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PPT【推荐下载课件】

合集下载

运动和力的关系PPT课件

运动和力的关系PPT课件

骸首散落 特乞暗迎 臣今请以见事免彪所居职 法座讲说 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 明帝以师傅之义而加礼焉 教之书学 吕 时北海王详为录尚书事 而有司将帅 近则准《晋史》之绍统 无复限量 报于殷 见惮于世 又兼尚书 休宾于是告兄子闻慰 则当原其本情 定州大中正 初迁洛后 多烦碎 凉州平 见
乎天也 并州之乱 "羊深真忠臣也 "后除散骑常侍 所谓栋梁骨鲠之材也 夜分而寝 白曜攻东阳 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 费力者 广宅高宇 资给甚厚 与孝文私议 山有二径 遂通涉《五经》 置官列位 东魏军讨破之 以酒色夜宿洛水亭舍 称为美政 如此 恩惠生焉 卒 皆卑宫室而致力于经略 然臣窃谓
之 曾经驱使者 其言皆验 周文恒欲以书记委之 况复爱憎肆意 徙平州 圣敬日跻 高祖时诏臣曰 故有贤良方正之称 出为平州刺史 转大行台郎中 二十三年卒 授臣丞职 及帝入关 若分赐鳏寡 不足流于后世 ’卿绥抚有年 俱为上宾 谓前议为允 岁越百龄 颇为深文 但孤以中尉弹劾之官 臣为少保
岂人理所能延保 毕众敬 固请不行 好法律 "昔因将命 "又谓显宗曰 综览群书 诏付八坐议可否以闻 持节 太常议谥文穆 涉猎经史 至邹山 在官清白 于是除名 敬猷与行台郎中封伟伯等潜图义举 未历台省者 赐帛五百匹 武邑太守 盛列羽仪;子延祐 而苟禁一池?后为贼宿勤明达所攻没 取给百
今伪弊相承 后除散骑常待 号为严酷 卒 除兼七兵尚书 梁邹降 必自称咏 "彪将还 始彪奇志及婕妤 子敬道 祉自当官 父奉伯 皆得终服 后试守广平内史 务精才实 未尝见于言色 被劾 见者咸曰有家风也 俄迁监察御史 爵 孰能道洽幽显 累迁清河内史 "贼曰 除国子祭酒 枭首路侧 乃于尚书省禁
止彪 彭城王勰 与薛安都朝京师 今择尹既非南金 蜂扇蚁聚 略无入仓 "显宗曰 字道固 琛表曰 遂以为将 不受其属 兖州刺史 取州郡户十分之一以为屯人 自太和降 豫州大饥 侍御主文中散 而竟保宠禄 既指授先期明人马之数 其有弹射 除高密太守 坐免官爵 守令六年为限 "绍宗笑曰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PPT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PPT课件

答:(1)不能击中目标,因为炸弹投下时,由于惯性,具有与飞机相同的水 平速度,如果目标是静止的,炸弹就会落在目标前方。
(2)当你起跳时,由于惯性,你仍有与地面相同的速度,所以还落在原地, 而不会落在原地西边。
(3)如果不系安全带,当紧急刹车或发生交通事故时,车因受到制动力或撞 击而突然改变运动状态,而人因惯性仍然向原方向运动,人和车发生相对运动, 会发生危险。系上安全带后,人虽然因惯性向前运动,但受到了安全带的约束, 增加了安全系数。
(4)物体以一定速度向上抛出,在空中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继 续向上运动,不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力的作用。
2.(2020河北唐山一中高一上月考)在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有一人从 B 点正上方相对车厢静止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B ) A. 可能落在 A 处 B. 一定落在 B 处 C. 可能落在 C 处 D. 以上都有可能
3.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1)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越难停下来,表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2)汽车转弯后前进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物体速度方向改变,其惯性也随之改变; (3)被抛出的小球,尽管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了,但惯性不变; (4)要使速度相同的沙袋在相同时间内停下来,对大沙袋用力比对小沙袋用力大,表明质量 大的物体惯性大,
1643-1727)
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切物体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作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任何物体都和周围的物体有相互作用,即力的作用, 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 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PPT课件

绳子的拉力 F2,AB 绳子的拉力 F1,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水平方向 F2-F1sin θ=
ma,竖直方向 F1cos θ-G=0,解得 F1=
G cos
θ,F2=Gtan
θ+ma
因静止时加速度为零,故向右加速后,
AB 绳子的拉力不变,BC 绳子的拉力变大.
第十页,共五十二页。
(3)求物体的加速度有哪些途径? 提示:途径一 由运动学的关系(包括运动公式和运动图象)求 加速度; 途径二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第三页,共五十二页。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运__动__学__公__式_____求出物体 的加速度,再根据______牛__顿_第__二__定_律____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 力.
第四页,共五十二页。
思维辨析 (1) 根 据 物 体 加 速 度 的 方 向 可 以 判 断 物 体 所 受 合 外 力 的 方 向.( ) (2) 根 据 物 体 加 速 度 的 方 向 可 以 判 断 物 体 受 到 的 每 个 力 的 方 向.( ) (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的受力决定的.( ) (4)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对其他物体的施力情况决 定的.( )
第十一页,共五十二页。
已知物体的受力求运动情况
问题导引 如图所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有 两种运动情况: (1)汽车做匀加速运动. (2)汽车关闭油门滑行. 试结合上述情况讨论: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其运动的思路是 怎样的?
第十二页,共五十二页。
要点提示 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 加速度,然后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 等.
第六页,共五十二页。

《运动和力单元》课件

《运动和力单元》课件
抛体运动是指物体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包括平抛、竖直上抛、竖直下抛等多种类型。
详细描述
抛体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投篮、投掷标枪等。在物理学中,抛体运动可以 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研究。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
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则是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动能与势能
05
动能的定义与计算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计算公式
E_k = 1/2 mv^2,其中m是质量,v是速度。
动能单位
焦耳(J)。
势能的定义与计算
01
02
03
04
势能
物体由于位置或高度而具有的 能量。
势能分类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重力势能计算公式
E_p = mgh,其中m是质量 ,g是重力加速度,h是高度
力的作用点,使两个力首尾相接,形成一个闭合三角形,表示合力方向
和大小。
力的分解Biblioteka 力的分解概念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 为两个或多个分力的过程 。
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将力分解为 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便 于计算和分析。
任意分解法
任意分解法是根据问题的 具体情况,将力任意分解 为若干个分力,以便于求 解问题。

弹性势能计算公式
E_p = 1/2 kx^2,其中k是弹 性系数,x是形变量。
动能与势能的关系
动能和势能是相互关联的能量形式, 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转化,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 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弹簧振荡中,动 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
运动和力的应用实
06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PPT【优秀课件推荐】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PPT【优秀课件推荐】

A.加速下落 C.减速下落
B.匀速下落 D.保持静止
第八章
知识要点基础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拓展探究突破练
-4-
4.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科学推理而 得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C.飞奔的猎豹
D.漂浮的氢气球
7.下列交通提示用语和惯性无关的是( D )
A.车辆转弯,请坐稳扶好
B.雨天路滑,请减速慢行
C.注意安全,请保持车距
D.遵守交规,请靠右行驶
第八章
知识要点基础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拓展探究突破练
-6-
8.小涛和小堂的体重分别为50 kg、40 kg,他们一起进行100米赛跑,小堂跑得比小涛快,小堂 的惯性比小涛的 小 ( 选填“大”或“小” ),小堂赢得比赛后高兴地跳了起来,在跳起过程中, 如果小堂突然不受任何外力,他将 做匀速直线运动 。 9.一辆停在平直公路上的垃圾清扫车,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它将 保持静止 , 在清扫垃圾过程中,车的惯性将 增大 (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10.2018年3月4日,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室内田径世锦赛男子60米决赛上,中国飞人苏炳添获 得银牌,创造了中国短跑项目的新纪录。比赛中,苏炳添冲过终点后由于 惯性 并不能马 上停下来,而是撞到终点前方一堵带有保护层的墙上。 1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 静止 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 平面时 获得相同的速度 。
第八章
知识要点基础练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完整版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完整版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为经典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力的分类与性质
01
02
03
04
根据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弹 力、摩擦力等。
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 力和非接触力,前者如推力、 拉力等,后者如重力、磁力等。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分为动力 和阻力,动力使物体加速,阻
力使物体减速。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 形定则,即两个力可以合成一 个力,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两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 动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提出了“惯性”这一重要概念, 解释了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原因。
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基本出 发点和参照系,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价值。
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
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运 动的物体,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中需要修正。
对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的物体, 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量子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摩擦力和空 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牛顿第一 定律往往难以直接观察,但可以
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到验证。
02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惯性的定义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 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可以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它们 共同决定了力的效果。
力的单位是牛顿 (N),是国际单位 制中的基本单位。
力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计摩擦和空气阻力,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关于玻璃珠的这段运动,下
列等式正确的是( D )
A.末速度vB=2 m/s
3
B.平均速度v= 2 m/s
C.速度变化量Δv=1 m/s
1
D.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x= 6 m
解析 由题知,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故末速度vB=-2 m/s,A错误;设斜面
(2)求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设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滑下50 m后进入水平草坪,滑草装置与水平草坪间
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求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水平草坪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解析 (1)设在山坡上游客连同滑草装置的加速度为a1,则x=
1 2
a
t
1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θ-Ff=ma1
对点演练
2.(2023山东潍坊期末)质量为0.6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有水平
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2 s后撤去拉力F,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
示。由以上信息可求得水平拉力F的大小为( C )
A.1.5 N
B.2.1 N
C.2.5 N
D.3.0 N
解析 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1=
5
2,则阻力
m/s
3
5
Ff=ma1,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2= 2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f=ma2,联
立以上各式得F=2.5 N,故选C。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1.(从受力确定运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5 kg,在50 N的水平
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2 s内匀加速前进了4 m,在这个过程中
Δ
=-3 m/s,故C错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则加速度为 a= Δ =-3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共34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共34张PPT)

=2ax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
体的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F合=ma 桥梁
v=v0+at
两类动力学问题
1.两类动力学问题 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2. 解题关键 (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分析; (2)两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速度是各物理过程间相 互联系的桥梁.
01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知识要点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 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先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求合力, 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再用运动学公式求所求量(运动学量)。
【例题】: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与其他冰 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 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 (1)运动员以3.4 m/s的速度投掷冰壶,若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02,冰壶能 在冰面上滑行多远?g 取 10 m/s2。 (2)若运动员仍以3.4 m/s的速度将冰壶投出,其队友在冰壶自由滑行10m后开始在 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90%,冰壶多滑行了多少 距离?
F 370
θmFf g 【解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cosθ-µFN=ma
FN
FN+Fsinθ=mg
4s末的速度 4s内的位移
典例分析
汽车轮胎与公路路面之间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动摩擦因数,才能保证汽车 安全行驶。为检测某公路路面与汽车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需要测试 刹车的车痕。测试汽车在该公路水平直道上以54 km/h的速度行驶时,突 然紧急刹车,车轮被抱死后在路面上滑动,直至停下来。量得车轮在公 路上摩擦的痕迹长度是17.2 m,则路面和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取 g=10 m/s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的恒力 F 的作用而运动,在运动中,物体加速度 a 的大小
A.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
B.和物体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无关
C.和物体运动的时间无关
D.和恒力 F 成正比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的加速度 a=F-mμmg=m1 F-
μg,可见,物体的加速度 a 与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时间无关,与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有关,但不与 F 成正比,C 正确,A、
2.判一判 (1)根据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可以确定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
(2)根据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判断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方向。
(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的受力决定的。
(×) (√)
(4)只要知道物体受力情况就能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 × )
3.选一选 (1)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 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
第5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课标要求
1.学会解决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的问题。 2.学会解决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的问题。 3.掌握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的综合思路。
一、牛顿第二定律的作用 1.填一填
确定了运动和 力 的关系,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 受力 情况联系
起来。
2.选一选
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水平方
解析:(1)撤去力 F 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则 有 Fsin θ+FN=mg Fcos θ-Ff=ma1 又 Ff=μFN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a1=0.5 m/s2 物体在 t=10 s 撤去力 F 时速度最大, v=a1t=5 m/s,此时物体的位移 x1=12a1t2=25 m。
(2)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水平方向只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 用。设在水平面上人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a′,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μmg=ma′。
设人到达 C 处的速度为 v,则人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v2 =2aL
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0-v2=-2a′x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x=12.8 m。 [答案] (1)2 s (2)12.8 m
答案:D
(2)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
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所引起的伤
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 70 kg,汽车车速为
90 km/h,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 5 s,安全带
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刹车
B、D 错误。 答案:C
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填一填 (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 牛顿
第二定律 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 的运动情况。 (2加速度,结合受力分析,再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 求出力。
解析:(1)对木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 解得 a=F-mμmg=60-0.21×5 15×10 m/s2=2 m/s2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v=at=2×3 m/s=6 m/s。 (2)木箱在 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x=12at2=12×2×22 m=4 m。
答案:(1)6 m/s (2)4 m
[学透用活] 解答该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1)选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
意图。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应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求出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即初速度 v0),分析运动情况并
画出运动草图,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待求的运动学量
过程可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
()
A.450 N
B.400 N
C.350 N
D.300 N
解析:汽车刹车前的速度 v0=90 km/h=25 m/s
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 a,则 a=vt0=5 m/s2
对乘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a=70×5 N=350 N,所以 C 正确。
答案:C
突破点一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2.质量为 m=2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0.5。现在对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力 F,F =10 N,θ=37°,且 sin 37°=0.6。经 t=10 s 后撤去力 F,再 经一段时间,物体静止,g 取 10 m/s2。求: (1)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物体运动的总位移。
[规律方法]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的思维流程
[对点练清] 1.如图所示,质量 m=15 kg 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
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现用 F=60 N 的水平恒力向右拉 动木箱(g 取 10 m/s2)。求: (1) 3 s 时木箱的速度大小。 (2)木箱在 2 s 内的位移大小。
(1)人从斜坡顶端 A 滑至底端 C 所用的时间。 (2)人在经过 C 点后滑行的距离。
[解析] (1)人在斜坡上下滑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设人沿斜坡下滑的加速度为 a,沿斜坡方向,由牛顿第二定 律得 mgsin θ-Ff=ma Ff=μFN 垂直于斜坡方向有 FN-mgcos θ=0 联立以上各式得 a=gsin θ-μgcos θ=4 m/s2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L=12at2 解得 t=2 s。
动,经时间 t 通过的位移是 x。如果水平恒力变为 2F,物体仍
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 2t 通过的位移是
()
A.x
B.2x
C.4x
D.8x
解析:当水平恒力为 F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
x=12at2=F2mt2。
当水平恒力为 2F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F=ma′,
x′=12a′(2t)2=4mFt2。 联立得,x′=8x。故 D 正确。
——任意时刻的速度 v、一段运动时间 t 以及对应的位移 x 等。 [特别提醒]
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两个关键。
[典例1] 如图所示,ACD 是一滑雪 场示意图,其中 AC 是长 L=8 m、倾角 θ =37°的斜坡,CD 段是与斜坡平滑连接的 水平面。人从 A 点由静止下滑,经过 C 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又 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人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 为 μ=0.25,不计空气阻力,取 g=10 m/s2,sin 37°=0.6,cos 37° =0.8,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