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及答案目录:第6课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第7课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8课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静女/《诗经·邶风》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默写: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2、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二、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A.薄言采之薄:靠近B.薄言捋之捋:从茎上成把地握取C.多博村酤劳苦辛酤:通“沽”,买酒D.赋诗怜汝足精神怜:可怜,表同情【解析】B 正确 A.薄:助词,无实义。

C.酣:酒。

D.怜:怜爱,表喜爱。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采采芣苢采采:茂盛的样子B.薄言掇之掇:拾取,摘取C.多博村酤劳苦辛博:求取D.赋诗怜汝足精神赋:吟诵【解析】D“赋诗”意为作诗。

3、下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D)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B.欲收/新麦/继/陈谷C.三夜/阴霪/败/场圃D.多博/村酤/劳苦/辛【解析】D 正确断句为:多博/村酤/劳/苦辛。

4、下列加点的词语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A.三夜阴霪败场圃B.一竿晴日舞比邻C.采采芣苢,薄言袺之D.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解析】A “败”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均无活用现象。

5、下列对《芣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

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

部编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班级:姓名:古诗词目录: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古诗词诵读十一、静女/《诗经·邶风》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理解性默写: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三、《短歌行》曹操理解性默写: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本册共有诗词曲14首,前边是空白版,可以打印练习检测使用,后边附有答案。

古诗词目录: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古诗词诵读十一、静女/《诗经·邶风》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学生默写版:一、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理解性默写: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

三、《短歌行》曹操理解性默写: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

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8、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理解性默写+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理解性默写+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理解性默写+答案1.梦游天姥吟留别(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姥山时隐时现的句子是“________”,通过赤城山和五岳侧面展现天姥山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谢灵运住处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写山泉声音震耳欲聋的句子是“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和“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梦境又回到现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气急剧变化,黑云压天,仿佛要下雨的句子是“________”,写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的句子是“________”。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流露出消极的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相似的消极情绪流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飞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后颇感失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天姥山洞外熊吼龙鸣的恐怖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和答案【普通高中高一最新教材】

部编版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和答案【普通高中高一最新教材】

部编版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和答案【普通高中高一最新教材】最新部编版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词、古文目录: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十一、劝学/荀子十二、师说/韩愈十三、赤壁赋/苏轼十四、登泰山记/姚鼐古诗词诵读十五、静女/《诗经·邶风》十六、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八、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理解性默写: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三、《短歌行》曹操理解性默写: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高一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

高一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

部编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本册共有诗词曲14首,可以下载打印作为检测题使用。

古诗词目录: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古诗词诵读十一、静女/《诗经·邶风》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理解性默写: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三、《短歌行》曹操理解性默写: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必修上册第八课古诗理解性默写、选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第八课古诗理解性默写、选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第八课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目录: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二、登高/杜甫三、琵琶行/白居易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

”令人叹为观止。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天姥.(mǚ) 天台.(tāi) 渌.水荡漾(lǚ)B.剡.溪(shàn) 熊咆.(páo) 訇.然中开(hōng)C.瀛.洲(yíng) 虹霓.(ní) 殷.岩泉(yǐn)D.魂悸.(jì) 长嗟.(jiē) 水澹.澹(dàn)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依据 B.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C.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动 D.栗深林兮惊.层巅惊:惊动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列.缺霹雳③烟涛微茫信.难求②仙之人兮列.如麻④自可断来信.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4.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C.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下全册古诗、古文情境默写及答案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下全册古诗、古文情境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普高必修上册全册古文:理解性默写古诗文目录:第二单元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插秧歌/杨万里第三单元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第六单元十一、劝学/荀子十二、师说/韩愈第七单元十三、赤壁赋/苏轼十四、登泰山记/姚鼐古诗词诵读十五、静女/《诗经·邶风》十六、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八、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默写: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

2、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

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

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

二、《插秧歌》杨万里理解性默写:1.《插秧歌》中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万里《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3.《插秧歌》中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来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农夫却依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插秧歌》中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插秧歌》中,描写农夫忙着插秧顾不上休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插秧歌》中写雨中抢插秧苗的场景,暗示抢插秧苗就像一场战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及答案目录:第6课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第7课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8课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静女/《诗经·邶风》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默写: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2、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二、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A.薄言采之薄:靠近B.薄言捋之捋:从茎上成把地握取C.多博村酤劳苦辛酤:通“沽”,买酒D.赋诗怜汝足精神怜:可怜,表同情【解析】B 正确 A.薄:助词,无实义。

C.酣:酒。

D.怜:怜爱,表喜爱。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采采芣苢采采:茂盛的样子B.薄言掇之掇:拾取,摘取C.多博村酤劳苦辛博:求取D.赋诗怜汝足精神赋:吟诵【解析】D“赋诗”意为作诗。

3、下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D)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B.欲收/新麦/继/陈谷C.三夜/阴霪/败/场圃D.多博/村酤/劳苦/辛【解析】D 正确断句为:多博/村酤/劳/苦辛。

4、下列加点的词语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A.三夜阴霪败场圃B.一竿晴日舞比邻C.采采芣苢,薄言袺之D.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解析】A “败”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均无活用现象。

5、下列对《芣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从一棵一棵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路辛苦,反映出当时的劳动者身负沉重的压迫。

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

从节奏、意境、韵律等方面,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解析】B 不正确。

B项,“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错误。

此时这些妇女的心情是快乐的。

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C)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东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B.“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艺”。

C.“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柳宗元、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

D.苏辙,字子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之兄。

苏轼,字子瞻。

他们的父亲是苏洵。

【解析】C无误A项“东周”应为“西周”。

B项“六艺”应为“六义”。

D 项“之兄”应为“之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的第一章首先讲了“薄言采之”,也就是她们要去做“采芣苢”这么一件事情。

B.第二章描写的是采芣苢时的动作。

“掇”意味着小心谨慎;“捋”意味着熟练而快乐。

C.第三章描写的是当芣苢采得很多时,用衣服的下摆兜住并扎在腰带上。

D.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女子采芣苢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太平盛世时期女子的平和之美。

【解析】D “一个女子”说法有误,应该是“一群女子”。

三、简答: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答: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

“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

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

“掇”,一片片、一颗颗地摘取、拾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手持的衣角里;“襭”,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

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我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

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

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原文】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二、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A.芣.苢(fú)襭之(xié) 天籁.(lài) 闭廪.(lǐn)B袺.之(xié) 场圃.(fǔ) 书笺.(jiān) 细绎.(yì)C.捋.之(luō) 阴霪.(yín) 袅.袅(niǎo) 乳臭.(chòu)D.薄.言(báo) 掇.之(chuō) 涵.泳(hán) 赋.诗(fù).【解析】A正确。

B项,“袺”应读“jié”,“圃”应读“pǔ”; C项,“臭”应读“xiù”;D“薄”应读“bó”,“掇”应读“duō”。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薄言掇.之掇:拾取,摘取。

B.薄言袺.之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C.三夜阴霪..败场圃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D.多博.村酤劳苦辛博:宽广,广博。

【解析】D不正确,D博:求取。

3.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薄言采之:是说妇女有意去采摘芣苢,有此意然后才能开始前往采摘。

B.薄言袺之:用一只手提起衣襟,把芣苢的种子收放起来。

C.一竿晴日舞比邻:雨过天晴,人们纷纷起舞,进行比赛,以表达对天晴可以收麦的欢欣之情。

D.赋诗怜汝足精神:麦收入库,诗人以吟诗赋词的方式来表达辛勤劳动后的喜悦心情。

【解析】C不正确。

D“人们纷纷起舞,进行比赛”说法有误,“比邻”是“邻居”之意,应该是:雨过天晴,可以进行麦收了,邻居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芣苢》一诗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B.《芣苢》一诗以其明快的节奏、表现妇女劳动欢快的场面与热烈的情绪,受到读者的喜爱。

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运用对比的手法,“三夜阴霪”后的“一竿晴日”,突出了麦收时节农人对收麦的期盼与欢欣。

D.苏辙在《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对麦收劳动场景进行了直接描写,既表现了劳动的辛苦,也表达了家庭团结协作的愉悦。

【解析】D不正确。

D“直接描写”有误,诗人用“急炊大饼”“多博村酤”来侧面描写麦收劳动场景。

5.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B.《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

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C.《周南》是国风中编次在最先的,其产生地、产生年代说法很多,令人多认为可能是平王东迁前后的诗,产生地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D.清代名臣张鹏翮撰大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中的“三词客”其实指的是“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

【解析】A不正确。

A“浪漫主义”说法有误,应该是“现实主义”。

三、简答: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可以看出,这次收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答:颔联写已经下了三夜的雨,终于看到了日出,所以这次收麦具有抓住时间抢收的特点,由颈联中“饥乏”“苦辛”,可以看出收麦子还非常劳累。

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答:麦收时节,接连三天的阴雨,让打麦场遭到破坏而无法使用;而天气转晴,红日初升,给农人们带来了希望。

颔联通过晴日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3.诗歌标题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但诗中并没有正面写外孙收麦的情景,这样的叙事安排是否合理?答:合理。

诗歌以“收麦”为叙事线索,虽然没有正面写外孙在田中忙碌收麦的情景,但透过颔联中邻家的忙碌紧张,仿佛看到了文氏外孙帮忙收麦时忙碌的情景;而颈联的两个细节描写从侧面表现出外孙辛苦劳作的“饥乏”与“苦辛”;尾联诗人毫不吝啬的赞赏再次证明了外孙收麦的辛劳。

诗人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外孙收麦辛劳,但诗歌处处体现出外孙收麦的辛劳。

三、《短歌行》/曹操【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