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的胜利设计

抗日战争的胜利设计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血肉筑长城》的第二课时。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开始了一个伟大的转折。

本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及历史意义。

组织学生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制作日本投降的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用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青年一代应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一)课前导入,激发求知欲【课件投影】播放《义勇军进行曲》:歌曲气势雄壮,表现出中国人民面对日寇进攻团结战斗的精神。

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预习导航1、【课件投影】请学生默读教材103页——107页大字精读、小字略读,独立思考下列问题,遇到困难,同桌间可讨论解决,5分钟后学生举手发言。

①、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 举行。

毛泽东作了 ______的报告。

确立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以_______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②、中共七大以“ ______ 的大会,______的大会”,载入中共史册。

它对抗战的胜利产生了什么影响?③、中共七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④、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______、______ 投下了两枚原子弹。

⑤、1945年8月,毛泽东发出“ _______ ”的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它抗日军队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大规模 ____。

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记住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理解中共七大的最重要的成就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旧课思考、讨论、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结合当代日本应当如何反省侵华战争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难点】1.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谈话、讨论、读书指导、问题教学等多法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领导下的抗日战场是,取得的重大胜利是,指挥者是,在保卫滕县的战斗中牺牲的川军将领是。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场是,重大战役是,指挥者是,参战的军队是,主要目标是。

二、新授1.导入新课: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都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5年8月15日,历经八年抗战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板书课题)2.学生齐读教材正文内容3.讲授新课:(一)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以下问题:1.抗日根据地何时出现了怎样的困难?出现困难的原因有哪些?2.中共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过渡)抗日根据地军民局部反攻的胜利,就为抗日战争大反攻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教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教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教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了解日本进攻策略改变的原因、内容和各方的反应,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目标3: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和意义,从而认识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目标4:了解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识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目标5: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的英勇顽强的民族气概。

目标6:理解并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目标7: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1945年8月15月,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十四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是因为美国空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推毁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

”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是因为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抗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你赞同上述哪种观点?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1.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哪些变化?2.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3.中国七大胜利召开的意义?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5.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五)当堂达标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课时达标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3)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三)课型:综合课(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学法:阅读、讨论、探讨(六)教学媒体(七)板书设计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1、背景:2、内容:3、意义:二、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意义:三、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媒体展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师: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歌诞生于什么时期?生:抗日战争时期师:对,它创作于1935年,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一、识记和理解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记住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理解中共七大的最重要的成就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中共七大的最重要的成就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能力和方法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留下的思考,结合当代日本应当如何反省这场战争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眼光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现实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七大的成就和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七大的成就和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理解识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法等讲授法、阅读理解识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复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是什么时间?复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是什么时间?在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发动了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二、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谈话:从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一)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一)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阅读课文:1、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哪些困难?、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哪些困难?2、出现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出现困难的原因有哪些?3、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4、这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教师介绍会议的背景、教师介绍会议的背景谈话:通过这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根据地军民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11、展示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理解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12、请学生提出学习课文后的疑问或困惑。根据问题灵活处理。
通过欣赏视频,思考问题。
自读课文,根据课文预习提出疑问。
尝试小组讨论解决疑难并反馈。
观察图片,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课文并汇报。
分析、思考、理解课文。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进一步加深学习印象。
观看视频,思考、理解课文并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川教版)
第十六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的胜利 》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十六课。是抗日战争的结束课,也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屈辱历史的一个收尾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开始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本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
五、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素材(音乐、图片、视频、练习);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音乐《红旗颂》,激趣导入。
欣赏音乐,进入新课学习。
雄浑激昂的音乐有利于迅速将学生的思绪从喧闹的课间拉回,给予学生强烈的耳膜冲击,在音乐中重温历史,架起教材与学生的桥梁,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课题《抗日战争的胜利》单元第三单元学科历史与社会年级九年级上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能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人民战争的有关史实和苏联、美国等国在战争中的作用;知道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014年2月,全国人大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谁知道这两个日子?你们知道这二个日子的来历吗?通过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谁知道这两个日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阅读课本,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新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说说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战场迅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等国家逐渐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法西斯的侵略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课本,小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中、美、苏、英等国代表参加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9月3日,被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近代台湾是什么时候被日本占领?根据哪个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3)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三)课型:综合课(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学法:阅读、讨论、探讨(六)教学媒体(七)板书设计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1、背景:2、内容:3、意义:二、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意义:三、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媒体展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师: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歌诞生于什么时期?生:抗日战争时期师:对,它创作于1935年,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中共七大的召开 2.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直接讲本课导语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因本目教材为阅读内容,教师不宜过多展开讲解,所以采用问题导读法进行。

即用小黑板显示或口头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己解决,对个别地方作适当补充。


抗日根据地何时出现了怎样的困难?出现困难的原因有哪些?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过渡)抗日根据地军民局部反攻的胜利,就为抗日战争大反攻准备了条件。

怎样争取基础知识 了 解 了解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掌 握 中国七大的时间、地点、内容、及作用,抗战胜利的史实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阅读教材
归纳根据地克服困难的措施 收集资料鉴别
整理
收集资料讨论抗战胜利的原因,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帮助以及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牺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情感
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民族的耻辱 思想意识 仇恨法西斯,愿为人类的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召开了七大。

(板书标题及本目要点提示)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背景、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根据答问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和重点分析)
会议召开的背景:1945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欧洲战场,攻克柏林的战役已经打响,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指日可待,在亚太战场,日军节节败退,美军进逼日本本土,中国军民也展开了局部反攻,日本法西斯加速走向灭亡。

中共七大就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召开的。

关于《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提问学生:抗日战争胜利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个前途是什么?毛泽东为我们指明了什么方向?必须怎样去实现?(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回答后,教师指出)毛泽东的报告就抓住了抗战胜利后要建立新中国的关键。

关于党的政治路线:突出四个要点“领导”、“依靠”、“任务”、“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出它是我党为争取实现光明前途而制定的行动纲领。

关于新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要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人的思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革命群众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正是七大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关于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召开的背景和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转折关头以及会议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过渡)抗日战争是如何取得最后胜利的?(板书标题)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描写日本无条件投降过程的文字内容和相关插图或播放有关二战胜利阶段的影视教学资料片。

让学生了解美国、苏联和中国抗日军民对加速日本法西斯走向灭亡的作用,然后板书知识要点,并强调抗日战争胜利和结束的时间不同。


㈠胜利的过程
1945,8,15 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1945,9,2日本签投降书,抗日战争结束
(设问)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引导学生回忆1840年以来外国列强发动的几次大的侵华战争及其结果,结合老师的补充讲解,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然后教师予以评价,
并板书关键词句。


㈡胜利的意义
反侵略第一次胜利洗雪民族耻辱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国际地位
(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取得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板书标题,启发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叙述和“学习活动”的提示思考,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主要观点。


1、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艰苦奋斗;
2、它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民心所向,得道多助;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
4、国共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5、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和指南;
(强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力量。

(板书要点如下)
人民团结,众志成城;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两条战线,一个方针;两个战场,两种作用;
总结新课:
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空前灾难的考验和战火洗礼,浴后重生,实现国家独立与解放,中华民族开始站在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上。

【预习提纲】
时间:1945年4月
中国七大地点:延安
主要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突出四个要点“领导”、“依靠”、“任务”、“目标”)
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局部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
反侵略第一次胜利洗雪民族耻辱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国际地位
【课堂小检测】
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七七事变②南京大屠杀③九一八事变④西安事变⑤**七大⑥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①②⑥⑤
C、②③①④⑤⑥
D、①②④③⑥⑤
2、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

当时谜底有两个:①屈原(原子弹);②苏(苏联)武。

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
A、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3、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 )
A、1931、9、18~1945、9、2
B、1931、9、18~1945、8、15
C、1937、7、7~1945、8、15
D、1937、7、7~1945、9、2
4、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帝爱国斗争胜利的战争是( )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三大战役胜利
D、抗日战争
5、中共七大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
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理论联系实际
D、邓小平理论
6、中共七大选举产生以__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7、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8、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五十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省份是(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东北三省
9、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帝爱国斗争胜利的战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0、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是( )
A、开始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B、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思想
C、宣布对日寇最后一战
D、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11、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在抗战胜利后召开的会议②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④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中国抗战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