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合集下载

论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论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论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基因工程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改变生物体基因组以达到特定目的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过程:
1.选择目标基因:首先确定需要改变的目标基因。

这可以是任何对生物体有益或有害的基因。

2.克隆目标基因:将目标基因从原生物体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克隆。

这可以通过PCR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或构建文库等方法实现。

3.构建载体:将目标基因插入一个载体DNA中。

载体DNA可以是一个质粒、噬菌体或人工染色体等。

载体DNA需要具有适当的复制和表达序列,以确保目标基因的稳定复制和表达。

4.转化宿主细胞:将构建好的载体DNA导入到宿主细胞中。

这可以通过转染、电穿孔、基因枪等方法实现。

转化后的宿主细胞可以是细菌、酵母、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等。

5.筛选和鉴定:筛选和鉴定转化过程中成功获得目标基因的宿主细胞。

这可以通过对转化细胞进行抗性筛选或特定基因表达的检测等方法来实现。

鉴定转化细胞的目标基因是否在正确的位置并且有正确的表达量。

6.培养选育:将筛选的转化成功细胞进行培养和繁殖,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目标基因的宿主细胞。

此过程可能涉及多次培养和筛选。

7.基因表达和功能分析:在获得足够数量的目标基因的宿主细胞后,进行基因表达和功能分析。

这可以通过检测目标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水平、酶活性或特定功能的观察等方法来实现。

总而言之,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目标基因的选择、克隆、载体构建、转化宿主细胞、筛选和鉴定、培养选育,以及基因表达和功能分析。

这些步骤综合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和方法。

基因工程施工程序(3篇)

基因工程施工程序(3篇)

第1篇一、目的基因的获取1. 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通过限制酶将供体细胞的DNA切成许多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分别载入运载体,再通过运载体转入不同的受体细胞,从中找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最后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分离出来。

2. 人工合成基因:根据已知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信使RNA序列,再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出它的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最后通过化学方法,以单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目的基因。

3.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体外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

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1. 选择合适的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病毒等。

其中,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

2. 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通过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然后将两者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分子。

3.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重组DNA分子与载体结合,形成基因表达载体。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1. 选择合适的受体细胞:受体细胞的选择取决于目的基因的类型和目的。

2. 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有电穿孔法、显微注射法、转化法等。

3. 重组DNA分子在受体细胞中复制: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可以随着受体细胞的繁殖而复制。

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1. 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通过PCR、DNA测序等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

2. 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检测目的基因转录成的mRNA和翻译成的蛋白质,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3. 筛选和鉴定转基因细胞:通过标记基因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并进行鉴定。

五、基因工程产品的生产与应用1. 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抗生素、疫苗、干扰素等药物。

2. 改良作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抗病水稻等作物。

3. 生产工业用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淀粉酶、蛋白酶等工业用酶。

4. 生产生物材料: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生物医用材料,如生物陶瓷、生物复合材料等。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过程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过程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过程基因工程基本操作过程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改造细胞的过程。

下面我们将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过程:一、制备基因:1、搜集基因:首先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基因来构建一个基因组。

2、克隆基因:将选定的基因提取出来并复制多份,使得可以获得相当数量的基因,以便后续的基因工程。

3、比较基因:对不同基因的序列进行比较,以了解基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是判断基因是否有用的重要依据。

4、无编码的RNA转录:将DNA 序列转录成RNA 序列,以及无编码RNA(rRNA)的转录,其中,rRNA 是控制基因表达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构建基因组:1、生成基因组:将制备的基因进行拼接成合适的串联,形成某一特定的基因组。

2、调节基因表达:通过调节基因组中基因的表达水平,使其达到适当的状态,以获得最大的效果,可以采用基因转录调节、基因表达调节等技术。

3、重组基因:改变基因组中基因的构型或序列,从而得到新的可用基因,可以采用重组质粒、 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

三、进行工程化:1、在细胞中引入外源基因:将制备的基因组注入细胞中,使其形成线粒体遗传系统,从而改变细胞的特性。

2、提取细胞中的基因:从细胞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以便进行分析和研究。

3、可视化基因分析:对细胞中的基因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基因的结构及作用,可以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等技术。

四、应用基因工程技术:1、制作新的药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新的药物,以治疗疾病2、生产更优质的农作物:通过改造作物自身的基因,可以获得更高品质的农作物,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3、开发先进的器械设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开发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工程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就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技术,创新性的进行工程化以实现一定的目的。

基因工程主要流程

基因工程主要流程

基因工程主要流程基因工程呀,那可老有趣啦。

基因工程的流程呢,有这么几个主要的部分。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咱得先把想要的那个基因弄到手呀。

这就好比咱要做菜,得先把食材找着。

那怎么找这个目的基因呢?有好几种办法呢。

一种是从基因文库里面去淘。

基因文库就像是一个大仓库,里面存着各种各样的基因片段,咱就在这里面翻翻找找,看看能不能发现咱需要的那个基因。

还有一种办法是通过化学合成,如果这个基因的序列咱已经知道得很清楚了,那就像按照食谱做菜一样,咱可以人工把这个基因合成出来。

另外呀,要是知道这个基因在哪个生物体里,还可以用PCR技术,这个技术就像是一个精准的小助手,能把我们要的基因从生物体的基因组里给大量复制出来,这样我们就有足够的基因来进行后面的操作啦。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有了目的基因之后呢,咱不能就这么直接把它放到受体细胞里呀,得给它造个小房子,也就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这个载体就像是一个小飞船,带着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

这个载体里面呢,除了有目的基因,还有启动子、终止子这些重要的部件。

启动子就像是发动机的开关,它能让基因在受体细胞里开始表达,要是没有这个启动子,基因就像一辆没钥匙的汽车,发动不了。

终止子呢,就像是刹车,让基因的表达在合适的时候停下来。

而且呀,这个载体上通常还会有标记基因,这标记基因可有用啦,就像是给这个小飞船做个记号。

比如说我们用抗某种抗生素的基因做标记基因,那把这个构建好的载体放到含有这种抗生素的培养基里,能长起来的细胞就是成功导入了载体的细胞,就像在一群小朋友里,带着小红花的就是表现好的一样。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接下来就是把带着目的基因的载体送到受体细胞里去。

这个过程就像是送快递一样。

对于不同的受体细胞,送的方法还不一样呢。

如果受体细胞是植物细胞,我们可以用农杆菌转化法。

农杆菌就像是一个小邮差,它能自然地把我们构建好的载体送到植物细胞里面去。

还有基因枪法,就像用枪把基因载体像子弹一样打到植物细胞里。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基因工程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改变或调节生物体
自身基因表达的方法,从而达到改善生物体性状的目的。

其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因克隆
基因克隆是基因工程学的基础技术之一。

首先要从生物
体的DNA中选取目标基因,并将其放入载体中,然后进行转化,使其进入宿主细胞中并被表达出来。

常用的克隆方法是PCR、
限制酶切和连接等。

2. 基因转染
基因转染是指将已构建好的目标基因载体导入到目标细
胞中,使其发生基因表达和突变。

目前常用的转染方式有病毒介导转染、转染剂克服细胞膜屏障、电穿孔和微射流等。

3.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一种常用的基因工程手段。

通过改变基因的
序列或结构,使其在生物体内表达的蛋白质产生变异,从而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突变方法包括化学诱变、定向突变等。

4. 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是指将生物体中的目标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并使其在细胞中高效表达的过程。

通过各种方式(如新增启动子序列、加强mRNA稳定性、引入信号肽等)来提高基因表达
效率。

5. 基因分析
基因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基因的分析和检验,以确保
目标基因已成功表达且维持了稳定性。

常用的基因分析方法包括PCR、南方杂交、Western blot和质谱分析等。

总之,基因工程是一种综合使用多种生物技术手段的专业技术,它可以很好地提升生物体的性状和生命活力,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论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论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基因工程,也称为遗传工程,是一种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操作和改造的技术。

通过基因工程,科学家可以精确地修改生物体的基因,从而创造出具有特定性状的生物体。

以下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1. 目的基因的获取:首先,研究人员需要确定他们想要修改的特定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是与某种特定性状或疾病有关的基因。

然后,他们使用不同的方法,如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文库筛选或者基因组测序等,来获取这些基因的DNA片段。

2. 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基因载体是一种能够将目的基因带入细胞内的分子。

常见的基因载体有质粒和病毒。

构建基因载体时,需要在载体上加入特定的标记基因,以便在目的基因成功导入细胞后进行筛选。

3.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这一步被称为“重组”,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之一。

在这一步中,研究人员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切开,然后利用DNA 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重新连接在一起。

4.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此步骤是将重组后的DNA分子导入到宿主细胞中。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一种称为“转化”或“转染”的方法来完成。

5.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这是最后一个步骤,涉及到对已经导入受体细胞的DNA进行检测和鉴定。

研究人员通常会使用特定的技术和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DNA测序、限制性酶切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来验证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以及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以上就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步骤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需要反复进行,并对结果进行评估和优化。

同时,这些步骤都需要严格遵守伦理和法律规范,以确保研究人员的安全以及保护被研究生物的权益。

试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试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试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基因工程是一种基于自然界中基因的技术,它在各个生物体中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修改、重组、插入等,以及在植物和动物体内改变遗传物质的技术。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如下:
1. 基因识别:首先需要找出需要修改的基因,通常需要先在基因组中搜索特定的基因序列,以便定位基因的位置。

2. 基因克隆:克隆是指将基因从原来的位置复制到新的位置,使得它能够被更多地利用。

在基因克隆过程中,不仅要复制基因,还要保持基因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 基因修改:修改是指在基因组中添加、删除或改变基因序列,以改变其遗传特性,通常是使用特殊的酶来实现的。

4. 载体引入:载体是指将基因片段引入目标细胞的工具,常见的载体引入方法有质粒克隆、转基因技术、质粒转录等。

5. 活体表达:活体表达是指基因被引入到活体中,并在活体中产生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学效应的过程,这就是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

6. 鉴定:最后一步是识别基因工程修改的效果,也就是确定基因工程是否成功,常见的识别方法有PCR技术、流式细胞仪技术、免疫检测技术等。

基因工程是一种复杂的技术,它包括上述步骤,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才能够正确的完成基因工程的各个步骤,最终获得理想的结果。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介绍基因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领域,它利用DNA重组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信息进行修改和重新组合,实现改变生物体性状的目的。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包括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和基因转导等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一、基因定位基因定位是基因工程的第一步,通过确定目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后续的基因克隆提供准确的目标。

基因定位可以通过物理方法、遗传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种手段来实现。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等。

其中,荧光原位杂交可以通过标记特定探针并与目标基因序列进行杂交,从而在染色体上检测到目标基因的位置。

比较基因组杂交可以通过将目标基因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杂交,通过比较两者的杂交强度,确定目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 遗传方法遗传方法主要包括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等。

连锁分析是利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连锁关系,通过研究特定遗传标记和目标基因之间的连锁程度,来确定目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关联分析则是通过研究染色体多态性和目标基因之间的关联程度,来确定目标基因与某个特定区域的关系。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PCR、Southern blotting和DNA测序等。

PCR可以通过目标基因的序列信息,设计特定引物并进行扩增,从而实现对目标基因的定位。

Southern blotting可以通过转移DNA片段到膜上,并进行测序等。

二、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基因工程的关键步骤,它通过将目标基因从来源生物体中分离出来,并进行扩增,得到足够多的DNA材料用于后续的实验。

1. DNA提取DNA提取是基因克隆的第一步,它可以通过细胞裂解、溶解和沉淀等步骤将DNA从生物体中提取出来。

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包括酚-氯仿法、盐析法和商业DNA提取试剂盒等。

2. PCR扩增PCR扩增是基因克隆的关键技术,它可以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将目标基因序列进行扩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基因工程主要包括几个过程:1、目的基因的制备;2、选择合适的载体,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相连接生成重组DNA分子;3、将重组DNA片段导入受体;4、选择目的基因;5、目的基因的表达。

对于整个基因过程来讲,目的基因的获取是关键,它直接涉及到产物,而且还影响到产物的量。

很多在基因操作过程中,目的基因是很难获得的,所以通常采取先生成基因文库的方法,然后从基因文库中筛选。

如果目的基因的序列以及它的调控等信息很清楚,可以直接通过PCR或cDNA获取,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选择目的基因的盲目性,可以将整个过程简化为以下步骤:图10-3-8 基因工程过程(1)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制备目的基因是指准备导入受体细胞内的,以研究或应用为目的所需要的外源基因称目的基因。

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很多,但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

目前获得目的基因有4条途径:1.从生物基因组群体中分离目的基因原核生物基因组较小,基因容易定位,用限制性内切酶将基因组切成若干段后,用带有标记的核酸探针,从中选出目的基因。

真核生物一般通过基因组文库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

图10-3-1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ve enzyme)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细菌中发现的,能水解DNA分子骨架的磷酸二酯键,使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切成若干段,每一种限制酶,都有自己特定的作用位点,而且切口或切下来的序列,往往是回文结构(palindromes)。

例如Eco RI把GAATTC在GA之间切开,形成粘性末端。

也有一些限制酶作用的结果产生不含粘性末端的平整末端,如HapI。

多在原核生物中存在,能识别4~6个特苷酸特定的碱基序列。

限制酶对细菌有保护作用,某些入侵的噬菌体可因DNA链被限制性酶切断而不能在细菌中繁殖,“限制”因此而得名。

限制酶不能切开细菌本身的DNA,这是因为细菌DNA的腺嘌呤和胞嘧啶甲基化(-CH3)而受到保护之故。

这样就可以用限制性内切酶把一个基因组DNA分成很多片段,对于原核生物比较小的基因组来说,可以直接用标记地探针来获取在通过特定的方法,对于比较大的基因组,可以先制作基因文库,然后钓取所需要的带有目的基因的片段。

2.人工合成目的基因DNA片段人工合成目的基因DNA片段有化学合成和酶促合成法两条途径。

一般是采用DNA合成仪来合成长度不是很大的DNA片段。

3.PCR反应合成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以DNA变性、复制的某些特性为原理设计的。

通过PCR技术获取所需要的特异DNA片段在实际应用用得非常多,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对目的基因有一定的了解,需要设计引物。

PCR技术的原理如下:图10-3-2 PCR原理图(1)以混合的 DNA 片段作模板,例如,可以用 cDNA 基因文库做模板,在90℃ 高温下,作为模板的双链 DNA 均变性,分开成为单链DNA。

(2)在反应体系中以有两种合成的 DNA 小段寡聚核苷酸做引物,这两种寡核苷酸应可以分别和特异 DNA 片段的正链的 3'末端与负链的 3'末端相结合。

寡核苷酸引物要在50℃ 的温度下,才能较好的找到可以配对的正链和负链,形成互补结合。

显然,在混合 DNA 片段作模板的情况下,只有可以形成配对关系的 DNA 链才可特异性地结合引物寡核苷酸。

这个过程又称为淬火。

(3)反应体系中还有高温 DNA 聚合酶,以及作为原材料的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4 X dNTP) 。

高温 DNA 聚合酶来自一种特殊的耐高温细菌,俗称 Taq 酶。

在70℃ 高温下,经 Taq 酶催化,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为原料,在形成互补的引物寡核苷酸后,迅速合成一条与模板 DNA 单链(正链或负链)互补结合的DNA 新链。

(4)以上三个步骤周而复始,即反应体系的温度从 90o C- 50o C- 75o C,反应体系中经历:变性( DNA 双链变性生成单链)——淬火(寡核酸引物和特异的 DNA 模板结合,配对)——合成(以引物为起点,合成与模板互补的 DNA 新链)。

每次循环约需6-10分钟。

经过20次循环,能与引物特异结合的那段 DNA ——即需要放大增殖目的 DNA 分子,可以扩增106倍。

4.mRNA差异显示法获得目的基因mRNA差异显示(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DD)是1992年由哈佛医学院Peng Liang等人建立的。

原理是先用PCR技术扩增所有的mRNA、生成cDNA 群体,再用测序凝胶电泳获取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然后再次用PCR扩增。

简单的讲,就是从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来反转录成cDNA作为目的基因。

5、用机械的方法,例如超声波把基因组打成片段。

(2)DNA片段和载体的连接外源基因(DNA片段)很难直接透过受体细胞的细胞膜进入受体细胞,即使进入,也会受到细胞内限制性酶的作用而分解。

要将外源DNA片段导入受体细胞,必须选择适当的载体(Vector),这是关键步骤之一。

载体是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工具。

作为载体的DNA分子,需具备两项基本条件:①容易进入寄主细胞;②进入寄主细胞后能够独立进行自主的复制和表达;③容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纯化。

通常在基因工程中选作载体的有:①质粒——环状双链小型 DNA 分子,种类甚多,有的可在细菌细胞内独立复制,有的亦可用于动、植物细胞。

例如:根瘤土壤杆菌所携带的 Ti 质粒常用作植物细胞基因工程的载体。

人工改造的质粒常用的有pBR322天然质粒,派生质粒pmB1,psC101等②噬菌体——常用的是λ噬菌体。

经构建后,常用于细菌细胞。

常见的有Mu噬菌体载体。

③病毒——例如猿猴空泡病毒 SV40 常用作动物细胞基因工程的载体。

④粘粒(cosmid,装配性质粒),由质粒和Mu噬菌体的cos位点u或膜等构建而成的一种大容量克隆载体。

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载体DNA连接技术即DNA重组技术,其核心步骤是DNA片段之间的体外连接,其本质是涉及限制酶,连接酶等酶促反应过程。

载体为细菌中的质粒,温和噬菌体。

重组DNA即载体DNA+引入的DNA。

把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上去,要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需要几种工具酶,这中间最为重要的是两大类酶:①DNA 限制性内切酶:把载体DNA片段切开。

②DNA 连接酶:用于连接载体和外源DNA片段。

此外,在构建 DNA 重组分子中使用的工具酶还有:DNA 聚合酶、逆转录酶、DNA 修饰酶、RNA 修饰酶、核酸外切酶、碱性磷酸酶等。

1、粘性末端的连接: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或者用能够产生相同粘性末端的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消化外源DNA分子和载体,所形成的DNA末端彼此互补,用DNA连接酶共价连接起来,形成重组体DNA分子。

图10-3-3 粘性末端的连接2、平末端的连接:可先生成粘性末端,在带平头末端的DNA片段的3’-末端加上多聚核苷酸的尾巴,在载体上加上互补的尾巴,然后用DNA连接酶连接。

图10-3-4 用质粒构建重组DNA分子用噬菌体DNA构建重组DNA分子(3)外源DNA片段引入受体细胞重组体DNA分子只有导入合适的受体细胞,才能进行大量地复制,扩增和表达。

受体细胞有多种,原核细胞、低等真核细胞生物的细胞如酵母、植物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

胰岛素基因工程生产就是将外源DNA导入原核细胞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实现的。

兔免疫beta-球蛋白的基因通过SV40(猴病毒)作为载体,并入侵入培养的猴肾细胞後,猴肾细胞就可大量产生兔beta-球蛋白。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或逆转录技术可以获取包含某生物体所有基因的DNA片段集,如果把每一个片段与载体连接并分别导入受体细胞,如大肠杆菌。

这样就能得到所有的包含该生物体全套基因的库,称之为基因文库(gene library),对于期中只含有一个外源DNA片段的菌群,称之为克隆(clone)。

通过基因文库的构建,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从文库中选择目的基因。

图10-3-5 基因文库的构建重组DNA片段导入受体细胞通常有双交换和单交换的方法。

(4)选择目的基因通过以上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还需要经过筛选,才能确定真正所需要的目的基因。

选择目的基因的方法有:1、遗传学方法,根据转基因生物体的形状来确定是否满足需要,例如对于转基因作物,要判断这些作物是否有需要的性状,而且没有带来不利的性状。

2、免疫学方法,用来判断蛋白质的功能。

3、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的方法:通常人们首先着眼于某一感兴趣的蛋白质,首先找到编码这个蛋白质的基因,从基因文库中“钓”得该基因,然后才可进行后面的基因工程操作步骤。

首先需要制备探针(probes)。

探针是根据所需基因的核苷酸顺序制成一段与之互补的核苷酸短链,并用同位素标记。

下图就是用分子杂交的方法从基因文库中钓取目的基因。

图10-3-7 用分子杂交的方法从基因文库中钓取目的基因4、PCR扩增在获取目的基因后,可以采用该方法可以大量扩增,得到大量的目的基因。

(5)目的基因表达构建好的重组 DNA 分子进入寄主细胞的过程,称为转化。

如果接受异源 DNA 的细胞不是细菌,而是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常常称为转染。

不是所有细菌细胞或动物细胞都能接受异源 DNA,只有处于感受态的细胞才能接受异源 DNA。

感受态细胞通常在细胞表面有一些特异蛋白质,在细胞接受异源 DNA 过程中起作用,称为感受态因子。

另外,还有一系列技术方法帮助细胞接受外源 DNA 。

这些方法包括:适当加入磷酸钙离子、DEAE- 葡聚糖、显微注射、应用脂质体或电穿孔等。

进入寄主细胞的重组 DNA 分子,其中的外源目的基因能否表达,表达效率的高低,仍有很大的差别。

不少基因工程工作,因表达效率不够高而裹足不前。

实际上,位于目的基因前面的启动子常常是表达效率的关键。

所以,要得到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关键首先在于选择合适的载体,尤其是寻找适合目的基因的高表达启动子。

用基因工程菌大量发酵生产某种实用的蛋白质产品,在解决高表达之后,还面临着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蛋白质产品的问题。

如果工程菌把所需要的蛋白质分泌于细胞外,则后面的蛋白质分离纯化工作要容易的多。

为此,在选择载体,构建重组 DNA 分子时都应有所考虑。

如果做不到,工程菌产生的蛋白不能分泌到细胞外,则需要先使菌体破裂,再分离纯化蛋白质,那么难度要大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