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
矿床开拓方法分类依据

矿床开拓方法分类依据矿床开拓是指对地下矿藏进行勘探、开采、加工等一系列工作的过程。
矿床开拓方法的分类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按照矿床类型分类1.金属矿床开拓方法金属矿床开拓方法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
露天开采适用于矿床埋藏浅,矿体规模大,矿石品位高的金属矿床。
地下开采适用于矿床埋藏深,矿体规模小,矿石品位低的金属矿床。
2.非金属矿床开拓方法非金属矿床开拓方法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
露天开采适用于矿床埋藏浅,矿体规模大,矿石品位高的非金属矿床。
地下开采适用于矿床埋藏深,矿体规模小,矿石品位低的非金属矿床。
二、按照开采方式分类1.露天开采露天开采是指在地表直接开采矿石的方法。
它适用于矿床埋藏浅,矿体规模大,矿石品位高的矿床。
露天开采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但对环境污染较大。
2.地下开采地下开采是指在地下开采矿石的方法。
它适用于矿床埋藏深,矿体规模小,矿石品位低的矿床。
地下开采的优点是对环境污染小,但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三、按照采矿方法分类1.传统采矿方法传统采矿方法主要包括手工采矿、爆破采矿、机械采矿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矿床规模小,矿石品位低的矿床。
传统采矿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但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
2.现代采矿方法现代采矿方法主要包括矿山自动化、矿山智能化、矿山信息化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矿床规模大,矿石品位高的矿床。
现代采矿方法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但成本高。
四、按照采矿技术分类1.机械化采矿技术机械化采矿技术主要包括矿山机械化、矿山自动化、矿山智能化等。
这些技术适用于矿床规模大,矿石品位高的矿床。
机械化采矿技术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但成本高。
2.化学采矿技术化学采矿技术主要包括浸出法、氧化还原法、溶解法等。
这些技术适用于矿石品位低,难以采用传统采矿方法的矿床。
化学采矿技术的优点是成本低,但对环境污染较大。
矿床开拓方法的分类依据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依据适用于不同的矿床类型和开采条件。
《非煤矿山开采技术》PPT课件

边界 品位
20%
0.2%0.3%
1-2g/t
5%-6%
1kg/m3
20 kg/m3
工业 品位
25%
0.4%0.5%
3-5g/t
10%11%
4kg/m3
30 kg/m3
三、矿体与围岩
矿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和产状的矿石的天然集合 体。矿体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具有一 定数量和质量。 围岩:矿体周围无开采价值的岩石叫围岩。 位于倾斜至急倾斜矿体上方和下方的围岩, 分别为上盘围岩和下盘围岩;位于水平或缓倾斜 矿体顶部和底部的围岩,分别为顶板围岩和底板 围岩。 夹石:夹在矿体中间的称为夹石。 废石:围岩和夹石,统称为废石。
伟晶岩矿床是残余岩浆 阶段形成的矿床,因这一阶段 形成颗粒特别粗大的矿物晶体 而得名。这类矿床中主要有锂、铍、铌、 钽、铯等金属矿产和水晶、云母、长石 等非金属矿产。 伟晶岩矿床的主要特点是,围岩多 为变质岩,矿体形状和产状主要受裂隙 控制,矿岩界限一般较明显,矿物晶体 粗大。
3.气水一热液矿床 经过上述两个阶段后,剩下的岩浆是一种富 含挥发性成分和多种成矿物质、粘度更小、流动 性和活泼性更强的气水一热液。这种含矿的气水热液充填于围岩裂隙中,或与化学活泼性强的围 岩产生化学反应,置换出部分围岩并占据其空间, 从而形成气水一热液矿床。 这类矿床中矿产十分丰富,主要有铜、铅、锌、 钨、锡、钼、汞、镓、锗、铟、铁、铀等金属矿 产和石棉、硫、重晶石、莹石、冰洲石等非金属 矿产。 气水一热液矿床的主要特点是,矿体形状和产 状复杂多变,矿床中同时伴生有多种矿产,矿石 品位一般较高,含大量硫化矿物。
矿床开拓方法分类矿床开拓方法主要巷道开拓类型典型开拓方法单一开1垂直矿体走向平硐开拓法2沿矿体走向开拓法斜井开拓法斜井1脉内斜井开拓法2下盘斜井开拓法竖井开拓法竖井1下盘竖井开拓法2上盘竖井开拓法3侧翼竖井开拓法斜坡道开拓法斜坡道1折返式斜坡道开拓法2螺旋式斜坡道开拓法联合开平硐与井筒联合开拓法平硐与竖井或斜井1平硐与盲明竖井联合开拓法2平硐与盲明斜井联合开拓法开拓法明井与盲井联合开拓法1明竖井与盲竖斜井联合开拓法2明斜井与盲竖斜井联合开拓法88用平硐作为主要开拓巷道开拓矿床的方法称为平硐开拓法
矿床开拓办法分类与开拓巷道评述

适用条件; (1) 矿体范围大,厚度小,下盘岩石不稳固, 矿石稳固,矿石价值不高; (2) 矿井急需短期投产,争取早日见矿,并 需作补充勘探。
二·下盘斜井开拓法 斜井布置在矿脉的下盘开拓法。如图2-6。
Top soil
ore Inclined shaft
优点:不需要留保安矿柱,井筒平直, 维护条件好。 缺点:需要掘进石门,不作探矿。掘 进斜井不能出矿。
surface
Ore body
Level 120 Level 60 Level 0 Level -60
shaft
第二节 开拓方法分类
单一开拓方法 用一种主要开拓巷道开拓地下矿床。
联合开拓方法 矿床上部用一种主要开拓巷道,而其下部用另一种 主要开拓巷道;或用两种主要开拓巷道组合起来开 拓一个或几个矿体。
ore
Ventilation shaft
Haulage drift
Ground ,平硐在矿体内。
第四节 斜井开拓法 inclined shaft
基本条件:倾斜或缓倾斜矿体(150 ~ 450), 矿体赋存 在地平面以下,矿体埋藏不深的中小型矿山,地表无过 厚的表土层,可采用斜井开拓。
上盘竖井开拓剖面图
ore
Haulage drift
shaft
这种开拓方法与下盘竖井开拓法比较,存在严重缺点。 在下列条件使用:
(1)根据地面地形条件,矿体下盘时高山,而上盘地形 平坦,采用上盘竖井,井筒的长度较小。
(2)根据矿区地面地形条件及矿区内部和外部的运输联 系,选厂和尾矿库只宜布置在矿体上盘方向。
(1)垂直矿体走向的上盘平硐开拓 (2)垂直矿体走向的下盘平硐开拓 (3)沿矿体走向的侧翼平硐开拓
一·垂直矿体走向下盘平硐开拓法 当矿脉和山坡的倾斜方向相反时,则由下盘掘进平硐穿 过矿脉开拓矿床,这种开拓方法叫做下盘平硐开拓法。
第三篇 矿床开拓工程

图11-5 脉内沿脉平硐拓法 Ⅰ、Ⅱ、Ⅲ、Ⅳ—上部阶段平硐 1—主平硐;2—辅助盲竖井;3、4—主溜井;5—溜井
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
11.3 斜井开拓技术 1)脉内斜井开拓法
脉内斜井开拓法是将斜井直接开在矿体内部,靠矿 体下盘,并沿矿体的倾斜线布置,如图11-6;斜井 与阶段运输平巷之间的连接,只通过井底车场,不 开石门。
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
11.2 平硐开拓技术 3)沿矿体走向平硐开拓法
当矿脉侧翼沿山坡出露,平硐可沿矿脉走向掘进, 成为沿脉平硐开拓;平硐一般设在脉内,当矿脉厚 度大且矿石不够稳固时,则平硐设于下盘岩石中。
1. 优点:能在短期开始采矿;各阶段平硐设在脉内时, 在基建开拓期间可顺便采出一部分矿石,以抵偿部分 基建投资;平硐还可起补充勘探作用; 2. 缺点:平硐设在脉内时,必须从井田边界后退回采。
第十章 基本概念
3)平硐:
又称平窿,它是具有一端通达地表出口的水平巷道, 铺设有运输线路,有 3-7‰的坡度,以利列车和水流 运行。
4)竖井
指其轴向与水平面相垂直的,供提升矿石、废石、人 员、设备、材料用的主要巷道;按其提升容器类型分 罐笼井、箕斗井和混合井;按其地表有无出口分明竖 井和盲竖井。
第十章 基本概念
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
11.3 斜井开拓技术 2)下盘斜井开拓法
下盘斜井开拓是将斜井布置在矿体下盘围岩内,通 过各种不同型式的斜井井底车场和石门,与阶段运 输平巷相连接,建立起矿体与地表之间的联系,如 图11-7。
1. 优点:不须留保安矿柱,井筒维护条件好,且不受底 板起伏情况的影响; 2. 缺点:与脉内斜井法比多一些石门。
2)适用条件
1. 矿体埋藏很深或延深很大,或深部矿体倾角变缓,致使一 段竖井提升发生困难,深部石门过长; 2. 矿体深部偏角变大,延伸向一方侧移; 3. 深部发现有盲矿体。
矿床开拓方法(重点是联合开拓,考过)

1-主斜井,2-矿体侧翼辅助斜井,3-岩石移动界线
1.3.2脉内斜井开拓法 条件:矿石稳固,围岩不稳固, 为充分探矿创造条件,露天转地下继续应用露天斜井。 优:不需掘进石门。 缺:留保安矿柱。
1-脉内斜井,2-表土层,3-阶段平巷,4-矿体
1.3.3侧翼斜井开拓法 条件: 1.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主井只能布置在侧翼。 2.走向不长,侧翼能减少运输及开拓费用。
明斜井与盲井联合开拓法 1-明斜井;2-盲斜井;3-石门;4-阶段运输平巷;5-盲井提升机房; 6-矿仓与计量装载硐室;7-盲竖井。 (a) 斜井与盲竖井联合开拓;(b) 斜井与盲斜井联合开拓。
1.6.4平硐、竖井、斜井与盲斜坡道联合开拓法 条件:
在平硐、竖井、斜井等开拓巷道控制范围以外,若矿体 继续延伸而储量不大;矿体倾角变缓;发现新的零星盲矿体, 若延深竖井、斜井或另掘盲井,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不合理 时,可以采用盲斜坡道开拓这部分矿体,形成平硐、竖井、 斜井与盲斜坡道联合开拓。这时用无轨运输设备将矿石运到 主要运输水平,再通过平硐、竖井、斜井运出地表。这种联 合开拓法可以减少开拓工程量、提升机及其设施,运输巷道 不用铺轨,斜坡道的开掘方便灵活,不影响上部井筒的正常 生产。
1-斜井, 2-石门 ,3-矿体侧翼岩石移动角, 4-矿体 提示:斜井倾角及石门长度受倾角影响
1.4平硐溜井开拓法
适用条件:矿体位于地平面以上 三大优点:运费低 自然通风 自流排水 1.4.1沿走向平硐溜井开拓法 平硐的方向与矿体走向方向一致 平硐位置:脉内; 脉外 脉内布置: 优点: 及时探矿,确定矿石量级 掘进中及时清楚矿体走向并有付产矿石产生 缺:需采用后退式回采。
1.2.2上盘竖井开拓法 条件:下盘岩石破碎; 地表不能布置工业场地; 选厂布置于上盘 。
矿床开拓及采矿方法

狮子山铜矿开拓方法及采矿方法一、开拓方法1、开采地下金属矿床时,必须先从地表掘进一系列井巷到达矿体,以建立地表与矿体之间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人行、材料、通风、提升、运输、供水、排水、供电、供风、充填等系统,这些工程的综合就称之为矿床开拓。
总共分为单一开拓法(平硐开拓、竖井开拓、斜井开拓、斜坡道开拓)以及联合开拓法(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开拓)。
狮子山矿是采用平硐、盲竖井以及斜井联合开拓法。
2、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狮子山铜矿体属于一个盘区三个矿块,一期工程设计井田开采面积为12400m2,二期主控工程深度在1335.0 水平(八中断至十三中段),垂直深度250 米,走向长度400米左右,矿石量3974300吨,地质品位0.905%,金属量35891 吨。
三期主控工程深度在1237 米水平(十三中断至十五中段),垂深度100 米,走向长度500 米左右,矿石量1321985吨,地质品位0.82% ,金属量10867.7 吨。
四期正在做初步设计预科研。
3、开拓顺序一般按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中段采用环形运输,分别在矿体上、下盘开掘沿脉巷道,中间以穿脉贯通。
根据矿体埋藏情况选用的采矿方法和充分利用原有勘探坑道,阶段高度一期工程为50〜69米二、三期工程为50 米。
中断高度选择依据:根据地质、技术、经济等因素。
基本地质情况:矿体厚度平均为21米,走向N5O0〜60°E,倾角700~820,倾向南东,平均走向长360米,垂深670—850 米。
矿岩硬度f=4〜8,中等稳固。
技术因素:尽量降低开拓工程总量和费用,有利于生产和集中管理。
4、矿山开拓方法(1 )根据矿体埋藏情况及矿区地形条件,狮子山铜矿一期工程设计标高为1585米以上(八中断以上),采用平硐—溜井加辅助盲竖井联合开拓,竖井提升废石、主溜井下放矿石至八中断,最后在八中断装矿经主平隆运输至坑外起点站。
一期主溜井在各中段建立分支溜井,下放至主溜井。
矿床开拓方法(1)

2020/11/30
矿床开拓方法(1)
Typical development
surface
Ore body
Level 120 Level 60 Level 0 Level -60
shaft
第二节 开拓方法分类
单一开拓方法 用一种主要开拓巷道开拓地下矿床。
联合开拓方法 矿床上部用一种主要开拓巷道,而其下部用另一种 主要开拓巷道;或用两种主要开拓巷道组合起来开 拓一个或几个矿体。
(1)垂直矿体走向的上盘平硐开拓 (2)垂直矿体走向的下盘平硐开拓 (3)沿矿体走向的侧翼平硐开拓
一·垂直矿体走向下盘平硐开拓法 当矿脉和山坡的倾斜方向相反时,则由下盘掘进平硐穿 过矿脉开拓矿床,这种开拓方法叫做下盘平硐开拓法。
A
ore
pass
Ventilation shaft
Main haulage A
矿床开拓方法(1)
当矿体倾角较大(350~420),斜井可采用伪斜井。
β
a
伪斜井的倾角一般为r=250~280。当矿体倾角为 a则=3有5斜0~4井2的0 水平投影与矿体走向夹角β为:
当斜井倾角大于250~300时,一般用箕斗提升; 当斜井倾角小于或等于250~300时,用串车提升; 当斜井倾角小于180时,可采用钢丝绳胶带输送机运输。
适用条件; (1) 矿体范围大,厚度小,下盘岩石不稳固, 矿石稳固,矿石价值不高; (2) 矿井急需短期投产,争取早日见矿,并 需作补充勘探。
二·下盘斜井开拓法 斜井布置在矿脉的下盘开拓法。如图2-6。
矿床开拓方法(1)
Top soil
ore Inclined shaft
优点:不需要留保安矿柱,井筒平直, 维护条件好。 缺点:需要掘进石门,不作探矿。掘 进斜井不能出矿。
矿床开拓及采矿方法

狮子山铜矿开拓方法及采矿方法一、开拓方法1、开采地下金属矿床时,必须先从地表掘进一系列井巷到达矿体,以建立地表与矿体之间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人行、材料、通风、提升、运输、供水、排水、供电、供风、充填等系统,这些工程的综合就称之为矿床开拓。
总共分为单一开拓法(平硐开拓、竖井开拓、斜井开拓、斜坡道开拓)以及联合开拓法(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开拓)。
狮子山矿是采用平硐、盲竖井以及斜井联合开拓法。
2、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狮子山铜矿体属于一个盘区三个矿块,一期工程设计井田开采面积为12400m2,二期主控工程深度在1335.0水平(八中断至十三中段),垂直深度250米,走向长度400米左右,矿石量3974300吨,地质品位0.905%,金属量35891吨。
三期主控工程深度在1237米水平(十三中断至十五中段),垂深度100米,走向长度500米左右,矿石量1321985吨,地质品位0.82%,金属量10867.7吨。
四期正在做初步设计预科研。
3、开拓顺序一般按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中段采用环形运输,分别在矿体上、下盘开掘沿脉巷道,中间以穿脉贯通。
根据矿体埋藏情况选用的采矿方法和充分利用原有勘探坑道,阶段高度一期工程为50~69米二、三期工程为50米。
中断高度选择依据:根据地质、技术、经济等因素。
基本地质情况:矿体厚度平均为21米,走向N500~600E,倾角700~820,倾向南东,平均走向长360米,垂深670—850米。
矿岩硬度f=4~8,中等稳固。
技术因素:尽量降低开拓工程总量和费用,有利于生产和集中管理。
4、矿山开拓方法(1)根据矿体埋藏情况及矿区地形条件,狮子山铜矿一期工程设计标高为1585米以上(八中断以上),采用平硐—溜井加辅助盲竖井联合开拓,竖井提升废石、主溜井下放矿石至八中断,最后在八中断装矿经主平隆运输至坑外起点站。
一期主溜井在各中段建立分支溜井,下放至主溜井。
各中段平巷采用穿脉运输方式装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联合开拓法
根据地形和矿体的赋存条件,有时需用平硐,竖井或斜 井,斜坡道开拓法中的两种主要开拓巷道组合起来开拓 一个或几个矿体,就称联合开拓法。以下介绍两种联合 开拓法。 一·平硐与盲竖井联合开拓法 矿体的一部分赋存在地平面以上,而其下部分延伸至 地平面以下;此时,上部用平硐开拓,而下部则用竖 井开拓。如图2-13。
(1) 下盘竖井开拓
(2) 上盘竖井开拓
(3) 侧翼竖井开拓
(4) 穿过矿体的竖井开拓
一· 下盘竖井开拓法
在矿体下盘岩石移动带以外开掘竖井,再掘阶段石门通达 矿脉。这种开拓方法在国内金属矿山使用最广,如图2-9。
ore
shaft
下盘竖井开拓是开拓急倾斜矿体常用的方法。竖井布臵 在矿体下盘移动界限以外。从竖井掘进若干石门与矿体连 通。
2.在井筒装备方面:竖井井筒装备比斜井复杂,斜井内 的管道,电缆,提升钢丝绳比竖井要长。
3.在地压和支付方面:斜井承受的地压大。 4.在提升方面:竖井的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提升 费用低。斜井提升设备的维修费用和钢丝绳磨损较大。 5.在排水方面:斜井的管道长,其排水费用大。 6.在施工方面:竖井比斜井容易实现机械化。 7.安全方面:竖井井筒不易变形,停工事故少。
ore
Ventilation shaft
pass
Main haulage
三·沿矿体走向平硐开拓法 当矿体侧翼沿山坡露出,平硐可沿矿脉走向掘进,成为 沿脉平硐开拓法。如图6-4。
ore
Ventilation shaft
Ground level Haulage drift
下盘岩石好,平硐在矿体下盘;反之,平硐在矿体内。
在选择井筒沿走向位臵时,还应考虑地面运输方向,总 之,应按地面运输费与地下运输费用总费用最小的原则 来确定井筒的位臵。
四.主要开拓巷道垂直矿体走向位臵的选择
在垂直矿体走向方向上,井筒应布臵在地表地动界线 以外20m以远的地方,以保证井筒不受破坏。若井筒布 臵在移动界线内时,必须留保安矿柱。
第八节
主要开拓巷道评述
一·平硐与竖井的比较 平硐开拓的优点 (1)基建时间短。 (2)基建投资少。 (3)排水费低。 (4)矿石运输费用低。 (5)通风容易,通风费用低。 (6)生产安全可靠。 由于平硐开拓具有较多的优点,因此,在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
二·竖井与斜井的比较
1.在基建工程量方面: 斜井的长度比竖井长;但斜井开 拓比竖井开拓的石门长度更短。斜井的井底车场一般比 竖井的井底车场简单。
第六节 斜坡道开拓法
一·斜坡道的类型 1.螺旋式斜坡道:它的几何形状是园柱螺 旋 线或圆锥 螺旋线。螺旋线坡度一般为10%~30% 。 2.折返式斜坡道;它有直线段和曲线段组成。直线段变 换高度,曲线段变化方向。
ore ore
15%
10%~30%
折返式斜坡道
螺旋式斜坡道
两种斜坡道比较: 螺旋斜坡道没有缓坡段,故在同等高度内,螺旋线比 折返线短,其开拓工程量也小。但螺旋式斜坡道掘进困 难,行车时司机视距小,安全线差,车辆轮胎磨损大, 路面维护困难,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以折返式斜坡道 居多。
三.主要开拓巷道沿矿体走向位臵的选择
矿石进入阶段运输平巷有两种情况 (一)矿石集中在固定点进入运输巷道的情况
如图7-1所示。固定点为穿脉与沿脉的交会点。 左 ore 右
shaft
左 1 2 3
ore n
右
shaft 将矿石量(Q1,Q2, ….. Qn)集中点投在一条直线上这条 直线表示矿体走向的主要运输巷道。井筒位臵应设在第n 个出矿点,当满足下式时,
hill
Ground level
ore
Main haulage drift
Hoisting shaft
二·明竖井与盲竖井联合开拓法
当矿体开采深度超过500m以上时,上部用明竖井,而 下部采用盲竖井。如图2-14。 surface
shaft
ore
三·明竖井与盲斜井联合开拓法
当矿体开采深度超过500m以上时,或上部矿体倾角大,下部矿 体倾角小,上部用明竖井,而下部采用盲斜井。如图2-15。
开拓方法分类表 开拓方法
平硐开拓
单一开拓方法
竖井开拓 斜井开拓,斜坡道开拓 平硐盲竖井开拓 平硐盲斜井开拓
联合开拓方法
竖井硐盲竖井开拓
竖井硐盲斜井开拓 斜井盲竖井开拓 斜井盲斜井开拓
开拓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有:
(1)地表地形条件:如山地形状、工业广场布臵、矿石 运输条件、废石场布臵。 (2)矿床赋存条件:如矿体倾角、走向长度、埋藏深 度等。 (3)矿岩性质:矿石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4)生产能力:不同的开拓方法所具有的生产能力不 同,一般来说, 平硐开拓方法的运输能力最大,竖 井高于斜井。
ore Haulage drift
shaft
Haulage drift
Haulage drift
适应条件:
(1)矿体走向长度较短,有利于对角式通风;当矿 体长度为500米左右,选用此种开拓方式比较合理。
(2)上,下盘地形和岩层不利于布臵井筒,矿体侧翼有 适合的工业场地; (3)矿体倾角较缓,竖井布臵在下盘或上盘时石门都 很长; 采用这种开拓方法时,巷道掘进和井下运输只能是单 向的掘进速度受限制。
第三节 平硐开拓法
平硐开拓是一种最方便、最安全、最经济的开拓方 法。但只有矿床赋存在山岭地区,埋藏在周围平地 的地平面以上时,才能采用平硐开拓。 当矿体或其大部分赋存在地平面以上时,广泛采用平 硐开拓法。 根据矿体在山坡的赋存方式不同可分为: (1)垂直矿体走向的上盘平硐开拓
(2)垂直矿体走向的下盘平硐开拓
Top soil
ore Inclined shaft
优点:不需要掘进石门,开拓时间短, 投产快;在开拓工程中,同时开采出 部分矿石,有助于进一步探矿。 缺点:当矿体倾斜不规则,斜井难以 保持平直,不利于提升和维护,需要 留保安矿柱。多用于矿石价值不高的 矿床。
适用条件; (1) 矿体范围大,厚度小,下盘岩石不稳固, 矿石稳固,矿石价值不高; (2) 矿井急需短期投产,争取早日见矿,并 需作补充勘探。 二·下盘斜井开拓法 斜井布臵在矿脉的下盘开拓法。如图2-6。
ΣQ右+ΣQn > ΣQ左 ΣQ左+ΣQn > ΣQ右 (7–1)
出矿点n就是最有利的井筒位臵,符合最小运输功要求。
2.第二种情况:矿石分散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依据上述原理可知,运输功最小的 井筒位臵应在矿量的等分线上。
Q左 Q右
Q左 = Q右
上述按最小功原理来求合理的井筒位臵的方法,也适合 于平硐开拓的情况。
三·斜坡道与其他主要开拓巷道的比较 与竖井,斜井相比,斜坡道有许多 优点: 1.矿体开拓快,投产早。 2.斜坡道可代替主井或付井 3.节省大量钢材 4.产量大,效率高 缺点: 无轨设备采用柴油为动力,排除废气污染井下 空气,需增加通风费用。投资大,维修工作量 大。
第九节 主要开拓巷道类型和位臵的选择
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
第一节 矿床开拓及开拓巷道
为了开采地下矿床,需从地面掘进一系列巷道通达矿 体,使之形成完整的开采系统:包括 (1)提升系统 (2)运输系统 (3)通风系统 (4)排水系统 (5)供水系统 (6)动力供应等系统。 所掘进的巷道工程称为开拓巷道。 这些掘进工程就叫矿床开拓。
Typical development
surface
Ore body
Level 120 Level 60 shaft
Level 0
Level -60
第二节 开拓方法分类
单一开拓方法 用一种主要开拓巷道开拓地下矿床。 联合开拓方法
矿床上部用一种主要开拓巷道,而其下部用另一种 主要开拓巷道;或用两种主要开拓巷道组合起来开 拓一个或几个矿体。
tan a
当斜井倾角大于250~300时,一般用箕斗提升;
当斜井倾角小于或等于250~300时,用串车提升; 当斜井倾角小于180时,可采用钢丝绳胶带输送机运输。
第五节 竖井开拓法
当矿体赋存在地平面以下,矿体倾角大于450度,或小 于150度,而埋藏较深的矿体,常采用竖井开拓法。 竖井提升能力大,为一般矿山所采用。 根据竖井与矿体的相对位臵关系,可分为
在下列条件使用:
(1)根据地面地形条件,矿体下盘时高山,而上盘地形 平坦,采用上盘竖井,井筒的长度较小。 (2)根据矿区地面地形条件及矿区内部和外部的运输联 系,选厂和尾矿库只宜布臵在矿体上盘方向。 (3)下盘地质条件复杂,不能避开破碎带或流沙层和涌 水量很大的含水层。
三·侧翼竖井开拓法
在矿体侧翼岩石移动带以外开掘竖井,再掘阶段石门通 达矿脉。如图2-11。
(6)应保证井巷出口位臵及有关构筑物不受山坡滑石,山 崩和雪崩等危害; (7)井巷出口的标高应在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3m,以免被 洪水淹没; (8)井筒(或平硐)位臵应避免压矿,尽量位于岩层移动 带以外,距地面移动界线的最小距离应大于20m,否则应 留保安矿柱。 (9)井巷出口应有足够的工业场地,以便布臵各种建筑物, 调车场,堆放场等; (10)改进或扩建矿山应考虑原有井巷和有关建筑物,构筑 物等的充分利用。
第四节 斜井开拓法 inclined shaft
基本条件:倾斜或缓倾斜矿体(150 ~ 450), 矿体赋存 在地平面以下,矿体埋藏不深的中小型矿山,地表无过 厚的表土层,可采用斜井开拓。 一·脉内斜井开拓法 斜井布臵在矿体内,斜井靠近矿体下盘的位臵,其倾角最 好与矿体倾角相同(或接近)。如图2-5。
一. 主要开拓巷道类型的选择
主要开拓巷道的类型是根据矿山地形,地质 条件和矿体赋存条件来选择。 当前国内外矿山采用单一斜坡道拓作为 主要开拓巷道的为数较少, 多以斜坡道作为辅助开拓巷道,配合其他 主要开拓巷道进行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