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代汉语工具书2

藤花榭本《説文解字》
Page 8
大徐本《説文解字》
序 ︐ 依 義 相 聚 ︒
每 部 之 內 的 所 屬 字 大 體 上 是 以 義 為 編 排 體 例 ︓ 按 部 首 的 不 同 分 為 部 ︐
540
Page 9
說解體例
先釋義,後解形,再注音。以秦漢通行的篆書為 物件進行的,間或舉出古文和籀文,為後人認識 和研究古代漢字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Page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彩色版,上海古籍)
收字17000餘個,涵蓋了古漢語上的所有常用字和部分 難字及異體字,字頭下提供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形 體,提示了字的演變過程。 釋義中既解釋了本義,又說明了引申義、比喻義、假借 義等,闡明了定義的發展脈絡。
每個義項前均標注詞性,便於讀者更準確地理解和掌握 各義項的含義和用法,書證多為始見書證,並以先秦兩 漢經典的唐宋名篇爲主,保證全書內容的準確性權威性。 選配了2000餘幅對字詞起詮釋作用的精美圖片,努力使 內容與形式達到完美統一。
《爾雅·釋詁》:“初、哉、首、基、肇、祖、 元、胎、俶、落、權輿,始也。”
《尚書·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詩經·大雅·生民》:“后稷肇祀。” 《尚書·胤征》:“俶擾天 紀。” 《詩經·周頌·訪落》:“訪予落止。” 《大戴禮記》:“于時冰泮發蟄,百草權輿。”
《爾雅·釋訓》:“穆穆、肅肅,靜也。”
Page 22
釋山 釋水 釋草 釋木 釋蟲 釋魚
解釋地理名詞 解釋植物名稱
《爾雅》篇名歌
詁言訓親宮,
器樂天地同,
丘山水草木,
蟲魚鳥獸畜。 解釋動物名稱
‚同‛字是為了幫助
記憶後加的。
釋鳥
釋獸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 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 辨别声读的字典,也是一部杰 出的语言文字学著作。它成书 于汉和帝永元12年(公元100 年)。
《说文》的作者——许慎
• 东汉汝南召陵人,著名的经学 家、文字学家。
• 《后汉书·儒林传》:“许慎, 字 “时人为之语曰:‘五 经无双许叔重。’”
• 局限:对总括性的解释往往流于粗疏 简略。
•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释词义的专著, 也是我国最早的语义分类词典。
• 按类分为19篇,依次为释诂、释言、释训、释 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 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 释兽、释畜。
并按年度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如《中国经济年 鉴》、《中国教育年鉴》。 • 手册—汇集某一方面经常需要查考的文献资料, 以供读者随时翻检的一种工具书。如《文学手 册》、《旅游指南》。 • 4.目录、索引 • 书目—图书目录的简称。如《艺文志》、《经 籍志》。 • 索引—是把一种或多种书刊里的具体内容,或 主题、书名、篇名、人名、地名等摘录下来,加 以编排并注明出处以便查阅的工具书。如《十三 经索引》、《春秋经传引得》。
清代《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义证》 玉筠《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其中段玉裁和朱骏声影响最大。
• (2)《尔雅》
•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典。作者说法 不一。全书共3卷,20篇。
• 编排体例:按所释词的内容分为19类
• 解说体例:对词采取同义归类、总括 解释的方法。
具书。 • 词典—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的
工具书。 • 2.类书、政书 • 类书—辑录古书中的史实典故、诗赋文章、
俪词骈语等,按类或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 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册府元龟》。 • 政书—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工具书。如 《政典》、《通典》。
02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第二章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单项选择题1、《说文解字》、《词诠》、《十三经索引》的编排方法依次是:A.部首法、笔划法、注音字母法B.部首法、注音字母法、笔划法C.笔划法、注音字母法、部首法D.笔划法、部首法、注音字母法2、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唐《隋书·经籍志》、清孙殿起《贩书偶记》都是:A.书目著作B.类书C.索引D.辞典3、要想知道“学然后知不足”这句话的出处应查找:A.《十三经索引》B.《佩文韵府》C.《太平御览》D.《词诠》4、《康熙字典》所收汉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A.音序B.部首C.四角号码D.笔画5、《经籍纂诂》所收汉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A.三十六字母顺序B.平水韵106韵顺序C.注音字母顺序D.笔画顺序6、《经传释词》所收汉字排列方式是按照:A.笔画顺序B.注音字母顺序C.三十六字母顺序D.平水韵106韵顺序7、《词诠》所收的汉字的排列方式是按照:A.笔画顺序B.注音字母顺序C.三十六字母顺序D.拼音字母顺序8、下列材料中使用形训方法的是:A.柿,赤实果。
(《说文·木部》)B.经,经也,人所经由也。
(《释名·释道》)C.宫谓之室。
(《尔雅·释宫》)D.从,从二人。
(《说文·从部》)9、下列材料中使用界说方法的是:A.柿,赤实果。
(《说文·木部》)B.经,经也,人所经由也。
(《释名·释道》)C.宫谓之室。
(《尔雅·释宫》)D.从,从二人。
(《说文·从部》)10、下列材料中用同义词训释的是:A.柿,赤实果。
(《说文·木部》)B.经,经也,人所经由也。
(《释名·释道》)C.宫谓之室。
(《尔雅·释宫》)D.从,从二人。
(《说文·从部》)11、下列材料中使用声训方法的是:A.柿,赤实果。
(《说文·木部》)B.经,经也,人所经由也。
(《释名·释道》)C.宫谓之室。
《古代汉语》第二章 怎样查字典辞书

三、古文标点:《纪昌学射》三、古文标点:《纪昌学射》-1
甘 蝇古 之 善射 者彀 ( ɡòu ) 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 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 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 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古文标点:《纪昌学射》古文标点:《纪昌学射》-2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 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 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 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 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 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 我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康熙字典》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P68
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 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 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 录汉字四万七千多个。 体例:用二百一十四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 序。将各部首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 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 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不足:错误较多。 王引之《字典考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
4、典章制度类
典章制度类工具书 又叫政书,是说明 我国古代典章制度 的工具书。
常见的有: 《十通》 《会典》 《会要》等。
二、工具书的用法
(一)、熟悉体例 )、熟悉体例
1、编排方式: 部首排列; 笔画排列; 音序排列; 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 直音法;反切法; 注音字母法;拼音字母 法 3、释义方法: 直训式;描写式; 定义式;譬况式等。
第二章 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工具书的类别 和作用 二、工具书的用法 三、常用工具书简 介
一、工具书的类别和作用: 1、书目类-1 书目类书目是书本式图书目 书目是书本式图书目 录的简称。 史志目录:记录在史 史志目录:记录在史 志中的馆藏书目。
《七略》:我国第一部 七略》 馆藏图书目录。汉哀帝 时刘歆编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代纪昀奉清高宗旨意 编写。全书200卷,堪称 编写。全书200卷,堪称 馆藏书目的巨作。
古代汉语课件(工具书)

(三)分类法
指某工具书按材料的性质编排,主要见于古代类书, 其它词典有时出现(如《尔雅》)。 1.按事物性质 如《尔雅》,按字、词的意义分为19类:释诂、释言、 释草、释鱼……等。 如《古今图书集成》,分为6汇编、32典,6109部, 每一部中又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 纪事、杂录、外编等子项目。 2.按学科系统(主要用于书目和索引等工具书)
(2)取角方法
Ⅳ.凡外围是‘口门門’的三类字,左右两下角改取里 面的笔形。
但上下左右有附加笔形的,都不在此例。
Ⅴ.一个笔形,前角已经用过,后角作为0。
二、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一般排检法
(二)字音法
1.韵部法:主要运用于古代出版的工具书,如《经籍纂 诂》、《佩文韵府》等和各类韵书。 ●古人把音分为206韵,宋元以后并为106韵(平水韵), 大致按平(30)、上(29)、去(30)、入(17)四 声依次排列。 ●曲线查找举例: 上前喷吼如有意,耳尖卓立节踠奇。 先从新版《辞源》或《汉字大字典》查出“意”字属 “去声,志韵”,然后再查《佩文韵府》中去声的 “志韵”所属的“意”字,即可找出该句诗的出处。
2.词典(含虚词、方言、专门性词典等)
古代出版:
《尔雅》,(西汉)作者不详 《方言》,(西汉)扬雄(清代杭世俊撰《续方言》,补《方言》 所未备) 《释名》,(东汉)刘熙; 《小尔雅》,(汉)孔鲋 《广雅》,(三国· 魏)张揖;《埤雅》,(宋)陆佃 《尔雅翼》,(宋)罗愿; 《骈雅》,(明)朱谋玮 《通雅》,(明)方以智; 《叠雅》,(清)史梦兰 《恒言录》,(清)钱大昕(清代陈鳣撰《恒言广证》,补《恒言 录》所未备) 《通俗编》,(清)翟灏;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 《助字辨略》,(清)刘淇 《语助》,(元)卢以伟(我国研究虚字用法最早的专书)
第2节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 《說文解字》是我國最早的有系統的文字學 經典著作,也是第一部字典。現存《說文解 字》,東漢許慎著,宋徐鉉校定。全書十四 卷,合敘目一卷,共十五卷。收小篆單字 9353個,重文(不同形體的古文、籀文等異 體字)1163個。
❖ (2)部首及部首的創立。
❖ 許慎《說文解字敘》云:“倉頡之初作書, 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 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又云: “獨體為文,合體為字。”由此可見,中國 文字是由一些形體結構簡單的所謂獨體的文 構成的。《說文解字》就是一部說解文字的 書。
❖ 徐鉉的弟弟徐鍇也研究《說文》,著有《說 文繫傳》,世稱小徐本。因其不如大徐本精, 故流傳不廣。
❖ 清代研究《說文》的著作很多,注本有一百 多種。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段玉裁:《說文 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 《說文句讀》、《說文釋例》;朱駿聲: 《說文通訓定聲》。世人稱之為“《說文》 四大家”。
❖ (5)《說文解字》在中國語言學史上的地位 和功績。
❖ A、《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分析漢字 形體結構探求漢字本義的字典。
❖ B、創立了540部首,開始了有系統的分類、 排列和檢索漢字的方法。此後的《玉篇》 《字彙》《康熙字典》等字書都按部首排列 漢字。至今,按部首編排漢字仍是字典編排 的主要方法之一。
❖ 豆部:“豆,古食肉器也,從口,象形。凡 豆之屬皆從豆。”
❖ 告部:“告,牛觸人,角著橫木,所以告人 也。從口從牛。《易》曰:‘僮牛之告’。 凡告之屬皆從告。”
❖ 許慎主要是通過分析漢字的結構說明每個字 的造字本義,書中保存了東漢以前大量的古 字古義。
❖ 如:《詩經·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 户。”《說文·宀部》:“向,北出牖也,從 宀從口。《詩》曰:‘塞向墐户。’” 同上: “九月叔苴。”《說文·又部》:“叔,拾也, 從尗,又聲。”
2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初从文,廿六乃成,负债十万 ,觅生计,十年 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不足购房, 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 医保 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 。乃倾其所有入院 一周,无药自愈,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 卒。
致 谢
乙酉之年,一介弱女,乳子携夫,闯荡巴蜀,其中甘苦,孰人堪知? 飞逝六年,终修一果,虽羞见世,毕生珍之。其之成形,何其难矣! 其题来时,甚谢吾师。开题之际,诸师提携,行笔之间,恩师捉刀。 行文达意,不得师旨。恩师不弃,常加斧正,文中谬误,具吾造成。 叁年之前,忝列聂门,吾师繁忙,不忘教导,读书做人,拨雾见云。 师母慈爱,关怀之至,轻语笑颜,亦师亦友,融洽聂门,忝列荣幸。 文已初成,才疏识浅,有辱师门,万望见谅,幸哉有日,必将常修。 叁年之间,师友相携,以下诸君,鄙人甚谢:聂应德师,王安平师, 刘利才师,李培湘师,龚 平师,杜维彦师,孙益全师,王成光师, 黄元全师,友兄明弟,张作平弟,杨蓓蓓妹,慈父先母,李兄赵妹, 云姐龙弟,憨夫乖子,诸位相助,全生不忘,甚叹自己,功至事成!
缺点:收字太少。 阙漏较多 , 甚至《经义 述闻》论过的,《释 词》也失载
《词诠》 杨 树 达 著 , 1928年出版。 体例:按注音 字母顺序排列。 解释虚词时先标 明词类,然后释 义,在列举例句。 缺点:分类过 于琐细。
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 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词537个,作 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 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 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蒋礼鸿著。北京 中华书局1959年初版,最近上海古籍 出版社重印了该书的四版增订本。这是一 本解释变文词语的书,全书分为“释称 谓”、“释容体”、“释名物”、“释事 为”、“释情貌”、“释虚字”等六篇。 书后附有四角号码索引。
古代汉语-第二讲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 部首。
▪ 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 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 200个部首。
▪ 2、按照音序编排
▪ 《佩文韵府》《经籍籑[zhuàn]诂》等书按照平上 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
▪ 需注意以下二个问题:
▪ (1)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 (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 部首,是每一部(部分)为首的字或偏旁。 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 偏旁的字归为一部分,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 偏旁作为这一部分的标志,即部首。
▪ 形符(意符),则一般指形声字中表示字 义或字义的类属的构件。
▪ 本书正式词条539个,词条附目60多个。体例是先释义, 后列书证。是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 第三讲 漢字的結構和發展
▪ 一、“六書”與漢字的形體構造
▪ 關於漢字的形體構造,傳統 有六書的說法。六書是象形、指 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 許慎在《說文解字·敍》裏對 六書進行了解釋,並舉了例字。 他說:
引申。
▪
許慎除了在《敍》裏舉了兩個轉注的例字外,在分析字
形時,一個轉注字都没有指出。
▪
總之,所謂轉注字,它的形體都不能超出象形、指事、
會意、形聲四種形體的範圍。關於假借,我们回头將專題論
述。關於轉注,只要了解它與漢字的形體結構無關就行了。
▪ 如果進一步分析歸納,漢字的形體結構,也可以分 成兩類:
▪ 一類是不帶表音成分的純粹表意字(包括象形字、 指事字、會意字),
▪ 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本讲介绍中文工具书最常见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并选择10种重要的中文工具书从它们的性质、体例、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做了介绍。
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并能说出所举10种工具书的特点。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Ⅰ、常识内容精讲
一)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
1、编排方式
按照部首和笔画编排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
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
偏旁的字归在一部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
形符也叫意符是对汉字结构分析的结果。
形声字的构成中表示意义或字义的
属类的构件叫形符也叫意符。
此外构成会意字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叫意符。
部首和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可从下列例子看出
到从至刀声形符是“至”。
钊从金刀声形符是“金”。
而《康熙字典》
把“到”、“钊”二字都归在部首“刀”下。
“修”、“脩”、“倏”、“條”等字形符分别为该字右下角的
“彡”、“肉”、“犬”、“木”。
而《辞海》
等辞书把它们都归在部首“人”下。
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
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200个部首。
由此可见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是一样的。
按照音序编排
《佩文韵府》《经籍籑诂》等书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
《国语词典》《词诠》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号码编排
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
排列。
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2、注音方式
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直音
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
”“尨音茫
反切
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
在字书中一般称“某
某反或…翻‟”、“某某切”。
如《广韵·麻韵》“誇苦瓜切。
”反切的原理是用两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例如《广韵·麻韵》“誇苦瓜切”可分析为誇kuā==苦k-+瓜-uā但是
由于古今语音发生了演变许多反切材料用今天的读音很难拼出其读音来。
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注音
1958年我国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使用罗马拼音字母为汉字注音。
从那时起
新编的字典辞书多用这套汉语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
直训
即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说文·一部》“元始也。
”
描写
即对所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都给予解释。
如《说文·缶部》“缶
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
义界
也称为定义式。
如《说文·斗部》“斗十升也。
”
譬况
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说文·黑部》
“黑火所熏之色也。
”
二常用工具书简介
1、《说文解字》
2、《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清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人编写。
收字四万七千多字。
该书所收字按照部首笔画排列分为214个部首。
3、《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
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全书按部首排列。
分为200个部首。
4、《辞源》修订本
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全书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
5、《辞海》修订本
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了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
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术语等。
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
6、《汉语大词典》
迄今为止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文辞典。
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
7、《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著。
这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的著作。
收虚词160 条。
该书在排列上以古汉语声母类别为纲分为十卷。
8、《助字辨略》
清刘淇著。
专门讲解古汉语虚词的著作收词范围比《经传释词》广泛遍及经、史、子、集下至唐。
9、《词诠》
近人杨树达著。
专门解释古代汉语虚词的辞书。
因为是用二十年代的语法观点去
分析虚词所以解释要比《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广泛遍及经、
史、子、集下至唐。
9、《词诠》
近人杨树达著。
专门解释古代汉语虚词的辞书。
因为是用二十年代的语法观点去
分析虚词所以解释要比《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更加清楚明确引证也较丰富。
按照注音字母编次所收的词书前有按部首编排的目录。
10、《诗词曲语词汇释》
近人张相著。
这部书专门解释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共
五百三十多个。
是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