
(1)建立:1932年,日本扶植 溥仪 在长春建立。
(2)影响:东北3 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快乐预习感知
3.局部抗战 (1)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 抗日军的侵略。 (2)中国共。 (3)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 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快乐预习感知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 华北自治运动 ”,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 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 (1)时间:1935年12月9日。 (2)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 ,一 致对外”等。 (3)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 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初中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常规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教学参考书、2011版新课程标准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松花江上》的插曲,学生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活动二:九一八事变
(一)播放《二战全纪录03:九一八事变》片断,讨论:
1、日本为什么要制作柳条湖事件?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2、当时的中国政府是哪个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
3、东北三省为什么迅速沦亡?
(二)播放《步入辉煌》、《赵一曼》电影片段,阅读教材,了解东北人民的抗日
1、阅读抗日义勇军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材料。

2、了解“嫩江大桥之战”和“杨靖宇、赵一曼”等抗日将领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的顽强奋战。

3、总结抗日义勇军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活动三:西安事变
播放电视《西安事变》片段,学生讨论:
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敢“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
2、阅读教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释放蒋介石?。

八年级历史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事变

八年级历史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事变

同学面临的严峻的社会形势( )
B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第五页,共十六页。
历史
5.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
C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6.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有关“西安事变”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小明(xiǎo mínɡ)同学整理的
历史
请回答:
(1)图一漫画的名称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请你判断(pànduàn)这幅漫画中事件发生的 具体时间。漫画中张学良为什么要举着刀去杀一只狼呢?他最后有没有成功,为什么? (2)图二中影视作品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这一事变的最终结果
如何? (3)图一漫画与图二影视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通过阅读上述内容及回答问题,你能从中获得哪些感悟与认识?
即可)
第八页,共十六页。
历史
8.(2017大庆)右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D
A.甲午战争时期,半殖民地化加深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破裂后,南京(nán jīnɡ)国民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
第九页,共十六页。
历史
9.(2018陕西西工大附中期末)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
第四页,共十六页。
历史
3.日本制造“华北自治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D
A.开展治安强化运动,肃清抗日力量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以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

在全国许多城市也会在这一天拉响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铭记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

你知道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吗?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难以释怀,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一)九一八事变1.图片展示:《九一八国耻纪念碑》。

提出要求:简要叙述九一八事变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早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后占领沈阳。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师生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

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使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讲解: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扩大侵略。

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场景一:日本鬼子又来了?
黄山一旅游景区上演鬼子进村:游客或演员穿着日军军服,挥舞着大刀, 几个 女子扮演的“村姑”在 “鬼子”的押送之下朝前走。也有身着日军军服的人用 迫击炮“实战”演示日军攻击村庄的场景,现场的游客们都是一脸笑意。
场景二:黑龙江省方正县为“日本拓荒团”死亡人员立碑
为了吸引日本相关企业在该地投资,黑龙江省方正县投资约70万元人民币,为 “日本拓荒团”死亡人员立碑 。
C 些数字主要说明 ( )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4、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
灭是在( B)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5、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
一、台儿庄战役 二、武汉会站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武汉会站
1938年,
日军集结40 多万兵力进 攻武汉,为 保卫大武汉, 中国军队共 部署100多 万人参战
万家岭大捷
江西万家岭战役消灭日军9000余人 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为避免更大损 失,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意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 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血色记忆——抗战大事记
国民党抗战 正面战场
中国社会各 阶层抗战
共产党抗战 敌后战场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1.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 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 战场的抗战。 2.感悟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 迹,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梳理
6、抗战中的重要战役
(1)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 (2)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
(3)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百团大战
彭德怀
八路军副总彭德怀亲临前线
平型关大捷
时间:1937.9
地点:平型关 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 结果: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
知识梳理
8、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 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 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10月25日,台 湾光复。▲
知识梳理
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 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 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彻底打败日本帝 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沈阳都要鸣 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九一八事件纪念馆(沈阳北郊柳条湖)
知识梳理
1、九一八事变
时间: 1931、9、18 地点: 沈阳柳条湖 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影响
只有四个多月,日军侵 占了东北三省
①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日本侵 略的局部抗战。 ②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知识梳理
3、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时间:
1937、7、7 卢沟桥 地点: 二十九军 抗击军队: 影响: 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1937年9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握手)
知识梳理
5、南京大屠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六周之 内屠杀军民30 多万人,体现了日本法西斯的 凶残和野蛮。国民政府迁都 重庆 。

B
A
3、之所以能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工农红军力量大大增强 C 、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不得人心 D、西安事变的发生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 险 的时刻”,反映的一段历史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 、抗日战争 D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
( 2 )为什么说这次大事是中华民
族百年未有的大事? 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 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为了和平、历史不能忘却
近年来,日本不断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
史教科书,否认侵华历史,加快了谋求政 治大国的步伐,运用相关史实,批驳日本 右翼分子美化侵华战争,否认侵略历史的 错误行为,并就如何保持中日关系的健康 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物资 意义: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
时间:1938年春
地点:台儿庄 作战部队:国民党部队 这作战指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结果:歼敌一万多人 意义: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
彭德怀在前线指挥
百团大战形势图
知识梳理
1、时间: 2、地点:
7、中国共产党七大
1945、4 延安 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 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3、任务: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夺取抗战的胜 4、主要内容: 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 5、意义: 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是一 次胜利的大会。)
D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里程碑: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 志是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2)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 模战役是 百团大战 ; (3)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是 抗日战争的胜利 ;
想一想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
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 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 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 的庆祝。” ( 1 )“这件大事”指得是什么历 史事件?
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
李自健说:日本少数右翼势力企图否认南京大 屠杀和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的做法绝对不能接受, 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把这段悲惨的历史展示给 世界人民看,我要将画展进行到底。
“历史是不可忘记的”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
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 山表示,“今年我们举 办这么大规模的纪念活 动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告诉人们勿忘 历史、振兴中华;第二 是向世界呼吁人类的持 久和平。”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9.18——1937.7.7—1945.8.15 )
中考导航
识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侵华日军 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 百团大战;中共 “七大”;日本无条件投 降; 理解:了解西安事变,认识事变和平解决的 历史作用; 运用: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 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2、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3、国内抗日武装力量的英勇作战; 4、世界反法西斯的支持和援助。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比较
知识运用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 矿 ……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 ”歌曲中 “ 那 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甲午中日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七七事变 2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 利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A
C
5、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壮大 C、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得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
C
6、近年来,日本政府否认战争事实。下列能揭 露20世纪日本侵华史实的是 ( ) ①、挑起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 ②、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华北 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④、制造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