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案

苏轼

研究问题:推敲关键词,从简洁的语言中品味复杂、曲折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品读“月色之美”

2、悟读“闲人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啊,月亮始终受到文人的青睐,一缕月光勾起了文人对亲人的思念,一轮月

光更能引起文人的伤己、念友之情,平凡的月光,牵动着文人的情长,每每提起月,老师

总会忆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会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是啊,这盈亏圆缺的慨叹里,包含着多少的期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苏轼的一篇“颂

月佳作”——《记承天寺夜游》。

出示教学目标

二、预习检测: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上节课,我们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作业,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现在先检测检测大家的

预习情况。

1、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先一起朗读一遍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理解文章大意,现在进行抢答比赛,句中红色字的意思,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大家掌握得不错

现在我们再次齐读文章,这一遍要在前面的基础上读懂文意。

二、走入美景

1、现在我们首先来关注一下标题,我们一起朗读一下标题。从标题中大家得到了什么信息

这是一片游记文章,地点承天寺,时间夜晚。记的事件是夜晚在承天寺游览。

2、既然是游览的文章,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要写一篇游记文章,你肯定会写到什么——景色。对,一定会有写景,那么苏轼夜游的景色如何呢现在我们先一起朗读一遍文章,注意读音和节奏。来,我们现在一起把写景的这一句读出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从这一句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

庭院中有积水,难道是庭院中有池塘,或是刚下了雨吗

再读句子

请同学翻译

积水实际上上月光照射下来的

什么样的月光才会给人这样的一种感觉

月色空明灵、皎洁,澄澈透明。从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如。

既然水不是真的,那怎么又会有纵横交错的藻荇(水生植物,圆叶的藻草和长叶的荇草)呢——是竹子和柏树倒映下来的影子。也就是月色太空明了,洒在地上好像是一泓清澈透明的积水,还能倒映出竹子、柏树的影子。

那既然前面都是比喻句,“庭下如积水空明”,后面半句怎么不一起用比喻句,比如说“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似水中藻荇交横”,这样更一致啊!大家看一看原句好,还是改了的这句好

我们说怎样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不断地朗读。

我们先一起对比朗读这两句。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境,你当时在庭院中散步,突然看到庭院中有一泓积水清澈透明,紧接着,还看到水中还有藻荇纵横交错

这个时候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错觉。好奇。梦幻的感觉,是不是穿越了,走到一个什么仙境中去了,怎么会有这样的景象呢结果,走着走着,忽然听到微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声,抬头一望,看到天上又一轮明月,还看到竹子和柏树,这个时候你突然明白过来,哦,原来是月色洒在地上,倒映出来的竹柏的影子。

这个时候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惊喜,恍然大悟。——那么这种感觉是通过文中哪个词表现出来的呢——概,原来是。但是改了之后的句子有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请大家试着在这句话的空白处填两个语气词,把作者的情感波澜补出来。

(屏显。)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咦)水中藻、荇交横,(喔!)盖竹柏影也。

加上你填的语气词,你能不能朗读一下这个句子呢,把这种情感的曲折读出来。

我们看这一句,无一字写月,却又无处不在写月,短短的一句不仅写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更把苏轼欣赏美景的这种情感曲折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现在,再次带着感情朗读这一句,注意读出这种空灵的意境,顿悟的惊喜。

重点朗读盖,加长语气

三、走进情感

看到这样空灵的月色,如此令人陶醉的美景,作者不禁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什么意思啊,请个同学起来翻译一下呢

面对美景,苏轼为何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这感慨中我们感受到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我们说要读出感情,要去抓什么——关键字或词。这一句中,我们要抓住哪个字或词——闲人。什么意思——清闲的人。苏轼说他们两个是清闲的人你认为是这样吗你能不能

从文中找到依据,他们是否是清闲的人现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次齐读文章

现在请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交流,他们闲在哪里结合下面注释,清闲就是怎么样——

没事可干,无所事事。去文中看看,他们没什么事做体现在哪些地方

“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

念无与为乐者——大家都有忙的事,都觉得没有一起分享乐趣的人。

与张怀民“步于中庭”——闲;赏景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闲。

月色入户:大家想一想,如果你们平时晚上看到月亮照进门里,你会欣然起行吗——

不会。因为我们一天忙于学习、工作,劳累了一天后都想要早点休息,虽然当时可能会有

一点欣喜,但也不会又起来赏月。但是苏轼看到月亮照进来,是这样的高兴,感觉好像是

老朋友来了一样欣然相迎,可见他平时是怎样的清闲、无聊、门庭冷落。

苏轼可是个大才子,怎么会这么清闲呢这个呢,我们要结合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这

篇文章写于什么时候——被贬黄州。我们看一看,当时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背景资料:元丰二年,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几遭杀身之祸。后来获

释后罪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文”,不得随意外出,无住所,无薪俸,生

活贫困,只能租城东荒地自己耕种,在坡边自筑茅屋(故称“东坡居士”)。

张怀民也是被贬谪到黄州,挂了一个闲职。他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这样的一种清闲下,你觉得苏轼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贬谪的悲凉,人生

的感慨。

但是苏轼愿意做这样一个清闲的人吗——不愿意。

苏轼非常有才。看一看苏轼如何有才。

苏轼,北宋着名文学家。散文方面,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诗歌,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绘画,虽不是苏轼的最强项,但他的理论水平很高,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

基础。

并且,苏轼还非常有抱负。

21岁高中进士:“奋厉有当世志”;

38岁人密州太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0岁任徐州太守:“抗洪救灾,力挽狂澜”。

可见,苏轼不仅有才,并且很有抱负、志向和建树,但是他现在主动清闲了吗——是

被迫清闲。所以,苏轼说他们是闲人,只是对自己和张怀民的一种——自嘲罢了。我们再

一起朗读这一句,体会苏轼的自嘲,被贬谪的悲凉,郁郁不得志的心境。

苏轼有抱负不得施展,面对自己的这种遭遇,苏轼落泪了吗怅惘了吗迷茫了吗悲天悯

人了吗——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