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二首 黄山奇石 日月潭 葡萄沟等)全章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单元导教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黄山奇石》《日月潭》和《葡萄沟》四课,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能够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热情和赞美家乡的情感。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

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提升。

《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的泡泡提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在语文园地四的“字词句运用”中再次实践运用。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借助字典验证,促进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第二个语文要素。

《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安排了仿写练习,《古诗二首》《黄山奇石》和《日月潭》三课中有词语积累内容,并安排了内容背诵。

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写话”环节安排了学写留言条。

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写留言条也是我们生活交流的需要的同时,掌握写留言条的基本格式。

第四单元核心考点清单8古诗二首一、读准字音尽(jìn)头楼层(céng)山川(chuān)瀑(pù)布庐(lú)山贫穷(qióng)二、写对字形(写一写,并组词)三、生字扩词依(yī):依靠依然依旧层(cénɡ):云层高层一层照(zhào):关照照顾照相炉(lú):香炉炉火电炉烟(yān):炊烟烟雾烟花挂(ɡuà):挂失悬挂挂图川(chuān):冰川山川平川直(zhí):一直笔直直线四、词语积累穷尽:山穷水尽层叠:层林叠翠烟云:烟消云散山川:名山大川五、诗意理解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六、感知课文1.《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诗中描写了诗人登楼所见到的壮观景象。

人教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 二上第四单元

人教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 二上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家乡”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2首古诗以及《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3篇课文组成。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七绝,前两行写景,后两行写出了悟出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望庐山瀑布》是首七言绝句,是李白游历时写下的风景诗。

《黄山奇石》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

《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形状和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

《葡萄沟》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盛产水果,葡萄干非常有名。

2.语文要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单元引导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借着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这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学会独立阅读。

【要素分解】读8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寺”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面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楼、依、尽、欲、穷、层”6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层”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述的画面。

4.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板块一、出示课文插图,引入课题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1)出示图片:1.你认识上面的建筑物吗?(鹳雀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鹳雀楼的一首古诗。

(板书: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出示课文题目《登鹳雀楼》,题目应该怎样断句停顿?(出示幻灯片2)示例:登/鹳雀楼“登”在这里指?(登上)(2)教师指示题目上的“楼”字,指名认读,齐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葡萄沟》一课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家乡”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内容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在本课中,以“五光十色”为例,对这一方法进行了具体指导。

本课是写景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因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在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提升点。

因此在教导学生把握语文要素上,我们需要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由词到句层层推进,反复强化。

单元的人文主题“热爱祖国的山河”属于比较容易达成的目标,但怎样让学生在内心有更大的触动,就需要教师设置合理的环节,引导学生有价值的课堂活动来达成。

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尤其是“好、干”等多音字要熟练区分。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

能弄清作者是怎样描写葡萄的,并进行相关语句的训练。

3.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五光十色”,并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见过的“五光十色”的场景,进行说话训练。

2.能介绍至少一处家乡的风景名胜,做家乡的代言人。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感悟独特之处1.听新疆歌曲,感悟音乐中的民族风情让我们伴随着这首新疆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开启我们的葡萄沟之旅吧。

在课题中,萄要读轻声,再读一次课题。

2. 感悟地形奇特之处葡萄沟是位于火焰山西侧一条长长的峡谷,长约8千米,在这里吐鲁番人种满了葡萄,形成了一条绿色的长廊。

你觉得这样的葡萄沟像什么?(她像一条绿色的丝带,飘逸在盆地中央。

)火焰山知道吗?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就曾被困在火焰山过不去,这里8月基本上每天的气温都在42℃以上,火焰山的地面温度可以达到80至90℃,故有"沙窝里煮鸡蛋"之称。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配套教案)8.古诗二首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配套教案)8.古诗二首

第四单元导读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2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3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第四单元 8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依、尽”等11个生字,会写“依、尽”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4.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认识“依、尽”等11个生字,会写“依、尽”等10个字。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3.能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一、图片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很多风景秀美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第四单元,就展现了祖国各地的优美风光。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二首》,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吧!二、初读古诗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出示会认字:(1)采取多种形式认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这么多的生字,你们能帮它们找找朋友吗?(学生进行口头组词练习。

)三、初读《登鹳雀楼》,感受节奏过渡: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楼是什么吗?(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1.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

(板书:登鹳雀楼)2.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据义断音,读好停顿:登/鹳雀楼。

简要介绍鹳雀楼:鹳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永济市,因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而得名。

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望庐山瀑布》教学设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望庐山瀑布》教学设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用模板单元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单元教学结构设计第 五 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本课时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学 习内 容解 析1. 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激发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课教学对象是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

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到他们对这首古诗都较熟悉。

课文朗读基本能做到准确,要读出古诗的韵律,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完成。

学 习 目 标 设 定1. 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激发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重 点 难 点 预 设 (须结合学情进行设定)重点:认字、写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句,积累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本课时教学结构设计教 学 结 构 流 程基 本 信 息课 题 《望庐山瀑布》授课类型 讲授课 授课教师周璐教学班级二(7)本课时学习评价设计课前预测【主要内容】1.大声读课文三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2.自学生字,口头组词,书空笔顺。

【评价反馈】1.利用微信,检查学生的课文朗读和生字识记情况。

课堂读写【主要内容】1. 《望庐山瀑布》一诗的作者是(),被称为()。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诗仙 E诗魔 F诗圣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的是哪个风景区?()A华山 B黄山 C庐山3. 诗中最能体现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诗句是哪两句?()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祖国的大好河山可美啦!你们去过哪里?。

【评价反馈】1.利用作业单即时检测和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熟悉情况。

2.训练学生说完整的一句话。

课后评测【主要内容】1.一首诗一处景。

设计名片卡。

【评价反馈】1.评出最佳名片卡,张贴在班级展示墙。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内容梳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内容梳理

课文内容梳理第一单元:自然的秘密课文 1. 《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最后变成了小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只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课文 2. 《我是什么》我就是(水)。

我会变。

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

升到天空,我又变成(云),在空中飘浮着。

碰到冷风,我会变成小水滴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课文 3. 《植物妈妈有办法》我知道蒲公英靠(风)来传播种子,豌豆靠(太阳)来传播种子,我还知道(苍耳)靠(动物的皮毛)来传播种子。

第二单元:场景树木动物农事识字 1. 《场景歌》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识字 2. 《树之歌》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3. 《拍手歌》鸟类:孔雀、锦鸡、雄鹰、雁群、黄鹂、百灵。

兽类:猛虎、熊猫。

识字 4. 《田家四季歌》春季是个播种的季节,(花)开了,(草)长出来了。

夏季农民伯伯很忙碌,他们采了(蚕桑)又(插秧),每天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秋季是丰收的好季节,(谷)像黄金粒粒香,农民伯伯的心里(喜洋洋)。

农民伯伯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

《田家四季歌》告诉我们:农民伯伯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

第三单元:儿童生活课文 4. 《曹冲称象》曹冲是(曹操)儿子,才(七)岁,他是一个(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孩子。

曹冲称象的办法是:先赶象(上船),在船舷上(画线),然后把大象(赶下船),装(石头)上船,当船正常到做记号的地方停止,最后称(石头)的重量我们要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1.内容方面:本册第四单元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和语文园地四组成。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2.语言表达特点:本组教材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景色为线索,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通过简练优美的词汇,还有意境深远的古诗,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

(二)教材位置学习本组教材,应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范写和范读。

二、学情分析:这是二上的第四组课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文章,识字方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识字能力,但是学生之间,在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

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三、教学目标:1. 本组共要认识66个字,会写36个字。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 能背诵指定课文,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4. 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和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

5. 继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养成积累词会的习惯。

6.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

7.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8.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9..巩固识字,规范书写。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语文园地四教案

第四单元祖国风景美如画,名胜古迹、河流山川都魅力无穷。

这些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受到启发,感触良多。

本组教材就是以“风景名胜”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

选编的课文展示了不同的风景,也让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这些美景表达了赞叹和喜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古诗二首两首古诗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黄山奇石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

日月潭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葡萄沟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古诗二首》……………………………………………………… 2~3课时2.《黄山奇石》………………………………………………………2~3课时3.《日月潭》………………………………………………………… 2~3课时4.《葡萄沟》………………………………………………………… 2~3课时语文园地四…………………………………………………………… 2~3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中体会到风景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想象来领略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雀楼所看到的壮观景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 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群山渐渐西 沉,最后看不见了。 入海流:指黄河最终流入大海。
诗意: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澎
湃地向着大海流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想要。 穷:尽。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 游?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历祖国的 大好河山!
8 古诗二首
祖国风光 壮观迷人
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朗读
古诗的朗读要注意在诗句中适当的停顿,这样有 节奏读,听起来才会有美感。不同字数(五言诗、七 言诗)的诗有不同的节奏。
五言诗的诵读节奏或称音调节奏为上二下三。其 基本句式也应为上二下三。
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疑是银河落九天
“落”字写出了作者想象的画面——天空 突然裂开,银河陡然掉落人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场景?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瀑 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结合诗意,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
诗意: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 好像挂在山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飞一样。 九天:天空的最高处。
诗意: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
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诗中描述诗人遥看庐山瀑布场景的诗句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风格雄 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代表作有《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 庐山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 龙潭和秀峰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庐 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七言诗的诵读节奏基本句式应为上四下三,或上 二中二下三。一般七言诗我们都是后三字和前面的四 字分为两个大节奏来读,也就是上四下三读法。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3.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 诗的意思。(难点)
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根据每首古诗的具体意境 朗读。《登鹳雀楼》朗读时是一种豪迈、 开阔的语气。《望庐山瀑布》朗读时是一 种惊叹、赞美的语气。
楼依尽黄层照炉 烟挂川
遥 欲
瀑 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常与 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 著称。
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产生 远远
形容瀑布很长,不是实指
唐 飞流直下三千尺
李白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 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 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远望:生紫烟 挂前川
望庐山瀑布
雄伟壮丽
感受:三千尺 落九天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 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 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 悬崖绝壁之上。
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突起的岩石 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 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 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这般壮观?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联想
诗中描述诗人遥看庐山瀑布产生联想的诗句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有四个字用得好,你能找出来吗?
日照香炉生紫烟 “生”写出了瀑布云雾缭绕的美。
遥看瀑布挂前川 “挂”写出了瀑布的高、直、陡。
诗意:要想凭借自己的眼睛看到更远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
层楼。
再读全诗,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远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近景 两行诗对仗工整,厚重有力,既构成 形式上的完美,也表达了充沛的气势。
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在诗中理 解为更远、更高之意,是虚数。 这句诗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 哲理,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积极向 上的态度。


尽 唐


王之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写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 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激励我们 努力学习, 积极向上 ,做生活的强者。
白日依山(实景)
登 鹳
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想象)
站得高
雀 楼Βιβλιοθήκη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看得远
登楼所感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诗人通过攀登鹳雀楼,观看日落西山、黄河远去的景象, 想到了“登高望远”的哲理。同学们,你们也开动一下小脑筋, 想象一下文中诗人描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或者用笔 画出来。
火红的夕阳伴随着绯红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汹 涌澎湃的黄河水,一路狂奔,直入大海。夕阳就要消失得无 影无踪,黄河水也逐渐消失在天边,我突然就明白要想看的 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就如同人生,只有不断努力 进取,才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 北周 ,其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围风景秀丽。被誉 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鹳雀楼)之一。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文主要写了什么景象? 写了诗人傍晚时登鹳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 /香炉/ 生紫烟,遥看/ 瀑布/挂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尺,疑是 /银河 /落九天。
读完后,说说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
雄伟壮观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紫烟: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前川:瀑布看上去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川: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